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配管规范
石油化工仪表管路线路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仪表管路线路设计规范目次前言 (2)1范围 (3)2一般规定 (3)3测量管道的选用 (3)3.1测量管道的材质 (3)3.2测量管道的管径 (3)4气动信号管道的选用 (4)5测量管道及气动信号管道的敷设 (4)6电线电缆的选用 (5)6.1电线电缆线芯截面积 (5)6.2电线电缆的类型 (6)7电线电缆的敷设 (6)7.1一般规定 (6)7.2控制室进线方式 (7)7.3汇线槽敷设方式 (7)7.4保护管敷设方式 (8)7.5电缆沟敷设方式 (9)7.6电缆直埋敷设方式 (9)8仪表盘(箱、柜)内的管道及线路 (9)参考文献 (11)用词说明 (12)条文说明 (13)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中石化(2003)建标字94号文的通知,由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对原《石油化工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SH3019-1997进行修订而成。
本规范共分8章。
本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给主编单位(地址: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1号,邮政编码:730060),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主要起草人:蔡劲宏、冯仁铭石油化工仪表管道线路设计规范1范围1.1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石油化工企业自动控制工程中仪表测量管道、仪表信号传输线路的工程设计,装置的改造可参照执行。
1.2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要求。
2一般规定2.1仪表管道、线路的工程设计,应做到仪表测量准确、信号传递可靠、减少滞后、安全经济实用、线路整齐美观并便于施工和维修。
2.2对火灾及爆炸危险、腐蚀、高温、潮湿、振动等环境,在仪表管道线路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测量管道的选用3.1测量管道的材质3.1.1测量管道(包括阀门和管件)的材质,应按被测介质的物性、温度、压力等级和所处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并且不低于具体工程项目中“管道材料等级表”的要求。
常见自控仪表的安装使用要求

常见自控仪表的安装使用要求一、物位测量仪表物位测量仪表一般安排如下:1、物位测量仪表的仪表连接头(管嘴)位置应避开进入设各物流的冲击。
2、仪表的观测面应朝向操作通道,周围不应有妨碍维修仪表的物件。
物位测量仪表宜安装在平台一端,或加宽平台。
3、物位测量仪表的仪表连接头(管嘴)如在设备的底部,应伸入设备100mm。
4、测量界位时,物位测量仪表的上部仪表连接头(管嘴)必须位于液相层内。
5、数个液位计组合使用时,宜采用连通管安装型式。
玻璃板(管)液位计的安装要求如下:1、用玻璃板(管)液位计和浮球(浮筒)液位计测量同一液时,玻璃板(管)液位计的测量范围应包括浮球(浮筒)液位计的测量范围。
2、数个液位计组合使用时,相邻的两个液位计在垂直方向应重迭150~250mm,其水平间距宜为200mm。
3、数个液位计组合使用时,宜采用外接连通管安装,连通管两端应装切断阀,玻璃板(管)液位计装在此管上,可不另装切断阀。
外浮筒液位计的安装要求如下:1、液位计两端应装切断阀。
2、液位计测量范围的中间位置。
3、顶底式法兰式液位计,上下仪表连接头(管嘴)的间距应至少比测量范围多500mm。
内浮筒液位计的安装要求如下:1、正常液位应在浮筒的中间位置。
2、液位波动较大时,应加防波管。
内浮球液位计的安装要求如下:1、液位计安装法兰的水平中心线应与正常液位一致。
2、在浮球活动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在物流冲击较大的场合应加防冲板。
磁致伸缩式液位计的安装要求如下:1、磁致伸缩式液位计宜安装于容器顶部或容器侧面引出的连通管顶部。
2、安装于拱顶罐或球罐顶部的磁致伸缩液位计宜采用法兰安装方式,法兰式仪表连接头(管嘴)的内径应大于浮子直径。
3、当安装于容器外的连通管上时,连通管内径应大于浮子外径,连通管应采用非导磁材料(如不锈钢、铝或合金)制作。
超声波及微波(雷达)液(料)位计的安装要求如下:1、测量液位的场合,宜垂直向下检测安装。
2、测量料位的场合,超声波或微波的波束宜指向料仓底部的出料口。
石化行业仪表安装规范

石化行业仪表安装规范
石油化工中仪表具有监测,预警及指示等功能,安装不当不仅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发生化工事故,威胁化工人生命安全。
本文带大家熟悉一下石化行业仪表安装规范,为大家提供一个安装参考。
一般规定1现场仪表的安装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易于接近、观察及操作,必要时设置专用的操作平台和梯子。
2、避开高温、强烈振动的场所。
3、避开静电干扰和电磁干扰,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静电干扰、电磁干扰的措施。
4、具有适应现场环境的防护措施。
5、非防水仪表设在室外时,应安装于仪表保护箱内。
6、非防爆仪表用于爆炸危险场所时,应安装于正压式仪表柜内或采取其它防爆措施,并符合有关防爆规范要求。
2
仪表与工艺过程的连接应满足以下要求:
1、工艺管道上或设备上的仪表连接头(管嘴) 、法兰及仪表引压管道的材质和压力等级不应低于工艺管道或设备上连接件的材质和压力等级。
2、除设计另有规定外,仪表测量用介质引压管道的连接法兰最低公称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a)A级管道法兰的公称压力,不宜低于5. 0MPa;
b)B、C 级管道法兰的公称压力,不宜低于2.0MPa;
3、设计压力不大于0. 6M Pa的蒸汽、空气和水管道,其法兰的公称压力,不宜低于1. OM Pae
4、除设计另有规定外,法兰密封用垫片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一般公称压力低于5. OM Pa的法兰可采用石棉橡胶板垫片或聚四氟乙烯包覆垫片;。
仪表安装规范

❖ 2、避开高温、强烈振动的场所。 ❖ 3、避开静电干扰和电磁干扰,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
当的抗静电干扰、电磁干扰的措施。 ❖ 4、具有适应现场环境的防护措施。 ❖ 5、非防水仪表设在室外时,应安装于仪表保护箱内。 ❖ 6、非防爆仪表用于爆炸危险场所时,应安装于正压式仪
❖ 4、放空阀和排污阀宜采用截止阀、闸阀或球阀,并靠近 仪表;在下列场合不设放空阀和排污阀:
❖ a、仪表设有放空和排污口; ❖ b、蒸汽或有毒介质; ❖ c、强腐蚀性介质。
❖ 5、危险性介质应集中排放。 ❖ 6、对易堵、腐蚀、粘稠介质和蒸汽宜设置隔离罐(冷凝
罐)。 ❖ 7、流量测量元件的高压侧和低压侧的两个隔离(冷凝)
❖ 9、测量350℃以上的高温介质时,可采取以下引压措施: ❖ a、测量气体介质时,用冷介质气体或对工艺无影响的其
他冷气体反吹取压; ❖ b、测量液体时,用冷介质液体或对工艺无影响的其他冷
液体反冲取压; ❖ c、从仪表连接头(管嘴)开始,采用不锈钢导压管经足
够长度的散热段后接取源阀。 ❖ 10、导压管道的配管应有1:10的坡度,测量液体时向上倾
2.0.3 静压式测量仪表(压力、流量、液位等)
引压管道应满足以下要求:
❖ 1、导压管宜采用φ14×2、φ18×3的不锈钢管道或碳钢 管道,也可采用其他管道。
❖ 2、导压管的连接可采用承插焊方式、对焊方式或卡套方 式连接,也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根部取源阀应采用焊接 方式。
❖ 3、根部取源阀宜采用闸阀、截止阀或球阀,也可采用其 他阀门。
-270~600 (非氧化介质:
800)
-200~260
表2.0.2-1 缠绕式垫片使用条件
仪表规程规范

规程规范第一、仪表设备的安装一、就地仪表的按照位置应按设计文件规定施工,当设计文件未具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光线充足,操作和维护方面。
2:仪表的中心距操作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m3:显示仪表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示值的位置 4 :仪表不应安装在有振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有强电磁场干扰、高温、温度变化和有腐蚀性气体的位置5检测元件应安装在能真实反映输入变量的位置。
二、仪表盘、柜、箱安装1:仪表盘、柜、操作台的型钢底座的制作尺寸,应与盘、柜、操作台相符,其直线度允许偏差为1 mm/m ,当型钢底座长度大于5m,全长允许偏差为5m。
2:仪表盘、柜、操作台的型钢底座安装时,上表面应保持水平,其水平允许偏差为1mm/m,当型钢底座长度大于5m时,全长允许偏差为5mm。
3:单独的仪表盘、柜、操作台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 固定牢固. b: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mm/m.. c: 水平度允许偏差为1mm/m。
4: 仪表盘、柜、箱在搬运和安装过程中,应防止变形表面油漆损伤。
安装及加工中严禁使用气焊方法。
5 :就地接线箱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周围环境温度不宜高于45℃;b :到各检测点的距离应适当,箱体中心距操作地面高度宜为1.2~1.5m;c:不应影响操作、通行和设备维修;d:接线箱应密封并表明线号。
e:就地仪表供电箱的箱体中心距操作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m。
第二、仪表线路的安装1:电缆电线敷设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和导通,并用直流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100V以下的线路采用直流25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不小于5MΩ;当设计文件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其规定。
2:光缆敷设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和光纤导通检查。
3: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
4:线路应按最短路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
敷设线路时,应使线路不受损伤。
5:线路不要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物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干扰的位置,当无法避免是,应采取防护或屏障设施。
82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

目 次前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图纸线条及文字(推荐) (3)4 仪表管线及图形符号(推荐) (4)5 仪表盘/柜与仪表安装 (13)6 电缆配线 (13)7 电缆槽板的安装 (14)8 接线箱 (15)9 接线端子 (16)10 气信号配管 (16)11 气源配管 (16)12 导压管及分析采样配管 (18)13 伴热配管 (18)14 刷漆和标记符号 (18)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关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研究与编制项目启动会议纪要》(集团公司[2006]第1号)编制的。
本标准共分14章。
本标准主要内容有:仪表管线及图形符号、仪表盘/柜与仪表安装、电缆配线、电缆槽板的安装、接线箱、接线端子、气信号配管、气源配管、导压管及分析采样配管、伴热配管、刷漆和标记符号。
主编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参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南京石化设计院主要起草人:范宗海 王克琼 林 融本标准于2008年首次发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现场仪表配管配线工程设计的最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化新建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的现场仪表配管配线工程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DEP-SPT-IN2010-2008 仪表安装设计规定SDEP-SPT-IN2016-2008 仪表及测量管线伴热和绝热设计规定ASTM A269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seamless and welded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tubing for general service3 图纸线条及文字(推荐)3.1 为了表示不同的线条含义,规定了各种不同的线条,见表3.1所示。
温度测量原件配管规定

温度测量原件配管设计规定1.总则1.1适用于双金属温度计、热电阻、热电偶等常用温度计测量仪表及温度测量仪表取源部件的配管设计。
1.2取源部件应符合管道材料等级规定及仪表专业的条件要求,并应和工艺管道同时预制安装。
2.配管2.1温度测量仪表或温度测量仪表取源部件应布置在靠近需要测温的设备和管道部位,能便于观察、检修,并符合仪表专业条件要求。
若无法靠近时,应设置平台或梯子。
2.2温度测量仪表或温度测量仪表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介质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不应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附近,介质流动成死角处及振动较大的地方。
2.3热电偶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远离磁场。
2.4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4.1与水平管道垂直安装时,取源部件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相交。
2.4.2在管道拐弯处安装时,应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重合。
2.4.3与水平管道成45。
倾斜安装时,应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相交。
2.4.4在垂直管道上安装时,在逆着介质流向,与管道成45。
倾斜安装时,取源部件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相交。
2.5在下例情况下安装温度测量仪表时应采用扩大管。
2.5.1在DN〈80mm,的直管道上安装温度测量仪表时。
需加一段扩大管。
扩大管规格管道公称直径:15 20 25 40 50 65异径管长度(A)120 100 100 75 75 752.5.2在管道的拐弯处DN〈50mm,安装温度测量仪表时,应在拐弯处采用扩大管。
管道公称直径:15 20 25 40异径管长度: 100 100 75 752.6在管道上安装温度测量仪表时,应考虑抽出温度表表所需的空间,特别是对安装板或平台下面的管道,更应注意。
2.7现场指示的温度测量仪表的安装位置,要便于在现场观察、检修,其最佳安装高度为1200~1500mm,测量元件离平台最低为30mm,若高于2000mm时宜设直梯或活动平台,当安装在平台外边时,其管嘴离平台边不应超过500mm。
仪表安装规范

5、危险性介质应集中排放。 6、对易堵、腐蚀、粘稠介质和蒸汽宜设置隔离罐(冷凝 罐)。 7、流量测量元件的高压侧和低压侧的两个隔离(冷凝) 罐应在相同的标高上。 8、测量-29℃以下的低温液体介质时,导压管道应符合以 下要求: a、根部取源阀宜采用具有延伸手柄的低温用不锈钢阀 门,并有保冷隔离措施; b、介质从设备或管道中引出后至仪表前的阀门之间应 有足够长度的汽化段(使导压管内温度接近环境温度)并 向上倾斜敷设,也可在根部取源阀后采用耐低温隔离液导 压; c、除有特殊要求者外,根部取源阀后的导压管不需进 行保冷隔离; d、低温部分的导压管道材质应为不锈钢,并采取焊接 方式。
1、易于接近、观察及操作,必要时设置专用的操作平台 和梯子。 2、避开高温、强烈振动的场所。 3、避开静电干扰和电磁干扰,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 当的抗静电干扰、电磁干扰的措施。 4、具有适应现场环境的防护措施。 5、非防水仪表设在室外时,应安装于仪表保护箱内。 6、非防爆仪表用于爆炸危险场所时,应安装于正压式仪 表柜内或采取其它防爆措施,并符合有关防爆规范要求。
1、导压管宜采用φ 14×2、φ 18×3的不锈钢管道或碳钢 管道,也可采用其他管道。 2、导压管的连接可采用承插焊方式、对焊方式或卡套方 式连接,也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根部取源阀应采用焊接 方式。 3、根部取源阀宜采用闸阀、截止阀或球阀,也可采用其 他阀门。 4、放空阀和排污阀宜采用截止阀、闸阀或球阀,并靠近 仪表;在下列场合不设放空阀和排污阀: a、仪表设有放空和排污口; b、蒸汽或有毒介质; c、强腐蚀性介质。
管嘴)的下方,但在下 列情况时宜装在仪表连接头(管嘴)的上方: a、测量压力较低的湿气体或可凝性气体时; b、测量真空时; c、采用反吹气法测量含固体颗粒的气体压力时。 7、测量湿气体或可凝性气体压力,而压力变送器只能装在 仪表连接头(管嘴)的下方时,应采取措施消除引压管内凝 液对测量的影响。 8、测量脉冲、腐蚀、泥浆、易冻介质压力的压力仪表引压 管道应有排放阀。 9、测量高压的压力仪表引压管道应有泄压排放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温度指示器(TEMPERATURE INDICATOR);
TIC温度指示控制器(TEMPERATURE INDICATORCONTROLLER);
TR温度记录器(TEMPERATURE RECORDER);
TRC温度记录控制器(TEMPERATURE RECORDERCONTROLLER);
2.1.4椭圆齿轮流量计和腰轮流量计,宜安装在水平管线上,容易观察和检修的地方(能就地读数)。流量计没有直管段要求。需要时在上游安装管线过滤器。若安装在垂直管线上时,介质流向应自下而上,在流量计上游应安装止回阀。
2.1.5电磁流量计(变送器)可安装在水平或垂直管线上,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当变送器安装在垂直管线上时,介质流向应自下而上;
FIC流量指示控制器(FLOW INDICATORCONTROLLER);
FR流量记录器(FLOW RECORDER);
FRC流量记录控制器(FLOW RECORDERCONTROLLER);
FRCA流量记录控制报警器(FLOW RECORDERCONTROLLER WITH ALARMER);
FRA流量记录报警器(FLOW RECORDERWITH ALARMER);
靶式流量计的安装尺寸表2.2.4
工艺管线
DN
安装尺寸
靶径(mm)
(d)
A
B
L
H1
H2
H3
H4
H0
15
15
>300
100
1200
200
800
400
1000
1200
20
20
>300
150
1200
250
900
400
1100
1400
25
25
>300
150
1200
250
1000
400
1150
1400
40
40
>400
TRCA温度记录控制报警器(TEMPERATURE RECORDERCONTROLLER WITH ALARMER);
TA温度报警器(TEMPERATUREALARMER);
TW热电偶(温度计)套管(THERMO-WELL);
TE温度元件(TEMPERATURE ELEMENT);
LI液位指示器(LEVEL INDICATOR);
②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入口端前直管段不应少于5D,出口端后的直管段不应少于3D;靶式流量计应设旁路,以便于调整、校对仪表的零位及维修;见图2.2.6。
图2.2.6
③应注意靶式流量计的安装方向,流体应对准靶面流动,亦即靶式较长的一端为流体的入口端,安装时要注意靶的中心应与管线的轴线同心。
④如果该管线有调节阀,为了节省管子和阀门,可放在同一管线上,但安装时必须保证进出口直管段的要求。
④容积式(VOLUMETRIC):如腰轮流量计,当被测液体流经计量腔时,在进出口形成差压,腰轮在此差压推动下旋转,腰轮每转一周便送出四个“月牙形”空腔体积的液体。腰轮的转数与被测液体的流量呈正比。主要包括腰轮流量计、计量泵、转盘式流量计等。
1.1.2固体测量仪表用于块状、粒状、粉末类固体测量,其中有:
A1
B
L
15
15
400
500
>900
>900
>400
>400
>100
1000
20
20
400
500
>900
>1000
>400
>500
>100
1000
25
25
400
550
>950
>1050
>400
>500
>150
1000
40
25.40
400
600
1100
1250
>500
>650
>200
1400
2.2.2控制器(CONTROLLER):一般用C表示。
2.2.3记录器(RECORDER):一般用R表示。
2.2.4报警器(ALARMER):一般用A表示。
2.3仪表在管线及仪表控制流程图(PI&D)上的表示符号;如图1.2.1所示。
图1.2.1
2.4缩写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FI流量指示器(FLOW INDICATOR);
⑤当靶式流量计与调节阀共用一个旁路时,在流量计出口应装一压力表,以备在调节阀切换时监视流量用;当调节阀的压差较大时(即阀前后两个压力系统),靶式流量计与调节阀最好不合用一个旁路,以避免当调节阀切换时由于不能指示流量而出事故。
2.4.3靶式流量计与调节阀的配管要求:
①DN15~40的靶式流量计一般安装在水平管线上,如图2.2.7所示,其安装尺寸可参照表2.2.4确定。
LIC液位指示控制器(LEVEL INDICATORCONTROLLER);
LICA液位指示控制报警器(LEVEL INDICATORCONTROLLER WITH ALARMER);
LC液位控制器(LEVELCONTROLLER);
LR液位记录器(LEVEL RECORDER);
LA液位报警器(LEVELALARMER);
第二节
2.1基本变量:
2.1.1流量(FLOW):一般用F表示。
2.1.2压力(PRESSURE):一般用P表示。
2.1.3温度(TEMPERATURE):一般用T表示。
2.1.4液面(LEVEL):一般用L表示。
2.2用来控制和警告上述变量的仪表有:
2.2.1指示器(INDICATOR):一般用I表示。
1.1仪表分类:
1.1.1按照能源形式可分为:
①电动仪表;
②气动仪表;
③液动仪表(很少见)。
1.1.2按照信号类型可分为:
①模拟式;
②数字式。
1.1.3按测量参数,仪表可分为:
①流量测量仪表;
②压力测量仪表;
③温度测量仪表;5
④物位测量仪表。
1.1.4按仪表在测量与控制系统中的作用进行划分,一般可分为检测仪表、显示仪表、调节(控制)仪表和执行器四大类。
A
B
C
E
F
G
H
J
0.5
7
10
7
10
11
17
21
25
0.55
7
10
8
12
13
18
22
28
0.6
8
11
9
14
15
19
25
31
0.65
8
12
10
16
17
21
27
34
0.7
10
13
14
19
20
23
31
39
a)表中D=公称直径X25.4mm、Di:管子内径、D。:孔板直径。
b)当β值无法按公式正确获得时,按β=0.7倍公式值决定各项距离。
LG液位计(LEVEL GAGE);
LS液位开关(LEVEL SWITCH);
H高液位(HIGH LEVEL);
L低液位(LOW LEVEL);
AR报警记录器(ALARMERRECORDER);
HC手动控制器(HANDCONTROLLER);
HIC手动指示控制器(HAND INDICATINGCONTROLLER);
前言
实现石油化工装置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有合理的控制方案和正确的测量方法,而且还需要根据工艺数据正确选择自动化仪表。装在工艺管线上的仪表或仪表元件应便于观察、测量和维修。
本书分为八章,介绍了仪表的类型及分类,着重阐述了配管设计原则。希望籍此能给大家以帮助,同仁使用后,若发现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提出意见或提供资料,以作为下次进版之参考,完善本设计文件,方便同仁工作使用。
200
1500
300
1400
400
1500
1800
图2.2.7
②DN15~300靶式流量计安装在垂直管线上时,如图2.2.8、图2.2.9所示,其安装尺寸可参照表2.2.5确定。
图2.2.8
图2.2.9
靶式流量计的安装尺寸表2.2.5
工艺
管线
(DN)
安装尺寸
靶径(mm)
(d)
H3
~H2
~H1
~H0
A
2.4流速式流量计(靶式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的配管
2.4.1靶式流量计可分为:
①气动远传靶式流量变送器;
②电动靶式流量变送器。
2.4.2靶式流量计的一般配管要求:
①靶式流量计可以水平或垂直安装于管线中,当测量介质中含有固体悬浮物时,靶式流量计需要水平安装。靶式流量计安装在垂直管线上时,一般流体方向应由下而上,对于充满液体的管线也可由上而下。
图2.2.2
②孔板差压流量计(ORIFICE PLATE)配置选择;如表2.2.1所示。
③孔板差压流量计牛角(ORIFICE TAPS)方向的选择;如表2.2.2所示
④孔板差压流量计前后直管长度;可由图2.2.3及表2.2.3查出。
图2.2.3
表2.2.3
D。
β= ------
Di
最小直管长度:
L=(A~J)X D
2.3.1孔板流量计包括:同心孔板、偏心孔板、文丘利管等。
2.3.2孔板的取压方式大致有以下四种。
①角接取压法;
②1″法兰取压法;
③理论取压法;
④径距取压法。
2.3.3孔板差压流量计的配管要求:
①一般当工艺管线管径小于等于14″时,用法兰取压;当工艺管线管径大于14″时,用径距取压法;如图2.2.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