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合格小公民教案
做合格的小公民教案

做合格的小公民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小公民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小公民,以及小公民应具备的品质和责任。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展示板2. 视频素材:相关的小公民故事或影片片段3. 分组活动所需的材料4. 宣传海报制作所需的纸张、颜料和画笔等教学步骤:引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公民”一词的理解。
2. 展示一些关于小公民的图片或视频素材,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小公民是什么样的。
探究(20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展示板,向学生介绍小公民的定义和特点,如尊重他人、关心社区、遵守规则等。
2. 播放相关的小公民故事或影片片段,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故事中小公民的行为和态度。
3. 分组讨论:请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小公民行为,并讨论这些行为对社区和他人有什么影响。
实践(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社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指导学生制定行动计划,包括具体的行动步骤和需要的资源。
3. 学生开始实施行动计划,可以是组织社区清洁活动、参与慈善活动等。
4. 学生在行动过程中记录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进行总结。
总结(10分钟):1. 学生回顾并总结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行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3. 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宣传海报,鼓励其他同学参与社区活动。
4. 结束课堂,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实践小公民的行为和责任。
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小公民行为,制作宣传海报或写一篇短文,鼓励其他同学加入他们的行动。
2. 邀请社区领导或相关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公民概念的理解。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行动计划制定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收集学生的宣传海报或短文,评估他们对小公民行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争做文明小公民少先队活动教案

争做文明小公民少先队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学习文明礼仪,争做文明小公民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文明礼仪知识。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使他们成为文明小公民。
三、活动时间:1课时四、活动地点:教室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文明礼仪的必要性。
2. 学习文明礼仪知识:教师讲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包括言谈举止、礼貌用语、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行为。
3. 实例分析:教师列举一些文明礼仪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文明礼仪,并提出具体的做法。
6. 课后实践:学生承诺在课后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并将所学知识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六、活动延伸:1. 开展“文明礼仪小明星”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文明礼仪。
2. 组织学生参观公共场所,如公园、博物馆等,引导他们遵守公共秩序,做到文明游览。
3. 开展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践行文明礼仪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仪表现,评价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
2. 家长反馈: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文明礼仪表现,以便更好地进行针对性教育。
3.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文明礼仪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八、教学资源:1. 文明礼仪知识资料:包括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
2. 实例素材:收集一些文明礼仪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
3. 教学工具:如PPT、黑板、投影仪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情况,用身边的例子进行教育,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礼仪的意识。
十、教学反思:2.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调整更有效。
做合格小公民教学设计[合集5篇]
![做合格小公民教学设计[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efe52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b.png)
做合格小公民教学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做合格小公民教学设计《做合格小公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学会依法享受权利和义务。
正确行使权利,激励学生勇于维护法律赋予的权利;2,培养学生履行规定义务,争做合格小公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学会依法享受权利和义务。
正确行使权利,激励学生勇于维护法律赋予的权利。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履行规定义务,争做合格小公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师:上课前,我先让大家听写一个词语——“公民”同学们一定都会写这个词吧!作为六年级小学生的我们应该都会写“公民”两个字。
(出示课件)师: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公民吗?谁能解释一下你理解的“公民”这个词?(学生自由回答)板书——公民师总结: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出示课件)(二)讲授新课 1,公民权利师:那么,作为国家主人的小公民,你们都享有那些权利呢?<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课件板书——权利师:有人身权、人格尊严、受教育、受监护的权利、继承权、劳动权、赡养权…………等等<与学生互动引导回答>出示课件师:哦!原来我们享有这么多的权利啊!既然我们享有这么多权利,是不是就得保护我们的权利不受侵犯啊?同时也要注意不去侵犯别人的权利!我们大家都要做个勇敢的小公民,敢于同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作斗争。
师:下面我让大家看几幅漫画图,看看这些事件,哪些权利受到了侵犯?(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漫画看到了什么,悟出了什么道理)漫画1:漫画中的石强,因工作摩擦多次欺骗刘非侵犯刘非个人权利,得到公安机关的治安处罚。
漫画2:同学们看到漫画中那个人大汗淋淋的拉着好多的钱,信用卡。
但是他拉的这些钱财是他自己的吗?不是!以诈骗罪,非法侵占他人的钱财,侵占了别人的人身权利。
漫画3:小时候作为孩子享有受监护权,需要被抚养等人老的时候也有赡养权,我们以后还要再赡养老人。
24合格的小公民(教案)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下册

24合格的小公民(教案)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格的小公民”的含义,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养,包括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热爱集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4.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合格的小公民的含义和标准。
2. 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3. 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及如何遵守社会规则。
4. 尊重他人、热爱集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性。
5. 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合格的小公民的含义和标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社会问题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合格的小公民的含义和标准,让学生明白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热爱集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合格的小公民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合格的小公民的含义和标准。
2. 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3. 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及如何遵守社会规则。
4. 尊重他人、热爱集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性。
5. 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合格的小公民”的作文,要求不少于500字。
2. 设计一个社会公益活动,要求具有实际操作性和创新性。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合格的小公民的含义和标准,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
争做五好小公民教案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队会沿河民族小学教学目的:1.通过活动,使每位学生懂得:在校园里,我们是文明的学生;在家庭中,我们是文明的孩子;在社会上,我们就是文明的使者、遵守社会公德的合格小公民。
2.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学生。
活动过程:一、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们这一代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重担将要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是当之无愧的接班人。
然而,要当好接班人,不但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品德,要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现在,我们要做到:争做“五好合格小公民”主题班会开始!二、知识了解1、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2、五好指的是什么?小帮手,小标兵,小伙伴,小卫士,小主人3、“五好小公民”有哪些内容呢?“五好小公民”的具体内容是:在家庭,我们要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我们要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我们要做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尊重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我们要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我们要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于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三、合作交流1、学生小组交流争做“五好合格小公民”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请大家来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表达。
2、师生讨论做五好小公民并不需要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并不在豪言壮语上。
就拿孝顺父母来说吧,不在给父母买多少礼品上,而在平时的言行中:每天一句温馨的问候,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认真听取父母的教导,在父母为自己创造的环境之中努力学习,这都是孝顺。
节假日,给远方的亲人挂个电话,寄张贺卡,告诉你的牵挂;平日里,将手边身边可利用的废物品收集起来,保护好我们身边的环境;生活中,积攒起那些不该花的零用钱,买一支本书读读也好,买一支铅笔用用也行;学习上,不要因一点点小困难小挫折而退缩,而害怕,而放弃进取的机会;交往中,给陌生人一个甜甜的微笑,给有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给同学帮点小忙,给老师办点小事,等等。
24合格的小公民(教案)2022-2023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下册

24合格的小公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小公民”,知道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公民;2.学习道德规范,明确何为正义、公平、诚信、友善等;3.提高班级凝聚力,增强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4.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5.培养学生自信、独立、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和应对挫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公民1.什么是小公民?小公民是指具有良好素质、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遵守道德规范的未成年人,他们要懂得什么是好人、好事、好学,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积极向上,注重集体利益,体现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2.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小公民?要成为优秀的小公民,需要遵循“尊重他人、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理念,做到(1)遵守公共秩序,遵守规则;(2)勤俭节约,爱护自然资源;(3)关心他人,协助弱者;(4)担当责任,勇于承担。
2. 道德规范1.正义正义是指心地善良、能够秉持公正平等、勇于维护正义不屈服于不义的一种精神和品质。
学生应了解正义的概念、原则、标准和内容,如何进行正义的行为,以及维护正义的方法等。
2.公平公平是指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个事物,不偏袒任何一方,尊重和维护每个人的利益和尊严。
学生应该明确公平的概念、原则和标准,掌握实践中的公平行为,如何减少偏见和歧视的存在。
3.诚信诚信是指做事要有诚意、言行要真实可信、守信用、恪守承诺的精神和品质。
学生应该了解诚信的定义、重要性和实践方法,知晓如何识别诚实和不诚实的行为,积极倡导诚信行为。
4.友善友善是指以亲和、满足、和谐和容忍的态度与人相处,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和协作共赢的精神和品质。
学生应该了解友善的概念、原则和实践,掌握社交技巧,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3. 班级凝聚力1.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1)倡导团队合作意识,鼓励班级成员互相帮助、协助、共同探讨学习任务;(2)组织集体活动,增加班级互动、沟通和交流机会;(3)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减少纷争冲突,维护班级安定和师生关系的和谐。
我是小公民教案

我是小公民教案教案标题:我是小公民教学目标:1. 了解公民的定义和作用,认识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小公民的重要性。
2. 掌握基本的公民责任和义务,如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参与社区活动等。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公民a. 引导学生思考公民的定义和作用。
b.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公民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2. 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小公民a. 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小公民,并明确小公民的特征。
b. 讨论小公民应具备的品质,如诚实、友善、守规矩等。
c. 分析小公民的行为示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展现负责任的公民行为。
3. 公民责任和义务a. 引导学生思考并列举公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如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参与社区活动等。
b.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c.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公民责任和义务。
4.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a.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团队合作来实现社会责任。
b. 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
c. 学生展示小组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实践体验:通过实际参与社区活动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公民责任和义务。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公民概念和责任义务的理解程度。
2. 小组活动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表现和成果。
3. 学生反思和总结: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作为小公民的感悟和承诺的反思文章。
教学资源:1. 图书和报纸:提供关于公民责任和义务的相关文章和案例。
2. 多媒体资料: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我做合格小公民》教案

一、教案简介《我做合格小公民》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公民的定义、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履行公民的职责,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公民的概念、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民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2)运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履行公民职责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公民意识;(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民的定义和特点;(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2. 教学难点:(1)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履行公民职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公民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公民;2. 讲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学生讨论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分享自己的看法。
3. 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1)教师介绍合格小公民的标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履行公民职责;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结合本节课所学,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写一篇短文;2. 调查家庭成员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了解,分享调查结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情境模拟:设置一个模拟社区,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居民、警察、医生等,模拟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履行各自职责的场景。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展示合格小公民的行为和态度。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践行公民责任,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班会
一年级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每位学生懂得:在校园里,我们是文明的学生;在家庭中,我们是文明的孩子;在社会上,我们就是文明的使者、遵守社会公德的合格小公民。
2、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学生。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孔融让梨》的故事。
2、教师准备《程门立雪》的故事。
3、课前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活动过程:
1、一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2、班主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像《孔融让梨》等许多历史小故事至今深深教育着我们。
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良好的行为规范伴我们每一天。
教师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中国古代的礼仪规范不断发展形成了我们的现代文明礼仪,对于我们小学生,《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谁来说一说。
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
4、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树立一个人的美好形象,首先要做到说话文明,那么,现代文明礼貌用语又有什么讲究呢?
5、《日常文明用语介绍》请、谢谢、对不起、不客气、早上好……(指名说一说)。
6、友情提示:
互相查一查:(1)班级里的小朋友有哪些不文明的举止?
(2)宿舍里,哪些小朋友不讲文明?
(3)家庭中会出现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4)学校、家庭、社会最突出的不文明的行为有哪些?
(四项内容逐个进行交流汇报,步骤:先小组内进行交流,后进行全班性的汇报。
)
7、作为一名小学生,发现自身或他人存在着上面说的问题,应该做些什么?要怎么做?(学生发言)
三、活动结束(希望寄语)
班主任: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以文明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养成道德好习惯。
现在,老师给大家提出十个道德好习惯的要求,分别是:(投影出示)
1、文明用语,微笑待人。
2、文明休息,文明坐行。
3、不懂就问,勤于思考。
4、勤俭节约,计划用钱。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7、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8、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集体的事情一起干。
10、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希望全体学生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的明天!
维护校园环境主题班会
一、问题的提出:
环境教育是我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的环境意识淡泊,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随身带零食到教室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乱踩草坪也大有人在。
这种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破坏校园环境卫生的状况,对净化、美化、绿化校园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对创建“绿色学校”也造成一定的冲击。
如何唤起全校师生对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美好环境认真负责的精神,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化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这个问题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二、活动的时间:20XX年9月
三、活动的主题:我与校园环境——美化校园,你我做起
四、活动的目的:着力提高学生的“两个意识”、告别一个“不良行为”和形成一个“良好习惯”。
“两个意识”就是公德意识和环保意识,告别一个“不良行为”就是要告别随手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形成一个“良好习惯”就是要养成爱我校园、美我校园的习惯。
五、活动的过程:
1、主持人讲解校园环境对同学学习、生活的作用及目前我校校园环境的现状;
2、通过具体事例,如乱扔垃圾、乱踩草坪、破坏垃圾桶、随地吐痰、
乱折花草等,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存在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及其对策;
3、分小组在校园里进行“不良现象大搜索”
4、综合各组结果,形成共识。
六、活动的结果:
学生从身边的种种破坏校园环境的现象来分析,得出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几种原因:一是由于小时候没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95%的学生认为,从小进行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缺乏自控能力,35%的学生认为在没人监督或约束的前提下,可能会随手扔垃圾;三是缺乏劳动教育。
从调查来看,85%的男生在家没有做家务的习惯,60%的女生在家没有做家务的习惯,如自己洗衣服、帮父母洗碗等。
学生普遍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共识:一是美我校园,人人有责。
爱护校园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少说多做;二是在全校营造“爱我校园、美我校园”的氛围,让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三是在校园树立环境保护标语,标语向学生征集;四是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如举办环保讲座和环保图片展等;五是加强对学生的体验教育。
如倡导学生自己种树、种花,并由自己维护;六是加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