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思.doc

合集下载

对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规划的认识及思考

对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规划的认识及思考

对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规划的认识及思考城市整体规划(urban master planning)通常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根据当地的现状、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地理环境进行综合统筹规划,指导整个城市的发展以及建设。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交通规划是城市整体规划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城市运输的重要保证。

所以对城市交通进行科学而且合理的规划是必须重视的,其中解决道路交通的拥堵情况,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保证。

本文就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规划的认识和思考展开研究和探析。

标签: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认识思考交通运输在国家经济发展属于第三产业,方式主要有管道运输、航空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以及水路运输。

狭义的交通规划通常是指根据对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和地区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管理的分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人口、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的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同时突出建设实施方案(包括建设项目时序、投资估算、配套措施等)的一个完整过程。

主要是指交通设施体系布局的规划和近期的建设规划。

而广义的交通规划主要包括了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交通运输组织规划、交通安全规划以及交通运输发展政策规划、交通运输组织规划、交通管理规划、交通安全规划、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等。

事实上一个城市的交通规划应该是广义的,这样才能满足城市的额发展需要,保证城市近期以及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在我国,城市交通规划作为专门的应用学科已有近20年的时间,根据发展的历史阶段,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城市经济复苏,交通出行工具的应用也迅速增多,尤其是自行车,全国各大城市几乎全面普及。

国内规划专家认识到,50年代的从功能分区到道路干道的规划方法不适应现在的城市发展,应发展和引进交通规划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因此引进了发达国家交通规划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开始探讨我国综合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对城市交通枢纽发展战略制定的思考

对城市交通枢纽发展战略制定的思考
属交通 资源 使用效 率 的最 大化 , 而发 展 战 略这 种 更
标是 为 了实现其 战略 目的而 制 定 的 , 城 市交 通 枢 而 纽 发展 战略 目的是城 市综 合交通 系统 及城 市社会 经
济 系统在 战略 目标 中对 城 市 交 通 枢 纽 所 提 出 的要 求 。从 系统角度 看 , 何 子 系统 的 目的 都是 更 高层 任
从系 统角度看 , 任何 事物 都是一 个对 象系统 , 并 且 总是处 在 一定 的背 景 ( 环境 ) 中。要 全 面 认 识 或 把握一 个事 物 , 其是复 杂事 物 的特 性或发 展规 律 , 尤 就必须 应用 大背景 分析方 法 。所 谓 大背景分 析就 是
将待研究 事 物 ( 象 系 统 ) 到世 界 、 家 、 民经 对 放 国 国
具前 瞻 l 全局性 的宏 观层 次的上位 研究 却相对 缺 生和
失, 交通 规划 和建设 更多 的是 扮 演一 种 “ 火 者 ” 救 的 角 色 。本文 以城市 客 运交 通 枢 纽 为研 究 对 象 , 目的
次 系统 目标 对其 子 系统提 出 的要 求 , 子 系统而言 , 对 这是 一种外 部要 求 , 系统 要实 现这种 要求 , 子 就必须 靠制定 自己的 目标 去 操作 J 。因此 , 制定 城 市交 在 通枢纽 发展 战略 目标 时 , 先 要 根 据城 市 综 合交 通 首 系统和 城市社 会经 济 系统 的发 展 战略 目标 得 出城市 交通枢 纽发展 战 略 目的 , 将 它转 换 成 城 市 交通 枢 再
城 市交通 枢纽 系统 是城 市交通 系统 和城 市社会 经 济系 统 的子 系统 , 城 市 交 通枢 纽 发 展 战 略 目标 对 的分析 , 应该将 其 放 到城 市 交 通 系统 以及 城市 社 会 经 济系 统 中去 考虑 。 因为城市 交通 枢纽发 展 战略 目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方面 :
sp lig a it s o rmc e t l h ns t iti te u u pyn bli f t ie a sa i me t o manan h r b s b n ssan l d v lp n.n i a e us fr r h tte a u tia e e eo me t b s p p r p t owad ta h k y t h p be S o od te d a fs san be d v l e o te r lm i h l h ie s o utia l e e o t o me t i r a rf c o e ie h s san be amo iu p n n ub n ta i t ra z te u tia l.h r no s l
白行车 与汽车交叉 混行 ,亦 使拥 挤 阻塞的程 度更 加加
“ 可持 续发展 ” 已经 成 为全球共 同倡导 的社会发 展战略 。这一战 略的制定 基于人 类社会 发展进 程 中所 面临 的人 口膨胀 、资源 急剧消耗 、环境 急剧 恶化这样

重 。市区中心地 区的道路 网负荷经 常处于超 负荷状 态 , 最 终使小汽 车这种本 属高效 率 的交通 方式止 向高效 率
维普资讯
2 卷 总第 18 9 2 期

研究 与探 索 .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问题 的思考
Co sd r to f t e Ur a a c S san be De eo me t n i e a i n o h b n Tr f u t ia l v lp n i
成更 大 的污染 。 同时 ,交通 运输 效率 的降低 还将刺激
车 辆 的 消 费 需 求 ,以加 大 对 车 辆 投 资 的 方 式 束 弥 补运

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思路

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思路

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思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之一。

同时,汽车尾气排放、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也给城市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未来城市交通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思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一、城市交通与智能化智能化是未来城市交通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为城市交通带来革命性变革。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通信和信息技术,将交通设施、交通管理和交通参与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交通服务。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彻底改变城市交通方式。

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应用将使得车辆能够自主导航,自动处理交通问题,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还能够通过实时交通信息的共享,优化道路使用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二、城市交通与新能源依赖石化能源的传统汽车已经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新能源车辆的普及将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电动汽车是新能源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动汽车无排放、低噪音,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

为了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提供充电设施和服务,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生产支持力度。

此外,氢能源也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氢燃料电池汽车零排放、续航里程远等特点使其成为石油资源的可替代品。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氢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支持力度,推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突破和成熟。

三、城市交通与多元化方式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思路还要反思传统的交通方式,鼓励人们采用多种多样的出行方式,以降低对汽车的依赖。

首先,鼓励非机动出行,例如骑行和步行。

城市应该提供完善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以方便市民进行短途出行。

此外,政府可以设立相应的骑行和步行奖励机制,鼓励人们主动选择环保出行方式。

其次,城市需要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服务。

政府可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改善车辆和设施的条件,并提供合理的票价和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城市交通规划思路与设计

城市交通规划思路与设计

城市交通规划思路与设计第一章前言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交通拥堵情况、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等多个方面。

城市交通规划的设计与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历史、社会、经济、人口、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实现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和提高城市出行体验的目标。

第二章城市交通规划思路城市交通规划的思路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原则,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思路之一,它旨在通过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优化和改善。

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方面考虑。

(1)鼓励绿色出行,促进低碳交通。

(2)优化交通网络,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转。

(3)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提高城市交通秩序。

2.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城市交通规划不可或缺的一个原则,它强调人们的出行需求和体验应该成为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和特点。

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方面考虑。

(1)鼓励公共交通和步行出行。

(2)促进无障碍出行,满足残障人士的出行需求。

(3)保障儿童和老人的安全出行。

第三章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是城市交通规划实施的关键环节,它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经济状况、人口分布、出行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优化。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

1.交通网络设计交通网络是城市交通系统的基础设施,它决定了城市的交通运转效率和质量。

因此,在交通网络设计中,应该注重以下方面的考虑。

(1)优化道路布局,缓解拥堵症状。

(2)确保交通网络的连通性和高效性。

(3)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减少私家车出行。

2.公共交通设计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满足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同时也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和污染问题。

因此,在公共交通设计中,应该注重以下方面的考虑。

(1)制定合理的公共交通路线和站点布局计划。

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想法建议

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想法建议

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想法建议公共交通的本质是一个城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惠民基础设施工程,可以切实给广大市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经济的交通出行环境,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重点工作,构建了公交线路“一张网”,便捷出行“一体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对于切切实实让群众感受到公交事业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一些认识想法及发展建议汇报交流如下:一、认识和想法首先,公共交通与市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其发展如何是市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之一。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是我市和公交集团发展为民、公益优先的重要体现。

二是随着我市城市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发展与交通,尤其是公共交通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交通问题时的首要原则,也是符合我市发展需求的战略性选择。

公共交通覆盖面广、容量大、集散客流、方便快捷等优势,将大大有利于我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缓解,实现公共交通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我市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和促进碳达峰、碳中和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的积极响应和倡导。

公共交通不论是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是在土地集约化、道路空间占有率等方面都具有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是打造绿色交通、和谐交通最为重要的内容,对于济南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四是我市当前相较于广州等中国发达城市,公共交通不论是在服务水平、营运效率、承运比例、数字化转型程度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有利于提升我市的整体面貌和水平。

近年来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虽取得重大的突破,但疫情以来,公共交通受到了重大冲击,共享单车等其他出行方式行业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城市公共交通出现逐渐滞后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面。

另外,市民对城市多元化公共交通日益增长的出行需要还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改变和满足,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对于全市发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战略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战略

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都有了飞速的发展7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使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局势。

当前,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

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大众的迫切呼声。

我国人口众多,目前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已发展到34个,而50~100万人口之间的大城市也达到43个。

但这些城市的公共交通方式,绝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运量不大的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

而现代城市在一天的客运高峰期间,旅客高度集中、流向大致相同的客流现象已很普遍,低运量的交通工具已远远不能满足民众出行的需要。

这些都是造成城市交通局面越来越严峻的重要因素。

城市交通是保持城市活力最主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活的动脉,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展望21世纪的城市交通事业,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

发展多层次、立体化、智能化的交通体系,将是城市建设发展中普遍追求的目标。

而发展大、中、低客运量相互匹配的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客运交通工具,将是实现上述远景目标的一项重大技术决策措施。

为了缓和与改善城市交通紧张的局面,不是仅仅靠拓宽马路就能解决问题的。

现代城市需要有一个与其现代化生活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体系,要形成一个与城市发展布局高度协调的综合交通格局。

要把长远规划目标同近期调整改善结合起来。

近期应做好与城市交通量基本相适应的道路网络系统,逐步改善常规公共交通的服务管理质量,有机地配合好综合交通规划,拓展空间利用条件,重点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网络,积极引入具有大、中客运量的地铁和轻轨交通方式。

这是势所必然的发展趋向。

前一阶段,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许多大城市都纷纷策划修建大、中运量的地铁或轻轨交通项目。

近10年来,已有20多个大城市都不断投人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和可行性研究,但在项目选型、系统规模和建设标准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问题。

(3篇)交通强国战略建设交通强国心得体会

(3篇)交通强国战略建设交通强国心得体会

(3篇)交通强国战略建设交通强国心得体会篇一: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交通强国战略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我国的交通强国战略中,包括了发展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各种交通方式。

这些交通方式的发展不仅可以缩短国内地区之间的距离,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还可以提高国内交通的便利性,促进物流和人流的畅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交通强国战略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我国交通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网络。

通过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可以解决目前我国交通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

此外,优化交通设施的布局和结构,提高交通网络的密度和覆盖率,可以使交通更加便利,减少人们的出行时间和成本。

交通强国战略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发展交通,可以加快货物和人员的流动,提高区域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和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

此外,交通强国战略还可以促进城镇化进程,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总之,交通强国战略的建设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优化交通网络的布局和结构,可以提高交通的便利性,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因此,我国应该继续推进交通强国战略的建设,不断提高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篇二:交通强国战略的挑战与机遇交通强国战略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要实现交通强国的目标,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首先,交通强国战略需要解决交通网络不断扩容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交通建设对土地、能源和水资源需求量大,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因此,在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同时,需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合理规划和布局交通设施,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交通强国战略需要解决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

随着交通工具的增加和人口的增长,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思考・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城市特大城市继续改造与扩张,中小城市迅猛发展。

城市的规模与结构都处在大变化之中。

现代交通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负面了影响:伴随着汽车的增加,交通事故与公害、居住环境的破坏成为极大的问题。

关键词:道路桥梁城市交通
一、城市中的交通问题
1.交通事故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稳步上升和机动车利用程度的增加(人均出行距离),城市屮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在10万人左右,发达国家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在10万人以上。

此外,还有大量非致命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不但导致了对贵重医疗设施需求的增加,而且使受伤者痛苦不堪。

2.交通拥挤
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堵车,特别是上下班,和放长假时,如五一节,国庆节,寒、暑假等特殊的时段,大多数人都有过“沙丁鱼"的经历。

相对于城市道路网的承载力来说,汽车数量过多, 诱发了交通拥挤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交通拥挤是汽车社会的产物。

在人们上下班的高峰期,交通拥挤现象尤为明显,据统计,上海市由于交通拥挤,各种机动车辆时速普遍下降,50年代初为25km,现在却降为15km左右。

一些交通繁忙路段,高峰时车辆的平均时速只有3—4km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经济的效率。

在不同的城市区域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笔者所在地区学生公寓集中,每天上学,放学,第二节课下课,第四节课下课,下午第五节课,第六节课下课等等,整个麓山南路上以学生流为主,也有不少的自行车流量,加上公交车流,小汽车流,以及少量的拖拉机等农用车辆,本来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拥挤不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儿的车速不是很慢,时常见到公交车呼啸而过,路上时常会发生交通事故。

每年总有人命发生。

但是大城市圈内的汽车道路还在继续建设,汽车数量也进一步增加,道路的建设和汽车的增加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更为严重的交通阻塞。

3.停车问题
车辆并非总处于运动之中。

当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时,就要占据一定空间。

汽车越多,占据的空间越大。

在城市中心区,人多车多空间少,停车场与汽车数量很不相称,停车也最困难。

尽管近十多年来在市区建了许多多层停车场,但仍满足不了停车需求。

很多城市颁布了法令,采取了很多措施,限制在市中心区停车,如罚款或者按停车时间收费等,以控制进入市中心区汽车的数量。

有一些城市制定了“停车一乘车%十划,在市屮心区外围建若干处停车场,汽车司机只能将车停在这些车场内,然后乘公共汽车进入市屮心区。

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解决停车问题。

有学者提岀,应重新认识大型公共交通工具的价值。

美国政府曾在70年代中期制定过一个方案,迫使个人使用公共汽车来代替小汽车。

但很多人认为,这个方案的实施会减少家庭小汽车的数量,从而改变消费模式,减少就业机会。

于是,失业、福利、职业培训和贫困等问题随之出现。

发展公共交通还需要政府大量补贴,其结果将限制解决其它问题资金的流动,或者被迫增加税率。

高税率将使货币从个人手屮分配到政府手里,从而可能造成社会经济体系变化,也增加了政治不稳定性。

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停车问
题仍在探讨中。

4.交通公害
(1)噪声污染。

噪声源主要是汽车的喇叭声,上海市曾对公共交通路线作过一次调查,一般按喇叭次数平均50次/km以上;行使条件较差时达163次/km,平均40次/min。

噪声引起听觉疲劳或听力损伤,严重干扰道路周围居民的睡眠,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2)大气污染。

车辆排放废气种类主要有CO,HC,NOx,SO2, 铅化合物等。

从世界范围来看,排放的氮氧化物的60%, 一氧化碳的78%,炭化氢的50%是由于交通而引起。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中交通所造成的占据了50%以上。

二、城市交通的战略构成
城市道路是指城市范围内的道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交通设施,并形成和促进发展城市布局、提供通风、采光空间,作为上、下水道和煤气、电力、通信设施埋设通道的功能。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137—90)的规定,城市道路按其在城市道路屮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道路交通矛盾突出表现在城市,是困扰世界各国城市政府的一件大事,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城市政府能够骄傲地宣称自己已经解决了交通问题。

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者提出和实施了一个又一个方案,但仍然承受着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的巨大压力。

事实上,交通问题决不是一个单纯技术问题,它关系到经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等众多方面,牵扯到诸多利益的协调, 随着观察问题角度的变化,形成了一系列相互矛盾的观点。

因此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很重要,合理协调土地开发与交通网络Z间的关系,明确交通发展目标和整体框架,加强交通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配合关系,打通交通瓶颈发挥系统总体效能等方法,使
得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1.各种等级道路的比例协调
表1我国与美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线路类型
我国有关规范规定
路网密度(km/km2 )
美国有关规范规定
道路里程比重(%)
快速路系统
0.4 至0.5 (0.45 )
7.2%
主干路系统
16.0%
5.0 至10.0 (7.5) 次干路系统
1・ 2 至1.4 (1.3)
20.8%
集流街道系统
(前三项合计44%)
5.0 至10.0 (7.5)
地方街道系统
65.0 至80.0 (72.5)
支路系统
3.0 至
4.0 (3.5)
56%
表注:圆括号屮数值系取上下限的平均值。

美国主干路包括快速路
2.合理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物。

城市中吸引人流的集散点、枢纽点,例如大型体育场、影剧院、游乐场、百货商店,以及铁路旅客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大型工厂等,会引起复杂繁忙的交通运输问题。

因此,在城市总体布局时不要将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过分地集屮,以免造成交通运输和管理上的困难。

在规划设计交通集散的过程屮,应从城市总体交通着眼,妥善处理建筑物的出入口、公共交通的衔接部分、广场停车场地以及周围道路等方面的关系。

3.全面掌握城市客、货流的流源、流向和流量,调整城市交
通运营。

城市交通规划只有同居民的出行活动,与货物在市区的流动规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符合实际需要。

全面掌握城市客、货流的流源、流向和流量,认真做好预测工作,是规划和调整公交路线系统,改善行车组织,提高运营能力的至关重要的工作。

4.合理组织城市交通的运营路线和时间。

做好这项工作,可采取以下措施:
(2)错开职工上、下班时间。

城市职工的上、下班活动,是城市
内部人口流动的基本现象。

其特点是流量特大、时间特短。

高峰时,人流拥挤成团;高峰一过,街道秩序如常。

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在上下班的高峰时刻。

可以说解决了城市上下班的高峰运输问题,即解决了大部分城市交通问题。

实践证明,错开职工上下班的时间,通过延长运输时间来降低高峰的峰值,便可缓和上下班高峰时间的交通负荷。

在一些通往城市工厂区的交通干线上,更应采取这个办法来缓解交通拥挤的矛盾。

5.合理布置各种交通市政设施。

重视道路绿化,利用道路两侧的树木和绿地的散射、吸声可以降低噪声。

同时在城市间应保留生态通道,以便各种野生物在城市间往来,有利于生态多样性,减轻大气污染等。

考虑出行困难者(残疾人和高龄人员)的出行,应专门建设各种便利的服务设施。

虽然可以做到以车代步,但是合理的步行者与自行车活动区间是必要的。

合理的修建停车场,可以利用大型建筑物地地下空间建造地下车库,满足小汽车不断增长的需求。

三、结束语
道路是现代社会的血脉,汽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道路基础设施不足或汽车的过度使用,均可能造成现代社会的血脉梗阻,而危及社会的生存;而保守的发展政策一旦造成道路建设滞后,又将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制约。

道路交通需要一个合理的发展程度,这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受制于资金、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对于道路交通来说,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制定是一个协调各方面利益和目标的过程,需要采用现代大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