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satwe与手算对比

合集下载

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高层超限审查)

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高层超限审查)

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结构位移比》1.5(1.4)并且≤1.8,扭转平动周期比》0.9(0.85)并且≤0.95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

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

即做中震弹性计算。

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2.8倍。

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一.中震弹性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二.中震不屈服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2.荷载分项系数取1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在PKPM中的实现一.中震弹性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2.8倍即可。

中震不屈服与中震弹性的区别

中震不屈服与中震弹性的区别

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结构位移比》1.5(1.4)并且≤1.8,扭转平动周期比》0.9(0.85)并且≤0.95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

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

即做中震弹性计算。

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2.8倍。

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一.中震弹性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二.中震不屈服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2.荷载分项系数取1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在PKPM中的实现一.中震弹性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2.8倍即可。

PKPM中震不屈服分析浅析

PKPM中震不屈服分析浅析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在PKPM中的实现
中震弹性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在PKPM中的实现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 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 ; ——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2.8倍即可。 2. 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勾选“中震不屈服设计”,(抗震等级选4级,双保险) 3. 荷载分项系数取1,保留组合系数 ; —— PKPM中直接修改 4. 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勾选选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 5. 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PKPM中混凝土能够自动调整,钢筋及钢材需要手动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区别
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2.8倍。不屈服指 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 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 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 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
PKPM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分析浅析
商业二部结构所 曹兆辉
前言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 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 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 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 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 越来越多。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在PKPM中的实现
一、中震弹性设计 1. 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

PKPM中震不屈服与中震弹性的实现方法探讨

PKPM中震不屈服与中震弹性的实现方法探讨

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结构位移比》1.5(1.4)并且≤1.8,扭转平动周期比》0.9(0.85)并且≤0.95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

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

即做中震弹性计算。

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2.8倍。

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一.中震弹性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二.中震不屈服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2.荷载分项系数取1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在PKPM中的实现一.中震弹性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2.8倍即可。

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计算要点

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计算要点

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对于中震弹性设计: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弹性设计要求,最大地震影响系数amax参考《抗震规范》或徐培福《复杂》取值,在中震作用下,计算可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减弱弯调整系数),但应采用作用分项系数、材料分项系数和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构件的承载力计算采用材料强度设计值。

软件实现:1)多遇地震输入中震amax,并将抗震等级定位四级(这样计算《抗震规范》所规定的由于抗震等级不同而乘以的各种组合内力调整系数程序均取1.0)。

中震不屈服: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按中震进行计算,最大地震影响系数amax同上,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均按《高规》5.6进行,分项系数均取1.0,计算可以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材料的强度取标准值。

软件的实现:软件提供“中震(或大震)不屈服结构设计”按钮,其它参数填写同上。

总结篇:对于中(大)震弹性计算,主要有两条:(1)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按中震(2.81倍的小震)或大震(4.6-6倍小震)取值,(2)取消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强剪弱弯,强柱弱梁调整)个人修改部分:(1)按中震或大震输入αmax;(2)构件抗震等级定位四级。

对于中震或大震不屈服主要有五条:1.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按中震(2.81倍的小震)或大震(4.6-6倍小震)取值2.取消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强剪弱弯,强柱弱梁调整)3.荷载作用分项系数取1.0(组合系数不变)4.材料强度取标准值5.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γRE取1.0个人修改部分:1.按中震或大震输入αmax2.选择“中震(或大震)不屈服结构设计”按钮(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结构位移比≥1.5(1.4)并且≤1.8,扭转平动周期比≥0.9(0.85)并且≤0.95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

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弹性”是指取消所有分项系数,材料用设计值;“不屈服”是指取消所有分项系数,材料用标准值。

中震弹性: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按照中震计算,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及各分项系数的取值按照《高规》第5.6条取值,但不可进行设计内力调整放大,构件承载力计算时取材料的设计值。

目前的SATWE和PMSAP均不能直接进行计算,但可以通过一些参数调整,间接实现此功能。

在“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中填入中震设计最大地震影响系数αmax,并将构件抗震等级定为四级。

这样在计算时,《抗规》所规定的由于抗震等级不同而乘以的各种组合内力调整系数程序就均按1.0取值。

中震不屈服:地震作用的计算是按照中震进行,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的取值按照《高规》第5.6条取值,但分项系数的值均取不大于1.0,不进行设计内力调整放大,构件的承载力取值为材料的标准值。

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实际设计参数取值的差别:中震弹性:中震不屈服:1.地震影响系数取为小震的2.8倍 1.地震影响系数取为小震的2.8倍2.内力调整系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取1 2.内力调整系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取13.材料取设计值 3.材料取标准值4.荷载组合保留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 4.荷载分项系数取15.抗震影响系数γRe同小震《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新版SATWE与老版SATWE区别

新版SATWE与老版SATWE区别

新版SATWE与⽼版SATWE区别1.新版SATWE与⽼板提供了中震(或⼤震)弹性设计和中震(或⼤震)不屈服设计
中震或⼤震弹性设计
(1)与抗震等级有关的增⼤系数均取1
中震或⼤震不屈服设计
(1)荷载分项系数取1
(2)与抗震等级有关的增⼤系数均取1
(3)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
(4)钢筋和混凝⼟材料强度采⽤标准值
2托墙梁刚度放⼤系数
考虑梁与墙的变形协调
3.明确“⽔平⼒与整体坐标夹⾓”和“斜交抗侧⼒构件⽅向附加地震数”的不同,前者还包括风荷载
4.增加裙房层数:⽤作底部加强区的判断
5.增加转换层所在层号,结合结构体系执⾏规范上的规定。

6.增加嵌固端所在层号
7.墙元细分最⼤控制长度改为1
8.增加“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外刚度”,针对板柱结构
9.增加部分框⽀剪⼒墙结构、单层钢结构⼚房、多层钢结构⼚房、钢框架结构
先写这些吧。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结构位移比》1.5(1.4)并且≤1.8,扭转平动周期比》0.9(0.85)并且≤0.95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

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

即做中震弹性计算。

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2.8倍。

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一.中震弹性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二.中震不屈服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2.荷载分项系数取1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satwe与手算对比
性能要求的提出
1.抗震审查要求(节选):
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剪承载力按中震弹性设计、抗弯承载力按中震不屈服设计,轴压比大于0.3的墙肢均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3%? 。

2.中震计算
2.1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的计算准则
2.1.1中震弹性设计
a.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lpha_max按小震的约2.85倍取值;
b.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c.其余分项系数/组合系数均保留;
d.抗震调整系数Gama_RE取同小震,《高规》表4.7.2;
e.材料强度用设计值。

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

2.1.2中震不屈服设计
a.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lpha_max按小震的约2.85倍取值;
b. 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c. 荷载分项系数取1 ,保留组合系数;
d. 抗震调整系数Gama_RE=1 ;
e.材料强度用标准值。

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2.1.3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取值
见下表,7度地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小震alpha_max=0.08
中震alpha_max=0.23
2.2用SATWE进行中震计算
SATWE提供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计算功能。

2.2.1中震弹性参数设置
在satwe菜单1,接PM生成SATWE数据,第一项参数定义,地震信息一栏中修改“地震影响系数”与“抗震等级”,如图2.2.1.a,2.2.1b所示。

2.2.2中震不屈服参数设置
在satwe菜单1,接PM生成SATWE数据,第一项参数定义,地震信息一栏中修改“地震影响系数”与并勾选“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如图2.2.1.c,2.2.1d所示。

图2.2.1.a
? 图2.1.1.b
图2.2.1.c
图2.1.1.d
按图示方法设置后,SATWE可以自动按照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的要求(2.1.1、2.1.2节)给出相应的计算结果。

2.3 SATWE中震计算存在问题
按照以上方法设置后,对公寓部分模型进行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的整体计算,发现SATWE计算结果存在问题。

2.3.1问题一: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配筋计算结果不合理。

公寓模型使用SATWE进行中震弹性计算的结果,
附录A 底部加强部位中震弹性配筋计算结果
附录B 底部加强部位中震不屈服配筋计算结果
附录C 底部加强部位小震弹性配筋计算结果
我们注意到SATWE的计算结果里面中震不屈服的墙肢配筋普遍比中震弹性大,这与我们按照2.1.1、2.2.2节的概念有所违背。

2.3.2问题二: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地震内力标准值结果不合理
基于2.3.1节对SATWE中震计算结果的质疑,我们查询了中震和小震的内力标准值,数据文件WNL*.OUT,并用Microsoft Excel对比了首层墙肢的内力标准值。

我们发现,SATWE的墙肢地震内力标准值存在问题。

首层墙肢内力标准值比较见:
附录D 首层墙肢SATWE小震与中震内力标准值比较(节选)
按照2.1.1、2.1.2节的概念,对于有限元模型按照规范规定的反应谱方法经弹性计算得到的构件地震内力标准值,中震与小震之比应该是为
而我们通常遇到某些构件性能设计时可能
出现小震大于中震不屈服或者中震不屈服大于中震弹性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①按小震弹性设计时内力组合存在分项系数、组合值系数,存在内力调整系数,材料强度用设计值;而中震不屈服时内力调整系数、分项系数、组合值系数取为1、且中震弹性按材料强度标准值。

②规范的设计公式的分段表达,导致以上三种情况的适用公式,如偏压构件可能分属大偏压与小偏压乃至偏拉,从而计算结果不一定满足:
的一般规律,详见2.5.3节本工程算例。

(。

中间内容省略。


2.5底部加强部位墙肢性能设计
2.5.1计算步骤
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经过研究并请示院总后,决定对底部加强部位墙肢,按照超限审查要求采用规范公式复核目前SATWE的配筋结果。

以下是我们的计算步骤:
以上计算步骤使用通用程序Microsoft Excel实现。

PKPM研究所的技术支持称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计算是由单独的计算模块得到的,考虑到SATWE小震计算模块被长期、广泛使用,我们取信SATWE小震弹性的计算结果,并以小震弹性内力标准值为基础按照2.1.1、2.2.2节的概念结合规范进行底部加强部位墙肢的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设计。

附录E 首层墙肢编号图(SATWE自动生成)
附录F 首层墙肢内力标准值(SATWE数据文件WNL4.OUT节选)
2.5.2计算使用规范条文
仅给出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简称《混规》)的条文编号,《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简称《高规》)以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简称《抗规》)中相同公式所在条文出处不再重复。

2.5.
3.a.2 Mathcad计算验证part2.基本参数部分
part4.非抗震内力组合
part5.非抗震计算(组合1)受剪截面验算
水平分布钢筋计算
正截面承载力验算——大偏压
part7.抗震内力组合(节选)
part8.抗震计算(组合2)受剪截面验算
水平分布钢筋计算
正截面承载力验算——大偏压
2.5.
3.b短墙肢情况
2.5.
3.b.1 Excel计算书节选part2.基本参数部分
part3.内力标准值
part4.非抗震内力组合
part5.非抗震计算(组合1)
(微软抽风,图片拷贝不全了)part6.轴压比验算
part7.抗震内力组合(节选)
part8.抗震计算(组合2)
part9.计算结果汇总
2.5.
3.b.2 Mathcad计算验证抗震内力组合(节选)
正截面承载力验算——小偏压
正截面承载力验算——偏拉
附录G 长墙肢完整计算书(墙肢长/墙厚≥3)
附录H 短墙肢完整计算书(墙肢长/墙厚<3)
计算结果统计
我们将以上计算结果进行了统计,图2.5.4.a为首层墙肢按小震弹性、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三种情况得到的配筋与构造配筋的比值,图2.5.4.b为首层墙肢按小震弹性、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三种情况得到的配筋与小震弹性配筋的比值。

从图示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本工程首层墙肢配筋在性能目标要求下的初步规律:
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中震弹性要求对构件配筋起控制作用;
②按中震不屈服要求得到的构件配筋,与小震弹性差别不大,可能出现小于小震弹性的情况;
③水平分布钢筋,小震弹性要求下的配筋可能起控制作用(90号长墙肢,小震弹性剪力设计值大于中震弹性)
④对于本工程,首层墙肢配筋大部分墙肢按照分布钢筋配筋率0.3%,端部纵筋配筋率1.2%即可满足超限审查提出的性能目标要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