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看_纯真年代_中的话轮沉默

合集下载

《纯真年代》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纯真年代》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纯真年代》的文学伦理学解读作者:曹鹏越来源:《牡丹》2018年第03期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女作家。

192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纯真年代》被公认为华顿结构最完整的作品,1921年她凭借该小说荣获普利策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荣获此奖项的女性作家。

故事讲述了青年贵族纽兰·阿切尔与两位女性梅·韦兰及她的表姐埃伦·奥兰斯卡伯爵夫人之间无法抉择的爱情,在几度抗争后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国内外众多批评家及学者多从女性主义视角、自然主义视角剖析《纯真年代》,旨在说明在强大而又无情的社会面前,主人公都无法得到真正的幸福。

为了对这场爱情悲剧做出客观公正的阐释,本文将从伦理的视角出发,以故事发生的伦理现场为依据,对小说主人公所处的伦理环境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进行梳理剖析。

笔者认为,主人公感情生活的跌宕起伏是贯穿《纯真年代》始终的伦理主线,萦绕在这条主线上的是三个至关重要的“伦理结”,即伦理选择、伦理身份和伦理意识。

对于纽兰·阿切尔而言,在他未婚妻梅·韦兰和他深爱的埃伦·奥兰斯卡伯爵夫人之间,他无疑要做出一个艰难的伦理选择,而每次的伦理选择也改变了小说人物的伦理身份以及他们之间的伦理关系,并引发了某种程度的伦理混乱。

此外,在伦理意识的驱使下,主人公最终选择屈从于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绽放了他的人性光辉,使作品主题得以升华。

一、无比艰难的伦理选择很多学者认为,这场恋爱悲剧根源在于男主人公懦弱无能和优柔寡断的性格,给纽兰贴上道貌岸然、庸俗堕落的标签。

表面上看也许如此,但实际上是对这部经久不衰的杰作的误读。

作为一种历史的、客观的批评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强调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站在当时的伦理立场上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

因此,若要探究这场三角恋情结局的根源,人们要回到当时伦理现场,在客观的历史语境下,站在主人公的立场上窥探他的目的与动机,进而从伦理道德层面评判其行为是否有失偏颇。

英语会话中话轮沉默的认知语用解读

英语会话中话轮沉默的认知语用解读

使后轮几乎成为必需 。该“ 过渡 关联” 赋予 相邻对 的后轮 部分很高的“ 结构 期望值 从 而使 位 于其处 的沉默 由于 ,
“ 关联缺省” rlvn be c)而含义丰富[ (eeatasne 。例如 :

会话语篇 中的话轮沉 默是传统 语 言学研究 的话题 之

会话分析认为 , 相邻对 (daec a ) ajcnypi 是话轮转换 的 r
基本特征 , 它指的是 “ 两个谈 话者 各说一 次话所 构成 的对 子” eisn将组成相邻对 的两个话轮分别称为“ 。L vno 前轮”
(i t a -at和 “ 轮 ” sc n- a -at 。话 轮 沉 默 的 f s. i pr) 后 r pr (eo dp i pr) r第 Fra bibliotek 卷 第 2期 7
21 0 1年 3月
甘 肃 联 合 大 学 学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o n uLin eUnv r i ( o ilS in e ) o ra fGa s a h ie st S ca ce cs y
Vo. 7 No 2 12 , .
se c) 种 [ 。话 轮 内沉 默 和 话 轮 问 沉 默 依 附 于 话 轮 中 ine- ‘ l 3
位置相对 固定 , 发生于相邻对 的后一个话轮 。前轮 和后 轮
之 间 有 很 强 的 过 渡关 联 (rnio l ac)前 轮 的 出现 tas inr e n e , t ev
p e a i n o u n sl n e r t to ft r i c . e Ke r s t r i n e Ree a c e r p a ma i y wo d :u n sl c ; l v n e Th o y; r g tc e

从语用学角度看会话语篇中的话轮沉默

从语用学角度看会话语篇中的话轮沉默

从语用学角度看会话语篇中的话轮沉默文章从语用学角度重新对会话语篇中的话轮沉默进行分析,具体是从语言的间接性和关联期待两方面着手。

间接性语言的使用导致了话轮沉默的产生,关联期待的满足又使人们理解了话轮沉默,但有时候,话轮沉默却会造成一定的误解和尴尬。

标签:会话语篇;话轮沉默;间接性;关联期待一.引言自从1959年霍尔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问世以来,非言语交际便成为众多相关学科共同涉及的研究课题。

沉默,作为最典型的非语言交际手段,已逐渐成为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对象[1]。

会话中的沉默伴随话语而存在,是相对于以言语形式表达意义的另类。

沉默既是会话内容的组成部分,也是话语建构的一种方式。

话轮沉默(即意义沉默)是会话交际中沉默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以话轮内沉默(within-turn silence)、话轮间沉默(inter-turn silence)为参照,可单独充当一个话轮的沉默。

一般说来,其位置相对固定:位于邻接对(adjacency pair)的后轮部分。

具体而言,根据话轮转换规则(turn-taking rules)之一,即:当前说话者C(current speaker)在结束当前话轮之前或之时己选定下一说话者N(next speaker),但被选者N却保持沉默[2]。

邻接对是指会话中一些约定俗成的话语序列,它们成对出现,顺序相对固定,如:问候- 问候,询问-回答等。

组成它的两个话轮分别称为“前轮”(first pair part)和“后轮”(second pair part)[3]。

两部分之间有很强的“过渡关联”(transition relevance) :前轮的出现使后轮几乎成为必需。

该“过渡关联”赋予邻接对的后轮部分很高的“结构期望值”,从而使位于其处的沉默由于“关联缺省”(relevant absence) 而含义丰富[2]。

对会话语篇中话轮沉默的研究可帮助我们更为透彻地理解这类语篇中的会话含意,更为全面地了解会话双方的关系、身份、地位、思想和情趣等。

从认知语用角度分析现场采访中的话轮沉默

从认知语用角度分析现场采访中的话轮沉默
谈话 。 b 如果 说话 者 没 有 选 择 下 一个 说 话 者 , 话 参 . 会
采访 ” 主持 人 的必修 课 , 衡 量 主 持 人优 劣 的重 要 是 是 标准 。在现 场采访 过程 中 , 访对 象与 记者 有时会 使 采 用沉 默策略来 相互 转换 话轮 。
收 稿 日期 :0 9 0 —1 20 — 5 1
是一 种“ 说方式 ” 言 。从语 用学 角度 看 , 默含 有 丰 富 沉
它伴 随话 语而 存在 , 是相 对 于话语 的另 一种 表达 思想
的方 式 , 它构 成 了人 们对 世 界 认 识 的 一部 分 , 又渗 透
于他们 对 世界 的认 识 中 。本文 试 图从认 知语 用 的角
度来 分析 “ 场采访 ” 语 中话轮 沉默 现象 , 现 话 这样 可 以
节 目, 连综 艺娱乐 类节 目也 离不 开它 。 因此 ,现 场 就 “
I 任何话轮的第一个话轮 的转换关联处 , . 话轮
的转换 有 三种 可能 : 、 a 如果 说话 者 选 择 了下 一 个 说 话 者 ,当 前 的说 . 话 者 必须 停 止 说 话 , 入选 的 说 话 者 才 必 须 接 下 去 新
作者简介 : 袁德玉 (9 2 , , 18 一)男 山东 枣庄 人 , 助教 , 英语语 言文学硕士 。主要研究方 向: 社会语言学 、 话语分析及英语 教学 。
8 4
袁德 玉 : 从认 知语 用 角度 分析 现场采 访 中的话轮 沉默
与者可 以 自选 , 当前说话 者也 可以 ( 并非是 必须 ) 但 继
语 言相互 依存 , 同实现 了人类 的交 往 。沉默 不是 对 共
深刻体会沉默的认知语用功能 , 使得记者和采访对象 之 间 的话 语 更 自然 , 更好 的获 得 交 际 活 动 的成 功 , 能 进 一步 完成 采访 的 目标 。

汉语会话中话轮沉默的关联性探析

汉语会话中话轮沉默的关联性探析

语 用 功 能在 交际过 程 中具 有信 息意 图 和 交 际意 图。 而 交际 意 图 需要 语 境预 设 才 得 以 实现 。
关键词: 话轮 沉 默 : 汉语 会 话 ; 关联 理 论
中 图 分类 号 : 0 0 H 3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 2 8 5 ( 0 0 0 — 1 4 0 17 — 24 2 1 )2 0 3 —4
这从 新 的研究 角 度解 释 了人 类交 际 的本 质 。 明 “
吴晓 听着 , 无法 回答 。
林 星 说 :吴 晓 你 说 呢 ? ” “
示一 推理”交际是指 “ 说话人发出一种刺激信
号, 使之对交际双方互相显映, 通过这种刺激信
号 ,说 话人 意欲 向听话 人显 映或 更加 清楚地 显 映 一系 列命题 ” (“ 。 。 明示 ” 是说话 人 向对方 明 ] 就
的作 用 。
了下一个说话者N 但N , 却保持沉默。话轮沉默 是具 有 归 属性 (tiual) ar t e 的沉 默 . tb b 因此 又 可
称为“ 可归 属性 沉 默 ” 即该 沉 默作 为 当前 的话 ,
轮 , 于被选 定 的N, 主可 归 。既然沉 默也 可 属 有
话轮 沉默 是 Lv sn 沉 默进 行 分类 时 提 ei o对 n 出的一个概 念 。Lv sn ei o 以话 轮为参 照 , n 根据 话
(dae c ar的派 生概 念 ,eisn 1 8 ) ajcn y i p ) L v o (9 3 认 n
沉 默 (i n e 是 话 语 的 缺失 , 和声 音 一 sec) l 它
样 , 为符 号 具有 任 意性 和约 定性 。但其 符形 作 与其所 表达信 息( 即形 式与意 义 ) 之间往 往表现 出不确定 性 : 默既可 以表示交 际者 的尊重 、 沉 威

从评价理论角度分析《纯真年代》的语言魅力

从评价理论角度分析《纯真年代》的语言魅力
会 的全景 图 。
贵族的种种行为来批判当时传统的男权社会对女性 的折 磨 和压 迫 。一 百 多 年来 , 内外 的批 评 家 们 对 国
1 小说语言情感 系统的分析
情感 是 整个 态 度 系 统 的核 心 。顾 名 思 义 , 感 情 就 是指 说话 者 用 语 言对 所 描 述 的 对 象—— 人 、 物 事 或 是现 象所 表现 出 来 的一 系列 情 感反 应 , 悲 伤 或 如 快乐 , 自信 或 焦 虑 , 兴 趣 还 是 厌 烦 J 感 。语 言 的评
关于评价的。也就是 : 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 ,
所 涉及 到 的情感 强 度 , 以及 获 得 价 值 和 联盟 读 者 的
各 种方 式 。 _ 评价 理 论 包括 三个 子 系统 : 度 ( t ”1 态 a—
tu e 、 人 (nae et与级 差 (rdai ) i d )介 t eggm n) gautn ,其 o 依 据 为评 价性 的语 义资 源 。态度 系统 是整个 评 价 系 统 的核 心 , 主要关 注对 受 评对 象 ( 为 、 本/ 程 、 行 文 过
价手段有很多种 , 中词汇的选择最能体现作者或 其 是说话者 的情感。因此 , 情感系统可以通过情感词 来体 现出来 , 例如情感动词 l e l e 情感形容词 i , v; k o batu,odr l情 感 名词 hpi s,ans 等 eu f w ne u; il f ap essde n s 等。在《 纯真年代》 这部小说 中, 华顿对词汇的选 择也体现 了华顿对所描述的人和物的感情色彩。我
多类 似 的描 述情 感 的词 汇 :
An h c n e d e o tmpltd e a s r e y u ae h r b o b d o ng f c t t rl o o s so s p i ih p d n a e wih a h il fp se s rhi n whc r e i i hi wn s o ma c ln iiito wa mi ge t a s u i e n tai n s n l d wi h t n e e e e c fr e b s l p rt .“W e" e d rr v r n e o h r a y ma u iy 1 1 ra u t tg te . e d Fa s o eh r .. b t e Iain l k s .. y h tla a e . ” h h u h ,s me a a i c n u i he c ne e t o g t o wh th zl o f sng t s e y

(英语毕业论文)《纯真年代》中爱伦和梅的对比分析

(英语毕业论文)《纯真年代》中爱伦和梅的对比分析

(英语毕业论文)《纯真年代》中爱伦和梅的对比分析第一篇:(英语毕业论文)《纯真年代》中爱伦和梅的对比分析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论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2 英汉数字习语的翻译 Analysis on the Picaresque Elements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4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5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6 中西服饰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7 《威尼斯商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简爱:魅力人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9 《青春》中的孤独主题分析论图片和卡片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11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 宗教禁欲下的爱情-论霍桑的宗教观与道德观在《红字》中的体现13 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英语流行歌曲中隐喻的功能分析——以后街男孩的歌曲为例 15 Existentialism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6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17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产品说明书的翻译《基督山伯爵》与亚历山大大仲马的金钱观哈里的迷惘与自我救赎——《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哲学解读 20 《飘》两个中译本人名地名翻译对比研究 21 《丧钟为谁而鸣》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2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23 中国和英国传统婚俗差异研究24 《远大前程》中的幽默与讽刺分析25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社会因素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影响 27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 28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 29 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分析 30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 31 论广告英语的用词特点Analysis of Dialect Transl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Skopos Theory 33《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从《动物庄园》看乔治·奥威尔反极权主义思想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Self-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37 跨文化交际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冲突及解决办法A Comparative Study on American and Chinese Values Based on Friends 39(英语系经贸英语)成本领先战略与英国易捷航空 40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电影《暮色》中人物对白的言语行为分析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论苔丝悲剧的成因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英语交际中害羞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其克服方法网络英文用语的特点分析A Comparative and Contrastive Study of Family Education in China and America 从对照艺术看《羊脂球》的人物形象塑造The Blacks’ Soul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White Culture in The Bluest Eye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从中西文化差异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论《牧师的黑面纱》中的宗教讽刺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战争观《推销员之死》中美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Influence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Food 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es 李白对庞德和他的作品的影响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英国战争史对英语习语的影响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动物意象研究游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解读小说《面纱》中的中国形象分析《雾都孤儿》中的童话模式解读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汉民族节日名称英译中的文化价值取向研究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试论“选择性”口译的应用——从释意派理论角度分析口译工作中的变译现象论《劝导》中女性角色的地位论国际商务非礼貌言语行为Differences of Talent Requirement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Employment Advertising 论商务谈判桌上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谈判的影响英语系动词语义属性及句法行为研究用文化批评看《雾都孤儿》里的反犹主义浅谈商业广告的翻译《哈利波特》系列里恐怖美的研究文化杂糅背景下的身份诉求——解读奈保尔的《半生》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itiation Story 文化意识与语言教学浅谈自有品牌在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浅析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中的极权统治手段87 从女权主义视角分析《德伯家的苔丝》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孤独灵魂——评《觉醒》中的爱德娜马克吐温在<<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对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注90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冲突及对策91 从保罗的恋母情结角度分析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92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urs in The Great Gatsby 93 从生态视角解读《瓦尔登湖》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95 The Postmodern Story In the Victorian Age--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96 从女性主义解读《胎记》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浅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99 爱米丽与曹七巧悲剧性的弗洛伊德解读黑色孤岛上的灰色母亲—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母女关系 101 从伊登和盖茨比之死探析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 102 电影《暮色》中人物对白的言语行为分析 103 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文影视名称的翻译105 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 106 On the Death of Francis Macomber 107 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和意境英译——基于萨皮尔-沃夫假说108 《高级英语》中某些修辞手法赏析《奥兰多——一部传记》中译者女性主义干预方式研究 110 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简奥斯汀对英国小说的贡献——以《傲慢与偏见》为例 112 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及词汇教学 113 勃朗特两姐妹创作风格差异探究Character is Fate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Henchard 115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117 论东西方文化中的体态语差异论《喧哗与骚动》中凯蒂.康普生的悲剧 119 中英礼仪文化禁忌比较与跨文化交际《追风筝的人》中哈桑自我牺牲精神的研究英汉禁忌语对比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及翻译策略Joy Luck Club:Chinese Tradition under American Appreciation 123 论中西婚姻观的差异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体现125 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126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试析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从功能分析的角度着手128 Preciseness of Legal English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 130 英汉委婉语中体现的文化异同Black Women's Searching for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Sula 132 《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中对自由的追寻 133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Appro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 T 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 135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新析 137 英语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模糊语用交际策略在政治语言中的运用分析139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 140 从接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从体育舞蹈看中西方社会的审美文化差异142 广告标语的语言特色《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of Scarlett in Gone With the Wind 145 论尤金.奥尼尔《毛猿》中的悲剧根源“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147 《游泳者》中的艺术特色从关联理论看《博物馆奇妙夜》的字幕翻译149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重压之下的人之风采——以海明威《老人与海》为例151 从“信”“达”标准分析英译药品说明书中存在的误译152 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 153 商务英语谈判的语言技巧 154 星巴克营销策略研究155 Discourse, Immigrants and Identity in In the Skin of a Lion 156 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157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委婉表达 158 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15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French Higher Education 160 网络委婉语中的模因现象研究 161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 162 王尔德童话中的毁灭与拯救163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ocial Etiquettes 164 从翻译美学角度谈汽车商标词的汉译 165 美国动画片名的翻译166 分析年龄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167 企业资料的翻译原则168 词块理论在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应用 169 英语动画片中的中国元素探究170 《绝望的主妇》中的中产阶级女性独立意识的研究171 从《简爱》看电影对名著的改编172 Women’s Image in Pygmalion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173174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175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 176 试谈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177 《白鲸》主人公亚哈的悲剧性格分析178 从自然主义的角度探讨《名利场》中利倍加的奋斗与失败179 寻找自我——浅谈《宠儿》中黑人女性的解放 180 约翰济慈的女性化倾向分析181 汽车广告翻译浅析---论消费者心理差异对汽车广告翻译的影响 182183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透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184 试论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词块教学185 英汉谚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分析 186 中西方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187 公共标识语翻译失误分析188 极致现实主义与现代自然主义──分析杰克伦敦小说《野性的呼唤》 189 从中西传统节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190 Analyzing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191 商务英语中的颜色词浅析192 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以基本颜色词为例193 Improving the College Students’Writing Skill through Cohesive Devices 194 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写作艺术195 从《绝望主妇》对比中美女性家庭观 196197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198 违反合作原则所表达的会话含义—以《越狱》中Theodore Bagwell话语为例 199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200 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和融合第二篇:浅议《纯真年代》中的性格决定论浅议《纯真年代》中的性格决定论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伊迪丝·华顿的长篇小说《纯真年代》主人公的心理分析,解析了该小说所反映的性格决定论这一主题,并且指出这一主题也是伊迪丝·华顿的作品所反映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

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

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又称“说服——顺从”论,是用来解释社会心理现象的。

它的基本观点是:人们所说的话语并非都出自内心,而且一个人发表的意见越多,就越可能改变他的想法,这种效应被称为“沉默的螺旋”或“沉默的螺旋”效应。

在对自己进行“同化”时,由于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儿童只有少数几种言语风格,成年后也保持着较高的文化水平。

但是到青年时期,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显示出明显的个性特征。

所以,通过个体言语风格的分析来研究一个群体的整体言语风格是不科学的,必须结合其他研究方法,才能真正反映群体的言语风格。

“沉默的螺旋”理论中,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只能运用于小群体和个别人物身上。

对于相互交流极为频繁的群体或个人则失去了意义。

对于面试、竞争类活动,对于说服、说服——顺从类社会心理学行为,其最佳效果就是以倾听代替说服,用幽默代替批评,用赞赏代替贬低。

沉默的螺旋,也叫做“语言的习惯”。

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话方式,当听者受到适当的语言反馈,就会模仿这种说话方式,这种反馈语言就是“语言的习惯”。

美国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在人们做某些事情时,他们往往愿意取得胜利。

因为在胜利的时候,他们会说一些令人难忘的话,这就是‘语言的习惯’。

”他举了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例子:“在比赛中我们要面临许多问题,比如伤病、犯规等,我们的教练告诉我们,只要你将你的精力集中在这场比赛上,胜利永远属于你,因此我们在场上都全力以赴。

”当我们在和别人谈话时,都会下意识地学着对方的方式讲话,并认为对方会接受。

当然,即使别人说的话令你感到不舒服,你还是会按照原先的方式进行交流。

久而久之,你的习惯就会成为别人眼中你的标志。

我们常常觉得,只要和自己兴趣相投的人谈天,无论对方是什么人,我们总是能获益良多,并且彼此欣赏对方的长处。

这种愉快的心情会使我们忘记身边的烦恼,继续和对方谈天。

关于性,前几天我看了一个关于关于性方面的书,里面提到,爱情就是性欲的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关联理论对 话轮沉默” 阐释的可行性
关联理论 ( Relevance Theory ) 是 法 国 学 者 Dan Sperber 和英国学者 Derrdre Wilson 于 1986 年在合 《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 著 一书中提出来的关于交际 与认知的理论。 关联理 论 涉 及 了 两 个 基 本 的 概 念: 认 知 环 境 ( cognitive environment ) 和 互 明 ( mutual manifestness) 。认知环境指的是人们所知道的一系列事实 互明指的是双方共同明白的信 或假设构成的集合, 1998 : ) 。认知环境的互 息或事实 ( 何自然, 申永平, 明是人们交际是否能够成功的主要因素 。关联理论 它包括信息意图 ( infor还涉及到了说话人的意图, mation intention) 即 “展示 \ 说明该内容的目的 ” 和交 际意图 (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 , 即“展示 \ 说明该 ( DSperber&Wilson, 2001 : 28 - 31 ) 。 关 内容的目的” : “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 联理论认为 图的 一 个 明 示 - 推 理 过 程 ( ostensive - inferential
引言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分支, 从其作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到现在为止才短短的三四十年的时间 , 而语用 “文学语用学” ( literary prag学和文学作品的结合即 matics) 这门新生学科更是处于初级阶段。 梅伊认 读者、 作者以及可能包含作 为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 品中的显性或隐性存在的叙述者, 都是语言的运用 ( Jacob L. Mey , 2001 : 253 ) 。 文学语用学的重点 者 是研究文学作品意义产生的辩证过程: 文学作品是 作品文本既是作者取向同 读者同作者共同创造的, 时又要以读者为取, 只不过是由作引导, 而由读者 。 , 驱动 读者通过填充文本留下来的空白 参与作者 对故事的创造; 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并不完全依赖于 文本说了多少, 而是主要依赖于语境。 也就是说文 学语篇的解读是作者和读者的互动, 读者在作者创 通过作者提供的信息, 利用相关的 造的文本语境中, 语境推理寻求最佳关联, 从而理解作者创作文本的 交际目的。 文学作品的解读是一种间接的语言交 际, 在这一交际过程中, 读者与作者通过文本相互交 流, 在寻求最佳关联中完成对作品意义的重新建构 2007 : 100 ) 。 与认知( 柯贤兵, 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常见的体裁形式 , 其 中大量的人物对话包括话轮沉默, 不仅能够刻画出 人物当时的心理, 而且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深
· 55·
She was evidently staggered by this. “Of course I ”she rejoined, a trifle should hate it - - so would you, irritably. He stood silent, beating his stick nervously against his boot - top; and feeling that she had indeed found the right way of closing the discussion,she went on light - heartedly : “Oh,did I tell you that I showed Ellen my ring? She thinks it the most beautiful setting she ever saw. There's nothing like it in the rue de la Paix,she said. I do love you,Newland,for being so artistic! ”( Edith Whaton, 1994 : 54 ) 老纽约的上层社会是一台威力强大的机器 , 维 系这台机器运转、 将人们的行为束缚于固有模式的 是不可动摇的传统与习俗。纽兰和梅都是这个社会 纽兰虽然自己认为有着不同于纽约社 的典型产物, 会其他年轻人一样的品质: 看书多、 言辞上的偏激等 等, 但他却是行动上的矮子。在文中的开篇, 纽兰和 “金童玉女 ” , 当梅拒绝纽兰提 梅是纽约社会公认的 出的私奔的时候, 纽兰说梅是害怕粗俗, 但是梅却反 如果纽兰真的和他私奔的话, 他也会变得粗 过来说, 俗, 梅的言辞上的反击, 让纽兰无语。纽兰以沉默回 说明纽兰是默认了梅的评价, 他 答梅丢给他的话轮, 自己确实是无法做出像私奔那样的事情 。在这样的 场合中, 作为交际双方的梅和纽兰彼此都非常了解 对方, 或者说他们的交谈达到了认知环境的互明 。 梅无需花很大的努力就明白纽兰的沉默想要表达的 交际意图, 于是她转换新的话题, 避免了尴尬。从作 者和读者作为交际双方来说文中通过刻画这一对 话, 让读者在作者给予的认知环境中进行推理 , 寻求 明白纽兰话轮沉默代表的真实含义 , 从而 最佳关联, 进一步深化了纽兰是言辞上的巨人、 行动上的矮子 的形象。 2. 话轮沉默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 。 关联理论认为, 交际意图的实现并不只是仅靠 , 解码 ” 而是经过一个示意推理 语言符号的“编码、 的过程; 话轮沉默的语言形式的缺省并不等同于信 也不等同于交际意向的藏匿。 息意图的消失, 华顿夫人笔下的梅, 年轻美貌、 平静、 安详、 甜 蜜。她完全符合上流社会的贤妻良母标准, 是那个 社会中的女人的典型代表。在作品中作者并没有正 面描写梅与纽兰的很多对话, 而是通过对梅的外部 特征, 尤其是对梅的脸部特征多达 20 多处的描写来 反衬梅的内心世界。
关联理论把交际活动 ( 包括言语交际和非言语 认为交际活动是一种有目 交际) 归属于认知活动, 的、 有意图的活动。 根据 Levinson 对“话轮沉默 ” 的 分类标准: 以话轮为参照坐标, 按话轮性质切分, 并 根据话轮转换规则赋予沉默以不同的值有下面三种 ( Levinson, 1983 : 326 ; 左岩 1996 : 15 ) , 具体如图:
), 女, 湖南湘潭人, 湖南工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 外国语言及应用语言学。
· 54·
process) ( Sperber&Wilson, 2001 : F25 ) 。 明示与推理 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 交 是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际是一个明示过程, 即把信息意图明白地展示出来, 而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说的话, 交际又是一个推理的 推理就是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 ( 比如说话 过程, 语) , 结合语境假设, 求得语境效果, 获知说话人的 ” 交际意图。
2010 年 9 月 第 29 卷 第 9 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ep. 2010 Vol. 29 No. 9
从关联理论看《 纯真年代 》 中的话轮沉默
蔡辉华
(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8 ) 摘 “话轮沉默 ” 要: 本文运用语用学中 Sperber&Wilson 提出的关联理论和 Levinson 对 的分类标准, 对美国著
{
“话轮内沉默 ” 和“话轮间沉默 ” 这两个名称分 别见于 Fasold ( 1990 : 108 ) 和 Tannen ( 1984 : 30 ) , 是 分别发生于话轮之 指沉默相对于话轮的位置而言, 内和两个相邻的话轮之间; 话轮沉默则是沉默单独 1996 : 15 ) 。 单独充当一个话 充当一个话轮 ( 左岩, , 轮的沉默又称为“意义 / 可归属沉默 ” 即当前说话 但是 人结束当前话轮前已经选定了 下一个说话人 , ; 下一说话人却保持沉默 这种沉默又包含了丰富的 , “无 声 胜 有 声 ” , 。 Faucault 意义 故 曰“意 义 沉 默 ” ( Fuacault: 1998 ; 龚卫东, 2003 : 24 ) 认为: 吴雪燕, 沉默并不是话语的绝对终结, 它伴随话语而存在, 是 它构成了人 相对于话语的另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 有渗透于他们对世界的认 们对世界认识的一部分, 识中。交际意图的实现不可能仅仅依靠语言符号的 编码解码, 而是一个明示 - 推理的过程。 Sperber 和 Wilson 的关联理论以 “解释整个示意 - 推理交际过 为使命, 即包括显性的交际也包括隐性的交际。 程” , 也就是说, 该理论既适用于“所说的” 也适用于“所 ( 龚卫东, 2003 : 26 ) 。 因此从理论 吴雪燕, 隐含的” 上来说该理论对话轮具有解释力 。本文的分析将着 重讨论第三种类型。
上演着老纽约社会的人们眼中的千篇一律的才子佳 人的故事; 男主人公纽兰有着追求真爱的美好愿望 , 但最终却淹没在社会的潮流中。 作品中的主人公之间的很多对话除了最基本的 言语行为, 还包括很多的非言语行为, 如体态语、 副 这些非言语行为都很好地起到了加强或 语言等等, 削弱话语行为的作用。 对话中大量的“话轮沉默 ” 现象更是起到了凸显听话人内心心理、 传递信息和 。 交际的功能 (二 ) 《纯真年代》 “话轮沉默” 中的 解读。 1. 话轮沉默的认知语境。 Sperber&Wilson 把关联定义为“假设 P 同一系 , ( 何兆熊, 2000 : 191 ) 这里 列语境假设之间的关系 ” “假设” “命题 ” , 的 就是通常意义上的 即会话过程中 的后一话语与前一话语, 以及会话依赖已存在的语 境在语义和语用上都有一定的联系。 根据这一理 论, 在语言交际中, 听话人对世界的假设是以概念表 征( 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 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 。 一个人的认知环境是由 构成了人的“认知环境 ” 一系列可以显映的事实或者假设构成的集合 。理解 而是认 话语时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具体的情景因素 , 就是认知环 知环境中的旧信息。 理解话语的过程, 境中的旧信息和交际过程中的新信息之间的相互作 用的过程。认知环境是动态的概念, 它在交际过程 中得到不断地补充和扩大, 而固定的是话语的关联, 尽管关联的程度各自不同。沉默作为一种无声的语 言, 在文学作品特定的语境中, 具有丰富的含义。要 理解文学作品中话轮沉默的意义, 就必须达到作者 和读者交际双方认知环境的互明 。这个可以从作品 《纯真年代 》 中女主人公梅 · 韦兰和男主人公纽兰 ·阿切尔之间的一段对话得到体现 : “Are you so much afraid, then, of being vulga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