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看幽默的效果——以《家有儿女》对话为例
幽默言语语用策略解读——以《家有儿女》为例

吕双 /黑河学院英语系讲师 (黑龙江黑河 164300),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 生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刘 星和夏 雪的感叹 是为 自己喜爱 的商 品降价 而 欣喜 的表
默研究注重语音 、词汇、修辞等手段对幽默 的阐释 ,忽视 了对语 现 ,夏雨就 势也 “哇”了一声 ,让人不 自觉地 会按 照原有 认知而
用策略的解读 。 《家有儿女》是 瓦解崇高 、轻松搞笑的家庭幽默 把这一声预设为同样表达惊喜的语境 ,使人进入 最佳关联状态 ,
交际中 ,说话人常常违反 最佳关联原则或预设虚假语境 ,误导听 成存在于大脑 中的认知假设 。这种认知假设会被作为语境来理解
话人形成虚假的认知假 设 ,然 后出人意料地语出不凡 ,达到意想 其他的话语 信息 ,使其产生某种特定的意义。这种多余 的认知假
不 到的效果 ,从 而产 生幽默 。
设有时也会 带来幽默效果 。
关联性认知假设 ,会使听话人形成某种思维定势 ,那么听话人预 起 ,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
设语境的急剧变化 、最佳关联的反差有时就会产生幽默效果 。
在这个幽默 对 白中,对于系统的自动语音回答 ,小雨所说的
例
1.(三个 孩子在 看报 )刘星
:哇 !夏雪
பைடு நூலகம்/夏雨
:干什么
“ 一
个女的”完全是多余的 ,对话发生的情境以及小雨 回答 后众
中台词 的初步研 读 ,选取 了适合分析的幽默文本 ,以期探究和解 说话人如果事先 发出几轮命题构建虚假语境 ,刻意 引导听话
读 幽默言语的生成机 制。
人进入不相关的认知语境 ,当听话人按照说话者有意 的指 引而选
一 、 语 境 操 纵 语 用 策 略— — 违 反 最 佳 关 联原 则 和预 设 虚 假语 择通常被视为关联性最大的理解时 ,说话人说 出另一 与听话人预
《家有儿女Ⅱ》中刻意曲解现象的语用分析

‘家有儿女Ⅱ“中刻意曲解现象的语用分析牛晓笛,许 菊(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武汉 430074)*摘 要:刻意曲解是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和手段㊂该文以大型情景喜剧‘家有儿女Ⅱ“中的10个人物对话为语料,从关联理论视角对其中的刻意曲解现象进行描述性和阐释性分析㊂研究发现,该剧言语交际中的刻意曲解过程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它涉及到原说话人对其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以及听话人对该说话人真实意图的刻意曲解的推理㊂此外,剧中人物频繁利用谐音㊁一词多义㊁词汇范畴的伸缩性㊁言语行为的间接性等语言或语用属性对交际对象的真实意图进行刻意曲解㊂他们刻意选择这类需要付出更多认知努力的解释,目的在于取得逃避责备㊁避免尴尬㊁泄怨解气㊁保护面子㊁活跃气氛㊁幽默搞笑等语境效果㊂关键词:刻意曲解;关联理论;‘家有儿女Ⅱ“d o i :10.3969/j .i s s n .2095-5642.2018.10.104中图分类号:H 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642(2018)10-0104-06‘家有儿女“是一部少儿题材的大型情景喜剧,讲述了两个离异家庭结合后发生在父母和三个孩子间的各种有趣故事㊂该剧共有四部,语言幽默风趣,聚 损人 与 自黑 于一体,在剧中营造了一种快乐活泼㊁轻松搞笑㊁亲密无间的家庭氛围㊂本文语料源自其中的第二部㊂刻意曲解是‘家有儿女Ⅱ“中人物对话的显著特征之一㊂在会话交际中,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利用某种特殊的语境以及对方含糊㊁不确定的表达方式,刻意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以实现某种交际效果㊂这种语用现象被何自然㊁申智奇称为 刻意曲解 (d e l i b e r a t em i s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简称D M I )㊂[1]刻意曲解不同于语用误解,前者指听话人在准确㊁充分理解说话人话语的基础上故意歪曲其交际意图,强调的是听话人的意图性,后者则指听话人未能准确或充分理解说话人意图的情形㊂国内已有一些学者对‘家有儿女“做过相关研究,如蒋学梅[2]㊁艾玉婷[3]㊁冯小芳[4]分别从顺应论㊁模因论和接受美学角度对‘家有儿女“这部情景喜剧做过研究,郑毅玲[5]根据合作原则的违反来研究‘家有儿女“中刘星的幽默,此外,邱细平[6]曾用关联理论来研究‘家有儿女“中的幽默效果㊂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和交际手段,语言高手长于利用这一策略和手段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㊁制造特殊的语用效果,如幽默搞笑㊁避免尴尬㊁减少冲突㊁保护面子等㊂本文将从关联理论视角探讨情景喜剧‘家有儿女I I “中刻意曲解现象的语用机制㊂一㊁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在认知语用学开山之作‘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 e l e v a n c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n d C o gn i t i o n )一书中,S p e r b e r 和W i l s o n [7]联名提出了在学界影响深远的关联理论㊂该理论认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不需要刻意考虑合作的问题,他们具有关联的直觉,其言语交际自动会以关联为取向㊂[8]该理论还提出,言语交401第34卷 第10期V o l .34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C H E N G D U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2018年10月O c t .2018*收稿日期:2018-05-15 作者简介:牛晓笛(1993 ),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许 菊(1965 ),女,湖北黄冈人,教授,研究方向:语用学㊁普通语言学和二语习得㊂第34卷(总第308期)牛晓笛,许菊:‘家有儿女Ⅱ“中刻意曲解现象的语用分析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o s t e n s i v e-i n f e r e n t i a l p r o c e s s)㊂明示与推理是言语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是对自己的信息意图(i n f o r m a t i v e i n t e n t i o n)和交际意图(c o mm u n i c a t i v e i n t e n t i o n)加以明示的过程;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又是个推理过程,即听话人根据说话人提供的明示信息去获取说话人所隐含的交际意图㊂关联性 概念是关联理论的基石㊂根据该理论,关联性程度受制于话语的 语境效果 (c o n t e x t u a l e f f e c t)或 认知效果 (c o g n i t i v e e f f e c t)和听话人的 处理努力 (p r o c e s s i n g e f f o r t)两个因素,它与语境/认知效果成正比,与处理努力成反比㊂[7]在明示-推理交际中,听话人追求的是最大关联(m a x i m a l r e l e v a n c e),即付出最小的努力并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说话人追求的则是最佳关联(o p t i m a l r e l e v a n c e),即让听话人付出该有的努力并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7] 这是说话人常常选择间接话语㊁弃 明 (即明说e x p l i c a t u r e)投 暗 (即暗含i m p l i c a t u r e)的理论依据㊂二㊁‘家Ⅱ“中刻意曲解现象的明示-推理分析据上文所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话语的刻意曲解过程也不例外,这在‘家有儿女I I“有集中表现㊂(一)说话人的明示对说话人而言,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明示的是说话人自己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㊂例如:1.夏东海:别闹了!你们(注:三个孩子)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㊂夏雨:你说我妈是老虎啊?夏东海:闭嘴,我说话的时候不许插嘴!(‘家有儿女Ⅱ“第29集:家庭主夫)例1中,夏东海为了彰显自己对 妇女解放 的支持,同意妻子外出健身㊁按摩,并由自己来担当 家庭主夫 之重任,不料家里被三个孩子弄得一团糟㊂面对这种情形,夏东海无奈地评说: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㊂显然,夏东海的这句话为隐喻性批评言语行为㊂他首先通过 老虎 ㊁ 猴子 ㊁ 霸王 等隐喻的运用明示了自己的信息意图,即妻子走后的情形如同老虎缺席㊁猴子称霸时的乱象,并通过该信息意图进一步明示了自己的交际意图,即对眼前乱局的不满,并希望孩子们能变得安静㊁温顺㊁规矩一点㊂再看下例:2.刘梅:我吃气吃饱了,(对夏东海说)你吃啊,吃红烧肉,那一盘你都把它吃光了㊂刘星:爸,我妈都让你吃了,你还不吃?(夹一块红烧肉到爸爸的嘴边)夏东海:你明知道我这毅力不太坚决,你老拿着肉来考验我干嘛啊?(‘家有儿女Ⅱ“第14集:锻炼)例2的话语背景是,夏东海去医院检查身体后发现自己患有 三高 ,因此被刘梅禁止再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但夏东海看见红烧肉仍禁不住想吃㊂这时刘梅很生气,讽刺地说让东海把那盘红烧肉都给吃了㊂在这里,刘梅通过字面意思明示的信息意图是 劝说 东海吃肉,通过该信息意图,并结合语境,她明示的交际意图则是相反的意义,即劝说东海放弃吃肉,并同时明示了对后者行为失控的讥讽和不齿态度㊂(二)听话人的推理虽然上例中的说话人在话语中都明示了自己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但是对听话人而言,并不是没有 漏洞 可钻㊂两例的听话人正是利用了这些 漏洞 ,在推理中按各自的意图成功地实现了对原说话人交际意图的刻意曲解㊂例1中很明显夏雨知道,爸爸说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的真实意图是想通过隐喻表达对调皮捣蛋的孩子们的不满㊂但是,夏雨的回复避重就轻,强调的是爸爸话语中 老虎 隐喻的运用不当(即喻指妈妈刘梅),而故意无视其话语中不利于自己的真正交际意图,即对孩子们的批评㊂通过此言,夏雨把刻意曲解的语501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10月用策略运用得恰到好处,其目的在于逃避责备㊁化解冲突㊁调节气氛㊂在例2中,刘星在明知道妈妈的 劝说 (东海吃肉)言语行为具有反讽性的前提下,利用该言语行为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方向性,故意对妈妈的交际意图进行字面解释,并辅以行动 解说 (给爸爸夹红烧肉)㊂在这里,刘星不露声色地运用了刻意曲解的交际手段,既调笑揶揄了爸爸的自控能力差,又以自己的 傻气 ㊁ 天真 和 可笑 言行缓解了妈妈的怒气,从而活跃了紧张的气氛㊂三㊁‘家Ⅱ“中刻意曲解现象的生成机制与语境效果关联理论认为,听话人和说话人分别是以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为取向的㊂然而,在实际言语交际中,为实现某种特殊的语用效果,听话人有时会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故意选择与语境关联性较小的解释,从而对原说话人的真实意图进行刻意曲解㊂(一)利用谐音的刻意曲解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字和同音词,这给刻意曲解制造了机会㊂如下例所示:3.刘星:妈,我饿了㊂刘梅:我看你就不善,你是够恶的你㊂(‘家有儿女Ⅱ“第3集:大拜年)例3中,刘星说他饿了,妈妈却把 饿 刻意曲解成它的同音字 恶 ㊂根据常识,妈妈完全能够对刘星话语作出关联性最大的解释,即他说的 饿 是 肚子的饥饿 ,意在让妈妈弄吃的去㊂该解释是在该语境中最先出现在听话人(刘梅)心里㊁需要付出的努力最小㊁语境效果最大的解释㊂但是刘梅却故意摈弃该解释,转而选择需要付出更大认知努力㊁在该语境中关联性较小的解释,把 e 音诠释为 恶 ㊂鉴于刘星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经常给爸爸妈妈惹麻烦,妈妈借机用刻意曲解策略调侃㊁贬损一下刘星,客观上达到了调节气氛㊁幽默诙谐的语用效果㊂(二)利用一词多义的刻意曲解汉语词汇是由具有独立音㊁义的汉字构成的,故导致了多义词的大量存在,该特点在口头交流中常被用于对原说话人意图的刻意曲解㊂如下例:4.夏雪等:爸爸妈妈过年好!刘梅:过年好!过来拥抱一个吧,来!夏雪等(伸手):给点儿意思!刘梅:什么意思啊?夏雪等:就是不好意思㊂刘梅:哟,不好意思啊㊂不好意思就算了㊂夏雪等:这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㊂刘梅:咱们中华民族好像没有这个传统吧?(‘家有儿女Ⅱ“第3集:大拜年)新年第一天,夏雪㊁刘星㊁夏雨三个孩子在向爸爸妈妈讨压岁钱㊂他们首先给爸妈拜年,然后让爸爸妈妈 给点儿意思 ,即委婉地让他们给压岁钱㊂妈妈明知故问 意思 是什么;在孩子们回答说 不好意思 之后,妈妈再次故意曲解其意图,就是不提压岁钱的事㊂在该例中,刘梅利用了 意思 一词的多义性,选择该词与语境关联性较小的解释以实现其交际意图,即与孩子们逗趣㊁制造节日气氛等㊂5.夏东海去医院检查身体后发现血脂㊁血压㊁血糖都高,然后一家人就在餐桌上讨论 三高 这个话题:夏雨:爸,三高是什么呀?刘星:就是高学历,高智商,高收入㊂601第34卷(总第308期)牛晓笛,许菊:‘家有儿女Ⅱ“中刻意曲解现象的语用分析夏雪:什么呀?是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㊂(‘家有儿女“第Ⅱ部第14集:锻炼)在爸爸身体检查结果出来后,妈妈不让他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之后才提到 三高 的话题㊂作为一个半大不小的聪明孩子,刘星无疑是知道夏雨所问的 三高 是与高学历㊁高智商㊁高收入无关的㊂但是他在回答问题时,故意选择需要付出认知努力较大㊁在语境中关联性较小的解释,对该术语的语境含义进行刻意曲解,以求达到幽默无厘头的语境效果㊂刘星的爷爷拿着给刘星买的一条新泳裤,兴高采烈地从外面回来㊂下面是刘星爷爷和姥姥的一段对话: 6.姥姥:给刘星买的呀,我看看㊂爷爷:这叫阿达雷斯,名牌㊂姥姥:名牌啊,这得多少钱啊?爷爷:二百五㊂姥姥:我没问您,我是问这裤衩㊂(‘家有儿女Ⅱ“第7集:冬泳)例6的语境是,刘星的爷爷鼓励刘星去冬泳,但是姥姥不同意,怕冬泳对刘星身体不好㊂当爷爷拿着新买的泳裤从外面回来时,姥姥问泳裤的价格,爷爷如实回答,泳裤的价格正好是 二百五 ㊂姥姥利用了 二百五 的一词多义,故意选择了需要付出更大的认知努力与此语境关联性较小的解释,把 二百五 诠释为爷爷自指,即骂自己傻,从而达到泄怨解气的语境效果㊂(三)利用范畴伸缩性的刻意曲解范畴的边界具有伸缩性和不稳定性,在一个场合属于某一范畴的成员在另一场合有可能被排除在该范畴之外㊂范畴的这一伸缩性有时被言语交际者利用对话语进行刻意曲解㊂例如:7.刘星:要是不让我去的话,别说饺子了,我连饭我都不吃了,我绝食!刘梅:嗯?你要绝食?行,小雨,回屋把你们屋所有的零食都拿出来,他绝食了㊂夏雨:得嘞!(夏雨转身回屋抱着零食出来了,还拿了一根皮带㊂)姥姥:还拿皮带干嘛呀?夏雨:牛皮的,怕他偷吃㊂(‘家有儿女“第Ⅱ部第2集:除夕风波)例7中, 零食 的范畴具有伸缩性,其典型成员包括饼干类㊁炒货类㊁糖果类等非正餐食物,但不包括牛皮制品皮带㊂但是,煮熟的牛皮也是食品,可被视为 零食 范畴的边缘㊁非典型成员㊂夏雨正是利用了 零食 范畴的这种伸缩性,选择了它的非常规解释㊂该解释需要听者付出更大的认知努力,是在该语境中关联性较小的解释㊂其刻意曲解的语境效果有二:一是制造了幽默效果;二是塑造了夏雨调皮可爱的人物形象㊂(四)利用言语行为间接性的刻意曲解S e a r l e[9]的言语行为理论指出,言语行为大多具有间接性㊂间接言语行为由两个言外行为构成,即主要言外行为(p r i m a r y i l l o c u t i o n a r y a c t)和次要言外行为(s e c o n d a r y i l l o c u t i o n a r y a c t)㊂其中,主要言外行为反映的是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它通过次要言外行为来实现;次要言外行为则通过话语的字面意义实现㊂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人实施一个言语行为时希望听话人根据语境信息和自己的背景知识间接地推断出说话人的真实意图㊂在推理过程中,话语的这种间接性给了听话人可乘之机,使得对说话人真实意图的刻意曲解成为可能㊂例如:8.刘梅:你们知道你们干了什么吗?夏雪:收养一只狗啊㊂701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10月刘梅:那狗是可以随便收养的吗?(‘家有儿女Ⅱ“第22集:拯救精灵)例8中,刘星和夏雨刚在外面捡了一只流浪狗回来,不敢让妈妈知道这件事,夏雪也和两个弟弟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帮助隐瞒这个秘密,可最后还是没有瞒住妈妈㊂此时,妈妈很生气,妈妈的话 你们知道你们干了什么吗? 实施了 询问 和 责备 两个言外行为㊂其中, 询问 是次要言外行为,通过字面意义可以推断; 责备 才是主要言外行为,对应于妈妈的真实意图,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才可推断㊂夏雪正是利用了言语行为的这种间接性,刻意曲解和回避了妈妈的主要言语行为,选择了需要付出更多认知努力㊁与该语境的关联性较小的解释,其目的在于缓解冲突㊁逃避责备㊂客观上夏雪的回复制造了幽默的语境效果㊂再看下例:9.胡一统:你没同意啊?我说你的心是肉长的吧,十几年的夫妻就是默契㊂刘梅:谁跟你默契?胡一统:你也没同意,那不就是默契吗?(‘家有儿女Ⅱ“第16集:刘星从军记(下))例9的语境是,胡一统不同意儿子刘星从军,并以为前妻刘梅会持相反的意见,所以对对方说了一些风凉话㊂后来胡一统终于知道了刘梅的真实想法,自作多情地说 十几年的夫妻就是默契 ㊂刘梅的回答 谁跟你默契 是一个间接言语行为,表面是疑问,实际是否定和发泄不满㊂胡一统正是利用了刘梅言语行为的间接性,故意把刘梅话语作提问解,既避免了尴尬,又保护了自己的面子㊂10.刘星:小雨,你觉得哥哥平时对你怎么样啊?夏雨:挺好的啊㊂刘星:如果爸妈追查起这件事情的话,你知道你该怎么说吧?夏雨:知道,我就说是你干的㊂(‘家有儿女Ⅱ“第37集:结婚纪念日)例10的语境是,爸爸忙于创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找灵感,于是出去租房子住,然而爸爸妈妈的结婚纪念日快到了,孩子们就琢磨想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 代替爸妈分别给对方写情书,并放在隐蔽的地方㊂不料,孩子们弄巧成拙,正是这两封情书引起了爸妈的误会㊂这时,刘星想推脱责任,欲让弟弟夏雨来承担过错,便问小雨 你知道你该怎么说吧 ㊂刘星的这句话同样包含两个言外行为,其次要言外行为是 询问 ,主要言外行为是 请求 ㊂小雨却假装没听懂哥哥的话而把它诠释为一个提问㊂在此处,夏雨正是利用了哥哥言语行为的间接性而对其进行刻意曲解,客观上取得了幽默搞笑㊁活跃气氛的效果㊂四㊁结语刻意曲解是一种重要的语用策略,在会话中常被人们利用以实现特殊的交际意图和语境效果㊂通过上述分析得知,刻意曲解现象在‘家有儿女“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㊁语言风格的建立㊁故事情节的发展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㊂研究发现,剧中人物纷纷利用谐音㊁一词多义㊁词汇范畴的伸缩性㊁言语行为的间接性等语言和语用属性对交际对象的话语进行刻意曲解,从而实现了逃避责备㊁避免尴尬㊁幽默搞笑㊁活跃气氛等语境效果㊂参考文献:[1]何自然,申智奇.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163-170.[2]蒋学梅.顺应论视角下‘家有儿女Ⅰ“中刻意曲解现象的语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3]艾玉婷.模因论视角下‘家有儿女“中父母和青少年的冲突话语分析[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4]冯小芳.接受美学视角下中国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幽默语言的理解与接受[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801第34卷(总第308期)牛晓笛,许菊:‘家有儿女Ⅱ“中刻意曲解现象的语用分析[5]郑毅玲.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家有儿女“中刘星的幽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354-356.[6]邱细平.从关联理论看幽默的效果 以‘家有儿女“对话为例[J].外国语文,2011,27(2):67-69.[7] S P E R B E RD a n,D E I R D R E W i l s o n.R e l e v a n c e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a n d c o g n i t i o n[M].O x f o r d:B l a c k w e l l,1986.[8]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90.[9] S E A R L EJ o h n.I n d i r e c t s p e e c ha c t s[A].I nP e t e rC o l e,J e r r y M o r g a n,e d s.S y n t a xa n ds e m a n t i c sv o l u m e3:s p e e c ha c t s[C].N e w Y o r k:A c a d e m i cP r e s s,1975:59-82.T h eP r a g m a t i cA n a l y s i s o fD e l i b e r a t eM i s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i n H o m ew i t hK i d s I IN I U X i a o d i,X UJ u(S c h o o l o f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S o u t h-C e n t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W u h a n430074,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D e l i b e r a t em i s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D M I)i s a c o mm o n p r a g m a t i c p h e n o m e n o na sw e l l a s a s p e c i a l p r a g m a t i c s t r a t e g y a n dm e a n s.W i t h t e nd i a l o g u e s c h o s e n f r o mt h e s i t c o m H o m ew i t hK i d s I I a s t h e c o r-p u s,t h i s p a p e r g i v e s ad e s c r i p t i v e a n d i n t e r p r e t i v e a n a l y s i so f t h eD M I p h e n o m e n o n 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R e l e v a n c eT h e o r y.I t i s f o u n d t h a tD M I i n t h e v e r b a l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o f t h i s s i t c o mi s a no s t e n s i v e-i n-f e r e n t i a l p r o c e s s,w h i c hi n v o l v e sb o t ht h e f i r s ts p e a k e r'so s t e n s i o no fh i s/h e r i n f o r m a t i v e i n t e n t i o na n d c o mm u n i c a t i v e i n t e n t i o n a n d h i s/h e r l i s t e n e r's d e l i b e r a t e l y m i s i n t e r p r e t e d i n f e r e n c e o f t h e s p e a k e r's t r u e i n-t e n t i o n.I t i s a l s o f o u n d t h a t D M I i n t h i s s i t c o mi sm a i n l y c a u s e d b y i n t e r l o c u t o r s'e x p l o i t a t i o n o f h o m o p h o-n y,p o l y s e m y,e l a s t i c i t y o f l e x i c a l c a t e g o r y,i n d i r e c t n e s so fs p e e c ha c t sa n dt h el i k e.T h e i n t e r l o c u t o r s c h o o s e t h i s k i n d o f d e l i b e r a t e l y m i s i n t e r p r e t e d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sw h i c hn e e dm o r e c o g n i t i v e e f f o r t s i n o r d e r t o r e a l i z ec o n t e x t u a l e f f e c t ss u c ha se s c a p i n g c r i t i c i s m,a v o i d i n g e m b a r r a s s m e n t,v e n t i n g a n g e r,p r o t e c t i n g f a c e,e n l i v e n i n g a t m o s p h e r e a n d c r e a t i n g h u m o r.K e y w o r d s:d e l i b e r a t em i s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R e l e v a n c eT h e o r y;H o m ew i t hK i d s I I(责任编辑:赵华责任校对:罗布)901。
从预设角度阐释情景喜剧中的幽默

从预设角度阐释情景喜剧中的幽默[摘要] 情景喜剧,以其诙谐幽默的搞笑方式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本文以《家有儿女》为文本,试图利用语用学中预设这个概念,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分析其让人捧腹的缘由。
分析发现保存预设、取消预设和曲解预设是引人发笑的常用形式。
[关键词] 预设情景喜剧幽默一、理论介绍预设(presupposition),也称“前提”或“先设”,指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utterance)的合适性(felicity)而必须满足的前提。
例如,我相信他下次一定不会迟到了。
说话者默认:他这次已经迟到了,这就是对原句的预设。
预设一般可分为两类: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
简单而言,前者与语境等无关,只需通过真值进行判断,即原句否定或疑问后预设仍然保持不变。
而语用预设涉及到言语交际中人的因素和语境的因素,是说话人预先设定为交际双方共知的前提条件,是以句子意义和结构为基础,结合语境推导出来的(何兆熊,2000)。
本文以情景剧中的人物对话为研究对象,对话的效果与语境息息相关,因此,语用预设为作者分析文本的主要手段。
预设语( presupposition trigger)是指能作为预设基础的词项或表层结构。
Levinson(1983)介绍了限定性描述,实情动词,含蓄动词,表示状态改变的动词,表示反复的词语,判断性动词等13种预设语。
二、相关研究预设作为一个重要的语用学概念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
有些学者(Kempson,1975;Levinson 1983)在理论上对其不断探究,争论,如对于预设的学科划分。
预设最初属语义学范畴,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发现,不是所有的预设都能以真值为基础做出判别,因此它又倾向划入语用学领域。
有人也提出预设可以分为两类即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
还有一些学者(程晓堂,2003)对预设语的分类也有不同的看法。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一些学者(陈新仁,1998;陈春华,1999;曹正波,2006)利用预设对各种语言现象做了尝试性分析,主要集中在广告语,新闻报道,日常对话,笑话,小品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美情景喜剧幽默对白的语用学分析——以《家有儿女》和《成长的烦恼》为例 .aspx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美情景喜剧幽默对白的语用学分析——以《家有儿女》和《成长的烦恼》为例姓名:苏莉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许菊20090501A Pragmatic Analysis of Verbal Humor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SitcomsAbstractHumor is “something causing you to smile or laugh” or “the quality of causing such amusement”. It is a popular pragmatic phenomenon because it can fulfill a lot of psychological, affective, cognitive, social or aesthetic functions. Humor has constantly been a hot topic in philosophical and linguistic fields. Among the western classical humor theories, superiority theory, relief theory and incongruity theory are the most typical ones, which interpret humor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the relative status between the humorist and the subject being laughed at, the psychological-affective function of humor, and the cause of humor creation. In China, Lin Yutang was one of pioneers in the field of humor studies. Many more recent researches have studied humor from linguistic, rhetorical and pragmatic perspectives.Sitcom (short for situation comedy) is a humorous drama based on the situation that might arise in everyday life. To make the audience laugh is one of the most essential ingredients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sitcoms. Nowadays sitcom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a mature comic literary genre and part of the staple diet of mainstream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around the world. Among the American and Chinese sitcoms, Growing Pains and Home with Kids are the most popular ones, both of which are developed in a family setting with loving parents and lovely kids of different characters. Sitcom is a relatively new literary and television genre, so its researches are relatively rare, especially those done from pragmatic perspective.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the present study makes a tentative exploration into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e verbal humor present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sitcoms Home with Kids and Growing Pain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wo pragmatic theories, namely, 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 It is found, based on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a great sum of data, that a violation of CP and PP maxims can result in the generation of a lot of humor. Another important finding concerns the pragmatic strategies appli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verbal humors, which are discriminated along micro-macro dimensio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icro-pragmatic strategies refer to those realized at the phonetic, lexical and rhetorical levels such as variation in pitch and stress patterns, the use of rhyme, homophones or homographs, coinage or nonce words, figures of speech, etc. Macro-pragmatic strategies refer to those oriented at establishing solidarity, aggression and self-defense. Solidarity-oriented strategies are presented as sharing experience, highlighting similarities and jesting while aggression-oriented strategies presented as conflict fostering, imposition and ridiculing. Defense-oriented strategies are concretely realized in forms of confessing, coping, self-denigrating and concealing.The present thesis is concluded by pointing out the theoretical, communicative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 Theoretically, the present study of sitcom humor demonstrates a great potentiality of pragmatic theories in interpreting linguistic and literary phenomena and indicates a new direction for further literary pragmatic researches. Communicatively, the fact that the audience enjoys watching sitcoms implicates that humorous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can facilitate the success of communication and make one more popular with others. Pedagogically, American sitcoms, which are loaded with humorous English language, cultural knowledge and social values, are the ideal material for both language and culture teaching to the EFL learners.There is no doubt the present research has some limitations. For instance, only two pragmatic theories (CP and PP) have been applied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humor occurring in the chosen sitcoms, leaving other equally or even more important theories (e.g. RT) untouched; this thesis is focused exclusively on the verbal humor in sitcoms, leaving humor in other forms unexplored, etc. These inadequacies should be taken as a reminder for the further studies of the same field.Key words: verbal humor; situation comedies; pragmatic apparatuses; pragmatic strategiesA Pragmatic Analysis of Verbal Humor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Sitcoms摘要幽默既指逗乐之事,又指逗乐之性。
家有儿女幽默诙谐的家庭喜剧

家有儿女幽默诙谐的家庭喜剧家有儿女:幽默诙谐的家庭喜剧家庭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更是无尽欢乐的源泉。
《家有儿女》是一部以幽默、诙谐为特色的家庭喜剧,从2004年开始播出至今,已经成为了许多观众的心头之一。
本文将从剧情、角色、幽默元素等方面来分享我对这部剧的观点。
剧情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所在,而《家有儿女》正是凭借其富有张力的剧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剧中讲述了胡一菲和韩家的五个孩子的生活状态,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与性格。
他们虽然在一起生活,但每个人物都拥有自己的线索和故事,相互之间的互动碰撞使得整个剧集充满了趣味和戏剧性。
无论是韩梅梅的甜美可爱,还是韩红的幽默机智,亦或是韩非的傻气与单纯,每个孩子都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欢乐。
除了剧情外,角色塑造也是《家有儿女》的亮点之一。
无论是父母一方的韩爸爸、韩妈妈,还是五个孩子中的每一个,每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固定的角色定位。
韩爸爸作为一个有点粗线条但疼爱家人的父亲形象,常常给观众带来忍俊不禁的笑料。
韩妈妈则是一个非常有主见但也容忍孩子们的母亲,她总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各种问题,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智慧与幽默兼备的母亲形象。
每个孩子的性格定位也各具特色,他们在剧中的表现使得观众能够找到与之共鸣的情感。
幽默元素是《家有儿女》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整个剧集中充满了搞笑、诙谐和调侃的桥段。
从韩红的怪癖和反常举止,到韩梅梅的可爱憨厚,再到韩非的天真烂漫,每个人物都有能够引发观众笑声的瞬间。
而家庭中常常出现的一系列搞笑情景,例如洗澡被堵住排水口、家里来了奇葩亲戚等等,也给整个剧集增添了许多欢乐和喜剧感。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面,《家有儿女》还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勾勒出了一个真实又有趣的家庭形象。
剧集中常常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和沟通方式,在嬉笑怒骂之间,既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默契和亲情,又传递了关于家庭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观众们或许会在看完这部剧之后,想起自己家庭的一些有趣的瞬间,让人不禁感叹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
《关联理论视域下俄语笑话中的言语幽默分析》范文

《关联理论视域下俄语笑话中的言语幽默分析》篇一一、引言在语言学中,关联理论是一个关于言语交际与理解的强大框架。
其基本理念认为交际的核心在于识别与推理语境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以此建立理解。
而作为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部分,俄语笑话承载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幽默表达方式。
本文旨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俄语笑话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认知机制和语言现象。
二、关联理论与言语幽默关联理论强调交际中的语境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理解幽默的重要基础。
在语言交际中,言语幽默的产生往往源于对话双方的知识、经验差异,或信息解读的不同层面。
对于俄语笑话来说,其幽默的生成依赖于特定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语境因素。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听者或读者在理解过程中产生特定的期待和推理,从而产生幽默感。
三、俄语笑话中的言语幽默分析(一)文化背景与幽默生成俄语笑话的幽默往往与俄罗斯的文化、历史、社会习惯等紧密相关。
例如,某些笑话中的典故、俚语或比喻只有了解俄罗斯文化的人才能理解其幽默之处。
此外,俄罗斯人特有的幽默感,如自嘲、讽刺和反讽等,也是笑话产生幽默的重要因素。
(二)语言习惯与幽默表达俄语的独特性使得其语言表达具有丰富的变化和灵活性。
在俄语笑话中,通过运用双关语、同音异义词、俏皮话等语言手段,可以产生出独特的幽默效果。
例如,通过巧妙地运用词语的多义性或歧义性,使听者或读者在理解过程中产生误解或意外,从而达到幽默的效果。
(三)语境因素与幽默解读语境在俄语笑话的幽默生成和解读中起着关键作用。
不同的语境可能导致同一句话产生不同的理解,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例如,在一个特定的社交场合中,一句话可能因为其特定的语境而显得幽默。
此外,语境还可以通过暗示、反差等手段增强笑话的幽默效果。
四、结论通过对俄语笑话的言语幽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关联理论在解释幽默生成和解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语境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听者或读者在理解过程中产生特定的期待和推理,从而产生幽默感。
分析——《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 家有儿女 中刘星的幽默》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 家有儿女 中 刘星幽默 》
• 作者:郑毅玲 • 漳州师范学院 外语系, 福建 漳州 363000
一、合作原则
1.数量准则 2.质量准则 3.关联准则 4.方式准则 1. 数量准则的违反 2. 质量准则的违反 3. 关联准则的违反 4. 方式准则的违反
二、合作原则的违 反与幽默的产生 三、幽默的产生机制 四、结语
1. 数量准则的违反
• ( 1) 违反数量准则的第一条次准则, 即故意提供不足的信息。 • 例 1: • 刘梅: 来, 说说你们应该学习她们的 什么? 不学习她们的什么呀? • 刘星: 她们的性感, 她们的穿衣裸 露。? • 刘梅: 好, 不错, 不错。 • 刘星: 应该学的我们都说了, 那不应 该学的有什么呢?
4. 方式准则的违反
•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要简洁, 特别要避免 晦涩, 避免歧义, 同时说话要有条不紊。 王蕾认为, 语音歧义是歧义的一种类型. 语音歧义是指在谈话中由于语音有歧义 而使听话人可能产生多种理解。在对话 中, 刘星有时故意违反方式准则, 使用 了具有模糊语义或者产生歧义的话语, 这些也是幽默的来源。 • 例 12: • 小雪: 我叫夏雪。 • 小雨: 我叫夏雨。 • 刘星: 我叫下冰雹。
2. 质量准则的违反
• ( 2) 违反质量准则的第二条次准则, 即故意说一些缺乏证据的话。
• 例 8: • 刘梅: 孔子的老师是谁? • 刘星: 钻子, 没有钻子哪来的孔子 呢?
3. 关联准则的违反
• 关联准则要求会话者所说的话必须切题, 要有关联。否则,前后脱节, 牛头不对马嘴 的情况会使得会话双方无法进行进一,步交 流。但有时违反关联准则也会产生意想不 到的幽默效果。 • 例 11: • 夏冬海: 你希望你有一个什么样的爸爸? • 刘星: 这事我说的算吗? • 夏冬海: 我突然成了你的爸爸, 习惯吗? • 刘星: 反正我生下来就给人当儿子给谁当 都一样!
《家有儿女》中合作原则的违反与分析

同去研 究探讨 。
二、 《 家有儿女 》中会话原则 的违反 2 . 1数量原 则的违 反
各种表述手段 ,至少会努力使对话 的 内容 向他们
的所思所想的方 向发展 。通 常为了使会话对方 能
当说话人说 出的话 的信 息量 要多于他 应当在 该对话 中表述 的内容 信息量 时 ,他便违反 了会话
第2 8 卷 第 6期
2 0 1 4年 l 2月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J o 删1 a l o f Ya n b i a n I n s t i ut t e o f Ed u c a t i o n
Vl 0 L 2 8
No . 5
DC C. 2 01 4
家有儿女 中合作原则的违反与分析
言与文化。 ・5・
延边 教育学院学报
2 0 1 4 韭
原则中的数量 原则。在 《 家有 儿女》当中,违 反 数量原则的对话 不胜 枚举 ,如 :
( 1 )
小雨 :妈妈 ,我的手 被虫子咬了 1 刘 梅 :啊 ,怎么会这样 啊?是不是让蚊 子给 咬的,来让妈看看 ,真 可怜诶 。 小雨 :为什么蚊子 咬我 ,不咬刘星 啊。是不 是蚊子只咬外人啊 。 刘梅 :别 胡说 ,你看这 里不就是你 的家嘛 ?
幽默作为我们生活 中必不可 少的一部分 ,为我们
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语用 学作为语言学 的一个 分支,在语言应用方面独树 一帜 ,语言 学家 从多 个研 究角度 对于幽默进行语用 研究并 曾取得丰 厚 硕 果 。合作原则作为语用 学多个理论 中作为重要 的理论原则之一 ,使得语言运 用发展成 为一个 系 统的学科并且为今后语用 的发展研究打下 了坚 固 的基础 。对 于语 用原则 的违 反,通 常能够产 生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默的理解还是一个需要付出认知努力的过程。在会话幽 默中,说话者为了达到~定的幽默效果会故意间接地表达 意图,这就意味着听话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发现话 语的关联性。关联理论认为,额外的努力意味着额外的语 境效果,即幽默效果带来的愉悦。 根据关联理论对话语理解的解释,本文认为最大关联 与最佳关联的反差促发了幽默效果的产生,且反差越大,幽 默效果越强。当期待最大关联失败时,冲突产生,而根据交 际原则,每一个明示交际的交际行为都应该设想为其本身 具有最佳关联性,于是在这种冲突中寻找最佳关联,这时, 冲突得到合理的解决,听话人在看似不和谐的话语中找到 了和谐,幽默理解成功,言语关联与幽默的关系见图1。
关联之反差跟幽默效果的函数关系,给出了相应的函数模型,并实例验证了其单调一致性关系。 关键词:关联理论;最大关联;最佳关联;幽默效果;单调一致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on
文章编号:1674—6414(2011)02—0067—03
A Study
Humorous Eff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幽默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很好 的交际方式,因而也成为被广泛研究的对象。但人们在研 究幽默时通常只关注幽默技巧,而忽视对言语幽默产生的 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不同流派的学者纷纷对幽默 进行了多角度研究(李军华,1996;Yus,2003;涂靖,2003;徐 立新,2003),有部分学者利用Grice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 对幽默言语现象进行了阐释,总结出幽默言语产生的机理, 即通过对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的不同 程度的违反来体现其特殊的幽默效果(戴琴,2008;孙熠等,
are ac。
selected from Home with Kids from the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of humourous effect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ximal relevance and optimal relevance counted for.Its corresponding functional model is provided.The monotonic consistency of humourous effect
2011年4月 第27卷第2期
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and
Apr.,2011 V01.27 No.2
Literature(bimonthly)
从关联理论看幽默的效果
——以《家有儿女》对话为例
邱细平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提
要:以《家有儿女》中的幽默对白为语料,从关联理论角度研究了幽默言语产生的机理,提出了最大关联与最佳
Relevance Theory:A Case Study of Dialogues in Home with Kids QIU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humorous
utterances
Xi-ping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万方数据
外国语文
2011年第2期
式语体。可是当我们听到刘星使用非常正式的敬体时,冲 突产生,出现了语体方面的不和谐。根据交际原则,每一个 明示交际的交际行为都应该设想为其本身具有最佳关联 性,于是我们在这种不和谐中寻找最佳关联。经过努力我 们发现这种非正式用语与正式用语之间新的关联。原来小 雪同学的没礼貌行为,让刘星不满从而特意使用这种及其 正式的语体。这时,冲突得到解决,幽默理解成功。 例(3)中,对于爸爸所发起的话题:“下面我要宣布一个 爆炸性的消息!”根据认知原则和经济原则观众都会期待小 雨的回答跟爸爸的话题之间存在最大关联,即通过最小的 努力就可以取得对话之间的最大关联,比方说小雨对爸爸 所说的消息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等等。可是在旁吃东 西的小雨却回答说“我要增加点体重,省得被炸飞了!”这跟 我们预料中具有最大关联的回答大相径庭。冲突也随之产 生。可是根据交际原则,每一个明示交际的交际行为都应 该设想为其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于是我们在这种冲突与 不和谐中寻找最佳关联。经过努力发现“省得被炸飞了!” 跟“爆炸性”之间构成一种新的关联。这时,冲突得到解决, 幽默理解成功,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反差促成了幽默的 产生,幽默效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愉悦。 再如例(5)中小雨对其父亲直呼其名,按照我们中国的 习俗,对长辈直呼其名是非常不敬的。根据认知原则和经 济原则,观众都会期待接下来小雨的言语会是冒犯或者顶 撞之类的。可是小雨却话锋一转却在父亲的名字后加上爸 爸。观众寻求最大关联失败,经过努力成功地找到了话语 问的最佳关联,即“夏东海”与“夏东海爸爸”问的最佳关 联。冒犯或者顶撞类的言语和“夏东海爸爸”间的反差也就 促成了幽默效果的产生。随着冲突的解决,幽默交际宣告 成功。 又如例(6),刘梅的问句中牵涉到一个文化常识即孑L子 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观众期待刘星的回答与问 句具有最大关联性。人人皆知孑L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 聘。可是刘星的答案“钻子”与“孔子老师”之间反差太大, 没有任何联系。根据交际原则,每一个明示交际的交际行 为都应该设想为其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于是观众在这种 不和谐中寻找最佳关联。经过努力发现“钻子”与“孑L子” 之间新的关联。这时冲突得到解决,幽默理解成功。反差 越大,理解话语时需要付出的努力越大,根据关联理论,收 到的额外语境效果也越强,即幽默效果越强。 (7)爸爸出差晚上没有按时到家,妈妈让小雨打他手 机,打完后: 妈妈:谁接的电话? 小雨:一个女的。(众人紧张)“对不起,您拨打的 电话暂时无法接通……”
68
系用定量的模糊关系来表达,可用以下函数式来描述:
H=l
MR—OR I“
(n>0)
上式中H代表幽默效果,MR代表话语间最大关联,OR 代表话语间的最佳关联,那么I
MR—OR
I代表最大关联与最
佳关联之间的反差,其中n为大于0的常数。该函数式可 以反应出幽默效果跟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反差成正 比关系,即反差越大,幽默效果越强,反差越小,幽默效果就 越差。 3.2《家有儿女》会话的幽默效果分析 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的产生与理解具有很强的解释 力。幽默效果的产生源于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反差,反 差越大,幽默效果越强。 人们在理解话语时所期待的这种最大关联性不仅体现 在语义上,而且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如语体色彩等 等。如例(1)中刘星与小雪同学的对话。根据认知原则,观 众都认为该对话之间具有最大关联性。即刘星的回答应该 在语体上与小雪同学使用的语体存在最大关联性,即非正
Key words:Relevance Theory;maximal relevance;optimal
1.引言
2.《家有儿女》剧情中的会话幽默 《家有儿女》系一重组家庭故事,其幽默诙谐的人物对自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人公夏东海曾跟随前妻到美 国陪读,离婚后带着7岁的儿子夏雨归国发展,并与在国内 长大的女儿夏雪团聚,后与某大医院的护士长刘梅结婚,刘 梅也曾离异,并带有一子叫刘星。夏东海与刘梅期望“整合” 两人的爱心和智慧,培养出快乐生活的下一代,而生活在同 一屋檐下的姐弟仨,尽管血缘各异,年龄层次不同,倒也相处 得犹如亲生一般,不过由于三人生长环境的迥异,使他们有 着迥然的个性和爱好,所以争执在所难免。三人时而团结一 致,联手对付难缠的父母,时而又会相互争斗,争取自己的权 益,喜剧色彩浓郁,人物语言幽默诙谐,富有个性,剧情让人
67
relevance),通过寻找最佳关联来解决冲突,即幽默理
解成功,当寻求最大关联失败时,冲突产生,即幽默理解失 败。因此,本文以《家有儿女》中的幽默对白为语料,通过分 析发现,幽默理解的过程是寻找关联的过程,幽默效果的产 生源于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反差,反差越大,幽默效果越 强,他们之间具有单调一致性关系。
图1
(HU:Humorous
言语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幽默的关系
utterances
H:Humorous effect
C:Conflict
MR:Maximal
Relevance
OR:Optimal
Relevance)
图l中,虚线箭头代表行为未果/失败,左边部分代表 人们在理解幽默话语过程中以最大关联为取向,寻求最大 关联失败时,冲突产生。右边部分代表人们在这种冲突中 寻找幽默话语问的最佳关联,这时,冲突得到解决,幽默理 解成功。其中,幽默效果H跟MR和OR之间的反差有着 一定的正比关系,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对这种定性关
ence
and the differ-
between maximal relevance and optimal relevance
are
illustrated by many vivid examples. relevance;humorous effect;monotonic consistency
“夏东海爸爸”(民俗) (6)刘梅:孔子的老师是谁? 刘星:钻子,没有钻子哪来的孔子呢?(历史文化) 3.关联理论与幽默效果 3.1言语关联与幽默效果的关系 关联理论虽不是为专门分析幽默而产生,但其理论假 说适用于解释幽默理解(Yus,2003)。从关联理论的交际观 看,会话幽默的理解是明示一推理的过程,会话幽默符合关 联理论对人类交际的普遍解释。在幽默交际中,说话人说 出一段话作为明示刺激,并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使其 话语具有幽默效果;听话人通过语境假设和一系列推理,推 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继而享受幽默带来的愉悦,只有当 潜在的幽默效果被意识到以后,幽默交际才算成功。会话 幽默的理解是一个寻求关联的过程。根据交际原则“任何 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其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Sperber &Wilson,1995),我们可以把话语的关联性看成是一种必 然,虽然关联的程度可能各不相同。会话幽默中的语言通 常表面看似不相关或关联性很弱,听话人的任务就是从看 似不相关或关联性不强的话语中寻找到与认知语境的关联 或最佳关联,从而理解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理解幽默。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