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饮食与营养学习提纲

饮食与营养学习提纲

南沟岔中学七年级 生物(科目)学习提纲 课题: 饮食与营养 设计者: 刘姣 执教者: 刘姣 学 习 目 标1、营养物质的概念、种类。

2、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以及鉴定实验。

【温故知新】 1、植物积累有机物而长大,主要靠哪一个过程? 2、植物要健康生长发育,还需要哪些物质?是如何获得的? 3、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 【合作交流】 一、阅读课本 71 页内容,并结合信息库 89 页《常见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和能量》 , 你的一日三餐是如何选择的?完成 71 页课堂小游戏。

二、阅读课本 72-73 页的三个实验过程,以及 73 页的课堂小资料和提示内容: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自 学 内 容向 A 杯: 向 B 杯:A杯 B杯问题 1:你觉得人体需要的三大营养物质是什么? 问题 2:什么是营养物质?除了三大营养物质外,人体还需要哪些营养元素,举例说明。

问题 3:根据你所学到的知识,正确归类: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种类 名称 主要存在 的食物 ①大米②豆腐③小麦粉④绿色蔬菜⑤水果⑥花生 ⑦大豆⑧鱼类⑨牛奶⑩鸡蛋⑾牛肉⑿马铃薯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1、造成植物根尖根毛细胞失水的原因可能是( A.根毛数量较少 C.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 2、细胞吸水或失水时,水移动的动力是( A.细胞壁的吸收 B.细胞膜的作用 )) B.细胞液浓度等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 D.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 C.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 D.细胞质的吸收3、根毛细胞吸水时,其细胞液的浓度( A.大于土壤溶液浓度B.小于土壤溶液浓度C.等于土壤溶液浓度D.与土壤溶液浓度无关4、X、Y、Z 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已知 Z 细胞液浓度>Y 细胞液浓度>X 细胞液浓度.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吸 失水关系的是( )A.B.C.D.5、有甲、乙两个相邻的成熟区细胞,已知甲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乙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则水分的移动方向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水分不移动 ))6、正常情况下,根毛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由外向内,细胞液浓度( A.依次递减 B.依次递增 C.均相同 D.不能确定7、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原因是:施肥过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 细胞 . )根细胞细胞液浓度,使根8、根处于吸水状态时,外界溶液浓度(W)与细胞液浓度(X)的关系是( A.W 大于 X B.W 等于 X C.W 小于 X D.W 大于、小于或等于 X9、用糖拌西红柿,一段时间后,盘中会出现一些液体,主要原因是西红柿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A.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C.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B.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D.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10、如右图 W、X、Y、Z 分别表示洋葱表皮的四个相邻细胞,它们之间的吸水关系如图中的箭头 所示.请问它们的细胞液浓度最小的一个是( A.W B.X C.Y D.Z )1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 水、清水等实验材料,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 观 B 烧杯中液体(2) 观察比较萝卜条①一③的变化, 可推测 A 烧杯中盛放的是 察比较萝卜条②一④的变化,这是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 的浓度,萝卜细胞发生了(填“失水”或“吸水” )的过程.(3)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会出现萎蔫现象,最简便有效的解决办法 是 .。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饮食与健康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饮食与健康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饮食与健康教案第一章:饮食与健康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营养素的种类与作用健康饮食的原则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讲解营养素的种类与作用讨论健康饮食的原则1.4 作业与评价完成营养知识小测验制定个人健康饮食计划第二章:健康饮食的原则与实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健康饮食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制定健康饮食计划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实际应用2.2 教学内容健康饮食的原则制定健康饮食计划的方法健康饮食的实际应用2.3 教学活动讲解健康饮食的原则引导学生制定健康饮食计划分享健康饮食的实际应用案例2.4 作业与评价完成健康饮食计划的设计提交健康饮食的实际应用案例第三章:食物的营养价值与选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食物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表3.2 教学内容食物的营养价值选择健康食物的方法食物的营养成分表的解读3.3 教学活动讲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食物解读食物的营养成分表3.4 作业与评价完成健康食物的选择练习提交食物营养成分表的解读第四章:健康饮食与慢性病的预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与慢性病的预防关系让学生掌握慢性病的预防方法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对慢性病的影响4.2 教学内容健康饮食与慢性病的预防关系慢性病的预防方法健康饮食对慢性病的影响4.3 教学活动讲解健康饮食与慢性病的预防关系引导学生了解慢性病的预防方法讨论健康饮食对慢性病的影响4.4 作业与评价完成慢性病预防方法的小测验制定个人慢性病预防计划第五章:健康饮食与心理健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5.2 教学内容健康饮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健康饮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5.3 教学活动讲解健康饮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讨论健康饮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5.4 作业与评价完成心理健康小测验制定个人心理健康计划第六章:健康食谱的设计与实践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设计健康食谱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制定个人健康食谱让学生了解健康食谱的实际应用6.2 教学内容设计健康食谱的原则制定个人健康食谱的方法健康食谱的实际应用6.3 教学活动讲解设计健康食谱的原则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健康食谱分享健康食谱的实际应用案例6.4 作业与评价完成个人健康食谱的设计提交健康食谱的实际应用案例第七章:健康饮食与环境保护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让学生掌握环保饮食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对环境保护的影响7.2 教学内容健康饮食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保饮食的基本知识健康饮食对环境保护的影响7.3 教学活动讲解健康饮食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环保饮食的基本知识讨论健康饮食对环境保护的影响7.4 作业与评价完成环保饮食小测验制定个人环保饮食计划第八章:健康饮食与社交互动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与社交互动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健康饮食在社交互动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在社交互动中推广健康饮食8.2 教学内容健康饮食与社交互动的关系健康饮食在社交互动中的应用推广健康饮食的技巧8.3 教学活动讲解健康饮食与社交互动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健康饮食在社交互动中的应用讨论推广健康饮食的技巧8.4 作业与评价完成健康饮食在社交互动中的应用练习提交推广健康饮食的案例第九章:健康饮食与运动锻炼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与运动锻炼的关系让学生掌握运动锻炼与健康饮食的搭配让学生学会通过健康饮食提高运动效果9.2 教学内容健康饮食与运动锻炼的关系运动锻炼与健康饮食的搭配通过健康饮食提高运动效果的方法9.3 教学活动讲解健康饮食与运动锻炼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运动锻炼与健康饮食的搭配讨论通过健康饮食提高运动效果的方法9.4 作业与评价完成健康饮食与运动锻炼搭配的练习提交通过健康饮食提高运动效果的案例第十章:饮食与健康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加深对饮食与健康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将健康饮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掌握健康饮食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技巧10.2 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健康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技巧10.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饮食与健康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健康饮食融入到日常生活分享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技巧10.4 作业与评价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提交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学到的健康饮食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饮食与健康概述中,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对各类营养素和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及增进营养的措施和途径,具备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评价个体营养状况,营养咨询与配餐等工作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

课程任务:本课程讲授膳食平衡的理论知识,各类营养素对健康的作用、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各类人群营养、保健食品与强化食品、膳食营养素摄入计算等基础知识,具备编制不同人群的一日、一周食谱,对居民营养状况能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指导的能力,为以后在食品企业从事膳食指导与营养师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各类营养素的功能,熟悉其营养价值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可能出现降低食品营养价值的各种因素,并了解其来源和供给量。

(2)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营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

(3)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方法;熟悉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了解各类食品在加工中的营养变化。

(4)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和配餐的方法原则;熟悉膳食宝塔和膳食指南的内容;了解合理的膳食结构(5)掌握营养调查的基本方法;熟悉营养监测的概念、作用和指标;了解社区营养。

(6)掌握营养配餐的方法,熟悉编制和评价营养食谱,能用食物交换法调整食物种类和食谱能量(7)掌握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导致的慢性疾病的饮食预防措施;熟悉营养和疾病的关系;了解营养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8)掌握保健食品的作用、功能;熟悉保健食品作用来源及针对的人群;了解食品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9)掌握强化食品的目的、作用;熟悉强化食品的强化内容和方法;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和要求。

2.能力目标(1)能全面把握营养学基础知识,能根据食品成分表分析评价各类食品价值(2)能够对人体消耗的能量、蛋白质与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进行测算。

(3)能够依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环境要求提出合理化的膳食建议。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对各类营养素和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及增进营养的措施和途径,具备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评价个体营养状况,营养咨询与配餐等工作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

课程任务:本课程讲授膳食平衡的理论知识,各类营养素对健康的作用、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各类人群营养、保健食品与强化食品、膳食营养素摄入计算等基础知识,具备编制不同人群的一日、一周食谱,对居民营养状况能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指导的能力,为以后在食品企业从事膳食指导与营养师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各类营养素的功能,熟悉其营养价值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可能出现降低食品营养价值的各种因素,并了解其来源和供给量。

(2)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营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

(3)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方法;熟悉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了解各类食品在加工中的营养变化。

(4)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和配餐的方法原则;熟悉膳食宝塔和膳食指南的内容;了解合理的膳食结构(5)掌握营养调查的基本方法;熟悉营养监测的概念、作用和指标;了解社区营养。

(6)掌握营养配餐的方法,熟悉编制和评价营养食谱,能用食物交换法调整食物种类和食谱能量(7)掌握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导致的慢性疾病的饮食预防措施;熟悉营养和疾病的关系;了解营养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8)掌握保健食品的作用、功能;熟悉保健食品作用来源及针对的人群;了解食品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9)掌握强化食品的目的、作用;熟悉强化食品的强化内容和方法;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和要求。

2.能力目标(1)能全面把握营养学基础知识,能根据食品成分表分析评价各类食品价值(2)能够对人体消耗的能量、蛋白质与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进行测算。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第一章:饮食与健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饮食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包括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膳食平衡的原则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活动:讲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膳食平衡的原则,分析不健康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第二章:膳食指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膳食指南的基本内容,学会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2.2 教学内容:介绍膳食指南的基本内容,包括食物种类,膳食搭配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活动:讲解膳食指南的基本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第三章:不良饮食习惯与纠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学会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3.2 教学内容:介绍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如何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活动:讲解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学会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第四章:食品安全与卫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基本知识,学会判断食品的安全性。

4.2 教学内容:介绍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基本知识,包括食品保存,食品加工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活动:讲解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基本知识,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证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第五章:健康饮食的建议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建议,学会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

5.2 教学内容:介绍健康饮食的建议,包括饮食多样化,适量饮食等。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5.4 教学活动:讲解健康饮食的建议,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

第六章:谷薯类和全谷物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谷薯类及全谷物食物的营养价值,学会如何在日常饮食中增加全谷物的摄入。

6.2 教学内容:介绍谷薯类及全谷物食物的营养价值,全谷物食品的识别和选择。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学时数: 1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饮食营养与健康》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

课程主要介绍了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及营养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特殊功效、人群营养学基础、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等相关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各类人群的合理膳食与营养平衡,以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课程及课时分配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概述要点:1、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及主要学习内容,掌握营养学的相关概念,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的饮食营养状况,熟悉我国居民的主要营养问题。

通过对营养学相关知识的探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素第一节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要点:掌握人体的能量需要及能量平衡,掌握人体的能量消耗及能量来源,熟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要点: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及供给量,熟悉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及性质。

第三节蛋白质要点:掌握食物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及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熟悉蛋白质的组成、分类及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熟悉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了解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措施第四节脂肪要点:掌握脂肪及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熟悉脂肪的分类及食物来源,了解磷脂和胆固醇的功能。

第五节矿物质要点:掌握矿物质的概念、分类及生理意义;掌握钙、铁、锌等无机盐吸收和利用的影响因素以及缺乏与过量的危害;熟悉各种矿物质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第六节维生素要点:掌握VA、VD、VE、VB1 、VB2 、VB6及VC 的主要功能及与其它营养素关系、供给量、食物来源;理解VC、VA 、VB1等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视黄醇当量(μ g-RE )的表示及营养意义;了解维生素在体内的吸收与代谢。

《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大纲

《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大纲

《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 课程代码:2.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3. 学时及学分总学时:20 理论学时:20 实践学时:0 学分:14. 适用专业:不限专业5. 课程接续关系6. 编订日期:2011年2月11日7. 修订日期: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公共选修课,在校学生均可选修。

本课程在学生具备饮食与健康生活常识的基础上,讲解饮食营养的知识和部分中医养生的知识,使学生理解生活中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并解释学生关心的饮食问题和健康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合理饮食方式,通过饮食促进健康的方法。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饮食营养和养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合理膳食、解决实际生活中与饮食相关的健康问题的技能。

四、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1. 课程概述,建议2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基本概念,饮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中国人们健康现状。

教学要求:掌握本课程基本概念,了解饮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中国人们健康现状。

2. 饮食营养知识,建议8课时主要教学内容:膳食六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病、需求量及膳食来源,能量的换算、来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要求:掌握膳食六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病、需求量及膳食来源,能量的换算、来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平衡膳食,建议6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原则,特定人群(孕妇、乳母、儿童和青少年、老年人)合理膳食,常见疾病人群(冠心病病人、高血压病人、肥胖症病人、糖尿病人)合理膳食。

教学要求:掌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和膳食宝塔,掌握不同人群合理膳食的原则。

4. 中医养生知识,建议4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中医养生知识基础,中医五行理论,性味归经理论知识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养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日常生活指导。

五、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考察六、建议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饮食与养生》,贺娟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参考书: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编著,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出版;2.《公共营养师(中级技能、高级技能、技师技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编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9年出版;3.《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编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9年出版;七、说明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建议如下:1. 根据最新的、权威的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2. 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第一章:饮食与健康1.1 学习目标: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学习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

1.2 教学内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介绍。

营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食物的营养成分解析。

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1.3 教学活动:观看饮食与健康的视频资料。

分组讨论如何制定饮食计划。

小组分享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

教师示范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第二章:食品安全与卫生2.1 学习目标: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习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安全。

学习如何保持食品卫生。

2.2 教学内容:食品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

食品污染的类型和原因。

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安全。

食品卫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3 教学活动:观看食品安全与卫生的视频资料。

小组讨论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安全。

小组分享食品卫生的方法。

教师示范如何保持食品卫生。

第三章:饮食与营养不良3.1 学习目标:了解营养不良的概念和原因。

学习如何预防营养不良。

学习如何应对营养不良。

3.2 教学内容:营养不良的概念和原因介绍。

营养不良的影响和危害。

如何预防营养不良。

如何应对营养不良。

3.3 教学活动:观看营养不良的视频资料。

小组讨论如何预防营养不良。

小组分享如何应对营养不良的经验。

教师示范如何应对营养不良。

第四章:饮食与肥胖4.1 学习目标:了解肥胖的概念和原因。

学习如何预防肥胖。

学习如何应对肥胖。

4.2 教学内容:肥胖的概念和原因介绍。

肥胖的影响和危害。

如何预防肥胖。

如何应对肥胖。

4.3 教学活动:观看肥胖的视频资料。

小组讨论如何预防肥胖。

小组分享如何应对肥胖的经验。

教师示范如何应对肥胖。

第五章: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5.1 学习目标:了解健康饮食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习如何保持健康饮食。

学习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

5.2 教学内容:健康饮食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

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

5.3 教学活动:观看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的视频资料。

小组讨论如何保持健康饮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VitA--上皮、视力--动物肝脏、胡萝卜--夜盲 症
• VitD--钙磷吸收、骨骼--鱼肝油、阳光照射-佝偻病
• VitE--抗氧化、肌肉--植物油、花生、杏仁、 麦芽、 --肌营养不良、习惯性流产
• VitK--凝血因子、凝血--绿叶蔬菜--出血
• VitB1--代谢、神经、肌肉--粗粮--神经炎、 肌肉萎缩
1.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 (1)供能和贮能,是人体最主要的热能来源。每 克供热4kcal,体内氧化快,能及时满足机体需要。
• (2)构成机体的重要组成物质,参与许多生命过 程。
• (3)对其他营养在体内的代谢关系密切。 • (4)增加肝糖元的贮存,增强肝细胞的再生能力,
促进细胞代谢,以保护肝脏。 • (5)提供膳食纤维,增加胃充盈感,促进肠胃蠕
• 4.水能是调节体温,散发热量。
第二节 大学生的营养和合理膳食
• 一.大学生营养供给标准:
• 蛋白质90(80)g,脂肪70(60)g, • 热能3000(2700)K • 钙—800mg 铁—12(18)mg • 锌—15mg 碘—150ug • vit D—5ug vitE—10mg vitC—60mg • vitB1—1.5(1.4)mg vitB2—1.5(1.4)mg • vit A—800ug

六.水
•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一切生命的重要组成 部分。
• 血浆90%、肌肉72%、骨骼25%水。
水的生理功能
• 1.水的溶解力强,是一切营养素和代谢 废弃气物的溶剂。
• 2.水在体内直接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促 进各种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
• 3.水是人体自备的润滑剂,滋润皮肤、 润滑关节、眼球等。
二.合理膳食
• 1、合理膳食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 摄取的食物能满足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
• 贮存、加工烹调方式合理。
• 膳食制度合理。 • 食物必须对人体无毒无害。
• 2、合理的膳食结构
• 是指消费食物种类及数量的相对构成。 • 西方型膳食
• 东方型膳食

日本模式
•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 (3)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 、
• 1.脂肪的生理功能:
(1).供给热量,维持恒定的体温。 脂肪产热高,每克供热 9kcal,是机体的“燃料仓库”,并能滑润皮肤,保持体 温不外散。
(2).脂肪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原料之一,支撑和保护体内器官 和神经组织,对心、肝、胆、脾、肾等脏器起着固定保护 作用,避免外界震动撞击受伤。
(3).脂肪能促进胆汁的分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VA、VD、 VE、VK)的吸收与利用。
• 除碳、氢、氧、氮外的元素。其余的 统称为无机盐。占体重的4-5%。不能 在体内合成、在体内分布不均。必须 通过膳食加以补充。
• 钙、磷、铁、钾、钠、镁、氯、锌和 碘等。
• 钙--骨骼--奶、鱼、豆--佝偻病、肌肉痉挛 • 磷--骨骼--肉、干果、粗粮--佝偻病 • 铁--血--动物内脏、肉、蛋、绿叶蔬菜--贫血、疲
• VitB2--生长、代谢--动物内脏、蛋、奶--口 腔溃疡
• VitB6--神经、上皮--花生、麦芽、西红柿-呕吐、抑郁
• VitB12--血细胞、神经--动物内脏、鱼、肉-贫血、神衰
• VitC--骨骼、免疫力--绿叶蔬菜、水果--坏血 病、出血、骨骼脆弱坏死
五.无机盐
• 已发现20多种元素构成人体组织、维 持生理功能、生化代谢所必需。
荤油; •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 (7)如饮酒应限量;
动,有利于粪便排出。
• 2.碳水化合物的物质来源及供给量
谷类和薯类、根茎类蔬菜、豆制等。 供给量占总热量的55%~65%左右。
四.维生素
• 是维持生命健康、促进生长发育、调节正 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不构成组织,也不提供热能,在体内代谢 中却起重要作用。维生素有20多种。
• 脂溶性的有维生素A、D、E和K。 • 水BC1等溶2)。性、的烟有酸维、生叶素酸B、族泛(酸B1、、胆B2碱、及B维6和生素
(4).供给人体必需脂肪酸 促进人体生长、发育,防止血栓形 成,促进胆固醇的运输与代谢。保护机体减少X线的损害。
(5).能量来源,产生饱腹感,节省蛋白质的消耗。
2.脂肪的来源及供给量:
食油、动物食品、坚果、豆类、蛋黄。 供给量占每日热能供给量的20%--30%为合 适。
三.碳水化合物
• 碳水化合物又称糖类 • 葡萄糖、果糖,---单糖 • 蔗糖、麦芽糖、乳糖,---双糖 • 淀粉、纤维素、果胶等。---多糖
第九章----饮食营养与健康
• 1.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和修复人体组织
蛋白质是供给机体生长、组织修补、更新 组织的原材料 (2).构成生理活性物质 (3).供给能白质有二十多种氨基酸构成,其中有八种 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来提供, 故称之为“必需氨基酸”,另一些氨基酸可以由 体内合成,故称之为“非必需氨基酸”。各种氨 基酸必须保持适当比例,才能提高利用率。应采 用多样化饮食,粗细粮搭配,纠正偏食等方法来 促进蛋白质的利用,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蛋 白质的主要来源是蛋类、乳类、肉类以及米、面、 大豆等。供给量占膳食总热量的10-12%较为合适。
二.脂肪
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内 分布很广, 占体重的10~20% ,是人体不可 缺少的营养素。分为脂肪和类脂质二类。 脂肪是由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组成, 类脂质包括磷脂(卵磷脂,脑磷脂),固 醇等,是一些能溶于脂肪或脂性溶剂的物 质。类脂常与其他化合物结合构成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糖脂和某些维生素,固 醇类激素等。

• 钾--水电平衡--肉、鱼、水果、豆--肌麻痹、心律 失常、代谢性碱中毒
• 钠--水电平衡--食盐--虚脱、昏迷 • 镁--神经肌肉--抽搐、激动不安 • 氯--水电平衡--食盐--食欲不振 • 锌--酶-- 肉、鱼、蛋、豆、粗粮--生长迟缓 • 碘--甲状腺--海带--生长迟缓、甲状腺肿、智力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