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中医辨证

合集下载

中医经方辨证论治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中医经方辨证论治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为帕金森病中医治疗提供指导
03
根据研究成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明确、具体的中医经方
辨证论治帕金森病的方案和建议。
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深入研究帕金森病中医证候本质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本质,揭示其与西医病 理生理之间的联系。
拓展中医经方的应用范围
在验证中医经方对帕金森病治疗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领域 的应用范围。
04
森病案例分享
案例选择与纳入标准
选择标准
符合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年龄、性别、病程等不限,愿意接受中医经方治疗并签署知情 同意书。
纳入标准
具有完整的病历资料,包括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四诊信息,以及相应的影像学和 实验室检查资料。
诊疗过程及效果展示
诊疗过程
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选用适当的中医经方进行治疗,如补阳还五汤、真武汤、镇肝熄风汤等,同时配合针灸、 推拿等非药物治疗。
中医经方辨证论治帕 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目录
• 引言 • 中医经方辨证论治帕金森病理论基
础 • 临床疗效评估指标与方法 • 实证研究:中医经方治疗帕金森病
案例分享
目录
• 问题与挑战:当前存在问题和未来 发展方向
• 总结与展望:提高中医经方辨证论 治帕金森病水平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01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
结合中医经方和西医治疗手段,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提高临 床疗效。
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01
加强帕金森病中医证候的规范化研究

中医学对帕金森病的相关认识

中医学对帕金森病的相关认识

中医学对帕金森病的相关认识一、病因在中医学中,帕金森病的病因多与"内风"、"虚风"、"震颤"等有关。

内风指的是体内阳气亢盛,阴液不足,导致气血运行失常,筋脉失养,进而引发震颤症状。

虚风指的是体内正气虚弱,无法抵御外邪入侵,导致风邪内扰,影响筋脉的正常功能。

震颤则指的是肢体不自主抖动、僵硬、无力等症状。

二、病机中医学认为,帕金森病的病机多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有关。

肝肾亏虚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机之一,因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脉失养,导致肢体震颤、僵硬、无力等症状。

气血不足也会影响筋脉的正常功能,导致肢体无力、僵硬、震颤等症状。

此外,风邪内扰、痰瘀互结等也是帕金森病的重要病机。

三、症状中医学认为,帕金森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肢体震颤、僵硬、无力、动作迟缓、步态异常等。

其中,震颤是帕金森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表现为手、足、头等部位的抖动或摇晃。

僵硬和无力也是帕金森病的常见症状,表现为肌肉僵硬、无力支撑身体,走路时身体前倾、步伐短小。

动作迟缓和步态异常也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之一,表现为起步困难、转身缓慢、步伐小而快等。

四、治疗中医学认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应以补益肝肾、养血活血、祛风通络为主。

常用的中药包括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当归、川芎等。

此外,针灸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常用的穴位包括百会、风府、曲池、合谷等。

五、预防中医学认为,帕金森病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加强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其次,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再次,饮食健康,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最后,避免过度使用药物,特别是神经系统类药物。

帕金森病妨碍健康,中医治法流传一方!

帕金森病妨碍健康,中医治法流传一方!

帕金森病妨碍健康,中医治法流传一方!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

主要表现为动作缓慢,身体及四肢震颤,并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本病属于中医“颤证”“颤振”“振掉”的范畴。

肝气郁滞型症状:手指呈“搓丸样”动作,肢体疼痛不移,屈伸不利,胸胁胀满不适,嗳气纳差,夜寐欠佳,大便不爽,舌红,苔薄,脉弦细。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治法:行气通络。

验方验穴1.柴胡15克,白芍20克,何首乌9克,桑椹15克,郁金12克,水蛭6克,陈皮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2.取大椎、肝俞、肾俞、脾俞、风池穴针刺,四神聪透百会,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智力低下者,加智三针;语言障碍者,加通里、哑门;偏风火伴眩晕者,加太冲、曲池、外关。

3.按摩疗法:点按百会、风池、大椎、肝俞、太冲、膈俞、天枢、血海、阳陵泉穴。

肝肾阴虚型症状:四肢震颤,或见头摇颤,日久不愈,拘急强直,表情呆板,头晕目眩,记忆力下降,耳鸣,视物模糊,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五心烦热,大便秘结,啼笑无常,言语失序,甚至幻听幻觉,纳差神疲,舌红少苔,脉弦细。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息风。

验方验穴1.生白芍12克,全蝎6克,制首乌6克,阿胶6克,生龟板30克,五味子9克,生牡蛎30克,麦冬12克,炙甘草6克,山茱萸12克,熟地黄12克,生鸡子黄1枚。

水煎服,每日1剂。

2.取肝俞、肾俞、太溪、天枢、照海穴针刺,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取肝俞、肾俞、公孙、风池穴隔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痰浊壅滞型症状:四肢震颤、麻木,头摇而动,头痛头晕,胸胁满闷,善怒心烦,纳差,腹胀,便秘,夜寐欠佳,舌淡苔白,脉弦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除烦。

验方验穴1.半夏10克,天麻20克,天南星6克,僵蚕10克,枳实6克,茯苓12克,甘草6克,桑白皮6克,大黄6条,玄明粉12克(冲服)。

水煎服,每日1剂。

2.取阴陵泉、曲池、丰隆、风池、足三里、少海、后溪、太冲、三阴交穴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中医证型辨证治疗帕金森的临床分析

中医证型辨证治疗帕金森的临床分析

中医证型辨证治疗帕金森的临床分析目的:总结帕金森患者中应用中医证型辨证治疗方案的可行性。

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3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的65例帕金森患者为对象,运用综合回顾法探究所选患者的特征,并进行分组。

西药治疗组有患者31例,治疗工作中选择西药对症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患者34例,治疗工作中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证型辨证治疗,对两种治疗手段应用价值进行客观对照。

结果:经观察、治疗,两组帕金森症状(Webster)评定分数、帕金森氏病综合量表(UPDRS)评定分数均已改善,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改善水平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41%(27/34),西医治疗组为58.06%(18/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进一步优化帕金森患者救治措施,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证型辨证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救治效果,使其帕金森症状(Webster)评定分数、帕金森氏病综合量表(UPDRS)评定分数得到进一步改善,推荐推广。

标签:中医证型;西医对症疗法;帕金森患者;Webster;UPDRS中医证型辨证治疗方案应用于帕金森患者时,可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是进一步改善帕金森患者预后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总结帕金森患者中应用中医证型辨证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本文以2013年2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患有帕金森病的65例患者为对象,回顾调查其疾病信息,并分为西药治疗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分别施以兩种方案治疗,探究两种给药方法的相关情况,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3年2月-2015年3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患有帕金森病的65例患者为对象,全部病例由主治医师按UK脑库中PD诊治标准进行病症鉴定[1]。

且MMSE (初级精神状态评估量化表)得分超出23分。

对65例患者进行分组:西药治疗组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56~88岁,平均(69.8±7.43)岁,病程2.6~7.1年,平均(4.1±1.49)年。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是如何解读帕金森病的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是如何解读帕金森病的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是如何解读帕金森病的帕金森是近些年中老年的常见病,但是由于无法正确的认识。

让帕金森的诊治存在很多误区,走了很多的弯路错过了最好的预防诊治机会。

帕金森是一种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加的退行性疾病,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达1.7%。

帕金森在中医认知为“震颤”“颤证”帕金森早期容易误诊,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姿势或步态异常是帕金森病的四大主要症状,此外还伴有一些诸如睡眠障碍、精神异常、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动作有些变慢或迟钝,甚至有走路拖步的现象,需要早做诊断。

帕金森病也是中医的常见病,男多于女。

“帕金森病”是西医的病名,而中医称之为“震颤麻痹病”。

这病源自英国人詹姆士·帕金森在公元1817年首先描述,故以其名称它为“帕金森病”。

中医却早在公元1602年明代人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一书认为这种病为“震颤麻痹病”,故中医认识本病比西医早215年。

在中医里,帕金森分初、中、晚三期。

动作缓慢:脾主肌肉,因脾虚且气血亏乏,肌肉失养加脾虚运化水湿停蓄,导致肌肉强劲拘挛而失其柔韧。

口水多、痰多呛咳等,都是脾胃虚弱、痰湿内盛的表现。

震颤因为:肾气不足,气血亏虚,涵养肝木,导致虚风内动。

帕金森综合征的分型辨证:【气血两虚】症舌脉:神呆懒言,面色就白,肢体震颤或头摇日久,震颤程度较重,项背部僵直或肢体拘挛,活动减少,行走不稳,气短乏力,头晕眼花,自汗,动则尤甚,皮脂外溢或口角流延,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黯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无力或沉细。

【肝肾不足】症舌脉:表情呆板,肢体或头部震颤曰久,其幅度及程度均较重,或肢体拘挛,活动迟缓,上肢协调不能,动作笨拙,常兼见头目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膝软,肢体麻木,或呆傻健忘,舌体偏瘦,舌质黯红,少苔,脉细数。

【痰热动风】症舌脉:肢体或头振摇,幅度较小,时轻时重,尚可自制。

常兼胸脘痞闷,头晕而重,咳痰色黄,或口干,舌苔黄腻。

分析帕金森的中医病因,找对方法辩证论治!

分析帕金森的中医病因,找对方法辩证论治!

中医学认为,帕金森病属于中医学的颤证范畴。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木讷表情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本病又称“振掉”,“颤振”,“震颤”。

《内经》对本病已有认识。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掉”字,即含震颤之义。

《素问·脉要精微论》有“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之论,《素间·五常政大论》又有“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描述,阐述了本病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有关,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说:“颤,摇也;振,动也。

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瘛疯,其势为缓。

”还指出:“风颤者,以风人于肝脏经络,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面摇,手足颤掉也”,“此证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夹湿痰者,治各不同也。

”肯定了《内经》肝风内动的观点,扩充了病因病机内容,阐明了风寒、热邪、湿痰均可作为病因而生风致颤,并指出本病与瘛疯有别。

痰热动风型帕金森病症状:神呆懒动,形体稍胖,头或肢体震颤,胸脘痞满,头晕或头沉,咯痰色黄,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或暗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化痰,息风止颤脾肾阳虚型帕金森病症状: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补肾助阳,温煦筋脉。

气血不足型帕金森病症状:病久气血不足,不能荣于四末,筋脉拘急震颤,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动作困难,自汗头晕,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细。

治则:益气养血,熄风通络。

气虚血瘀型帕金森病症状:动作减少,迟缓,表情呆板,肢体僵硬,屈伸不利,乏力气短,自汗,时有头部刺痛或头部摇动,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则: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临床分类1)运动症状:帕金森病导致的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症状。

2)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导致的抑郁、焦虑、流涎、嗅觉减退、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便秘、尿失禁、体位性低血压、麻木、疼痛等症状。

基本证候的辨证论治1.阴血亏虚,筋失濡养证表情呆板,以肢体拘痉,活动迟缓为主,上肢摆动差,步态拖拉,言语呆板,腰酸腿笨,大便秘结,舌偏嫩,舌苔少,脉弦细或细。

治法:滋阴养血,濡养筋脉。

推荐方药:连梅四物汤加减。

药物组成:乌梅、黄连、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葛根、木瓜、人参、石菖蒲、炙甘草。

随症加减:若兼头昏头痛者,加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杜仲补肝肾、强筋骨。

2.阴血亏虚,肝风内动证表情呆板,以肢体静止性震颤为主,上肢摆动差,步态拖拉,言语呆板,腰酸腿笨,大便秘结,舌偏嫩,舌苔少,脉弦细或弦。

治法:滋阴养血,熄风止颤。

推荐方药:滋阴熄风汤加减。

药物组成:乌梅、山茱萸、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天麻、钩藤、醋龟板、石决明、人参、炙甘草。

随症加减:若虚热甚,症见五心烦热,舌嫩红,脉细数,可加黄柏、知母以清热降火;兼便秘者,可加大黄、虎杖泻下通便。

3.少阳气郁,痰火内扰证表情呆板,肢体或头部震颤,动作迟缓,肢体拘痉,胸满烦惊,体倦沉重,小便不利或大便秘结,舌偏红或干,舌苔黄或白腻,脉弦或滑。

治法:疏少阳,清痰火,镇肝风。

推荐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半夏、龙骨、牡蛎、磁石、酒大黄、肉桂、茯苓、党参、甘草。

随症加减:若兼痰火不寐者,可加酸枣仁、竹茹;若兼麻木身痛者,可加红花、秦艽以通络止痛;若兼痰浊言语不利者,可加石菖蒲、远志以豁痰开窍。

4.中气亏虚,肝风内动证表情呆板,姿势不稳或步态慌张,肢体或头部静止性震颤,项背僵,肢体拘痉,体倦乏力,或腰膝酸软,舌质淡红或淡暗,舌苔薄白,脉细。

治法:补益中气,助肝熄风。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

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

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张先生今年71岁,患帕金森已经数年,数年之间一直用西药坚持治疗,但是可能是因为年老多病的原因,治疗效果一直不明显,而且因为各类基础性疾病,往往容易引发各类不良反应。

在一次医院就诊时,家人和医生谈及张先生现在的病情,医生在评估病情之后,认为既然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可适当采用中医药治疗。

但是考虑到每个患者可能体质不同,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建议张先生再到中医门诊部做病情诊断,然后让药房针对性抓药。

那么对于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而言,中医辨证施治应注意什么呢?1 中医对帕金森的认识尽管古代中医典籍中,并没有明确的帕金森字样,但并不意味着古人对此类型疾病一无所知。

事实上,有关“颤证”的记载,即为中医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认识。

病人头部与肢体通常有不自觉颤抖与摇动的表现,而且自制力较差,有些病人四肢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若病人病情严重,头部可能有振摇表现,肢体处于一直颤动的状态,自理能力每况愈下。

各中医典籍中,《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掉”字即为震颤之意。

《素问·五常政大论》记载到“掉振鼓栗”、“掉眩巅疾”,表明颤证病人的主要表现为肢体摇动,和肝肾等脏器功能高度相关。

《赤水玄珠》中记载,颤证和人体血虚、气虚等病因病机相关。

若肾阴不实、痰火上升,也会引发颤证。

《张氏医通》中同样阐述了颤证的病因,医者认为痰浊、内火、风邪、瘀血等为颤证主要病因,更应当辨证施治。

2 中医针对帕金森辨证施治的思想帕金森(颤证)的治疗要点,应当先分清标本虚实。

依照中医分类,虚证为气血不足和肝肾亏虚,实证包括痰浊、瘀血、内火和风邪等。

通常情况下,若病人周身乏力、四肢颤抖、腰膝酸软、病榻缠绵、体质瘦弱、身体疲劳感加重、心烦意乱,通常为虚证导致;若病人肢体僵硬、四肢震颤剧烈、胸腔烦闷、思虑难安、郁郁不乐、易于发怒等,通常为实证导致。

如果病人久治不愈,通常兼具内外虚实之证。

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通常需要结合患者发病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医院帕金森康复治疗中心中医理论认为:帕金森病具有缓慢起病、逐渐加重的特点,属中医“虚损”范畴,病名称之为“颤痉”,“颤”指肌肉震颤;“痉”指肌肉强劲、不柔韧。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有以颤为主、以痉为主、颤痉并存三型,分初、中、晚三期。

主要病变脏腑在肾、脾、肝三脏。

因“肾主骨,生髓,上荣于脑”,肾虚则脑髓不足,反应迟钝,动作徐缓;“脾主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亏乏,肌肉失养,加之脾虚运化水湿停蓄,浸渍腠理,导致肌肉强劲拘挛而失其柔韧。

同时,口水多、流涎、痰多呛咳等,都是脾胃虚弱、痰湿内盛的表现;肾精不足,气血亏虚,不能涵养肝木,致虚风内动,震颤由是而生。

肾亏脾虚是发病的关键,痰阴、水湿、瘀血停蓄是使病情加重的因素。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立足于“滋肾补脑、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缓肝熄风”。

痰瘀同源,有血瘀征象者,应佐以活血化淤。

帕金森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累及脏腑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又因疗程较长,随着治疗的进展,证候、症状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治疗本病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病期辩证施治、随证加减,很难用某个固定的处方完成治疗,但补肾健脾应始终是治疗大法的中心环节。

只有肾精充足,气血旺盛,才能改变脑髓不充、筋肉失养的病理状态,使本病有治愈的可能。

“中医中药综合疗法”的优势:
1、在数千种药材中提取筛选出八十多种名贵中药从根本上治疗帕金森、脑萎缩、中风后遗症,用药15天左右见效,1-3个疗程即可康复。

郑重承诺:用药15天无效退款。

2、纯中药绿色疗法,无任何毒副作用。

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医院帕金森康复治疗中心,专家组联合研制出专治帕金森、脑萎缩、脑出血等引起的帕金森综合症的特效药物,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头手足颤抖,肢体僵硬,走路不稳,小碎步,拿不稳筷子,头痛失眠,晚上睡不着,大小便不能自理,记忆力减退,流口水,舌头僵硬,说话不清楚,后期病人生活无法自理等症状,具有疗程短、治愈高、不易复发等优点!本中心有著名老中医脑病专家坐诊,独创中医中药综合疗法,专治头、手、足颤抖,肌内僵直,走路拖步,小碎步,后期病人生活无法自理者,疗效确切,不论患者病史长短,病情多么严重,在这里一个月30天只花几百元钱就能让您体验到实实在在的明显效果,2-3个疗程即可康复,用药15天无效退款!具有解除国内外中医治疗帕金森、帕金森综合症的一大难题!积极应对帕金森帕金森综合症的威
胁.
3、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快速缓解病情,改善症状,标本兼治。

据统计,超过50%的帕金森患者首发症状是手抖,拿不住杯子、写不了字,哆哆嗦嗦;第二症状是肌肉僵直,浑身像被绳子捆着。

很多人由于不了解帕金森,没有及时治疗,病情持续严
重,引起各类并发症,痛苦不堪。

依据帕金森发病机理,修复多巴胺神经元是治疗的唯一和最根本办法。

现在,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医院帕金森康复治疗中心,专家组联合研制出专治帕金森、脑萎缩、脑出血等引起的帕金森综合症的特效药物,在数千种药材中萃取筛选出八十多种名贵中药从根本上治疗帕金森、脑萎缩、中风后遗症。

它能快速修复受损多巴胺神经元,促使自主按身体需求量分泌多巴胺,铲除帕金森发病根源,使患者轻松止颤,告别僵直。

经我院多年临床验证,一般患者服用15天,震颤和肌强直症状就开始缓解,失眠、多汗、流口水等症状明显改善;1-3个月受损的多巴胺神经元逐渐得以修复,分泌多巴胺的功能开始正常,对人体的支配功能增强。

至此,帕金森病人的康复速度加快,逐步获得最终康复。

因此在帕金森发出手抖、身僵信号时,抓紧时间修复多巴胺神经元是最明智之举!同时,该药物对脑瘫、痴呆、脑中风及脑外伤后遗症效果同样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