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浙江省优质课获奖教学实录
第12课词四首之《江城子-密州出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2课词四首之《江城子-密州出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设计,初步了解苏轼词风,理解诗词大意。
2.抓住文眼“狂"字,品析词句,理解少年“狂”的丰富内涵。
3.知人论世,探究“狂"蕴含的情感,学习苏轼旷达胸襟。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设计,初步了解苏轼词风,理解诗词大意。
2.抓住文眼“狂”字,品析词句,理解少年“狂"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知人论世,探究“狂”蕴含的情感,学习苏轼旷达胸襟。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讲述法;演读法;合作讨论法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布置任务一年一度的电影艺术节即将来临,某剧组打算将《江城子·密州出猎》翻拍成微电影,特邀我们班协助微电影的创作。
经过研讨,确定以下创作任务:任务一:指导电影朗读配音任务二:确定电影中心元素任务三:明确电影主题思想请各位同学为微电影剧本的创作出谋划策吧!任务一:指导电影朗读配音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有好的配音。
《江城子·密州出猎》微电影拟配乐朗诵诗歌,本环节的任务需要同学们为配音演员设计诗歌朗诵脚本。
朗诵脚本设计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读懂词意;③读出节奏、语调、重音、情感等。
读准字音聊发( fā) 擎( qínɡ)苍貂裘( diāo qiú) 千骑( qí)平冈( ɡānɡ) 酒酣( hān ) 鬓( bìn ) 遣( qiǎn )2.读懂词意①解题“江城子”,词牌名;“密州”,地名;“出猎”,外出打猎。
题目点明了本词的主要内容:记一次在密州时的外出打猎。
②根据文下注释,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大意。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
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12 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2 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了解次的艺术风格和豪放词派。
2.、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
2、感知苏东坡豪放的词风,复杂的性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跨越时空,和古人对话,理解古人的情思,学习他们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敢于献身的传统精神和求真求美的创作态度。
教学重点品味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
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词人的创作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练习法质疑解疑法讲授法提问法课前准备查阅与本课相关资料,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素材,紧扣教学目标制作体现教学流程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
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
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
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
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一)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出示相关图片)1.按照创作时间梳理初中三年苏轼的作品,明确学习目标。
.梳理作者作品(请学生在PPT 1.简介苏轼生平留白处填写)明确:1071年,自请出京,任杭州通判。
1074年调往密州任知州。
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作《江城子·密州出猎》。
1076年中秋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优质课课堂实录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要学习的是北宋豪放词风开创者苏轼写的一首婉约词佳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我们先看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了解词意;(2)鉴赏词里表现出来的艺术美、情感美;(3)体会苏轼对亡妻的深情。
这是一首悼亡词,词中苏轼在悼亡谁?(生)王弗王弗死后,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写道“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
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
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
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
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师)同学们把这段话齐读一遍。
(生读)通过这段文字可见,当初妻子嫁过来的时候,苏轼竟然不知道王弗会读书。
后来王弗不仅成为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所以一朝永别,十年吟兴,苏轼积思而成梦,写下了这首千秋传诵的悼亡词。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是多少岁?(生)40岁,距离王弗去世整整10年。
(师)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公元1075年。
1072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先在杭州待了三年后又到密州,此后在一个又一个城市流转就成了他生命的主题。
诗词是可诵可唱的,学校探骊诗社准备开展一次“我是传唱人”活动,传唱曲目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请各组同学结合背景细细品味本词,进行诵读、传唱,初味诗情。
(生自由读)(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我们请一位同学帮我们读读这首词。
(生个别读)(师)这位同学你来点评下(生点评)(师)这位同学点评的还是比较中肯。
老师觉得,刚才同学读得很流畅,就是在情感表达方面稍稍欠缺点,说明同学对全词内容的理解不是很到位。
学习这首词,我们要先理解全词的内容,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够以声传情。
所以下面请同学们听范读,边听边感知内容,体会情感。
(老师读)(师)本词题为“记梦”——写“梦”,围绕“梦”本词的上下片写了什么内容?(生讨论3分钟)(师)好,差不多了,你来说说上片,好不好?(1生说)(师)下片你来说说(2生说)(师)短松冈,长着松树的小山冈,这是什么地方?(生)妻子的坟墓(师)包括这里的肠断处也是指妻子的坟墓。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10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10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二、学X目标1、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名句积累与赏析。
三、评价任务L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针对目标3,通过交流合作,学生能说出赏析名句的方法。
四、新课讲解学X目标:1、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名句积累与赏析。
自学指导一:内容:《江城子》方法:默读、独学、合作交流时间:()分钟要求:请同学们结合手中资料及课下注释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自学检测一:2、唐宋八大家指:、、、、、、、o3.背景简介: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
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自学指导二:内容:《江城子》方法:默读、独学、合作交流时间:()分钟要求:1.听朗读,请同学们听清字音和节奏,体会其中的感情。
2.请结合手中资料或课下注释,概括出词的大意。
1.理解词意:(上)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
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下)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2、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狂)(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3、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词作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
2.体会苏轼婉约词中的豪放词风。
3.学会通过“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的词作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当下,呵护情感,做道德新人重点与难点:1.词情感的把握,写作手法和遣词炼句的学习2.对苏轼婉约词中的豪放词风体会一.题解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
此词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乙卯(mǎo):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记梦:梦见爱妻王氏,写下悼亡词。
以悼亡为题材作词,在苏轼是第一首,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首。
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以“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
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
二.作者苏轼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多惠政。
卒谥文忠。
他在书法、绘画、文、诗、词等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被称为古今文坛第一奇人。
他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其散文汪洋恣肆,结构谨严,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可是今天我们学的却是一首饱含愁苦的婉约之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三.创作背景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
新郎是19岁的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
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关键词句,体会词人对亡妻深切的思念和仕途上深沉的苦痛。
2、通过场景描写,感受梦境的温馨和词人情感的深挚,品味白描手法的艺术魅力。
3、补充与苏轼、王弗相关的人物生平方面的资料,进一步丰满人物的形象,从而更进一步地感受词人细腻深沉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具体描写梦境的语句入手,联系与苏轼、王弗相关的助读资源,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梦中的经典场景。
教学难点:体会上片中最能感动自己的词句,思考它能打动自己的理由,感受词人细腻深沉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你内心所构想的苏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雄浑奔放的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潇洒不羁的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豁达自信的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超逸乐观的苏轼苏轼作为豪放派的代表,然而当一个豪放派词人在面对自己心爱之人时,也会流露出他婉约细腻的一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就是苏轼婉约风格的代表名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进行学习活动一,聆听范读,整体感知。
请大家仔细听配乐朗诵,思考一下本词的线索是什么,以什么作为写作顺序。
谁能告诉我这部分的关键信息?学生1:这部分提到了《江城子》的词牌名,以及作词时间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内容是记梦中的情景。
老师:很好,你总结得很到位。
这里提到的“江城子"是词牌名,作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我们在学习中会更深入地了解。
其他同学对这部分还有什么补充吗?学生2:在这里,苏轼点明了写作的时间,是宋神宗熙宁八年,而且他当时任密州知州,年近四十。
老师:不错,你指出了写作的具体时间和苏轼的官职,这对我们理解诗人的心境和背景有一定的帮助。
【2024版】教学《江城子》的实录以及反思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课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内容:《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本内容是小学部校本教材国学五年级上册第一部分(五代两宋词)一、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新授课。
《江城子》一词属于高二教材,我们把它作为小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如果单从内容的角度来挖掘的话,我想势必会让学生学起来很困难,由此我们只有以小学五年级古诗文教学的标准来确定教学目标。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于宋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方法的指导上也已经有了较好的铺垫。
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苏轼的两首词,大家对于苏轼在文学创作、从政上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这节课将要更加全面的了解苏轼这个人。
在班级小组建设方面,31班的总体情况不错,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熟读古词,了解词中的大意;在诵读中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古词,了解词中的大意;教学难点:在诵读中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朗读配乐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初读正音(8分钟)(课前预习+互动+检测的一个小三段)师: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课文,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生齐读题(不准确)师:听来有很多的杂音,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
生1:“江城子乙卯正(zhèng)月二十日夜记梦”。
生2:他把正月读成了正(zhèng)月。
师:请生2纠正音。
前面,我们学习了苏轼的两首词,知道了在文学创作上苏轼是豪放的,作为知州苏轼有着平易近人的优点。
下面,我们走进苏轼的生活,看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师: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江城子》,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请大家先练习一遍。
生:练习读一遍。
(都举起了手)师:请第14组,你们四个人都举起了手,先奖励2分“积极举手奖”。
刘俊读题目和上片,刘子菁读下片,请其他的学生拿出笔来做好记录,等会儿当小老师,帮别人纠正错误。
生1:读错了乙(yǐ)、正(zhēng) 、量(liàng)、鬓(b ìn);生2:正确。
江城子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

•[阅读次数:647]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流程:一、一副对联,导入新课: 1、四川眉山三苏祠有这样一副对联:...•[阅读次数:893]教学设计:龚侃复旦初级中学教学目标: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宋词二首(《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阅读次数:427]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两首宋词。
2.对比体会婉约词风与豪放词风的特点。
3.学会结合生活理解词作,从词作中汲取精神养分。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让我们一起回顾我们学过的宋词。
找六位学生分?..•[阅读次数:4388]【教学目标】1、品读鉴赏,学习词作纯系白描、虚实相生的手法。
2、诵读体悟,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教学重点】 1、诵读体悟,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2、赏析词作抒写悼亡之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想象丰富,往复曲折的结构。
【教学方法】 ...•[阅读次数:3510]年级:九年级课型:诵读欣赏课时:2课时执笔:韩云生审核:语文备课组时间:2012-3-3班级____姓名:________ 教学目的:1、诵读课文,理解深邃的意境。
2、鲜明的艺术特色。
3、朗读背诵。
...•[阅读次数:3531]李强教学内容:《江城子》教学过程一、导入(营造氛围,体会情感。
)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阅读次数:15058]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感叹号
师:我们也学过一首诗写出了苏轼的老当益壮,背一背
生齐背
师:你还看到了怎样的苏轼?
生:持报效朝廷,为国家尽自己力量的迫切
师:那个字最明显体现出来?
生:谴
师:你问皇上什么时候派遣你,对吧?所以重点词是那个?
生:何日
生读
师:有迫切,期盼,还有其他吗?
生:无奈
师:你来读一读,再体验一下,还有其他情感吗?
生:苏轼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诗词如果不朗诵,它就失去了生命,让我们一起将他赋予生命今天我们先做好第一步先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学生齐读
师:字音很准确,语速和情感还要慢慢提高看标题,你从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看出了什么?说说看
生:他的词牌名是江城子,地点是在密州,事件是打猎
师:你知道词牌名,还知道了地点和事件,那我想问词的题目在哪?
生再读
师:你们正值少年,一起来读一读,再自信一点
生再读
师:你还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苏轼?
生:是英勇的人带领的随从也很英勇千骑卷平岗,
师:随从是怎么英勇的?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卷中看出来的
师:那么应该怎么读?一起来读一读浩浩荡荡,是千骑,气势要读出来从中还看到了怎样的苏轼?
生:受人爱戴的,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生:西北望,射天狼看出了一位渴望杀敌报国,有着强烈愿望的苏轼,也看出了爱国
师:哪里看出了爱国?
生:西夏军队进扰
师:天狼是西夏军队,所以看出了他的爱国,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读读看哪个字看出了力量和决心,
生:会
师:会要读好把力量决心凝聚在这,拿出决心来三个字再响亮一点,敌人已经倒地了,生齐读
师:你来做苏轼,我做宋神宗你用词中的话来回答我
生:狂
师:那么就以狂人苏轼,你的形式来写一句话这个内容我们课下来进行
<, B>《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及说明
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鲍红瑛
简要说明:
【教学理念】
实行民主、开放、以生为本的教学,让学生“走出灌注”
【教学设想】
坚持诵读为主、整体感知为主、积累为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解决,经老师点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了解“乌台诗案”前坚守儒道精神的苏轼
2.集体吟诵词作
六、结束语
苏轼的狂,是一种霸气!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狂热的期待!是一种永不放弃的报国豪情!是一种明亮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泊,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师:苏轼在杭州曾留下过为民造福的痕迹,是哪个地方?
生:苏堤
师:哪个词体现了受人爱戴?
生:倾城
生齐读
师:还看到了什么?
生:豪情满怀的人因为他要射杀猛虎
师:男生一起亲射虎,看孙郎,
男生读
师:全班一起,预备起还看到了是一位怎样的太守?
生:勇敢自信左牵黄,右擎苍因为身边都是很危险的动物,但他却敢带出来,可见勇敢
师:两位同学都在用自己的情感在触摸苏轼?这是一位怎样的苏轼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太守呢?可以跟我们交流一下吗?
生:我看到的苏轼是一位豪放狂妄有远大抱负,希望为国献身的形象
师:哪里看出来的?
生:老夫聊发少年狂
师:觉得自己读得豪放吗?再读一读?
生朗读
师:我们在为他加加劲,再一起读一读哪几个字尤其要读出来?怎样的狂?哪一类年龄一样的狂
2.走近诗人,评价诗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疑导入,初识苏轼)
诗词导入:“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二、读词以入境
(一)初读感知判断风格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和停顿2.再读词作,判断风格3.欣赏词作朗读,明确风格
师:除此之外,外在形象上也很威武一起来读一读我们看到了一位英勇,受百姓爱戴的太守,我们一起把上阕读一下
生齐读
师:我有疑问,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苏轼当年39岁,正值当年啊,为什么称自己为老夫呢?如果老了,为什么还要学习少年,我们继续品味,再读下阕这里苏轼向我们展露了怎样的内心情怀?
生:酒酣熊胆尚开张说出了豪气冲天,老当益壮
师:39岁的苏轼,为什么称自己为老夫呀?
生:因为内心沧桑
师:那为什么向少年一样呢?
生:借酒抒发
师:英雄不再年轻,但豪情不灭,哪怕是这样一次普通的出猎,其实我为的不是出猎,而是要抒发我内心憋得慌的豪情壮志这次是悲哀吗?壮烈吗?悲壮吗?悲应该是哀伤的,但他悲而能壮,你知道他是什么派吗?他用人格在写词,那怕挫折再多,也……,这点在给朋友的信中就体现出来了
齐读幻灯片内容,
师:读出了什么?
生:忠义
师:对谁的忠?谁的义?
生:国家忠,百姓义
师:我们的语速应该再慢点,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再慢一点,厚重一点
生齐读
师:我们有两句话还是没读好,苏轼的情还是没读好师示范读老夫聊发少年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千骑卷平岗
师:用你的心去触摸一下苏轼的心,再读读看
学生齐读
师:苏轼就要离我们而去了,但他说有一个字是我们的灵魂,化身哪个字?
师:苏轼,你此次见我,究竟要做什么呀?
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师:苏轼,你好像都没准备好,再说一遍我听听,可是你已经老了,不再年轻
生:鬓微霜,又何妨?
师:忠心可佳,但要从长计议,你失望吗?你难过吗?你暂且回去吧?
生: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师:此句与上一句话相呼应,哪句话?
生:老夫聊发少年狂,
2012年浙江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课《江城子·密州出猎》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文集:会员类型:初二教案加入时间:2012年11月15日19:0
2012年浙江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课《江城子密州出猎》课堂教学实录
舟山市南海实验初中鲍红瑛(上课时间11月8日上午)
师:昨天同学们留给我最深的影响是你们是自信的集体,今天我们也一定可以快乐自信地交流?对不对呀?对不对呀?今天一起去认识一个人,年少时“”,长大后却“”,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四海为家,但却高唱“此心”,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教学风格】
诵读,品味
【教学特色】
1.注重诵读品味、情感体验2.注重文本的适度解读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3.注重局部语言细节和整体逻辑关系4.注重教材内容理解和学生的思想感悟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
2.感知苏东坡豪放的词风,理解“狂”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1.学会欣赏词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
生:乐观,旷达被贬官但还没放弃
师:还有吗?
生:万丈雄心从未消失的本色,
师:你预习很充分,你能从自己的理解去说说吗?
生:还看出苏轼很急切
师:读好这句话,你就离苏轼很近了,再读一读,有无奈,厚重一点,有不灭的壮志后面再慢点,心痛慢了,但是力量不能弱,不是说壮心不改吗?有感觉了,离苏轼很近了还看到了怎样的苏轼?
三、品词以入味
1.全词哪个字最能体现豪放风格?
2.狂在何处呢?结合上阕谈理解(落实对字词、典故的理解、品读)
四、论词以识人
1.因何而狂?结合下阕谈理解
2.探讨是否有不“狂”之处,理解词人复杂情怀(落实对字词、典故的理解、品读)
五、悟词以入心
1.联系现实,请以“苏轼,你让我明白了”的句式说说你对他的理解(机动安排)
生:密州
师:谁在密州出猎?重要集中在词的哪个部分?上阕还是下阕?我们先一起把上阕读一读?
就在同学们朗读时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苏轼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身旁
苏轼在哪里呀?谁来为我们展示一下?用现代汉语向我们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生:(学生翻译上阕)
师:你射杀了猛虎?你拿出杀猛虎的气略了吗?谁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来挑战一下?
生:(又一学生更富有情感地翻译上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