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碰撞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碰撞试验实验报告单

碰撞试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碰撞试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实验指导教师:赵老师一、实验目的1. 了解碰撞试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3.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二、实验原理碰撞试验是一种物理实验,用于研究物体在碰撞过程中的运动规律。

实验主要依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动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在碰撞过程中保持不变。

三、实验仪器1. 气垫导轨:用于提供平滑的水平面,使物体在导轨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 滑块:用于模拟碰撞过程,分为撞击滑块和被撞击滑块。

3. 数字毫秒计:用于测量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时间。

4. 物理天平:用于测量滑块的质量。

5. 传感器:用于测量滑块的位移。

四、实验步骤1. 将气垫导轨调整至水平状态,确保滑块在导轨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 使用物理天平分别测量撞击滑块和被撞击滑块的质量。

3. 将撞击滑块放置在导轨的一端,被撞击滑块放置在导轨的另一端。

4. 使用数字毫秒计测量撞击滑块和被撞击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时间。

5. 观察撞击滑块和被撞击滑块在碰撞过程中的运动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6. 重复实验步骤,多次进行碰撞试验,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记录撞击滑块和被撞击滑块的质量、运动时间、位移等数据。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撞击滑块和被撞击滑块的动量和动能。

3.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在碰撞过程中,撞击滑块和被撞击滑块的动量之和保持不变,符合动量守恒定律。

2. 实验结果显示,在碰撞过程中,撞击滑块和被撞击滑块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3. 实验结果表明,在碰撞过程中,部分动能转化为内能,导致撞击滑块和被撞击滑块温度升高。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加深了对碰撞过程的理解。

钢铁碰撞试验实验报告(3篇)

钢铁碰撞试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研究钢铁在不同碰撞条件下的力学响应。

2. 验证碰撞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分析碰撞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材料破坏特性。

4. 为钢铁材料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原理碰撞试验是一种力学实验,通过模拟实际碰撞情况,研究材料在碰撞过程中的力学性能。

实验原理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导致物体速度和方向的变化。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碰撞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能量守恒定律表明,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即碰撞前后的总动能和势能之和相等。

三、实验设备1. 碰撞试验机:用于产生碰撞力。

2. 钢铁试样:用于承受碰撞力。

3.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采集碰撞过程中的数据。

4. 高速摄影系统:用于观察碰撞过程中的形变和破坏情况。

四、实验方法1. 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碰撞试验方案,包括碰撞速度、角度、碰撞次数等参数。

2. 将钢铁试样固定在碰撞试验机上,确保试样在碰撞过程中保持稳定。

3. 启动数据采集系统和高速摄影系统,开始进行碰撞试验。

4. 观察并记录碰撞过程中的形变、破坏情况以及能量转换等数据。

5.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钢铁试样清洗、干燥后,用砂纸打磨表面,确保试样表面光滑。

2. 实验设置:根据实验方案,调整碰撞试验机的碰撞速度、角度等参数。

3. 数据采集:启动数据采集系统和高速摄影系统,开始进行碰撞试验。

4. 实验观察:观察碰撞过程中的形变、破坏情况以及能量转换等数据。

5. 数据整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便于后续分析。

6.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碰撞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和能量转换。

7. 结论:总结实验结果,为钢铁材料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碰撞速度对碰撞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加,碰撞力也随之增大。

当碰撞速度超过一定值时,碰撞力增加幅度减小。

碰撞定律实验报告模板

碰撞定律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名称碰撞定律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碰撞过程中的应用。

2. 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三、实验原理1. 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2.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四、实验器材1. 气垫导轨2. 滑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3. 光电门计时器4. 天平5. 计算器6. 数据记录表格五、实验步骤1. 将气垫导轨放置在水平面上,确保导轨平稳。

2. 使用天平称量滑块m1和m2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3. 将滑块m1放置在气垫导轨的一端,滑块m2放置在另一端。

4. 将光电门计时器安装在气垫导轨上,确保光电门之间有足够的空间。

5. 将滑块m1沿气垫导轨推入,使其与滑块m2发生碰撞。

6. 记录滑块m1和m2碰撞前后的速度,并计算动量和能量。

7. 重复步骤5和6,进行多次实验,以获取更多的数据。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每次实验中滑块m1和m2的质量、碰撞前后的速度、动量和能量。

2.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便于分析。

3.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动量和能量,并求出标准差。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碰撞过程中的应用。

2. 讨论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如滑块质量测量误差、光电门计时器误差等。

3. 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八、实验结论1. 实验结果表明,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到了验证。

2. 实验过程中,滑块质量测量误差、光电门计时器误差等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了一定影响。

3.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九、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确保气垫导轨的平稳,以减小实验误差。

2. 实验数据记录要准确,避免因记录错误导致实验结果失真。

实验二 碰撞实验报告

实验二 碰撞实验报告

实验二碰撞实验报告
碰撞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实验,它通常被应用于研究某种物体运动受到外力影响时,动量守恒及物体质量等物理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次实验,采用物理实验台和运动传感器,研究了当两个物体进行碰撞时,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情况以及物体质量、形状及其运
动速率对碰撞过程的影响。

实验中共安装了两台物理实验台,分别安装了质量为0.89kg和1.2kg的空心铁球,
并以正负水平方向分别作上下方向的运动。

接着,通过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关系来得出
碰撞过程中两个物体质量、形状及其运动速率之间的关系,并使用两个运动传感器记录两
个物体的运动。

碰撞实验中,质量越大的物体,质量越大的物体比质量较小的物体在碰撞的得力和受
力更大。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受力和得力会发生变化。

实验中,物体
的形状异圆形时,受力和得力明显增大,受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形状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

此外,碰撞中运动速率对受力也有重大影响,受力越大,则受力也会随之增大,远超
出物体质量和形状所产生的碰撞力大小。

当物体运动速率减小时,受力也会缓慢减小,表
明物体运动过程中运动速率也是影响碰撞过程中受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汽车碰撞性能实验报告(3篇)

汽车碰撞性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碰撞试验,评估汽车在碰撞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包括车身结构、乘员保护系统以及整体碰撞后的损害情况。

通过对不同车型、不同碰撞速度和角度的试验,分析汽车在碰撞中的表现,为汽车设计、制造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背景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安全性能已成为消费者购车时关注的重点。

汽车碰撞试验是评价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有效评估汽车在碰撞过程中的表现,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备(1)碰撞试验台:用于模拟不同速度、角度的碰撞试验。

(2)碰撞传感器:用于测量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速度等参数。

(3)假人:用于模拟碰撞过程中乘员的动态响应。

(4)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采集碰撞试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

2. 实验步骤(1)选择实验车型:选取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车型进行碰撞试验。

(2)设置碰撞条件:根据实验需求,设置碰撞速度、角度等参数。

(3)安装实验设备:将碰撞试验台、传感器、假人等设备安装到实验车型上。

(4)进行碰撞试验:按照设定的碰撞条件,进行碰撞试验。

(5)数据采集与分析:在碰撞试验过程中,实时采集各项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碰撞速度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加,汽车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程度逐渐增大,乘员受到的冲击力也随之增大。

在高速碰撞条件下,汽车的安全性能较差。

2. 碰撞角度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角度的碰撞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

在正面碰撞中,汽车的安全性能相对较好;而在侧面碰撞中,汽车的安全性能较差。

3. 车身结构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车身结构对汽车安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具有高强度车身结构的汽车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程度较小,乘员受到的冲击力也相对较小。

4. 乘员保护系统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乘员保护系统在提高汽车安全性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安全气囊、安全带等乘员保护系统在碰撞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乘员的伤害。

碰撞实验实验报告

碰撞实验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碰撞实验实验报告篇一:碰撞实验报告西安交通大学高级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高级物理实验实验名称:碰撞实验系别:实验日期:20XX年12月2日姓名:班级:学号:第1页共12页实验名称:碰撞实验一、实验目的1.设计不同实验验证一系列的力学定律;2.熟悉实验数据处理软件datastudio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动量守恒定理:若作用在质点系上的所有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该质点系的动量保持不变。

即:=????????根据该定理,我们将两个相互碰撞的小车看作一个质点系时,由于在忽略各种摩擦阻力的情况下外力矢量和为零,所以两个小车的动量之和应该始终不变。

2.动量定理: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动量增量,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在同一时间内的冲量。

即:2?1=????1??2其中F在??1到??2内的积分,根据积分的几何意义可以用F-t曲线与坐标轴的面积来计算。

3.机械能守恒定理:在仅有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动能和时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在质点系中,若没有势能的变化,若无外力作用则质点系动能守恒。

4.弹簧的劲度系数:由胡克定律:F=kx在得到F随x变化关系的情况下就可以根据曲线斜率计算出劲度系数。

5.碰撞:碰撞可以分为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完全弹性碰撞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则只满足动量守恒定律而不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

三、实验设计1.摩擦力的测量:给小车一初速度使之在调节为水平的轨道上运动,同时记录其运动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图。

用直线拟合所得到的v-t图像,所得斜率即为加速度a,进而可得小车所受摩擦力为f=ma,并有小车与导轨之间的滚动摩擦因数为μ=a/g。

2.胡克定律测量弹性系数:使小车运动并撞向弹簧(注意速度不应太大以免直接撞到弹簧后边的传感器),记录该过程中弹簧弹力随小车位移的变化图线。

由于相撞过程中小车位移与弹簧保持一致,所以求得相撞阶段F-x图像的斜率△F/△x即为弹簧劲度系数。

弹力球碰撞实验报告

弹力球碰撞实验报告

弹力球碰撞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弹力球在不同碰撞条件下的反弹特性,并探讨其相关物理规律。

实验器材1. 弹力球x 22. 实验平台3. 镜头摄像机x 24. 计时器实验过程1. 将实验平台放置在水平平衡台上,调整平衡使之稳固。

2. 在实验平台上方,固定一台镜头摄像机,用于记录实验过程。

3. 准备两个相同的弹力球。

4. 在计时器的开始按钮被按下后,将第一个弹力球从实验平台的边缘轻轻推出,记录下来。

5. 记录镜头摄像机所拍摄到的弹力球碰撞过程。

6. 重复以上步骤,将第二个弹力球从实验平台的边缘轻轻推出,记录下来。

数据记录与分析根据实验过程中镜头摄像机所拍摄到的视频,我们得到了两个弹力球的碰撞过程,并记录了每个碰撞的时间。

弹力球编号碰撞时间(s)1 0.822 0.65比较两个弹力球的碰撞时间,可以看出第二个球的碰撞时间比第一个球稍短。

分析原因,可能是第二个弹力球的弹性更好,劲度更大,导致碰撞后的反弹时间更短。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弹力球在碰撞前后的行为变化。

在碰撞前,弹力球处于自由落体状态,受到重力的作用下加速下降;而在碰撞后,弹力球会反弹回升,回升的高度与碰撞前的高度有关。

观察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的弹力球具有不同的反弹时间。

这可能是由于弹力球弹性特性的差异造成的。

较好的弹性特性通常表现为反弹高度较高,反弹时间较短;而较差的弹性特性则相反。

弹力球碰撞实验是研究动能守恒定律的一个典型示例。

根据动能守恒定律,碰撞前后的总动能应保持不变。

即使在弹力球的碰撞过程中,能量也会转化为弹性势能和热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例如,空气阻力、弹力球表面的非理想特性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为了减小这些误差,可以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并严格控制实验环境。

结论通过弹力球碰撞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弹力球在碰撞前后会产生反弹效应,并回升一定高度。

2. 弹力球的反弹时间与其弹性特性有关,较好的弹性特性表现为反弹时间较短。

碰撞实验实验报告

碰撞实验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碰撞实验实验报告篇一:碰撞实验报告西安交通大学高级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高级物理实验实验名称:碰撞实验系别:实验日期:20XX年12月2日姓名:班级:学号:第1页共12页实验名称:碰撞实验一、实验目的1.设计不同实验验证一系列的力学定律;2.熟悉实验数据处理软件datastudio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动量守恒定理:若作用在质点系上的所有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该质点系的动量保持不变。

即:=????????根据该定理,我们将两个相互碰撞的小车看作一个质点系时,由于在忽略各种摩擦阻力的情况下外力矢量和为零,所以两个小车的动量之和应该始终不变。

2.动量定理: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动量增量,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在同一时间内的冲量。

即:2?1=????1??2其中F在??1到??2内的积分,根据积分的几何意义可以用F-t曲线与坐标轴的面积来计算。

3.机械能守恒定理:在仅有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动能和时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在质点系中,若没有势能的变化,若无外力作用则质点系动能守恒。

4.弹簧的劲度系数:由胡克定律:F=kx在得到F随x变化关系的情况下就可以根据曲线斜率计算出劲度系数。

5.碰撞:碰撞可以分为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完全弹性碰撞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则只满足动量守恒定律而不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

三、实验设计1.摩擦力的测量:给小车一初速度使之在调节为水平的轨道上运动,同时记录其运动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图。

用直线拟合所得到的v-t图像,所得斜率即为加速度a,进而可得小车所受摩擦力为f=ma,并有小车与导轨之间的滚动摩擦因数为μ=a/g。

2.胡克定律测量弹性系数:使小车运动并撞向弹簧(注意速度不应太大以免直接撞到弹簧后边的传感器),记录该过程中弹簧弹力随小车位移的变化图线。

由于相撞过程中小车位移与弹簧保持一致,所以求得相撞阶段F-x图像的斜率△F/△x即为弹簧劲度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碰撞实验报告
14级软件工程班
候梅洁14047021
【实验目得】
1.掌握气垫导轨得水平调整、光电门及电脑通用计数器得使用。

2.学会使用物理天平.
3.用对心碰撞特例检验动量守恒定律。

4.了解动量守恒定律与动能守恒得条件.
碰撞前后得动量关系为:
mu=(m+m)v
动能变化为:
ΔE=1/2(m+m)v-1/2mu
【实验步骤】
1.用物理天平校验两滑块得(连同挡光物)得质量m及m,经测量
m=136、60g、m=344、02g
2.用游标卡尺测出两挡光物得有效遮光宽度,本实验中Δs=Δs=5、00cm
3.将气垫导轨调水平.
(1)粗调:调节导轨下得三只底脚螺丝,使导轨大致水平(观察导轨上得气泡,若气泡位于最中央,说明已调平).
(2)静态调平:接通气源,将滑块放在导轨上,这时滑块在导轨上自由运动,调节导轨得单脚底螺丝,使滑块基本静止(不会一直向单一方向运动)
(3)动态调平:将两个安装在到导轨上得光电门相距60cm左右.在滑块上安放u型挡光片,接电脑通用计数器得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电脑计数器功能置于“s2”挡.轻轻推动滑块,分别读出遮光片通过两个光电门得时间Δt与Δt,它们不等,则反复强调单脚螺丝,使它们相差不超过千分之几秒,此时可认为气垫导轨基本水平。

4.完全弹性碰撞
适当放置光电门得位置,使它能顺利测出两个滑块碰撞前后得速度,并在可能得情况下,使两个光电门得距离小些。

每次碰撞时,大滑块得速度不要太大,让两个滑块完全碰撞两次,分别记录每次得滑块得速度并结算出:(注意速度方向)
动量得变化大小C=(mv+mv)/(mu+mu)
恢复系数e=(v—v)/(u—u)
(v—v为两物体碰撞后相互分离得相对速度,u-u则为碰撞前彼此接近得相对速度)
【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在操作规范使用物理天平;
2.严格按照气垫导轨操作规则;
3.给滑块速度时速度要平稳,不应使滑块产生摆动;挡光框应与滑块运动方向一致,且其遮光边缘应与滑块运动方向垂直;
4.挡光框应与滑块之间应固定牢固,防止碰撞时相对位置改变,影响测量精度.
【思考题】
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得条件就是什么?
系统所受得外力之与为0
2、滑块距光电门近些好还就是远些好?两光电门间近些好还就是远些好?为什么?
滑块距光电门近些好,两光电门间近些好,因为气垫导轨上仍然就是存在微小得摩擦得,滑块与光电门之间、两光电门之间得距离尽可能得小,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实验结果与分析】
(均以轻滑块得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第一组实验:
m : u=14、52cm/s v=—16、00cm/s
m : u=—8、63cm/s u=6、22cm/s
计算得:e=0、99 c=0、89
第二组实验:
m :u=20、66cm/s v=—27、42cm/s
m :u=—13、04cm/s v=4、96cm/s
计算得:e=0、96c=0、75
根据完全弹性碰撞得定义,理论上所求得e、c、e、c都应该等于1、实验出现这样得结果,原因可能就是:
1.由于气轨上各处气流分布不均匀导致滑块受阻力
2.室内空气流动导致滑块受空气阻力
3.气垫导轨未调平,滑块得重力做功
4.实验仪器存在故障
5.测量误差,因为无论就是再精良得仪器总就是会有误差得,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
6.操作误差,两滑块接触面粗糙
7.两滑块不就是正面碰撞
【实验心得】
在我们小组得实验过程中,第一次实验得两组测量值出现较大偏差,表现为计算得出得e与c远小于1,我们在同一台仪器上再次进行多次测量,得出得结果仍然存在比较大得误差。

本次实验让我们熟悉了物理天平,掌握气垫导轨得水平调整、光电门及电脑通用计数器得使用。

同时通过自己得操作利用对心碰撞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从而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力学原理,实验中遇到了问题,我们经过努力分析后解决问题,让我们学会了许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