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曾遭遇过胃肠道功能紊乱带来的困扰,如胃胀、胃痛、腹泻、便秘等。

胃肠道功能紊乱并非一种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但却会对我们的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法。

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为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

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饮食不规律、精神心理因素、肠道菌群失调、胃肠道感染等有关。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诊断胃肠道功能紊乱主要依靠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手段。

症状方面,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这些症状往往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较长。

体格检查一般无明显阳性体征,但在部分患者中可能会有腹部压痛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粪便常规、生化检查等,有助于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影像学检查如胃肠钡餐造影、胃镜、肠镜等,可直观地观察胃肠道的形态和结构,以确定是否存在病变。

在治疗方面,西医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例如,对于腹痛、腹胀明显的患者,可能会使用解痉药如山莨菪碱;对于腹泻的患者,会给予止泻药如蒙脱石散;对于便秘的患者,则可能使用通便药如乳果糖。

此外,还会使用调节胃肠道动力的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同时,对于存在精神心理因素的患者,如焦虑、抑郁等,可能会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

中医认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属于“胃脘痛”“痞满”“泄泻”“便秘”等范畴。

其病因多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脾胃虚弱等有关。

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胃肠道功能的紊乱往往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诊断胃肠道功能紊乱。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问诊则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饮食、睡眠、情志等情况;切诊通过触摸脉象来判断病情。

中医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治疗方面,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越鞠丸合四磨汤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35例

越鞠丸合四磨汤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35例
3 5 3 2 6 4 1 2 7 1 1 1 0 6 1 1
收 集 胃肠 道 功 能 紊 乱 患 者 6 7例 ,均 以 胃肠 道 功 能紊 乱 为主 要表 现 ,均 排 除其 他 器 质 性疾 病 。将所 有 患者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治 疗 组 3 5例 ,男 1 9例 ,女 1 6
脾 胃气 机受 阻 ,升 降失 调 引起 ,因此 治 疗本 病 的关 键
在 于行 气 解 郁 。越 鞠 丸 中 香 附 行 气 解 郁 ,以治 气 郁 ;
川 芎 活 血 祛 瘀 , 以治 血 郁 ;栀 子 清 热 泻 火 ,以 治 火
郁 ;苍 术燥 湿运 脾 ,以治 湿 郁 ;神 曲消 食 导滞 ,以 治
5 g 。水煎 温服 ,每 日两次 。 2 . 2 对 照 组 :服 用 莫 沙 比 利 l O mg ,谷 维 素 2 0 ag r ,
胃肠道 功能 紊乱 的 临床 表 现 较 多 ,从 中医学 角度 分 析 ,这些 症 状 主要 是 由 情 志 内伤 ,导 致 肝 失 条 达 ,
1 一般 资料
3 . 2 治 疗 结 果 :经 过 治 疗 ,治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优 于对
照组 ( PdO . 0 5 ) 。见 表 1 。
组 别
治 疗 组 对 照 组

总有 效 率
8 2 . 8 6 6 5 . 6 3%
表 1 两组 疗效 比较
例 数 治愈 显 效 有 效 无效
浙江 中医杂志 2 0 1 4年 3月第 4 9 卷第 3 期
越 鞠 丸 合 四磨 汤 治疗 胃肠 道 功 能 紊 乱 3 5例
齐 兴 江
浙江 省天 台县 中医院 浙 江 天 台 3 1 7 2 0 0

王乐亭老十针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胃肠功能紊乱30例

王乐亭老十针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胃肠功能紊乱30例

王乐亭老 十针结合 中医辨证治疗 胃肠功能紊乱 3 0例
罗鸿宇 ’ 关键 词 : 胃肠功 能紊 乱 ; 灸 治疗 针 中图分 类号 : 5 44 R 7. 文献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0 6 0 7 (0 O 1 — 0 7 0 10 — 9 9 2 1 ) 8 0 3 — 2
嗳气 等消 失 , 同时 官能 症 的 症状 也 完 全 消失 ; 效 : 有 治疗 后 , 中 其 2项 以上 主 症 消 失 , 其余 主症 亦 减 轻 , 能 症 的症 状 也有 明显 改 官 善; 无效 : 疗后各 主 症及 其他 官 能症 状无 明显改 善 。 治
3 治 疗结 果 显效 l , 效 9 , 效 2 , 9例 有 例 无 例 总有 效率 为 9. 3 %。 3 4 典 型病 例 例 1孙某 , ,3 。因 “ : 男 3岁 腹痛 、 腹泻 反 作半 年 ” 20 年 5 于 06 月 1 0日到 我科 就 诊 。 者 2 0 年 1 月 , 患 05 1 由于饮食 不 慎 , 过量饮 酒 后 出现 吐 泻 , 日解 水 样便 6 7 , 断 为 急性 胃肠 炎 。经 住 院 ~次 诊 治 疗 后 , 吐 消失 , 便 常 规 ( )但 大便 溏 烂 , 有腹 痛 , 3 4 呕 大 一, 时 日 - 次 , 神紧张时便意明显 , 精 随后 曾到 多 家 医 院治 疗 , 症状 时 好 时 坏。 现精 神 极 度紧 张 , 痛 , 便 溏烂 , 腹 大 日行 3 4 , 乏力 、 色 ~次 伴 面 萎黄 。实验 检 查 : 常 规 ( ) 大 便 常 规 ( ) 电子 胃镜 检 查( ) 血 ~ , 一 , 一。 舌 象 脉象 : 淡 苔 白 , 舌 多见 齿 印 , 细 弱 , 脉 左关 脉 弦 细 。 诊断 : 胃肠 功能 紊乱 。 法 : 气 健脾 , 以疏 理 肝气 。 药 : 治 益 兼 方 党参 1g茯 苓 5、 1g 白术 1g桔 梗 8 、 2、 5、 g 白扁 豆 5 、 山 1g甘 草 5 、 仁 8( g淮 2、 g砂 g 后

胃肠功能紊乱中医

胃肠功能紊乱中医

胃肠功能紊乱中医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主要由饮食不正、情志失调、过劳疲劳、饮酒过多等因素引起。

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或便秘、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强调患者饮食的调理以及情志的舒缓,以下是关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调理方法。

首先,调整饮食习惯。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的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中医认为胃肠功能紊乱多与脾胃虚弱有关,因此患者应多食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煮熟的蔬菜等,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此外,适当补充食物纤维也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其次,保持情志舒畅。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患者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焦虑、压力和情绪波动。

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与朋友聚会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平稳。

再次,合理安排生活作息。

规律的生活作息对于胃肠功能的调理非常重要。

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坚持适度的运动,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

此外,中药调理也是胃肠功能紊乱的常用方法。

中医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采用丹参、黄连、木香、佩兰等药物进行调理。

患者可选择几种中药材制成煎剂,每天餐后温服,有助于调节胃肠功能,缓解相关症状。

总之,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饮食、情志、作息等方面的调理对于恢复胃肠功能非常重要。

患者应保持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愉快的情绪和规律的生活作息。

中药调理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咨询医生。

中医调理肠胃的秘方

中医调理肠胃的秘方

中医调理肠胃的秘方肠胃是消化系统中的核心器官,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学有许多秘方和方法来调理肠胃,以提升消化功能和保护胃肠道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调理肠胃的秘方,帮助读者改善肠胃健康问题。

一、饮食调养饮食习惯是影响肠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医认为,饮食应该清淡、健康,并遵循进食规律。

1. 合理搭配饮食:应避免过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增加消化道内有益菌的数量。

2. 注意进食规律:尽量保持固定的进食时间,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

分餐进食,多次少量,有助于减轻肠胃负担。

二、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调理肠胃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药秘方:1. 乌梅泡水:乌梅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将乌梅用温水泡制成浓汤,喝下去可以缓解便秘问题。

2. 山楂煮粥:山楂具有消食理气的作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

将山楂煮熟后,与大米一起煮成粥,每天食用一碗,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

3. 食醋泡葡萄干:食醋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和消化功能,而葡萄干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肠胃蠕动。

将葡萄干泡在食醋中,然后食用,能够调理肠胃功能。

三、穴位按摩中医有许多针对肠胃问题的穴位按摩方法,可以帮助改善肠道功能,缓解不适。

1.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当膝盖微屈时,位于胫骨前方髌韧带的外侧凹陷处。

用拇指按压足三里穴,每天早晚各按摩2-3分钟,有助于调理胃肠功能。

2. 人中穴:人中穴位于口唇之间的凹陷处,用食指按压人中穴,早晚各按摩2-3分钟,有助于缓解胃部的不适。

四、精神调养精神状态对肠胃健康同样至关重要。

情绪波动、焦虑和压力都可能导致肠胃问题的加重。

以下是几种中医建议的精神调养方法:1. 调整情绪: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压抑或过度激动。

可以通过休闲娱乐、听音乐、读书等方式来放松自己,舒缓精神压力。

2. 练习气功:中医气功有助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浅谈胃肠功能紊乱及治疗

中医浅谈胃肠功能紊乱及治疗

智汇大家诊疗Family life guide -121-吴小东 (达州市达川区罐子镇卫生院中医内科)肠胃功能紊乱是属于肠胃功能性疾病,通常此病生理解剖方面的器质性改变。

在临床中患者多表现为在进食与排泄方面出现异常,同时可能会伴有其他神经官能症状,比如有的患者会有失眠、焦虑、健忘等情况出现。

调解气机是基本治疗原则在中医中认为,肠胃功能紊乱是与人的情志因素有关,因此也将其归为郁证的范畴。

因此,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的基本原则就是调解气机,在治疗中以下,一些细节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1)明辨病位,合理选择升阳与降气。

肠胃功能紊乱是属于中医中的脾胃病,而对于脾胃病的治疗,大多数的医生从运脾论治,脾为运化的关键,运化出现迟滞则是属于升降失常,患者气机逆乱,临床治疗会选择使用补脾益气升阳之药。

升阳益气是治疗本病的一个方面,同时还需要注意胃气的通降。

胃部是主食纳,在纳入饮食的同时传出糟粕,在出入中相互依存保持平衡,维持了人体的正常消化功能。

胃主降气,以降为和。

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

因此,在治疗中为气的通向,也是维持平衡的关键所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认为,如果有上腹有饱胀感、呕吐、恶心的临床表现的患者病变部位在胃脘,在临床治疗中就需要以理气通降为主要治疗原则;对于胃痛、腹泻、肠鸣的患者病变部位在肠道则是需要以升阳益气为先。

(2)详辨病机,适当选择疏肝、柔肝与泻肝。

肠胃功能紊乱与七情郁结、忧思过度等有关。

情志不畅会引起机体内气血紊乱,在气机失调后肝木克土,导致本病发生。

因此调肝属于此病必选治疗原则。

但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在临床中需要根据具体症型进行治疗,在调肝的同时注意疏肝,疏肝与清肝合理选择。

胃肠功能紊乱中医调理方法中药调理中药治疗属于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不论何种疾病均可选择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结合西医更可提升治疗效果。

在中药治疗中可加入调理肠胃的中药,改善肠胃功能。

虽然中药味苦但还是可以忍受的,大家也要记住良药苦口的原则,这样更能有利于疾病恢复。

中西医来告诉你功能性胃肠病怎么治

中西医来告诉你功能性胃肠病怎么治

悦读专栏·甄选Family life guide -137-严伦 (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功能性胃肠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这是一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发病一般和患者的生理、精神心理等情况相关,部分患者的病情也与社会因素有关。

由于这种疾病的病因与诱发因素复杂多样,所以患者的病情极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病情持续加重后,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近年临床上对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尤为关注,治疗方案也倾向于综合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文就着眼于中西医的角度,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下述科普。

西医认为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理有哪些?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会引起功能性胃肠病,或者是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据有关调查显示,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常具有神经质、情绪化等人格特征,所以日常生活中具有这种情况的人,患功能性胃肠病的风险较大,且发病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大多数患者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躯体化症状。

也有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会伴有呼吸困难、心慌或者慢性头痛、肌痛等症状,这些精神方面的疾患会对患者的身体与精神造成很大的折磨。

通常具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极易发生胃肠道动力低下的情况,或者愤怒、厌恶等情绪会引起高动力反应,比如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会因为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而致使腹泻或者便秘加重。

日常饮食因素。

临床上许多学者认为,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日常饮食密切相关,大多数的患者存在饮食不节制的问题,或者患者胃肠道中的菌群失调,对肠道动力学、分泌以及吸收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许多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有喝咖啡、喝浓茶的习惯,但是没有注意胃肠的保护,比如多数患者长时间空腹喝咖啡减肥等,导致咖啡因对胃肠黏膜造成较大的刺激,或者引起神经中枢紊乱,睡眠不正常,致使患者发病或者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理有哪些?中医论证将功能性胃肠病归为“胃脘痛”“胃痞”“腹泻”等范畴,认为患者发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外感六淫邪气和七情过激、脏腑失和等情况造成。

中医保健中药调理肠胃的良方

中医保健中药调理肠胃的良方

中医保健中药调理肠胃的良方导言:中医保健久负盛名,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保护和调理肠胃方面也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保健中使用的中药调理肠胃的良方。

一、养胃汤养胃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调理肠胃的方剂。

它由黄连、山药、茯苓等多种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养胃的作用。

这种中药方剂能够缓解胃痛、恶心、胃胀等不适症状,提升消化系统的功能。

临床实践证明,养胃汤在治疗慢性胃炎和胃溃疡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

二、枸橼代茶枸橼代茶是一种温和的中药调理肠胃的方法。

它以枸橼皮为主要成分,配合其他草药如茴香、陈皮等。

这种中药能够增加胃液分泌,促进食物消化和排出,改善肠胃不适。

此外,枸橼代茶还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对于工作压力大、精神疲劳的人群也有辅助作用。

三、祛湿茶祛湿茶是中医保健中用于调理肠胃的中药之一。

由荷叶、苦参、白术等天然植物制成的祛湿茶,可以有效排除体内湿气。

湿气在肠胃中滋生容易导致腹胀、泄泻等不适症状,通过饮用祛湿茶,可以改善湿气积聚的情况,增强肠胃的正常功能。

四、化痰丸化痰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方剂,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它由瓜蒌实、莱菔子等多种药物组成,具有清热化痰、调理肠胃的功效。

该中药方剂适用于湿热困脾型的消化不良、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

五、薏苡仁粥薏苡仁粥是一道常见的中医调理肠胃的食品。

薏苡仁是一种具有健脾利湿、消肿利尿的药物。

将薏苡仁煮熟后磨成粉,加入水中煮粥。

食用薏苡仁粥可以改善湿气积聚、腹胀、腹泻等症状,对于慢性腹泻、湿气重的人群特别适用。

结语:中医保健中药调理肠胃的良方众多,每个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最为重要。

在饮食习惯上,应保持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同时,避免寒冷、辛辣、油腻等食物,有助于维持肠胃健康。

最后,有肠胃不适的人群,应及时咨询中医师,以便进行个体化的中药调理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胃肠损伤 (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
急性胃肠损伤是指由于重症患者急性 疾病本身导致的胃肠道功能障碍。
AGI的常见病因
• 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极为复杂,常见的病 因:严重感染;严重创伤、烧伤;各型休 克尤其是感染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超量 输血(输血量超过3L/d);急性药物或毒物中 毒等。
➢另一方面使易产生耐药的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 等肠杆菌科细菌、真菌以及外源性耐药菌等,容易 黏附于肠道上皮细胞上,并获得生长优势,同时容 易造成肠道内的细菌及内毒素发生易位,侵及入血。
➢由此而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微生态失衡,肠道 机械屏障功能破坏,进而出现肠黏膜屏障的防御能 力下降。
AGI发病机制
•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是指正常肠道具有比较 完整的功能性隔离带,可将肠道和机体内 环境分隔开来,防止肠腔内的细菌、内毒 素、致癌物质等有害物质、食物抗原物质 等具有致病性的抗原侵入机体的功能,以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保证机体能够进行 正常生命活动。包括:
机械屏障
免疫功能屏障
生物屏障
化学屏障
生物屏障 化学屏障 机械屏障
举例:
腹部术后早期恶心、呕吐;休克早期肠鸣音消失、 肠动力减弱。
AGIⅠ级的处理:
1、建议损伤后24-48小时尽早给予肠内营养 (1B)。 2、尽可能减少损伤胃肠动力的药物(如儿茶酚胺、阿片 类药物)的使用 (1C)。
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的诊断
• 1.有引起胃肠功能衰竭的原发病,出现消化道出血, 疑及有应激性溃疡发生,急诊内镜检查证实者;
• 2.胃肠道本身疾病出现肠道胀气、肠鸣音减弱,严 重腹泻等,不能耐受饮料和食物;
• 3.任何原因引起高度腹胀、肠鸣近于或完全消失疑 及中毒性肠麻痹患者;
• 4.发生肠道菌丛失调,粘膜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变 化,影响胃肠消化吸收者。
免疫屏障
机械屏障
• 组成: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侧面的 细胞连接、上皮基膜及上皮表面的菌膜 。
• 功能:防止肠腔的大分子物质向肠壁渗透, 肠壁固有层的物质进入肠腔。
生物屏障 化学屏障 机械屏障
免疫屏障
免疫功能屏障
• 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及肠黏膜表面的主 要体液免疫成分—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 功能:对黏膜表面的抗原具有摄取、处理、 呈递作用。
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治疗
• 目前胃肠功能障碍没有确切的定义,但对其 认识却是不断深入的。
• 1956年Irving最早提出胃肠功能障碍的概念, 指“功能性肠道减少,不能满足食物的消化 吸收”。
胃肠功能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正常胃肠道功能包括促进营养物质和液 体的消化吸收、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产物的 吸收、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灌注、分泌、 运动和协调的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是足够 功能的先决条件。
AGI 严重程度分级:
AGIⅠ级(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和衰竭的风险) AGIⅡ级(胃肠功能障碍) AGI Ⅲ级(胃肠功能衰竭) AGI Ⅳ级(胃肠功能衰竭伴有远隔器官功能障碍)
--ESICM(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协会)
AGIⅠ级:
有明确病因,胃肠道功能部分受损。
基本原理:
胃肠道症状常常发生在机体经历一个打击(如手术、 休克等)之后,具有暂时性和自限性的特点。
上述任何一项均可诊为胃肠功能障碍/衰竭。
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的诊断
• 监测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状况是诊断肠黏膜 屏障功能障碍的重要依据,但目前直接观 察肠黏膜屏障功能仍较困难,多通过间接
的方法进行监测。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 • 肠黏膜通透性测定 • 血浆内毒素检测 • 肠黏膜pH测定 • 血二胺氧化酶测定
AGI发病机制
重要环节
胃肠道粘膜屏障受损
各种致病因子
胃肠道
(创伤、感染等) (细菌库)
SIRS
大量细菌及内毒素入血
MODS
AGI发病机制
• 一、肠道微生态失衡
➢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之间能够保持一种微生态平衡的状态以共同生存。
➢如滥用抗生素,一方面会杀灭肠道内敏感的专性厌氧菌,使 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进而导致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拮抗力及 其它生物体的拮抗功能减弱或消失;
➢肠黏膜缺血、缺氧不仅仅会影响肠道的 运动和吸收功能,而且会造成广泛肠管功 能障碍和/或肠黏膜机械屏障受损,肠壁通 透性增高,导致细菌和内毒素穿过黏膜屏 障,进入门静脉及体循环,这个过程中可能 会导致炎症反应的瀑布样激活,参与 SIRS 的发生。
AGI发病机制
• 三、肠道免疫系统破坏
➢肠道免疫系统包括淋巴滤泡、Peyer’s小体、位 于板层的淋巴细胞、肠上皮细胞间的淋巴细胞以 及肠系膜淋巴复合物。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分泌型 免疫球蛋白A (sIgA)会在肠點膜的表面形成一种免 疫屏障,其对肠道内的菌群具有调节作用。
生物屏障 化学屏障 机械屏障
免疫屏障
生物屏障
• 组成:厌氧菌、需氧菌与兼性厌氧菌,绝 大多数都是厌氧菌。
• 功能:具有定植性、繁殖性、排他性以防 止外籍菌侵入和定植;增强免疫;营养作 用。
生物屏障 化学屏障 机械屏障
免疫屏障
化学屏障
• 组成:胃酸、胆汁、溶菌酶、粘多糖、水 解酶等。
• 功能:灭活病原微生物;润滑作用以保护 肠黏膜免受物理化学损伤。
➢若肠道免疫系统受到不同程度 的破坏,则会影响到sIgA的分泌, 其分泌量减少就会使肠道免疫屏 障作用大幅度减弱。
AGI发病机制
• 四、营养障碍
➢经肠道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活动所必须 的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还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肠黏膜机械屏障 的保护作用。
➢肠道存在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或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多脏器 功能障碍综合征不能给予肠内 营养时,受诸多病理因素的影 响,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受到不同 程度的损害,削弱了机体抵御 疾病的能力。
• 二、肠粘膜缺血、缺氧
➢在某些失血性休克、应激等疾病状态下,机体为了保证心、脑等重要组织器官的 血供,会通过神经体液等调节机制,使全身血液重新分布,通过减少外周循环以及 肠道的血流,来保护重要的组织器官。
➢同时肠道血流灌注明显减少,为首要受损器官,血流减少导致胃肠组织氧供下降, 当肠黏膜的氧供下降超出机体代偿范围时,就会产生无氧酵解,乳酸等酸性物质生 成增多,导致肠點膜酸中毒,肠點膜上皮细胞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