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考点整理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眼科学重点(历届试考试版)

眼科重点(历届考试版)眼球分级部分,简述其功能后发性白内障:白内障囊外摘除(超声乳化摘出)术后或体外伤后,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增生形成浑浊,白内障术后又称后囊膜浑浊。
调解产生的机制:看远处目标---睫状肌松弛---晶状体悬韧带保持张力----晶状体在牵引下保持相对扁平。
当看近处目标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于弹性变凸。
泪道:泪液排出系统:包括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与泪囊,鼻泪管。
视功能检查包括哪些方面:视力视野、对光敏感度、色觉立体视觉、视觉电生理、暗适应名词解释:视野:当眼向前固定视某一点时,黄斑中心凹以外视网膜感光所能见到的范围。
角膜葡萄肿:高眼压作用下,混杂有虹膜组织的角膜瘢痕膨出形成紫黑色隆起,称为角膜葡萄肿。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
近视: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前。
问答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临床表现:1)临床前期(一眼急性发作,另眼诊断,浅前房,窄房角,暗室激发试验阳性。
)2)先兆期(一过性或反复性小发作,雾视,虹视,浅房角,房角关闭)。
3)急性发作期(剧烈眼痛,畏光,流泪,视力骤降,同时伴有同侧头痛,恶心,呕吐)4)间歇期(小发作病史,房角开放,眼压稳定)5)慢性期(大发作或反复小发作史,房角大部分关闭,眼压中度升高,眼底视野改变)6)绝对期(视力丧失,眼压高,可有剧烈疼痛。
)治疗:1)临床前期治疗:周边虹膜切除术、先兆期、间歇期:。
2)急性发作期: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视神经保护治疗,药物治疗,缩瞳降压。
手术治疗,周边虹膜切除术(激光或手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开术,睫状体光凝术。
3)慢性期:治疗:药物控制眼压后手术。
4绝对期治疗,对症治疗,睫状体光凝术。
视路:高眼压症:临床上,部分患者眼压已超过统计学正常上限,但是长期随访并不出现视神经、视野损害。
称为高眼压症。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是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
南中医-中医眼科学 重点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4、外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
6、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7、胸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黏蛋白层。
8、组织学上巩膜由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及棕黑板层构成。
9、角巩膜缘前界起于前弹力层止端,后缘为角膜后弹力层止端。
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
10、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膜。
角膜从前到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1、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圆孔,称瞳孔,其直径为2.5—4mm左右。
12、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1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与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14、房水:由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并充满后房、前房,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
15、房水流出的途径:经瞳孔经前房角小梁网睫状突上皮细胞——→后房——→前房————→巩膜静脉窦——→血循环产生的房水↙↘眼静脉少量脉络膜上腔吸收少部分虹膜吸收↑受阻、眼压增高致青光眼16、晶状体:位于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晶状体的直径约为9mm,厚度4—5mm。
眼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眼科学第二章:眼科学基础(了解:眼球的解剖结构,眼球的组成,生理功能,眼附属器的构成,重:眼球与眼睛的定义与组成)1. 眼的结构包括眼球,眼眶及眼的附属器,视路以及眼部的相关血管和神经结构等;2. 眼球的结构由眼球壁(外——纤维层:角膜+巩膜+角膜缘,前房角;中——葡萄层: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视网膜:视网膜)和眼球的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成人眼球前后径24mm3. 眼的附属器构成:眼睑,结膜(睑,球,穹隆),泪器,眼外肌4. 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睫状突上皮)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角的小梁网巩膜静脉窦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全身血循环;5. 眼睛视物的过程:信息—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锥细胞和杆细胞—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后部纹状区;6. 眼睛是如何看见东西的?(1)信息由外界经过屈光间质的传导储存在视网膜上;(视网膜:锥细胞——中心视力;杆细胞——周边视力);(2)视网膜的信息通过视路传递到大脑视觉中枢处理;第三章:眼科检查(视功能检查的标准,怎么检查远视力,眼球前端检查的顺序,内容(了解)眼压测量,眼压计的标准,正常值)1. 检查远视力:正常视力标准为1.0.如果在5m处连最大的试标(0.1行)也不能识别,则嘱患者逐步向视力表走近,直到识别试标为止。
此时再根据V=d/D的公式计算,eg:在3m 处才看清50m(0.1行)的试标,,其实际视力应为V=3m/50m=0.06.检查近视力:检查距离为30cm。
2. 眼球前端检查:(斜照法),即一手持带有聚光灯泡的手电筒,从眼的侧方距眼约2cm处聚焦照明检查部位,另一手持13D的放大镜置于眼前,检查角膜,前房,虹膜及晶状体。
3. 检查内容(了解)角膜:大小,弯曲度,透明度,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异物,新生血管及混浊(瘢痕或炎症),感觉如何,KP(沉着物);巩膜:有无黄染,充血,结节,压痛;前房:房水有无混浊,前房内有无积血,积脓;虹膜:颜色,纹理,有无新生血管,色素脱落,萎缩,结节,有无与角膜前粘连,与晶状体后粘连,有无根部离断及缺损,有无震颤;瞳孔:是否等大,形圆,位置是否居中,边缘是否整齐,各种反射;晶状体:有无混浊,脱位。
眼科学重点总结(终极版)

眼科学重点总结(终极版)二、角膜的组织学结构及生理特征组织学结构:1、上皮细胞层:5~6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排列整齐,易受外界损伤,但修复快,24小时即可生长,不遗留瘢痕2、前弹力层(Bowman’s membrane):均匀无细胞成分,损伤后不能修复,遗留瘢痕3、基质层:占角膜厚度90%,由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组成,损伤后由瘢痕组织代替4、后弹力层(Descemet’s membrane):与前弹力层厚度大致相等,修复能力强5、内皮细胞层:由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生理特点:排列规则有序,具有透明性良好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特性富含感觉神经,感觉非常敏锐角膜无血管,营养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上皮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快速修复,不留瘢痕三、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后房→前房→前房角的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 血循环四、瞳孔光反射路径、传入路:与视觉纤维伴行,在外侧膝状体前离开视束,经四叠体上丘臂至中脑顶盖前核,在核内交换神经元,一部分纤维绕中脑导水管,到同侧E-W核,另一部分经后联合交叉,到对侧E-W核传出路:两侧E-W核发出的纤维,随动眼神经入眶,至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由节后纤维随睫状短神经到眼球内瞳孔括约肌五、视网膜的组织学结构、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六、眼眶骨的构成、: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七、泪器的组成、八、六条眼外肌的名称及功能、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内直肌内转外直肌外转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九、视路的定义及组成、定义: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组成: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中枢眼睑病1、睑腺炎(hordeolum):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眼科学考试重点总结超级给力

眼科学考试重点总结(超级给力)前葡萄膜炎的诊断至少必须具备的体征是眼科学考试:房水闪辉1.关于虹膜囊肿的叙述,错误的是:以原发性多见2.交感性眼炎一般较多发生在穿通性眼外伤后的:2~8周3.有关前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急性前葡萄膜炎多数需抗生素治疗4.对Behcet病而言,错误的是:不发生关节炎5.关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错误的是:仅累及眼部6.关于中间葡萄膜炎,叙述错误的是:治疗中间葡萄膜炎应首选细胞毒性制剂7.与葡萄膜炎继发的青光眼无关的是:虹膜红变8.关于晶状体核硬度分级,错误的是:Ⅰ级核为硬核,裂隙灯下为透明或淡灰白色9.最常见的白内障是:老年性白内障10.眼的屈光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视网膜11.视觉器官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失明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和痛苦.其中全球第一致盲眼病是下列的哪个:白内障12.以下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应用的药物哪项是错误的:阿托品13.青光眼中心视野的损害表现不包括下列的哪项:颞侧视岛14.角膜感觉神经十分丰富.其支配的神经为:三叉神经第1支15.黄斑中心凹处的细胞组成:只有视锥细胞16.正常成人玻璃体腔容积约为:4。
5ml17.涡静脉收集:部分虹膜睫状体和全部脉络膜的血液18.巩膜最厚处位于:视神经周围19.能引起生理性瞳孔缩小的是:光反射、近反射、调节反射、辐辏反射。
20.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次层右互相衔接的三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21.睑缘炎主要分为(眦部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鳞屑性睑缘炎)三种。
22.我国眼球突出的正常值为(12~14)mm、两眼相差不超过2mm。
2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种透明物质.24.角膜无血管,其营养代谢主要来自(房水)、(角膜缘)和(血管网)。
25.瞳孔直径(2.5~4)mm.26.C/D正常值为(0。
眼科学重点及知识整理(Main)

红色字体标注为老师上课删掉部分05级三系第一轮见习眼科学重点总结第二章眼的解剖和生理1眼球壁外层——由角膜cornea和巩膜sclera构成角膜内皮细胞约100万个,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细胞间形成紧密连接组织房水进入细胞外间隙,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维持角膜相对脱水状态,保持角膜的透明性。
若内皮细胞损伤较多,则失去代偿功能,将造成角膜水肿和大炮性角膜病变角膜透明性的决定因素: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角膜中央为0.5-0.57mm,周边为1.0mm (中央薄,周边厚)。
总屈光度为+43.25D,占眼球屈光力的74%(58.60D)。
角膜直径小于10mm,称为病理性小角膜,大于13mm,称为病理性大角膜。
中央角膜的曲率半径为7.8mm (6.7-9.4mm)。
角膜敏感度是结膜的100倍。
角膜组织结构分为5层,由外而内分别是: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实质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层。
内皮细胞层损伤后不能再生,来源于神经嵴细胞;为一层六角形立方上皮,高50μm,宽20μm,胞内细胞器丰富,主要为缝隙连接,具有良好屏障作用。
可从后弹力层脱离。
通过移行和扩展来修复。
后弹力层由内皮细胞分泌而成,和前弹力层对抗损伤相反,实为内皮细胞层的基底膜,损伤后可再生,外伤或病理状态下可发生后弹力层脱离。
基质层是人体组织中结构最规整透明的一种组织,厚约500μm,内有梭形的角膜细胞和少量游走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由不透明纤维组织代替,来源于中胚叶。
前弹力层其胶原纤维来自胚胎时期的角膜上皮,由基质层特殊分化而成,损伤后不能再生,对机械性损伤的抵抗力较化学性损伤较强。
上皮细胞层:损伤后可再生。
角膜缘:是角膜与结膜巩膜的移行区,组织学范围是:前界为角膜前弹力层和后弹力层末端连线,后界为巩膜内缘与前界的连线,临床概念为透明角膜与不透明巩膜之间的移行区。
平均宽约1.0mm。
巩膜:后巩膜空是视神经的孔道,内1/3巩膜与脉络膜构成筛板,后2/3发展为硬脑膜。
南方医科大学眼科历年题知识点提炼

南方医科大学眼科学历年题知识点提炼第二章眼科学基础1,掌握概念:视觉器官包括什么?(包括眼球眼眶眼的附属器视路视皮质以及眼的相关神经血管结构等。
)2.眼球,眼附属器各结构的解剖和功能。
特别是眼球(又重复提了一次),包括眼球壁和眼内容物,对这些结构有充分的认识和大概位置在哪里。
1.眼部组织与解剖2.视神经孔:视神经、眼动脉、交感神经3.正常眼球前后径24mm4.眼球向前方平视时,突出与外侧眶缘12~14mm?角膜厚度中央部0.5mm?周边部1mm5.角膜组织分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6.角膜缘?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临床上又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7.巩膜-眼外肌附着初最薄(0.3mm)视神经周围最厚(1.0mm)8.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是房水排出眼球的主要通道?9.虹膜?中央有瞳孔2.5~4mm?;10.瞳孔括约肌-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交感神经支配?睫状体:睫状肌-调节11.睫状上皮细胞-分泌房水12.视网膜?视盘视觉N纤维汇集的部位:黄斑?13.屈光介质-房水,玻璃体,晶状体,角膜14.眼眶-视神经孔、视神经管-视神经眼动脉和交感神经;15.眶上裂?第23456脑神经+静脉和交感神经?16.眼睑分层:5层?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眼轮匝肌:面N,眼睑闭合???????上睑提肌-动眼N,开启睑裂,功能障碍可引起上睑下垂Muller肌-交感神经支配,辅助开睑?17.睑板腺开口:睑缘睑板沟-较易存留异物18.结膜-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19.泪器-泪腺和泪道(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上皮细胞并不分泌泪液20.眼外肌?外直肌-VI外展N;上斜肌-IV滑车N;其余眼外肌-III动眼N支配21.视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视神经(分段-眼内?眶内?管内?颅内)-视交叉(鼻侧纤维交叉至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视束-外层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22.眼部血管-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和睫状血管系统(睫状后短A?睫状后长A,睫状前A)??视网膜中央动脉:视网膜内层????睫状后短A:脉络膜??23.眼部N支配(P18)?睫状神经节为眼内手术施行球后麻醉的部分(球后麻醉时封闭睫状神经节达到镇痛作用,是由于睫状神经节含有来自鼻睫神经的长根和感觉根)??????动眼神经支配的肌肉p1923.眼的生理生化24.泪膜:脂质层?水液层?黏蛋白层生理作用-润滑眼球表面,防止角膜结膜干燥,保持角膜的光学特性,供给角膜氧气以及冲洗、抵御眼球表面异物和微生物。
《眼科学》背诵重点

《眼科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视野: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据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2、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3、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4、调节: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5、屈光不正: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为非正视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
6、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7、远视: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
8、近视: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
9、弱视: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10、斜视: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
11、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
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12、散光: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或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前房角:(1)境界: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连接处,前外侧壁为角膜缘,从角膜后弹力层止端到巩膜突;后内侧壁睫状体前端和虹膜根部。
(2)能欧见到的结构: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2.视盘:据黄斑鼻侧3mm,1.5mmx1.75mm3.视网膜脱离位置:视网膜视杯外层形成单一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视杯内层分化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二者间间隙就是。
(简而言之色素上皮和神经感觉)4.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外向内:感光细胞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丛状层;内核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5.眼睑的结构:(1)从外向内分五层: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层,结膜曾(2)肌肉三层:前腱膜,成重睑;中间平滑肌(muller),后部腱膜止于穹窿结膜。
6.结膜的部分:间接莫,球结膜,穹窿结膜。
7.眼外肌:5,6,7,8分别指:内直肌,下直肌,外直肌和上直肌(5,6,7,8内下外上,四舍五入)8.视路:(1)概念: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的传导路径。
(2)路径: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中枢9.视神经:(1)眼内段(使神经乳头):神经血供来自视网膜动脉分支和睫状后短动脉分支(2)眶内段:肌锥内(3)管内段:通过视神经管的部分【最容易损伤部分】(4)颅内段:出视神经管到达视交叉之前10.眼部血供:(1)睫状后短动脉:主要供应脉络膜和视网膜外层(2)睫状后长动脉:主要供应虹膜,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11.与眼相关的脑神经以及支配(1)II:视神经(2)III:动眼神经,支配所有眼内肌,上睑提肌和除外直肌和上斜肌以外的眼外肌。
参与睫状神经节的构成;(3)IV: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向下内(4)V:三叉神经,眼部感觉。
分出鼻睫状神经。
(5)VI:展神经,外直肌,眼外展(6)VII:面神经,支配言论杂技12.泪膜的分层(1)脂质层:表面。
睑板腺分泌形成(2)水液层:中间。
泪腺和副泪腺分泌形成;(3)黏蛋白层:底部。
眼表上皮细胞和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形成。
13.泪膜的生理作用:(1)润滑眼球表面(2)防止角结膜干燥(3)保持角膜光学特性(4)共给角膜氧气(5)冲洗和抵御眼球表面的异物和微生物14.角膜屈光相当于43D的凸透镜15.脉络膜由睫状后短动脉供血,涡静脉回流16.晶状体相当于19D凸透镜17.视网膜:(1)视锥细胞约含700万个,主要集中在黄斑区。
(2)中心凹处只有视锥细胞,视杆细胞主要在周边部(3)视锥细胞不含视紫红质。
18.视力的计算公式:V=d/D(视力=实际看见视标的距离/正常眼应当能看见该视标的距离)19.视野:距离注视点30°以内范围的事业成为中心视野,以外为周边视野。
20.病理性视野:(1)向心性视野缩小:见于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晚期,球后视神经炎,周边部视网膜脉络膜炎等(2)颞侧偏盲:视交叉病变引起(3)扇形视野缺损:扇形尖端位于生理盲点见于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或者缺血性视盘病变;鼻侧阶梯见于青光眼早期视野缺损。
21.色觉异常包括:色盲和色弱22.视觉电生理检查:(1)视网膜电图ERG:视网膜的综合电位反应,辅助视网膜疾病诊断。
(2)视觉诱发电位VEP:视神经,视路疾患的辅助诊断(是视神经枕叶皮层电活动)(3)眼电图EOG:视网膜色素上皮产生,异常见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疾病,中毒性视网膜疾病等23.眼附属器检查——眼干燥症的检查:(1)schirmer test:5分钟,10-15mm正常,短于10mm异常(2)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 up time):10s以上正常,短于10s表示泪膜不稳定。
25.前房角分类法(scheie):强调房角镜下可见到的房角隐窝最后部的结构,窄IV是最窄的。
静态能看见房角的全部结构为宽脚,否则为窄脚。
动态可判断房角开闭(能看见后部小梁为房角开放)(1)窄I:仅能看到部分睫状体带(2)窄II:只能看到巩膜突(3)窄III:仅能看到前部小梁(4)窄IV:仅能看到schwalbe线26.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1)正常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7-12s(2)血管充盈分期:视网膜动脉前期,动脉期,动静脉器,静脉期,晚期27.睑腺炎:(1)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临床表现:红肿热痛。
越肿越痛。
(3)治疗:早期局部热敷,脓肿形成切开排脓①外睑腺炎切口:皮肤面,与睑缘平行②内睑腺炎切口:睑结膜面,切口与见缘垂直,避免损伤睑板腺管。
28.睑板腺囊肿:无菌,热敷。
29.睑缘炎致病菌:(1)鳞屑性:卵圆皮屑芽孢菌(2)溃疡性:金黄色葡萄球菌(3)眦部睑缘炎:莫-阿双杆菌。
30.我国最常见眼睑恶性肿瘤:基底细胞癌。
占眼睑恶性肿瘤的90%和眼睑肿瘤的29%31.瘢痕性睑内翻多由沙眼引起。
32.贝尔现象:闭眼时眼球反射性上转。
33.泪腺肿瘤:眼眶占位性病变首位,一半为腺样囊性癌。
恶性者最多就是腺样囊性癌。
34.泪道冲洗:(1)冲洗液无阻力,顺利进入鼻腔或者咽部:泪道通畅(2)完全由原路返回,泪小管阻塞。
(3)冲洗自下泪小点注入,上泪小点返流:泪总管,泪囊或鼻泪管阻塞;(4)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小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为鼻泪管狭窄;(5)自上泪小点返流同时伴有粘液脓性分泌物,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
35.急性泪囊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为常见致病菌。
36.慢性泪囊炎行鼻泪管吻合术治疗。
37.眼干燥症的检查,见前述38.结膜充血和睫状充血以及巩膜充血的鉴别:(1)结膜充血:表层血管(conyun血管系统)充血,穹窿部明显,向角膜缘方向充血减轻,表层血管随结膜机械性移动而移动,并且局部使用肾上腺素后充血消失。
(2)睫状充血(cilary血管系统——睫状前后动脉系统):角巩膜缘充血,较深,毛刷装短而直,压制不褪色,颜色偏暗。
(3)巩膜充血:球结膜和巩膜组织的血管在某种情况下的扩张充血,眼白发红。
39.结膜炎乳头增生和滤泡形成的区别:(1)乳透增生裂隙灯下见中心有扩张的毛细血管到达顶端,并且呈轮辐样散开。
(2)滤泡形成啧滤泡中央无血管,血管从周边基底部向顶部逐渐消失。
40.细菌性结膜炎常见细菌:(1)超急性:淋病奈瑟菌(小儿产道感染,生后硝酸银滴眼;成人青霉素或者头孢曲松)(2)急性或亚急性:流感嗜血杆菌(3)慢性:金黄色葡萄球菌41.病毒性结膜炎:(1)腺病毒性角结膜炎:主要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
(2)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70型肠道病毒(又称阿波罗11号结膜炎)。
(3)前两者的鉴别点:前者耳前淋巴结肿大较轻,多角膜上皮浸润。
出血性街某燕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比较明显42.沙眼:(1)mac-callan 分期:I期:早期沙眼。
上睑结膜出现未成熟滤泡,轻微上皮下角膜浑浊、弥漫点状角膜炎和上方细小角膜血管翳II期:沙眼活动期IIa期:滤泡增生IIb期:乳透增生III期:瘢痕形成,仅留少许活动病变IV期:非活动性沙眼:完全瘢痕,无传染性(2)诊断标准:(符合以下至少两条)①上睑结膜5个以上滤泡②典型的睑结膜瘢痕③角膜缘滤泡或herbert小凹④广泛的角膜血管翳(3)治疗:全身和局部以及并发症治疗。
局部:利福平,酞丁安和磺胺醋酰钠眼药水全身:多西环素或红霉素43.春季角结膜炎的睑结膜型——睑结膜巨大乳头呈铺路石样改变44.巨乳头性结膜炎:多见于戴角结膜接触镜或义眼,机械刺激和超敏反应共同作用。
45.其他结膜病:(1)睑裂斑:睑裂区角巩膜缘连接处水平性的,三角形或椭圆形隆起的灰黄色的球结膜结节(2)翼状胬肉: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
46.角膜炎愈合期:(1)角膜云翳:云雾状浑浊薄,透过浑浊部分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2)角膜斑翳:浑浊较厚略呈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3)角膜白斑:瓷白色的角膜,不能透见虹膜,提示有角膜穿孔史。
47.绿脓杆菌导致的角膜炎迅速溃疡坏死48.真菌性角膜炎:(1)角膜浸润灶白色或乳白色,致密;(2)表面无光泽,牙膏样或苔垢样外观(3)伪足或卫星样浸润灶(4)前房积脓呈灰白色,粘稠或糊状49.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导致失明的最主要原因。
由HSV引起。
治疗使用更昔洛韦,无环鸟苷。
50.神经麻痹性角膜炎:三叉神经眼支损伤——失神经支配角膜没有反射性瞬目功能+营养障碍。
51.角膜老年环——角膜周边部基质内的类脂质沉着,白色;K-F环,肝豆状核变性铜离子沉积,52.角膜软化症:维生素A缺乏引起53.巩膜病:(1)多见炎症: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后变薄(2)分为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①表层巩膜炎:复发性,暂时性,自限性。
表现为局限性,数支蔓状血管,暗紫红色,压制不褪色伴疼痛。
②巩膜炎,巩膜基质炎症,自身免疫病,激素治疗。
(3)前巩膜炎特征性表现:炎症消退后,病变取巩膜被瘢痕组织代替,巩膜变薄,葡萄膜颜色显露呈蓝色。
(4)可并发葡萄膜炎,角膜炎,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54.白内障按病因分类:年龄相关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和后发性等。
55.老年性白内障之皮质性白内障分期特点:(1)初发期:皮质中有空泡和水隙形成,前后皮质的楔形混浊在赤道部会合,最后形成轮辐状混浊。
(2)膨胀期(未成熟期):①前房变浅②虹膜投影③视力明显下降④可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3)成熟期:晶状体完全浑浊,乳白色,视力急剧下降(4)过熟期:晶状体内水分持续丢失,晶状体体积缩小,前房加深,虹膜震颤。
晶状体核下沉后,视力可以突然提高。
56.白内障手术——ECCE(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将浑浊的晶状体核和皮质摘除,完整保留后囊膜,有前囊膜残余。
57.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
58.先天性白内障应当及早治疗,治疗目标:恢复视力,减少弱视和盲目的发生。
59.并发性和代谢性白内障的区别:(1)并发性白内障:由于眼部疾病所导致的白内障。
导致白内障的原因有: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眼内肿瘤和高度近视等(2)代谢性白内障:由于全身性疾病导致的白内障:糖尿病,半乳糖性,低钙性(手足搐溺性)60.后发性白内障:ECCE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的皮脂或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混浊。
白内障术后发生的又称为后囊膜浑浊。
61.晶状体位置异常的原因:(1)先天性悬韧带发育不全或松弛无力(2)外伤导致悬韧带断裂(3)眼内病变导致悬韧带变性(4)先天性疾病:马凡综合征,马切山尼综合征,同型胱氨酸尿症62.眼压(1)正常人眼压平均值:15.8mmhg,标准差2.6mmhg(也就说正常眼压10-21mmhg)(2)正常人双眼眼压变异不>5mmhg,24h波动不超过8mmhg63.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1)瞳孔阻滞性:虹膜和晶状体前表面接触紧密,房水越过瞳孔时阻力增加,限制防水从瞳孔进入前房,造成后防压力增加,周边虹膜向前膨隆,房角狭窄甚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