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诱发电位的测试和应用

合集下载

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刺激方式:全视野、半视野; 记录电极:O1、Oz、O2,参考:Cz;地线 FPz
视诱发电位
Cz
右眼
AVERAGING
O'z A1 O1 Oz O2
70 cm
刺激.:棋盘格 大小:视角 频率.:最大. 2 Hz 暗室
O'1-Cz O'z-Cz O'2-Cz
N145 N75
P100
100
200 ms
• 反应从视网膜到视皮层的整个视觉通路的传导 功能。这条通路的解剖结构包括:视网膜→视 神经→视交叉→视放射→视觉皮层。
• VEP在检查视交叉前视神经传导障碍时最有价 值,但VEP的异常并没有特异性,例如,肿瘤 压迫视神经、缺血改变或脱髓鞘疾病都可引起 P100波潜伏期延长。
检测方法:
常用方法为棋盘格翻转VEP
正常VEP波性辨认及正常值
波形命名:N75、P100、N145 波形辨认及正常值:由三相复合波组成 异 常 : 波 形 消 失 ; 潜 伏 期 > M + 3 SD
(117.6ms) ;波幅降低;潜伏期和波幅均异常 N145
N75
P100 12
VEP异常的临床意义:
(1)波形消失:尤其是双眼波形消失,可能出现技 术问题、注意力不集中或势力极差。若排除, 说明视觉传导通路病变。单眼波形消失,提示 病变侧视交叉前部病变。
刺激强度:主观听阈+60dB 短声(click);频率:1030c/s 刺激方式:单耳,对侧白噪音掩盖;每侧重复2次 记录电极:Cz,参考:乳突或耳垂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VI VII
IV V III II
I
刺激
V
IV III II I

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的临床应用

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的临床应用
5 2 6 .1 临床研究 ・
本文对 我 院2 0 1 0 年1 月 至2 0 1 2 年6 月 收治 的2 6 0 例 人工流产 的孕妇
随机 给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非 司酮 口服 ,分析 观察 组与对 照组 孕妇 平均 手术 时 间、
Ma r c h 2 01 3 , Vo 1 . 1 1 , No . 7
[ 8 ] 王春 兰 . 米非 司酮 配伍 米索 前列 醇 中止早孕 的临床 观察 [ J 】 . 实用
医药杂 志, 2 0 1 2 , 2 9 ( 8 ) : 6 8 8 .
视觉诱发 电位检查 的临床应用
徐 益 华
( 重庆市渝北区人 民医院眼科 ,重庆 4 0 1 1 2 0 )
【 摘 要】 目的 探 讨视 觉诱 发 电位 ( V E P )在 临床检 查患者 ,视 觉传 导功 能状 况正 常 与否。 方法 2 0 0 9年 9月 2 9日至 2 0 1 0年 1 2月 1 0日,
对3 3 2人 ( 6 2 8眼 )8~ 9 0岁我 院 门诊 就诊 患者 ,进 行 图形视 觉诱 发 电位 ( P V E P )检 查 ,并对检 查进 行 分析 。结果 总检 查人 数 3 3 2 人, 男女 性别 比 为 1 - 3 :1 。 其 中视 神 经 受损 害最 高年 龄段 5 0~ 7 9岁之 间 ,2 1 1 眼 占总检 眼数 的 3 3 . 6 0 %;最低 8~ 1 9岁之 间 1 0眼 , 占总检 查眼 数 的 1 . 5 9 %。受检 眼 总数 6 2 8眼 ,双 眼 2 9 6占 4 7 . 1 3 % ,单 眼 3 6占 5 . 7 3 %。潜伏期 :正 常 7 5 ,无波 2 3 7 ,异 常 1 6 4 。辐 质正 常 9 6 ,异

神经病学视觉诱发电位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病学视觉诱发电位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病学视觉诱发电位技术操作规范常用的视觉诱发电位是应用电视执屏幕上的模式翻转作为视觉刺激诱发出VEP,称为模式翻转VEP。

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全视野PRVEP,半视野或1/4视野PRVEP因设备和技术等问题尚不能作为临床常规应用,这里只讲述全视野PRVEP,简称VEP。

【适应证】当视神经到枕叶皮质的视传导通路的病损,为临床诊断提供定位和发现临床下病变的证据。

VEP无定性价值。

【禁忌证】同SEPo【操作方法及程序】1.刺激照度一般应介于4-IOOcd/m2。

对比度需在50%以上,一般用80%~90%°模式成分的大小,用棋盘格模式时,方格大小常用30。

视角;用条栅模式时,条栅的空间频率一般用2~2.5cpd(cyc1.eperdegree,即每度视野所含条栅的周期,一个亮条和一个暗条称一个周期)。

刺激重复率2Hz。

受试者坐在棋盘格刺激器前,眼与屏幕的距离一般在70-100cm,且眼与屏幕中心应在同一水平面。

如果患者的视敏度太差,则应增加刺激的视角,可将方格增大或缩短患者与刺激屏幕的距离,不同试验室应选1、2个固定的参量,作力本实验室的正常值。

2.记录(1)电极的放置:记录VEP最常用的电极是银质盘状电极。

(2)电极的导联组合:①记录单眼全视野PRVEP常用的导联为:导联1:Oz-Cz(或Oz-FPz)导联2:0z_耳垂导联3:PZ.耳垂导联4:Oz耳垂②在下列情况下:中线记录的PRVEP表现异常和患者有视野缺损(需了解PIOO的水平分布)时,建议使用如下导联组合:导联1:OzFP'导联2:Pz,FPz'导联3:1.5,FP'导联4:R5-FP,1.5和R5分别代表Oz左右旁开各5cm的位置。

(3)记录参数:带通的低截止点(或高通)多选择1-3Hz:高截止点(或低通)为100~300Hz.但每个实验室所用的带通限度应固定。

分析时间多选用的为300ms,以适应P100病理变化的需要(但应注意每导的水平分辨率)。

视觉电生理视觉诱发电位在眼科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视觉电生理视觉诱发电位在眼科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求医问药 } 半月刊S e - F ekMe i l dA kT e dc e 0 2 dc An s h Me in 2 1 年第 1 卷 第 8 a i 0 期
3 期妇女特别是具有高危因 素的孕妇肾功
能损 害有 极其 重要 的意 义 42 胱抑 素 在 肾功能 不 全 、 瘤 、 . 肿 肝硬 化 、 湿性疾 病 、 风 肾移植 术 后 等 多种 情况 下, 能很好 地替代 血清 肌酐及 肌酐 清除隼
2 0 ,4() 2-26 02 02:2 I 2 .
C 的倒数、 血清Sr的倒数(ny t c e zmai c法) c 及C r呈线性相关, 以受试者 工作 特征 曲线(rcie2p rf gh rc r t , ee ro ea n c aat ii ROC 作 图分析 发现 , v i e sc ) 血 清 C s t 的曲线 下面积 ̄rau d rtecre , yti C an ae n e uv AUC h )为0 9 .96
【] 黄君 富 , 2 魏明 竞 .血 清胱 抑索e 测定 的 临床 意义 及方 法 学进 展 国 外 医学.临床 生物 化 学与检 验 学分册 ,9 9 ,2 : ~j . {9 08 0 【】 Da iak RK o c tvn 0 e m csai C ispr r r 5 hrd raV ,w n ,Sees .Sr ytt s ueis u nh u n oem c ain saakro i e fn i : mt- nl i3A Kd y i r t i a mre f d y uco A ea aays ]m JieDs e ne k n tn s[ n ,
【】 陈文彬 诊断学 第5 北京: 4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0 3 20 . I】 苏彩芳. 岩・ 5 高 血清胱抑素c 测定临床意义探训 』. J中国病案, 06 20 . 7() 7 6:4 ・

诱发电位发生、分类、感觉诱发电位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及SEP、VEP、BAEP临床意义

诱发电位发生、分类、感觉诱发电位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及SEP、VEP、BAEP临床意义

诱发电位发生、分类、感觉诱发电位检查主要目的、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及SEP、VEP、BAEP临床意义诱发电位产生诱发电位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到体内外各种特异性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它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各种传导通路功能的完整性。

诱发电位分类根据检测不同的神经传导通路可分为: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诱发电位,作为神经内科医师,应着重了解感觉诱发电位。

常用感觉诱发电位根据刺激方式的不同,分为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和听觉诱发电位。

感觉诱发电位检查主要目的提供临床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上的亚临床病灶(尤其对那些临床症状和体征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脱髓鞘病灶者);动态观察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上脱髓鞘病灶的变化;用于脊柱和颅脑外科中脊髓和颅脑手术的神经监护。

感觉诱发电位在临床应用上局限性首先,它仅能确定感觉传导通路上是否有异常,但不能确定病因。

其次,由于诱发电位最终记录部位在外周器官(眼、耳、外周皮肤),因此,这些器官有病变也可导致其结果异常。

视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产生的解剖基础: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轴突在视乳头处形成视神经,经视神经孔进入颅中窝,在蝶鞍上方形成视交叉,来自视网膜鼻侧的纤维交叉到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继续在同侧走行,并与来自对侧眼球的交叉纤维结合成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在外侧膝状体换神经元后再发出神经纤维,经内囊后肢后部形成视放射,终止于枕叶视皮质中枢。

VEP 是枕叶皮质接受视觉刺激后从头皮上记录到的一个电反应。

而当视觉传导通路上任何部位发生病变时,视觉诱发电位都可以出现异常。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产生的解剖基础:耳分成三部分,分别是外耳、中耳和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含有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

听觉传导通路起自内耳螺旋神经节的双极神经元,其周围突感受内耳螺旋器毛细胞的冲动,中枢突进入内听道组成耳蜗神经,终止于脑桥的耳蜗神经核,发出的传入纤维一部分到双侧上橄榄核,尚有一部分纤维直接进入外侧纵束,并止于外侧纵束核。

临床视觉诱发电位 标准

临床视觉诱发电位 标准

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标准
临床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医疗设施、实验条件、测试者技能等因素而略有不同。

然而,一般来说,以下是临床视觉诱发电位(VEP)的一些常见标准:
1. 刺激模式:临床视觉诱发电位的刺激模式通常采用棋盘格、条形、闪烁等刺激模式。

其中,棋盘格和条形模式是最常用的刺激模式。

2. 刺激频率:刺激频率是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测试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通常来说,刺激频率在1-2Hz之间是比较常见的。

3. 刺激亮度:刺激亮度也是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测试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一般来说,刺激亮度需要在患者能够舒适接受且不影响测试结果的前提下进行调节。

4. 潜伏期:潜伏期是指从刺激开始到诱发脑电波的时间。

在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测试中,潜伏期的正常范围通常在60-100ms之间。

5. 波幅:波幅是指诱发脑电波的振幅。

在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测试中,波幅的参考值通常根据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来确定。

6. 波形:波形是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测试中观察到的脑电波形状。

正常的波形应该是清晰、规则且无异常波形的。

视觉诱发电位在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视觉诱发电位在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健 眼未 见 异 常 。 以 健 眼 ( 侧 眼视 功 能 正 常 , 眼视 力 或矫 正 视 并 健 裸
统 计 学 处 理 均 经 t 验 方 法 计算 t , 比 较 得 出 结果 。 检 值 并
2 结果 本组 9 例 (0 ) V P 查 : 常 :N7 均 为单 眼)异 常 ; 8 15t行 E 检 U t 正 7 眼( 。
延 长 者2 例2 眼( 眼 1 , 眼 1 例)() O 波 潜 伏 期延 长伴 波 1 2 双 例 单 3 ;4Pl0 幅 下 降者 1例 1 ( 4 4 ̄ 均为 单 限 ) M 。
影 像 与 检 测
视 觉 诱 发 电 位 在 眼 外 伤 中 的 临 床 应 用
王 显 能
( 云南省 德宏 卅l 集 团人 民 医院脑 电图 室 云 南德 宏 6 8 0 ) 医疗 7 4 0 【 要 l目的 探讨 视 觉谤 发 电O( E )t 在眼 外 伤视 神 经损 伤 中的临床 价值 。 摘 . P ̄查 V - 方法 对9 例眼 外 伤Qo 5) 例进行 Ⅵ 检查 , 8 5 病 P 井 与 自身健倜眼 或正常对 照组进行对 照 。 结果 眼 外伤者P 0潜伏期 明显延长 ,波 幅降低 。 伤眼 与 自身健佣眼 或正常对 照组进行 比较 , 10 外 P 0波 波 幅差异 , I0 潜伏 期差异 均有 统计 学意义 ( 0O)结论 V P 应 用对眼 外伤 的早期 诊断 、 后评估 . 10 P O波 .1。 E的 预 指导 治 疗及 伤残
() I0 波 形 消失 者 8 1眼 ( 眼2 , 眼 6 )() P O 渡 1P O 波 例 0 双 例 单 例 2单纯 I0
表 1 外伤 眼与 健侧 I. O波 波幅 、  ̄P 0 1 潜伏 期 比较 (-9 ;±s n 1i )

测量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测量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测量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大脑皮质诱发电位(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s,CEP)是一种记录和分析大脑皮质反应的电生理技术。

它通过刺激外部或内部刺激源,如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等刺激,记录大脑对刺激产生的电位变化。

该技术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用于疾病诊断、手术监测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等领域。

测量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AEP)、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等。

这些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首先是视觉诱发电位(VEP)。

VEP是记录和分析大脑对视觉刺激产生的电位变化。

通过让受测者观看特定图像或接受光刺激,测量和分析大脑对刺激的反应。

VEP广泛应用于癫痫、视觉障碍、脑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其次是听觉诱发电位(AEP)。

AEP用于记录和分析大脑对听觉刺激的电位变化。

通过让受测者接受声音刺激,并记录和分析大脑对刺激的反应。

AEP被广泛应用于听觉系统疾病的早期检测、听力损失的评估以及中枢性耳聋的诊断。

第三是体感诱发电位(SEP)。

SEP用于记录和分析大脑对触觉和体感刺激的电位变化。

通过对受测者进行触摸、电刺激或热刺激,记录和分析大脑对刺激的反应。

SEP在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和感觉异常等领域的诊断和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最后是运动诱发电位(MEP)。

MEP用于记录和分析大脑对动作刺激的电位变化。

通过对受测者进行运动刺激或经颅磁刺激,记录和分析大脑对刺激的反应。

MEP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脑卒中和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康复评估。

测量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方法需要使用特定的设备,如EEG设备(Electroencephalography)和其他刺激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诱发电位的测试和应用
(吴德正)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是视觉刺激在大脑皮层产生的生物电,通过信号平均技术从在头皮记录的脑电图中提取出的诱发电生理电位,反映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信号的传递过程。

VEP是湮没于脑电图中的感受器电位,并且受到心电图、肌电图的干扰。

同时VEP信号的振幅很小,约2~30uV左右,因此极易受到外界干扰。

自发性脑电、各种伪迹和干扰等统称为背景电活动。

在记录中采用多次叠加的记录方法,即在反复给予同样刺激的过程中,使与刺激有固定时间关系的电位活动相对地逐渐增大;而与刺激无固定关系的背景电活动在多次平均的过程中相互消减,逐渐变小,这样VEP在背景活动中就显现出来。

VEP对于视觉系统的完整性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1934年Adrian等人首先证明利用有规律的重复闪光刺激,可记录到视皮层的电反应。

从此开始了对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FVEP)的研究和探索。

Cobb 等(1967)介绍用模式翻转刺激技术诱发VEP(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其波形成分简单,记录较容易,大大提高了皮层VEP在评价视觉通路疾患的可靠性和敏感性。

特别是自Halliday等(1972,1973)首先将PVEP用于临床并获得肯定结果之后,PVEP就广泛应用于临床。

第一节视诱发电位的临床价值总论
VEP提供了整个视通路的功能测试。

按照刺激形式的不同可以将VEP分为闪光VEP((flash VEP,FVEP)和图形VEP,其中图形VEP根据刺激给予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图形翻转VEP(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PVEP)和图形给/撤VEP(pattern onset/offset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在临床上VEP主要应用于确定不能解释的视功能损伤的患者,例如VEP 应用于发现多发性硬化患者视通路功能的损伤。

VEP的异常可以发生在视通路的任何部位,例如在视网膜,视神经或在大脑。

因而对单通道VEP的异常在解剖学上是难以定位的,只有结合其他的眼科检查,如ERG,视野和神经系统的图像等,才能作出明确定位。

另外需注意,在某些正常人由于不配合固视,未能聚焦于显示屏(如未作矫正视力)或故意压抑(脑糊思乱想)则也可能产生异常VEP,而这些因素对PVEP影响较大,而相对图形给/撤VEP和闪光VEP影响较小。

但对合作受检者,图形翻转刺激的结果比其它刺激方式在波形和峰潜伏期上变异性要
小,相对来说稳定,当受检者视力≥0.1时,首选PVEP。

图形给/撤VEP在检测诈盲、眼球震颤和婴幼儿的病人中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闪光VEP波幅较大,容易记录,但波形、峰潜伏期、波幅的个体本身变异及个体间变异都较大,当视力低下(一般<0.1),屈光因素限制或患者注视不佳的情况下可以选择FVEP。

第二节临床VEP记录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 VEP测试国际化标准
1、刺激方式
1)刺激器:图形翻转VEP和图形给/撤VEP采用CRT刺激器,但这类刺激器从中央到周边亮度要减少30%,整个刺激屏的亮度不均一,LED刺激器可以提供亮度均一的刺激图形,记录到的波形更可靠。

图形翻转VEP指黑白格相互变换(即白变黑和黑变白),在刺激屏上黑白方格数应相等。

图形给/撤VEP需要有弥散的背底光,在出现黑白方格短时间刺激后,再持续一段弥散光刺激。

闪光刺激通过全视野刺激球的闪光来实现(图1)。

图1. VEP记录的三种刺激方法
2)刺激参数和记录条件
表1 ISCEV推荐VEP标准刺激参数
表2 ISCEV推荐VEP标准记录条件
电极位置
(国际10/20系统)滤波器(-3db)
扫描平均分析时间
作用电极参考电极低频高频
图形刺激-视交叉前Oz Fz ≤1Hz ≥100Hz ≥64次
250ms(PVEP)
500ms(给/撤PVEP)
闪光刺激-
视交叉前
Oz Fz ≤1Hz ≥100Hz ≥64次250ms (FVEP)
二. 测试的基本过程
1.基本要求
1)不必散瞳,取自然瞳孔
2)PVEP的固视点应在刺激屏的正中。

3)电极安置:可用银-氯化银电极或用于脑电图描记的金盘状电极。

电极的安放位置的原则是根据国际脑电图10-20系统的规定,以头部的骨标志为体表标志。

视交叉前用单通道记录,作用电极的位置放在Oz位,即位于中线枕外粗隆上方约2cm处;参考电极放在鼻根上方5-7cm的Fz位,大概相当于发际中点的位置,地电极可放在前额、头顶、乳突或者耳垂等部位(图2)。

视交叉和视交叉后的病变多数通过多通道的记录,可发现病变的部位。

图2. VEP电极按置按国际10-20系统,左侧为前后中线图,右侧为冠状线图
三. 波形的测量方法
1.测量各波形的定义
按国际标准化记录到的三类VEP的正常图形见图3,图4和图5。

PVEP和FVEP对各波
的命名相似,正向波以P命名;负向波以N命名。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是由一系列正波和负波组成的复合波,开始于30ms左右,结束于200ms左右,按照波形出现的顺序分别称为N1、P1、N2、P2、N3、P3、N4,最常见的成分为大约出现在90ms和120ms处的N2和P2成分。

PVEP 由三个主波组成,依据每个波的峰潜伏期分别命名为N75、P100、N135,也就是说N75和N135为分别出现于75ms和135ms左右的负向波,P100为出现于100ms左右的正向波,PVEP的P100波的峰潜伏期和振幅测量方法见图4-18。

图形给/撤VEP的各波命名与上不同,在300ms记录范围内可见C1,C2和C3三个波,其中C2波出现于120ms左右的负相波。

图3. 正常图形视诱发电位图形
图4. 正常闪光视诱发电位图形
图5. 正常给-撤视诱发电位图形
四.注意事项
任何瞳孔放大及两侧瞳孔不等大的情况都应该注意到,并在分析结果时作为考虑的一个因素。

FVEP是视觉系统对亮度的反应,不存在在视网膜上成像的问题,因此检查时不需要矫正视力。

图形VEP受患者屈光状态的影响,检查时应该充分矫正屈光不正。

根据病人的视力情况选择图形或闪光VEP。

一般都是进行单眼测试,防止视觉刺激进入非刺激眼,尤其在进行闪光VEP检查时,非刺激眼要充分遮盖,眼罩要足够厚,不透光,眼罩边缘与面部接触严密,无缝隙。

用电极膏充分清洁头皮,电极固定确实。

安放电极对VEP的检测很重要,尽量使电极与皮肤接触好,减少伪迹。

而且电极安放时要尽量找到标准位置,这样才能保证不同时间测量同一个病人结果的可重复性。

尽量使病人保持舒适的体位,以减少肌肉紧张引起的干扰和其它一些外界干扰。

通常图形VEP的检查需要患者主观的配合,如果患者在检查VEP的过程中心不在焉,即使是正常视力的人也可能记录不出波形。

因此在检查前应向患者交代检查过程中该如何配合,尽量使身体放松尤其是颈部肌肉放松,减少肌电的影响,检查过程中可以反复提醒病人注视屏幕上的固视点。

闪光VEP要叮嘱病人在检测的过程中保持睁大眼睛,保证闪光对视觉系统的刺激。

闪光VEP变异较大,但在同一个体的两只眼睛波形振幅峰潜伏期应该是相似的,因此两眼间的对称性对分析单眼疾患的病人是有意义的。

VEP刺激条件不同时反映的视觉通路也不相同,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的刺激记录VEP。

如:多种空间频率与多时间频率的结合;图形刺激与闪(烁)光刺激的结合等,这样可以增加VEP的敏感性。

第三节 VEP的生理起源
VEP的生理基础主要来源位于枕叶突出后顶部的原始视皮层的电活动。

即在纹状皮层区,解剖学定为V1区,其表面是以皱折形成灰质的回沟,从视神经传出信号经外侧膝状核,通过视放射投射到纹状皮层的IV皮层眼优势柱。

临床VEP主要来自视野中央的电活动,图6显示视野投射到大脑纹状皮层的对应图。

中心凹或中央视觉占据大部分的皮层区,对应纹状区的后极部,接近头皮,也是记录VEP作用电极安装处。

至少50%的纹状皮层的皮层神经元接受视野中央10°的信息。

对双眼形成视野,右半野反映脑左侧纹状皮层,左半野反映脑右侧纹状皮层,上半野显示在下灰质回沟,而下半野显示在上灰质回沟。

周边视网膜因其神经节细胞密度较低,而且到达皮层较深的灰质回沟部位,远离VEP头皮电极部位,对临床VEP的贡献有限。

对于单眼刺激,因一半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交叉进入对侧外侧膝状体后传入对侧大脑半球的纹状皮层,而另一半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不交叉进入同侧外侧膝状体后传入同侧大脑半球的纹状皮层,因此,右眼的颞侧视野对着脑左侧纹状皮层,右眼的鼻侧视野对着脑右侧纹状皮层,同样,左眼的颞侧视野对着脑右侧纹状皮层,左眼的鼻侧视野对着脑左侧纹状皮层。

图6. 显示视野投射到大脑纹状皮层的对应图
有关VEP各成分的起源研究不多,在猴实验中,刺激其纹状皮层,并在头皮记录电位,确定对图形刺激记录到的早期头皮阳性电位P60(相当于人的P100)是起源于原始视皮层的上颗粒层(supragranular laye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