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的造型语言

合集下载

儿童画点评术语

儿童画点评术语

儿童画点评术语
1. 色彩运用:评价孩子在画作中对色彩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能根据画面内容选择合适的颜色。

2. 线条描绘:评价孩子在画作中线条的流畅度、粗细变化以及线条的韵律感。

3. 形象表现:评价孩子在画作中对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的表现力,是否能准确地表现出对象的特征。

4. 空间构图:评价孩子在画作中对空间的处理,是否能合理地安排画面元素,使画面既有层次感又有立体感。

5. 创意想象:评价孩子在画作中的创意和想象力,是否能创作出独特的、富有个性的作品。

6. 细节处理:评价孩子在画作中对细节的关注程度,如光影、纹理、质感等方面的处理。

7. 情感表达:评价孩子在画作中对情感的表达,是否能通过画面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8. 主题明确:评价孩子在画作中是否有明确的主题,作品是否能围绕主题进行创作。

9. 技法运用:评价孩子在画作中对各种绘画技法的掌握程度,如素描、水彩、油画等。

10. 整体效果:评价孩子在画作中整体的视觉效果,包括色彩搭配、构图布局等方面。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儿童话 儿童心--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儿童话 儿童心--

儿童画儿童话儿童心美国最早的艺术治疗专家之一凯西·玛考尔蒂认为:绘画作品不仅是评价幼儿绘画技能和能力的重要依据,也是与儿童进行交流的另一种途径。

绘画有助于儿童很快地将心理问题表达出来。

而了解幼儿的心理最好的载体就是跟踪幼儿的绘画作品。

一、案例背景《在春天里》的主题下美术《春天里》的教学活动正在进行。

教师先与幼儿一起讨论春天里有什么,孩子们边说,教师一边将相关的内容画下来(无任何布局提示)。

接下来教师要求幼儿画一幅春天主题的画,并且特别提示了将这里面的内容进行组合。

二、案例描述与思考(一)作画通感教师引导画面旸旸作品·我看到的:旸旸的画上有蝴蝶、燕子、小草、小花、手枪、汽车、柳树、小河还有鱼。

10幅图像中有7幅是教师示范内容。

在画面的布局上,也多与教师示范的布局类似。

·我想到的:1.绘画造型—图式期处于图式期的中班幼儿此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选用图形代替线条,能进行多个图形进行组合。

在旸旸的绘画中很明显可以看出有多图形组合的痕迹,如燕子、蝴蝶和汽车的绘画上。

2.绘画构图—空间概念中班幼儿还没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还不能正确地掌握远近和大小关系。

因此旸旸画面中出现的现象如手枪比柳树还大、汽车比小草还小、鞋子和汽车差不多等大小比例失衡的现象是正常的。

且对于画面的远近关系的把握更是没有改变。

画完小河后,大呼:花不是长在路上的吗?都画小河了怎么办啊。

在旸旸的意识中很自然地将纸张的边作为了地平面。

这也是中班幼儿常见的绘画特征。

中班幼儿认为地平线非常重要,有的幼儿在纸上画了一条地平线或用纸边作为地平线,将所有的人与物都画在地平线上,把地平线以上当做天空,地平线以下当做地下或河流。

3.画面布局—写实。

768#——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768#——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1一、简答题1、幼儿手工制作发展的阶段及特征是什么?2、家庭美术教育有哪些特点?3、请你举例说明三个幼儿绘画的特殊表现形式。

答:1)夸张式:儿童在绘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心的事物、认为重要的事物画得很仔细、很突出。

2)拟人化:指儿童把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植物画得和人一样,不仅赋予它们以生命,而且赋予它们一切人所具有的特点和本领的绘画现象。

3)透明化:指儿童在绘画表现时,总认为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把它们画出来,虽然是重叠的两物,但画面上还是互不遮挡,全然不考虑透视的绘画现象。

4、儿童美术活动有哪些本质特点?二、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幼儿的作品。

2、比较象征期与图式期幼儿在造型、色彩和构图方面有何不同?参考答案:1、结合实际谈谈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幼儿的作品。

(1)作品中的主要表现特征是:儿童画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儿童画要有个性的表现;儿童画要表达出个人的情感;儿童画要表现出或用工具材料的特性;儿童画的大小要和纸张的大小相符。

(2)结合例子分析2、比较象征期与图式期幼儿在造型、色彩和构图方面有何不同?造型上:前者用图象表达意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组合,具备物体的基本部分。

后者能用较流畅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并用细节加以刻画,结构合理.色彩上:对颜色有自己的喜好,并用它们来描绘各种事物,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来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

涂色方面显得毫无顺序,不均匀。

后者对色彩的认识日趋精细和完善,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用色彩表达事物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涂色时做到均匀。

构图上:前者把物体随机地安排在画面上,不注意大小比例。

后者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形象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基本上能反映主题。

三、设计题根据提供的材料来设计二则美术区角活动。

设计内容包括:活动名称、活动材料(可从提供的材料中选)和玩法。

材料包括:各种形状的纸盒、树叶,颜料、彩色纸、排笔、油画棒、废旧报纸下面实例仅供参考,尽量自己参考1进行自行设计2一.简答题1、教师运用练习法进行美术教学时的要求是什么?(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儿童绘画入门:中国画与水彩画的区别

儿童绘画入门:中国画与水彩画的区别

儿童绘画入门:中国画与水彩画的区别
1,材质不同;
中国画的传统底材是宣纸(分生宣、熟宣)或帛、绢;水彩画的传统底材是比较水彩纸,比较厚实,而且表面有各种纹理,水彩也可画在光滑的卡纸上。

2,风格和造型语言不同:
中国画的传统造型语言是勾勒点染,线条是独立的绘画构成要素,造型不以光影为表现体积的手段,色彩不是非常复杂,但通常富于象征意味。

水彩画是西画体系中的一个门类,是遵循光影造型的,而且色彩也注重写实性,早期水彩画以表现固有色和明暗调子为主,近现代水彩画以表现光色和环境色、色彩气氛为主,和国画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儿童线描画的基本常识

儿童线描画的基本常识
2、分类练
少年儿童的表现欲望时极其强烈的,在他们眼里,缤纷的世界是那么美好,大自然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么的丰富多彩。一花一景,一人一物都是儿童描绘的对象。要画好线描画,必需辅导学生分门别类地进行小幅练。花草、树木、建筑是线描画基本构成,常用于线描画地背景;各种昆虫和常见地动物是线描画经常选用地题材;人物是线描画地主题。
儿童线描画是用点、线和面结合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产生黑白画面的一种效果。
儿童线描画常用的工具就是:铅笔、油性记号笔、钢笔、炭笔等等,线描画所用的工具并不是和复杂,黑白画的表现也非常的有趣,所以在画线描画时孩子都特别的兴奋和喜爱!
线描画落笔要大胆,利索。这样你才会创作出自然、生动的线描画来!
少儿线描教学课程介绍
五、研究儿童线描画的关键
1、多观察
线描画是表现儿童生活的丰富画卷,画面上经常出现各种动物、植物、人物、建筑及其它种种道具,这就要求学生多观察、多积累感性认识,这样在作画时就会下笔如有神。
2、多练
因为线描画讲究画面疏密有致、线条整齐,一切内容的基本元素都有线条,并且多是各种线条的平行组合,只有多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儿童线描画对启发儿童智慧,培养研究能力和惯有很好的作用。喜欢线描画的儿童对研究语文很有帮助,记生字时,他们对字的形状与笔画看得准、记得清、写得好,这有赖于画画时观察力、记忆力、描写能力得锻炼。写作文时描写得具体生动、细致深入、层次清楚,这也有赖于画画时观察与思维之功。研究数学时理解能力也比较强,他们对事物多少、大小、长短、方圆等在画画时积累了很多感性认识。
4、儿童线描画的创作步骤
1、构想
儿童线描画创作一般有命题,在命题的形式下先考虑画面需要出现的内容,在脑海中安排好这些内容的位置,由于儿童线描画创作需要较长时间,一幅画一般需6~8课时完成。作画时,可先画主体,再画背景(先画人物,再画背景);也可以分区间进行小幅画画,最后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儿童的美术语言

儿童的美术语言

儿童的美术语言
在美术教育中,儿童的美术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的美术语言是指儿童通过绘画、造型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的语言。

这种语言是非常真实和直观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

儿童的美术语言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儿童可能更擅长绘画,有些儿童则更喜欢雕塑或手工制作。

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创作方式和风格,我们需要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儿童的美术语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表现性的语言,另一种是抽象性的语言。

表现性的语言是指儿童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直接表现事物的外在形态和特征。

抽象性的语言则是指儿童通过色彩、线条等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儿童的美术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这种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

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美术语言能力,让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 1 -。

小学美术校本教材《绘画》

小学美术校本教材《绘画》

目录一、实施教材 0二、课程内容 (5) (5)1 油画棒画的指导 (6)2 绘画:美丽的大自然 (7)3 线描的认识 (9)4 线描 (10)5 线描一、实施教材课程目标:依据《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结合地方和学校课堂教学实际,比对各种版本的教材,结合自身的专业,内化为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创建更加实效和针对性强的绘画校本课。

在绘画校本课的学习中使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激发创作精神,加强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体现学校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加速开发和利用更广泛的校本课程。

1.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和热爱。

2.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初步掌握以线造型和追求意象的特征及绘画技法,使他们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具有绘画的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4.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为学生走进绘画艺术殿堂奠定基础。

内容及安排:1.吸收各班的美术爱好者和学习美术的佼佼者,以鼓励和提高学生兴趣为主,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扎实学生的美术基础。

2.多介绍课外的美术知识来丰富学生,同时以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以便平时能带动其他同学去学习美术,并为班级设计板报。

3.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大量接触美术作品,培养美术尖子生,使学生对美术较精,能够参加美术的各种比赛。

4.对每位校本课的同学进行辅导,多参加一些比赛、和画展。

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举办美术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为同学们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的舞台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组织观摩活动。

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学生参观美展和图片展,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感知。

参观展览前,多介绍背景知识。

参观中,边看边讲边记边画。

实施建议:1.在绘画校本课程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

儿童画的认知与欣赏

儿童画的认知与欣赏

儿童画认知与欣赏一、儿童画的定义儿童画是指儿童自己为传达内心思想、意识、情感,能动反映对世间事物的认识感受,用形象符号、色彩意蕴和画面形象关系表现出来的可视的造型样式。

泛指少年以下(含少年)年龄阶段的孩子们画的画。

1、儿童画是一种游戏儿童画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

孩子画画应该是不受强制的自由的活动,一般情况下,自己想表现什么就画什么。

他们对自己的画感到赏心悦目;画画是简便的活动,无需特殊的物质条件,只要有纸张和笔(甚至沙土和小棍)就可以;画画是静态游戏,不需要伙伴和对手,孩子热衷于在家里画画,特别是在外边下雨或大动作游戏疲倦之后需要安静地活动时更适宜玩画画这种游戏;画画与其他游戏一样,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从中得到安慰和满足。

2、儿童画是孩子们的心灵之窗孩子们都有实现自我的强烈欲望,画画正是容易表现自己的特殊形式。

他们总喜欢孜孜不倦地用图画表达自己对外界的认识、生活经验、情感、兴趣和愿望。

儿童画可以记录并反映孩子的成长。

3、儿童画是孩子的形象性语言语言是人际交流的最主要的工具,但在孩子们运用语言还困难的时候,他们便倾向于通过形象进行交流,图画恰是被经常运用的交流工具。

因此可以把儿童画称作孩子们的形象性语言。

图画书、电视节目都是通过形象语言与人们进行特定交流的;从小重视发展孩子的形象语言对他们适应未来文化潮流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4、儿童画是开发孩子创造能力的一种最佳活动方式孩子们是富有创造性的,他们头脑中充满了奇异的想象,他们喜欢无拘无束地标新立异。

但是许多知识都有严格的规则不容随意改变。

唯独儿童画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翅飞翔。

这幅吃火锅的作品则充分的体现了这一观点,孩子用夸张的表情和鲜红色来表现吃火锅热乎乎的感觉,加上额头上的几滴汗珠,更是把这种感觉表现的淋漓尽致,更加离奇的是把整个火锅放进了嘴里,这既突出了主题又体现了孩子打破常规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5、儿童画是启迪孩子心智的教育手段有幅画题目叫“我长大想干什么”,小画者的说明是:“我长大当歌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绘画的造型语言
儿童绘画的造型特点是不求没有情趣的形似,不讲没有感觉的技巧,凭的是孩子无意识的纯真自然的审美感受。

这种无意识的感觉就是孩子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他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如果孩子处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他的作品就体现出轻松自由的感觉。

在学校环境里,老师是至关重要的角色,老师的一言一行左右着孩子,老师的学识修养影响着孩子,老师的道德品质感染着孩子,老师的教学风格指导着孩子。

在家庭环境里,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你的关爱让孩子感觉温暖,你的尊重让孩子获得自信,你的赏识让孩子赢得快乐。

孩子的个性形成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养,要尊重孩子的性格,因势利导,要发现孩子的特长,扬长避短。

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个性的发挥。

体现在孩子绘画作品里,不同性格的孩子展现出的作品风格是不同的,或细腻或粗狂或浪漫或柔美或成熟或稚拙,不同的风格体
现出不同的美感。

现在咱们比较几幅儿童绘画,图1是黄天一的黑白画作品,画面细腻精致,形象抽象浪漫,需要细细品位才能慢慢读懂他画得是什么,体现出小画家比较全面的综合能力和细腻浪漫的美感。

图2是马晨昊的儿童画作品,简洁概括,大胆粗狂,近似于大画家米罗的造型语言,体现出小画家轻松自我的境界和粗
狂稚拙的美感。

图3是魏炜驰的儿童画作品,独特的画面构图,丰富的画面内
容,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讲出故事,体现出小画家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图4是刘子涵的中国画作品,成熟而有灵气,潇洒而具内涵,体现出柔美自然的中国画精神。

以上的作品风格怎么可能整齐划一呢,什么样的美感才是标准呢?如果你的孩子是粗狂的性格,非要要求他画出细腻的风格,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呢,他可能会做到,但不是他的优势和特长,为什么要扬短避长呢。

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正确的对待孩子,了解孩子不能以大人的主观意识影响我们的视线左右我们的思维,如果让孩子总是做听话的好孩子,我们是很难发现孩子独特的个性的,鼓励孩子有点叛逆思维会启动他们的创造才能和独立的判断力。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是绝不肯俯就成规的,个性和风格就是艺术的灵魂。

林语堂先生说:“一切艺术必须有它的个性,而所谓的个性,无非就是作品中所
显露的作者的性灵,中国人称之为心胸。

一件作品如若缺少了这个个性,便成了死的东西。

这个缺点是不论怎样高明的技巧都不能弥补的。

如果缺乏个性,美丽的本身也将成为平凡无奇了。

”现在社会上风行一时的明星模仿秀,只是一时的娱乐消遣,模仿的再像他也不会成为艺术家。

为什么现在社会上画匠满天飞,而画家却寥寥无几呢。

名片上自称画家的主,你可别轻易相信。

我们宁可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才是艺术家。

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孩子的想象力还没有受经验和理智束缚死,还能来去无碍。

只要有一点实事实物触动他们的思路,他们立刻就生出一种意境,在一弹指间就把这种意境渲染成五光十彩。

-----你给他们一个世界,他们立刻就可以造出许多变化离奇的世界来交还你。

他们就是艺术家。

一般艺术家都是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我们还能要求孩子成为小齐白石吗?还能因为孩子会画几笔虾米而乱捧为天才吗?
在教孩子绘画造型时,不提标准,少讲技巧,不做示范(素描教学不在论述之列)。

让孩子画画之前的心态引导至关重要。

模仿教学是肯定要做范画的,所谓范画即示范性绘画,技巧娴熟,细节丰富,是一幅好作品,但孩子学不了,感觉压力大,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了位,“呀!老师画的真好,我不会画。

”就有了一个视觉审美上的标准,以老师的示范作品为标准。

五、六岁的孩子是不可能具备像老师一样的娴熟技巧的,这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有点不切实际,可能你会说,没有要求孩子像老师一样啊。

示范作品已经挂上去了,孩子还能怎样啊,他看不看?学不学?孩子是容易模仿的,看过动画片他要模仿片子里的情节,穿着高跟鞋模仿妈妈走路,老师画出了现成的样子,孩子能不跟着学吗?试想一下,如果拿出我的创作作品让孩子去临摹,真不知道能把孩子难成什么样。

可能你又会说,老师不会画的简单一点吗,两笔一个葡萄,三笔一个小鸟,是的,这样孩子很快能学会,可是如果你不示范了,他能五笔画出一个小鸭子吗?这种简单技巧的教学只能培养出眼低手高的小画匠。

我在教学时总是拿孩子的原创作品展示,孩子的作品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完美的,在孩子眼里这些作品不是标准,恰恰是这些欠缺给孩子留出了思考的空间,让孩子对这幅作品提出优缺点,让他们学会鉴赏,从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要小看孩子的审美能力,如果你把他的思维调动起来了,他能评判的头头是道。

学会思考了,下一步就是要创造了,孩子们会想,如果让我画我会这样这样----,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出今天的课题,让孩子们自由想象了。

不完整的雏形出来以后,千万不要等孩子画完你再看,这个时候是发现孩子个性闪光点和画面情趣的关键时机,老师要来回巡视,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造型哪怕是一根独特的线条,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和肯定,老师的一句话在这里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孩子得到老师的肯定会信心大增,兴趣浓厚,按照他的感觉充满自信的画下去,等他把相对完整的作品呈现在你面前时,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会惊叹孩子会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如此奇特的创造力和充满情趣的艺术感觉。

你再进一步辅导给他指出感觉不太好的地方,最好不要给他动笔修改,让他自己画。

在遇到受简笔画毒害颇深的孩子,转变孩子的绘画观念和思维模式至关重要,模仿能力很强的孩子往往也是绘画素质较好的孩子,只是受简笔画的影响把艺术感觉埋没起来了。

像张培杨同学,现在是儿童英才大班非常优秀的孩子,近期的作品自由豪放风格独特。

从她开始学画到现在的风格形
成,却经历了痛苦的蜕变过程,让我感动的是张培杨热爱艺术持之以恒的精神。

在刚来学画时,张培杨是学校里公认的画的好的孩子,是属于那种造型能力很强的孩子,张培杨的爸爸拿出孩子的作品让我看:画面很干净,颜色涂的很匀,线条很规矩,造型近似于语文课本上的形象,可以说整幅作品非常完整,几乎挑不出大的毛病,但就是缺少了孩子的童趣和独特的味道,这样的作品很常见。

我对孩子的爸爸说“你的孩子天赋很高,但她学的这些东西把孩子的才华埋没了”。

面对如此天赋的孩子,如果不及时扭转她的思维模式,任其这样发展下去,一个天才也许就泯灭了。

我对孩子说“孩子,把你以前学过的东西忘掉,咱们从头开始”。

这对于一个接受“正规”训练这么成熟的孩子来说是痛苦的,起初也是疑惑的,“我画的那么好,却被老师否定了”,在张培杨的审美意识里已经有了一个标准,那就是要画得像,要画的规矩,直线不能画歪,圆不能画扁。

现在咱们再来看一看张培杨近期的水粉画作品,(见图5、6),跳跃灵动的笔触,自由挥洒出纯真自然的艺术感觉,这是张培杨对大自然独到的美的理解和感悟,现在张培杨的审美意识里,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那些标准,有的只是放松、大胆、自由地表达她的审美理解和独特感受。

如果没有一个自由的绘画心态,是不会产生出如此精彩大作的。

儿童绘画是天性的自然流露,它非常真实,不拙作,不虚假,全是有感而发的东西,艺术大师追求的最高境界恰恰能在儿童绘画里找到共鸣,所以不要用技巧和标准来控制孩子的想象力,不要训练成成人化的小齐白石,那样会不伦不类,毕加索说“但愿我的画能像孩子一样”,这是世界级艺术大师追求的目标,向孩子学习,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天真烂漫的本质,是成人世界望尘莫及的,而艺术的顶峰境界恰恰是要体现画家天真烂漫,不受羁绊,天下唯我的境界。

中国古人青原惟信禅师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这种升华体现的是原我--无我--真我的境界,这种由有法到无法的创作理念,就是一种轮回,最后还是要回到最纯、最真的原始状态。

人一生最纯真的阶段是儿童时期,艺术家有意追求的境界与孩童无意识流露出的东西是一致的。

许多人在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时,起先是不能一下看明白的,需要反复推敲、琢磨,深入研究,方能感受到它的精妙和内涵,一眼就看明白的作品是浅薄的没有深度的作品,而你在看儿童画时不是也有看不懂的感觉吗?儿童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是通过他自己的语言和形象表达的,如果你不怀着一颗童心走进他们的世界,你确实是读不懂的,所以不要以成人的任何标准去要求孩子,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更要懂得这一点。

儿童对形象的认识与理解是概括的、简约的,他不是机械地描摹外形,形象对他们只是一种依托,刻画真实的形象并不是目的,通过形象表达他们感情和内心感受才是主要的。

比如:孩子画小孩吃糖葫芦,他会很自然地夸大吃糖葫芦的嘴,馋的口水都流出来了,他们认为嘴是重要的,重要的东西就要夸大,吃糖葫芦要用嘴,鼻子在哪儿就随它去了,不用理会了。

再比如:画哭的时候会夸大泪珠和咧开的大嘴,因为要表达哭这个情景,泪珠是最能体现哭的元素,而咧开的大嘴更能烘托哭的情景,至于这个人画得像不像就不重要了,因为哭的感觉已经充分表现出来了。

这就是儿童绘画的造型语言,它是夸张变形的甚至是抽象的,它是孩子自身感受自然表达的形象,外形形象虽然不真实,但内心感受却非常真实,因此儿童绘画是不真实的真实,恰恰这也是艺术追求的最宝贵的东西。

画家的作品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和文化追求,技巧只是辅助表达的工具,重技巧而轻感受的是画匠,所以技法的娴熟不是画家追求的最终目标,真正的大师追求的是孩子绘画作品里体现出来的东西,所不同的是画家是有意追求的而孩子是无意识流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