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艺术的特色
唐代的工艺美术

唐代的工艺美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其中的艺术和文化成就更是令人称赞。
在那个时代,工艺美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唐代的工艺美术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陶瓷、织物、金属制品、雕刻和书法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唐代工艺美术的一些方面。
1. 唐代陶瓷唐代陶瓷是中国历史上最发达的陶瓷之一。
唐代的陶瓷工艺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从制作工艺到装饰技巧都有所提高。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唐三彩。
这种陶艺使用了三种颜色,黄色,绿色和棕色。
这些陶器通常被用作装饰品,用于装饰住宅和皇宫。
唐三彩器具以其缤纷多彩的图案和精湛的工艺而著名,至今仍有如新的光泽。
2. 唐代织物唐代织物也是唐朝的一大亮点。
在唐代,丝绸制品的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还出现了新的生产工艺和装饰技巧。
其中最著名的是云锦。
云锦是一种复杂的织物,通常由多种颜色和图案组成,具有非常强的装饰性。
云锦通常用于制作衣服,被公认为精美的装饰艺术品。
3. 唐代金属制品唐代亦是金属工艺达到了较高水平的历史时期。
唐代的金属制品特色是其精细度和可塑性。
当时的工匠们使用黄金、银、铜、锡、铁等各种金属制造来制造各种器具,包括酒器、香炉、灯芯、锅碗瓢盆等等。
在制造装备工具的同时,金属工艺家还加入了精美的花纹和装饰,使得制品更具美感。
4. 唐代雕刻唐代的雕刻也是非常富有特色,最著名的是石刻。
滕王阁、石窟、大佛寺、龙门石窟等都是著名的唐代石刻代表。
唐代的石刻技术十分先进,刀工高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唐代的木雕和玉雕也非常有名。
唐代的雕刻艺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建筑、道教道观以及雕像上,作为佛教和儒教对唐代文化的重要影响。
5. 唐代书法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唐代的书法家将古代秦汉时期的“隶书”和“篆书”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唐代的“楷书”和“草书”。
唐朝“楷书”祖师爷为颜真卿。
他的楷书以笔力雄浑有力而著称,是唐代书法中的王者。
唐代“草书”代表则是张旭和怀素,用草书书写的结构十分奇特、奔放,有时候结体,在艺术上也非常高超。
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表现

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表现唐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卓越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表现,成为后世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唐代诗歌有着明确的主题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赋予了中国文化独特的韵律和情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一、艺术风格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技巧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以其严谨的表达方式,以及优美朴素的写作风格而著称于世。
唐代诗人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提高诗歌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他们善于运用音韵来产生音乐感,运用意象来表达诗歌的意蕴,构建出一幅幅独具特色的文学画面。
2.抒情思维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还表现在其抒情思维上。
唐代诗人通过情感的表达,表现出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他们借助自然、历史、人情等方面的描写,以表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受,形成了唐代诗歌独特的情感体现和形象化表达。
3.意蕴深远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还表现在其意蕴深远的特点上。
唐代诗人善于借助简洁的语言,通过灵敏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考,表达出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创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文化意蕴的诗歌佳作。
这些作品既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又展现出作者个人的才华和精神面貌。
二、文化表现唐代诗歌的文化表现较为丰富,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文化唐代诗歌的文化表现主要在描写当时的人情世态、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方面。
唐代诗人通过对世间万象的深入洞察和对日常生活的真实呈现,反映出了唐代社会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特征。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写出了唐代士人的优雅幽静和荒野之美的神品,表现了唐代人文化追求的另一种方式。
2.政治文化唐代诗歌的文化表现还体现在对政治和社会现实问题的沉浸式反思上。
唐代诗人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问题娴熟的表达,揭示了唐代的政治风貌和人民生活的状况。
例如杜甫的《三吏》和《牧童》等作品,通过鲜活的人物描写和过硬的语言,表达了对官场腐败和民生不安的不满和反思。
论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论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唐代敦煌壁画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内容,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还给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艺术特色的宝贵机会。
本文将从色彩运用、构图技巧以及题材选择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首先,唐代敦煌壁画在色彩运用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
它采用了富丽华美的色彩,以鲜亮的红、黄、蓝等色调为主,给人一种热烈、奔放的感觉。
这与唐代社会的盛世气象不谋而合,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同时,唐代敦煌壁画还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对比,通过冷暖色调的对比来达到画面的和谐感和层次感。
这种色彩的运用使得敦煌壁画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给观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其次,唐代敦煌壁画在构图技巧上别具匠心。
敦煌壁画中常常采用对称的构图方式,以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例如,画面中经常出现的菱形构图,通过上下左右的对称性,使画面显得平衡稳定。
此外,唐代敦煌壁画还有很多使用重复元素的构图,如多个人物、动物或花卉的重复出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这种构图方式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还增强了敦煌壁画的整体美感。
最后,唐代敦煌壁画的题材选择丰富多样,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多元文化。
在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宗教、历史、文艺等不同题材的描绘。
例如,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以佛教题材为主,表现了佛教在唐代的盛行和人们对佛教信仰的追求。
此外,敦煌壁画还有一些描绘历史事件的作品,如《战马》等,展示了唐代的军事力量和国家繁荣的景象。
同时,唐代敦煌壁画中还有很多描绘宴会、音乐舞蹈、人物故事等生活化的题材,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和百姓生活的丰富多彩。
总而言之,唐代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巧妙的构图技巧以及丰富多样的题材选择,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艺术特色。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瑰宝,也是对唐代社会的重要见证。
通过欣赏和研究唐代敦煌壁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古代中国的艺术魅力。
唐代文化艺术的风貌与特点

唐代文化艺术的风貌与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其文化和艺术也有着独特的风貌和特点。
本文将从唐代文化、绘画、诗歌、音乐、建筑等方面探讨其特点。
一、唐代文化的特点唐代文化以推崇自然、尊重人文为特点。
唐朝建立后,推行科举制度,使教育得到了普及,士人渐渐成为文化的中心。
唐太宗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终结了隋朝的独裁政治,重视人才,推行主客文化,崇尚谦虚礼让。
诗词、文学繁盛,在唐代达到了巅峰。
隋禁诗令被唐朝废除,这导致了一股文艺复兴式的潮流,崇尚诗赋,诗人辈出。
二、唐代绘画的特点唐代绘画风格多样,从丰富多彩到简洁明快都有涉及。
唐代绘画后期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格,即“写意画”,这种画作更加突出画家的个性和思想。
唐代之前的中国画作传承着墨线的绘画风格,唐代“写意画”已经没有条条留痕,而以随性的笔墨所画,表现了积极的表现主义。
唐代的大型书画也发展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唐朝唐二李是当时最流行的书法家。
三、唐代诗歌的特点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所有风格的诗人都可以受到庙堂和市场的认可。
在唐代,诗歌的内容主要围绕着表现人情、自然景色以及历史事件等主题展开。
唐诗大多用五言、七言来抒发情感,情感深刻,语言优美。
著名的唐代诗人杜甫、李白、白居易、王之涣都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中国传统课本上的许多古代诗篇都是唐代的创作,它们永远不会过时,因为那些贵族、文人、技术专家和其他民间诗人,在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地区都表达着借助于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四、唐代音乐的特点唐代的音乐以细腻、豪放而著称。
唐代音乐传承了汉、魏、晋时期的各种歌舞、器乐,发展创新出了很多新的音乐形式。
唐代的音乐工具有翠羽箫、鹿角箫、筝等,还有特色音乐鼓,如“角拍肚”和“鞭簧鼓”等鼓乐。
该朝音乐还在曲艺方面有独到之处,名剧《长恨歌》就是一部能体现出唐代曲艺这一特色的作品。
相信历史以及现代的听众都被唐朝那充满了雄浑之感的曲子所吸引,这使其成为了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一代。
唐代文化的艺术成就

唐代文化的艺术成就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唐朝的长期治理下,文艺繁荣,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中国艺术史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将探讨唐代文化的艺术成就,并以此展示这一时代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绘画艺术成就1. 唐代绘画以山水画为主流。
唐朝的画家们在描绘山水时注重表现自然景色的线条和光影效果,注重笔墨的变化和用色的鲜明度,使作品更加栩栩如生。
代表作品如王维的《伯夷赶羊图》、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都展现了唐代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2. 唐代人物画也十分突出。
唐代画家善于刻画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思想,通过细腻的线条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和服饰特点。
王昌龄的《唐宪宗宴客图》和张萱《昭陵六骏图》等作品都是唐代人物画的代表作。
二、音乐舞蹈艺术成就1. 唐代音乐达到了巅峰。
在唐朝,音乐被广泛运用于朝廷、宗庙、陵墓和民间各个场合。
唐代音乐注重旋律的美感,乐器的配合和旋律的变化都非常丰富多样。
代表作品如《大曲》、《醉太平》等都是唐代音乐的经典之作。
2. 唐代舞蹈艺术独具特色。
唐代舞蹈以舞姿奇特、动作矫健、技巧娴熟而闻名,舞蹈形式多样化。
皇宫中的舞蹈更是庄重而庄严,仿佛穿越时光,令人感受到唐朝的繁华与盛世。
三、建筑艺术成就1. 唐代建筑风格宏伟壮观。
在唐朝时期,宫殿、寺庙、陵墓等建筑都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
大量的石雕、木雕以及彩画等装饰物的运用,让建筑更加精致细腻。
例如,唐代的没有了《秦始皇兵马俑》和《洛阳白马蹴鞠壁画》等建筑作品都是唐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2. 唐代寺庙建筑兼具美感与宗教性。
唐代佛教文化的兴盛导致了寺庙建筑的迅速发展。
著名的法门寺、大慈恩寺等佛教寺庙都是唐代建筑的瑰宝,展览了唐代人的建筑智慧和工艺水平。
总结:唐代文化的艺术成就广泛而深远。
绘画艺术中的山水画和人物画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展现了唐代画家的艺术才华;音乐舞蹈艺术中的音乐和舞蹈都呈现出独特的风采;建筑艺术中的宫殿、寺庙等建筑则具备了壮观的规模和细致的装饰。
唐代工艺美术特点

唐代工艺美术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不仅在文化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工艺美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唐代工艺美术以宫廷和寺庙为主要发展场所,工艺品制作水平高超。
瓷器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之一,其特点是细腻而富丽堂皇。
唐代瓷器的胎体细薄,通体洁白,釉色鲜艳,常常绘有华丽的花鸟和人物图案,富有变化和立体感。
瓷器的制作工艺复杂,包括胎制、胎彩、胎饰等多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要求工匠高超的技艺和严谨的态度。
除了瓷器之外,金属制品也是唐代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金属工艺品以铜、银、金等材料制作,常常镶嵌宝石和饰以各种花纹,触感温润,线条流畅。
这些金属工艺品大多是为宫廷和寺庙特制的,形式多样,包括佛像、香炉、器皿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独角兽纹银杯,此杯造型独特,有一只发光的独角兽作为杯身,寓意吉祥如意。
唐代的工艺美术还表现在纺织品方面。
唐代的丝织品工艺水平非常高,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锦缎、绸缎等。
这些织品采用丰富多彩的颜色,纹饰多样,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唐代的丝织品在色彩处理和纹样设计上非常讲究,以花卉、动物、神话故事等为主题,注重细节表达和整体效果。
同时,唐代还创造了绣品,绣品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多样,技艺精湛。
绣品常常用来装饰宫廷和贵族的服饰和居室。
总的来说,唐代工艺美术以细腻、富丽堂皇为特点,不仅在瓷器、金属工艺品和纺织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在工艺制作工艺上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代的工艺美术给后世的工艺美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功能,对于今天的工艺美术创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唐朝诗歌的艺术特色

唐朝诗歌的艺术特色唐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诗歌创作也达到了一个巅峰。
唐代的诗歌既注重形式的优美,同时也关注内容的深刻。
唐代诗人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造力,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具有多方面的艺术特色。
第一,诗歌形式优美,构思独特唐代诗歌非常注重形式美,具有优美的音韵和韵律,取景广泛,构思独特。
如李白的《将进酒》就是一首格律优美、形式完美,取景阔大,慷慨激昂的作品。
这首诗的开头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用典非常自然,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敬仰之情。
其余诸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杜甫的《登高》等等,均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
它们的形式美以及构思独特,使得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第二,诗歌的表现力强,有很高的思想性唐代的诗歌在表现力方面也非常突出,很好地体现了唐代的文化特点。
唐代诗人可以通过诗歌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递他们对社会和生活的感悟。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别家居,人言疾病相扶;摇落巨阔,风送遥夜泪多。
”表达的是作者对别离的感慨。
这件作品的思想性很高,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这是唐代诗歌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第三,唐代诗歌在意象表现方面有鲜明的特色唐代诗歌在意象表现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能够表现出诗人的感性美。
唐代的诗人对大自然的描绘具有独到的见解,能够通过特别的形象手法描绘出独特的意境。
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描绘出春雨的清新、灵动的形象,给人以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也成为了唐代诗歌的一大特色。
第四,写实和感性的结合唐代诗歌不但具有写实性,而且在感性表现方面也有很高的水平。
唐代的诗人可以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创作出触人心魄的诗歌作品。
他们能够领略到生活中最微小的细节,然后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最深刻的含义,此同时,他们也利用自己的感性去丰富这些作品。
唐代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点

唐代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灿烂的时期之一。
在唐代,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方面。
唐代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点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特点。
绘画艺术唐代绘画艺术的风格开创了中国绘画史的新纪元。
唐代绘画艺术的代表人物就是韩滉和吕温。
韩滉的绘画以写意为主,以笔墨取胜,画风轻灵又不失雄浑。
吕温的绘画则更加注重表现形象的精神内涵,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唐代绘画艺术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山水画的兴起。
唐代的山水画往往展现了浩瀚的自然景象。
画家们以极为自由的手法,表现了壮丽的山水景象。
唐代的山水画具有雄伟、清新、自由奔放、招展若神的艺术特点。
雕刻艺术唐代的雕刻艺术也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
唐代主要的雕刻艺术品有石刻、铜器和金属器等。
其中以唐代的石窟艺术最为有名。
唐代的石窟艺术主要展现在陕西省岫岩、南岳舜帝庙等处。
唐代的石窟艺术不仅创造了过人的艺术成就,而且对后来的石窟艺术有着深刻影响。
唐代石窟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
音乐舞蹈艺术唐代的音乐舞蹈艺术也十分繁荣。
唐代的音乐艺术形成了独特风格和形式。
唐代的音乐多以琵琶、筝、笛等乐器为主。
唐代的音乐多以词曲相配的形式呈现,既能表现人情世态,又能表现社会现实。
唐代的舞蹈艺术也非常繁荣。
唐代的舞蹈有很多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长袖舞、凤凰舞等。
唐代的舞蹈艺术追求的是舒展、宽广、优美、华丽、高雅的舞蹈风格和形态。
唐代的舞蹈艺术的审美特点是,注重舞蹈技巧、舞蹈的情感表现、舞蹈表达的主题性。
总之,唐代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点体现了唐代社会的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特点。
在唐代艺术中,人们不仅可以找到民族的特色,也可以看到一种高雅、超脱、豁达的审美精神。
唐代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无疑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永恒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的美术气势宏伟、富丽堂皇、赋予想象,在技巧上也有不少的建树。
另外在书法、工艺美术、建筑等各方面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
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独领风骚。
唐都长安,那时是世界上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各国人民所向往。
当时有位从西方来华学习的“梵僧”写诗道:“愿身长在中华国,生生得见五台山”。
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其总体格局,也是在唐朝时期完成的。
总结唐代艺术的发展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一)建筑方面: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
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
长安城的规划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
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
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
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为坟,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陵墓的神道极长,石雕刚健雄伟,数量也较前加多,墓内壁画尤为生动。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到了隋唐,大体量的建筑已不再象汉代那样依赖夯土高台外包小空间木建筑的办法来解决。
各构件,特别是斗拱的构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规格化,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
一般房屋都在墙上画图后按图施工。
房屋建成后还要在梁上记下他的名字(见柳宗元的《梓人传》)。
“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
中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
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
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
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其代表建筑为:永宁寺塔,广仁王庙,天台庵,南禅寺,佛光寺
(二)服饰方面:
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
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
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
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
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
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
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其代表作品为:
1、慢束罗裙半露胸
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
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2、襦裙半臂穿戴
襦裙半臂穿戴--半臂这种服饰早在初唐即已出现;不仅在中原地区流行,西北地区的妇女也同样喜欢襦裙半臂穿戴,半臂是从短襦延边出来的一种服饰,一般都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
也有少数用“套衫”式的,穿时从上套下,领口宽大,呈坦胸状。
半臂的下摆可以显现在外,也可以像短襦那样束在裙腰的里面。
从传世的壁画,陶佣来看,穿著这种服装,里面一定要衬内衣(如短襦),而不能单独使用。
(三)绘画和书法方面
唐代仕女画的作者大都对宫廷贵族妇女生活十分熟悉,因而对族妇人及侍女的气质神态把握精确,通过对人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体现也唐代人物画最重的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用墨,设色都体现出唐代人物画的精髓,用笔纤细,而又不却弹性,设色清丽艳明对质感的描绘把握非常贴切到,细纱衣轻薄透明,肌肤丰韵、白皙,头饰闪亮,多层烘然、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代线的手法都开启唐代工笔人物的新风,最重要的一点是唐人比较突出侍女体态的丰腴,因为那时胖为美。
唐代书法艺术也有较高的成就,唐代书家林立,众派纷呈,这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活跃有一定的联系,盛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也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书法风格由初唐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
真草更彻底的摆脱了王家的书派的束缚,形成自己的新风格。
这时出现了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的书法家。
他们分别在狂草和楷书方面开创了新的境界。
篆隶二体又重新出现书坛,虽未见超出古人之上,但颇有一些名家。
晚唐时随着国势渐衰,书法也没有初唐、盛唐兴盛,但也出现了一些书法家杜牧、高闲、裴休等。
(四)雕塑方面
唐代雕塑,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深厚底蕴的文化遗产,有大足石刻艺术,西安菩萨立像,龙门石窟,昭陵六骏,水陆庵等精美代表性雕塑。
唐代雕塑艺术整体发展,并达到了中国雕塑史上的顶峰。
因此,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中,唐代雕塑占有精彩的篇章。
唐代国富民强,对墓俑、造像等雕塑品的需求量很高。
唐代雕塑大量使用传统的铲地、镂雕与圆雕,大量使用阴刻细线,用阴刻表现细部与绘画线描一样,用繁密的细线与短阴线表现装饰衣纹、阴阳凹凸面等等。
动物丰满健壮,活泼和谐,生活气息浓郁,与金银器、瓷器、铜器等鸟纹一致。
人物形象善歌善舞、吹拉弹奏各种乐器,场面欢快;构图新颖,刀法娴熟。
总之雕刻工艺精巧,注重整体造型的准确,又在细部刻划上下功夫,大中显精神,细中见灵气,具有丰满健壮,雍容大度,浪漫豪放的时代气息。
(五)诗词方面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唐抄本《唐诗卷》(24张) 。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
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代表作家是:初唐时期:“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陈子昂。
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
中唐时期的白居易,李贺,刘禹锡。
晚唐时期的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
代表作品有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