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第十三章讲表
论语每一章的概括

论语每一章的概括
学而第一(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为政第二(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八佾第三(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里仁第四(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公冶长第五(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第六(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述而第七(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第八(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第九(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乡党第十(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先进第十一(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颜渊第十二(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子路第十三(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宪问第十四(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季氏第十六(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阳货第十七(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微子第十八(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
及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
子张第十九(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一起学《论语》6.11雍也篇——贤哉,回也!

一起学《论语》6.11雍也篇——贤哉,回也!一起学《论语》6.11雍也篇——贤哉,回也!【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白话】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筐饭,一瓢水,住着破旧的屋子,别人不能忍受这种愁苦,颜回却能不改变他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释词】贤:此处指颜回贤德。
一箪食,一瓢饮:此处形容颜回的饮食简单粗糙。
箪,竹器,用来盛饭。
瓢,用来舀水、盛水,一般是匏(páo)瓜对半剖开而制成。
食,古读“嗣”音,今读本音。
在陋巷:王念孙《经义述闻》认为“巷”有两义:里中道曰巷,人所居亦谓之巷。
陋巷,犹如“陋室”。
颜子家贫,所居陋狭,故曰“陋巷”。
程子:“箪瓢陋巷非可乐,盖自有其乐尔。
其字当玩味,自有深意。
”忧、乐:一般人以生活困顿为忧愁,而颜子却不以为意,乐以忘忧。
圣贤之道,有足以忘其忧而不尽之乐也。
贤哉回也:钱穆:“本章孔子再言贤哉回也,以深美其虽箪食瓢饮居陋室而能不改其乐。
孔子亦自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叹颜回之贤。
回家贫,唯有一箪饭,一瓠瓢饮也。
居处又在隘陋之巷,他人见之不任其忧,唯回也不改其乐道之志,不以贫为忧苦也。
朱子曰: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故夫子再言“贤哉回也”以深叹美之。
程子曰:颜子之乐,非乐箪瓢陋巷也,不以贫窭(jù)累其心而改其所乐也,故夫子称其贤。
又曰: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孔安国曰:颜渊乐道,虽箪食在陋巷,不改其所乐。
郑康成曰:贫者,人之所忧。
而颜渊志道,自有所乐,故深贤之。
赵岐曰:当乱世安陋巷者,不用于世,穷而乐道也。
惟乐道,故能好学。
夫子疏水曲肱,乐在其中,亦谓乐道也。
李炳南曰:不改者,本来贫穷,本来即乐,今仍贫穷,今仍乐而不改。
意在言外,颜子得道矣。
贫而乐者,即如颜子,乐有所得,非乐贫也,乃乐道也。
颜子已得其道,故不改其乐。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讲解

《<论语>十二章》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论语》属语录体,“论”的意思就是编纂的意思。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492章(则)。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是先秦散文中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著作。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论语》反映了孔子政治的思想、学术的思想和教育的思想,可以说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子:先生,指孔子。
2.时:按时。
3.朋:朋友。
4.愠.(yùn):生气,发怒。
5.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8.谋:出主意。
9.忠:尽心竭力。
10.信:真诚,诚实。
11.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12.习:践行,复习。
13.立:站得住的意思,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14.惑:迷惑。
15.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6.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17.逾:越过,超过。
18.矩:规矩,规范。
19.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0.殆.(dài):有害。
21.堪:忍受。
22.曲:弯曲。
23.逝:流逝。
24.舍:舍弃。
25.夺:改变。
26.笃.(dǔ):忠实,坚守。
27.切:恳切。
重点虚词1.乎:文言中用作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
(不亦乐乎.)2.亦:也;“不亦……乎”表反问,译为“不也……吗”。
(不亦.乐乎)3.日:每天。
(吾日.三省吾身)4.矣:语气助词,了。
(可以为师矣.)5.三:虚指表示多,如三令五申、三省吾身、三番五次。
(三.人行)通假字1.说:通“悦”,愉快。
《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1、学而第一。
儒雅是君子风度,孝悌是实行仁道的根本。
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一日要有数次的反省功夫。
做人第一,学问第二,这是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
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孝道可使民风淳朴。
要有温良恭俭让的风范,要继承先人的遗志,要掌握和与礼的辩证法。
怎样才算是好学?如何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
不忧虑别人就不了解自己。
2、为政第二。
道德与政治,诗与政治,德治与法治,人生的历程和滋味,养生送死,孝不违礼。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孝心是孝道的根本。
态度不是小问题。
大智若愚的颜回。
观察人的方法。
温故而知新。
做一个通才。
不要吹牛皮。
要团结不要分裂。
书呆子与空想家。
异端的问题。
不要不懂装懂。
做官的学问:提拔正直的干部,执政者要以身作则,不做官也可以参与政治。
人不能不讲信用,看过去知未来。
3、八佾第三。
不要铺张浪费。
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文献的重要性要有一颗虔诚的心问者不相亏凡事不必苛求理解的困难以心换心的领导艺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尽善尽美的追求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量是可忍,孰不可忍?仁德是礼乐的前提4、里仁第四选一个好的小区居住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追求仁德,摈弃邪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天下事无可无不可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唯利是图必然招来怨恨关键在于练好内功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义与利的选择用坏人做你的镜子怎样对待父母的过错?父母在世,不要远游记住父母的年纪为言过其行而感到羞耻严于律己总不会错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保持一定的距离从人的过错中识别人读书人不以吃穿为追求5、公冶长第五孔子怎样选女婿?处世的艺术不要耍嘴皮子人贵有自知之明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朽木不可雕也无欲则刚“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政治家的君子之道久而敬之的交友艺术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三思而行想得太多了愚不可及的大智慧不念旧恶少怨恨伪君子的丑恶嘴脸豪侠、仁者与圣人之志自我批评的难得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6、雍也第六不迁怒,不贰过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该得的不要推辞不要搞“血统论” 贵在坚持安贫乐道的典范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不开后门,不拉关系不自夸,不居功口才可以免祸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正直是立身之本知之、好之、与乐之因材施教,不要对牛谈琴有耕耘才有收获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君子可折不可陷,可欺不可罔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圣与仁的不同境界7、述而第七述尔不作,信而好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圣人的忧虑旷达的个人生活举一反三的教学法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富可求吗?孔子是不是“发烧友”? 富贵如浮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是天才,敏以求之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冒充内行闻过则喜节俭总比奢侈好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8、泰伯第八弃天下如敝屣一切以礼为标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锋芒毕露就是祸是不是愚民政策?德行更比才能重读书不为稻粱谋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人才难得,也不在多。
《论语·雍也》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六·一]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① 。
”[六·二] 仲弓问子桑伯子 ② ,子曰:“可也,简 ③ 。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 ④,以临其民 ⑤ ,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⑥ ?”子曰:“雍之言然。
”[六·三]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⑦。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 ⑧ ,未闻好学者也。
”[六·四]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⑨ ,子曰:“与之釜 ⑩ 。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
”[六·五] 原思为之宰 ,与之粟九百 。
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 乎!” [六·六]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 ,虽欲勿用 ,山川其舍诸 ?”[六·七]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
”[六·八] 季康子 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 ,于从政乎何有?”[六·九]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 宰,闵子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 矣。
”[六·十] 伯牛有疾 ,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六·十一]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六·十二]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
” [六·十三]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六·十四] 子游为武城宰 。
子曰:“女得人焉耳乎 ?”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 ,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
”[六·十五] 子曰:“孟之反不伐 ,奔而殿 ,将入门,策 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雍也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古文典籍】

雍也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古文典籍】【本篇引语】本篇共包括30章。
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vk 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
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原文】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评析】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
所以这里孔子是说可以让冉雍去从政做官治理国家。
在《先进》篇里,孔子将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学科“德行”之内,认为他已经具备为官的基本条件。
这是孔子实行他的“学而优则仕”这一教育方针的典型事例。
【原文】6•2 仲弓问子桑伯子(1)。
子曰:“可也,简(2)。
”仲弓曰:“居敬(3)而行简(4),以临(5)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6)大(7)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1)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
(2)简:简要,不烦琐。
(3)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
(4)行简:指推行政事简而不繁。
(5)临:面临、面对。
此处有“治理”的意思。
(6)无乃:岂不是。
(7)大:同“太”。
【译文】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
”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评析】孔子方张办事简明扼要,不烦琐,不拖拉,果断利落。
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太过分。
如果在办事时,一味追求简要,却马马虎虎,就有些不够妥当了。
所以,孔子听完仲弓的话以后,认为仲弓说得很有道理。
【原文】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2),不幸短命死矣(3)。
一起学《论语》6.2雍也篇——仲弓问子桑伯子

一起学《论语》6.2雍也篇——仲弓问子桑伯子一起学《论语》6.2雍也篇——仲弓问子桑伯子【原文】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白话】仲弓向孔子请问子桑伯子这个人。
孔子说:“还可以啊,比较简单。
”仲弓说:“存心于敬,并且行事简单,来治理百姓,不也可以吗?存心简单,并且行事简单,难道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雍的话对啊。
”【释词】仲弓:冉雍字仲弓。
《荀子》上称作“子弓”。
子桑伯子:不可知其人情况。
钱穆:“疑即《庄子》书中之子桑户,与琴张为友者。
”《庄子》曾记载孔子让子贡去吊唁子桑户,可见两人亦有交往。
《说苑》也有一部分记载,不详列。
可:仅许其可,然而有所未尽之辞。
简:简单不烦。
居敬而行简:居敬,存心在敬。
行简,做事简单,不繁琐。
孔安国:“居身敬肃,临下宽略,则可。
”钱穆:“上不烦则民不扰,如汉初除秦苛法,与民休息,遂至平安,故治道贵简。
然须居心敬,始有一段精神贯摄。
”临其民:治民,管理百姓。
居简而行简:存心简,其行事也简,将有粗率之弊。
以此治国则不可,将有无穷后患。
大:同“太”。
【先贤精义】徐英曰:仲弓言居敬行简,居简行简之得失,而夫子然之,亦可见圣贤论治之道矣。
《松阳讲义》曰:这一章见敬为万事之主宰。
“雍之言然”一句,盖深有味乎“敬”之一字,恍然于尧舜之兢兢业业、禹之克艰、汤之圣敬、文王之敬止,万世帝王治天下之大纲皆在雍之一言中,与“修己以敬”一章盖相表里,非沾沾为一“简”辨也。
蕅益大师曰:只是论临民之道,不是去批点子桑伯子。
程子曰:子桑伯子之简,虽可取而未尽善,故夫子云可也。
仲弓因言内主于敬而简,则为要直;内存乎简而简,则为疏略,可谓得其旨矣。
又曰:居敬则心中无物,故所行自简;居简则先有心于简,而多一简字矣,故曰太简。
朱子曰:自处以敬,则中有主而自治严,如是而行简以临民,则事不烦而民不扰,所以为可。
《论语·公冶长》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论语·公冶长》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展开全文[五·一] 子谓公冶长①,“可妻也。
虽在缧绁②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③妻之。
[五·二] 子谓南容④,“邦有道,不废⑤;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五·三] 子谓子贱⑥,“君子哉若人⑦,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⑧”。
[五·四]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⑨。
”曰:“何器也?”曰:“瑚琏⑩也。
”[五·五]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⑪。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⑫,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五·六] 子使漆雕开仕⑬,对曰:“吾斯之未能信⑭。
”子说⑮。
[五·七]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⑯,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⑰。
”[五·八] 孟武伯问⑱:“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⑲也,不知其仁也。
”“求⑳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㉑,百乘之家㉒,可使为之宰也㉓,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㉔?”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五·九]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㉕?”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
吾与㉖女弗如也。
”[五·十] 宰予昼寝㉗,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㉘也,于予与何诛㉙!”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五·十一] 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枨㉚。
”子曰:“枨也欲㉛,焉得刚?”[五·十二]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㉜,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五·十三]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㉝,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㉞,不可得而闻也。
”[五·十四]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㉟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