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文言文复习2019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_1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语文文言文学习课外知识积累,指教材外需要掌握的史地常识、文化常识等。
高一语文第一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④徐公何能及君也
①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为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与 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③遂与外人隔绝 ④唯求则非邦也与
通假字落实与检测
• • • • • • • • • • • 夫晋,何厌之有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三年释其政 而摩厉之于义 无不铺也 必勿使反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泾流之大
(在晚上,当晚) 夜缒而出 (在早上;在晚上) 朝济而夕设版焉 (在庙堂上) 必庙礼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每天) 日食饮得无衰乎 (每日)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向上;向下)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按季节,随着时令) 秋水时至 (向东) 顺流而东行 (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使……亏缺,减损) 若不阙秦 (使……听到,让……听到) 闻寡人之耳者 (使……来归顺) 修文德以来之
(能承受) (尽 ) (胜利) (超过) (优美的)
(终止) (隔断) (到了极点)
(非常) (横渡)
虚词落实与检测
若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好像 假如 你 往,到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之 ①辍耕之垄上 ②子犯请击之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⑤君将哀而生之乎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顷之,烟炎张天
词类活用
• • • • • • • • • 晋军函陵 赵王之子孙侯者 质于齐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然而不王者 填然鼓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必庙礼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日食饮得无衰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秋水时至 顺流而东行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若不阙秦 闻寡人之耳者 修文德以来之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复习

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日与其徒上高山 • 名词作状语,每天 • 穷回溪 • 形容词作动词,走尽,走遍 卧而梦 名词作动词,做梦 始指异之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 • • • • • •
始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副词,曾经 ②始指异之( 副词,才 ③游于是乎始 动词,开始
• 六、解释下面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而 ①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 连词,表修饰 ②卧而梦 • 连词,表承接 ③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 却,连词,表转折 • ④穷山之高而止 • 才,连词,表条件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 《劝学》
輮( róu ) 舆( yú ) 槁暴( gǎo pù ) 砺( lì ) 参省( cān xǐng ) 须臾(yú ) 跂( qǐ) 楫( jÍ ) 蛟( jiāo ) 跬( kuǐ ) 骐骥( qí jì ) 驽( nú ) 锲( qiè ) 镂( lòu ) 跪( guì ) 鳝( shàn ) 螯( áo )
一、通假字
• 二、古今异义
• • • •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 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3、小学而大遗: • (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 音韵的学问。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 育的学校。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古今异义
• 爪牙之利 • 古: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 今:现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他们的党羽, 帮凶。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托身、安身。 今: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些人或事物上。
2019届高考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指导复习.doc

2019 届高考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指导复习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 2)共其乏困通:,( 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 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 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2019-11-06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2)共其乏困通:,(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2)朝济而夕设版焉:(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2019-11-06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 2)共其乏困通:,( 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 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 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2)朝济而夕设版焉:(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2019-11-06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2)共其乏困通:,(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2)朝济而夕设版焉:(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2019-11-06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 2)共其乏困通:,( 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 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 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2)朝济而夕设版焉:(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2019-11-06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2)共其乏困通:,(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2)朝济而夕设版焉:(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2019-11-06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 2)共其乏困通:,( 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 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 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2)朝济而夕设版焉:(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2019-11-06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 2)共其乏困通:,( 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 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2019-11-06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 2)共其乏困通:,( 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 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 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2)朝济而夕设版焉:(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2019-11-06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 2)共其乏困通:,( 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 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
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替/做
• 公为都御使
担任 、作为 (dānrèn)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是
为 • 身死人手,为天下(tiānxià)笑
被
虚词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xūcí) • 不足为外人道
因为、为了 向、和、跟
•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语气
第三十二页,共八十六页。
必修 1 文言文复习 (bìxiū)
第一页,共八十六页。
必修1~文言文复习
•《烛之武退秦师》——《 • 《荆轲刺秦王》 ——《
左》传(zuǒ chuán)
战》国策
• 《鸿门宴》 ——《 》史记(shǐ jì)
•注意文学常识,史书(shǐshū)体例知识的记 忆。
第二页,共八十六页。
• 重点句子的翻译
第五页,共八十六页。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
人(fū rén)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第六页,共八十六页。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课 2.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堂
3.
寡人 之过பைடு நூலகம் 是
(guǎrén)
(kètáng)
提 4.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问 5. 敢以烦执事
• 图穷而匕首见
显现
第三十四页,共八十六页。
看见的东西
太子(tàiz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
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
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
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文言文总复习(必修一)

高三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必修一)(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韩愈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古之学者..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圣益.圣,愚益愚。
圣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人之所以..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 进兵北略地
•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重 点
•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词 • 诚能得樊将军首
语 •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丹不忍以己之私
• 愿足下更虑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通假字
• 秦王必说
古今异义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而伤长者之意
计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P19-(1)
• 作《师说》以贻之 人称代词.他
• 均之二策
指示代词.这
•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之 • 顷之 凑足音节
的/我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取独
• 夫晋,何厌之有
宾前标志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v.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P7-(5)
• 因人之力而敝之
《通鉴记事本末》 南宋.袁枢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烛之武退秦师》
• 翻译Hale Waihona Puke • 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 古今异义 • 通假字 • 词性活用
背诵 “夜缒而 出……亦去之”
• 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课 前 17.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提 18. 因人之力而敝之 问
19. 失其所与,不知 20. 以乱易整,不武 21. 吾其还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 弦高犒师
•
“些小吾曹州县吏,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02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专题02文言文知识梳理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研读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食:动词,吃饭②敏:勤勉③有道:有才艺或者有道德的人释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研读第二章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而:表假设,如果②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释义: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如何对待乐制呢?研读第三章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朝、夕:名字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②闻道:知道、懂得真理释义: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研读第四章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
释义: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研读第五章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
②齐:与......看齐。
③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释义: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研读第六章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雍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质:质朴、朴实②文:华美、文采③野:粗野、鄙俗④史:虚饰,浮夸⑤为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释义:质朴(内容)胜过文采(形式),就会显得粗野简陋;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显得浮华虚夸。
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那才是君子。
引申:性情太过直率就显得粗鲁,太过讲究礼仪就显得虚伪,性情礼仪兼备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而
①今急而. 求子: 表承接 ②夜缒而. 出: 表修饰 ③朝济而. 夕设版焉: 表承接,就 ④黑质而. 白章: 表并列 ⑤拔剑撞而. 破之: 表顺承 ⑥吾恂恂而. 起: 表修饰,译为“地”
(6)谢
乃令张良留谢. : 辞别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 请罪,道歉 哙拜谢. ,起,立而饮之:感谢 使君谢. 罗敷:“宁可共载不?”:告诉,问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 常在沛公也: 意图 (7)意 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久之,目似瞑,意. 暇甚:神情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烛之武退秦师》
(7)樊於期偏. 袒. 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偏袒双方中的一方。 《鸿门宴》
(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 姻.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父母为婚,男方父母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常. 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10)今. 人. 有大功而击之
必修一 文言文考点
[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烛之武退秦师》
(1)无能为也已
通: “矣” ,句末语气词
(2)共其乏困 ·
通:“供” , 供给
(3)秦·伯说
通:“悦” , 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通:“智”, 明智
疲劳,困乏
《荆轲刺秦王》
(3)见
见. 陵之耻:被 图穷而匕首见. : 通“现”,显露 秦王必喜而善见. 臣:接见
(4)顾
顾. 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 顾. 笑武阳: 回头看 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鸿门宴》
(5)军
沛公军. 霸上: 驻扎,驻军 为击破沛公军. :军队 沛公已去,间至军. 中:军营
(2)微夫. 人. 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指秦穆公。 今义:妻子。
(3)若舍郑以为东. 道. 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泛指主人。
《荆轲刺秦王》
(4)樊将军以穷. 困. 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曰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6)持千金之资币. 物
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鸿门宴》
(12)闻大王有意督. 过之:责备 (13)卮酒安足辞. :推辞 (14)度. 我至军中,公乃入:估计、揣测 (15)旦日飨. 士卒:用酒肉招待宾客 (16)鲰生说. 我曰: 劝说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烛之武退秦师》
(1)行. 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
《荆轲刺秦王》 (5)秦王必说见臣 (6)往而不反者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8)卒起不意 (9)秦王方还柱走 《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 (11)距关,毋内诸侯
通: “悦” , 高兴 通: “返” ,返回 通: “震” , 惧怕 通:“猝” , 突然 通: “环” , 绕
·通: “彩” ,彩色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撞破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
①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助词,取独不译 ②邻之. 厚,君之薄也:助词,取独不译 ③行李之. 往来:助词,取独不译
④子犯请击之:代词,秦军
⑤辍耕之. 垄上:动词,到 ⑥顷之. 未发:词尾,不译 ⑦夫晋,何厌之. 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2))朝且贰济·于而楚夕也设:版有焉二:渡心河,从属二主 (3)何厌·之有:满足 (4)唯君·图之:仔细考虑
·
邀请 违背 早早地 隔阂,嫌怨 座位
《荆轲刺秦王》
((((5678))))秦 厚 愿 唯之 遗 举 大·遇 秦 国 王·将 王 为 命军 宠 内 之, 臣 臣 :希可 中 ,望谓 庶 比·深 子 诸矣 蒙 侯: 嘉 之: 列对赠:待送并列 (9)愿·大王少假. 借. 之,使毕使于前:宽容、原谅 (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 而起,绝袖:身子向上起 (11)秦王复击轲,被. 八创:遭受
《荆轲刺秦王》
(8)樊於期乃前. 曰:名词作动词,上前 (9)使使以闻. 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10)皆白. 衣. 冠.以送之: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11)乃朝. 服: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 (12)函. 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3)太子迟. 之:意动用法,以……为迟 (14)群臣怪. 之:意动用法,以……为奇怪 (15)则秦未可亲. :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1)夜. 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若亡. 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3)越国以鄙. 远:名词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4)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
(5)邻之厚. ,君之薄也:
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因人之力而敝. 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伤害 (7)又欲肆其西. 封:名词作状语,向西
《鸿门宴》
(16)素善. 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17)籍. 吏民,封府库:名词作动词,登记 (18)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19)此亡秦之续. 耳:动词作名词,后继者 (20)沛公已去,间. 至军中:名词作状语,抄小路 (21)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 (2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解释下列多义词 《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 远: 把……当做边邑 (1)鄙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目光短浅
蜀之鄙. 有二僧: 边境 人贱物亦鄙. ,不足迎后人: 轻贱
因人之力而敝. 之:损害
(2)敝
摄敝. 衣冠:破旧的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通: “拒” ,把守 通: “纳” , 接纳
(12)张良出,要项伯 通: ,“邀”
(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背,”
(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 “早,”
(15)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 ,“隙”
(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通: “座,”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