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尿毒综合征

合集下载

婴儿溶血尿毒综合征1例报告

婴儿溶血尿毒综合征1例报告

婴儿溶血尿毒综合征1例报告作者:张永新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34期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多见于南美和南非,我国近几年来有增多趋势。

本病以婴幼儿为主,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在存活者中半数有轻重不等的肾功能损害,部分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诊治典型性溶血尿毒综合征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4个月,因全身浮肿5 d,伴呕吐、尿少3 d入院。

患儿于入院前半个月曾患腹泻,当时自服药物治疗,因出现皮疹而停药,于一周后好转。

于入院前5 d患儿双眼睑出现浮肿,以晨起时为著,浮肿逐渐波及颜面部及四肢,于当地给予对症治疗无好转。

于入院前3 d 患儿出现频繁呕吐、尿少。

入院时查体:体温36.5℃,脉搏15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8.6/12kpa。

一般状况差,精神不振,全身皮肤苍白,口唇粘膜苍白。

全身浮肿,以眼睑、颜面及四肢最为严重,指压有凹陷。

无项强,双肺呼吸音粗糙,心率15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于右肋弓下约2.0 cm处触及,脾未触及肿大,指趾甲床苍白。

入院时急检尿素氮:8.0 mmol/L、CO2结合力:18.8 mmol/L、血钙:2.0 mmol/L、血钾、血钠正常。

入院后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贫血进行性加重,肝脏进行性肿大,出现心力衰竭。

入院后化验血常规:白细胞: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1.4%、淋巴细胞百分比:58.6%、血红细胞:2.、血红蛋白:60 g/L、血小板:。

尿常规:糖+、蛋白+++、潜血+++。

抗“O”类风湿因子,血沉均正常。

血浆蛋白电泳:总蛋白:47.8 g/L、血清白蛋白:27.1 g/L、前白蛋白:327.4 mg/L、球蛋白:21.0 g/L、白/球蛋白比值:1.3,免疫球蛋白正常。

总胆固醇正常,三酸甘油酯:3.81 mmol/L,升高,补体C3:0.85 g/L、C4:0.10 g、血磷:1.8 mmol/L。

小儿溶血尿毒综合征需要做哪些检查

小儿溶血尿毒综合征需要做哪些检查

小儿溶血尿毒综合征需要做哪些检查小儿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是多种病因引起血管内溶血的微血管病,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急性肾衰竭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好发于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小儿急性肾衰竭常见的病因之一,血常规示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下降,血小板下降,持续数天至数周。

末梢血涂片可见到怪异形状红细胞、盔形细胞和破碎的红细胞。

生化检查示有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高血磷和低血钙、稀释性低血钠,氮质血症,胆红素及转氨酶增高,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

累及胰腺者有高血糖。

2.尿检查血尿、蛋白尿和血红蛋白尿,尿沉渣镜检有红细胞碎片、白细胞及管型。

3.粪便检查典型的腹泻后HUS有赖于粪便细菌培养和血清学分型。

用免疫磁分离技术(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分离EHEC 0157:H7,较培养方便快速。

4.Coombs试验多为阴性,红细胞酶活性正常。

5.其他:(1)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或轻度缩短。

Ⅴ、Ⅷ因子正常或稍增加。

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增加。

ATⅢ可减少。

(2)血清C3、C4和CH50可下降。

C3可沉积在某些病人的肾小球内。

血清IgG浓度开始下降,而IgA和IgM增加。

在肾小球系膜区常检出IgM沉积物。

纤维蛋白原沉积常见。

(4)有些病人BUN增加。

(5)有些病人血清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和磷可增加。

其他辅助检查:常规做X线胸片、心电图、B超、脑CT等检查。

1.心电图、B超和X线等检查并发心肌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可有心电图、脑电图、脑CT、脑MRI等相应的异常改变。

2.肾脏病理改变一般根据光镜所见,将其分为血管型、肾小球型、肾皮质坏死3种病理类型。

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M、C3及纤维素沉积在肾小球血管壁;电镜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和脱落,管腔内有红细胞碎片、血小板和凝聚的纤维素,见到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及球性或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典型的病理特点是在肾脏内有广泛的肾小球血栓形成。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3.变异型HUS
(1)家族性HUS:家族性病例发病除遗传因素外,可能共同遭受环境中致病因子而发病。
(2)复发或反复性HUS:复发时很少有典型的前驱症状。成年妇女的复发常发生在孕期,病死率高达30%。
(3)产后型HUS:多有流感样征群、吐泻、或尿路感染等症状,病情重者预后差。
(4)神经系统症状:HUS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部分患者有程度不一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嗜睡、易激惹、肌震颤、惊厥、甚至昏迷。部分病例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行为异常、学习困难,严重智力减退,甚至癫痫发作。
(5)其他表现:侵犯心脏者由于心肌内微血管血栓导致心肌坏死,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重者发生猝死。肺内微血管血栓可导致胸、咯血、肺功能不全等表现。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尿量增多、腹泻、一过性肉眼血尿、贫血、头痛、心律失常、脱水
HUS在任何年龄均可罹病,但主要发生在幼儿及儿童。性别无明显差异,但成人以女性为多。可能与妊娠易发生HUS有关。农村较城市多见。通常呈散发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以晚春及初夏为高峰。病情轻重不一,且有不同的变异性。
(2)血小板减少:90%患者有血小板减少,主要由于外周破坏增加所致,血小板存活时间由正常的7~10天缩短为1.5~5天。血小板减少一般持续7~14天,少数恢复较慢。由于血小板减少而有出血倾向,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点或小血肿、呕血、便血、咯血、眼底出血、甚至脑出血。
(3)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损害导致轻重不一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轻者仅暂时性尿量减少、轻度肾功能减退,有时称为实验室性溶血尿毒综合征。重者呈少尿型,少尿可持续2天~8周,尿检查有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与此同时出现其他急性肾衰的症状,如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血容量、高血压等。由于溶血大量红细胞破坏释出尿酸,故易出现高尿酸血症。一部分病例由于严重贫血、少尿、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等而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跳骤停而致死。HUS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10%~40%,需长期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

2019罕见病诊疗指南-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2019罕见病诊疗指南-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概述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是指临床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由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菌所致者,称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其他病因所致者称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typicalhemolyticuremicsyndrome,aHUS)。

主要病因为先天性或获得性补体旁路异常,特别是补体旁路调节蛋白的异常。

病因和流行病学aHUS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存在补体蛋白基因突变或补体蛋白抗体的易感个体,经触发事件(如感染或妊娠),引起补体替代途径不可抑制的持续激活,从而导致膜攻击复合物形成,进而导致肾脏内皮损伤、凝血级联活化和肾小动脉微血栓形成,继而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临床表现。

已知相关的致病基因包括补体旁路调节基因(如补体因子H、补体因子I或CD46)的功能丧失性突变,或效应基因(如补体因子B 或C3)的功能获得性突变。

在已知与aHUS相关的补体相关因子基因突变中,以补体因子H(complementfactorH,CFH)基因突变最为常见,占所有突变的20%~30%;其他常见补体相关因子基因突变,包括CD46、补体因子I(complementfactorI,CFI)、补体因子3(complementfactor3,C3)、补体因子B(complementfactorB,CFB)和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HBD)等。

相当一部分aHUS 患者存在1种以上的补体蛋白基因突变。

不过,由于该病的外显率较低,携带与aHUS患者相同突变基因的家庭成员中出现疾病表现者不到一半。

此外,8%~10%的aHUS患者中存在补体因子H的自身抗体。

aHUS患病率约为7/100万。

多数aHUS存在补体相关因子的基因突变,6%~10%的患者病因涉及补体蛋白抗体。

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基因突变和补体蛋白抗体。

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三联征。

溶血尿毒综合症课件

溶血尿毒综合症课件

透析治疗
对于严重的溶血尿毒综合症患 者,透析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
疗方法。
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 透析两种方式,通过清除体内 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
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血液透析需要使用特殊的仪器 和设备,通过血液滤过或血液 透析来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 多余水分。
腹膜透析则是通过腹腔内的透 析液来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 多余水分,操作相对简单,适 合于家庭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溶血尿毒综合症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肾移植和肾切除等手术方式。
肾移植是通过将健康的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替代受损的肾脏功能。肾切除则是 将受损的肾脏切除,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改善生活质量。
03
溶血尿毒综合症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定期检查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HUS的典型表现包括血尿、蛋白尿、贫血、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等。部分患者 可能出现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
诊断
HUS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 、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等。此外,肾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02
溶血尿毒综合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透析治疗研究进展
血液透析
通过血液透析机将患者血液与透析液进行交换,以清除体内 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近年来,新型血液透析技术如高通量 透析、血液滤过等在溶血尿毒综合症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
腹膜透析
通过腹膜交换物质,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与血液 透析相比,腹膜透析操作简便,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尤 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
详细描述: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控制溶血、保护肾功能和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采用免疫 抑制剂、透析、血浆置换等方法进行治疗。

溶血尿毒症综合症诊断标准

溶血尿毒症综合症诊断标准

溶血尿毒症综合症诊断标准
溶血尿毒症综合症(HUS)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血友病,主要表现为溶
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损伤。

该病可由感染或其他因素引起,如肠道大肠杆菌感染等,其诊断必须经过严谨的评估和判断。

下面将
介绍HUS的诊断标准及其相关信息。

一、临床表现
HUS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嗜睡、皮疹、发热、腹泻、恶心、呕吐等,合并其他疾病时也会出现不同的表现。

对于出现此类症状的病人,医
生应该及时进行各种检查,帮助病人做出正确的诊断。

二、血液、尿液检查
血液、尿液检查是HUS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血液检查中,可以看
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在尿液检查中,可以发现肾脏功能损伤所引起
的蛋白尿和血尿,其中血尿是HUS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血小板减少及肾功能损害
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损害是HUS的两个主要特征。

血小板减少是由于
红细胞遭到破坏和脾脏滤去和消耗;而肾功能损伤是由于小动脉壁的
毁坏和肾小球内皮细胞受损害。

四、诊断标准
HUS的主要诊断标准包括:(1)微生物学证据,如便秘致病性大肠杆菌;(2)血液学检查,如贫血、血小板减少;(3)肾功能损害,如
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功能紊乱等;(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
似症状。

总之,HUS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临床表现、血液、尿液检查等信息,以确定病因、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医生和病人需重视预防和治
疗措施的落实,确保疾病治愈和身体健康。

溶血尿毒综合征的一般症状有什么?

溶血尿毒综合征的一般症状有什么?

溶血尿毒综合征的一般症状有什么?一、概述溶血尿毒综合征是一个冷门病症,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常听闻此病,它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不全和血小板减少,病理上主要特征为血栓性微血管病。

这个病症第一次被发现是在1955 年的德国,它的主要发病人群是在婴儿和儿童,由于发病群体都是比较脆弱的幼儿所以对他们的肾功能损害突出。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溶血尿毒综合征的一般症状都有什么,为我们在日后对这个病症有一个基本了解。

二、步骤/方法:1、多数患者起病时有乏力,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伴或不伴有腹泻。

部分患者起病时有上呼吸道感染。

2、血小板减少由于微血管内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消耗增加,HUS可有明显血小板减少。

重者常有明显出血,表现为鼻出血、皮肤瘀斑、眼底出血、呕血、便血、咯血等。

HUS 血小板计数通常为(30 ~100)×109/L,有些HUS 患者血小板计数可完全正常或接近正常。

凝血功能检查通常正常,凝血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常有缩短,无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

3、急性肾功能衰竭90% 以上的HUS 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多数HUS 可持续少尿或无尿,需进行透析治疗。

血容量负荷过重,心力衰竭、肺水肿是成人HUS 常见症状。

但少数患者由于腹泻与呕吐、内皮细胞损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出现有效血容量不足的症状。

绝大多数HUS 可出现高血压,通常是高肾素性高血压。

HUS-TTP 高血压更加严重,血压升高也与病情复发有关。

儿童腹泻相关的HUS 高血压通常较轻,且为一过性,并随肾功能恢复而好转。

4、神经系统症状由于大脑皮质和脑干小血管微血栓形成,脑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导致头痛、行为改变、视力障碍、言语困难、感觉异常、瘫痪、抽搐,甚至昏迷。

典型HUS 出现神经症状相对少见,非典型HUS则多见。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急性血管内溶血性贫血伴肾功能衰竭的综合征。

本病累及多系统,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急性肾衰竭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是小儿急性肾衰竭常见的病因之一。

1/3以上的HUS患儿可有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

由于HUS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在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方面均有共同之处,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两者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可统称之为HUS/TTP或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随着诊疗技术的日趋完善,HUS的预后已有所改观。

二病因1.原发性者无明确病因。

可能与家族遗传性有关,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发生于同一家族或同胞兄弟中。

国内曾有同胞姐弟三人发病的报道。

2.继发性者(1)感染目前比较明确的是产生螺旋细胞毒素的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志贺痢疾杆菌Ⅰ型也可产生此种毒素,肺炎双球菌产生的神经近氨基酶,均可导致肾小球及血管内皮损伤。

其他尚见于伤寒、空肠弯曲菌、耶辛那菌、假结核菌属、假单胸菌属、类杆菌的感染及一些病毒感染如黏液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及立克次体的感染。

(2)继发于某些免疫缺陷病如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及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等。

(3)药物如环孢素、丝裂霉素及避孕药。

(4)其他如合并于妊娠、器官移植、肾小球疾病及肿瘤者。

3.反复发作性主要见于有遗传倾向、移植后患儿,也可见散发病例。

三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多是胃肠炎,表现为腹痛、呕吐及腹泻,可为血性腹泻,极似溃疡性结肠炎,也有报道似急腹症者。

少数前驱症状为呼吸道感染,占10%~15%。

前驱期持续3~16天(平均7天)。

无胃肠炎前驱症状者死亡率明显较高。

前驱期后经过数日或数周间歇期,随即急性起病,数小时内即有严重表现包括溶血性贫血、急性肾衰竭及出血倾向等。

最常见的主诉是黑便、呕血、无尿、少尿或血尿。

患儿苍白、虚弱。

高血压占30%~60%,近25%病人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水肿,30%~50%病人肝脾肿大,约1/3病人有皮肤瘀斑及皮下血肿,15%~30%小儿有黄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的进展提示,也有补体异常,故肾移植后也存
在复发甚至移植失败)
(一)经典的HUS——治疗
• 血液净化---- 使用受限,可能无明显作用。 1990s 一项报道显示,老年病人 、血
液净化、 降低死亡率 一项对619例儿童病例的前瞻性研究以
及德国爆发的HUS显示,血液净化没有益处 甚至加重病情。 • 所以,仍然有争议??
• 人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大肠埃希菌与 肠粘膜内皮的特异性受体Gb3结合,进一步增殖, 导致细胞死亡,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 血便。
• 当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与靶器官的特异性受体 Gb3结合,导致靶器官的损伤。而在肾脏则引起 尿量减少、肾功能受损(AKI)。
(一)经典的HUS——致病机制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 )
神经系统表现、发热、非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功能受损
返回
(一)经典的HUS 流行病学:
• 占HUS的90%,预后好,90%可完全恢复。
• 好发于儿童,成人2/100000, 5岁以下儿童 6.1/100000。儿童ARF的主要原因。
溶血尿毒综合征
• TMA定义及临床特点 • TMA分类及病因 • 2种HUS简介
经典的HUS atypical HUS • 诊断小结
一、定义及临床特点
(一) 定义 血栓性微血管病(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TMA )是一组疾病,其 特点是多种原因引起内皮细胞受损,导致 血小板激活、纤维蛋白沉积,进而血栓形 成,堵塞靶器官的微血管。
(一)经典的HUS
• C、2014年法国 O104 HUS,9例病人使用 后,有改善,但是没有设置对照组。
• 因此,STEC- HUS病人,依库丽单抗的使 用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证据。
(一)经典的HUS
• 止痛: 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不建议使用:延长细菌
在肠道内存留的时间,进而增加了接触STEC的 机会。
(一)经典的HUS
• 抗生素的使用仍存在很大的争议???。 倾向于不使用,因为抗生素破坏细菌的细 胞壁,增加了毒素的产生、释放,加重了 HUS。
• 日本的一项研究,在STEC感染后使用磷霉 素,HUS的发生率降低。但是不确定,对 照组是否使用了 其他抗生素。
(一)经典的HUS
• 然而,2011年德国HUS,显示使用抗生 素后,抽搐、死亡、腹部手术均减少。— —O104在使用抗生素时并不会引起毒素的 释放。
(一)经典的HUS
• 依库丽单抗,目前也是存在争议。 ——人工合成的抗C5的单克隆抗体,可
阻止C5裂解成c5a,进一步阻止MAC的形成, 防止细胞的损伤。 a、 有报道,3例严重的STEC-HUS的病人使 用后获得缓解(血液指标、肾功能)。 b、2011年德国 STEC-HUS,67病人使用了依 库丽单抗,治疗组/对照组结果相同,没有明 显改善。
二、分类与病因
分类
急性肾损伤、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
• 溶血性尿毒症(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S )
经典的HUS (typical HUS、 STEC-HUS 、 diarrhoea HUS/D+ HUS 、)
非典型HUS (atypical HUS、D-HUS)
• 研究显示,微血管内皮细胞更易受到shiga toxin 的损伤,这主要与Gb3受体的分布有关。肾小球 内皮细胞上高度表达Gb3受体。同时大肠埃细菌
感染后,TNF-α ↑——肾脏上Gb3受体上HUS——诊断
临床表现: a、任何表现TMA的病人,特别是有腹泻和
补液 :<4天,即使粪便培养结果未出,
可降低ARF的严重性、甚至是减少肾移植。
早期水化,一项50例儿童HUS的多中心 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一半病人在腹泻出现4天 内静脉补液,52%的病人出现无尿、AFR;而 未水化的病人中有84%出现无尿。
(一)经典的HUS——治疗
• 补液的成分及速度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Washington group建议,一旦怀疑有血性 腹泻,立即开始补液,20-ml/kg,NS、 5%GS 、林格氏溶液
(二)临床特点 ◆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Coombs试验阴性、破碎红细胞>2%、 LDH 、结合珠蛋
白降低、游离血红蛋白增加。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PLT数目减少
◆靶器官功能损害
累及肾脏、神经系统、肺、心脏、胰腺等多个系统。
返回
二、病因与分类——病因
• STEC感染 • 补体旁路途径过度激活 • 细菌感染 (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病毒(HIV) • 药物(抗肿瘤药、抗血小板药、免疫抑制剂) • 怀孕、分娩后 • 系统性疾病(SLE、SS、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 特发性
• 散发或世界范围的爆发。
(一)经典的HUS 致病机制:
a、 产类志贺毒素(shiga toxin)的大肠埃希 菌(STEC)感染引起, 主要是血清型 O157:H7, 但是2011德国爆发 O104:H4,2014年法国 O104:H4 。
b、补体过度激活也发挥作用。
(一)经典的HUS——致病机制
• 观察容量负荷,电解质,小便量等
(一)经典的HUS——治疗
• 浓缩红细胞—— 80%的病人有贫血
• ARB ——控制高血压,有利于降低蛋白尿、长 期改善GFR。
• 肾移植——STEC-HUS通常引起AKI,但是肾功 能多可完全恢复。对于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需要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在这些病人,可以选择肾 移植。而且成功率高,因为STEC-HUS不合并补 体异常,很少复发。
AKI。
b、aHUS病人也可以出现腹泻,因此确诊 STEC感染很重要。
(一)经典的HUS——诊断
辅助检查: 粪便/呕吐物培养——找STEC 粪便/呕吐物——检测shiga 毒素 PCR—检测STEC基因 血清学——找STEC
(一)经典的HUS——治疗
• 治疗 ----最佳支持治疗(BSC)为主(水电解 质平衡、贫血、高血压、AR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