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事实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教案

合集下载

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作文教案

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作文教案

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作文教案【教案名称】: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作文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论据的概念及其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准确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运用论据,提高作文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教学内容】:1. 论据的定义和分类2. 论据的选择原则3. 论据的使用技巧4. 实践运用论据的作文写作【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如何用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 提问导入: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写作中使用论据的体验和感受。

二、讲解论据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论据的概念:论据是用来支持和证明观点的事实、数据、例证等。

2. 分类讲解:教师介绍常见的论据分类,如事实论据、权威论据、统计数据论据等,并给出具体例子进行解释。

三、论据的选择原则(15分钟)1. 教师讲解论据的选择原则:准确性、可信度、相关性、多样性等。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从给定的话题中选择一个观点,并在规定时间内找出至少3个支持该观点的论据,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论据。

四、论据的使用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论据的使用技巧:合理引用、恰当解释、适度扩展等。

2. 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个写作案例,让学生分析作者如何运用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讨论其优劣之处。

五、实践运用论据的作文写作(30分钟)1. 学生个人写作: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撰写一篇作文,并在作文中运用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 互评交流: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同组的同学互相交换,并进行互评,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论据选择和使用的重要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反思: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的PPT或黑板2. 学生用纸和笔【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选择和解释论据的能力。

议论文使用事例论据教案

议论文使用事例论据教案

事例论据运用之:定向转述,繁例点例结合一、教学目标1、大致理解运用事例论据“定向转述,繁例点例结合”的理论知识。

2、初步掌握运用“定向转述,繁例点例结合”的方法使用事例论据。

3、避免使用事例论据无的放矢或简单罗列、平均用力的流弊。

二、教学重难点和课时安排1、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定向转述,繁例点例结合”的使用方法,大致能在议论文中合理转述或恰当安排若干则事例论据。

2、课时安排:1课时。

另通过本学期第7篇(周末)作文检验效果。

三、教学设想1、编印学习资料,展示典例,要求阅读,布置预习作业。

2、理论知识通过自主思考、问答、小组讨论、质疑补充等方法教学。

3、迁移实践通过现场练笔、自评、互相评议、修改升格等方法检验。

4、希望呈现一节既简明(主要指理论知识教学),更有较大容量、较高难度和较快节奏(主要指小组讨论、成果汇报、迁移运用等环节)的课。

四、课前准备与预习作业1、阅读“定向转述”的内容,思考:典例一的论段1-3使用论据有何异同?典例二的论段使用论据是否恰当?给你哪些启发?2、阅读“繁例点例结合”的内容,思考:典例三的论段1-4在使用论据方面有何共同点?多则论据阐述同一论点,有哪些技巧?五、教学过程<一>“定向转述”,15-20分钟1、提问:典例一的论段1-3使用事例论据有何异同?大略明确,不求系统:一材可多用,使用论据有明确目的与方向,符合论点的涵义,以阐述论点为目的,即为“定向转述”。

(引出并板书第一课题“定向转述”)2、组织讨论:论段1-3如何围绕论点对事例进行“定向转述”?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有两三点共识即可。

(不强调系统的知识教学)师生大略小结:①理解论点涵义,明确论点指向。

②围绕论点剪裁取舍,论据主干要符合论点的核心含意。

③转述事例前后,配合适当分析,分析话语也要指向论点含意。

④想方设法使用论点中的关键词或话语,明示论据和论点之关联。

3、提问:典例二的论段使用论据是否符合“定向转述”的要求?明确:论点指向明确,而转述论据却表意涣散,无重点,没能围绕论点剪裁取舍,属于典型的“定向转述”不当。

议论文分析事实论据教学案

议论文分析事实论据教学案
(1)儿子从小开始,成绩就一直不理想,每次开家长会,母亲都要听到老师对她抱怨。但母亲每次回家,都说:“老师说你很好,只要再努力一点,你就能够赶上某某了。”儿子听了总会很激动。后来,儿子终于考上了清华大学。
显而易见,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如果没有她一次次对儿子的表扬,没有一次次对儿子的理解与信任,没有一次次送给儿子信念,那么结果只能是儿子承受无言而苦痛的失败。
这里,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并用一个“充”字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点明了所引事例的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也就有一字千斤之效。
四、课堂小结
1、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类比分析法、比喻分析法、点面分析法等,要灵活使用。
2、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必须紧紧地围绕论点。
习作训练
生活需要微笑,因为:微笑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面部的武装已经解除,嘴上的哨兵已经撤岗;微笑是一种宣示,它宣示着:与人疏远的沉默已经结束,与人接近的叙说已经开启;微笑是一面旗帜,它表达着:吾心谦和,与人为善;相逢一笑,重金胜玉。
请以“生活需要微笑”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文题自拟,学习使用一定的方法分析事实论据,很多于800字。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楚国大夫要他儿子学齐国方言,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而生活环境中的很多楚国人都在干扰他。这样,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地的方言,还是办不到。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
只有经过阐释分析,论据的含义才会更加明晰,读者也才能较容易地从这个寓言中理解到环境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个道理,论据的论证力量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话题: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英才出寒家”。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一点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以前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论据选择与使用教案

论据选择与使用教案

论据选择与使用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论据进行有效论证。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活动,学生将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论据,评估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并能够将论据融入到自己的论述中。

第一章:论据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了解论据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到论据在论证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论据的定义和分类论据在论证中的功能和作用实际案例分析:重要性和效果展示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为什么我们需要论据?小组活动:分类和分析不同类型的论据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论证中论据的使用第二章:不同类型的论据2.1 教学目标:熟悉不同类型的论据及其特点学会区分和评估不同论据的有效性2.2 教学内容:事实论据:定义、特点和例子理由论据:定义、特点和例子权威论据:定义、特点和例子其他类型的论据:定义、特点和例子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不同类型论据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练习活动:评估给定论据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论证中不同论据的使用第三章:论据的评估与选择3.1 教学目标:学会评估论据的可信度和相关性学会选择合适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3.2 教学内容:论据的可信度评估:标准和方法论据的相关性评估:标准和方法选择合适论据的策略和技巧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评估论据的可信度和相关性练习活动:选择合适的论据支持不同观点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论证中论据的选择和使用第四章:将论据融入论述4.1 教学目标:学会将论据有效地融入到自己的论述中掌握不同的论证结构和技巧4.2 教学内容:论证的定义和功能不同类型的论证结构和技巧如何有效地使用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不同类型的论证结构和技巧练习活动:编写段落或短文,使用论据支持观点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论证中论据的使用和效果5.1 教学目标:反思自己在论证过程中的改进方向5.2 教学内容:反思自己在论证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方向和建议5.3 教学活动:教师反馈: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论据选择与使用教案第六章:情感论据的使用与影响6.1 教学目标:理解情感论据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合理运用情感论据增强说服力6.2 教学内容:情感论据的定义和分类情感论据在论证中的优势和局限实际案例分析:情感论据的有效使用6.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情感论据在日常论证中的运用小组活动:分析情感论据的效力和适用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实际情境中情感论据的使用及其效果第七章:反驳与质疑论据7.1 教学目标:学会识别和分析反驳与质疑的论据掌握有效的反驳和质疑技巧7.2 教学内容:反驳与质疑论据的策略逻辑谬误的识别与反驳构建有力的质疑和反驳论据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反驳和质疑的不同策略逻辑谬误游戏:识别和反驳常见的逻辑谬误辩论练习:模拟辩论,实践反驳和质疑技巧第八章:跨文化论据的运用8.1 教学目标:认识跨文化论据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学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使用恰当的论据8.2 教学内容:跨文化沟通中的特殊考虑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论据选择跨文化论证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跨文化论证面临的挑战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使用论据的场景案例分析:讨论跨文化论据的有效使用及其挑战9.1 教学目标:学会构建逻辑清晰、论据充分的论文结构9.2 教学内容:学术论文中论据使用的规范和原则论文结构:引言、主体和结论的论据布局引用和参考文献:正确引用使用论据的来源9.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术论文中论据使用的案例分析教师反馈:提供论文草稿的反馈和建议第十章:综合运用与评价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论据选择和使用的知识与技巧评价个人和他人论证中的论据运用效果10.2 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评价标准:有效论证的标准与评价方法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10.3 教学活动:小组项目:综合运用论据进行论证评价练习:评价个人和小组的论据使用效果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完善论据使用技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论据的定义与重要性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论据的概念、分类、功能和实际案例分析。

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 ②湖北卷话题:买镜 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 甚,叩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 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 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 “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 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 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 何时,以为深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 。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 ,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 ……’” 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
六、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巴金先生曾在1942年写下一篇散文《灯》,其中有 这样一句:“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在那艰苦卓绝 的岁月,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人们英勇抗战,取得了革 命的胜利。今天,在这喧嚣的物质生活时代,我们是否 更应看重精神上的生活呢?——那丰富多样又富于感染 力的文学艺术,那隽永深长又严谨周密的科学文化,那 精彩纷呈又引人深思的中外历史……无不是一盏盏照亮 我们生命的明灯,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前进动力。 请以“走进精神的殿堂”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 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 ④全国丙卷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 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 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 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 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 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 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 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 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 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四、论据的选择
五、论据的使用方法

议论文材料叙述与分析技巧教案

议论文材料叙述与分析技巧教案

议论文材料表达与分析技巧教案一、引入:1、事例论证的三个环节:选例、叙例、析例。

要求:选例要确切、典型、新颖。

叙例在简明析例要深刻透彻2、存有的问题:(1)、对材料掌握不确切(2)、所选材料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

(3)、使用的材料不够典型、不新颖(4)、只摆事实,不做分析,“事”与“理”不能有机结合。

二、材料的表达(一)典例表现:论点:打破常规的重要性材料: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出身于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示出极大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

他儿时曾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

有一次,他与老师半开玩笑地说:“我写了一段曲子,老师您也不一定弹奏得了。

”海顿不以为然,心想:我有什么复杂的曲子不能弹奏呢?莫扎特将自己写好的曲子递给了老师。

海顿弹奏了一阵后惊呼起来:“这是什么样的曲子呀,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呢?看来任何人也无法弹奏这样的曲子。

”莫扎特接过乐谱说:“我来试试看。

”于是,他坐上琴椅弹奏起来,当遇到那个在键盘中间的音符时,他便俯身弯腰向前埋头,用鼻子弹出了那个音符。

莫扎特的这个动作令海顿惊叹不已。

叙例:莫扎特儿时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

一次,他拿出自己写的一段曲子请老师弹奏。

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海顿竟被键盘中间出现的一个音符难住。

海顿断言任何人也弹不出这样的曲子。

莫扎特接着弹奏,当遇到键盘中间的那个音符时,打破用手弹奏的常规,灵活地用鼻子奏响了那个音符。

莫扎特的成功,让海顿赞叹不已。

(二)表达处理方式:1、剪裁舍弃法材料: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法律。

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

当他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

此人正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

从此,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叙例:(论点:要擅长抓住机遇)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是一个擅长抓住机遇的典型。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教学设计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教学设计

事实胜于雄辩《在挫折中奋起》——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教案教学目标:1.选择事实论据,掌握选择原则2.会使用论据:①学会合理剪裁②掌握段落结构:论点+论据+分析③掌握例后因果、假设分析方法3、培养学生乐观面对挫折及在挫折中奋起的精神教学重点:1.选择论据原则 2.剪裁 3.例后因果、假设分析方法教学难点:1合理剪裁2、因果、假设分析方法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学练结合教学课时:1课时一、情境导入(课前播放零点乐队的歌曲《相信自己》)师:同学们刚才听的歌曲好听吗?你知道什么歌吗?生:<<相信自己>>师:是的,人生充满了挫折,就像歌中所唱:只要始终相信:去拼搏才能胜利。

所以,我们应在挫折中奋起!以《挫折中奋起》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你会考虑哪些论据类型?生:道理论据、事实论据。

师补充:道理论据包括:名言警句、科学理论、成语俗语。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中外史实、科学数据。

使用道理论据比较简单,直接引用并进一步阐述就可以。

事实胜于雄辩,但同学们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容易出现问题,本课我们就以“在挫折中奋起”为题,学习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板书:选择事实论据使用二、选择论据以“挫折中奋起”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你会选择下列哪些事实论据?第一组:下面三则事例你会选哪个?1、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王”的音乐大师王洛宾,一生历经坎坷,多次身陷囹圄,妻离子散,长期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困境里。

然而他却以“顽强的精神,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2.名臣杨震,有人半夜送礼,杨震严词予以拒绝。

引导学生得出:论据选择要紧扣中心,有针对性板书:针对性教师分析:意犹帅也,材料及议论是其兵卒,兵随将转。

第二组:下面三则材料说服力强吗?1、邻居家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遇到挫折不退缩,我为他顽强的精神所感动。

2、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不能在挫折中奋起而自刎乌江。

议论文论据使用的教案

议论文论据使用的教案

议论文论据使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使用论据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论据论证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2. 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权威论据。

3. 使用论据的方法:恰当选择、合理布局、有效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论据的类型及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恰当选择和有效运用论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论据的类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议论文中的论据使用。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练习使用论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讲解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权威论据。

3. 分析优秀议论文中的论据使用:案例分析。

4. 教授使用论据的方法:恰当选择、合理布局、有效运用。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练习使用论据。

6. 总结与反馈:点评学生的练习,指导改进。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巩固所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议论文结构梳理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篇优秀议论文进行结构分析。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2. 活动二:论据分类与识别学生分组,收集不同类型的论据实例。

各组汇报实例,教师点评并讲解论据的分类及识别方法。

七、课堂讨论与练习1. 讨论话题:如何选择合适的论据?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选择标准和方法。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选择论据的要点。

2. 练习一:论据使用演练学生分组,每组围绕一个论点,选择合适的论据进行论证。

各组汇报演练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八、课后作业布置学生独立完成,锻炼运用论据的能力。

2. 作业二:搜集不同类型的论据素材,进行分类整理。

学生独立完成,加深对论据类型的理解。

九、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练习完成情况、课后作业。

2. 评价标准:论据使用恰当、论证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事实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教案
讲课人:黄州区一中
方和平
制作:胡成鹏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材料选用、运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式:讲练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
导入:一个个古砖有次序地排列成就了长城之壮美,
一块块垒石有规则地组合形成了金字塔之雄奇,
一则则材料按文意巧妙的聚合而构成之优美。

写应试作文犹如建造一座大厦,这座大厦要建得雄伟壮观,金壁辉煌,建筑师就必须具有选材、用材的能力。

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块儿学做建筑师,看看议论文这座大厦的材料的选择和运用问题。

首先看练习第一题(幻灯)XX四川高考满分作文《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这篇作文之所以得了满分,原因有多方面,但选材是功不可没的。

问题1、这篇满分作文选用了哪些材料?选材有什么特点?题目分解:①这篇满分作文选用了哪些材料?一分钟浏览全文,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学生答后明确:选用了苏东坡、陶潜、易安居士、海子、三毛、凡·高等6人的材料。

另外用了席慕容的名句,暗用庄子典故、李商隐的诗句。

出示(幻灯),②选材有什么特点?
总结学生所讲,出示议论文材料选用的要求:
幻灯片:
新颖(1、时代性2、新奇)(关注社会、亲近时代;独特视角、创新精神)
典型(1、古今中外2、代表性)(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大;领域不同)
丰富(1、引用丰富2、事例丰富)(积累丰厚、知识渊博)选好了材料,为议论文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但会选材毕竟不等于会用材。

特别是事实类材料。

我们一起来看看议论文事实材料的运用。

2、(幻灯)问:议论文对事实材料的运用有什么要求?
学生思考回答后(幻灯)明确:(1)围绕观点;(2)语言精
炼、概括;(3)扣观点评议论证。

以“宽容”为话题,要论证“名人往往具有宽容的美德”这一观点。

下面的一则材料要进行怎样的加工?(停留5秒钟)李斯特(匈牙利钢琴家)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

演出前一天,李斯特碰巧来到了这个城市,姑娘听说后惊恐万状,跑到李斯特的住处,抽泣着请求李斯特的宽恕,并说冒称他的学生是出于生计。

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

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第二天,李斯特在音乐会上为她弹了最后一曲。

分解①参照要求具体分析:作为议论文,先要明确这则材料存在什么问题:
(1)可论证的观点有一个以上;(2)叙述不够概括;(3)没有分析评议。

②怎样针对问题进行修改
(1)抓住能突出观点的关键人物。

(2)概述,突出关键人物,略提其他人事,一般不描写。

(3)评议论述,意在扣观点。

(幻灯片)总结这位的同学的修改
有个姑娘迫于生计,冒称是李斯特的学生要开音乐会,李斯特得知真相后,不但没有责怪她,反而收他为徒,对她的演奏细心地加以指点,并为她的音乐会演奏了最后一曲。

(概述)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李斯特的宽容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技艺精湛的钢琴家的大度,一个名人的涵养。

(分析评议)
(2)“信念”一段,材料陈旧,古人(除勾践均为文人)说事----不丰富;(典型性不够)
(3)“力量”一段论据单一,代表性不强,材料论证无力;
修改(给时间):(要针对问题)
(1)“智慧”段的问题:没有概述和评议。

修改:
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个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问他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没有市场。

那位老板不假思索地说,没有。

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要用来论证观点的人)却从这句话得到了启发,他经过分析认为互联网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于是他大胆探索,刻苦研究,不怕困难,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成为了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

(概述)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说“不”,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路是人走出来的,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只要用心思考,仔细分析,没准就走出了一条大道。

请不要轻易说“不”,这不仅仅是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扣观点评议)
幻灯警示:事例要加概括、口材料评议
(2)“信念”段的问题:材料典型性不够。

修改:
不轻易说‘不’,折射出一种信念。

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不对命运轻易说“不”的人:王勃(中国唐代诗人)壮志难酬,没有黯淡心中的理想,依然用青春吟唱,每一个诗句都昭示着生命的信念与顽强;贝多芬(德国钢琴家)不能聆听,但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爱,当激情在全身荡漾,每一个音符都展现生活的信念与坚韧;李丽(XX年感动中国人物)不能行走,却用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每一个苏醒的心灵都述说着信念的可贵。

面对人生的苦难,他们都没有轻易说“不”,让信念展现出豁达、坚强和美丽。

王勃、贝多芬、李丽
三个事例,兼顾古今中外,不同国别,不同时代,不同职业的人物
幻灯警示:多不等于丰富,还要兼有更好的代表性
(3)“力量”段问题:材料很单一,代表性不强
修改:
不轻易说“不”,彰显出一种力量。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我们埋在废墟下的灾民没有对生命说不,人民子弟兵没有在困难面前说不,我们的领导没有在生死挑战面前说不,“我们决不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党和政府这坚定的话语,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废墟中奇迹般地创造出来;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坚强,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在困难面前挺直脊梁的民族力量。

灾民、子弟兵、领导、党和政府等事例丰富,材料新鲜。

同类论据排举略写,彰显文彩,推动说理
幻灯警示:材料丰富新鲜,可实时彰显文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