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患者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手外伤中医护理常规

手外伤中医护理常规

手外伤中医护理常规
定义:因外伤导致手部的组织损伤、功能障碍,常伴有深部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及骨折。

临床表现:肢体疼痛、伤口渗血、功能障碍。

证型:气滞血瘀
一、一般护理
1、保持病室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室内严禁吸烟。

2、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5~10cm,功能位固定。

二、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患肢末梢循环,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2、手部肌腱修复或肌腱移植手术病人,注意保护好石膏外固定,以维持手指在修复肌腱松弛位置上,禁止被动牵拉患指。

三、给药护理
中药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行气止痛为法,日一剂,分二次温服。

四、临证护理
1、不寐时,对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睡眠的影响,劝导患者不能思虑过度。

2、便秘时,遵医嘱予以中药泡水代茶饮。

通腑合剂内服或中药保留灌肠。

3、剧烈疼痛时,遵医嘱予以曲马多足三里注射。

4、血压偏高时,嘱其卧床休息,起床宜缓慢,防跌倒,放松心情。

五、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饮食,忌辛辣、肥甘刺激之品,戒烟酒。

六、情志护理
因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时,应及时予以疏导。

七、健康指导
1、向患者解释手外伤的相关知识,强调严禁吸烟的重要性。

2、调情志,慎起居,避风寒,防外感。

3、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之品,多食蔬菜水果,防便秘。

4、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告知不可过急,要循序渐进,力量由小到大,缓慢进行,不可用力过猛;在开始锻炼之前先做物理疗法,如理疗、按摩等。

出院后仍须坚持,定期复诊,直至完全康复。

手外伤患者护理常规之欧阳学创编

手外伤患者护理常规之欧阳学创编

手外伤患者护理常规一、执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1.急诊手外伤者出血较多时,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局部加压包扎止血。

2.积极作好术前准备。

(1)患者受伤后即开始禁食、禁饮,争取手术最佳时间。

(2)协助完成术前各项检查。

(3)给予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3.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三、术后护理1.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

遵医嘱进行各项指标监测。

2.术后取平卧,抬高患肢。

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3.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4.严密观察伤口渗液,出血等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5.行血管吻合术者参照断指再植术护理常规(局部保温,使用解痉抗凝药物汇等)。

6.神经吻合者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了解指端是否有麻木感、感觉恢复的欧阳学创编情况等,注意避免损伤、烫伤及冻伤。

7.遵医嘱用药及饮食指导(宜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8.遵医嘱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血管吻合后固定2周,肌腱缝合后固定3-4周,神经修复后根据有无张力固定4-6周,组织愈合后尽早拆除固定开始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并辅以物理治疗,促进功能早日恢复。

上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护理常规适用于: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尺桡骨干骨折,colles骨折,锁骨骨折等上肢骨折后手术治疗的护理。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1.护理与处置:2.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欧阳学创编三、术后护理欧阳学创编四、出院指导1.药物:遵医嘱用药。

2.饮食:普食。

3.运动与休息:遵医嘱活动,注意劳逸结合。

4.特别指导:(1)继续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或萎缩。

(2)如出现患肢疼痛不适,及时来院复诊。

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护理常规适用于:股骨颈骨折、臀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等下肢骨折后手术治疗的护理。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1.护理与处置欧阳学创编2.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三、术后护理欧阳学创编欧阳学创编四、出院指导1.药物:遵医嘱用药。

手外伤护理常规

手外伤护理常规

手外伤护理常规手外伤多由外力所致,主要包括皮肤、肌腱、血管神经的损伤及手部的骨折、脱位、离断等,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

特点是病情急迫,患者无心理准备。

可分为:1、开放性损伤:此类损伤常合并出血、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2、闭合性损伤:闭合性损伤由于皮肤完整,而皮下组织在损伤后严重肿胀,容易导致皮肤将肿胀的软组织紧紧地勒住,使得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部分患者甚至会因此导致远端肢体或软组织的坏死。

治疗原则上给予彻底清创缝合、复位、手部功能锻炼,避免并发症等。

一、术前护理1、休息与心理护理:手外伤患者起病急骤,应及时处理和沟通,尽快安抚患者情绪;并介绍麻醉情况、手术过程、功能锻炼及术后可能出现的肢体功能异常等情况,使其做好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治疗。

嘱患者卧床休息。

2、术前检查指导:了解患者的个人史、家庭史、过敏史等,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并协助医生做好术前检查。

做好术区皮肤清洁等术前相关准备工作。

3、饮食护理:有消瘦、贫血、低血压等全身情况较差者,静脉输注营养物质。

4、用药护理:评估手部损伤程度,正确评估患者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及时采取适当的镇痛措施,并注意用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

根据出血情况,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液,积极备血。

5、适应性训练:训练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尿壶和便盆的方法,以适应术后体位和排便方式的改变二、术后护理1、体位:术后患者以平卧位为主,禁止患侧卧位,抬高患肢10°-20°。

根据病情指导下床时间,起立时,患肢用前臂吊带或三角巾悬于胸前,减轻患肢肿胀。

2、引流管护理:评估管道脱落风险。

防止引流管脱出.折叠,保持引流的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性状.量.3、用药护理:遵医嘱抗感染、抗痉挛、抗血栓、补液治疗,以促进再植指(肢)及皮瓣尽快成活。

4、病情观察:(1)行断指(肢)再植及皮瓣移植患者,患肢制动应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注意再植指(肢)末端及皮瓣血运情况,如皮肤温度、感觉、运动、肿胀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手外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手外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手外伤患者护理常规一、执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1.急诊手外伤者出血较多时,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局部加压包扎止血。

2.积极作好术前准备。

(1)患者受伤后即开始禁食、禁饮,争取手术最佳时间。

(2)协助完成术前各项检查。

(3)给予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3.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三、术后护理1.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

遵医嘱进行各项指标监测。

2.术后取平卧,抬高患肢。

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3.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4.严密观察伤口渗液,出血等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5.行血管吻合术者参照断指再植术护理常规(局部保温,使用解痉抗凝药物汇等)。

6.神经吻合者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了解指端是否有麻木感、感觉恢复的情况等,注意避免损伤、烫伤及冻伤。

7.遵医嘱用药及饮食指导(宜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8.遵医嘱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血管吻合后固定2周,肌腱缝合后固定3-4周,神经修复后根据有无张力固定4-6周,组织愈合后尽早拆除固定专业整理开始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并辅以物理治疗,促进功能早日恢复。

上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护理常规适用于: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尺桡骨干骨折,colles骨折,锁骨骨折等上肢骨折后手术治疗的护理。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1.护理与处置:2.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专业整理三、术后护理专业整理专业整理四、出院指导1.药物:遵医嘱用药。

2.饮食:普食。

3.运动与休息:遵医嘱活动,注意劳逸结合。

4.特别指导:(1)继续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或萎缩。

(2)如出现患肢疼痛不适,及时来院复诊。

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护理常规适用于:股骨颈骨折、臀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等下肢骨折后手术治疗的护理。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1.护理与处置专业整理专业整理2.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三、术后护理专业整理专业整理四、出院指导1.药物:遵医嘱用药。

第三章 手外伤及断肢护理常规

第三章 手外伤及断肢护理常规

第三章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病人的护理一、手外伤损伤原因及特点1. 刺伤尖锐物体,如钉、针、竹尖、小木片、小玻片等刺伤。

2. 切割伤因日常生活中刀、玻璃、切纸机、电锯等切割所致。

3. 钝器伤钝器砸伤引起组织挫伤、皮肤裂伤,严重者可导致皮肤撕脱,肌腱、神经损伤和骨折。

4. 挤压伤门窗挤压可仅引起指端损伤,如甲下血肿、甲床破裂、远节指骨骨折等。

5. 火器伤由鞭炮、雷管爆炸伤和高速弹片伤所致。

(一)评估要点1.术前评估:①健康史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工作性质等;外伤史:受伤原因、手外伤性质等;既往史:既往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

②身体状况评估全身情况和患肢疼痛、功能障碍,X 线检查结果等情况。

手部检查应系统而全面,从皮肤、肌腱、神经、血管和骨关节5个方面进行损伤检查,以便在术前对手部重要组织的损伤全面了解和正确判断,为其处理作好充分的思想、物资和器材准备。

皮肤损伤:检查伤口的部位和性质;估计皮肤缺损的面积;判断皮肤活力:通过皮肤的颜色与温度、毛细血管回流试验(手指按压皮肤时呈白色,放开手指,皮肤颜色由白很快转红表示活力良好,恢复慢或不恢复表示活力不良或无活力)以及皮肤边缘出血状况判断。

肌腱损伤:肌腱断裂表现为手的休息位发生改变,如屈指肌腱断裂时该手指伸直角度加大,伸指肌腱断裂则表现为该手指屈曲角度加大,而且该手指的主动屈指或伸指功能丧失。

还会出现一些典型的畸形,如指深、浅屈肌腱断裂,该手指呈伸直状态。

神经损伤:手部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分别由来自臂丛神经根组成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支配。

正中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拇指对掌功能障碍及拇、示指捏物功能障碍,呈“猿手”畸形;尺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环、小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呈“爪形手”畸形;桡神经损伤可表现为拇指背侧及手的桡侧感觉障碍,呈“垂腕”畸形。

血管损伤:手部血液循环状况和血管损伤可通过手指的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回流试验和血管搏动来判断。

手外伤护理常规

手外伤护理常规

手外伤护理常规一、手外伤术前护理常规1、对于手外伤患者,延误时间越短,其成活率越高。

护理人员应立即按常规做好准备工作,护士应立即执行医嘱,以最快的速度使患者尽早进入手术室,争取时间。

2、严重创伤可引起机体生理、心理不同程度的变化,甚至出现情感障碍,而手外伤多为突发事件,短时间内患者和家属都难以接受现实,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护理人员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患者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

3、告知患者麻醉医生及主管医生将于手术前与其及家属见面,讲解手术及麻醉的相关事宜,并需要患者及家属签字.4、向患者讲解术前必要准备(1)术前剪指(趾)甲,去除内衣,更换清洁的病号服,并排空二便,取下假牙、眼镜、手表、项链等随身物品。

(2)术区备皮,女性患者于术日不得化妆及涂抹指(趾)甲油5、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轻其心理负担。

6、使患者掌握术后用石膏固定的体位及注意事项。

二、手外伤术后护理常规1、整理好床单位接病人:与麻醉医生交接病人,询问该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有无特殊注意事项,并按手术要求和麻醉清醒程度安置好体位,头偏向健侧。

2、观察病人:(1)观察患者意识清醒程度,遵医嘱吸氧、监测生命体征。

(2)观察患者带液体情况,注意液体名称、剩余量、滴速、穿刺部位固定情况等,留置针、镇痛泵者应注意管道是否通畅。

(3)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敷料是否清洁干燥,如需卧床患者应提前告知家属准备好便器。

全麻患者术后应特别注意有无排尿。

(4)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指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感觉运动及切口渗血情况,如有情况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5)做好疼痛护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对其进行疼痛评估度给予相应的处理。

3、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包括手术返回时间、手术名称、麻醉恢复情况、带液体情况,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渗血情况、术后用药等情况。

4、如用石膏固定,按石膏固定常规护理。

5、用药:遵医嘱应用抗炎止血营养药,根据药物性质及患者情况调节滴速,并告知患者所用药物名称及作用。

手外伤的护理常规

手外伤的护理常规

手外伤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神志、面容、表情及精神状况。

2、伤口护理。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
(1)骨科手术前准备。

(2)备皮。

2、术后护理
(1)同骨科术后护理。

(2)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感觉、运动、肌力、温度、末梢血液循环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疼痛时给予镇痛剂。

(5)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定时局部减压,预防压疮发生。

(6)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为原则。

(7)患肢制动,保持功能位,并将患肢抬高,以利减轻肿胀。

加强功能锻炼,注意恢复手的灵活性,练习伸指、握拳、对掌等功能。

(8)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渗血多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
1、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2、根据伤口情况逐渐行手腕部功能锻炼。

四、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护理记录。

手外伤患者的手术护理

手外伤患者的手术护理

手外伤患者的手术护理手外伤(hand injuries)多为综合伤,常同时伴有皮肤、骨、关节、肌腱、神经和血管损伤,完全或不完全性断指、断掌和断腕等也有发生。

据统计,手外伤占外科急诊总数20%,占骨科急诊总数的40%。

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意外致伤,顾虑手术效果,易产生焦虑心理。

应给予耐心地开导,介绍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并给予悉心地护理,同时争取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积极配合治疗。

2.体位平卧位,患手高于心脏,有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和疼痛。

3.症状护理手部创伤常伴有明显疼痛,与手部神经末梢丰富、感觉神经末端的位置表浅(特别是在桡侧与尺侧)、腕管内容相对拥挤有关。

剧烈的疼痛会引起血管痉挛,还可引起情绪、凝血机制等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应及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

4.病情观察包括生命体征及患肢局部情况,尤其应警惕失血性休克,正确使用止血带。

二术后护理1.体位平卧位,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防止和减轻肿胀。

手部尽快消肿,可减少新生纤维组织的形成,防止关节活动受限。

2.饮食宜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粗纤维饮食。

3.局部保温应用60~l00W照明灯,距离30~40cm照射局部,保持室温在22~25℃(当室温接近30℃时可免用烤灯),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末梢血液循环。

术后3~4日内进行持续照射,以后可以在早晨、夜间室温较低时照射,术后1周即可停用。

4.用药护理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正确使用解痉、抗凝药物,如罂粟碱、妥拉苏林、右旋糖酐-40,以降低红细胞之间的凝集作用和对血管壁的附着作用,并可增加血容量,减低血液的黏稠度,利于血液的流通及伤口愈合;用药过程中,需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血倾向等)。

5.病情的观察与处理(1)全身情况:伤员经受创伤和手术后,失血较多而致低血压。

而低血压容易使吻合的血管栓塞,直接影响肢体的成活。

因此,术后要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

(2)局部情况:手部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回流反应、有无肿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外伤患者护理常规一、执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1.急诊手外伤者出血较多时,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局部加压包扎止血、2。

积极作好术前准备。

(1)患者受伤后即开始禁食、禁饮,争取手术最佳时间。

(2)协助完成术前各项检查。

(3)给予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3.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三、术后护理1.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

遵医嘱进行各项指标监测。

2.术后取平卧,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3。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4、严密观察伤口渗液,出血等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5。

行血管吻合术者参照断指再植术护理常规(局部保温,使用解痉抗凝药物汇等)。

6.神经吻合者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了解指端就是否有麻木感、感觉恢复得情况等,注意避免损伤、烫伤及冻伤。

7.遵医嘱用药及饮食指导(宜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8.遵医嘱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血管吻合后固定2周,肌腱缝合后固定3-4周,神经修复后根据有无张力固定4—6周,组织愈合后尽早拆除固定开始主动与被动功能锻炼,并辅以物理治疗,促进功能早日恢复、上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护理常规适用于: 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尺桡骨干骨折,colles骨折,锁骨骨折等上肢骨折后手术治疗得护理。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1。

护理与处置:2.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三、术后护理四、出院指导1、药物:遵医嘱用药、2、饮食:普食。

3、运动与休息:遵医嘱活动,注意劳逸结合。

4.特别指导:(1)继续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或萎缩。

(2)如出现患肢疼痛不适,及时来院复诊。

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护理常规适用于:股骨颈骨折、臀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等下肢骨折后手术治疗得护理。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1.护理与处置2.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三、术后护理四、出院指导1。

药物:遵医嘱用药。

2。

饮食:普食。

3.运动与休息:(1)继续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

(2)注意劳逸结合。

4、特别指导:(1)行走训练:开始需扶助行器或拐杖行走,需有人陪伴,防止跌倒,患肢逐渐负重。

(2)有异常情况随时就诊。

内固定取出术患者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

饮食:普食。

术前4小时禁水,12小时禁食、2、备皮:患侧切口上、下20cm处。

3.检查:备齐各项常规检查报告、患肢X线片、二、术后护理1。

按照一般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护理常规、2、卧位:四肢手术后抬高患肢20°—30°,以利于静脉回流。

3.切口:一般切口采用加压包扎,如渗血较多,及时更换敷料。

4、患肢血液循环: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压、温度、肤色、运动,如有异常及时5.手术后一般10-14日拆线。

三、康复指导1.指导患者及时恢复功能锻炼,目得就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与全身健康,防止并发症,活动应在医护人员辅助下,活动量由轻到重,范围由小到大,强度由弱到强,时间由短到长。

2。

鼓励患者术后早期床上活动,尽早下床,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肺部并发症。

脊柱损伤患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检查:颈椎损伤者颈部用沙袋或颈围、颈托制动,胸腰椎骨折后腰骨垫枕起固定作用。

2。

轴线翻身:指导患者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并解释原因。

指导患者练习并掌握轴线正确得翻身方法。

3。

床上使用便器:指导患者掌握床上使用便器方法,并养成定时排便得习惯。

4.饮食:根据受伤情况决定进食时间。

5.疼痛: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与性质,解释引起疼痛得原因,并指导患者采用放松方法减轻疼痛,遵医嘱使用止痛剂、6。

合并症:最常见合并症为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会造成全瘫或不全瘫。

二、预防并发症1。

预防压疮(1)由于患者长期卧床骶尾部、足跟部等骨突部位易发生压疮,可用50%乙醇按摩骨突处,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卧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一次、(2)每次大小便后及时清洁局部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2。

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协助患者轴线翻身每两小时一次,并给以叩拍胸背,防止附积性肺炎。

3、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指导患者多饮水,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外阴,留置导尿患者注意留置导尿护理。

三、功能锻炼长期卧床患者应积极进行主动或被动得四肢锻炼,加强肌力训练,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起床、离床、全身多处挫伤患者护理常规一、概念挫伤:多为表浅软组织损伤。

表现为局部破损、肿胀、触痛或皮肤红、青紫、二、护理及观察要点1.体位:挫伤多为表浅软组织损伤,体位以自主体位为主、2.发热:创伤性炎症所致得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

3。

疼痛:患者常因疼痛、精神紧张心率加快,应给予心理护理,遵医嘱使用止痛药。

4。

心理情绪:观察患者情绪反应,指导患者采用放松方式缓解紧张。

5。

对于有开放创口得患者应及早进行清创缝合术,以清除异物,闭合创口,防止感染与有效止血。

开放性创伤遵医嘱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6、饮食:普食,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腘窝囊肿切除术患者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备皮:准备患肢切口上、下20cm。

2。

饮食:普食,术前4小时禁水、12小时禁食。

3.检查:准备各项常规检查报告,患肢X线。

4.心理情绪:观察患者情绪反应,指导患者采用放松方式缓解紧张,讲解术后功能锻炼得方法意义。

二、术后护理1.观察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

肢体:抬高患肢20°-30°,以利于静脉回流。

3.伤口:观察切口出血情况,伤口敷料渗出情况。

渗出增多及时处理。

4。

功能锻炼:麻醉期过后,指导患者积极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

三、康复1。

循序进行下肢功能锻炼,直至下肢行走自如为止。

2、不适随诊。

截肢术患者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

术前检查:实验室查血、血常规、配血、X线检查、心电图等。

2。

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使其具有充分得心理准备,帮助患者正视肢体已被截除得事实、3.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非患肢训练运动以助术后活动。

4、饮食:摄取充足得营养,如糖尿病患者需给予特殊饮食指导。

术前4小时禁水,12小时禁食。

5、术前备皮:准备患肢切口上、下20cm、二、术后护理1.生命体征:遵医嘱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2.伤口:伤口敷料需保持完整、干燥、清洁,如伤口敷料被血液浸透应及时更换,并用无菌棉垫加压包扎,如发现残端伤口有大量出血,并立即通知医生,做好输血及手术止血得准备。

3。

疼痛:术后切口疼痛可遵医嘱使用一般止痛药,保证患者充足睡眠。

4、幻肢痛:(1)运用松驰疗法、心理疏导与精神安慰等方法,帮助患者正视肢体已被截除得事实。

指导患者采用听音乐,瞧报纸聊天等方法转移注意力,缓解术后疼痛、(2)指导患者经常轻拍肢体残端,重复信息刺激,明确现有肢体长度,以缓解幻肢痛,但避免形成药物依赖性。

5、残肢护理:患肢伸直放置,防止关节挛缩。

保持残端敷料清洁干燥,强力绷带绑扎不可过紧,预防残端压伤及感染。

坐轮椅时,不应悬吊患肢,要有适当承托。

残端完全愈合后经常给予均匀得压迫、拍打、按摩,逐渐增加残端得负重,为安装假肢作准备。

6.预防残肢畸形(1)术后固定患肢维持残端处于伸展位。

(2)膝上截肢术后仰卧位可于残肢末端压重物,病情平稳后应经常自由伸展,避免粗畸形。

(3)膝下截肢术后,患者坐位时避免长时间将残端垂下床缘,以避免屈膝畸形。

7。

健康教育:截肢后肢体得残缺使患者很难从心理上接受这个现实,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角色得转换,反复向患者解释截肢得必要性,帮助患者走出困境,树立正确得人生观与审美观,清除自卑,正确面对人生。

三、出院指导1.功能锻炼:残端完全愈合后经常给予均匀得压迫、拍打、按摩,逐渐增加残端得负重,为装配假肢做准备、残肢要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如肌肉得按摩、关节得屈伸活动等。

2。

装配义肢一般在术后6个月,残端要穿袜套,防止磨损。

多处烧伤患者护理常规一、护理及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患者得生命体征及末梢循环情况,监测每小时尿量、颜色变化,掌握烧伤休克期补液知识并根据尿量监护指征调节补液速度。

记录24小时出入量,伤后1小时进行一次入量与出量小结、2.严密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半卧位利于呼吸、翻身、拍背、3.观察患者有无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胀黑便、便血等。

遵医嘱用药防止应激性溃疡等消化系统并发症、4.评估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5。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得睡眠环境,调整室内光线,治疗与护理集中进行,减少一切干扰,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二、预防感染1、创面定时更换敷料,保持创面清洁,保持床单位清洁干净、2、控制人员流动,减少感染机会。

病室紫外线消毒,地面用消毒液擦拭,定时通风换气。

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三、营养1.向患者解释烧伤后营养对促进康复得重要性,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

根据患者得嗜好及吸食方法选择质量高易消化得饮食、3.饮食多样化,提高营养价值,刺激患者食欲。

4、尽量避开就餐时间做任何医疗、护理操作,以免因疼痛等不适,影响患者食欲。

四、功能锻炼1.向患者解释肢体功能锻炼得重要性,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能力范围得活动。

2、对上下肢烧伤得患者要促进关节伸展,可采用牵引法,切不可用力硬拉,损伤深度组织、3.功能锻炼时由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主动为主,辅以被动活动,渐渐增加强度。

五、心理护理1、鼓励患者面对现实,增强患者对生活得信心、2.关心体贴患者,多与之交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鼓励家属或亲朋探视,使其感到未被抛弃,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得信心。

犬咬伤患者护理常规一、执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协助医生正确处理伤口:伤口小而浅者,用络合碘、酒精进行局部消毒即可,其余均应立即行清创术,用大量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冲洗伤口,必要时可稍扩大伤口,并用力挤压周围软组织,设法将玷污在伤口上得涎液与伤口血液冲洗干净,不予缝合,以利引流,常规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预防破伤风得发生。

三、伤后及早注射狂犬病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在伤后第3、7天皮内注射2点(每点0、1ml)、第14、28天再分别皮内注射1点。

四、观察伤口及敷料有无渗出,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与引流通畅。

五、遵医嘱按时应用抗菌药物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得效果、六、咬伤后患者常表现为焦虑、恐惧,护士应加强与患者得沟通,主动给予帮助、七、尽可能将患者安置在单间病房,并保持安静、减少不良刺激、八、评估患者疼痛得程度,可采取转移注意力得方法减轻疼痛。

九、给予饮食指导:可进食清淡易消化得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狂犬病得先兆,如:发热、烦躁、恐水、怕风等,并及时通知医生、十一、出院指导:定期门诊复查,嘱其按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向其宣教狂犬病得相关知识,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面部烧伤患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严重头面部烧伤得患者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面部肿胀发生、发展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