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微生物挑战性实验方法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微生物检测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用于分析和检测环境、食品、药品等领域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使用方法1. 样品准备在进行微生物检测之前,首先需要准备样品。
样品可以是环境中的空气、水质、土壤等,也可以是食物、药品等。
样品准备的关键是保持其在检测之前的原样性,并确保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能够被准确检测。
2. 样品处理样品处理是为了提取样品中的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离心、过滤、稀释等。
离心用于分离样品中的大颗粒物质,以便更好地检测微生物;过滤则可以去除样品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微生物,使样品更易于处理;稀释则是为了使微生物数量在适宜检测范围内。
3. 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培养是为了增殖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以便更好地进行检测。
常用的培养方法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适合于微生物数量较多、培养时间较短的情况;固体培养适合于较少微生物数量、培养时间较长的情况。
4. 微生物检测方法微生物检测方法根据检测目的和样品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生物化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免疫学检测等。
显微镜观察适用于检测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能够直观地观察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生物化学检测适用于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酶活性、酸碱度等;分子生物学检测则可以通过分析微生物的DNA或RNA序列来确定其种属和数量;免疫学检测是通过与微生物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反应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
二、实验操作技巧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进行微生物检测技术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程和操作规范,包括个人防护、实验操作流程、废物处理等。
正确佩戴实验手套、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实验操作中的污染风险。
2. 实验仪器的选择与操作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方法,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例如,在培养微生物时,选择合适的培养皿、培养基和培养箱等;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时,选择适合的镜头和聚焦方式等。
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

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刘树葆臧跃扬桂菊(天津化妆品科学技术研究皖有强公司)摘要:本文参照美国化妆品、盥洗用品和香精协会(CTFA)推荐的防腐体系效能评价方法,研究了不同产品在相同防腐条件下,微生物挑战试验结果的差异性。
关键词:防腐体系,微生物挑战试验,膏霜,乳液,水剂。
目前,化妆品琳琅满目,产品配方复杂多样,通常包含多种成分,尤其许多化妆品中的营养成分非常适合微生物的生长,而微生物存在于我们生活着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而为化妆品的生产和保存带来困难。
微生物污染将导致产品在气味、颜色、粘度、性能上都会发生改变。
因此化妆品微生物污染对产品质量、正常使用以及使用者健康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冒险“’。
为防止微生物污染,就对产品的防腐提出了挑战,所以必须建立很好的防腐体系,以保证产品的安全、稳定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和高品质的产品。
评价化妆品质量的~个重要指标就是微生物是否达到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要求,本实验参照美国化妆品、盥洗用品和香精协会(CTFA)推荐的防腐体系效能评价方法。
’,对相同防腐体系不同功能的膏霜、乳液及水剂产品进行微生物挑战试验,以指导配方师合理添加防腐剂。
1.实验方法i.I.CTFA推荐的防腐单次挑战试验CTFA推荐的经典的为期28天的防腐单次挑战实验,是将防腐剂混入配方基质中,然后~次性接入若干种类、~定数量的微生物进行挑战,将样品存放于适当的温度下,定期抽样检测其中残存的微生物,并根据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情况评价样品的抗菌效果。
1.2试验仪器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显微镜:灭菌平皿:直径为9cm;pH计;高压灭菌锅;酒精灯:锥形烧瓶;量筒:灭菌刻度吸管:lOml、2ml、iml;试管。
I.3.培养基和试剂生理盐水:SCDLP液体培养基:卵磷脂、吐温80一营养培养基:乳糖胆盐培养基: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培养基;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硝酸盐蛋白胨水培养基: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甘露醇发酵培养基:血浆:孟加拉红培养基。
微生物实验的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的操作规程微生物实验的操作规程:一、实验前准备1. 确定实验目的、方法和所需试剂和设备。
2. 检查试剂和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期,确保实验所需的试剂和设备都齐全,并进行必要的消毒。
3. 穿戴实验室规定的实验服装和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护目镜和口罩等。
4. 确保工作台面和实验器具的清洁度,并做好实验台面的消毒。
5. 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及其他辅助试剂,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必要的消毒和灭菌。
二、实验操作1. 在无菌条件下,将所需试剂和设备放入实验台面上,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2. 操作前需洗手,并在工作台上喷洒70%乙醇或其他消毒剂,然后用纸巾擦拭干净。
3.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培养基的制备和菌落的分离。
4. 操作时注意防止细菌的污染,尽量避免开启试管、培养皿等时将手放入危险区域。
5. 操作过程中不得随意触摸自己的面部,以免将细菌带入自己的身体。
6. 注意实验室中的气流,尽量避免在通风不良的地方进行操作。
7. 实验操作结束后,将使用过的器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并保持实验室台面的清洁。
三、实验后处理1. 实验完成后关闭实验台面上的灯和电源,将所有试剂、实验器具和废液放置在指定的位置,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2. 将使用过的培养基和细菌培养物放入指定的消毒容器中,并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3. 清洁和消毒实验室的工作台面和地面,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4. 将实验室废液倒掉并进行必要的处理,注意不要将废液倒入下水道或环境中。
5. 清洗和消毒使用过的实验服装和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护目镜和口罩等。
6.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并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时间。
四、安全注意事项1. 不得进行未经指导的实验操作,以免发生意外或造成伤害。
2. 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不得从事与自己能力和资质不相符合的实验操作。
3. 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消防和紧急救援措施,了解实验过程中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遵守个人防护措施,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护目镜和口罩等。
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操作技巧分享

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操作技巧分享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分类、繁殖和作用等方面的科学。
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实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准确的实验操作技巧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分享一些常用的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操作技巧,旨在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无菌操作技巧无菌操作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操作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旨在避免外源性的微生物污染,保证实验的纯净性。
常见的无菌操作技巧包括:1. 工作台表面的无菌处理:实验前,将工作台表面用消毒剂擦拭干净,并用酒精灯烧热消毒剂,使其蒸汽充满整个工作区域。
2. 手部的无菌处理:洗手后,使用酒精或酒精搓洗剂彻底消毒双手。
实验过程中,避免直接接触口腔、头发等可能带有微生物的区域。
3. 器械的无菌处理:酒精火烧消过的工具和培养皿、试管都应在熟钳烧灼,或用酒精擦拭,以确保无菌操作的可靠性。
二、微生物培养技巧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提供足够的微生物量供研究使用。
以下是一些微生物培养的技巧:1. 培养基的准备:培养基应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配方,避免污染。
实验时,应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将培养基均匀加热至121℃,压力为1.05kg/cm²,持续15-20分钟。
2. 培养皿、试管等器械的消毒:培养皿、试管等器械使用前需要进行高温高压灭菌,以确保无菌状态。
3. 微生物菌株的接种:用无菌的注射器或吸管将微生物菌株接种到培养皿或试管中,并在接种后密封好。
接种时应保持操作迅速,以避免空气中的细菌污染。
三、细菌染色技巧细菌染色是细菌形态鉴定和分类的重要工具之一。
常见的细菌染色技巧包括:1. 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它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
在操作革兰氏染色实验时,应注意使用新鲜的甲醇、碘酒和脱色剂。
2. 嗜酸性染色法:嗜酸性染色法用于染色酸杆菌,目的是观察并鉴定酸杆菌的形态特征。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方法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方法1.0目的新产品防腐效果的测试2.0 范围公司新产品3.0参考:4 材料与方法4. 1化妆品中常用的防腐体系[ 6]营养琼脂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0.9%氯化钠溶液、平皿、接种环、培养箱等4. 2微生物挑战性实验4. 2. 1受试用微生物测试用细菌和霉菌均由浙江省食品和药品检验所提供。
细菌包括: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巨大芽胞杆菌、绿脓杆菌。
霉菌包括: 黑曲霉、黄曲霉、变色曲霉、桔青霉、拟青霉、腊叶芽枝霉、球毛壳霉、绿色木霉。
实验前,将各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中, 于37℃( 细菌) 或28℃( 霉菌) 下培养。
细菌培养在2天后, 霉菌培养在3-5 天后,挑选适量菌落于灭菌的生理盐水中,制成一定浓度的混合细菌( 1×108个/ ml) 或混合霉菌悬液( 1×107个/ ml) , 置于4℃贮放备用。
4. 2. 2一次加菌的28 天微生物挑战试验此方法参照美国药典( 第2 1 版) 上微生物挑战性试验检测防腐剂效果的方法。
称取各受试样品30g, 加入混合细菌或混合霉菌悬液, 每克受检膏霜最终含菌量分别为5×106个细菌和3 ×105个霉菌。
然后充分混匀, 置于28℃下。
在接菌的0、7、14、2 1 和28天取样分析: 准确称取3g样品, 加到含有玻璃小珠的灭菌锥形瓶内, 加入27ml灭菌生理盐水, 充分震荡混匀, 此悬液为1∶10稀释液;然后再用灭菌生理盐水按10倍依次稀释。
按平板倾注法计数受试品中含菌量, 细菌培养是37 ℃下24h~48h,霉菌培养为28℃下3~5 天。
此实验用以评判防腐剂的有效与否。
评判标准为: 当每克样品中一次接菌( 1×106细菌和1×105霉菌) 后, 在第14天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1%, 以后逐渐减少, 在28 天为0 。
符合标准为防腐剂有效( 通过测试) , 不符合为防腐剂无效(不通过测试)。
细菌防腐剂挑战性实验

摘要:对建立化妆品防腐体系的各种要素进行了分析,就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微生物挑战试验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了符合实践情况并适用于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化妆品防腐体系的效能测试方法的评价标准,还为化妆品防腐体系筛选过程的快速判定提供了经验依据。
关键词:化妆品;防腐剂;防腐体系;微生物挑战试验大多数化妆品富含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养分,环境中的微生物一俟进入,即可迅速繁殖,破坏产品的感官品质,损害消费者的健康。
因此,一个良好的防腐体系,对于化妆品产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1 化妆品的防腐体系化妆品的防腐体系实际上是由若干种防腐剂(和助剂)按一定比例构建而成。
防腐体系的基本要素是防腐剂,但其效能大小又与其用量和使用对象的剂型(液态、粉状、乳状、膏霜状等)特性、组成(是否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动植物抽提物等)、pH值、可能污染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等密切相关。
1.1化妆品防腐剂早期使用的防腐剂有:尼泊金脂类、苯甲醇、烷基二甲基苄基铵氯化物、对氯间二甲酚、苯氧基乙醇、布罗波尔(Bronopol,2-溴-2-硝基丙烷-1,3-丙二醇)、道维希尔200(Dowicil-200,六亚甲基四胺衍生物)、杰马-115(Germall-115,咪唑烷基脲)、脱氢醋酸、甲醛、山梨酸等。
这些防腐剂至今很多仍在使用。
近期推广商品化的化妆品防腐剂见表1。
至于复配而成的防腐剂商品更是数不胜数。
防腐剂对微生物的最低抑制浓度(cmc)是判断一种防腐剂效果的首先考虑的基本指标,MIC值越小,表明其效力越高。
表2是某些化妆品防腐剂对主要测试微生物的MIC。
表1一些化妆品防腐剂商品及化学成分商品名称化学成分Enxylk400 甲基二溴戊二腈和苯氧乙醇Biopure100 咪唑烷基脲Nipaguard DMDMH 二甲基二羟基乙内酰脲Nipaguard TCC N-(4-氯苯基-N-3,4-二氯苯基)脲Nipacide PX (PCMX) 对氯间二甲苯酚GERMALLⅡ双咪唑烷基脲GERMALL PLUS 双咪唑烷基脲和碘丙炔基氨基甲酸丁酯(IPBC)ALLANTOIN 乙醛双酰脲SUTTOCIDE A 羟甲基甘氨酸钠华科-98、凯松CG、2-甲基-4-异噻唑啉-3-酮和5-氯-2-2甲基-4-异JX-515、YN-H3 噻唑啉-3-酮GLYDANT 二甲基二羟基乙内酰脲GLYDANT PLUS DMDM和IPBCIRGASAN DP300(玉洁新DP-300)、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Oletron1.2化妆品的防腐体系的构建1.2.1防腐剂的复配一种万能的防腐剂是不存在的。
微生物挑战性试验

1.0目的新产品防腐效果的测试2.0 范围公司新产品3.0参考:4 材料与方法4. 1 化妆品中常用的防腐体系[ 6]营养琼脂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0.9%氯化钠溶液、平皿、接种环、培养箱等4. 2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4. 2. 1 受试用微生物测试用细菌和霉菌均由浙江省食品和药品检验所提供。
细菌包括: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巨大芽胞杆菌、绿脓杆菌。
霉菌包括: 黑曲霉、黄曲霉、变色曲霉、桔青霉、拟青霉、腊叶芽枝霉、球毛壳霉、绿色木霉。
实验前,将各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中, 于 37℃( 细菌) 或28℃( 霉菌) 下培养。
细菌培养在2天后, 霉菌培养在3-5 天后,挑选适量菌落于灭菌的生理盐水中,制成一定浓度的混合细菌( 1×108 个/ ml) 或混合霉菌悬液( 1×107个/ ml) , 置于4℃贮放备用。
4. 2. 2 一次加菌的28 天微生物挑战试验此方法参照美国药典( 第2 1 版) 上微生物挑战性试验检测防腐剂效果的方法。
称取各受试样品30g, 加入混合细菌或混合霉菌悬液, 每克受检膏霜最终含菌量分别为5×106个细菌和3 ×105个霉菌。
然后充分混匀, 置于28℃下。
在接菌的0、7、14、2 1 和28天取样分析: 准确称取3g 企业名称杭州国光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Hangzhou Guoguang Touring Commodity Co.,Ltd. 文件编号 SSOP-04 版本/修改号 1.0 文件名称微生物挑战性试验操作规范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for Hygiene Standard 生效日期 2010/7/1 页 次 第1页 共6页 编写 审核 批 准样品, 加到含有玻璃小珠的灭菌锥形瓶内, 加入27ml灭菌生理盐水, 充分震荡混匀, 此悬液为1∶10稀释液;然后再用灭菌生理盐水按10倍依次稀释。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
在科学研究和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实验是一项重要的活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的特性、功能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实验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在进行微生物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室所需的工具和试剂,包括培养基、试管、移液器、灭菌器等。
确保实验环境整洁,并做好实验防护措施。
2.微生物培养将待研究的微生物分离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培养皿或试管培养微生物至达到所需数量。
3.微生物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培养基上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数量等特征,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类。
4.微生物实验根据研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如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发酵实验等,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5.数据分析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意义,并撰写实验报告。
常用方法1.培养方法包括液体培养、平板培养、深层培养等,用于增殖微生物数量和纯化微生物种群。
2.显微观察利用不同倍数的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特征,有助于微生物的种类识别和性质研究。
3.鉴定方法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包括生理生化反应、PCR方法、基因测序等,可确定微生物种属和亚属分类。
4.实验设计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控制组、处理组、重复次数等,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5.数据处理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探索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和响应规律。
结语微生物实验作为研究微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通过系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奥秘,为人类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微生物世界的未知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方法
1.0目的
新产品防腐效果的测试
2.0 范围
公司新产品
3.0参考:
4 材料与方法
4. 1化妆品中常用的防腐体系[ 6]
营养琼脂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
0.9%氯化钠溶液、平皿、接种环、培养箱等
4. 2微生物挑战性实验
4. 2. 1受试用微生物
测试用细菌和霉菌均由浙江省食品和药品检验所提供。
细菌包括: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巨大芽胞杆菌、绿脓杆菌。
霉菌包括: 黑曲霉、黄曲霉、变色曲霉、桔青霉、拟青霉、腊叶芽枝霉、球毛壳霉、绿色木霉。
实验前,将各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中, 于37℃( 细菌) 或28℃( 霉菌) 下培养。
细菌培养在2天后, 霉菌培养在3-5 天后,挑选适量菌落于灭菌的生理盐水中,制成一定浓度的混合细菌( 1×108个/ ml) 或混合霉菌悬液( 1×107个/ ml) , 置于4℃贮放备用。
4. 2. 2一次加菌的28 天微生物挑战试验
此方法参照美国药典( 第2 1 版) 上微生物挑战性
试验检测防腐剂效果的方法。
称取各受试样品30g, 加入混合细菌或混合霉菌悬液, 每克受检膏霜最终含菌量分别为5×106个细菌和3 ×105个霉菌。
然后
充分混匀, 置于28℃下。
在接菌的0、7、14、2 1 和28天取样分析: 准确称取3g样品, 加到含有玻璃小珠的灭菌锥形瓶内, 加入27ml灭菌生理盐水, 充分震荡混匀, 此悬液为1∶10稀释液;然后再用灭菌生理盐水按10倍依次稀释。
按平板倾注法计数受试品中含菌量, 细菌培养是37 ℃下24h~48h,霉菌培养为28℃下3~5 天。
此实验用以评判防腐剂的有效与否。
评判标准为: 当每克样品中一次接菌( 1×106细菌和1×105霉菌) 后, 在第14天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1%, 以后逐渐减少, 在28 天为0 。
符合标准为防腐剂有效( 通过测试) , 不符合为防腐剂无效(不通过测试)。
分析与检测
4. 2. 3重复3 次加菌的微生物挑战试验此方法参照国际CT FA(国际化妆品、香精和洗涤剂协会)推荐的微生物挑战性试验。
称取受试样品30g , 每隔2 周加菌一次( 即实验的第1、3 和5 周) , 每次加细菌量为1 ×106 ~1 ×107个/ g 样品和霉菌1×105个/ g~1×106 个/ g 样品。
在加菌后的0 天、7 天和14 天( 后一次加菌前) 采样分析样品中含菌量, 方法同前。
此方法可将受检样品分为三类:
( 1)防腐效果优良( W) , 即三次加菌后, 在每次加菌后的第7 天或14 天时, 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01% ( 即≤100 个/ g或ml)样品, 通过测试) 。
( 2)防腐效果尚可( M ) , 即三次加菌后, 在每次加菌后的第7 天或14 天时, 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1%, ( 即≤1000 个/ g 或mL 样品, 通过测试) 。
( 3)防腐效果差( P) , 即三次加菌后, 在每次加菌后的第7天或14 天时, 存活菌量>mL样品(不通过测试) 。
5、结果判断
受试样品一次加菌和3 次加菌后, 在检测时间内细菌和霉菌的抗腐能力见表1~4。
根据两种方法评判标准, 将8 种防腐体系的防腐效果评判列于表5 。
从结果看, 两种加菌方法对防腐体系的评判结果基本一致, 三次加菌还可对有效的防腐体系作出程度之区别: 防腐优良( W: We pr eser vative) 和防腐尚可( M :M ar gina preserv ative) 。
此外, 在一次加菌后1~2 周内能将样品中含菌量降低至加入菌量的0. 1%, 可通过3 次加菌实验, 如防腐体系5 和8 对细菌
的防腐力; 但若大于0. 1%, 即使在以后的测试时间内有逐渐下降至0 的趋势, 可能亦很难通过3 次加菌实验,如防腐体系7 对细菌的防腐力。
参照美国化妆品、香精和洗涤剂协会(CTFA)推荐的菌种(因其较具代表性,如表2所示)(注意菌株来源问题:同属一个种的细菌来源不同,菌株不同,MIC值不同)
2.3 试验用菌液的配置
(1)标准悬液的配制
1%硫酸9.9ml与1%氯化钡0.1ml,混合后配制成的悬液浓度为3×108cfu/ml,此悬液再做3倍稀释。
(2)细菌菌悬液的配制
实验前将菌株接种到各个培养基斜面上,36摄氏度恒温培养48小时。
将已培养好的活性菌种,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到灭菌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摇匀。
用移液枪从锥形瓶中吸取菌液作稀释,浊度和标准悬液的浊度(3×108cfu/ml)相同为止;
此时的稀释菌液再做3倍稀释,即为所需的1×108cfu/ml的菌悬液,做细菌总数确定细菌数。
(3)霉菌菌悬液的配制
将已培养好的活性菌种,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清洗到灭菌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摇匀;用移液枪从锥形瓶中吸取菌液作依次的10倍稀释,每次的稀释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必须5个中格的霉菌总数在190~210,落在此范围内的菌悬液为我们所需的1×108cfu/ml的霉菌菌悬液,做霉菌总数确定霉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