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册大全--种猪手册大全--——全套
养猪技术手册

养猪技术手册
养猪技术手册是一本详细介绍如何养殖猪的手册,包含了猪的饲养、疾病防治、繁殖、饲料配方等内容。
以下是可能包含在养猪技术手册中的一些主要内容:
1. 养猪场的设计和规划:包括场地选址、栏舍建设、水和电供应、环境控制等。
2. 猪类的品种选择:介绍不同品种的猪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3. 飼料配方和管理:提供适合各个生长阶段猪的饲料配方,并讲解如何合理管理饲料供应。
4. 猪的日常饲养管理:包括饲料的喂养量和时间、清洁、浆砌、定点喂养等。
5. 猪的疾病防治:介绍常见猪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疫苗接种等。
6. 猪的繁殖管理:介绍种猪的选择、配种技巧、妊娠期和产仔期的管理等。
7. 养猪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养猪成本、销售收入和盈利分析等。
8. 环境保护和废弃物处理:介绍养猪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废弃物处理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养猪技术手册的内容可能会因国家、地区和养殖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正大猪病技术手册

正大猪病技术手册正大药业猪病技术手册第一章养殖篇一、母猪的科学管理新技术(一)母猪的配种技术:1、母猪的发情症状母猪兴奋不安,对环境敏感,食欲下降,卧睡减少,走动及排尿次数增多,鸣叫或爬栏、爬跨其他猪或接受其他猪爬跨,接近公猪,静立不动,外阴肿大,充血,湿润有黏液。
2 、母猪发情识别方法( 1 )公猪试情母猪愿意接受公猪爬跨后24小时为排卵时间,排卵持续时间一般为3-6天。
接受爬跨时间经产母猪为48小时,初产母猪为56小时。
( 2 )压背法静立反应表示母猪发情盛期。
( 3 )黏液判断法发情初期:黏液发亮,有光泽有湿润感,但黏液少且稀薄,阴唇较丰满,有轻微出血。
发情盛期:黏液增多且变稠,手感有粘性,可拉短丝。
发情末期:黏液明显减少。
(二)猪适配时期1、最佳配种时间(1)公猪试情,开始接受爬跨半天后。
(2)静立反应后。
(3)阴部红肿到起皱,颜色由潮红变淡红,黏液由稀变粘稠。
(4)断奶后六天之内发情的经产母猪,出现静立反应后8-12小时进行首次配种,断奶后七天以上发情的经产母猪,后备母猪,返情母猪出现静立反应后马上配种。
2、配种次数一个发情期配种两次,间隔12小时。
3、配种方式后备母猪发情后第三天上午配种一次,12小时换一头公猪再配一次。
经产母猪发情后第二天上午配种一次,12小时换一头公猪再配一次。
(三)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1、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1)60-90 kg阶段,自由采食,每天每头猪至少饲喂2.5 kg料。
90 kg至配种前10-14天适当控制喂料量,实行限饲,可保证后备母猪良好的生长发育,又可控制体重的高速增长。
(2)配种前14天进行催情饲养,提高饲养水平,增加母猪排卵数。
(3)以第二或第三次发情配种为宜。
2、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1)妊娠母猪的保胎管理(1)孕初防止高能饲料的喂食。
(2)孕期防高温应激,配种3天至15天应避免高温(32-39℃)。
(3)孕初防各种应激,配种后3-28天为生理不稳定期,应防止各种应激。
养猪手册

肉猪的饲养管理本技术资料可分成四个重点:一、仔猪哺乳期的饲养管理1仔猪初生时的照顾2供给初乳3补充铁的来源4保温措施5教槽计划6仔猪五公斤离乳7去势二、仔猪保育期的饲养管理(离乳至30公斤体重)1饲养计划2最适环境温度3饲养密度4避免咬尾5协助仔猪渡过危险期三、中猪阶段的饲养管理(30—60公斤体重)1饲养计划2最适环境温度3饲养密度4通风管理四、大猪阶段的饲养管理(60公斤体重至上市)1限饲计划2公母分开饲养3最适环境温度4饲养密度一、仔猪哺乳期的管理1.仔猪初生时的照顾A 除去羊膜胎儿在胚胎时,浸润在羊膜内的羊水中。
当仔猪经由母猪分娩后,部分羊膜可能围绕仔猪的呼吸道,农场人员必须协助除去羊膜,以使仔猪正常呼吸。
B剪断脐带脐带是母猪胎盘与胎儿养分交换的通道,仔猪出生后须剪断,并且留3—5公分,浸泡在碘溶液中,以防止细菌的感染;脐带经一段时间后,即会自行干掉萎缩。
C除去针齿仔猪出生后,应立即剪去针齿,以避免在吸吮母乳时,伤害到母猪的乳房部位及造成发炎现象;同时可预防仔猪在打斗或游戏时,咬伤对方,行成细菌感染。
D剪耳号剪耳号可协助猪只的辨识,有利于猪厂经营管理。
E断尾可减少仔猪玩耍时咬尾的机率。
2.供给初乳初乳为母猪分娩第一天,分泌的乳汁,其成分和一般乳汁有显著不同,含有高量的总固形物及蛋白质,但是脂肪、灰分及乳糖的含量较低。
初乳的重要性在于其含有高量的免役球蛋白,这些免役球蛋白占初乳中蛋白质的一半,其对于仔猪出生时疾病免疫力有极大的影响力,可提高仔猪存活率。
出生仔猪第一天吸吮初乳时,免役球蛋白的分子可完整的被仔猪吸收,产生疾病免疫力;但是免役球蛋白的浓度,在母猪分泌初乳约二十四小时后,即显著降低,所以适时的给予出生仔猪初乳极具意义。
3.补充铁的来源由于铁从母猪胎盘转移至胎儿的有效率极低,因此出生仔猪体内铁的储存量非常有限,不能充分供应自体血红素的合成,若不能适时补充铁的来源,极易形成仔猪贫血死亡。
养猪技术手册

养猪技术手册猪是我国重要的养殖动物之一,养猪业也是一项广泛发展的行业。
养猪技术的掌握对于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猪的生长发育、繁殖效果以及养猪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养猪技术的要点,帮助您更好地开展养猪业务。
1.种猪的选择与管理种猪的选择是养猪的关键。
需要选择健康、品种优良的种猪用于繁殖。
种猪的饲养管理要保证合理的饲料配方、稳定的饲养环境和适当的运动量。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驱虫和疾病防治,并进行定期的体重测定和营养评估。
2.仔猪的保育新出生的仔猪对温度和饲料要求较高。
饲喂新生仔猪时,应确保饲料的高能量和高蛋白质含量。
同时,保持仔猪舒适的温度环境,防止感染疾病。
饲喂前应先清洁母猪的乳头,避免乳头堵塞影响仔猪正常进食。
3.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育肥猪的饲养管理主要包括饲料的配制与投喂、饮水的管理、环境的控制和疾病的防治。
饲料要根据猪的生长阶段进行科学配制,并合理控制饲喂量。
饮水设施应保持清洁,保证猪群的饮水量充足。
猪舍的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避免发生疾病。
4.猪的疫病防控猪是易感染病原体的动物,养殖户应加强疫病的防控措施。
常见的猪病有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等。
养殖户应根据猪的生长阶段进行常规的疫苗接种,加强病害监测和早期发现,严格消毒措施以防止病毒传播。
5.猪舍管理与环境控制猪舍的合理建设和管理对于养猪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猪舍的设计应考虑合理的空间布局、通风换气设施以及安全的排水系统。
猪舍内要定期清理消毒,确保猪舍内无害气体的积聚。
同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养猪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养殖户具备丰富的养猪经验和科学的管理知识。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养猪环境和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希望本文所述的养猪技术要点能够为养殖户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并帮助您更好地开展养猪业务。
养猪手册

一.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妊娠期一般是“三三三” (三个月、三个星期和三天)。
即平均114天。
1.妊娠前期(从配种到21天)同空怀母猪一样,要加强饲养,让断奶的母猪尽快恢复体况,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减少胚胎早斯死亡。
饲料品质必需要好,不能喂犮霉变质料,否则易引起胚胎死亡或停止犮育。
2.妊娠前期、中期(21到80天)如青料不足,往往是母猪流产、胎儿被吸收,死产及弱胎的重要原因;推荐日采食1.8~2.7kg青料,根据体格大小、膘度、健康等灵活掌握。
妊娠90天以前,胎儿重量仅占出生重的41.8%.,应以青饲料为主,不要喂好了;90天以后到出生,胎儿生长快,应减少粗料,根据膘情增喂精料,并最好每天放牧运动一次;特别对初胎母猪最好进行乳房按摩,刷拭猪体,达到人畜亲和,以利分娩接产时不致惊恐,待产仔后,也便于顺利固定乳头。
在最后1~2周,可增加料量1~1.5kg。
有利于提高初生重。
总之,使妊娠母猪既不肥也不瘦,膘情中等而健康是饲养好坏的主要标志。
.第一次配种的母猪在妊娠期增重应控制在36~50kg为宜。
经产母猪,本身不长了,只有胎盘和胎儿,只须净增25~35kg左右。
妊娠母猪过于肥胖,不仅造成饲料浪费,且会造成难产、产后易出现食欲不浪,振、仔猪生后体弱、泌乳量少等不良后果。
3.妊娠后期(从妊娠80天到产前3天)要加强营养。
但临产前1~2天要,根据母猪膘情肥瘦,乳房表现,决定增减饲料。
如膘情肥胖,乳房红肿异常,要减料减草;4.母猪出现分娩动作当天,宜停止喂食。
6. 精料配方(%):玉米64.5%、稻谷14.2%、米糠5%、豆粕10%、鱼粉1.5%、磷酸氢钙2.1%、石灰岩石粉0.4%、盐0.3%、添加剂预混料(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两类物质)2%。
7.妊娠期特别是前期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否则胚胎易死亡。
要适当运动。
环境要安静,态度要温合。
进入猪舍要先打招呼,防止母猪受惊。
不要随意折群组群,以防斗架流产。
8.每天观察母猪吃食、饮水、粪尿和精神状态,做好防病治病;特别要注意消灭体内外寄生虫病,以防传染给仔猪。
种猪饲养训练手册

种猪饲养手册陆学成二○○七年八月第一章空怀及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一、空怀及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职责猪的生产,必须以最大限度的生产量来获取利润;而一个猪场的最大的生产能力首先在于空怀和怀孕母猪群。
因为,如果没有母猪的配种、怀孕、分娩,也就没有产品,产房不能满负荷,最大产品目标也就无从谈起。
空怀及怀孕母猪饲养的主要职责就是每周向分娩舍提供适当数量生产状况良好的母猪。
1、空怀、怀孕母猪饲养人员每天的工作:a.观察每头母猪,分析其健康和生产状况;b.协助分娩舍管理员将断奶母猪转入配种舍;c.打扫猪舍卫生及投料;d.按繁殖群要求搞好猪舍小环境的控制;e.猪舍日常设备维护;f.病猪治疗投药;g.清楚准确地填写日志报表;h.恰当地按排母猪配种繁殖;I.与分娩舍管理员配合将要分娩的母转入消毒好的适当的分娩栏;J.如有需要请管理人员看猪;K.训练和通知他人有关一周的工作;L.协助其它栏舍的工作。
2、一周每天的部门工作细则:A、部门管理员工作:a.作出生产区的规划,并保证配种、怀孕、保育、育成及后备各群间的转运方便和省时省力。
b.每天观察每样猪只,认真记录需要特殊关照的猪只。
如哪一头猪不想站立就要看看它的脚;猪不吃料,显示它可能在生病……c.组织日粮的供应。
对日粮进行常规检查。
无论变色、变质都应引起猪场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d.对饲料记录资料进行评估分析,仔细核定每头猪的喂料量。
e.检查料塔、料库,估计库存的同时进行清单与需要量的比较,作出饲料计划。
f.向场领导汇报主要的日常工作计划并进行适当修改。
g.准确、整洁地汇总各种记录。
B、每天日常的部门工作:a.喂料:对不同种群、不同个体根据其各自需要进行日粮投喂。
b.栏舍工作:在用药记录上记录所进行的治疗;观察所有猪的肢蹄情况;清扫栏舍及成其它日常的清洁工作。
c.通风和环境保护:测量温度的高低;观察高速风扇和取暖装臵;观察猪群对环境的适应性。
d.配种工作:将进入配种期的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充实到配种周群;用公猪对每头母猪进行发情检查;在特定的查情周对每头母猪进行21天时的重点查情;在怀孕区进行返情现象的视觉观测。
养猪技术手册

生产性能:据300多窝初产母猪和1000多窝经产母猪调查统计,产仔数分别为9.4头和11.3头。初生重一公斤以上,60日龄断奶10公斤以上,生后8月龄体重公猪96公斤,
八眉猪分大八眉猪和二八眉猪两个类型。由于大八眉猪发育慢,成熟晚,产仔少,不能适应当今养猪生产需要,数量逐渐减少,目前绝大部分是二八眉猪,据统计其它主要产区约有八眉猪18万头,种母猪1.5万头。
体形外貌:体格中等,被毛黑色,头较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细而浅“八”字皱纹,四肢较结实,乳头多为6对。
生长发育:二八眉猪3月龄体重为8.71公斤,4月龄为14.2公斤,8月龄为34.8公斤,10月龄为45.4公斤。
外型特征:头大额宽,耳特大,柔软下垂过嘴巴,嘴短微凹,皮厚而松软,额部体侧和后腿的皮肤有明显皱褶,被毛黑色稀疏,毛丛密,皮呈淡红色或青灰色,这种特征与分布于上海的枫泾、梅山。嘉兴黑猪更显粗糙,而江苏米猪较为细致,二花猪介于中间。毛色有全黑(二黑、嘉兴、米猪)四脚白(枫沙、梅)。乳房发育良好,有效乳头在8对以上。
繁殖性能:性成熟早,小公猪3月龄,体重40公斤时出现性行为。小母猪初情期在3—3.5月龄之间,性成熟期在4—4.5月龄,适宜配种年龄7—8月龄,初产仔猪数9头,经产11头能上能下。
2、哈白猪(哈尔滨白猪)
产于黑龙江南部和中部地区,以哈尔滨市及其周围各县饲养头数较多,哈白猪的育种工作开始较早,早在1945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时曾先后用约克夏、巴克夏与民猪进行杂交,但毫无计划,解放后1958年才制订了杂交改良方案,确定再用苏白猪进行杂交,经过长期选育,组成核心群,进行自群繁育,直到1978年(科技大会)国家正式承认为新品种,79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82年中央农委与国家科委颁奖。
养猪万能手册

猪场建设猪仔保健饲养管理母猪妊娠人工受精人工受精种猪配种后的关键一星期配种后一星期配种后一星期是卵子受精和受精卵分裂的关键时期,若此时母猪代谢过盛,会使部分受精卵死亡,从而降低受胎率。
所以,母猪配种后一星期内切忌喂料过多,日喂料量以1.5-1.8公斤为宜。
分娩后一星期对于初生仔猪来说,分娩后一星期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因为养猪过程中的很多伤亡事故都发生在这一阶段,如冻死、冻伤、压死、病死,同时防止由于母猪泌乳不足导致仔猪的低成活率。
为了降低仔猪在这一星期内的死伤率,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妥善接产及防寒保暖。
②让初生仔猪及时吃上初乳,以增强抗病能力。
③固定奶头。
这是减少初生仔猪死亡和提高仔猪群均匀度的重要措施。
④促进母猪泌乳,建议在母猪日粮中添加“牲命1号”(富含氨基酸、维生素、铁、硒及功能性寡糖,促进泌乳效果十分明显)。
断奶后一星期这是断奶仔猪应激最严重的时期,特别是食物由液态的奶变成固态的饲料,母源抗体停止供应,对仔猪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并成为其发病的诱因。
给断奶仔猪提供舒适的环境条件和优质的饲料是仔猪断奶成功的保证,建议在断奶饲料中添加“护仔康1号”(富含氨基酸以及纳米氧化锌,预防仔猪腹泻和促进生长的效果十分明显,使用15天)。
生病后一星期动物和人一样,不能完全杜绝生病,但病后一定得加强保健护理。
病后一星期的营养调理最为重要,如提供优质的蛋白质(氨基酸)、充足的维生素及矿物元素。
通过营养调理促进病猪的康复和正常生长,具体措施:在生长育肥猪的日粮中添加大壮素,母猪用牲命1号,仔猪用护仔康2号,添加比例为常规添加量的1.5~2倍,一周后按常规添加量即可。
养猪场中母猪产房的设计要点产房的设计要母仔兼顾。
母猪因分娩过程中生殖器官和生理状态发生迅速而剧烈的变化,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所以产后母猪对舍内环境和生产设备条件的要求较高。
产房母猪适宜的温度为20℃左右,舍温不能有大的变化,当舍温偏高接近30℃时,母猪会出现明显的热应激反应,如气喘、厌食、泌乳机能下降等;当舍温偏低时,除不利于母猪的产后生理机能恢复,还严重影响仔猪的发育和存活,因为初生仔猪体热调节机能发育不全,特别怕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猪管理手册目录1.前言2.疾病预防2.1疾病侵入的预防措施2.2降低猪场发病几率2.3治疗2.4免疫接种2.4.1免疫接种的注意事项2.4.2免疫程序2.5常规治疗2.5.1体内寄生虫的防治2.5.2体表寄生虫的防治3.猪舍与环境3.1种猪场的设计与规划3.1.1概述3.1.2场区规划3.1.3猪场规划方针3.2气候3.2.1概述3.2.3影响气候的因素3.2.3通风4.饲养4.1概述4.2母猪的饲养4.2.1概述4.2.2怀孕母猪的饲养4.2.3哺乳母猪的饲养4.2.4断奶至配种母猪的饲养4.3仔猪的饲养4.3.1保育舍仔猪的饲养4.3.2断奶仔猪的饲养4.4配种公猪的饲养4.5后备母猪的饲养5.饮水供应5.1饮水需要5.2哺乳仔猪的饮水供应5.3饮水供应5.3.1湿料5.3.2食槽供水5.3.3水槽供水5.3.4食槽乳头式饮水器供水5.3.5乳头状饮水器供水5.4饮用水质量标准6.种猪场管理6.1后备母猪的引进与护理6.2母猪的淘汰6.2.1概述6.2.2判断淘汰母猪的标准6.3配种区6.3.1概述6.3.2种公猪的利用6.3.3青年公猪的使用6.3.4发情鉴定和配种的最佳时期6.3.5配种/受精管理6.3.6发情刺激6.4近期已配种母猪(怀孕至少已35天的母猪)6.4.1怀孕控制6.5怀孕母猪舍6.6分娩区6.6.1概述6.6.2分娩时及分娩后的护理6.6.3产后仔猪的护理6.7断奶中及已断奶仔猪6.8 Topigs种猪的必要条件6.8.1挑选和确定(祖)父母代母猪的标准6.8.2猪不同特征的评价标准6.9父母代公猪的后备饲养及驯化6.10清扫与消毒方法6.11日常工作管理6.12周工作计划6.13管理记录6.13.1琐事记录6.13.2数据统计记录6.13.3统计分析和评价1.前言TOPIGS公司长期致力于猪的育种研究工作,从各方面来提高猪的性能,其目的在于保证最有利的经济回报。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TOPIGS种猪的遗传潜力,必须保证种猪处于最佳的生产状态,如果哪个方面低于正常标准,不管是健康、猪舍、饲料或者管理,都会对养猪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
本书包括了养猪生产管理各方面的具体事项,特别是TOPIGS公司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专家技术,对养猪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协助每一位养殖户在使用TOPIGS公司的种猪时获得最佳的收益。
为了尽可能的增加本书的实用性,许多方法都通过实践后逐步改进。
如果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了解,TOPIGS国际种猪公司的服务与发展中心将会竭诚为您服务。
本书将为您提供关于养猪生产的简明而且完整的表格和图片资料。
关于祖父母代种猪和父代公猪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本书中用斜体字打印。
请注意,本书中的一些方法应因地制宜(由于气候和地方性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目,并乐于听取您的宝贵意见。
TOPIGS国际种猪公司服务与发展部2.疾病的预防各种疾病,不管猪是否已经表现出临床症状,都会对养猪生产的最后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必须防止传染因子进入猪场,如果已经发现传染因子,应该通过最有效的途径将其消灭或者尽量控制感染。
2.1预防疾病的方法猪场的选址通过猪场的选址与邻近农场在一定范围内的合理分布,疾病传播、空气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会得到尽量解决。
围栏猪场周围应该用栅栏围起来,并且使入口明显易见,制作栅栏应选用质地坚固耐用的材料,这样就会减少未经允许的人和动物进入猪场的机会。
路面清洁建立规定,尽量避免外来运输车辆进入猪场。
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应该在入口设置消毒池,防止疾病被带入猪场。
通过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可以尽量减少疾病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通风换气(打开出气口)为了防止鸟类和体型较大的昆虫进入,出气口必须用网罩住。
出气口是猪舍的薄弱环节,为保证空气流通,应经常检查。
来访者尽量限制外界人员进入猪场。
来访者进入猪舍前,首先应该洗澡,然后到更衣室换上专用于猪舍的服装。
猪场至少应该提供给来访者连身工作服和靴子,并且在进入猪场前洗手,必须保证参观过程中清洁的区域与污染的区域完全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在每栋猪舍和敏感区(如产房)的门口,用装有消毒液的容器消毒每个人的靴子。
宠物为防止疾病传播,宠物不得进入猪舍。
用具尽量不要使用外界的工具,在每个区都配备专用的工具(如扫帚、铁锹)。
饲料及其保存尽量使用颗粒料(制作过程中高温灭菌),如果使用袋包装饲料时,外包装必须是专门用来放置饲料的塑料袋或纸袋。
料箱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不要受到污染,一年至少消毒两次料箱,并且要清除饲料残渣,防止酶菌生成。
如果猪场自己配制饲料,饲料原料的卫生一定要严格管理。
加工过程当使用副产品或潮湿的原料时要特别注意。
粪便清理粪便尽量采取卫生的方式,粪便最好集中贮存,便于通过排污措施清空。
尸体的贮存与清理尸体应该在尽量卫生的条件下贮存。
清理尸体后,贮存区应进行消毒。
如果尸体不能清理出猪场,焚烧是最可取的销毁方法。
害虫为了限制病原微生物在猪舍之间的传播,必须采取最有效的方式来消灭害虫。
具体措施包括保持生产系统的整洁(例如防止饲料残留)。
猪只的运输(运输与转移)应该从熟悉的健康的猪场引进猪只,并且尽量减少从不同猪场引种。
新引进的猪进入猪场一星期内,与其他猪接触前,应将其安排在隔离区分开饲养,以便确定其健康状态。
此过程可改进为:使用猪场内的“标记”猪,同时做为“致污”猪,这样可以保证猪很好地适应新环境。
4至5周后,如果猪不携带疾病,而且适应了猪场的微生物环境,可将其引入繁殖种群。
转移动物时可在猪场周围选址设立发送区。
避免司机进入猪场。
交通运输工具到达猪场时应是消毒处理的,清洁的空车。
当车离开后,泊车的地点应进行消毒。
2.2降低猪场发病机率猪场管理猪场和猪场所在地区应该始终保持整洁和卫生,使害虫无处藏匿。
猪舍结构(设备)所有猪舍的设计和建造必须便于清扫和消毒。
猪舍结构(布置)产房和保育舍必须做到“全进全出”,这些区域内的仔猪日龄差异不能超过1周。
病猪舍猪场应隔离出专门的区域给病猪,使其与其它猪分开饲养。
气候气候必须适合于每组不同生长阶段的猪。
任何时候都要避免饲养密度过大。
清扫和消毒产房、保育舍、后备舍和育成舍(如果两者存在)应在每个生产周期结束后彻底清扫和消毒。
如果同时将各个区的废物坑中的粪便和污泥清走,对于猪场的卫生条件更加有利。
所有的生产区和走廊必须经常性的清扫和消毒。
保持健康每天检查猪的健康状态是必要的。
那些对外界影响非常敏感的猪群,如分娩、保育猪群,以及出现问题的猪群,每天应进行多次检查。
2、3治疗尽可能少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品,而应该在常规的饲养管理上下功夫。
如果常规操作不能取得好的效果,那么应该调查导致异常情况的具体原因。
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为控制用药所达到的效果以及猪肉中的药残,必须认真记录药物使用的具体情况。
* 药物的质量比价格要更为重要* 注意药残问题。
如果药品附赠说明书,应按说明饲养至残留药物分解后再进行屠宰。
投药方法:注射- 准确控制剂量- 每一头正确注射过的猪只仍要进行治疗- 连续几天为较大群的猪进行注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猪群较大,需连续给药时不宜采用注射法)- 注射部位:颈部中间,耳根后面。
如果进行肌内注射,需要一支长针头(成年猪:4.5㎝)通过饮水给药- 猪的给药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病猪还需要大量饮水。
通过饮水给药的准确性相对注射要差一点。
- 水溶性药物可通过此法给药。
- 药物不能下沉太快。
在倒入水槽之前,应先用少量水进行溶解,溶解完全后进行搅拌,然后再倒入水槽中搅拌均匀。
- 要经常对供水管道进行检查,看水管是否畅通,有时水管中会被淤泥或沉渣堵塞。
拌料给药- 通过这种办法投药,其药物剂量的准确性更差。
混合中的失误,药物沉淀,饲料的最后处理以及贮存方法,都会对剂量和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最准确的方法是:把适当剂量的药物投在食槽中饲料的表面。
- 因为病猪食欲一般较差,那些需要给药的猪通常不能摄入足够的药物。
所以唯一适合搅料给药的是那些预防性的药物- 抗生素的味道也会降低采食量。
2.4免疫接种正确的免疫接种计划可以有效的防治疾病的感染和临床表现。
2.4.1预防接种注意事项·根据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
注意适用日龄,时间间隔,注射部位和保质期。
为了制订一套适合于自己猪场的免疫程序,应该向兽医师或相关机构进行咨询。
·建议以下情况不宜进行免疫接种:- 从产前一周至产后一周,- 配种前一周至配种后四周,- 运猪或转猪一周前至一周后- 猪只健康状况不明在有些情况下,全场免疫可以很好的保护猪群·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不能将不同的疫苗混合在一起注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同时进行两种疫苗的注射(使用不同的注射器和在不同的位置注射)·两次免疫接种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为2周·使用优质清洁的注射器,必须经常消毒(煮沸)注射器,使用前应将注射器用清水清洗干净。
·封口破损的药品应存放在冰箱里,并且尽量在短时间内用完。
抽取疫苗时应使用清洁的针头·进行肌内注射时,应使用清洁、适宜的针头以便于在肌肉准确的深度注射。
同时可以降低猪之间的感染。
体重(㎏)<10 10~25 25~50 50~100 >100针头长度(㎝)12~20 25 30 35 40~452.4.2免疫程序应该针对猪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整个地区疫病的流行情况来制订猪场免疫程序。
- 免疫程序确定后,应该一直坚持按此程序进行猪场的免疫工作。
2.5常规治疗二、三章中已经指出,平时应尽量减少药物治疗。
但是寄生虫防治例外。
2.5.1体内寄生虫的防治(蠕虫)虽然在许多现代化的猪场中,寄生虫的感染率比较低,但是仍然建议进行常规的防治。
防治方法1、母猪转移至产房前一周左右进行驱虫。
可将驱虫药加在饲料表面投喂或采用注射的方法给药。
建议采用上述方法进行驱虫,可保证母猪在进入分娩舍时缅受感染,同时仔猪感染的危险性也会降低至最小。
2、每4个月在饲料中添加驱虫药一次,每次持续给药5~7天,可降低寄生虫感染的几率。
2.5.2体表寄生虫的防治(疥癣和虱)猪群经常在人们尚未发觉的情况下感染疥癣和体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生产母猪可采用以下方法:1、按照常规,所有怀孕母猪在进入分娩舍前一周左右驱虫,可以以散撒的形式或者注射来完成(见2.5.1)。
以此法治疗,分娩时母猪体表寄生虫数量较低,仔猪通过接触而被感染的危险性也会下降(通过两种途径给药后,药物作用时间可持续3周左右)2、另一种方法是向猪全身喷洒疥药水。
为了杀灭幼虫和卵,应该在10天内重复喷洒一次。
最好是在母猪转移到产房前10天喷洒一次,转猪当天清洗完猪体后进行第二次喷洒。
后备母猪:在其与其他猪接触之前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