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教学课件-南方水稻分蘖期肥水管理(精)
合集下载
水稻分蘖期管理措施要点

分蘖的发生规律
水稻分蘖一般从主茎基部开始,逐渐向茎端发展。
分蘖的发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即从第一节开始,依次向第二节、第三节 发展。
有效分蘖期一般出现在移栽后的20-30天内,之后发生的分蘖成穗率较低。
分蘖的优劣判断
优质的分蘖应具备以下特点: 发生早、数量多、素质好、成
穗率高。
判断分蘖优劣的方法包括观察 分蘖的发生时间和数量,以及 分蘖叶片的大小和色泽等。
水分调节
分蘖期需要保持适宜的水分,一般以浅水层为主,利于促进分蘖的发生。
06
水稻分蘖期的产量和品质 提升策略
产量结构优化策略
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 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充 分利用光能、提高群体产量 。
精确施肥
根据水稻生长需求,合理配 比氮、磷、钾等肥料,控制 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以促进 分蘖发生和有效穗形成。
保持适宜的水分,以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和 分蘖。
病虫害防治
除草
密切关注水稻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发生情 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保证水稻的健康 生长。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杂草与水稻争夺养 分和空间。
05
水稻分蘖期的生长调节
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生长促进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如赤霉素、生长素等,可促进水稻分蘖的发生,增加有效穗数。
成穗率是判断分蘖优劣的最重 要指标,一般来说,低位分蘖 的成穗率较高,高位分蘖的成
穗率较低。
03
水稻分蘖期的肥水管理
施肥管理
施肥原则
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化肥 配合施用,并补充微量元素肥
料。
施肥量
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状况 确定,一般每亩施用尿素10-15 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氯
水稻分蘖期田间管理PPT课件

伸长,在幼穗分化的第三期以前复水后实行浅水勤灌,促花保花。抽穗期遇35℃以上高温时,水源方便的田 块可日灌夜排,降低地温。
知识点精讲
水稻分蘖
(多选题)下列属于无效分蘖的有
A. 结实10粒以下的分蘖 C. 结实5粒以下的分蘖
B. 结实5粒以上的分蘖 D. 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
【答案】CD 【解析】不能抽穗结实或结实不到5粒的分蘖称为无效分蘖。
知识准备
三、水稻分蘖期田间管理 2. 稻田施肥 (3) 追肥用量:追肥用量应以“二黑二黄”为标准。水稻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和抽
穗前后叶色浓绿为“二黑”,在开始拔节和抽穗前5~10天的孕穗期“二黄”。在“二 黑”阶段如果叶色不变浓绿,说明稻株脱肥,应增大追肥用量;在“二黄”阶段如果 叶色不落黄,说明稻株体内氮素过多,有贪青现象,应减少追肥用量。 四、杂交水稻分蘖期大田管理
完成抛秧,按要求施足了基肥、分蘖肥。到水稻进入拔节期时,李叔发现其中的0.5公顷的田块排
水不畅,他也没在意,直到其他禾苗都已抽穗,这0.5公顷的田块才彻底排干水,经验不足的李叔
照样按要求待田边开小坼后才复水,最后计算产量时,李叔发现那0.5公顷田块的单产比其他田的
单产少了很多。请分析减产原因,并提出水稻拔节孕穗期正确的水分管理办法。
一、 水稻分蘖 3. 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是指能够抽穗结实且每穗结实5粒以上的分蘖。无效分蘖则指不能抽
穗结实或结实不到5粒的分蘖。一般低位低次分蘖多为有效分蘖,高位高次分蘖多 为无效分蘖。 二、分蘖期的生育特点及主攻目标
1. 生育特点
知识准备
二、分蘖期的生育特点及主攻目标 2. 主攻目标 水稻分蘖期的主攻目标是缩短返青期,争取早分蘖,促使叶色变深,争取有
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精讲
水稻分蘖
(多选题)下列属于无效分蘖的有
A. 结实10粒以下的分蘖 C. 结实5粒以下的分蘖
B. 结实5粒以上的分蘖 D. 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
【答案】CD 【解析】不能抽穗结实或结实不到5粒的分蘖称为无效分蘖。
知识准备
三、水稻分蘖期田间管理 2. 稻田施肥 (3) 追肥用量:追肥用量应以“二黑二黄”为标准。水稻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和抽
穗前后叶色浓绿为“二黑”,在开始拔节和抽穗前5~10天的孕穗期“二黄”。在“二 黑”阶段如果叶色不变浓绿,说明稻株脱肥,应增大追肥用量;在“二黄”阶段如果 叶色不落黄,说明稻株体内氮素过多,有贪青现象,应减少追肥用量。 四、杂交水稻分蘖期大田管理
完成抛秧,按要求施足了基肥、分蘖肥。到水稻进入拔节期时,李叔发现其中的0.5公顷的田块排
水不畅,他也没在意,直到其他禾苗都已抽穗,这0.5公顷的田块才彻底排干水,经验不足的李叔
照样按要求待田边开小坼后才复水,最后计算产量时,李叔发现那0.5公顷田块的单产比其他田的
单产少了很多。请分析减产原因,并提出水稻拔节孕穗期正确的水分管理办法。
一、 水稻分蘖 3. 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是指能够抽穗结实且每穗结实5粒以上的分蘖。无效分蘖则指不能抽
穗结实或结实不到5粒的分蘖。一般低位低次分蘖多为有效分蘖,高位高次分蘖多 为无效分蘖。 二、分蘖期的生育特点及主攻目标
1. 生育特点
知识准备
二、分蘖期的生育特点及主攻目标 2. 主攻目标 水稻分蘖期的主攻目标是缩短返青期,争取早分蘖,促使叶色变深,争取有
知识点精讲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全套PPT课件

土壤改良
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 土壤结构。
育秧方式与秧田管理
育秧方式
主要有水育秧、旱育秧和湿润 育秧三种方式,各地可根据实
际情况选择。
秧田准备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 壤肥沃的田块作为秧田,提前 进行耕整和施肥。
播种与覆膜
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 ,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 ,播种后覆盖薄膜以保温保湿 。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全套 PPT课件
目录
• 水稻基础知识 •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原理 • 稻田准备与育秧技术 • 插秧与田间管理技术 • 病虫害防治与杂草防除技术 • 收割、晾晒与储存技术 • 水稻高产栽培实践案例分享
01
水稻基础知识
水稻的起源与分布
起源
水稻起源于中国长江流域,距今 已有约一万年的历史。
02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原理
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
光合作用对产量的影响
01
光合作用是水稻生长的基础,直接影响产量的形成。
提高光合效率的途径
02
通过合理密植、选用高光效品种、改善群体结构等方式,提高
光合效率。
产量构成因素
03
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是构成水稻产量的主要
因素。
养分吸收与利用
养分需求与吸收规律
稻田选址与规划
选址原则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病虫害少的田块。
稻田规划
根据地形、水源、交通等因素,合理规划田块形状、大小和 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
稻田整地技术
整地时间
一般在秋冬季节进行,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整地方法
包括深耕、深松、旋耕等,以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提高土壤 通透性。
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 土壤结构。
育秧方式与秧田管理
育秧方式
主要有水育秧、旱育秧和湿润 育秧三种方式,各地可根据实
际情况选择。
秧田准备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 壤肥沃的田块作为秧田,提前 进行耕整和施肥。
播种与覆膜
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 ,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 ,播种后覆盖薄膜以保温保湿 。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全套 PPT课件
目录
• 水稻基础知识 •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原理 • 稻田准备与育秧技术 • 插秧与田间管理技术 • 病虫害防治与杂草防除技术 • 收割、晾晒与储存技术 • 水稻高产栽培实践案例分享
01
水稻基础知识
水稻的起源与分布
起源
水稻起源于中国长江流域,距今 已有约一万年的历史。
02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原理
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
光合作用对产量的影响
01
光合作用是水稻生长的基础,直接影响产量的形成。
提高光合效率的途径
02
通过合理密植、选用高光效品种、改善群体结构等方式,提高
光合效率。
产量构成因素
03
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是构成水稻产量的主要
因素。
养分吸收与利用
养分需求与吸收规律
稻田选址与规划
选址原则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病虫害少的田块。
稻田规划
根据地形、水源、交通等因素,合理规划田块形状、大小和 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
稻田整地技术
整地时间
一般在秋冬季节进行,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整地方法
包括深耕、深松、旋耕等,以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提高土壤 通透性。
注意水稻生殖生长期的水肥管理

注意水稻生殖生长期的水肥管理
连续的雨水天气,缓解了前段时间高温干旱给水稻生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过雨水的及时补给,目前全市的水稻均长势良好。
那是不是意味着田间灌溉水越多,越有利于水稻生长呢?答案是否定的。
水稻抽穗扬花阶段是水肥最敏感阶段,水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稻穗型大小和产量的高低。
在这里,让我简单介绍一下如何注意水稻生殖生长期的水肥管理。
一、水分管理
从现在起至抽穗扬花期,切不可脱水,灌浆之后持续浅水勤灌,干干湿湿,以湿为主,即每灌一次水,让它自然干后,过1~2天再灌水一次,循环往复,直至成熟,使田间保持干干湿湿状态。
二、肥料管理
水稻抽穗开花以后,对中期穗肥施用不足或没有施穗肥的田块,在抽穗初期要追施氮素粒肥,并配合磷、钾肥,每亩施尿素1.5-2.5kg;叶面每次施磷酸二氢钾100-250克/亩。
叶面施肥,不仅可解决水稻生育后期根系吸肥力弱的问题,而且肥效高且快,晴天应选择傍晚或下午3~4时进行,阴天则可整日喷施。
水稻扬花期,应避开上午9-12时,以免影响开花授粉。
- 1 -。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教材PPT(共 73张)

柱 头
第三节 水稻育秧
一、水稻发芽和幼苗生长对水、温、氧的要求 二、水稻育秧方式 三、播种期、秧龄、播种量 四、育秧技术要点:
种子处理、浸种催芽、秧田整理 播种操作、肥水管理、防止烂秧
一、水稻发芽和幼苗生长对水、温、氧的要求
1、水分 • 干燥稻种含水量12-13% • 稻种吸水量达种子重量40%左右发芽最适宜 • 种子吸水速度与温度有关,早季浸种时间比晚季增加一
• 断乳期秧苗抗逆性弱
水肥管理
• 确保促根、炼苗,促壮苗 • 施好两肥:断奶肥(二叶一心前施用)
送嫁肥(移栽前3-5天施用)-4-5公斤尿 素
病虫害防治
• 防烂秧、死苗 • 药治恶苗病、立枯病,供水防青枯死
苗,保胚土提苗,延长秧龄。 秧苗期注意防治稻飞虱,有效控病 (移栽前3-5天使用送嫁药)
第二章:移栽期
天左右 • 吸水速度与品种类型也有关系,粳稻比籼稻浸种时间可
延长一天 • 发芽和幼苗生长表现对水分较强的适应性:耐湿性和耐
旱性
一、水稻发芽和幼苗生长对水、温、氧的要求
2、温度 • 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温度35℃左右 • 幼苗生长最低温度12-14℃,最适26-32℃ • 随幼苗生长,耐寒性变化,三叶期耐寒性低 • 苗期低温引起生理失调,病菌入侵,烂秧死苗 • 温度明显受到水分的调节
四、我国水稻品种(籼稻、粳稻、糯稻)
• 糯稻:是水稻的粘性变种,其谷粒平滑,粒饱满,稍圆,脱 壳后称糯米,外观为不透明的白色,食物如粽子、八宝粥等。 在贵州省从江、黎平县等侗族地区有着稻鱼鸭复合种养的 “饭稻羹鱼”的传统糯稻文化。
糯米
第二节 水稻的生育过程(水稻的一生)
发芽
出苗
分蘖
拨节
水稻的施肥技术 ppt课件

ppt课件
8
前促、中控、后补法
• 这种施肥法重施基肥并重施分蘖肥,酌施
穗肥,基肥占施肥量50%以上,达到“前 期轰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健而壮”的 要求。这种施肥方法主攻穗数,适当争取 粒数和粒重。
ppt课件
9
• 前促即基肥中施用速效性氮肥占总量的
40%-50%,磷肥的全部,钾施用量占总量 的50%分蘖肥氮肥占总量的30%。
ppt课件
15冷浸田施肥要点来自• 这类稻田的特点是水分过多,空气过少,
土质冷凉,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所以有
效养分含量极低,并因常处于还原条件下,
水稻根系生育不良,致使前期生长十分缓
慢,分蘖少。后期则随气温的上升,有机
质矿化迅速,又易促进水稻过量吸收养分,
使植株猛发徒长,诱发稻瘟病和延迟出穗
影响产量。
ppt课件
7
• 式中计划产量的养分吸收量=每667平方米计划
产量(千克)×一千克稻谷需要的营养元素量
• 土壤供应肥量=无肥区产量的养分吸收量 • 有机肥供肥量=每667平方米施用量(千克)×
含氮量(%)×利用率(%)
• 一般有机肥含氮量为0.5%,利用率氮 为25%,
磷为25%,钾为50%,化肥利用率一般氮40%, 磷15%,钾50%。
ppt课件
18
• (2)增施磷肥,适当补锌 。盐碱地磷的含
量低于非盐碱地土壤。因此,盐碱地水田 要增加磷的施用量。在内陆盐碱稻区缺锌 比较普遍,容易产生稻缩苗,所以盐碱地 水田区要适当补锌,采用底肥施用或插秧 大时蘸根的方法。
ppt课件
19
• (3)改进施肥方法。盐碱地氮的挥发损失
比中性土大,深层施肥肥效明显高于浅表 施肥。因此,改进盐碱地施肥技术一是应 选用颗粒较大的肥料,以减少表面积与土 壤接触,二是多次表施改为80%作为基肥 深层施肥或全层施肥,20%作为穗肥表施。
最新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土肥水条件PPT课件

20.72
79.28
19.55
80.45
36.24
63.76
34.60
65.40
37.69
62.31
37.52
62.48
43.25
56.75
41.36
58.64
34.48
65.52
33.26
66.74
施 氮 时 期 对 中 国 9 1 氮 肥 利 用 率 的 影 响
施 氮 时 期 分 蘖 肥 促 花 肥 保 花 肥 粒 肥
4、施肥量的确定
稻田施肥量=(计划产量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 利用率
每亩最高施N量以16kg左右为宜。
硫酸氨(公斤/亩)
0 20 40 60 80
施氮量与产量的关系(品种:中国91)
结实率(%)
产量(克/盆)
90.56
36.63dC
90.45
47.26cB
88.78
58.43bA
88.07
66.36aA
日吸收率(%)
4
中国91
3
日本晴
2
1
0 分蘖至拔节 拔节至颖花 颖花至抽穗 抽穗至成熟 生育阶段
麦茬稻的需肥规律
施氮时期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品种:中国91)
施氮时期 株高
冠层叶长 抽穗期 结实率 氮肥利用率
(cm) (cm) (月/日) (%)
(%)
对照(不施) 80.4
33.6
8/28
97.9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5.25
60.77bA
(二)水稻的需肥规律与施肥时期
1、需肥规律:不同类型水稻各期对氮素的吸收强度 不同。
日吸收量(斤/亩)
水稻分蘖期的田间管理

分蘖期管理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环境友好型管理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分蘖期管理 的环境友好型措施,如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发展绿色 生态种植等。
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分蘖期的智能化 和数字化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面向不同种植模式的适用性
针对不同的种植模式和地区特点,需要研究和发展适用于 当地条件的分蘖期管理技术和措施。
插秧方法
手工插秧
人工将秧苗插入田间,要求插秧 深度适宜、秧苗分布均匀。
机械插秧
使用插秧机将秧苗插入田间,可 以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插秧质量
插秧后要保持田间湿润,避免干 旱和淹水,同时注意防止病虫害
的侵袭。
04
CATALOGUE
肥水管理
科学施肥
施足基肥
基肥是水稻生长的基础,施足基肥可以促进水稻早期分蘖,提高 产量。
水稻分蘖期的田间 管理
目录
• 引言 • 田地准备 • 水稻种植 • 肥水管理 • 分蘖期观测与记录 • 分蘖期问题与解决方案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CATALOGUE
引言
水稻分蘖期的定义
01
水稻分蘖期是指从水稻分蘖开始 到拔节期为止的一个生育期。
02
在这个阶段,水稻的茎秆基部会 发出新的分蘖,分蘖数量和生长 情况会因品种、生长环境和栽培 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和分蘖。
光照条件
选择光照充足、无遮挡的田地,以 保证水稻获得足够的阳光进行光合 作用。
排水便利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便利的田地, 有利于水稻分蘖期的水分管理。
田地整理
01
02
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稻基肥与分蘖肥施肥时间和施肥量
表1中介绍了早稻大致的施肥时间和施肥量范围,做到测苗 施肥,即叶色深(叶色卡读数4.0以上)适当少施,叶色淡 (叶色卡读数3.5 以下)适当多施。由于目前还没有养分 缓慢释放的复合肥,生产上应当提倡复合肥既作为基肥施 用,又作为追肥施用,以提高肥料养分的利用率。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根据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计算公式为:
肥料的利用率 氮肥40%~45%、磷肥约24%、钾肥45%~50% 肥料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尿素(46%N) 碳铵(17%N) 过磷酸钙( 12%~17% P2O5) 氯化钾(52% K2O)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例如:某地早稻目标产量为550千克/亩,地力产量为300千克/亩, 即目标产量比地力产量增加250千克/亩。 每亩纯氮(N)用量约为(550-300)/100×1.7/0.4=10.6千克, 折合成尿素为10.6/0.46=23千克,折合成碳酸氢铵为10.6/0.17= 62.5千克。 每亩五氧化二磷(P2O5)用量约为(550-300) /100×0.625/0.24=6.5千克,折合成过磷酸钙为6.5/0.13=50千克。 每亩钾(K2O)用量约为(550-300)/100×1.9/0.48=9.9千克, 折合成氯化钾为9.9/0.52=19千克。
4-19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2、浅水分蘖
“浅水灌溉如上粪,深水淹苗如害病”。秧苗返青后,要浅 水薄灌。深水常沤易形成僵苗不发,影响分蘖。水稻田土壤 持水量为70-80%时,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促进分蘖。 浅水勤灌,可以提高早、中稻田泥温,增加土壤氧气,促进 养分分解,根系活力强,吸收养分快,使分蘖早发、快发, 分蘖健壮。具体方法是田间灌水1次后保持3~5天浅水层,自 然落干,待田面无明水、土壤湿润时再灌水1次,如此周而 复始。南方雨水多而集中,尤其是中稻分蘖期处于梅雨季节, 一旦遇大雨要迅速排水。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浅 水 分 蘖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2、够苗晒田
“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说的是开始晒田的时机。如 果水稻分蘖旺盛,群体总苗数已达预期穗数的85%左右时,不管 是否已到有效分蘖临界期叶龄都要开始晒田,这就是“苗到不 等时”;苗情较弱,迟迟不够苗数,可适当推迟晒田,但到了 有效分蘖临界期(拔节叶龄-3)后1个叶龄,无论如何也要晒 田,这就是“时到不等苗”。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南方水稻分蘖期肥水管理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目录
南方水稻分蘖 期肥水管理
一、水稻分蘖期水分管理
二、水稻分蘖期养分管理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一、水稻分蘖期水分管理 1、深水返青 “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棵”。水稻移栽时,
为提高栽插质量,抛栽和机插一般稻田内仅有薄水层,手插秧 也不宜灌水过深,这是实现插小、插浅、插直、插稳,保证足 够基本苗的必要条件。移栽后,由于秧苗根系受到损伤,容易 失去水分平衡,宜灌深水返青,深度以不没叶耳为宜。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具体的晒田时间要根据品种特性而定,一般早稻晒田适期为倒 五叶至倒三叶初,晒1次就够了;中稻生育长,晒田适期为倒 六叶至倒三叶露尖,分2~3次轻晒;晚稻晒田适期为倒七叶至 倒三叶初,分3~4次轻晒。分次晒田时,以田间土壤持水量达 到80%左右时灌水,使土壤湿润后继续晒田。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2、分蘖肥施用量
分蘖肥的施用要根据目标产量而定,氮肥用量为基肥 (50%),分蘖肥(20%);磷肥施用的原则是补偿施用,作基肥 一次性施完,后期如果缺磷则补施;钾肥施用原则与磷肥的施用 一致,也是补偿施用,分为基肥和穗肥两次施用,每次用量均为 50%。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复水标准是土壤沉实、出现3~5毫米细裂缝;叶色褪淡落黄, 叶片挺立,田面露白根。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二、水稻分蘖期养份管理
1、肥料用量计算方法 根据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计算公式为:
参考数据: 地力产量(千克/亩):早稻250~350,中稻350~450 每生产100千克稻谷的肥料需要量 一般每生产100千克稻谷的N素需要量为1.6~1.8千克 一般每生产100千克稻谷的P2O5需要量为0.6~0.65千克 一般每生产100千克稻谷的K2O需要量为1.8~2千克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中稻基肥与分蘖肥施肥时间与施肥量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晚稻基肥与分蘖肥施肥时间与施肥量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3、基肥、分蘖肥施用方法
基肥在移栽前整地时耕(旋)入泥,要求均匀,土肥相 融;分蘖肥直接撒施入田,要求田面有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