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差热-热重曲线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热分析

第五章 热分析

热天平
用于热重法的装置是热天平(热重分析仪)。 热天平由天平、加热炉、程序控温系统与记录仪 等几部分组成。 热天平测定样品质量变化的方法有变位法和零位 法 变位法:利用质量变化与天平梁的倾斜成正比的 关系,用直接差动变压器控制检测 零位法:靠电磁作用力使因质量变化而倾斜的天 平梁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即零位),施加的 电磁力与质量变化成正比,而电磁力的大小与方 向是通过调节转换机构中线圈中的电流实现的, 因此检测此电流值即可知质量变化。
形成有关。
1.图3分别为玻璃原料及粘结剂在氧气气氛
下,升温速率为10K/min时的DSC-TG同
步热分析曲线,试分析其整个反应过程(包
括每个阶段的反应类型,反应的起始及结束
温度范围,失重量,反应峰值温度等等)。
图3 玻璃原料及粘结剂在氧气气氛下,升温速率为10K/min时的 DSC-TG曲线
答案:从图3可以看出,整个反应过程分别为玻璃原料 的脱水、粘结剂的烧蚀、以及进一步氧化等三个阶段; 其中脱水阶段位于30-200℃,100.9℃时失重最快, 失重量为3.008%,需要吸热38.7J/g;粘结剂的烧 蚀位于200-520℃,256.3℃及353℃时失重最快, 失重量分别为2.14%、3.344%,分别为粘结剂分解 为CO、CO2、SO、SO2等气体释放导致的失重,反 应中放热322.97J/g;进一步氧化过程位于520700℃,564.3℃时失重最快,失重量为0.317%, 需要吸热3.3J/g。

差热分析法
一、基本原理与差热分析仪 差热分析(DTA):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样 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热分析 方法。 参比物(或基准物,中性体):在测量温度范围内 不发生任何热效应的物质,如-Al2O3、MgO等。 在实验过程中,将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差作为温度或 时间的函数连续记录下来,就得到了差热分析曲线。 用于差热分析的装置称为差热分析仪。

8.差热-热重分析

8.差热-热重分析

实验8 差热-热重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LCT-2差热天平仪的原理及仪器装置;2.理解用DTA—TG热分析方法来分析鉴定物质。

二、实验原理由于试样材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物理化学反应,同时伴随着热效应和质量等方而的变化,这就是热分析技术的基础。

常用的单一的热分析方法主要有:差热分析(DTA)、热重分析(TG)、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体积热分析等。

1.热重测量将装好试样的坩埚放到天平一臂上方的样品座上,利用电炉对其加热,如果试样在某一温度下由于分解、化合、脱水、吸附、解吸、升华、脱水等原因而出现重量变化时,天平将失衡。

利用光电位移传感器及时检测出失衡信号、热重测量系统自动改变平衡线圈中的平衡电流,使天平恢复平衡,平衡线圈中之电流变化量正比于试样重量变化量,将此电流变化量利用记录仪记录下来,即可得到热重曲线。

2.差热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将在特定的温度下发生相变、分解、化合、吸附、解吸、升华、脱水、熔化、凝固等现象。

这时常伴随有焓的改变。

有的物质一定的温区内不发生上述变化,在热分析中叫作参比物(简称参样),将被测试样(简称试样)与参样置于电炉的均温区内,同时以相同的条件升温或降温,当试样发生上述变化时,利用差热电偶可以测量出反映试样与参样间温度差的差热电势,将此差热电势经微伏级电流放大器放大后送入记录仪即可得到差热曲线。

利用差热分析和热重测量可得DTA—TG数据,可用于研究物质的相变、分解、化合、脱水、吸附、解吸、熔化、凝固、升华、蒸发等现象及对物质作鉴别分析、组织分析、热参数测定及动力学参数测定等。

三、仪器设备LCT-2差热天平仪,一般由加热炉及温度控制系统、样品支持器、热电偶和记录系统构成。

四、实验操作1.开机准备及操作(1) 检查仪器各种开关是否处于关闭状态,接通冷却水;(2) 接通总电源(要求预热10分钟),打开微机系统及相应的仪器开关;(3) 将装有试样(已称量过的)的坩埚和装有标样即参比物(α-Al2O3)的坩埚分别放到样品座上,并在电控机箱面板上选择各相应的控制档。

差热-热重分析图谱解析方法

差热-热重分析图谱解析方法

一、 记录纸的横坐标分度值
差热图谱: 0.5 mV/cm 1.0 mV/2cm 最小分度值 0.1 mV
走 纸11 方 向
2cm
10 9 8 7 6 5 4 3 2 1 0
热重图谱: 0.5mg/cm 1.0mg/2cm 最小分度值 0.1mg 2cm
湖北大学 物理化学教研室 董 超
二、 差热峰特征点的确定方法
(设热电势值为0.7mV)
鼠标单击下拉列表按钮, 选择分度号为“S”
自动显示热电势数值0.7mV 对应的温度值107.31℃
在热电势文本框内输入热 电势数值“0.7”
湖北大学 物理化学教研室 董 超
三、由热重曲线读取失重值的方法
湖北大学 物理化学教研室 董 超
第3次失重 0.7mg 第 2 次失重 1.4mg
起峰峰顶点热电势值温度换算利用热电偶分度表查询软件设热电势值为07mv双击图标打开软件湖北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董超鼠标单击下拉列表按钮选择分度号为s在热电势文本框内输入热电势数值07自动显示热电势数值07mv对应的温度值107313
实验四 差热-热重分析
图谱数据读取方法
湖北大学 物理化学教研室 董 超
记录仪笔距Δ
2. 峰顶点确定及其热电势值读取
第3峰顶温度 1.60mV 第3峰顶点
Δ
走 纸11 方 向
第2峰顶温度 0.55mV 10 9 8 7 6 5 4 3 第2峰顶点 2 1 0
Δ Δ
第1峰顶点 第1峰顶温度 0.40mV
湖北大学 物理化学教研室 董 超
记录仪笔距Δ
3. 起峰、峰顶点热电势值-温度换算 ① 利用铂铑10-铂热电偶分度表 (设热电势值为0.7mV﹦700μV)
热重曲线

差热和热重分析

差热和热重分析

差热分析可以用来研究土壤中污染物 的热分解和转化过程,例如研究土壤 中农药的分解和转化过程。
热重分析可以用来研究土壤中污染物 的迁移和分布特性,例如研究土壤中 重金属的分布和迁移特性。
06 差热和热重分析的未来发 展与挑战
新技术发展
新型传感器技术
利用新型传感器技术,如纳米传感器和柔性传感器,提高差热和 热重分析的灵敏度和精度。
差热分析的应用
01 确定物质的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等物理 性质。
02 研究物质的热稳定性、热分解和氧化等化 学性质。
03
用于药物、食品、聚合物、陶瓷等领域的 研发和质量控制。
04
热重分析(TGA)
02 热重分析(TGA)
热重分析的定义
热重分析(TGA)是一种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分析方法。通过 测量物质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以研究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 变化。
在热重分析中,样品被放置在热天平上,并加热或冷却以模拟不同的温度条件。随着温度的变化,样 品的质量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被记录并转化为温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对曲线的分析,可 以了解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
热重分析的应用
热重分析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材料科学 、化学、制药、食品科学等。它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 热稳定性、分解行为、反应动力学以及物质在温度变 化过程中的相变等。
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
差热分析可以研究陶瓷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震稳定性,对于陶瓷 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熔点和凝固点
01
通过差热分析,可以精确测定金属材料的熔点和凝固点,有助
于了解金属材料的热物性。
金属材料的氧化和腐蚀行为

热重dta曲线

热重dta曲线

热重dta曲线热重差热分析(TG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分析和热力学研究的分析技术。

该技术通过测量样品在升温过程中质量的变化来研究材料的热性质。

在TGA实验中,样品被加热至高温,并在惰性气氛下进行测量,从而可以获得样品的热重曲线。

本文将详细介绍热重曲线的意义、测量原理、数据分析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热重曲线是TGA实验的主要输出结果之一,它描述了样品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通常,热重曲线以质量变化率(dM/dt)与温度的关系表示。

在曲线上,质量增加的区域代表了样品吸湿或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而质量减少的区域则表示样品蒸发或分解的过程。

通过对热重曲线的分析,可以获得样品的失重温度、转化温度、降解温度等重要信息,进而评估材料的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蒸发特性。

热重曲线的测量原理基于热平衡和质量守恒原理。

在TGA实验中,样品通常放置在量热杯中,并通过加热器进行加热。

样品与惰性气体环境接触,以避免样品与气体的反应。

当样品受热时,其质量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此时,质量计会实时测量样品的质量变化,并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记录数据。

通过对测得的质量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热重曲线。

数据分析是从热重曲线中提取有用信息的重要步骤。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计算质量损失时间、转化峰温、失重率、失重率峰以及激活能等。

质量损失时间是指样品质量开始下降到最终稳定时所经过的时间。

转化峰温表示样品发生转化反应的温度。

失重率是指样品单位时间内质量减少的比率,通常以百分比或毫克/分钟来表示。

失重率峰代表失重率最高的温度点,对于了解样品热分解或挥发的温度范围非常重要。

激活能是指完成反应所需的能量,通过对失重率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可以计算得到激活能值。

热重曲线在材料科学、化学分析和热力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材料科学中,热重曲线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行为,评估材料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化学分析中,热重曲线可以用于分析样品的组成和纯度,检测杂质或附加成分。

第5章 热分析ppt课件

第5章 热分析ppt课件

二战以后 40年代末商业化电子管式差热分析仪问世。
1964年提出“差示扫描量热”的概念。
热分析已经形成一类拥有多种检测手段的仪器分析
方法。
精品课件
4
热分析技术的分类
差热分析 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热重分析 逸出气体分析 热膨胀仪 热-力法 热-光法 电磁热分析 放射热分析等
精品课件
5
热分析技术分类
精品课件
反应前基线低于反应 后基线,表明反应后 试样热容减小。
反应前基线高于反应 后基线,表明反应后 试样热容增大。
精品课件
23
(2)试样的颗粒度 ——试样颗粒越大,峰形趋于扁而宽。反之,颗 粒越小,热效应温度偏低,峰形变小。 ——颗粒度要求:100目-300目(0.04-0.15mm)
精品课件
24
(3)试样的用量
第五章 热分析
精品课件
1
第一节 热分析概述
精品课件
2
一、热分析技术及分类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
质随温度变化的一类技术。
程序控制温度:指用固定的速率加热或冷却。 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质量、温度、热焓、尺寸、 机械、声学、电学及磁学性质等。
精品课件
3
热分析历史
1780年英国的Higgins使用天平研究石灰粘结剂 和生石灰受热重量变化。 1915年日本的本多光太郎提出“热天平” 概念。
峰:指曲线离开基线又回到
基线的部分,包括放热
峰和吸热峰。
峰宽:峰的温度间距。
峰高:表示试样与参比物之
间的最大温差,峰顶到
精品课件
基线的垂直距离。
19
差热反应起始温度的确定
外延始点温度:指峰的起始边陡峭部分的切线与外沿基 线的交点。

实验5__差热、热重

实验5__差热、热重

实验5 热重、差热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1.在固相反应中,通过对材料基本性质的了解,利用其基本性质参数,试设计出一条合理的温度曲线,利用综合热分析仪(ZRY-1P、ZRY-2P)对其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对比,得到最优烧结方案。

2.理解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

3.了解高温综合热分析仪(ZRY-2P)的组成及组成各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4.掌握高温综合热分析仪的具体测量方法。

5.当各种固体氧化物、盐类发生熔融、相变、分解、化合、脱水、凝固、蒸发、升华等特定过程时,对其进行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

6.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得到的一系列热重曲线(TG)、微分热重曲线(DTG)和差热曲线(DTA),对物质发生的具体过程进行热分析。

二.实验原理与温度曲线的设计固相反应是一系列合金、传统硅酸盐材料以及新型无机功能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反应。

固相反应是固体参与直接化学反应并起化学变化,同时至少在固体内部或外部的一个过程中起控制作用的反应。

固相反应除固体间的反应外也包括有气、液相参与的反应。

例如金属氧化、碳酸盐、硝酸盐和草酸盐等的热分解反应、粘土矿物的脱水反应以及煤的干馏等反应。

固相反应的共同特点有:首先,固体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间具有很大的作用键力,故固态物质的反应活性通常较低,速度较慢。

其次,在低温时固体在化学上一般是不活泼的,因而固相反应通常需在高温下进行。

而且由于反应发生在非均一系统,传热和传质过程都对反应速度有重要影响。

而伴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和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将会变化,并导致固体内部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分布及其物性的变化,这都可能对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过程产生影响。

在具体的反应中为了得到预定的产物,使反应向着希望的方向进行,各种固体氧化物、盐类发生熔融、相变、分解、化合、脱水、凝固、蒸发、升华等特定过程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持续时间,在对具体反应物基本性质的了解,利用其基本性质参数的基础上,试设计出一条适宜的温度曲线,利用高温综合热分析仪(ZRY-2P)对其进行测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得到最优温度方案。

第5章 2-热重分析

第5章 2-热重分析

例8 纳米氧化钛表面 聚苯乙烯包覆
例9 氟塑料成分测定及含量分析
热重分析仪器:1945年,法国研制 第一台商品化仪器。 第一台商品化仪器。 年 我国热重分析仪:上世纪 年代,北京光学仪器厂。 上世纪60年代 北京光学仪器厂。 年代,
(2)基本原理
炉体 重量 样品 温度T 温度 T W
控温单元
程序控温
分析过程: 分析过程:
样品在程序控温环境下,由于发生热转变导致质量 发生变化, 发生变化,该质量变化信号通过天平称量系统转变为经 放大的电讯号,传递给记录仪部分。同时, 放大的电讯号,传递给记录仪部分。同时,样品炉内的 温度由热电偶传递给记录单元, 温度由热电偶传递给记录单元,最后获得样品的质量随 温度变化曲线, 温度变化曲线,称热重曲线图。 热天平基本原理:变位法和零位法。 热天平基本原理:变位法和零位法。 程序控温 热失重 质量变化 W=f(T)
同步热分析仪 STA 409 PC Luxx 温度范围: 温度范围:室温 ~ 1550℃ ℃
同步热分析仪 STA 449 C Jupiter 温度范围: 温度范围:-120℃ 到 1650℃ ℃ ℃
同步热分析仪 STA 409 PC Luxx 包括TG、 传感器。 包括 、TG-DTA与TG-DSC传感器。 与 传感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结果形式
横坐标:温度(环境),纵坐标:样品质量(重量) 横坐标:温度(环境),纵坐标:样品质量(重量) ),纵坐标 从位置判断) 结 果:热转变温度(从位置判断) 从纵坐标判断) 转变过程质量损失百分率(从纵坐标判断)
3 微熵热重法原理
(1)基本定义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试样品质量随温度(时间)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试样品质量随温度(时间) 变化率与温度关系的技术, 变化率与温度关系的技术,称为微熵热重法。Derivative Thermogravimetry, DTG。 , 。 dW/dT = g (T) 或 dW/dt = g (t) 其中W为质量, 为温度 为时间 为温度, 为时间。 其中 为质量,T为温度,t为时间。 为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5 年日本东北大学本多光太郎,在分析天平的基础上 年日本东北大学本多光太郎, 研制了“热天平” 热重法( ), ),后来法国人也研制了热 研制了“热天平”即热重法(TG),后来法国人也研制了热 天平技术。 天平技术。 1964 年美国瓦特逊(Watson)和奥尼尔(O’Neill)在 年美国瓦特逊( )和奥尼尔( ) DTA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美国 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差示扫描量热法( 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差示扫描量热法 ) 美国P -E公司最先生产了差示扫描量热仪,为热分析热量的定量 公司最先生产了差示扫描量热仪, 公司最先生产了差示扫描量热仪 作出了贡献。 作出了贡献。 1965 年英国麦肯才(Mackinzie)和瑞德弗 年英国麦肯才( )和瑞德弗(Redfern)等 等 人发起,在苏格兰亚伯丁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热分析大会, 人发起,在苏格兰亚伯丁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热分析大会,并 成立了国际热分析协会( 成立了国际热分析协会( ICTA -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国际热分析协会 for Thermal Analysi理
热天平在加热过程中试样无质量变化时能保持初始平衡状态; 热天平在加热过程中试样无质量变化时能保持初始平衡状态; 传感器检测并 而有质量变化时,天平就失去平衡,并立即由传感器 而有质量变化时,天平就失去平衡,并立即由传感器检测并 输出天平失衡信号。这一信号经测重系统放大 测重系统放大用以自动改变 输出天平失衡信号。这一信号经测重系统放大用以自动改变 平衡复位器中的电流, 平衡复位器中的电流,使天平重又回到初始平衡状态即所谓 的零位。通过平衡复位器中的线圈电流与试样质量变化成正 的零位。通过平衡复位器中的线圈电流与试样质量变化成正 因此, 比。因此,记录电流的变化即能得到加热过程中试样质量连 续变化的信息。而试样温度同时由测温热电偶测定并记录。 测温热电偶测定并记录 续变化的信息。而试样温度同时由测温热电偶测定并记录。 于是得到试样质量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曲线 关系的曲线。 于是得到试样质量与温度(或时间 关系的曲线。热天平中阻 尼器的作用是维持天平的稳定。天平摆动时, 尼器的作用是维持天平的稳定。天平摆动时,就有阻尼信号 产生, 产生,这个信号经测重系统中的阻尼放大器放大后再反馈到 阻尼器中,使天平摆动停止。热重分析仪灵敏度可达到0.1µ 阻尼器中,使天平摆动停止。热重分析仪灵敏度可达到 µg.
第五章: 第五章 材料热分析
原理
1、热分析的定义 、热分析的定义:
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顾名思义,可以解释为以 热分析 :顾名思义, 热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热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197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热 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热 分析协会( 分析协会(ICTA)第七次会议上,给热分析下了如下定义: )第七次会议上,给热分析下了如下定义: 即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化学性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 质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类技术。 质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类技术。 通俗来说, 通俗来说,热分析是通过测定物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 物理性质(目前主要是重量和能量) 物理性质(目前主要是重量和能量)的变化来研究物质性 质及其变化,或者对物质进行分析鉴别的一种技术。 质及其变化,或者对物质进行分析鉴别的一种技术。
热分析技术的概述
程序控温系统 气氛控制系统 测量系统 显示系统 操作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
差热分析(DT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 差热分析 、 (TG)和热机械分析 和热机械分析(TMA)是热分析的四大支柱,用于 是热分析的四大支柱, 和热机械分析 是热分析的四大支柱 研究物质的晶型转变、融化、升华、吸附等物理现象 研究物质的晶型转变、 融化、 升华、 以及脱水、分解、氧化、还原等化学现象。 以及脱水、分解、氧化、还原等化学现象。它们能快 速提供被研究物质的热稳定性、热分解产物、 速提供被研究物质的热稳定性、热分解产物、热变化 过程的焓变、各种类型的相变点、玻璃化温度、 过程的焓变、各种类型的相变点、玻璃化温度、软化 比热、纯度、爆破温度等数据, 点、比热、纯度、爆破温度等数据,以及高聚物的表 征及结构性能研究,也是进行相平衡研究和化学动力 征及结构性能研究, 学过程研究的常用手段。 学过程研究的常用手段。
热重分析(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 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 热重分析 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 关系的一种技术。热重法试验得到的曲线称为TG(热重 曲线 。 热重)曲线 关系的一种技术。 热重法试验得到的曲线称为 热重 曲线。 TG曲线以温度作横坐标,以试样的失重作纵坐标,显示试样 曲线以温度作横坐标, 曲线以温度作横坐标 以试样的失重作纵坐标, 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的变化。 下图是CaC2O4•H2O的 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的变化 。 下图是 的 TG曲线,由图可以发现CaC2O4•H2O的热分解过程: 曲线,由图可以发现 的热分解过程: 曲线 的热分解过程 CaC2O4•H2O
3、热分析的起源及发展 、
1899 年英国罗伯特-奥斯汀(Roberts-Austen)第一次 年英国罗伯特-奥斯汀( ) 使用了差示热电偶和参比物,大大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 使用了差示热电偶和参比物,大大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正 式发明了差热分析( 式发明了差热分析(DTA)技术。 差热分析 )技术。
热分析技术的概述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材料物理性质与温度之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 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 间关系的一种技术。 间关系的一种技术。
材料结构、相态和化学性质 加热或冷却 质量、温度、尺寸和声、光、 热、力、电、磁等物理性质
热分析技术的概述
1887年,德国人H. Lechatelier用热电偶插入受热粘土试样中, 测量粘土的热变化; 1891年,英国人Relerts和Austen改良了Lechatelier装置,首次采 用示差热电偶记录试样与参比物间的温度差,即位差热分析法 的原始模型; 1915年又发展了热重分析; 1964年,Watson等人首先提出示差扫描量热计的概念,被 Perkin-Elmer公司采用,并研制出DSC-1型示差扫描量热仪。
程序控制温度:一般是指线性升温或线性降温, 程序控制温度:一般是指线性升温或线性降温,当然也 包括恒温、循环或非线性升温、降温。 包括恒温、循环或非线性升温、降温。也就是把温度看作是 时间的函数: = ( ) :时间。 时间的函数:T=φ(t); t:时间。 在不同温度下,物质有三态: 在不同温度下,物质有三态:固、液、气,固态物质又有不 同的结晶形式。 同的结晶形式。 对热分析来说,最基本和主要的参数是焓( ), ),热力学的 对热分析来说,最基本和主要的参数是焓(∆H),热力学的 基本公式是: 基本公式是: ∆G=∆H-T∆S 存在三种情况: 存在三种情况:∆G<0,∆G=0,∆G>0 , , 常见的物理变化: 常见的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熔化、沸腾、升华、结晶转变等; 熔化、沸腾、升华、结晶转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 常见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脱水、降解、分解、氧化,还原、化合反应等。 脱水、降解、分解、氧化,还原、化合反应等。 这两类变化,常伴有焓变,质量、 这两类变化,常伴有焓变,质量、机械性能和力学性能 等的变化。 等的变化。
差热差热-热重分析仪
热重曲线
热重分析得到的是程序控制温度下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 热重分析得到的是程序控制温度下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 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 曲线,即热重曲线(TG曲线 ,横坐标为温度或时间,纵坐 曲线), 曲线,即热重曲线 曲线 横坐标为温度或时间, 标为质量,也可用失重百分数等其它形式表示。 标为质量,也可用失重百分数等其它形式表示。 由于试样质量变化的实际过程不是在某一温度下同时发生 并瞬间完成的,因此热重曲线的形状不呈直角台阶状 不呈直角台阶状, 并瞬间完成的,因此热重曲线的形状不呈直角台阶状,而 过渡和倾斜区段的曲线 是形成带有过渡和倾斜区段 的曲线。 曲线的水平部分(即 是形成带有 过渡和倾斜区段 的曲线 。 曲线的水平部分 即 平台)表示质量是恒定的 表示质量是恒定的, 平台 表示质量是恒定的 , 曲线斜率发生变化的部分表示 质量的变化。 质量的变化 。 因此从热重曲线还可求算出微商热重曲线 (DTG),热重分析仪若附带有微分线路就可同时记录热重 , 和微商热重曲线。 和微商热重曲线。
热重法所用仪器称为热重分析仪或热天平 热重法所用仪器称为热重分析仪或热天平,其基本构造是 热重分析仪或热天平, 有精密天平和线性程序控温的加热炉所组成, 有精密天平和线性程序控温的加热炉所组成, 热天平是根 据天平梁的倾斜与重量变化的关系进行测定的, 据天平梁的倾斜与重量变化的关系进行测定的,通常测定 重量变化的方法有变位法 零位法两种 变位法和 两种。 重量变化的方法有变位法和零位法两种。 变位法主要是利用质量变化与天平梁的倾斜成正比关系来 变位法主要是利用质量变化与天平梁的倾斜成正比关系来 进行测量。 进行测量。 零位法主要是利用电磁作用力使由于重量变化所引起的天 零位法主要是利用电磁作用力使由于重量变化所引起的天 平梁的倾斜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 平梁的倾斜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 所施加的力与重量变 化成正比。 化成正比。
2、热分析存在的客观物质基础 、
在目前热分析可以达到的温度范围内, 在目前热分析可以达到的温度范围内,从-150℃到 ℃ 1500℃ (或2400℃ ),任何两种物质的所有物理、化学性 ℃ 任何两种物质的所有物理、 ℃ ),任何两种物质的所有物理 质是不会完全相同的。因此, 质是不会完全相同的。因此,热分析的各种曲线具有物质 “指纹图”的性质。 指纹图”的性质。
热重分析法- 热重分析法-基本原理
许多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除了产生热效应外, 许多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除了产生热效应外,往往有 质量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及出现的温度与物质的化学组成 质量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及出现的温度与物质的化学组成 结构密切相关 密切相关。 和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物质质量 变化的特点,可以区别和鉴定不同的物质。热重分析 ( Thermogravimetry, 简称 , 简称TG) 就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 ) 测量获得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测量获得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其特点是定 量性强,能准确地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及变化的速率。 量性强,能准确地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及变化的速率。热 重分析法包括静态法 动态法两种类型 静态法和 两种类型。 重分析法包括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