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1)

合集下载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附答案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附答案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图形与几何一、小小知识窗,显我本领强。

(30分)1.从8:15到8:30分针旋转了()度。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厘米,高是10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这条高对应的底是()厘米。

4.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一个梯形的上底、下底之和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面积也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梯形的高是()厘米。

6.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少25.2平方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7.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长是10厘米,其余两边分别是8厘米和6厘米长,直角所对边上的高是()厘米。

8.5平方千米=()公顷340公顷=()平方千米5.64公顷=()平方米456000平方米=()公顷9.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由图形①得到图形①?(填“平移”或“旋转”)10.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面积变(),周长()。

二、我是公正小法官。

(10分)1.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 2.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底和高也一定相等。

( )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三角形的高等于面积除以底。

( )5.如果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底和高也都相等。

( )三、精挑细选。

(10分)1.下面四组图形中,( )组的两个图形经过平移能完全重合。

AB C D 2.一个平行四边形,底不变,高缩小到原来的13,它的面积( )。

A .缩小到原来的19B .扩大到原来的9倍C .扩大到原来的3倍D .缩小到原来的133.把图形绕着点O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是( )。

AB C D4.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

如果三角形的高是6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厘米。

五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几何,整理和复习

五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几何,整理和复习
二、考点例题
例1、下面是某城市部分路线示意图。
(1)火车站的位置用(1,1)表示,请用数对表示出下面的位置:商业城(),游戏城()。
(2)儿童公园的位置用(3,5)表示,请在图上标出儿童公园的位置。
分析与解答: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先表示列数,再表示行数,由于商业城在第4列和第1行的交点上,所以商业城的位置用对可以表示为(4,1),而游戏城在第6列和第2行的交点上,故游戏城用数对可以表示为(6,2);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时,看数对的两个数字表示的是哪一列,哪一行,列和行的交点处就是物体的位置,由于儿童公园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3,5),说明它的位置在第3列和第5行的交点处,在该点标出儿童公园的位置(如图)。
方法二:可以把这个图形按图二的方法分成一个梯形和一个长方形,这个梯形的上底是4㎝,下底是8㎝,高是10-5=5(㎝),它的面积是(4+8)×5÷2=30(㎝²);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宽是4㎝,它的面积是5×4=20(㎝²),所以这个图形的面积是30+20=50(㎝²)。
方法三:也可以像图三那样把这个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这个三角形的底是8㎝,高是10-5=5(㎝),它的面积是8×5÷2=20(㎝²),这个直角梯形的上底是5㎝,下底是10㎝,高是4㎝,它的面积是(5+10)×4÷2=30(㎝²),所以这个图形的面积是20+30=50(㎝²)。
方法四:还可以把这个图形按图四的方法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高是4㎝,它的面积是5×4÷2=10(㎝²),另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0㎝,高是8㎝,它的面积是10×8÷2=40(㎝²),所以这个图形的面积是10+40=50(㎝²)。
方法五:还可以按图五的方法把这个图形补成长方形,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个图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减去梯形面积,长方形的长是10㎝,宽是8㎝,它的面积是10×8=80(㎝²),梯形的上底是5㎝,下底是10㎝,高是8-4=4(㎝),它的面积是(5+10)×4÷2=30(㎝²),所以这个图形的面积是80-30=50(㎝²)。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主要包括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

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材料,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初步知识,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些图形的性质,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2.难点:发现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发现图形的性质。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卡片、课件等教学资源。

2.准备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实物模型。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停车场的设计、房间布置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并与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的问题,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吗?”“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吗?”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操作验证。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快地判断出给定图形的性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图形与几何》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PT课件

《图形与几何》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PT课件

dm3 8m1 L 2c3m003
700 dm3=
m3 0.7
1 L=
dm3 1000
560 mL=
L 0.56
考点回顾
13.一块长方形铁皮(如右图),从四个角落各切掉一个边长为 5 cm 的正方形 ,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用了多少铁皮?它的容积有多少?
表面积: 30×25-5×5×4=750-100 = 650(cm2)
考点回顾
下面 3 个几何体都是由棱长 1 cm 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考点回顾
(1)下面的图形是聪聪从上面看到的,它们分别是从哪个图形的上面看到的? 将序号写在括号中。
(③ )
( ②)
(① )
考点回顾
(2)①、②、③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①的体积是6立方厘米; ②的体积是10立方厘米; ③的体积是11立方厘米。
复习导入
想一想,本学期学习了哪些知识,思考下列问 题。
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 图形旋转的特征是怎样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怎样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考点回顾
知识点1 观察物体 通过“观察物体(三)”,这个单元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①根据从一个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可以搭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②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考点回顾
15.用 4 个 摆一摆。 (1)如果从左侧看到的形状是 样摆放的?
示例:
,这 4 个小正方体可能是怎
考点回顾
(2)请你再给出从另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让同桌猜一猜 4 个 是怎样摆放的。 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做一做。
课后作业
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作业2: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第三讲《图形与几何(一)》期末专项训练

五年级下册第三讲《图形与几何(一)》期末专项训练

第一节:图形与几何(一)从一个方向观察物体【例1】判断。

无论从哪个方向看物体,最多可以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思路引导如观察一个长方体,从一个面看时,只能看到一个面,从一条棱看时,能看到两个面,从一个顶点看时,能看到三个面,且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正确解答:无论从哪个方向看物体,最多可以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观察物体时,关键是位置的确定,观察同一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所看的形状也会有所不同。

【变式1】19060837仔细观察下面的几何体,该形状是从()观察到的。

A.正面B.上面C.左面D.右面【例2】判断。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拼摆几何体,摆法不止一种。

思路引导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拼摆几何体,有部分图形被遮挡,而且数量不确定,所以摆法也会不止一种,举例子说明即可。

正确解答: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拼摆几何体,摆法不止一种;如:用5个小正方体摆几何体时,从上面看到的是;摆法有:、、等,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此题考查了观察物体的知识,关键能够理解只从一个角度观察认识物体是不完整的。

【变式2】题号:19037731判断。

一个几何体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这个几何体一定是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例3】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下面物体的形状。

思路引导从正面看,看到两层,下面一层有两个正方形,上面一层一个正方形,并且右侧对齐;从上面看,看到两列,第一列有一个正方形,第二列有三个正方形,并且上面对齐;从左面看,看到两层,下面一层有三个正方形,上面一层有一个正方形,并且左侧对齐。

正确解答:画图如下:本题考查观察物体,明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画出三视图的画法即可。

【变式3】题号:18934987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如下图,正方形上所标数字表示该位置上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在下面方格中画出该立体图形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五年级下第1讲 立体几何(一)

五年级下第1讲  立体几何(一)

五春第1讲立体几何(一)一、学习目标1.学习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相关概念,如棱、面、顶点.2.掌握数立体图形块数的思路与方法.3.学会画三视图,并利用三视图解决立体图形的相关问题.二、例题精选【例1】图中共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巩固1】如图,在一个正方体的面上挖掉一个小长方体。

那么剩下的立体图形,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例2】有很多个小正方体,如图这样层层重叠放置。

那么当重叠到5层时,这个立体图形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如果到10层,那么需要几个小正方体?【巩固2】有很多个小正方体,如图这样层层重叠放置。

那么当重叠到5层时,这个立体图形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放置至10层时,又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例3】如图,原来的大正方体是由125个小正方体所构成的.其中有些小正方体已经被挖除,图中涂黑色的部分就是贯穿整个大正方体的挖除部分.请问剩下的部分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第8题【巩固3】如图所示,一个5×5×5的立方体,在一个方向上开有1×1×5的孔,在另一个方向上开有2×1×5的孔,在第三个方向上开有3×1×5的孔,剩余部分的小正方体块数是多少?【例4】右图是6×10×12块小正方体堆叠而成,如果将其表面涂成红色,那么其中一面、二面、三面被涂成红色的小长方体各有多少块?【巩固4】如图是4×5×6长方体,如果将其表面涂成红色,那么其中一面、二面、三面被涂成红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块?【例5】小明用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几何体,这个几何体从正面看如下左图所示,从上面看如下右图所示。

那么,这个几何体至少用了多少个木块?三、回家作业【作业1】图中共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作业2】如图层层重叠放置小正方体,那么放置到6层时,总共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作业3】如图所示,一个5×5×5的立方体,在一个方向上开有1×1×5的孔,在另一个方向上开有2×1×5的孔,剩余部分的小正方体块数有多少个?【作业4】有一个5×6×7的长方体,如果将其表面涂成红色,那么其中一面、二面、三面被涂成红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块?【作业5】用一些棱长是1的小正方体码放成一个立体,如下图,请画出从上面和正面看到的图形前右左下上。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图形与几何(课件)(共56张PPT)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图形与几何(课件)(共56张PPT)
250×84=21000(m2) 21000平方米=2.1公顷 14.7÷2.1=7(吨) 答:今年平均每公顷收小麦7吨。
小试牛刀
3.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面积约为 cm² 面积约为 cm²
小试牛刀
4.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它们的进率是多少呢?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0 10000 100 100
小试牛刀
1.填一填
《鸡兔同笼》复习课
30000m2=( 3 )公顷 6km2=( 600 )公顷 0.64km2=( 640000 )m2 4800000m2=( 4.8 )km2
小试牛刀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m2、公顷、km2)。
圆明园占地面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故宫占地面积约 积约350公顷。 占地面积约6.8 km2。 720000 m2 。
长方形的面积:6×5=30(cm2) 梯形的面积:(5+10)×(12-6)÷2=45(cm2) 组合图形的面积:30+45=75(cm2)
小试牛刀
1.计算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你有几种方法?
方法1:长方形+梯形 方法2:三角形+长方形
三角形的面积:(12-6)×(10-5)÷2=15(cm²) 长方形的面积:12×5=60(cm²) 组合图形的面积:15+60=75(cm²)
五年级数学·上 新课标[北师]
五年级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之轴对称与平移
单元复习
找找生活中的轴对称? 图生形活沿中着像一蝴条蝶直、线天对安折门后城,楼两这边
样完,全左重右合两,边这一样样的,图就形是叫对做称轴的对。 称图形。
一、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4课时 图形与几何(1)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4课时 图形与几何(1)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生:长方体有有8个顶点;有6个面,相对的面形状、大小都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有8个顶点;有6个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长方体有有8个顶点;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有8个顶点;有6个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有12条棱,所有棱长都相等。

师:我们来看,这是一个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

当长宽高相等的时候,这个长方体就变成了正方体。

所以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我们来看这是长方体的展开图,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以上的面积=下的面积,左面的面积=右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后面的面积,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师:正方体的展开图种类比较多,也是需要同学们掌握的。

第一类,中间四连方,两侧各一个,共六种。

(141),第二类,中间三连方,两侧各一、二个,共三种。

(231),第三类,中间二连方,两侧各二个,只有一种。

(222),第四类,两排各有3个,只有一种。

(33)。

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情况。

长方体正方体三、达标检测1.下面哪个平面展开图折叠后所围成的图形是正方体?说一说你是如何判断的。

2.3.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单位:cm)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10×6+6×5+10×5)×2=280(cm²)S=(2.5×0.8+0.8×0.5+2.5×0.5)×2=7.3(cm²)S= 8×8×6=384(cm²)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同学请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单元总复习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的第2题.课本第119~120页的练习二十八第11~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一视图和三视图摆放小正方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并正确计算。

3.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摆一摆。

(1)只给一个正面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有多种摆法?
(2)给出从正面、上面、左边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有多种摆法吗?
2.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将学生的回答填在空格中。

①长方体有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④长方体有条棱。

⑤哪些棱长度相等?
⑥长方体有个顶点。

⑦还有什么发现?
(2)表面积。

学生看图解答:
①上、下每个面是形.长 .宽 .面积是 .两个面积和是。

②前、后每个面是形.长 .宽 .面积是 .两个面积和是。

③左、右每个面是形.长 .宽 .面积是 .两个面积和是。

④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⑤如果这个长方体箱子没有盖子.那么要扣除哪个面的面积?需要材料面积是多少?
⑥如果要在这个箱子的四周贴上一圈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扣除哪些面的面积?
(3)体积。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以上面的图为例)
①这个箱子的容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求?
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4)体积单位。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②一般情况下升、毫升是用于什么单位?
③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16页第2题。

完成课本117页第3题。

1.完成课本第120页的第16题。

此题是图形变换的习题.练习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图一是怎样变换得到图二的。

2.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11题。

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再次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

3.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12题。

(1)此题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1cm3,1dm3.1m3的大小及1L,1mL 的水大约有多少?
(2)此题是有关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换算的题目。

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4.完成课本第120页练习二十八的第14题。

此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实际应用的习题。

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通过分析.学生弄清题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评讲。

三、课堂作业
1.填一填。

2.算一算。

(1)一个长方体长0.8m.宽0.6m.高0.4m.求体积。

(2)一个正方体棱长6dm.求表面积。

(3)一个长方体长12cm.宽8cm.高6cm.求表面积。

(4)一个长方体底面积45dm2.高6dm.求体积。

(5)一个正方体棱长5dm.求棱长总和。

3.解决问题。

一个长方体水池.长4m.宽3m.深2m。

(1)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这个水池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3)这个水池能装水多少升?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1.摆一摆。

(1)只给正面看到的图形;
(2)给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

2.长方体和正方体
(1)具体特征:六个面.十二条棱
(2)表面积
(3)体积:V=Sh
【教学反思】
本课时复习内容较多.包括“摆一摆”、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内容。

这两个单元的内容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再加上有前面的教学。

所以本课时复习时可采取知识回顾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意在进行知识回顾时应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可画图予以引导.最后师生要一起完成课本的习题.以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