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一天——加减法估算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明的一天》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明的一天》教案、教学设计

交叉作业安全协调措施背景交叉作业是指在同一区域内同时进行多项不同的作业,这种作业模式往往会增加事故的风险。

例如,一个厂房内同时进行接线和喷漆作业,由于接线过程中需要产生火花,而喷漆作业则需要使用易燃的涂料,如果两者发生碰撞,则极有可能引起爆炸或火灾事故。

而融合不同职业、部门、企业、国家等多种资源的信息化时代,交叉作业的情况层出不穷,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目标本文旨在提供一些交叉作业安全协调措施,以减少可能产生的事故风险,确保交叉作业时的安全性。

措施1.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对于每一个交叉作业,都要制定详尽的作业方案,包括具体步骤、参与人员、专业要求、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

应确保每个步骤都能按照计划有序进行,并可以随时做出调整。

如果发现交叉作业中存在某些“敏感点”,就要增设专门的安全措施,例如设置警示标志、引导线路等。

2.协调视察:对于某些复杂的交叉作业,需要先进行协调视察,现场了解具体情况,并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演练和应急预案。

视察工作要有贴近实际、注重细节、精打细算的原则。

3.增加安全防护措施:对于那些更加危险的交叉作业,可以在有安全出口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增加火灾报警器等安全防护措施。

同时,要指定专业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并随时对严重的安全隐患进行召回和修复。

4.确保交叉作业的透明度:所有参与交叉作业的人员应该签署一份自己的权责与风险告知书,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职责和风险,以减少因不明责任产生的摩擦和纠纷。

5.排除时间和空间上的冲突:对于同时进行的交叉作业,应尽量避免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冲突。

例如,同一区域内的危险和安全区域应该划分清楚,作业人员之间要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确保互不干扰,减少事故悲剧的发生。

结论在交叉作业中,保障作业期间的安全风险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严格执行,确保安全,预防事故发生。

同时,也应加强安全伦理与法规的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第八单元 小明的一天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八单元 小明的一天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八单元小明的一天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时间间隔、安排时间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和单位:小时、分钟。

2. 时间的计算:加减法运算。

3. 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小明的一天活动安排。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间的概念和单位,时间的计算。

2. 教学难点: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时间计算练习册。

2. 学具:铅笔、橡皮、尺子。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小明的一天活动,引出时间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时间的单位和计算方法。

3. 实例讲解:以小明的一天为例,讲解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进行时间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1. 板书第八单元小明的一天2. 板书内容:时间的概念和单位、时间的计算、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完成时间计算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2. 观察自己的生活,记录下一天中的主要活动和时间,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时间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小明的一天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和单位,以及时间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引入- 生活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明一天的日常生活,如起床、吃早餐、上学、放学、晚餐和睡觉等场景,让学生在视觉上对时间有个直观的感受。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小明的一天》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小明的一天》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小明的一天》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小明的一天》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小明的一天生活,引导学生学习时间、空间和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时间、方向和位置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以故事形式呈现,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时间、空间和数量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时间、方向和位置,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时间、方向和位置,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时间、方向和位置的相互关系,以及加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教具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讲述小明的一天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时间、空间和数量关系。

2.新课导入:介绍时间、方向和位置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时钟、地图等工具。

3.教学实践: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时间、方向和位置的相互关系。

4.巩固练习: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时间、方向和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导航、规划路线等。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间、方向和位置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小明的一天》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小明的一天》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小明的一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明的一天》这一单元主要围绕小明的日常生活展开,通过描述他在一天中各个时间做的事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时间概念。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于时间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时间有一定的感知,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时间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认识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同时,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钟面的基本结构,学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让他们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钟面,学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时间知识,合理安排时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钟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故事引入小明的一天,让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

2.认识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的基本结构,学会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

3.学习时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4.实践应用: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时间知识,如模拟小明的一天,合理安排时间。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时间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珍惜时间。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时间概念。

可以设计一个钟面的框架,标出时针、分针和秒针,然后在钟面上标出整时和半时的位置。

加减法估算(精选)

加减法估算(精选)

加减法估算(精选)在数学中,加减法估算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估算出数值的大小。

通过掌握一些简单的技巧和方法,我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快速进行近似计算,以便更好地应用在各种场景中。

一、精确估算加法在进行加法估算时,我们可以使用近似相近数之和的方式,快速算出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两个数的个位数或十位数相近的情况。

例如,我们要计算85+37的结果。

我们可以先将这两个数变为十位数相近的数,如80+40,然后再进行计算。

根据近似相近数之和的技巧,我们知道80+40=120。

因此,85+37大致等于120。

二、适当调整加法数位数有时候,如果我们需要进行多位数相加的估算,可以通过调整数位数,将复杂的加法问题转化为简单的计算。

这样可以更快速地估算出结果。

举个例子,我们要计算387+162的结果。

我们可以将162调整为与387的个位数相等的数,即160。

然后计算387+160的结果,得到547。

最后再加上2的差值,即547+2=549。

因此,387+162大致等于549。

三、精确估算减法对于减法估算,我们可以使用数位借位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例如,我们要计算936-378的结果。

我们可以先逐位进行减法运算,得出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的差值。

在计算过程中,如果某一位的被减数小于减数,可以向高位借位。

根据数位借位法,我们知道个位数的差值为6,十位数的差值为5,百位数的差值为5。

因此,936-378大致等于555。

四、适当调整减法数位数类似于加法估算,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时,也可以通过调整数位数的方式简化计算过程。

举个例子,我们要计算745-398的结果。

我们可以将395调整为与745的个位数相等的数,即400。

然后计算745-400的结果,得到345。

最后再减去2的差值,即345-2=343。

因此,745-398大致等于343。

总结:加减法估算是一项实用的计算技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小明的一天学习笔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小明的一天学习笔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明的一天学习笔记一、数形结合1. 十位数的认识- 十位数是指个位数的十倍,它的作用是表示比个位数多了多少倍。

- 十位数的数字从10到90,按照十的递增规律排列。

- 在十位数的课堂练中,我能正确读出各个十位数的数字。

2. 十以内的加减法- 十以内的加法是指两个数相加的和不超过10。

- 十以内的减法是指两个数相减的差不小于0。

- 我通过课堂练掌握了十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二、小得数的认识1. 个位数的认识- 个位数是指一个数的最后一位数字,它的作用是表示这个数的个数。

- 个位数的数字从0到9,按照个位数的递增规律排列。

- 在个位数的课堂练中,我能正确读出各个个位数的数字。

2. 数的比较- 数的比较是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 当两个数相同时,它们是相等的;当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时,它们之间是不等的。

- 我通过课堂练学会了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加法的运算1. 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 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时,首先将个位数的个位与十位数的个位相加,再将个位数的十位与十位数的十位相加。

- 需要注意进位的情况,当相加的结果大于9时,要进位到十位数上。

- 我通过课堂练学会了如何正确进行十位数和个位数的相加运算。

2. 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加- 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加时,将个位数的个位与另一个个位数的个位相加即可。

- 当相加的结果大于9时,要进位到十位数上。

- 我通过课堂练学会了如何正确进行个位数和个位数的相加运算。

四、减法的运算1. 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减- 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减时,首先将个位数的个位从十位数的个位中减去,再将个位数的十位从十位数的十位中减去。

- 需要注意借位的情况,当被减数的个位小于减数的个位时,要借位。

- 我通过课堂练学会了如何正确进行十位数和个位数的相减运算。

2. 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减- 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减时,将被减数的个位从减数的个位中减去即可。

- 需要注意借位的情况,当被减数的个位小于减数的个位时,要借位。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估算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估算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估算一、加减法估算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不需要精确计算结果,只需要知道大概的数值就可以了,这时候就用到加减法估算。

例如,去超市购物,大概估算一下所带的钱够不够买东西;或者估算一群物体的数量总和是多少等。

二、估算的方法(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为例)1. 四舍五入法。

- 这是最常用的估算方法。

例如:计算23 + 19的估算值。

- 把23看作20,因为3小于5,根据四舍五入舍去。

- 把19看作20,因为9大于5,向前进一位。

- 那么23+19就可以估算为20 + 20=40。

- 再如计算58 - 32的估算值。

- 把58看作60,8大于5进一位。

- 把32看作30,2小于5舍去。

- 58 - 32就可以估算为60 - 30 = 30。

2. 凑整法。

- 有时候不一定要严格按照四舍五入,而是把数字凑成整十、整百等方便计算的数。

- 例如计算47+52。

- 可以把47看作50,多算了3。

- 把52也看作50,少算了2。

- 估算结果就是50+50 = 100。

- 又如计算198+303。

- 把198看作200,多算了2。

- 把303看作300,少算了3。

- 估算结果为200+300 = 500。

3.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估算策略。

-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 例如:学校组织三年级285名学生去春游,每辆大巴车能坐48人,大约需要几辆大巴车?- 把285看作290(因为285接近290,这样估算方便后续计算),把48看作50。

- 290÷50 = 5.8,因为车的数量必须是整数,所以大约需要6辆大巴车。

三、加减法估算的应用练习题。

1. 估算下列算式的结果。

- 32+49≈.- 71 - 28≈.- 183+219≈.- 402 - 197≈.2. 解决实际问题。

- 一本故事书19元,一个笔记本8元,妈妈带了30元,估算一下够买这两件物品吗?- 三年级同学去植树,男生有128人,女生有132人,每人种一棵树,大约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加减法的估算

加减法的估算

加减法的估算加减法的估算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计算方法。

其实,估算是一种快速计算数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不用计算器的情况下估算答案的大致范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快速的加减法运算,估算的技巧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进行这些计算。

一、估算方法与技巧1. 精度的选择。

估算数值的范围要根据题目自行把握。

对于较小的数,我们可以采用整十整百等方式来估算;对于较大的数,则可以采用科学记数法来进行计算。

2. 数值的转化。

对于小数,我们可以考虑把它转换成整数,这样会更容易进行估算。

例如,对于$3.14\times 1000$这样的计算问题,我们可以先将3.14乘以10,得到31.4,再乘以100就得到了3140。

3. 适当的舍入。

在估算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需要进行四舍五入的操作。

根据位数,我们可以对数值进行舍入,比如说,$12.6$可以近似地估算成$12$,而$12.4$可以近似估算成$12$。

4. 同数相加。

对于两个相近的数,我们可以把它们合并起来再进行计算。

例如,对于$49+54$这个计算,我们可以将$49$加上$51$来进行近似计算,得到$100+3=103$。

5. 取平均数。

当我们需要估算两个数的中间值时,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准确地计算,我们可以先对这两个数取平均数来进行估算。

例如,对于$37+42$这个计算,我们可以先把两个数的平均数估算出来,近似为$40$,然后再进行计算,得到$80$。

二、实际应用1. 经济学计算。

在经济领域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各种复杂的计算,例如房贷、汽车贷款等。

在这些计算中,我们会涉及到许多数字的估算,例如买卖房产时的价格估算,投资收益的估算等。

2. 统计学计算。

在统计学领域中,我们需要对数据集合进行各种分析和统计,涉及到一系列涉及到复杂的计算问题。

在这些计算中,估算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进行各种数据的加减及逐步汇总运算。

3. 商业计算。

在商业计算中,我们需要运用各种财务分析和会计方法,例如收益率、投资回报率、利润率等,对于这些计算,应用估算技巧可以让我们迅速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若物体的一段不是对着尺的0刻度, 而是对着其它刻度,就用物体所对 的两个刻度相减,也可以得到物体 的长度。
练一练
• 厘米尺上从“0”刻度到“5”刻度是 ( 5 )厘米。 • 厘米尺上从“0”刻度到“18”刻度 是( )厘米。 18 • 厘米尺上从“2”刻度到“8”刻度是 ( 6 )厘米? • 厘米尺上从“13”刻度到“25”刻度 12 是( )厘米?
练一练
• 小白兔昨天拔了51个萝卜,今 天拔了48个萝卜。小白兔两天 大约拔了多少个萝卜?
把51看成是50,把48看成是50.
50+50=100(个) 答:小白兔两天大约 拔了100个萝卜。
练一练
• 小白兔昨天拔了51个萝卜,今 天拔了48个萝卜。小白兔两天 拔了多少个萝卜? 51+48=99(个) 答:小白兔两天拔了 99个萝卜。
+24 95
下午,小明在家做作业
• 他想起明天的明天要参加学校运动会
把39看成40 把42看成40 40+40=80 所以二年级大约 有80人参加。
用估算的方 法算出二年 级大约有多 少人参加
晚上,妈妈给小明买了水彩笔
12 枝
现在小明大约有多少枝水彩笔?
思考:20多枝水彩笔是多少呢? 再加上12枝,怎么估算? 解答:如果是21、22、23、24可以看成大约是20枝
则小明的水彩笔大约是20+12=32(枝)
如果是25、26、27、28、29可以看成大约是30枝
则小明的水彩笔大约是30+12=42(枝)
答:小明的水彩笔大约是32枝或者42枝。
小结
• 估算方法: • 估算时要先弄清、弄懂题 意,把题中的数看成与它 最接近的整十数,然后口 算出结果。
10月8日 1
100-10-12
100-10-10
90
10月8日 1 一件衣服39元,一条裤子28元,一双 鞋子22元,买这三件商品大约要( 元。付给售货员100元钱,大约找回 ( )元。 )
10月9日 2
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 比70大,在后面括号内打“√” 52+19 ( 93-28 ( 98-32 ( 38+37 ( ) ) ) ) ) )
22+19+39 (
100-20-11 (
凑十法:
•把这个数看成与它最 近接的整十数。
解决问题
• 二年级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一班有 48人,二班有39人。二年级大约有多少 人参加学校运动会?学校准备了100个 座位够吗?
把48人看成是50人,把39人看成是40人 50+40=90(人) 90<100 答:二年级大约有90人参加学校 运动会。学校准备100个座位够了。
小明的三种估算方案
• 方案一: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烧水 壶后大约剩30元,买水杯够了。 • 方案二: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 还剩30元,买水杯够了。
• 方案三:三种物品一共花了大约是 30+40+20=90元<100元,大约够了。
收款单 ——验证估算
热水瓶28元28+43+24=95(元) 烧水壶43元 2 8 水杯24元 + 4 3 71 一共多少元?
下列的数接近几十?
57 62 33 39 48
60 60 30 40 50
51 7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6 88 99
50 70 20 90 100
妈妈带100元要买以下生活用品
考考小明: 我只带了100元钱 够吗?
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水杯24元 “凑十” 30元 40元, 20元
• 妈妈只带了100元钱,够吗? • 用估算的方法 小组讨论方案
一件衣服39元,一条裤子28元, 一双鞋子22元,买这三件商品大 约 要( )元。付给售货员100元 )元。 钱,大约找回(
凑十法 估算
凑十法:把这个 数看成与它最近 接的整十数。
知识回顾
• 小亮计划三天写100个大字。昨天写了 29个,今天要写42个,两天大约写了多 少个?小亮大约还有多少个没有写? • 思考:怎么估算? • 解答:把29看成30,把42看成40。 两天大约写了30+40=70(个) 大约有100-70=30(个)没写。
估算方法
• 估算时要先弄清、弄懂题 意,把题中的数看成与它 最接近的整十数,然后口 算出结果。
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 比80大?
• 90-11 • 31+52 • 23+41+29
应用凑十法
原题
90-11
凑十法 结果
90-10 80
观察
看减数→实际 减数大→实际 差小
结论
<80
31+52
小明的一天
——加减法估算
星期六早上,妈妈带小明去购物。
• 看到了以下的商品:
2.2元 2元
61元 60元
28元 30元
3.9元 4元
算出大概的数——估算 • 估算: • 小数凑整法 • 2.2≈2 3.9≈4 • 整数凑十法 • 61≈60 28≈30

读作:约等于
凑十法:把这个数看成 与它最近接的整十数。
30+50
80
看两个加数→ 实际加数大→ 实际和大
看三个加数→ 实际加数大→ 实际和大
>80
23+41+29
20+40+30
90
>80
练一练
原题
98-17
凑十法 结果
100-20 80
观察
看被减数→实际被 减数小→看减数→ 实际减数大→实际 差小
结论
<80
38+39
40+40
80
看两个加数→ 实际加数小→ < 80 实际和小 看第二个减数 →实际减数大 →实际差小 >80
你知道的长度单位
• 米和厘米 •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 教室的长大约是6(厘米 米) √ • 小明的身高是124(厘米 米) √
• 1米-42厘米=(58)厘米 • 55厘米+45厘米=( )厘米=( 1 )米 100
测量物体
•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要把尺子0刻 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 准尺子上的刻度是几就是几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