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导学案{自己打的}
生物导学案参考答案

生物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认识生物第一章奇妙的生物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二、预习检测(一)1、鹰、蝴蝶、鱼、虎、蘑菇、大树。
2、200多万、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菌。
(二)(1)新陈代谢(2)生长发育(3)繁殖(4)遗传和变异(5)应激性(三):1、有生命的物体教生物,如:小草、狗等。
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如:空气、水、石头、桌椅等。
2、属于植物的有②、○5、○9、○10、○13属于动物的有○1、○3、○6、○8、○12属于真菌的有○7属于细菌的有○11、○14属于病菌的有○4、○153、(1)鲸时常浮出水面呼吸、人体内部分废物随汗液排出、松鼠不断寻找食物这三幅图都说明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黑豆幼苗不断长大、说明生物能生长发育;亲猫养育后代、说明生物能产生新的一代,且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现象;含羞草受到刺激后会合拢叶片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
(2)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能够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不断地排除体内的废物;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由小长大;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通过繁殖产生新的一代;亲代与后代之间表现出既相似又有差异的特征,说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映。
(3)、是、有五:1、C 2、A 3、C 4、D 5、A 6、A 7、D8、朵朵葵花向太阳新陈代谢鸡鸭产卵,猫狗产仔生长发育小狗由小长大繁殖后代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遗传变异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应激性9、答:○1吸收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
○2它还能通过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二、预习检测1、问题假设计划2、方法步骤材料用具3、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4、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5、自然目的计划感官辅助工具感知考察描述6、器具材料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三、参考教师用书五、拓展练习1、B 2、C 3、D 4、判断正误试说明理由①✗也可能不一致②✓5、a 、影响菊花开放的生态因素是什么?b、菊花开放受日照长短影响c、查阅资料得知菊花开放时每天的光照时间和温度实验组:除光照时间不是资料得到的数据,其他条件均是当时的实际条件。
2022年《生物的生活环境》导学案

第一节生物的生活环境学习目标:1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根本条件。
2 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是不同的。
3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根本条件2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A阅读课文并结合生物圈示意图1、生物圈包括、和。
2、生物圈的范围为和。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根本条件是、、__________ 和等。
B阅读课文,并分析孔雀及野大豆的栖息地特点,1、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称为栖息地。
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栖息地,例如:、、、等。
2、不同的、、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3、孔雀的栖息地位于,这里的环境因素为、、。
4、野大豆的栖息地之一是位于,这里的环境因素为、、。
5、栖息地的或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6、目前,,,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课题导入:展示音像资料,学生观察,分析讨论问题:地球的哪些地方有生物?生物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三、合作探究1、决定栖息地的主要环境因素是:、、等。
2、观察图的图片,分析图中生物的栖息地类型,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图所示4种生物的栖息地各有什么特点?〔2〕如果上述栖息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对其中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四、精讲点拨栖息地的特征有哪些?五、拓展延伸:1、为什么月球上没有生物?2、大熊猫为什么会濒临灭绝而被称为“国宝〞呢?六、我的收获是什么?请你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可以用大括号或树状图。
六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导学案(共2课时)

六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②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会比较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能力目标:在观察、讨论和分析活动中,提高认真观察、积极思维、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学习建议】主要采用观察、讨论的方法。
【预习新知】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观察,也可以借助、等仪器,或利用等工具,有时还需要。
2.生物的生活需要;生物能进行;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生物具有和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生物既能环境,也能环境。
3.你认为生物还具有哪些特征?【导学达标】知识点一:[了解观察法] 认真阅读课本P3观察内容,了解:(1)科学观察利用的仪器、用具是什么?(2)科学观察的注意事项是什么?(3)同学间讲述自己曾经对某一动物(或植物)的观察经历:【精讲点拨】知识点二:小组讨论:1.人为什么要吃饭?动物都要吃东西吗?2.植物也吃饭吗?它们吃什么?【精讲点拨】知识点三:小组讨论:1.人为什么要大小便?动物都要排出体内的废物吗?有哪些途径呢?2.植物怎样排出体内废物的?3.这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特征?【精讲点拨】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2课时)【学习目标】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提高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分析综合的能力。
【导学达标】知识点一:小组讨论:1.试着做做:将手在同桌面前晃一下,观察他的反应。
2.植物会对刺激作出反应吗?尝试举例。
3.你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例子?知识点二:合作探究1.观察课件红狐和菜豆的生长发育图,你会发现什么问题?2.观察课件中一家三口的照片、小猫的一家、不同颜色的花等几幅图片,你会发现什么问题?3.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吗?4.生物还有哪些特征?【精讲点拨】小结(总结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学以致用】尝试设计一个观察记录(课本p7技能训练:要求:1.确定观察侧面和重点;2.简明扼要记录观察现象;3.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结论。
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上册-初中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导学案

生物圈学习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了解分析收集资料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难点:学生课下收集生物圈相关资料,课堂对相关资料的分析。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就同学们所知,地球上哪里能找到生物呢?生物要生存需要什么条件呢?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1、学生自学教材,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2、小组内讨论、讲解:生物圈的范围。
3、影片展示:生物圈的三个圈层及相应的生物。
思考:这三个圈层内的生物有什么不同呢?比较说明。
学习任务二: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介绍自己采用的收集方法。
2、小组内探讨所收集的资料,分析所提供的条件。
3、小组向班级展示讨论成果。
4、通过课件师生分析教材提供的图片资料,通过具体事例得出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条件。
分析思考:月球、火星等星球上为什么没有发现生命?讨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对待这个所有生物的家,我们应当怎么办?三:系统总结引导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四:尝试应用:1、如果养花,应当提供怎样的条件?2、宇宙旅行应当携带哪些维持生命的物质?五、诊断评价1、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繁衍的地方叫()A 大气圈B 生物群落C 生物类群D 生物圈2、在岩石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A 森林和草原B 陆生动物和人C 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D 森林、草原、陆生动物、真菌和人类3、果农在移栽植物幼苗的初期,幼苗往往会出现萎蔫现象,是下列哪种条件缺乏引起的?A 空气B 水分C 阳光D 营养物质4、生物圈中最主要的生产者是()A 人B 生活在岩石圈的生物C 生活在大气圈的生物D 绿色植物5、大气圈的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等。
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还有等微小的生物。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提到了那些生物?你能说出这些生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吗?。
六上生物导学案

目录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 (1)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9)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34)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46)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56)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68)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微绿色植物 (71)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81)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96)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05)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10)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13)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学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20 年月日六、达标测试(一)选择题: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学案20 年月日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20 年月日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学案20 年月日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学案20 年月日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学案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20 年月日7、下列四台显微镜,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哪一台?()A. 5* 8* B . 10* 40*C. 15* 10*D. 20* 45*第二节植物细胞学案20 年月日细胞壁细胞质溶解多种细胞质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学案20 年月日●●●●●●1第四节细胞的生活20 年月日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学案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学案20 年月日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20 年月日ABC、人体分布最广的组织是。
特点是有连结、保护、支持、营养等作用。
请举例:、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构成;分布在神经系统里;神经细胞受刺激后能。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学案20 年月日属于组织。
ABC12、分析比较记忆:试填写动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的不同及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比较表:第四节单细胞生物学案20 年月日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绿色植物学案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微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20 年月日(1)图甲中_ __(填字母)只起固定作用,图乙中__ _(填字母)起固定作用外,还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 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 教案指导思想-----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树立整体性的生物学观点1、说出生物科学的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观察与交流活动,识别生物与非生物,列举生物具有的特征。
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调查身边的生物,并完成调查报告。
3、初步形成从整个地球的角度来认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的观点。
教学策略-----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观察思考,调查研究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挖掘隐性资源,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在观察思考等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
3、利用调查表指导学生的调查活动。
4、注意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第一课时致同学们实施关键:1、本节课是实施新课程的第一课,其重点是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了解当今生物科学研究与发展的社会价值及发展前景,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的习惯。
3、认识到具有生物科学素养是作为一名公民必不可少的。
4、课堂调控:制定相应的课堂规则和设计形成性评价方案。
如:分小组活动的要宣布活动规则,使用档案夹,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实施方案:(一)1、阅读与思考:拿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先读一读这篇文字优美,内容丰富的文章,提高文学修养。
思考:生活离得开生物吗?你喜爱生物吗?2、观察活动:教师课前准备一些反应当代最新成就和主要问题的录像,如杂交水稻、克隆羊、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组计划、沙尘暴等,供学生观看。
3、讨论与交流;针对阅读和录像谈谈自己对“生物学研究、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
实施方案(二)1、创设情景,阅读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讨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总结。
)第二课时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实施关键:“生物的特征”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突出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区别于非生命物体的生理特征,它是生命物体所特有的。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导学案(复习)

第1讲生物和生物圈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2.能描述出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3.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4.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5.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能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
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③生物能排出。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⑤生物能。
⑥除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的大部和。
厚度大约千米。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和水、适宜的和一定的。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和(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竞争及等。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②: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③: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
其他条件都相同。
④⑤⑥、6、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环境: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②生物环境: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③环境影响生物:春江水暖鸭先知;葵花朵朵向太阳;春风又绿江南岸。
7、生态系统(P19--25)①在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 ;动物--- ;细菌、真菌--- )和非生物部分(、、、等),即:——植物生物部分——动物组成——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等③生态系统中的和沿着流动,有毒物质沿着逐渐积累。
六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全册)

导学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学习目标:1、能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能举例说明并掌握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3、知道调查的一般方法,并学会做调查记录。
4、掌握生物圈的范围。
5、知道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1、生物的特征。
①②③④⑤⑥2、调查的一般步骤:①②③④3、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具体步骤:①②③④⑤⑥★4、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①②③自学指导二★1、生物圈的范围。
2、思考: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
导学案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学习目标1、掌握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掌握常见的生态系统的特点。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 ,另一类是 。
(2)生物因素是指 。
(3)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 ,此外还有 、 。
(4)在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探究可以分为六个环节,分别为 、、 、 、 、。
在两种实验环境的中央分别放置 的鼠妇,此实验为 。
★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和 。
(2)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常见实例: 等。
(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 ,生物也在不断 ,适应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 自学指导二: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 。
例如: 、 、 、 等。
2、生态系统的组成:①②③④3、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概念: 。
食物网概念: 。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的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和生物圈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2.能描述出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3.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4.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5.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能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观察是科学_________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_____________;观察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______________。
2、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 。
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③生物能排出 。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⑤生物能 。
⑥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7)除 以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3、调查是科学探究____________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_________和调查__________,制定合理的_____________。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__________。
调查过程要____________,对调查结果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还要用______________进行统计。
4、调查周边环境的生物种类设计调查路线时应选择一条生物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5、按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按用途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_________的总和就叫_____________。
是所有生物的__________。
7、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 ________、 __________、 等。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 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 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 。
8、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 、 和水、适宜的 和一定的 。
9、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的。
作出假设是根据自己已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六大步骤) ①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②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③ :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
其他条件都相同。
④ ⑤⑥ 、 1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 环境: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②生物 环境: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③环境 影响 生物:春江水暖鸭先知;葵花朵朵向太阳;春风又绿江南岸。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2、生态系统①在 内, 与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 ;动物--- ;细菌、真菌--- )和非生物部分( 、 、 、 等),即: ——植物生物部分 ——动物组成 ——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 、 、 、 等③生态系统中的 和 沿着 ___和____________ 流动,有毒物质沿着___ 逐渐积累。
(4)进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_____________。
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逐步__________,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反_______________。
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 ___________ 是相对稳定的,称为 。
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 。
⑥ 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态系统。
13、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 。
食物链例子:树叶 蝉 螳螂 黄雀(第一营养级)(第 营养级) (第 营养级) (第 营养级)( ) (初级消费者) ( ) ( )14、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划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生态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地生态系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之称。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___________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之称。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 、 的大部和 。
厚度大约 千米。
16、大气圈的空气由许多气体组成,如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大气圈中,主要是能够飞翔的_________,还有_______等微小生物17、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活在___________的水层中。
18、岩石圈是一切________的“立足点”。
也是_______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19、生物圈是一个______的整体,是地球上_______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_______的家园。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 、 和水、适宜的 和一定的 。
A1.(2011·济源)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天鹅湖B .天鹅湖的所有植物C .天鹅湖的所有动物D .天鹅湖的所有生物2.(2011十堰)a →b →c →d 是一条捕食食物链,下面有关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c 与b 间是捕食关系B. 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C. b 、c 是消费者,d 为分解者D. 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这条食物链,d 中含量最多3.(2011十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水稻”和“青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A.生产者、生产青B.消费者、生产者C.生产者、分解者D.生产者、消费者 4.(2011·福州)蘑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 .消费者B .分解者C .生产者D .制造者 5.(2011·枣庄)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B.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的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必得D.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 6.(2011·广东)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B .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C .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D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的污染,体内积累汞最多的是鹰 7.(2011·聊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以准确的表述为( )A .蝉→螳螂→黄雀B .黄雀→螳螂→蝉C .植物→蝉→螳螂→黄雀D .黄雀→螳螂→蝉→植物8.(2011·巢湖)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来表示的是( )9.(2011·兰州)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 。
(2)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除了图中的生物外,还应包括细菌和真菌,它们属于 。
(3)图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的1条: 。
(4)若人们大量捕捉鸟类和青蛙,则该生态系统最初发生的变化是蜘蛛和食草昆虫的数量增加,这可能导致 被破坏。
10.(2011·绵阳)草、兔、狐、狼四类生物可构成一个简单的食物网,试绘出这一食物网,并回答问题:(1)绘出食物网:(2)兔是影响草生活的 因素,水分、温度则是影响兔生活的 因素。
(3)草的颜色一般为绿色,有利于吸收太阳光,兔的体色一般与栖息环境一致,有利于躲避敌害,这些现象说明生物能 一定的环境。
草场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兔子数量激增又会破坏草场,这又说明生物对环境又有(4)在人绘出的食物网中,兔与草是关系,狼与狐是关系1.(2011·泰安)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 B.一座小山 C.一株大柳树 D.一条河流2.(2011·烟台)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我国目前有2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海阳市小孩儿口湿地公园是其中之一。
以下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的是()A.湿地是在多水和过湿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B.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C.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D.沼泽是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3.(2011·汕头)右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 该生态系统共有几条食物链()A. 4B. 5C. 6D. 74.(2011·济宁)右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能量在甲、乙、丙三者中的流动方向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丙→乙5.(2011·威海)下列关于下圈“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生产者,②③④是消费者B.①固定太阳能的多少将影响②③的数量C.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是①一②一③一④D.图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6.(2011·菏泽)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等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