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智慧与企业管理及其应用案例共58页

合集下载

巧移儒道禅文化它山之石融入办公室管理工作

巧移儒道禅文化它山之石融入办公室管理工作

巧移儒道禅文化它山之石融入办公室管理工作在局领导对我们的深切关怀和重视下,我有幸参加了为期10天的浙江大学创新管理培训。

从中体验了一次“钱塘江边文化开放之旅”的积淀与沉思,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思考,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了长远的指导意义。

教国学的教授专家张应杭以其浅显易懂、幽默生动的讲授方式,从国学儒道释文化的角度作了一场人生智慧与修行提高结合的讲座。

以儒、道、禅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具有时空穿透力的智慧积淀。

可以而且应该从中汲取丰富的处世之道和管理智慧。

从儒家文化中,向孔子学人际关系和世事洞察力;从道家文化中,平息我们内心的浮躁,在水与太极思维中感悟智慧的力量;从佛家文化中,找到遇到挫折的原因,摆正自己的心态,寻找修炼快乐的方法。

引导我们提升处事之道和管理智慧。

使我深刻体悟到“亦儒亦道亦禅”的圆融境界,学会以儒养性、以道养身、以禅养心,提升做事做人的智慧和境界。

现将自学儒道禅文化的一些体会融合工作实际汇报如下,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

一、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1.向孔子学管理艺术:孔子说:“仁者,二人也。

”仁字左边一单人旁,右边一个二,两人之间的事,便是“仁”了。

表现在人我方面,即要学会肯定周围的同事,与人合作,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平等和友爱。

孔子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子用自己的意见回去制止别人错误的意见,一切恰到好处,却不盲目责备。

办公室协同和管理工作中要学会和而不同,学会宽容,“心中无法太存有自己”,擅于用人之所长,避之所短,这样才存有亲和力和凝聚力。

外圆内方:后期的儒家发展了孔孟思想,提出了“外圆内方”的做人范式。

一个人既要保持内心方正的禀性,为了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辅以圆的外壳,就不会伤害到别人。

这显然是一种圆通的人生,内心既有方正的原则,外表却又平和融通。

当然,“外圆内方”的圆不是圆滑,不是世故,圆滑者无所谓内方。

在现代管理者那里,它是一种人格修炼的境界。

禅宗的管理

禅宗的管理

管理:禅宗的管理智慧中国禅宗的创宗人物惠能在其代表作《坛经》的开篇就提出“定慧不二”的命题。

这个命题强调“定慧等”,“定”与“慧”二者是体用一致的关系。

当你安定了自己的内心时,你已经达观了真理;你要想勘破世界的本质,只要体验自己寂静美妙的内心就可以了。

“我”与“佛”浑然一体,对于修佛者而言,重要的是认识这一事实,而不是离“我”求佛。

禅宗的成佛论要旨在体悟自心清净,旁骛他求必定修不成正果。

凡愚之人不知道他们己身中就有净土佛性,所以就求这求那;觉悟的人则清楚,心中自有本性,绝不能于心外求生佛国。

既然己心是觉悟成佛的关键,那么,行为主体外向索求,必以其内在本心为根基。

“禅”的要点不在其形式。

“佛”无处不在,向没有佛性的地方用功永远不能成佛,而离我们最近的具有佛性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心性,所以要“明心见性”。

禅宗的这一思想包含着深刻的管理智慧。

当代有些组织的目标往往不切实际,真正的需求并没有表达出来,而表达出来的又非真正的需求。

这其实就是管理活动处于迷失状态的表现之一。

迷失方向的又一种表现,是有些组织无视自身的资源、特色、优势,一味地学习别人的经验,盲目地信奉流行的理论主张。

一个组织,只有正确把握存在和发展目标,勾画出组织成员接受并心甘情愿地为之奋斗的共同愿景,才可能形成源源不绝的内在动力,从而使组织不断向前发展。

禅宗直指人心的沟通原则是在“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创宗论中得以确立的。

在禅宗看来,佛法不在经典中,不可能借助经典向外探求获得,而只能向内探求,在师徒间的会意中获得。

迦叶得到佛法的过程没有经典,也没有语言,只有会心一笑。

因此,佛法只能直下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体验和领悟。

可见,禅宗所确立的“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佛法传授方式,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心有灵犀,心心相印,体悟会通,心领神会。

这种不依靠文字语言的心灵沟通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管理活动中,常常会发生某种神奇的作用。

睡不够3小时等于没睡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禅学智慧与企业管理课程

禅学智慧与企业管理课程

(八)平常心:
1、问:“天堂地狱,想去几何?”赵州从念 禅师
将拄杖画地一画。
2、郎州刺史初见药山禅师,问:“如何是 道?”
答:“云在青天水在瓶。”
3、宝积禅师因于市肆行,见一客人买猪肉, 语屠家曰:“精底割一片来。”屠家放下
刀,
叉手曰:“长史,那个不是精底?”师于 此有
5、烦恼即菩提。逆增上缘的哲学。 6、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1)以平常心勇敢面对竞争、压力、问题、
三、禅修的方法与企业管理:
(一)修持的过程: 1、禅理的学习和实践: (1)经咒。 (2)参话头、参公案。 (3)佛理的实践。 (4)生命的参悟与觉醒。 2、身体运动、劳动。
3、静坐: (1)身体能量集中及加强。 (2)身体能量的运行。 (3)体内能量与外界能量互相交流、融合。 (4)天人合一。 4、修心: (1)诚心(真心)、直心。 (2)一心、专心。 (3)无心:心上无事, 事上无心。
舌、欺骗。 3、不邪淫:淫言、淫思、淫行。 4、不杀生:勿滥杀生、吃三净肉(不亲手
杀、不看听被杀、不为我杀)、多吃素。 5、不饮酒:酗酒、抽烟、吸毒。
(三)忍辱: 1、忍喜、怒、哀、乐、忧、烦、怨、嫉妒等
情绪。 2、忍八风:称、讥、毁、誉、利、衰、苦、
乐。 3、去贪、嗔、痴三毒。 4、面对及因应冲击、压力、竞争。 (四)精进: 1、学识、品行、修养、人格、理念、人生
5、觉悟与常住本身原本具有的清净本心, 随 时保持安祥的心:
(1)我有明珠一颗, 久被尘劳封锁, 一朝尘尽 光生, 照破山河万朵。
(2)苏东坡:“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 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二)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1、至诚:待人诚恳, 处世认真, 做事彻底, 敬

禅宗智慧之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禅宗智慧之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等、慈悲为. 、普度众生、弃恶扬善。
二 、禅 宗慧之于现代企 业经营管理的可行性
( 一) 禅宗智慧蕴藏着大量的管理智慧和 经验 国际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 : 现代管理就是运用管理哲学进行科学 管理 , 也就是在法治管理的基础上注重人本管理 。禅宗 “ 六和敬”管 理制度 , 既包含了管理科学和管理哲学 , 又包含了法治管理一 “ 以 戒为师”和人本管理一 “ 众生平等”。 ( 二) 国外企业运用禅宗智慧的成功 实践 管理大师彼得 ・ 圣吉认为 :“ 三流管理者学管理知识 , 二流管理 者学管理技巧 , 一流管理者修炼管毋 智。” 日本于上个世纪5 0 年代 在企业管理 中大力引入禅宗文化 , 对企业发展产生 了重要作用 : t 2 , 1 1 , 间倡导互利双赢 , 主张协调 , 善待员工 ; 员工团结、忠诚 , 努力回报企 业, 日本经济腾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改善所带来的竞争力提 升。譬如: 世界的顶级品牌 “ 松下” , 曾是一间小的电器作坊 , 在其创 立者松下幸之助所倡导的 “ 管理禅”的经营理念下, 创造了前所未有 的辉煌和成功 , 从而松下幸之助也被誉为 “ 日 本经营之神”。 ( 三) 国内企业参禅信众 日益增多 2 0 l 0 中国佛教蓝皮书》统计显示 , 目前 中国佛教信众总数约2 亿, 已经初步涌现了一大批 “ 佛商”, 在他们的经营管理中往往 自觉 或不 自觉地将禅宗思想导入企业管理中, 此外, 为了满足企业家的禅 修需要, 许多寺庙 、佛学院开办了企业家禅修班, 如2 【 x ) 9 年广东南华 禅宗智慧 广义来说 , 禅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心要, 狭义而言 , 禅是直指人心 , 寺 “ 思八达”第二届 “ 宗教智慧总裁研修会”吸引了七百多名国内 见 性成就的实证方法。通过禅的方法, 可以使大脑积极创新 , 顿开智 精英企业家参与 , 2 0 1 1 年3 O 佘位浙商参禅少林寺 , 反映了企业家禅修 慧。禅 , 可以说为 “ 禅那”、 “ 禅定”, 是梵语的音译 , 翻译为 中文的 的市场需求极大。 意思是 “ 静虑”、 “ 思维修”。 其基本含 义是 “ 定” , 即笃定、静 虑。它不但是一种沉静省定 的思考方法, 更是一种静净思虑的修养 三 、禅 宗智慧之于现代企 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经营管理是每个企业永 匣的主题 , 任何企业都离不开一些基本 方式。心定神凝 , 由定生慧, 从体 、用 、相、境去发现、观照, 通过顿 的经营管理思想和规律。1 2  ̄ 1 1 , 的发展在初创时期主要是依靠产品, 但 悟, 不立文字 , 直指人心 , 见 眭成佛, 这就是禅。禅所追求的是一些 内 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要依靠机制、依靠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经营管 在的、素质的东西, 禅所要求的灵活性 , 体现在社会、企业以及方方 理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要打造一种企业精神 , 创建一种企业文化。创 面面 , 灵活变通, 这也是禅的智慧所在。 建企业文化其实就是对人的管理 , 而人的管理就是心的管理 。从某种 禅文化的核心在于它的心 陛沦哲学与相关的道德伦理思想 意义上说, 心的管理就是禅的管理 。因为禅宗又名心宗 , 讲究明心见 在心性论里, 最能代表禅宗思想 的是六祖惠能大师的 “ 性本 自 禅的管理就是心的管理 , 以禅文化改善企 净”和 “ 见陛成佛” , 惠能大师认为一切众生 皆有佛 性, 无念为宗, 顿 性。禅的智慧是心的智慧, 业管理具有先天} 生 优势。 悟成佛 ; 生活工作中行住坐卧皆是禅, 倡导在现实中明心见 性。 一) 企业应以 “ 直指人心”、 “ 慈悲为怀 ”思想打造员工的归属 至于禅文化的伦理道德思想则和其它中国佛教宗派—样 , 主要体 (

MBA班讲座--天柱山--禅意企业管理

MBA班讲座--天柱山--禅意企业管理

四、探究禅与管理的目标
• 1 、激发潜在本能 • 2 、强化知识范畴 • 3 、累积智慧能量 • 4 、改善生活质量 • 5 、提升职场效率 • 6 、发挥团队默契 • 7 、增进企业体质 • 8 、创造营业利机 • 9 、达到永续经营的最佳锁錀
• 随着管理思想转变为重视人性、重视创造 力、重视伦理、以及重视情境后,与禅的 思想相符合,可见禅与管理的研究对未来 企业的成功经营能有重要的促进做用 。
6.习禅的热潮
眼下,禅学已成为传统文化热中的一部 分。禅学热不仅是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 具有世界意义的一个热潮。这种现象的兴 起有许多因素,其中有国际文化间日渐密 切深入的交流作用。同时,在中国国内, 由于将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历来都有众多学者文人研究参 习,逐渐在大众中形成了广泛影响。更多 的人愿意相信,这是充实个人生命,提高 个人修养的方便之途。
4.禅宗源流
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付嘱迦叶:“我有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 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释迦牟尼→印度二十七祖→初祖达摩→二祖 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 能
5.禅的智慧
佛禅是我国古代文明的精华,是东方人 特有的智慧,是佛禅大师们的卓越创造。 所谓佛禅的智慧,主要是一种升登最高的 精神境界、达到最高的觉悟、求得最圆满 的真理和智慧。古代禅师们在攀越这个真 理的峰巅过程中竭精殚智,孜孜以求,做 出了可贵的贡献,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 今天依然闪耀其夺目光华和不朽魅力。
• “学习型组织”的提出者、《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的著名 理念就是:三流管理者学习管理知识,二流管理者学习管理技巧,一 流管理者修炼管理心智。有着修禅经验的一些中国学者更是创设了禅 宗管理学。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高级总裁班上,禅宗管理学成为 最受欢迎的管理课程之一。

现代企业管理中传统宗教智慧的运用

现代企业管理中传统宗教智慧的运用

现代企业管理中传统宗教智慧的运用偶然间拜读了李强先生在搜狐博客发表的《西方理念是科学,东方思想是宗教》。

[1]一时间,在对企业思想的品味中尝出了新的味道。

民族企业,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对传统技艺的弘扬。

生在东方、长在东方,我们要让“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就应找到在东方变与不变的东西。

现在看来,我们做的一切归根溯源是实现百年品牌生命之树的长青和繁茂,摸清其萌芽、生长,或兴盛或衰败的生命规律,找到让企业长寿的“秘诀”,学习如何继往、怎样开来,说白了就是做好传承,让它能跳出时代的春夏更替。

从本质属性看,企业属于社会组织,而我国最长寿的社会组织是宗教组织。

从经营角度看,宗教经营的是信仰和文化,是文化组织。

王朝、企业经营的是权利、利益,是利益集团。

历史证明,经营权力、财富和利益的风险远高于经营信仰、知识和文化。

在中国乃至东方,神话中诞生的种种思想和文化,有的逐渐会成为宗教。

思想和文化具有极强的时代属性,每个时代都有与其相配套的文化。

而宗教尽管不总是能独善其身,却大多可以超越地域、民族、国家,甚至可以超越时代的更替。

这当然只是表象,其本质是物竞天择规律下某些共性发生作用的结果,如果这些不可多得的属性能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发挥作用,应该是件好事。

联想到某企业颇有宗教神韵的“封藏大典”、极富人文关怀和博爱意识的“天地同酿”,或许真的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一、外在:宗教般生命力和传播力的启发宗教,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传播力已得到了历史验证。

[2]它树立一种特定信仰,形成一种文化形态,传播一种意识行为,依托于一种社会实体。

宗教既相对保守,使其本质依存,也与时代趋同,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而转化自己的社会角色。

藉此,可以同时得到上层人士和普通民众的拥护。

其实,这就是企业发展和品牌传播终极目的。

信仰即为品牌,文化形态则是企业文化,意识行为是消费习惯,社会实体即是企业。

(一)像宗教般具备浓厚的文化属性宗教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一是源远流长,二是与社会文化既相异又相容。

《禅学管理智慧》

《禅学管理智慧》

《禅学管理智慧》——当企业遇上禅!前言蓝草咨询的目标:为用户提升工作业绩优异而努力,为用户明天事业腾飞以蓄能!蓝草咨询的老师:都有多年实战经验,拒绝传统的说教,以案例分析,讲故事为核心,化繁为简,互动体验场景,把学员当成真诚的朋友!蓝草咨询的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的个性化培训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达成不仅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为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做准备。

课程设计不仅注意突出落地性、实战性、技能型,而且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在实践中运用。

蓝草咨询的愿景:卓越的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同时是学员快乐的旅程,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蓝草咨询的增值服务:培训成绩合格的学员获颁培训结业证书,某些课程可以获得证书权威机构认证证书(学员仅仅承担成本费用)。

目前合作权威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央编办成立的国家事业单位,登记号:210000005343)根据《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该证书是对劳动者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能力提升培训,继续教育和创业培训的证明。

持证者,说明其通过了职业能力培训考核与测评,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可作为学员能力评价,考核,聘用和从业的重要凭证。

成为“蓝草club”会员的学员,报名参加另外蓝草举办的培训课程的,可以享受该培训课程多种优惠。

《禅学管理智慧》——当企业遇上禅!培训收益:1、掌握禅学管理精髓;2、学习禅宗管理学的基本理论;3、将禅学与企业管理融会贯通。

培训背景:近年来,管理学界正在掀起一股“东方热”。

日本式管理和台湾式管理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其中,禅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禅式管理正逐渐引企业界人士的兴趣。

比如日本许多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定期到寺院进行打禅修行,“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传奇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朋友,就是一位僧人。

为何千年寺庙常有,百年公司难得,给你一个企业,你能怎么管?企业的好坏,与领导人的修为有很大关系。

全球管理学新革命,向寺庙方丈学做CEO——欢迎进入著名企管专家黄俭老师的经典课程《禅学管理智慧》:让你——在工作中享受人生,在逆境中开发心灵,在团队中超越自我,在人性中认识佛性!让管理者解压、让经营者宽心、让员工安心!培训大纲:引子: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1、禅心——现代管理密匙2、禅道——内圣外王之道3、禅思——企业文化内核第一讲:禅宗管理学的四大魅力一、在工作中享受人生1、禅与管理零距离2、禅宗的管理思想3、禅为何生生不息4、工作场即是道场二、在逆境中开发心灵1、棉堆里磨不出好刀来2、顺境逆境都是增上缘3、烦恼变为修行的道场4、把挫折变为提升良机5、不忍辱焉你如何负重?三、在团队中超越自我1、从“觉悟人生”到“奉献人生”2、从“孤峰独宿”到“做牛做马”。

释大愿法师:禅与百年企业的管理智慧

释大愿法师:禅与百年企业的管理智慧

释大愿法师:禅与百年企业的管理智慧禅与百年企业的管理智慧觉观节选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开启我们内心的智慧,而将管理提升到管理智慧的水平,永远都是鲜活的,永远从一切已知的管理知识之中解脱出来、超脱出来、超越出来,永远都是活的智慧。

中国百家争鸣里面的墨子就说过:“人寡不死其所长。

”人很少有不死在自己的长处里面的。

用活的管理智慧来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永远都是游刃有余的呀,永远都是让企业越来越茁壮成长、可持续发展,这个才是真正的源头活水。

一定要自己有一个悟,佛法的解脱是要用悟,不是用学的,因为你学到的只是过去心累积的知识,你悟到的才是你内在智慧的开启,鲜活的智慧呀。

我们往往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喜好,这种角度去看世界,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反省过、没有返照过,其实自己的思维有局限性,所以才导致了世间的种种不如意。

我们其实也总是习惯于以自我主观的观点来看这个客观的世界,从我的立场、我的爱憎、我的想法来看这个世界,并不能够契入到山水之心,人和境界是对立的、是分离的,所以这个是我们凡夫的境界。

不管你怎么累积,你这个知识的累积都是有限的,而世界是无限的,各种各样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以有限的知识来面对无限的世界,还是难以消除恐惧心。

任何事情做到一个能够将生命的活力完全彰显出来的时候,都是禅的智慧境界,这个是我们说怎样来看待这个世界。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山与水以及世间的一切万物,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翠竹苍松,其实一切它都是依其本来面目而展现在我们眼前,山水既不是我的反射,也不是空的象征,它只是真山、真水,也就是法尔如是的万法本然,也就是存在的根源,或者说本体,我既不在内,也不在外,因为我也是那个万法本然,也是那个存在的本源,所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可见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是向外去求很多很多的管理的知识。

如果我们心是迷的,不管你学多少管理知识,还是难以真正地让你的企业迅速地茁壮成长,真正主要的是要向内照亮自己内心的盲点,破除我们自己观念上的、思维上的局限性,破除内心的种种执著和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