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科学理论汇总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资料

综合研究区域发展各方面的问题,包括自然环境,人居环 境等,力图找出总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3 城市 城市问题最为集中,必须抓住整体性。
4 社区(邻里) 城市与建筑之间的中间层。
5 建筑 为“遮风雨”而建造的庇护所。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五个统筹”的核心就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储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五个统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
“五个统筹”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社会发展的 总方针,也是指导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指 导原则。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我们借鉴道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存 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初 步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简化为五大层次:
——全球 ——国家和区域 ——城市 ——社区(邻里) ——建筑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1 全球
研究人居环境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全球的环境与发展,特 别要把眼光放在直接影响全球的共同重大问题上。如考虑 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抓住重点问题,寻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通过城市
设计整合起来,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
三者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及共同研究如科学地进
行土地利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场地规划,共同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管理)关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关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 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各个方面, 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 而不象城市规划学, 地理学, 社会学那样, 只是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
人居环境是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学科群。
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核心学科,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集中体现整体、统筹的思想。
吴良镛是主要倡导和理论发起人,在1993年提出发展“人居环境学”;2001年发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提出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核心学科,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集中体现整体、统筹的思想。
人居环境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可以分为“五大系统”。
在规模层次上可以分为五大层次。
(参看下图: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综合性;集约性;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开放体系;
•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人居环境科学是:(大)科学+(大)艺术;
•人居环境科学以建筑·地景·规划为核心。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以上内容参考《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城市规划部分【一】)

1、人类聚居的定义与组成
(6)人类聚居学的研究方法
➢经验 ➢经验实证 ➢抽象理论得出理论假设 ➢把理论假设进行实际验证 ➢反馈并进行理论修正
2、人类聚居基本事实分析
(1)人类聚居静态分析 ①聚居的数量和种类 1960年全球共有1409.22万个人类聚居,29.6亿人。 ➢乡村型聚居:92200个,占地35%,13.35亿人 基本特征: 基本类型: ➢城市型聚居:1400万个,占地65%,16.25亿人 基本特征: 基本类型: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聚居的定义与组成 (1)什么是人类聚居? ——————道萨迪亚斯
人类聚居学?
➢人类聚居是人类为了自身生活而是用或建造的任何类型的场所。 ➢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 ➢人类聚居实际上指我们的生活系统。 ➢人类聚居的广义定义,人类聚居是人类为自身所做出的地域安排,是 人类活动的结果, 其主要目的是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为人类聚居 而行动》
人居 环境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开课院系:城市建设学院 任课教师: 刘 杰
周莹 张世富
LOREM IPSUM DOLOR
1
人居环境
2
城乡规划
3
建筑学
城乡规划 Urban & Rural Planning
主讲教师: 张世富
雅各宾时期:重点是第三阶级和城市贫苦手工业和工业者 ①改善城市交通,增辟几条交通干到; ②开放城市基础基地,将巴士底狱夷为平地,修建绿化广场,广泛绿化; ③提出建筑应该追求简单,体现“建筑就像平民的道德一样单纯的”原则。
人居环境与科学导论

心 理
人 居 环 境 与 科 学
认知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行为学 社会学 哲学 逻辑学 宗教学 伦理学 历史学 民族学 文物保护 治安学 火灾勘测学 经济犯罪侦查 消防措施 法学
哲 学
设计规划
历 史
平衡持续
建设技术
环境管理学 人类生态学
公 安
造型学 色彩学 人体工程学 环境工程 安全工程 环境管理学 文化人类学 社区空间规划 与设计 统计研究方法 人类聚居学 经济地理学 城市规划
人 居 环 境
人 群 活 动 人 类 聚 居
社会性
人的社会属性 人不同的生活需 求 分工协作的需要 合理组织各种生活空间的需要
4. 居住系统
人类、社会系统等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其艺术特征
住宅、社区设施、城市中心等
人居环境研究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如何安排公共空地(公共空间)和所有 其他非建筑物及类似用途的空间
水质科学与技术 交通安全 建筑设施与智能技术 给排水工程 土木工程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桥梁制造技术 自动化技术
法 知识产权学 学 监狱学
仍有大量学科 综合应用
人居环境理论的发展
1.人居环境的萌芽(19世纪末至二战前期)
英国爆发工业革命后,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寻求生活,这样城市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但是面临人口 的压力,许多的问题开始涌现,其中最基本的人们的居住环境开始受到了挑战,污染的河流和空气, 拥挤的交通等等。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Ebenezer Howard(霍华德),Patrick Geddes(盖迪斯),Lewis Mumford(芒福德)
商业、航海业、 工业快速发展 资本主义因素 成长与发展 中世纪城市结构 无法满足需求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实践——统筹城乡发展

RURAL I NTEGRA TED PL ANNI NG, DE VEL OPI NG HUMAN SE L TT EMENT AND YUNF U
县 域 主体 功 能 扩 展 实 现 城 乡 协 调 发 展 实施 美 好
意识地将人居环境科学运 用于实践 ,并归纳到 美
【 章 编 号 】 1 2 2 文 ∞ —1 9 3
(01 0 ~O 0 2 1 O3 ~O3 2)
好 环境 与 和谐 社会 共 同 缔造 ”这一 主 题 上 ,很 有价 值 。希 望 云浮 在探 索 发展 模式 上 不 断创 新 创 造 经
球金融危机 、气候变化、环境危机 、能源问题 )与
曙光 。近现代的学科发展史表明,理论是因特定历
史发展时期的客观需求而产生的,理论又会与实践
结合 而 发 展并 指 导 实践 。云 浮 实验 的意 义 在 于 它有
发展 统筹 区域 发展 、统筹经济 和社会发展 、统 筹人与 自然和 谐发展 、统筹 国内发展和对外 开放 等 五个统 筹 推进经济 建设 、政治建设 、文 化建设 、社会 建设 四位一体 协调发展 探索 理想 人居环境模式实现 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实施
1 云浮市统筹发展规划 的实践成果
研 讨 会 对 人 居 环 境 科 学 在 云 浮 的 实 验 进 行 了审 视 ,从 2 1 年 6 在 云 浮 召 开 了 转 变 发 展 00 月 方 式 ,建 设 人 居 环 境 研 讨 会 ,达 成 了 云 浮 共 识 ” 以来 ,云 浮市 坚 持 统 筹 兼 顾 ,实 现 统 筹 城 乡
第3章 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

3)子系统的种类繁多,有几十、上百,甚至几百种。所 以是“复杂的”。 ----- 钱学森
3.3 对外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求解的尝试
3.3.1 融贯的综合研究
融贯学科 从外围学科中有重点的抓住与建筑学有关部分,
加以融会贯通。 更为自觉地融贯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综合地、 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人居环境问题。
3.2.2 系统思想与复杂复杂性科学
3.2.2.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 1)系统本身与系统周围的环境的物质的交换、能量的 交换和信息的交换由于有这些交换所以是“开放的” 2)如果子系统很多并有层次结构,它们之间关联关系又 很复杂,这就是“复杂巨系统” 3)组成这类复杂巨系统的子系统数量非常大成亿、上 百亿、千亿而且子系统的种类很多并且有层次结构子系 统之间的关系又很复杂,因此称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
3.2.2 系统思想与复杂复杂性科学
3.2.2.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存在于自然界、人自身以 及人类社会.只不过以前人们没有能从这样的观 点去认识并研究这类问题 。 从四个方面来理解——开放的、巨的、复杂的、 多层次的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简化为若干方面,并抓住问题要害。
3.3对外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求解的尝试
3.3.4综合集成,螺旋式上升
进一步概括融会,综合集成,探取综合可行的结论;
进而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
3.4 人居环境科学“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3.4.1 “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库恩对科学发展持历史阶段论,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名词解释

人居环境科学名词解释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它涵盖了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装修等多个领域,旨在提高人类居住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性。
以下是关于人居环境科学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1.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指对人类居住环境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包括住宅、道路、公园、绿化等各项设施的布局和设计。
它的目标是创造一个舒适、安全、便利和环保的居住环境。
2.住宅与居住区规划:指对住宅和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包括住宅的类型、布局、空间分配、配套设施等。
它的目标是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和生活方式。
3.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指对建筑物的设计,包括建筑物的外观、结构、功能、材料等。
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美观性、实用性和环保性。
4.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包括城市的布局、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绿地等。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5.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对自然和人工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公园、花园、街道景观等。
景观规划需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6.室内设计与装修:指对室内的设计和装修,包括室内的空间布局、家具陈设、色彩搭配等。
室内设计需要考虑到室内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7.环境心理学与行为学:指研究人类在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人类的需求和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居住环境。
8.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指研究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绿色建筑强调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则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9.地域文化与特色建筑:指研究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特色建筑的规划和设计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和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出符合当地特色的建筑。
人类聚居学概说

7.1 思想和理论的形成过程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
道萨迪斯
建筑师们关心的仅仅是建 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形状,
( C.A.Doxiaodis )针对 很少考虑人们在建筑中是
当时居住环境的恶化形势 否生活满意,工作只涉及
以及严重的城市化问题, 城市中心区的纪念碑式的
阐明了两点认识:
建筑和有钱人的住宅
• 虽然道萨迪斯当时的提 议很有价值,但当时的 人们仍未意识到人类聚 居问题的严重性。即使 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 代有过两次国际性的人
居活动,但真正引起
人们的重视是在二
十世纪九十年代的
巴西会议之后的事 情。
7.2 学科的研究对象——人类聚居
• 人类聚居的定义 • 人类聚居的分类 • 人类聚居的组成 • 人类聚居的影响因素 • 人类聚居的属性
• 人类聚居主 要是指包括 乡村、集镇、 城市等在内 的人类生活 环境。
• 人类聚居学认为人类聚居 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 自然界(Nature) • 人(Man) • 社会(Society) • 建筑物(Shells) • 联系网络(Network)
• 人类聚居学研究上述五项要素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每年举行一次台劳斯讨论会,直到1972年才停止.
• 1965年,在第三次台劳斯会议期间,倡议成立了世界人类聚 居学会(World Society of Ekistics).这对扩大人
类聚居学的影响起了很大作用. • 1975年6月28日,在希腊病逝.
7.1 思想和理论的形成过程
• 1936-1951: 第一个阶段.作为一名城市 规划师和规划管理人员,先后在希腊的规 划建设部门担任各种行政负责工作.
• 50年代:第二个阶段,主要从事城市规划 和居和理论的形成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生态建筑
主要是一些运用生态技术等起到节能、环保、低碳作用的建筑。
•澳大建利筑亚材馆质 •展馆对流于畅光的能雕风塑能式水外能形的如利澳用大利亚旷野上 绵延起伏的弧形岩石。外墙釆用特殊的耐 风化钢覆层材料,幕墙的颜色随时间的推 移日渐加深,最终形成浓重的红赭石色, 宛如澳大利亚内陆的红土。
2010 World Expo Garden in Shangh 2010上海世博园规划与设计
世博会
1. 主 题 拓 展
2010 World Expo Garden in Shangh 2010上海世博园规划与设计
Ecological Pavilions
•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绿色世博”、“生态世博”是世博会主题的 重要内涵。
•世博轴在设计中充分引入生态、环保和节能的理念,并大幅度采用环保节能新技术,如通过阳光 谷及两侧草坡把绿色、新鲜空气和阳光引入各层空间; •同时利用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雨水收集利用等 •阳光谷收集的雨水储存在地下室底板,经过处理既可以用于灌溉与清洁,又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 . 世博园区将展示当今国际先进的节能、降耗、环保和生态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 作为第一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绘,2010上海世博会最重要的作用 之一就是告诉来参观的观众什么样的城市是“Better City”。在 未来“Better City”无论如何多种多样,有一个特点他必须具备, 那就是必须是绿色、生态、可持续的。
2 . 生态建筑
• 三个层次的建筑 1. 植物和建筑的结合 2. 生态建筑 3. 生命建筑
• 生态不只是种两棵树。。。
印度馆 沙特馆 新西兰
馆
2010 World Expo Garden in Shangh 2010上海世博园规划与设计
Ecological Pavilions
2 . 生态建筑
2010 World Expo Garden in Shangh 2010上海世博园规划与设计
Ecological Pavilions
《人居科学理论》课程概述
参考书目
《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 尼格尔·泰勒著 《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英)迈克﹒詹克斯 著 《拼贴城市》 (美)柯林·罗等 《城市的发展过程》 W·鲍尔 《世界城市(World Cities)》彼得·霍尔 《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城市规划思想家》 金经元著 《城市与区域规划(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彼得·霍尔 《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斯皮罗 科斯托夫(美) 《模式语言》亚历山大 《城市建筑》 齐康 《城市建筑学》(意)阿尔多·罗西 《无边的城市——论战城市蔓延》(美)吉勒姆著,叶齐茂,倪晓晖译 《规划引介》(英)葛利德著;王雅娟,张尚武译
人居科学理论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The1世纪的时候,我们憧憬着可持续的人类 住区,企盼着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倡议正视这个真正不 可多得的、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挑战。让我们共同来建设这 个世界,使每个人有个安全的家,能过上有尊严、身体健 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
通综合体。
2 . 生态建筑
2010 World Expo Garden in Shangh 2010上海世博园规划与设计
Ecological Pavilions
• 对于光能风能水能的利用
1.世博轴 •世博会期间,世博轴是世博园区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轴线; •世博会后,将成为上海第三个市级中心的都市空间景观和城市交通主轴,提供市民活动、商业服 务、交通换乘的空间。
《人居科学理论》课程概述
参考书目
教材: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吴良镛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代城市规划》 (美)约翰·M·利维著
参考书: 《居住城市化:人居科学的视角》卢卫 《人居环境学》陆林 《西方城市规划史纲》 张京详 《中国城市规划史纲》 汪德华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美)刘易斯﹒芒福德著 《世界城市史》,(意)L. 贝纳沃罗 《街道与城镇的形成》 (美)迈克尔.索斯沃斯 伊万.本-约瑟夫
Ecological Pavilions
2 . 生态建筑
• 对于光能风能水能的利用
设计者: 总造价:
德国SBA公司 30亿人民币(鸟巢+水立方)
设计理念: 节能、降耗、环保和生态
1.世博轴
南北长:
世博轴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入口和主轴线,地下地上各两层,为半敞10开45m式建筑。世博轴是世
博会一轴四馆五大永久建筑之一,是一个集商业、餐饮、娱东西乐宽:、会展等服务于99.5一m-1体10.5的m 大型商业、交
———《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
《人居科学理论》课程概述
内容提要
人居科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人居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是一门以人 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 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 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 或是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 观规律,以更好的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2010 World Expo Garden in Shangh 2010上海世博园规划与设计
Ecological Pavilions
2 . 生态建筑
1. 植物和建筑的结合
• 世博园内可以见到许多“点题”较直白 的建筑,如印度馆、新西兰馆、沙特馆。 覆土建筑等。。。
• 此类建筑无较多技术含量和革新,只是 将植物和建筑简单的叠加。
《人居科学理论》课程概述
课程安排
1. 绪论 2. 人居科学发展的背景 3. 国外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发展及实践 4. 国内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发展及实践 5. 人居科学理论vs人居环境建设现实 6. 人居科学理论研究特点及框架 7. 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 8. 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论 9. 人居科学理论总结 10.随堂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