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风筝飞上天
《风筝风筝飞上天》教学反思.

《风筝风筝飞上天》教学反思2019-05-28《风筝》写的是小伙伴们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历,从中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风筝风筝飞上天》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您。
《风筝风筝飞上天》教学反思(1)“风筝”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它融科技、娱乐、文化等要素于一体,是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活动。
我国每年都会举行风筝大赛,中外人士踊跃参加,盛况空前,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风筝热。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风筝绚丽多姿、各具风格,正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如果能对风筝的历史、制作等各方面作一些初步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发展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一件大好事。
其次,开展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扩大视野,体验放风筝的趣味性,更能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接受民族文化的教育;而组织学生了解有关风筝的历史,亲手制作风筝、放飞风筝、改进风筝、举行校园风筝擂台赛……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我相信,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学生将会受益匪浅。
第一环节是学生制作。
最开始学生的想法都非常好,如选定自己喜欢的风筝,准备材料进行模仿。
但是越往后做就越难。
首先是材料的问题。
学生尝试了很多材料,包括树枝条、竹条、方便筷子、塑料吸管、挂历纸、塑料布、棉布、红领巾、雨衣等。
在反复的尝试中学生开始出现了情绪上的厌烦,而我也因为学生制作得慢,出现的`问题多而产生了急躁的情绪,恨不得帮学生去做,我也确实动手做了一些。
但是在课后的反思中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很愚蠢。
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也是好事。
如果教师见到错误就包办代替地为学生解决,那学生就不会出现问题了,学生也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了,更不会体验到自己做事取得成功的乐趣了,再直白一点:课堂的亮点没了。
想明白这些后,我豁然开朗,在学生再次试飞风筝的过程中我的心态平和了,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也会感到暗暗心喜,因为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就表示他在思考,会想方法去解决。
风筝风筝飞上天

风筝风筝飞上天(4)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互评并交流创作经验。
4.实践,拓展,升华。
(1)提问:放风筝需要注意什么?(起飞平稳,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2)师生到操场上放飞风筝,感受春天里放风筝的喜悦(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安排到课外)。
(3)课外要求学生继续了解风筝的发展史及不同区域风筝的制作特点。
这是一门自主、开放、探究、创新的课程;是一门解放学生,发展教师的课程;是教育回归原生态,回归自然的课程。
教师要尽可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平时课可以少考虑一些,尽可能让学生遇到困难时,实在没有办法解决下才指导。
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在此同时,同学们也很感兴趣,因为风筝对小孩子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喜欢的一种玩具,我调查了一下,班里90%的同学都曾放过风筝,而且放得不错,这也是孩子们春天最喜欢的一样活动。
我就从孩子们亲自放风筝的经历入手,请他们谈谈放风筝要注意的技巧,然后引入介绍风筝的历史,然后引出书中的年画《三月三》,请同桌互相说说,都有哪些动物形象的风筝,然后重点介绍了常见的沙燕风筝,并观察书上的三个沙燕风筝,看看有什么特点,同学们经过观察,知道了沙燕风筝的外形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其中的图案、颜色可以有丰富的变化。
在对风筝有了感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我再布置今天的课堂作业,根据孩子们绘画的水平,我分成了三种层次的作业:1是临摹书上的风筝图;2是画沙燕外形的风筝,自己设计丰富的图案;3是设计一个书上没有的新颖漂亮的风筝。
同学们很感兴趣,都认真的画了起来,也产生了许多美丽的作品。
教学背景:体育活动是少年儿童喜爱的活动。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相约去放风筝是每个人非常喜爱的休闲活动。
制作自己喜爱的玩具是每一个儿童引以自豪的一件事情。
教学目标:1、学会仔细观察,发现风筝的特点,简单的设计、绘图风筝,按照要求制作简单的风筝。
并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和知识及构造与平衡的关系2、初步学会弯、绑、糊等简单的操作技能及简单工具的使用。
风筝飞上天绘本故事读后感

风筝飞上天绘本故事读后感
一本好书,在微风里带来无限的温暖;一篇好文章,在秋天里带来无限的美好……在这个暑假我结识了一位好“朋友”,它就是《风筝飞上天》。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不知道怎么就稀里糊涂当上班长的女生:段小洛。
一上任老师就给她派发了件无比重大的任务,在六一儿童节为聋哑儿童表演。
这种事,她只能在甜品店发呆,直到遇上那位聋哑少年阿林,他的出现让段小洛得到了自信,就这样聋哑少年得到了来之不易的友谊,而段小洛则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认可。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忍不住笑了,我发现文中的段小洛,就和我一样稀里糊涂的当上副班长又稀里糊涂的当上正班长,我顿时对这个可爱朴实的女主角产生好感。
虽然不知道如何当上班长的她却对班级很负责,敢作敢当实在让我钦佩。
在班级同学的帮助下她终于为这次的表演想出好办法:手语表演。
我又读了一遍,想起了我们班上的某位同学,他应该很庆幸自己没有像阿林又聋又哑,虽然无法与人沟通,可是他却很乐观开朗,而那位同学却受了一点小挫折就临阵退缩,与同学闹小矛盾。
“在没有声音的世界里,所有的表达都变得很难。
多一些理解和认可也许能放飞一颗孤独的心灵。
只有当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时,没有那堵坚硬的墙时,我们的心灵才会被放飞,才会找到之前的自由。
风筝风筝飞上天教案

风筝风筝飞上天教案教案:《风筝风筝飞上天》阅读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材为《风筝风筝飞上天》,是一篇感人心灵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孤儿阿里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与父亲间的感情纠葛。
本文节奏明快,语言朴素,情节感人,适合学生阅读短篇小说,了解社会人文,增加语文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人文,认识孤儿的生活问题,了解阿里和父亲的感情纠葛,体味孤独无助的情感。
2. 注重阅读技能和学习策略,尤其是通过猜测词义和推理来理解文章中的语言难点和情节。
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熟悉如何运用语文知识展开阅读分析,对比先后文中人物性格、心态等,强化对文章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社会人文2.理解文章中语言难点和情节3.运用语文知识展开阅读分析四、教学过程Step1.引入课题用一些简短的问题引出故事主题。
如:父母的生死离别让人失去了亲情,那么,一个孤儿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呈现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Step2.快速阅读要求学生粗读一遍文章,了解全文主题和基本情节。
1.学生自读课文,快速抓住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对基本情节做出总结:一个孤儿阿里的成长经历,他因为父亲的死难受,饱受抑郁症,后来在阿里放风筝的过程中,渐渐挣脱了心理的困扰。
我们可以看到,风筝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更是阿里和父亲的情感纽带,是他重拾自我,走出心理阴影的救赎。
Step3.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套路,了解全文的脉络和主旨。
1.学生认真阅读文章,重视结构和套路的处理。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理解的情况,分析文章结构:本文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其中阐述了孤儿阿里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与父亲间的感情纠葛。
整篇文章围绕风筝,通过阿里的心灵世界展开,流畅、生动、情感丰富。
Step4.理解文章词汇通过文中的生字、短语、成语等逐步加强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词义理解能力1.引导学生查找生字、短语和成语。
2.针对文中的生字、短语和成语,教师进行详尽解释。
描写风筝飞上天的句子

描写风筝飞上天的句子
以下是几个描写风筝飞上天的句子:
1.风筝在微风中轻轻一动,然后猛地往上一扬,冲破了地心引力,飞上了天空。
2.风筝线在孩子手中飞快地滑动着,风筝在空中舞动着优美的曲线,好像在向蓝天挥手。
3.风筝像一只翩翩起舞的彩蝶,轻盈地飞上了天空,留下一条色彩斑斓的尾巴。
4.风筝在空中振翅欲飞,然后一跃而起,像一只自由自在的鸟儿,向天空飞翔。
5.风筝飞上天空,渐渐消失在白云中,留下一片清脆悦耳的儿童笑声。
6.风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随着风向翩翩起舞,像是一只守护着孩子们快乐的天使。
7.风筝在空中翱翔,留下一条绚丽多彩的弧线,像是一首美妙的旋律,奏响在天空。
8.风筝升上了天空,好像在与白云互相拥抱,让人感到无限温暖和自由。
9.风筝高高飞起,像是一只神奇的鸟儿,展翅翱翔在天空,给人以勇气和梦想。
10.风筝飞翔在蓝天白云之间,好像在为人们送去愉悦和快乐,令人心旷神怡。
1/ 1。
2.风筝风筝飞上天(教案)-浙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2.风筝风筝飞上天(教案)-浙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风筝的形状和种类。
2)掌握风筝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认识风筝的文化和历史。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尝试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对自然、对美的感悟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风筝的制作和文化三、教学重难点:1、风筝的制作流程。
2、风筝的文化历史。
三、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小组合作制作并展示3、多媒体、图片、实物展示4、问答、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视频和展示中国古代的发明——风筝,学生观察视频中风筝的形状和种类,并谈谈自己对风筝的看法。
2、出示几张不同形状和样式的风筝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形成自己对风筝的印象。
二、学习活动:(40分钟)1、了解风筝文化的历史(1)谈论古代风筝的用途:通信、军事、庆祝活动等。
(2)呈现古代风筝图案及绘制方法,探讨风筝文化。
2、制作风筝(1)观察不同形状和种类的风筝,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形状和样式的风筝。
(2)分组进行制作,学生PCO详细记录制作方法和步骤。
(3)学生制作完毕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评估。
三、交流讨论:(15分钟)1、展示风筝制作成果,学生进行点评和评估。
2、讨论一个好的风筝需要具备哪些特点?风筝的结构原理是什么?四、小结:(5分钟)总结风筝的制作流程和文化历史,培养学生对风筝的热爱。
五、扩展贯彻:(15分钟)1、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风筝文化,比如浙江的雁荡山风筝、山东的红旗风筝、抚顺的俏羊风筝等等。
2、鼓励学生进行外出活动,体验风筝的乐趣和文化。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风筝音乐会,了解国内外风筝的发展历程。
幼儿园大班《风筝飞上天》教案

幼儿园大班《风筝飞上天》教案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看录像欣赏、观察风筝激发幼儿制作风筝的欲望学习风筝的简单制作方法2、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二、活动准备:1、各种各样的风筝2、风筝会现场的录像3、录音机、录音带4、教师制作的风筝作品一个5、制作风筝的材料(楟秆、不同形状的纸、彩带)若干、双面胶等三、活动过程:(一)导入:猜谜语引出风筝引导语: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的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风筝)小朋友见过风筝见过什么样的风筝请为小朋友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二)基本过程:欣赏、观察风筝了解风筝的基本制作过程引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风筝想请小朋友欣赏一下看看些是你们见过的些是你们没见过的它们样子的(幼儿欣赏)你最喜欢一个请把它拿过来提问:1、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风筝2、你知道这么漂亮的风筝是怎样做成的(引导幼儿发现风筝的对称美)(三)看录像激发幼儿制作风筝的愿望引导语:小朋友这么聪明表现的真棒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件礼物你想不想知道?在给你们礼物之前我要先考考你们你们知道风筝会是一天闻名世界的风筝之都是里呢每年的4月20日全世界的风筝爱好者都会来潍坊参加国际风筝节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礼物就是风筝会现场的录像请小朋友仔细的看一看(放录像)提问:录像里有什么样的风筝看完录像你有什么感受(四)尝试制作风筝体验合作的愉快引导语:再过几天就是今年的风筝会了你想不想也制做一个美丽的风筝去潍坊参加风筝会呢那么你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风筝(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新)那还等什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尽量制作如果你觉得自己制作有困难可以两个或三个小朋友一起制作制作完毕以后请将垃圾收到小盆里(幼儿动手操作)在制作的过程中放轻缓、优美的音乐(五)展示、欣赏作品引导语:小朋友请将你们制作的风筝带过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制作的风筝是怎样制作的咱们来个风筝展示表演吧(六)结束部分:引导语:小朋友制作的风筝这么漂亮我们赶快到外面放飞一下练习练习过几天在风筝会上大显身手活动后反思:新《纲要》中指出:活动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开展幼儿感兴趣的事情这不孩子们对今天的活动表现得非常好尤其是在讨论选用材料时他们的奇思妙想让我震惊还有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敢于尝试利用自己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极大的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还有在作品展示时孩子们大胆的讲述自己的风筝在这自然的环境中为孩子们营造愿意表达的氛围使他们轻松的表达自己的心声几个人一起制作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风筝风筝飞上天教案[001]
![风筝风筝飞上天教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27fc15a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7.png)
风筝风筝飞上天教案[001]教案:《风筝风筝飞上天》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风筝文化,培养对风筝制作和飞行的兴趣。
2.通过欣赏《风筝风筝飞上天》这个故事,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习如何调节家庭关系。
3.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国传统风筝文化。
2.理解和表述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3.运用所学知识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电视机或笔记本电脑。
2.教师准备风筝模型或图片,以及故事书籍。
3.学生准备笔、纸、课本。
教学步骤:Step1. Warming up1.教师展示风筝模型或图片,让学生了解风筝的样式、材料和用途。
2.介绍中国传统风筝文化,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风筝制作和飞行经验。
3.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曾经制作或飞行风筝的经验和感受。
Step2. Pre-reading1.教师出示故事书籍,并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2.让学生观察书籍封面和插画,猜测故事的内容和发生的地点。
Step3. While-reading1.教师逐段朗读故事,让学生注意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2.教师适时停止朗读,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如:“你认为机器猫的行为合适吗?为什么?”、“你认为猫妈妈是个好妈妈吗?为什么?”等等。
Step4. Post-reading1.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讨论在这个故事中,家庭和教育的作用和特点。
2.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扩大讨论范围,让更多观点和看法得到表达。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这个故事的主题和启示。
Step5. Homework1.让学生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曾经制作或飞行过风筝的经验和感受。
2.让学生选一种传统风筝,了解其制作和历史背景,写一篇介绍文章。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风筝制作和飞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了解了中国传统风筝文化的重要性。
通过欣赏《风筝风筝飞上天》这个故事,学生更加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家庭和睦关系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筝风筝飞上天
春天来临, 积雪慢慢融化, 大地从沉睡中苏 醒,树木吐出嫩 绿,泥土散发着 芳香。春天象征 着生命、希望与 力量。伴随着春 风,美丽的风筝 飞上了蓝天,如 果能放飞自己亲 手扎制的风筝飞 上天,那该是多 么有趣又高兴的 事呀!
风筝的由来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 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 年有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 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 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 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 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 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 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风筝求救的故事
南北朝风筝曾是被作 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 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 尝做纸鸢,飞空告急于外, 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 陷,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 风筝求救的故事。
古 诗
村居
清 高鼎
中
的 风 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风 筝 风 筝 风筝的好时节。而清明之前更是放风筝的黄金时节, 因为这时的风向较稳,风速均匀,便于风筝放飞。同时这时的天气 干燥,风筝不易受潮,能保持风筝原有的形状,不易损坏。周围没 有高大的建筑物,没有较高的树木和电线杆,地面也比较平整宽敞 的地方是放风筝的好场所。 放风筝时要两人互相配合。一个人拿好风筝,用手抓住风筝的骨架 的中心条,站在风筝背后或侧后,将风筝举起。使风筝略向前倾斜 5~10度,往前跑。另一个人右手拿线拐,左手拿风筝线,并把线 慢慢放出10~20米,线要拉紧,等到风力适宜时,持风筝的人向空 中轻轻一松手,拿线的人随着风筝上升的方位和风势,不断调整自 己站的位置,并调整放线的速度和长度,使风筝借助人的拉力和风 力冲上蓝天。拿线的人分几次把线放出180~200米左右就可以了。 一旦风筝飞到天上就平稳了。 风筝停止放飞回收线时,绝不能操之过急,要顺着风势和风筝的方 位不断调整,慢慢地把线绕到线拐上。注意别把线拉断。当风筝快 要落地时,另一个人要把握时机,接好风筝,免得风筝直接摔在地 上造成损坏。
瞧,这些风筝多漂亮!能看出它们的共同特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