初中物理-光的折射-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导学案

4.4光的折射(导学案)
一、导入。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
活动一:根据现象学习光的折射。
1、什么叫光的折射:
2、做出光折射的光路图并标出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空气界面法线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入射角折射角水
活动二: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光折射规律
实验器材:激光笔、光折射演示器、水等。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将激光笔插入黑色圆筒中并检查是否有光线。
3、转动黑色圆筒,使光线从不同的方向射入。
4、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根据光的传播路径画出光路图,并标出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4、整理器材。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法线,折射角入射角。
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法线,折射角入射角。
2、当光线垂直射向界面时,传播方向。
3、折射过程中,光路
你还有其他发现吗?
动动手画一画完成光路图:
活动三:活学活用。
(用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池水很深,为什么看起来很浅呢?
2、“叉鱼”
3、“青蛙坐井观天”
四、课堂小结:五、达标训练:。
光的折射导学案

4.1光的折射【实验观察】一、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当光垂直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二、折射术语注意:1、折射角、反射角、入射角都是光线与的夹角,不是与界面的夹角!2、当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三、探究折射规律(一)、和线(在/不在)同一平面内。
(二)与分居在法线两侧,且在的两侧。
例题:如右图,一束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图中标出:①法线②界面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④折射角、反射角、入射角(三)角度关系空气→水或玻璃1、归纳1:光从空气射入水或玻璃的规律①折射光线法线,即折射角入射角;②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但折射角总入射角;③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
2、解释现象:①水下看岸上的物体变了,这是由于光从斜射入中发生了。
②水底之蛙,视野了,这是由于光从斜射入中发生了。
水或玻璃→空气1、归纳2: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的规律①折射光线法线,即折射角入射角;②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但折射角总入射角;③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
技巧: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是较大!(四)折射现象中的光路(也是/不是)可逆的。
【解释现象】1、水中的筷子向弯折,这是由于光从进入发生了。
2、水中的硬币变(深/浅)了,是由于光从进入发生了。
3、水中的鱼变(深/浅)了,是由于光从进入发生了。
如左下图,要用鱼叉叉到鱼,应对着看到的“鱼”的(上/下)叉。
4、如右下图,怎样照亮水下石块?应对着照射。
5、日出、日落是由于太阳光进入大气发生造成的。
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的。
6、变形的太阳、三日同辉等现象是由于光的。
7、海市蜃楼(图2)、沙漠蜃景(图3)是由于光的。
8、一笔三折,光从进入,再由进入发生。
9、画出玻璃砖的折射光路:10、侧面看水中的笔,折断并变了,是由于光的。
11、水槽中的光斑,如右上图,作出水面及折射光线。
方法:光斑移动的方向与入射点移动的方向。
12、在岸边看到池底变,是由于光从进入发生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_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_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掌握光的折射规律;3.能够应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课前预习1.请回顾一下光的传播特点以及光的反射现象;2.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包括什么是光的折射、什么是折射角和入射角等基本概念;3.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即斯涅尔定律。
三、新知学习1. 光的折射现象光在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方向的改变,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现象与光的传播速度和两种介质的光密度有关。
2. 折射角和入射角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分界面上的法线所成的角分别称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3. 光的折射规律关于光的折射现象有一个重要的规律,即斯涅尔定律。
斯涅尔定律又称为光的折射定律,它表示为:光线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的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为一个常数。
数学表达式为:折射定律其中n1、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光密度。
当光从光密度较小的介质射向光密度较大的介质时,折射角变小;当光从光密度较大的介质射向光密度较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变大。
四、学习重点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2.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五、学习方法和建议1.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加深对折射现象的理解;2.多思考,多练习,加深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掌握程度。
六、课后练习1.请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角,入射角的概念;2.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1.5和1.2,求光从第一种介质射向第二种介质的入射角和折射角;3.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45°,求折射角。
七、拓展延伸1.了解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折射望远镜、眼镜等;2.了解光的折射对大气中的光学现象的影响,例如彩虹、大气折射等。
八、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现象是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其中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表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与分界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初中物理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导学案

初中物理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发生折射现象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的情感【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回顾我们光学的学习,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那么光遇到水、玻璃等许多物体的表面会发生(现象,那么同学们想一下,当光射入水、玻璃内部或者光从水、玻璃射入空气时情况会怎样呢?(实验探究一: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
(,也就是说光不再沿(,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光的折射,学后就可解释了。
二、折射现象实验探究二:研究这个现象需要什么器材呢?师生共同选出器材,光源水水槽教师引导:有了这些器材,该怎样用才更加合理。
教师引导学生试做有关概念:法线;界面;折射角;折射光线注意事项:1、让学生观察光线进入水后沿什么方向进行?向界面还是法线偏折?2、注水前后观察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是否变化?怎样变化?同时推断,光从空气射入水时,传播方向是否变化?怎样变化?3、实验时,应至少改变三次入射光线的方向,每次都让学生说明入射光线怎样变了,使学生注意观察水中折射光线的方向。
4、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时,让学生看看光线偏折吗?学生分析得出结论:1、让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观察到光线(处改变了传播方向。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会,不会3、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两侧②(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光线向(偏折。
(光线从水斜射空气中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光线向(偏折。
即光路是((可逆不可逆,光的反射现象也有类似的情况。
光的折射导学案

《光的折射》导学案目标点击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规律2、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在学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2、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重点: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第一部分(课前预习)1、光在物质中沿直线传播,那么光遇到水、玻璃等许多物体的表面会发生现象?光如果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是否还沿直线传播?2、向一个空碗中倒水,你会观察到碗变(“浅”或“深”)。
3、说一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4、试着解释池水“变浅”的原因。
第二部分(课内探究)一、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光的折射现象1、提出问题: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大胆猜想:3、进行实验:打开激光手电斜射向水中,观察现象并画出光的传播路径。
4、分析与验证:由观察到的现象,你可以知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5、交流与合作:试着从上图中找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
(并试着猜想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折射角与入射角有什么关系?)(二)光的折射规律1、提出问题:光在折射时有没有一些可遵循的规律呢?2、大胆猜想: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实验过程一用激光笔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砖中。
(1)让光线从空气中以30º角入射,观察折射光线情况,并记录。
(2)让光线从空气中以40º角入射,观察折射光线情况,并记录。
(3)让光线从空气中以60º角入射,观察折射光线情况,并记录。
实验记录单4、分析与验证:学习小资料:(1)研究表明“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由以上表格所记录的内容,你可以知道:(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同侧或两侧)(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光线将(靠近或远离)法线,此时折射角(=,>或<)入射角。
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导学案

第四单元 4.4光的折射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经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并了解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重点)3.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用已有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因光的折射原因所发生的现象。
(难点)一、课前学习1.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时,光路发生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折射光线与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3.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折射光线和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法线,折射角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表面时,传播方向。
4.在光的折射时,光路是逆的。
5.缥缈不定,郎朗夜空中的星光,水杯中筷子的弯折,这些奇妙的现象都是光的形成的。
3、从右图中找出相应的物理量。
AO是光线,OB是光线,ON是,MM/是空气和玻璃的____________。
入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折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
二、合作交流(一)、【问题情境】:1.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
2.学生实验:把筷子斜放到水碗中去,请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二)、探究活动:分组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对比光的反射规律,带着问题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3、如图所示,OB 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水水玻璃水晶。
初中物理导学案教案

初中物理导学案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应用光的折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折射。
3.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包括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概念。
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
4.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可以使用玻璃棒、水杯等简单的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5. 应用练习:出示一些与光的折射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眼镜的度数与折射率的关系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光的折射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4. 课后访谈: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八年级上4.4《光的折射》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4.4《光的折射》导学案1. 学习目标•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了解光的折射定律;•掌握通过折射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导入与激发•引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在水中看到的东西似乎扭曲了?•引入新知识:我们将学习关于光的折射的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
3. 学习与探究3.1 光的传播特点•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以直线传播,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或折射。
•光的速度: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最快的。
•光的透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3.2 光的折射定律•定义: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线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这样的关系: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为入射角,θ₂为折射角。
3.3 折射定律的应用•通过折射定律,可以解答一些与光的传播和折射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水中的鱼看起来更大?为什么游泳池底部看上去比实际要浅?4. 拓展与延伸•实际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无处不在。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了解光的折射对我们的影响,如:眼镜是如何矫正人眼的视力问题的?为什么地平线上的太阳看起来更大?•通过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光的传播和折射的现象,如:光的全反射、光的色散等。
5. 总结与归纳•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学习了光的折射定律,并通过折射定律解答了一些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光的折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6. 课后练习•请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是什么?2.当光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什么关系?3.为什么游泳池底部看上去比实际要浅?7. 参考答案1.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发生折射现象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的情感【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回顾我们光学的学习,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那么光遇到水、玻璃等许多物体的表面会发生()现象,那么同学们想一下,当光射入水、玻璃内部或者光从水、玻璃射入空气时情况会怎样呢?()实验探究一: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
(),也就是说光不再沿(),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光的折射,学后就可解释了。
二、折射现象实验探究二:研究这个现象需要什么器材呢?师生共同选出器材,光源水水槽教师引导:有了这些器材,该怎样用才更加合理。
教师引导学生试做有关概念:法线;界面;折射角;折射光线注意事项:1、让学生观察光线进入水后沿什么方向进行? 向界面还是法线偏折?2、注水前后观察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是否变化?怎样变化?同时推断,光从空气射入水时,传播方向是否变化?怎样变化?3、实验时,应至少改变三次入射光线的方向,每次都让学生说明入射光线怎样变了,使学生注意观察水中折射光线的方向。
4、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时,让学生看看光线偏折吗?学生分析得出结论:1、让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观察到光线()处改变了传播方向。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会,不会)3、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两侧②(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 )入射角,折射光线向( )偏折。
(光线从水斜射空气中)折射角( )入射角,折射光线向( )偏折。
即光路是()(可逆不可逆),光的反射现象也有类似的情况。
③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 )。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
三、光折射现象的解释(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为什么?(学生讨论,代表回答)(2)在一个杯子中放一枚硬币,眼睛原来看不到硬币,倒水后却能看到硬币为什么?(学生讨论,代表回答)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眼睛受骗的问题(1)叉鱼时,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年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是鱼的(),鱼像比鱼位置()。
所以叉鱼应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让学生讨论池水变浅问题代表回答原因。
(2)学生分组做一下钢笔错位问题,注意眼睛的视线不要垂直于玻璃砖的水平面,而要成一定的角度。
做完后让学生讨论,代表回答为什么。
(3)海市蜃楼学生阅读课本49页科学世界——海市蜃楼巩固练习一、填充题1.一把插在水中的汤勺,看上去像被折断了一样,这是由于光发生了______。
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物质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光从其他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总是分居在______的两侧。
3.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面时,光的______方向发生了改变,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空气,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还有一部分光进入水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
4.平面镜成像是光的______现象;看岸边景物在湖中的倒影是光的______现象;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像被折断了一样,这是光的______现象。
二、是非题1.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一定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3.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光的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4.经过入射点、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叫做法线。
()5.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叫折射角。
()三、选择题1.要使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则光可能是[ ] A.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B.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C.从水中垂直射向空气中D.从空气中垂直射向水中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人站在河边能看见水中的鱼B.人站在河边能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像C.用潜望镜观看远处的景物D.以上都是光的折射现象四、说理题在水桶底放一枚硬币,当木桶内装满水后,我们从桶上斜看进去,发现硬币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这是什么原因?课后思考:结合生物学回答我们的眼睛怎样看到物体的?透过玻璃看到外面的景物变形了?课题:电功率第一课时教学案A、课前预习1、预习目标: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知道分别千瓦时和千瓦。
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4.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公式P=IU进行简单的计算。
2、预习达标:阅读课本,在你认为重要的的地方,划上横线或波浪线,并完成下列问题:一、电功率:观察:请家长配合观察对比家庭电路只开一盏照明灯和同时开多个用电器时电能表转盘转动快慢情况或闪光快慢情况。
1、电功率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2、什么是电功率?其国际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呢?他们的换算关系?答:3、电功率定义公式是?各物理量单位分别是:由此可以推出电功功式:W=各物理量单位是:。
如果功率单位是千瓦,那到电功W的单位是:时间单位是:4、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各量的单位5、由P=UI结合欧姆定律,你还可以得到哪些计算P的公式:二、额定功率:1、什么是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答:2、什么是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答:3、一个用电器有多少个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实际电压与实际功率呢?3、预习反思:通过预习我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是:B、课内探究1、观察与思考一:观看以下演示实验,完成表格:观察演示实验:将15W和100W的灯泡分别与电能表连在一起单独工作,认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感受两者消耗电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一、什么是导学案?1.按字面理解体现在三个字上:导、学、案。
“导”就是指导,导学案就像旅游时候的导游图,它带领学生从入口进入,随着我们的指导的标志牌,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可以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课程的预习,这就是“导”的作用。
它一方面可以对课本知识制定出明确的要求,哪些知识是我们应该记住的,哪些知识是我们难以理解的。
要记住的知识直接指出来,难以理解的给学生指示方法,理解它与以前哪个地方内容相似,这就是指导。
“学”就是指导学案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为什么方便学习呢?因为我们在制定导学案的时候,给学生设置了一些梯子,本来坡度非常大,我们把坡度变小。
大的问题化成小的问题来做。
“案”就是一种方案,就是学生学习的时候的一个方案。
2.较严格的分析导学案出自于学导式教学法(也叫自学辅导法),自学导式教学出现伊始,便就有了学案和导学案。
学导式教学法,即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基础上求得教师恰当指导的教学方法,学在导前、学导结合。
学导式教学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1991年后,学导式教学被列入世界五大教学法之一。
(美国的发现法、德国的范例法、苏联的问题法、保加利亚的暗示法、中国的学导法),目前的几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如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模式、宁达模式“自主式、开放型”教学模式、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等均属于学导法的范畴。
“双案导学”是学导法的基本教学形式。
“双案导学”:就是指以学案、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学案是给学生设计使用的学习方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案,是供教师导学所使用的。
它与教案具有不同的含义。
学案和导学案总称为双案,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学案是导学案的一部分,是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放大和具体化。
因为如此,许多情况下不再单独提学案,而以“导学案”概之。
(本讲也如此。
)在此规定之下,导学案仍然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勐板中学的导学案显然是狭义的导学案。
二、怎样编写和运用导学案?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后,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
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1、导学案与教案有区别教案的编写对于我们所有老师来说是轻车熟路,我们都知道教案的编写往往只考虑教师怎么讲,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
导学案则是以学生的自学线按学生的全过程来编写,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教师的导,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
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
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2、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及编写原则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a)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b)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一定要紧扣课程标准);(c)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d)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例: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历史上力与运动的不同关系的观点。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3.了解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