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育智慧与真情 ----读懂学生的心
用心用情用智当好学生“摆渡人”——浅谈班主任工作点滴

用心用情用智当好学生“摆渡人”——浅谈班主任工作点滴魏书生曾说:“不做班主任的教师不是完整的教师”。
自从担任班主任后,切实感受到班级对我的需要和牵挂,让我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对教师身份有了更完整的认识。
班主任是学校里最小的一个官职,但却是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领导”角色,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如何教育并带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班主任重要的“必修课”。
在教育长河中,班主任需以爱心做船,以智慧做浆,为学生掌好舵、把好方向盘,当好学生的“摆渡人”,带领学生驶向成功的彼岸。
我和许多班主任们一样,在忙碌中充实着,在琐碎中体现幸福。
当接任一个新的班级,我想象着怎么让每一朵鲜花怒放,带领出一个生机勃勃的班集体,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富有挑战性的重任,但我始终信奉:做好班主任工作,要用心、用情、用智慧!一、用心洞察,做学生“知心人”。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大家庭时,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品行。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张张稚气的笑脸、一双双无暇的目光,他们个性张扬、聪明顽皮,他们性格各异,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需要班主任因材施教。
记得有句名言说:“教育必须从了解开始”。
只有了解自己的被教育者,才能做好更充分的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要了解学生,正确对待学生,洞察学生的内心,用心去读懂学生的心语,做学生的“知心人”。
曾经在我担任某个班级的班主任时,班长在我的指导引领下,班级管理能力越来越强,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但班上同学却多次向我反映其不好的习惯:她常常看到别人有了新鲜的文具或玩具,就会忍不住偷偷拿走。
为了保护她年幼的心灵,我没有简单对她批评教育,而是先从其家庭入手,多方面、多角度从其家长、邻居、朋友口中了解情况,以此洞察其内心真实的想法,读懂她内心的需求。
经过多番侧面了解,原来,班长在家里比较不受重视,父母把感情的天平倾向于弟弟。
充分了解情况后,我找来她先是轻松地闲聊家里和班上的事情,后来不刻意地说到班里出现小偷小摸的一些现象,她像是顿时明白了我跟她聊天的最终目的,瞬间脸红了,泪水浸满了眼眶,不敢看我,但又不敢主动承认自己错误,我发觉她已有要逃离老师的感觉。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If one day I have money or I am completely out of money, I will start wandering.(页眉可删)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1寒假期间,我有幸拜读王晓春老师著作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
这本书收集了100个小学教育案例分别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这五个部分进行点评和剖析。
此书案例扣人心弦,王老师的点评独特,读后让我如醍醐灌顶,感触颇深。
下面谈谈我的感悟。
一、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说实在话,我是一边读王晓春老师的这本书,一边进行反思的。
因为书中的案例如此真实,它们就存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活中。
很多时候我也有遇到过与书中案例类似的情况。
我在想自己遇到案例中的问题是怎样处理的?这种做法对不对呢?是不是明智的措施呢?我教现在的班级已差不多有两年时间了。
对这班孩子也算是知根知底了。
有一个叫做“詹俊烨”的小男孩,我印象特别深刻。
这个小男孩在开学没几天就已经被全班同学甚至于学校领导认识了。
主要是因为他的纪律问题。
那时他几乎是我们班课堂纪律最不好的学生。
这个小男孩在课堂上表现很好动,活跃,手脚不协调。
就是满堂跑的那种。
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又很积极举手发言,但往往回答不到点子上。
语言表达不清晰。
和其他小朋友交流起来稍微有点困难。
每天其他同学都会在我跟前投诉他,说老师詹俊烨又怎么怎么了。
有时候甚至不是他的错,其他同学也会把矛头指向他。
然而他却什么都不跟老师说。
就算有其他男生欺负他,他也是只会在一旁默默地流泪。
当看到这种情况,我心想:这样子下去是不行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反思,我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性格有点内向,脾气倔犟,但又很善良,单纯,天真的孩子。
别的小朋友欺负他,他只会默默地忍受,偷偷落泪,从不向老师告状。
这也许是因为他还不敢跟老师交流。
但他从来都不会欺负别人。
有一次别人又欺负他了。
于是我俯身在他的耳边悄悄地跟他说:“以后是欺负你,你就跟邓老师说。
教师阅读书目推荐

教师阅读书目推荐1、《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2、《人的教育》, (德)福禄倍尔著,孙祖复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人的现代化》, (美)英格尔斯著,殷陆君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4、《多元智能》 [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5、《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6、《自我实现的人》, (美)马斯洛著,徐金声等译, 三联书店1986年版7、《成功智力》[美国]R.J.斯腾伯格俞晓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8、《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著, 傅统先译,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0、《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1、《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 (俄)塔尔塔科夫斯基著,唐其慈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12、《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屈雅君,刘铁英编译.珠海出版社,2002年13、《再论教育目的》, (英)约翰•怀特著,李永宏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14、《蔡元培教育论著选》高平叔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15、《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6、《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邵瑞珍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7、《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徐光兴主编,2003年6月18、《给教师的建议》(苏)瓦•阿•可•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山版社,1999年1019、《和教师的谈话》(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20、《教育过程》, (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21、《教育的奇迹》, 朱永新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2、《有效教学方法》(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2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激译24、《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肖川, 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版25、《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叶澜,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26、《教师人文读本》, 张民生于漪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27、《顺生论》, 张中行,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8、《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 周毅、向明,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9、《爱心与教育》李镇西.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30、《我的教学生涯》斯霞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31、《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贵32、《教师的情感与智慧》, 教师博览》编辑部,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3、《新教育之梦》朱永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34、《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著,岳麓书社2002年版35、《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范梅南著,李树英译36、《学会教学》【美】理查德·阿兰兹(Richard I. Arends)著丛立新等译师范大学出版社37、《捕捉实践的智慧——教师专业档案袋》【美】Giselle O. Martin-Kniep 著夏惠贤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8、《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金忠明、林炊利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9、《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作者:[美]彼得•圣吉40、《学会宽容》作者:苏隶东中国民航出版社41、.《爱心与教育》(李镇西)42、《特别的女生萨哈拉》(爱斯米·科德尔)43、《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44、《优秀是教出来的》(罗恩·克拉克)45、《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艾斯奎斯)46、《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王晓春)47、《儿童纪律教育――建构性指导与规训》(费尔兹M.V.,费尔兹D.)48、《爱的艺术》(弗洛姆)49、《儿童的人格教育》(阿德勒)50、《小学课堂管理》(卡尔·西蒙·温斯坦,安德鲁·J·米格纳诺)51、《孩子们,你们好》(阿莫纳什维利)52、《学校是一段旅程》(芬瑟)1.薛涌著:《美国人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包括作者相关的书,如《精英的阶梯》)。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体会《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心得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书心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体会1《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
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作者自序中道:为教师而写作。
我读完此书,我想,与其说是在为教师而写作,不如说是为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执著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乃至探求人生真谛、追寻幸福人生的人而写作,其实还可以包括我们的家长和我们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
因为我们向往智慧、我们呼唤真情;因为我们更渴望智慧之光沐浴灵府、渴望在真诚的言说里与伟大心灵的晤对。
此书的意蕴也在于此吧: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真情呼唤真情。
在书中诸多的章节中,《教师的解放》这一部分给我的触动最大,其中的一些篇章提及了一些教师的生存状态。
书中提到,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劳动强度过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肖川博士又理性地分析了造成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
外在的客观原因有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过高、一些教育职能部门对学校的各种检查考评、现行教育教学体制管得太多等。
主观的原因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陈旧落后、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和能力不够理想。
肖川博士呼吁全社会从各个层面形成合力来解放教师,并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对于教师过高和过多的要求。
肖川博士作为一个教育理论工作者,能站在教师立场,为教师而言说,真的令人感动。
我最欣赏“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与学生沟通的智慧

《与学生沟通的智慧》读后感假期里,我认真阅读了薛雪编著的《与学生沟通的智慧》一书。
这真是一本真知卓见的好书,通过对本书中的众多案例的阅读,我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地反思,又学习了一些与学生沟通的智慧,我对今后工作中怎样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充满了自信。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懂得如何接纳和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你所组织的教育活动中。
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学会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技巧和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这样,师生之间的沟通才会变得一帆风顺。
我们每一位教师,最应该重视的不是“教”而是“育”。
这个“育”其实就是心灵的交流与沟通。
在与孩子接触时,一定要本着爱而不溺、碰而不伤、痛并能思、设身处地以心换心的原则。
可以说,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决于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而良好的沟通更需要教师的智慧,因为沟通不是简单地和学生对话,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是一种心灵对心灵的开放,是敞开自己的心,用真诚去换得对方的心灵开放,只有心灵沟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沟通必须是师生在互相尊重双方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而不是教师简单地说教、灌输思想;沟通的最高境界是懂得沟通的艺术,学会用智慧沟通。
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才能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把与学生沟通的智慧理解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沟通的前提就是要读懂学生和了解学生,这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功。
教师只有读懂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读懂学生的需求、读懂学生的思维、读懂学生的情感,才算读懂了学生、读懂了教育。
也只有读懂了学生,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得到实实在在地发展和提高。
学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直接对象,而且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性格,如果连自己的学生都不了解的话,那又怎么能够去和他们沟通交流,从而让教育教学效果更佳呢?读懂学生是指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前提。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1“教育不是简单的操作性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事业。
因为真正的教育是精神创生和灵魂的感召。
教师将是一个永恒的职业。
没有教育信念的教师决不可能成为好的教育者。
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
这意味着只有基于信念的行为,才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才是真正的教育力量,才能推动人和鼓舞人,才能唤起别人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才能在别人的心中催生信念。
因为只有基于信念,我们的言行才会有一种自然与真诚,才会有一种执着和投入,而不会是做作与矫饰、应付与敷衍。
”读着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集,让我接受着对心灵的洗礼,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
让人觉得是在与一位智者聊天,他那谦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部是一个诱惑,引领我进入一个神奇的风景线。
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无不再表达这样一个内容:“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肖川教授在《名师不可仿》说到:不要简单的模仿名师,重要的是学习名师的教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他们所代表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值得学下的,他们的成长之路也是值得研究、借鉴的,但他们的示范课的招式是不可简单模仿的。
我们只有“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地生成教学的策略,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作为新教师,起初我是以取经的目的去拜读这本书。
但在书的篇末,肖川教授说:“功夫在诗外”,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你教育的智慧。
教育的智慧只能从深厚的精神修养中内在地孕育和生长出来。
看到这里,我并没有失望,我读到了“学问变化气质,知识滋养人生”;我知会了“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
有思想,使得我们不人云亦云,不简单化,使得我们葆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2“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摘自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的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的心得体会(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的心得体会最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感触良深。
肖教授的书读来完全没有一些教育类书籍教条式的说教,而是用随笔的形式娓娓道来。
读来就象是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对面,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论的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活泼中更深地去感悟我们的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有故事的人,尊重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延续心中的美好,这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
作为一名老师要善于在细微处浸润孩子的心灵,抓住一个个的教育机会来帮助孩子心灵的成长和进行个性品质的熏陶。
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否则,你的教育就会退化成单方面的说教。
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如何与学生沟通呢?一、教师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愉快中改正错误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学生沟通既是学习但更主要是要实施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功能,那么要使学生改变错误,你首先就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愿意接受你的观念、思想、建议,让他能积极接纳你的思维和认知的方法,在这里学生良好的心态的保持离不开教师愉快的沟通方式,也就是说“愉快”应当是师生沟通取得成功的前提,当然愉快不是迁就、退让,愉快应当是彼此的信任以及良好的氛围,要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你的教育,你就应当学会运用“夹心饼干”的批评方式:先以肯定作铺垫——恰如其分地批评——安抚、鼓励,这种以赏识、激励为主的方法使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爱心,那么他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优点也会进一步得到发扬,不至于挨了批评情绪受挫,萎靡不振,甚至自暴自弃。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
教师良好的自身形象就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
教师线上研修心得体会五篇

教师线上研修心得体会五篇研修,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
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教师线上研修心得体会五篇,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师线上研修心得体会1今年的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开始了,这段时间通过在网上的学习,聆听了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使我对中职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意识到中职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
专家教授们的新理念新视野就像一扇窗,为我带来外面广阔天地的一束灿烂的阳光。
在研修学习中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
一、网络研修使我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了中职教育对于教师提出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每一位老师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被时代所淘汰。
网络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里面有很多全新的教学理念。
二、网络研修,使我得到深刻的感悟。
网络研修,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我觉得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
在培训中有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明了理论,通过与专家,学员的在线互动交流,专家的真知灼见与精辟见解,以及同行的精彩点评,交流与感悟也让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专家的讲座,每一专题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使我得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启迪。
同时,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
三、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价值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我会将自己的爱全身的融入到学生中。
在教学中,我会将努力所学教学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乃至高效。
四、研修提升了我的业务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懂学生的心》心得体会
侯营学区郭白小学白翠平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用师爱这把金钥匙去呵护、关爱每一个学生。
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我有幸听了杨敏毅老师的报告视频,无论是从内容上、思想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第一、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理念。
现代全新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成长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
教育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点目标,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学生与老师处在平等、理解的情境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改变班级的精神风貌。
学生有了缺点,犯了错误,班主任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
在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后,确定处理对策,力求使问题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宽松和谐的气氛,感受到自己意见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尊严被重视。
第二、真诚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首先必须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一视同仁。
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这种爱要像农民爱土地、工人爱机器一样,发自内心,纯出天然。
要用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认真处理好班级的日常事务,不能有私心、偏心,要以心
换心,平等而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师生之间不只是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
因此,不但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且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要切切实实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
班主任还应是学生倾诉和交谈的朋友,应常常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用心与学生交流。
第三、关注学生的心灵,读懂学生的心
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显然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
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
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
学生免不了犯错误,犯了错误就要帮学生纠正,我们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是批评教育,再让他们写保证书或检讨书。
这种写保证书或检讨书的方法对那些行为习惯较好,偶尔犯错误的学生来说,还能起点作用。
但对那些行为习惯差的问题学生来说却收效甚微。
他们大部分人认为写检讨书只是一种书面形式,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他们的任务。
却不能触及他们的内心深处,不容易使他们改正错误。
第四、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作好表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要做好一个班主任,无论在为人还是工作上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要处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品格高尚,乐于奉献,爱岗敬业。
严格以师德规范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使学生清楚地明白做人的道理,教会他们懂得做人的价值。
在生活上要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工作上要勤奋努力,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作好表率。
在学生心灵深处培植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能使师生关系融洽。
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和心灵的沟通,我认为只有进行以上一系列的“走进心灵,关爱学生”的行动,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提高学生自尊、自爱、自信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他们能够真正健康、快乐成长起来,这就是我最深刻的体会。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应该以“读懂学生”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处处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不同见解和劳动成果,尽最大能力,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
学生将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轻松、愉快、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这种关注将会在数学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