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靶向药物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2)模板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
★抗肿瘤药物研究是肿瘤防治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70年来主要是细胞毒药物,临床常用的有70余种 ★分子靶向抗癌药应运而生,近10年来有10余种用于临床
传统化疗药
分子靶向药
作用靶点 DNA、RNA和蛋白质
特定的蛋白分子与核苷酸片段
特异性 细胞毒性(cytotoxic),差 细胞稳定性(cytostatic)强
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 matate, Sutent, SU 11248)
●作用靶点:VEGFR-1&2, PDGFR-α&β, KIT, FLT-3与RET
●基本原理: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双
重作用。主要由细胞色素Cyp3A4引起代谢,有较长的半衰期(41~86h), 适于单剂每日应用。
●适应证与用法:肾细胞癌 400mg, Bid×12周, 继用或停 药
●效果与不良反应:I/II期试验证明有效,PFS明显长于安 慰剂组(为24周:6周) ,III期试验证实Sorofenib有明显生长期 益处,100%延长PFS,39%延长OS(HR0.27,P=0.018)。
皮疹(脱屑),手足皮肤反应和疲劳。
●适应证与用法:大肠癌;首次400mg/m2, 然后每周250mg/m2
●效果与不良反应:III期联合组(C225+CPT11,n=218):单用 C225(n=111)=RR 22.9%: 10.8%;疾病控制率=55.5%:32.4%;中位缓 解时间=5.7月:4.2月;mTTP=4.1月:1.5月(p<0.001),C225+IFL一线治 疗更佳。全身无力,不适,皮疹,少数过敏和输液反应,加化疗则 重。
药物的靶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的靶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这些方法对于多数患者来说仍是目前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肿瘤,研究人员开始研发药物的靶向制剂,这种治疗方法以发现和抑制癌细胞的关键靶点为基础,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癌细胞分子靶标来达到治疗目的。
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药物的靶向制剂具有治疗效果好、毒副作用小和增加患者生存时间的优势,成为了目前较为前沿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
一、药物的靶向制剂简介药物的靶向制剂是一种针对肿瘤分子靶标的治疗方法。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肿瘤细胞中存在一些正常细胞所没有的的特定分子靶标,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靶点。
通过寻找并作用于这些靶标,药物的靶向制剂可以帮助阻止癌细胞的增殖、进入凋亡等过程,从而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
由于药物的靶向制剂作用于靶标分子,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式,药物的靶向制剂有着更好的靶向性和特异性,不仅能对癌细胞起到良好的杀灭作用,而且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要小得多。
二、肿瘤治疗中靶向制剂的应用目前,药物的靶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涉及许多领域,例如乳腺癌、白血病、淋巴瘤等。
下面以乳腺癌为例,讲述药物的靶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2.1 HER2抑制剂HER2抑制剂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乳腺癌,这是乳腺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亚型,HER2是一种生长因子受体,与癌细胞的增殖和恶化相关。
HER2抑制剂通过作用于HER2分子靶标,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存活,降低乳腺癌的复发和死亡风险。
2.2 雌激素受体抑制剂雌激素对于乳腺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雌激素受体抑制剂成为了乳腺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雌激素受体抑制剂能够作用于雌激素受体,降低雌激素水平,进而抑制乳腺癌的生长。
2.3 PI3K抑制剂PI3K是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对于许多癌症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
肝癌的靶向治疗

肝癌的靶向治疗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肝癌的治疗问题。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肝癌的靶向治疗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兴治疗手段。
本文将就肝癌的靶向治疗进行探讨,分析其原理和优势,并探索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靶向治疗是一种基于肿瘤个体化特性的治疗方法,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与其周围微环境中特定靶点或信号途径,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有选择性杀伤。
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法,靶向治疗具有以下优势:首先,靶向治疗具有较高的专一性,可以更精确地识别肿瘤细胞,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其次,靶向治疗的药物具有较强的生物利用度,可以提高药物的经济效益和治疗效果。
此外,肝癌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重耐药性,而靶向治疗可以针对特定的耐药机制,延长对抗肿瘤的有效时间。
在肝癌的靶向治疗中,主要以分子靶点为主要选取对象。
目前,已有多个分子靶点被用于肝癌的治疗,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
其中,抗血管生成治疗成为了肝癌靶向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靶向VEGFR抑制肝癌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从而发挥抗肿瘤的效果。
除此之外,抗EGFR治疗也被广泛应用于肝癌的靶向治疗中,它可以通过靶向EGFR途径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这些靶向药物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尽管肝癌的靶向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
首先,目前市场上的靶向药物种类相对有限,需要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治疗药物。
其次,由于肝癌的异质性较高,靶向治疗的个体化水平有待提高。
此外,靶向药物的耐药性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因此,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寻找新的分子靶点、提高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个体化水平、探索耐药机制等方面。
综上所述,肝癌的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肝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传统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因此,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分子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近年来也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肝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肝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基本原理肝细胞癌是由肝细胞发生恶性肿瘤形成的肝癌。
分子靶向治疗是通过特异的靶点,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侵袭等生命活动的过程,以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其基本原理是针对肿瘤细胞内的某些特异性分子或信号传导途径进行干预,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蛋白激酶抑制剂、抗血管生成素药物、T细胞增强剂等。
二、肝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现状目前,针对肝细胞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已经有多个产品问世。
其中,西罗莫司、索拉非尼、利妥昔单抗等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西罗莫司是一种以抑制VEGF受体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成人晚期肾细胞癌和一些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
索拉非尼可以同时抑制肝癌细胞内的VEGFR、PDGFR、VEGFR-2等多个分子靶标,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新血管生成,已被用于肝癌的治疗。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地结合肿瘤细胞表面上的HER2,并携带免疫效应分子对肿瘤进行杀灭。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正在研发和临床试验中。
例如,宫颈癌疫苗、CD147单抗等药物都具有抗肝癌的潜力。
同时,针对肝细胞癌细胞内的多个信号通路和分子靶标进行联合靶向治疗也成为了研究热点。
近年来,各种新型联合治疗策略不断涌现,如光动力疗法、纳米技术等平台系统都被用于肝癌治疗,以期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肝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未来展望随着分子靶向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肝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是:一方面深挖肝癌细胞内生长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发现更多的靶标和信号途径,并加以针对性地干预;另一方面将分子靶向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结合使用,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度恶性度的肿瘤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肝癌的治疗一直以来都不是很有效,但是近年来,肝癌的靶向治疗逐渐受到关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篇文章将会介绍一些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和应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肝癌靶向治疗的概念肝癌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针对肝癌细胞内某些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相比于传统化疗,肝癌靶向治疗不但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够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二、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肝癌靶向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治疗肝癌的方法之一。
和传统的化疗药物不同,免疫治疗药物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免疫治疗药物可以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肝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将人工制备的基因剪切后再重新组合成可以切入肝癌细胞的细胞中,从而促进肝癌的死亡。
由于基因治疗具有针对性,因此其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认可。
3.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肝癌的药物,这种药物能够在肝癌细胞内对某些分子进行定向攻击,从而促进肝癌的死亡。
靶向治疗药物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还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三、肝癌靶向治疗的应用肝癌靶向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手术、放射性核素等多种方式进行应用。
其中,药物类肝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
1.索拉非尼索拉非尼是一种新型的肝癌靶向治疗药物,已经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索拉非尼具有很强的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能够有效地控制肝癌的发展和转移。
2.贝伐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肝癌的免疫治疗药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贝伐珠单抗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肝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3.阿帕替尼阿帕替尼是一种针对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能够对肝癌细胞内的某些分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击,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肝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新进展

肝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新进展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复发性。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化疗和手术切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肝癌的靶向药物治疗逐渐成为治疗肝癌的新选择。
本文将介绍肝癌靶向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一、肝癌的靶向治疗方法肝癌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治疗,通过针对肿瘤细胞内特定分子靶点进行干预,以达到治疗效果。
目前常用的靶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疗法、表面受体抑制剂和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
1. 抗血管生成疗法抗血管生成疗法是通过靶向抑制肝癌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其中最常用的药物是“索拉非尼”,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信号通路,阻断血管生成。
2. 表面受体抑制剂表面受体抑制剂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通过靶向抑制特定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
常见的表面受体抑制剂包括“索拉非尼”和“阿法替尼”,它们能够抑制肝癌细胞表面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3. 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主要是干扰肝癌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常见的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包括“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它们能够靶向抑制肝癌细胞内关键信号通路,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
二、肝癌靶向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肝癌靶向药物治疗在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不断提高了肝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1. 结合多靶点的综合治疗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肝癌的发生和发展通常与多个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有关,单一靶点的治疗效果有限。
因此,结合多个靶点进行综合治疗成为一种新的策略。
通过联合应用不同的靶向药物,可以同时抑制多个信号通路,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结合应用索拉非尼和埃克替尼的联合治疗在不同程度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转移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肝癌的研究进展和新技术

肝癌的研究进展和新技术近年来,肝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肝癌的治疗进展和新技术,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肝癌研究进展和相关的新技术。
1.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肝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焦点之一。
研究表明,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病毒感染、遗传基因突变、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
科学家们通过对肝癌病人和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以及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等都是肝癌发生的关键。
2.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手段被应用于肝癌的治疗和研究中。
其中,分子靶向治疗是一种普遍应用于肝癌治疗的新技术。
该技术通过靶向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目前,已经有多种分子靶向药物被开发和应用于临床,如索拉非尼、利妥昔单抗等。
这些药物在肝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此外,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个体化治疗成为了可能。
科学家们通过对肝癌病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可以发现病人体内的突变基因,并据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治疗可以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肝癌研究的挑战和未来展望虽然肝癌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一方面,肝癌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大部分病例都是在晚期才被发现。
另一方面,肝癌的治疗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不佳。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肝癌的研究前景仍然是乐观的。
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开发更准确的早期诊断方法,如血液标志物和影像学技术的结合应用。
此外,新的免疫治疗药物也被广泛研究,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达到消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总之,肝癌的研究进展和新技术带来了希望,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肝癌治疗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观察靶向药物用于晚期肝癌治疗的临床疗效

1 8 2 6・
吉 林 医学 2 0 1 5年 3月 第 3 6卷第 9期
观察靶 向药物用于 晚期肝癌治疗 的临床疗效
李宏雨 (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中医院, 河南 鄢陵 4 6 1 2 3 0 )
[ 摘 要1 目的: 观察分析靶向药物用于晚 期 肝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 将治疗的晚 期肝癌 患者 6 0 例作为研究对象 , 按照随机分 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 每组患者 3 0 例。 治疗组患者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化疗进行治疗 ,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只单纯的采用化疗方法, 治疗一段时间 后, 对比 两组患者血清 甲 胎蛋白 水平。结果 : 经过 1 6 周的治疗后 , 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 , 下降率达到了 8 0 %, 对
性。
有多种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 , 但是主要的为放疗、 化疗 以及手术 。
对于早期肝癌的患者主要采用肿瘤切除 , 预后效果 良 好且不良反 应较少。放疗以及化疗在临床上主要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 疗效并 不理想, 尤其是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 采用手术治疗导致患者的
预后不良, 放疗和化疗等介入治疗难以起到 良好 的效果 。因此对 于肝癌的治疗亟需寻找到一种高效 、 低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
如下 。
3 讨 论
近年来 , 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临床上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 本次研究 对象 主要为我院在 2 0 0 9 年 1 月一 2 0 1 4 年1 月中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 6 0例 , 所有患者的血清甲胎蛋 白 水平大于4 0 0 n m l 。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 和对照组 , 每组患者 3 o例。治疗组中男2 1 例, 女9 例, 年龄 4 7 . 5 — 6 8 . 4岁, 平均( 5 5 . 3 ± 2 . 5 ) 岁。有4 例合并肝门淋巴结肿大, 2例合 并门脉主干癌栓, 1例合并肺转移。对照组男 2 o例, 女 1 0例, 年 龄4 8 . 2 ̄ 6 7 . 8 岁, 平均( 5 4 . 5± 4 ) 岁。有3例合并肝门淋巴结肿 大, 3例合并门脉主干癌栓 , 2例合并肺转移。两组患者性别、 年 龄等其他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o . 5) 0 , 组间具有可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HCC。 是否是很好的结合?
联合治疗均证实治疗中晚期HCC疗效显著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HCCⅡ期研究
研究 入组标准 结果
SPACE1
Child-Pugh A v ECOG PS = 0 v BCLC B期 100%
整体人群疾病进展风险降低20.3% 亚太人群疾病进展风险降低28%
D期
PST >2, Child–Pugh C级
极早期(0)
1 HCC <2cm 原位癌 1个 HCC 门脉压力/胆红素 升高 正常 手术切除
早期 (A)
1个 HCC或3个结节 <3cm,PST 0 3 个结节 ≤3cm
中期 (B)
多结节, PST 0
晚期 (C)
门脉侵犯, N1, M1, PST 1–2
RAS
Apoptosis
RAS RAF RAF
VHL
MEK
线粒体
HIF-2
线粒体
MEK
ERK
细胞核
EGF PDGF VEGF Proliferation Survival
程序性死亡
ERK
血管发生: 分化 增殖 转移 小管形成
细胞核 多吉美
多激酶抑制剂:丝氨酸/苏氨酸:C-Raf (Raf-1)和B-Raf1 酪氨酸激酶受体:VEGFR-2、 VEGFR-3、 PDGFR-b、 FLT-3和 c-KIT
肝癌
有肝脏疾病 78%
无肝脏疾病 22%
数据来源于2008-2009年中国肝癌特征和治疗现状调研结果
基础疾病治疗
在HCC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强调对于基础肝病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功能障碍)的治疗
在进行手术切除或肝移植、局部消融、TAI/TACE、 放疗以及系统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和化疗)时, 宜注意检查和监测病毒载量,可以考虑预防性应用抗 病毒药物;同时,在肝切除术后,也提倡进行规范的 抗病毒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索拉非尼在HCC治疗中的地位
多项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证明,索拉非尼能延 缓HCC进展,明显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期,安全性较 好;不同地域、不同基线水平和不同预后因素都有 临床获益,疗效相似 已获得欧洲EMEA、美国FDA和我国SFDA等批准, 用于治疗不能手术切除和远处转移的HCC 应用时要求患者肝功能为Child-Pugh A或相对较好 的B级。肝功能情况良好、分期较早、及早用药获 益更大 索拉非尼与介入治疗或系统化疗联合可使患者更多 获益
索拉非尼是一种多靶点的多激酶抑制剂,通过以下途径抗HCC:
抑制VEGFR和PDGFR
阻断肿瘤血管生成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阻断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
双重抑制、多靶点阻断的抗HCC作用
肿瘤细胞
内分泌环 EGF 旁分泌刺激 PDGF-
PDGFR-
内皮细胞或外周血管
VEGF
VEGFR-2
对症治疗
一、分子靶向药物概述
什么是靶向治疗?
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 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 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以后特异性 地选择与这些致癌位点相结合并发生作用,导致肿瘤细胞
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殃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
系统化疗
20世纪50年代起,系统化疗就开始用于治疗 肝癌 多数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单药有效率都比较 低(一般<10%) 仅个别研究提示:含ADM的系统化疗可能延 长晚期HCC患者总生存时间,但可重复性差, 毒副反应明显,严重影响其临床应用和治疗效 果
系统化疗
亚砷酸注射液 三氧化二砷(As2O3,亚砷酸)是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 2004年, 国内多中心协作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亚砷酸注 射液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一定的姑息治疗作用 亚砷酸注射液已经获得SFDA批准增加晚期肝癌的适应证, 成为第一个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明有效而获得批准治疗肝 癌的系统化疗 C级
极早期(0)
1 HCC <2cm 原位癌 1个 HCC 门脉压力/胆红素 升高 正常 手术切除
早期 (A)
1个 HCC或3个结节 <3cm,PST 0 3 个结节 ≤3cm
中期 (B)
多结节, PST 0
晚期 (C)
门脉侵犯, N1, M1, PST 1–2
用药注意事项
高脂饮食可使索拉非尼生物利用度降低29%。 告知患者最好空腹服药。若患者忘记服药,下一次 服药时也无需加大剂量。 手足综合征和皮疹是服用索拉非尼最常见的不良反 应 ,多为1到2级,且多于服药6周内出现。 索拉非尼主要是经肝脏消除,其在肝功能严重受损 的患者中的暴露量会升高。
三、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
临床应用与临床试验之间的关系
TACE联合索拉非尼的应用
哪些人群获益?
TACE应用的频率?
索拉非尼给药时机?
TACE是中期HCC的标准治疗
HCC
0期
PST 0, Child–Pugh A级
A–C期
PST 0–2, Child–Pugh A–B级
D期
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有助于减少放、化疗的毒性,改善癌症相关症状和生 活质量,可能延长生存期,可以作为肝癌治疗的重要辅助手 段 我国药政部门已批准部分现代中药制剂用于治疗肝癌,如消 癌平、康莱特、榄香烯、华蟾素和得力生注射液及其口服剂 型等,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且积累了许多经验, 具有一定 的疗效 但早期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比较薄弱,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 证据加以充分支持
DCR:EASL 100% RECIST 92%
1.2012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Symposium . 2.START中期结果(数据截至2010-12).ILCA 2011.9. 3.Pawlik TM, et al. J Clin Oncol. 2011;29(30):3960-7.
临床适应症
治疗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 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原发肝细胞癌。
用法用量
推荐剂量:推荐服用索拉非尼为每次0.4 g,每 日两次,空腹或伴低脂、中脂饮食服用。 治疗时间:应持续治疗直至患者不能临床受益 或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 索拉非尼的最高剂量为0.8 g每日两次,在此剂 量下所观察导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和皮肤毒 副反应。
分子靶向治疗
肝癌发病机制复杂 其发生、发展和转移与多种基因的突变、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和新生血管增生异常等密切相关 多个关键性环节是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的潜 在靶点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在控制HCC的肿瘤增殖、预防和延缓复 发转移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
代表性药物——索拉非尼
二、索拉菲尼在肝癌规范内科治疗 中的地位
基础病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系统化疗
中医药治疗
其他治疗
HCC治疗棘手的重要原因: 同一脏器同时存在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
我国HCC患者大多数具有乙肝和肝硬化背景,确诊时往往已达晚期,不能手术、 消融或TACE治疗,即使可以手术,术后复发率也较高,长期生存率低,因此 , 有必要积极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包括系统治疗
小
结
必须高度重视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应遵循规范化综合治疗的原则,采取多学科综合治 疗的模式
制订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计划、合理地选择 或者联合应用外科手术、肝动脉介入治疗、系统治 疗(分子靶向治疗、化疗…)等多种手段提高总体 疗效 立足于肝癌分子分型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可能是未 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终末期 (D)
相关疾病 无 有 射频消融术 TACE
肝移植
索拉非尼 姑息疗法
根治疗法
Forner A, et al. Semin Liver Dis .2010;30:61-74. EASL,et al. .J Hepatol. 2012 Apr; 56(4):908-43. Bruix J,et al.2011; 53(3):1020-2. Verslype C, et al.Ann Oncol. 2012;23 Suppl 7:vii41-8.
其他治疗——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可以改善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抗肿瘤疗效,降 低术后复发率 适当应用胸腺肽α1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辅助抗病毒和 抗肿瘤作用 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HCC患者切除术后,长期应用α干扰素 及其长效制剂作为辅助治疗,可有效延缓复发和降低复发率
其他治疗——抗病毒治疗
具有乙型肝炎和/或丙型病毒性肝炎背景的HCC,应特别注意 检查和监测病毒载量(HBV DNA/HCV RNA) 及肝炎活动 抗肿瘤药物治疗(包括TACE,分子靶向治疗和化疗等),均 有激活肝炎病毒的潜在可能性;病毒复制活跃及肝炎活动往 往损害患者的肝功能,并明显影响抗肿瘤治疗的实施和效果 如检查发现肝炎病毒复制活跃,必须及时积极地进行抗病毒 治疗,可选用核苷类似物、α干扰素及其长效制剂和胸腺肽 α1等
半衰期
与治疗对象有生物同源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宿主的
异种蛋白反应
理 想 的 肿 瘤 靶 点
1 2
是一种对恶性表型非常重要的大分子
在重要的器官和组织中无明显表达 具有生物相关性 能在临床标本中重复检测
3 4 5
与临床结果具有明显相关性
索拉非尼(Sorafinib,多吉美)
2005年12月20日,美国FDA快速批准索拉非尼作为 晚期肾癌的治疗药物,成为13年来美国FDA批准的第 一个治疗肾癌的药物。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被批准应 用于临床的一个多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 作用机制:是一种多重激酶抑制剂,能抑制丝氨酸 /苏氨酸激酶 Raf-1及VEGFR、PDGFR、Kit、Flt-3等 多种受体的酪氨酸激酶,(1)抑制Raf/MEK/ERK信号 传导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生长;(2)通过抑制VEGFR、 PDGFR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间接地抑制肿瘤细 胞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