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优秀课件公开课优质

合集下载

2019年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 《雪梅》卢钺公开课课件

2019年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 《雪梅》卢钺公开课课件
4、与刘过关系很好 5、家道不错
(1) 降(xiáng): 服输。
(2) 骚人: 诗人。
(3) 阁笔: 放下笔。阁,同“搁”放 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 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1,梅雪争春未肯降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2,骚人阁笔费评章。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3,梅 须 逊 雪 三 分 白,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 4,雪 却 输 梅 一 段香。 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析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 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 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 费一番心思了。 “梅须逊雪三分白”,这 句作者从颜色角度来写,梅不如雪那样洁白。 “三分”以实写虚,是“少许”的意思。这是 梅的短处,恰是雪的长处。“逊”,逊色、差 一点。 “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作者从 气味角度来写,雪当然不具备梅花的香味。这 是雪的短处,恰是梅的长处。“输”,这里作
部编版·四年级绍 3,书法欣赏 4,字解 5,句译 6,赏析 7,雪梅 (其二)
雪梅 〔宋〕卢钺
梅 雪 争 春 未 肯 降,
骚 人 阁 笔 费 评 章。
梅 须 逊 雪 三 分 白,
雪 却 输 梅 一 段香。
简介 卢钺,(生卒事迹均不详),南宋诗人,《全 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梅坡”应该也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 梅坡,到现在他的原名和原字都散佚了,留下 一个卢梅坡的名字。根据他写的诗可以总结出: 1、擅长写绝句,基本不写别的体 2、擅长写植 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 3、长居京城
雪梅 (其二) (宋)卢钺
有 梅 无 雪 不 精 神, 有 雪 无 诗 俗 了 人。 日 暮 诗 成 天 又 雪, 与 梅 并 作 十 分 春。

2019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公开课精品课件

2019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公开课精品课件

jià
huàn qián
腾云驾雾 幻想 潜入深海
hé kòng
lián
原子核 程控电话 联系
zhé guī
哲学 归根到底

船舶
读一读
呼风唤雨 农耕社会 美好愿望 程控电话
科学技术 大大改观 腾云驾雾 百年历程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远洋船舶 归根到底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发明 发现
•爱迪生( 发现)金属丝通电后会发出
强烈的白光,于是他( 发)明了电
灯。
•科学家( 发现)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于是( 发明)了雷达。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发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 现
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
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
发 明
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
2000 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了《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 100 个瞬间》 一书,这本书由路甬祥主编,书中介绍 了 20 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 术发明。
出乎意料:超出人们考虑的范围。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 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 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 发明。
“发现”与“发明” 有什么区别呢?
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 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原先存在的)
发明: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 方法。 (原先不存在)
选词填空
系紧密的“地球村”。
20世纪人类发现了X射线、相对论、
量子理论等。
20世纪人类发明了微波炉、洗衣机、 空调、手机、拉链、彩色胶片等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19年最新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蟋蟀的住宅 公开课课件

2019年最新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蟋蟀的住宅 公开课课件
跳着舞欢天喜地地赶了过去。
判断这些句子是不是拟人句,说说你的理由。
写作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习
仔细观察这幅图片,你能用拟人的方法写一篇小短 文吗?看看谁写的生动有趣
三、拟人句的运用形式
(1)把动物拟人化。 如: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2)把植物拟人化。 如:细雨如丝,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这春
天的甘露。它们舒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 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 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如: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 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除以上三种拟人运用形式之外,有些文章 (如童话、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 知识小品等),也可以通篇采用拟人的 手法来写。 如:《快乐的狮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1.蟋蟀的住宅
1、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2、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 拾的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 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 琴。 3、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
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 1、称呼拟人化 2、声音动作拟人化
一、什么是拟人句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 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 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 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二、拟人句的作用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事物......的特点,把......写活了,是文章更 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
2、可以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并且可以使 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 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
小考一下,不要紧张!
1、小狗汪汪地叫着。 2、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 3、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4、秋天是美丽的,像画家笔下一幅五彩的画。 5、一阵风儿吹来,树叶儿在风中轻轻地摆动 。 6、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7、在冷雨中,每一朵花都傲然挺立,神气十足。 8、蜜蜂妹妹收到了迎春花姐姐的请柬,提着小篮子,

(2019新教材)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公开课精品教学课件

(2019新教材)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公开课精品教学课件
7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 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 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 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 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 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 耀武扬威的巡警。
8
……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 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 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 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 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 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 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 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 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 个不幸的妇女。
9
10
……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 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 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 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 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 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 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 呢?
幸的妇女。
12
•以文带文,凸显主题
自学提示: 1、采用批注式阅读、对比阅读的方法,自主
阅读“主题学习”中的《嗜(shÌ)书如命的孙中
山》这篇文章。(提示:一边读一边划出好词、 好句、好段(词用“△△”,句子用“——”, 段落用“∽∽”)。
2、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而读书?请用一句话 或一个词写出自己的读文感受 。
13
14
说一说写一写
你为什么而
读书?
15
16
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
11
…… 只 见 人 群 中 有 个 衣 衫 褴 褛 的 妇 女 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 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 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 指望中国的巡警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 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 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 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 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

2019年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 《雪梅》卢钺公开课课件(精品)

2019年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 《雪梅》卢钺公开课课件(精品)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 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 雪花三分晶莹洁白, 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
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 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 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 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 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 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 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 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 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 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 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 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 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 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 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玥,南宋诗人。生卒年不 详。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几 乎没有,我们只能从他的诗词与 别人的诗词中推测他简单的一些 经历。 他最有名的词就是两首雪梅了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 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 春。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 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 香。
这两首词可见这位文人的雅 兴和志趣。他喜爱梅花应是到了 极点 。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①降(xiáng),服 输。
②阁,同“搁”, 放下。评章,评议 的文章,这里指评 议梅与雪的高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2019年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PPT《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精品课件

2019年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PPT《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精品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
原子核:原子核简称“核”。位于原子的核 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原子 核极小,但能量极大。当一些原子核发生裂 变或聚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即 原子能。例如核能发电。
因特网:因特网(Internet)又称国际计算机互联 网,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 网络。
电视:1925年,苏格兰发明家贝尔德首次推出电视系统。
洗衣机:1906年,美国人费歇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 动洗衣机。
空调:1902年由美国人开利设计成功并申请专利。
7
插上想象的翅膀,畅谈我的奇思妙 想,当一个小小“发明家”。
8
4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 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 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 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 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5
发现:原先存在的但没有被人 们了解的事物和规律,现在被 人们探索出来了。 发明:原先不存在,是人们创 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3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 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 没有 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 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 耳”和腾云驾雾的 神仙,来寄托自己的 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 大概谁也没有料 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 们的那么多 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 成就, 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来形容。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射线:190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被广泛应用于 医疗诊断和物质结构的研究。
磁悬浮列车:1911年由俄国一位教授最早做出磁悬浮列车 的模型。
维生素: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 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发现了维生素。

2019秋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PPT课件

2019秋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PPT课件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 的小水塘倒映着圆圆的月亮,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晃的情景。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 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一声, 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 来果子的甜香。
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 以及果园飘来的果香,多甜美、多幸福呀!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 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 吗?春天,我们种油菜,种蚕豆。我在豆田里找兔 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豆,栽上水 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 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 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读读课文第六个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你还记的 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写一些。
圆圆的月亮放出柔和的月光。几朵灰色的薄薄的云萦绕在柔 和的月光下,奔腾了一天的小河平息了。月儿倒映在河面上, 晚风一吹,波光粼粼的像一块洁白的长玉,像一条缀满宝石的 绸带。妈妈那圆圆的脸庞上,挂着慈祥温和的笑容,静静的看 着我在月光下玩耍。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明月、点苍山、大青树、乡 间的路等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一副山村月夜图。写出了 着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了月色的美好,为我们创设了一个 静谧、美好、祥和的境界。
秋天月夜有着怎样的美景?
月光明亮而柔和,洒满人间,月光下的 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 “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俗。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 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 至少三座桥。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学习目标
1. 认识“鹅、卵”等5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1个字。 2. 正确读写“柔和、香味、灰白色”等词语,摘抄写描

2019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优秀课件

2019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优秀课件
挖掘工具柔弱
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 如果感到疲劳,它就 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 息一会儿,头朝着外 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勤劳,作者观察细心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 一点,明天做一点。 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 阳晒到它住宅门口,还可以看见 蟋蟀从里面不断抛出泥土来。
勤劳
作业
选择学习 (1)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观察,练习写一写。 (2)继续搜集关于昆虫奥秘的相关资料。 (3)有条件地读一读《昆虫记》这本书。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 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拟人
介绍完蟋蟀的外部后,作者又发现了什么?
内部:简朴、清洁、 干燥、卫生
挖掘过程: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 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 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 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 到后面,倾斜铺开。
liáng jué sōu qīng zhòu zhì pāo
良 掘 搜 倾 骤置抛
宅、慎、址、置都是翘舌音。
搜是平舌音。
学习字词 我会写
宅 临 选 择 址 良穴 厅
“穴”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卫”最后一笔横要长一些。
“卧”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卧专 寸卫 钳 较 锯
隐蔽: 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随慎重遇:而安: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柔弱: 谨慎认真。
搜索: 隧道: 耙扫:
常指体弱,易感疲劳的;易得病的。 仔细查找。
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
打扫。
课文一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蟋蟀出名不光由于它的 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介绍住宅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具体描述蟋蟀修建住宅 的经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
你理解“人声鼎沸”吗?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 时候或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人声鼎沸”的情景?
喧闹的场面就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 们说话的声音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 闹。例如:开运动会时;大型集会时;六一活动等。
“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这时, 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白线。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潮来前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 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 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 最好的地方。
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 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 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 在眼前。
“横卧”形象的写出了钱塘江的姿态和气势。
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 了锅一样。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 “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 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 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我会写
比一比: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会认
yán

áng
dùn
盐官镇 屹立 昂首东望 顿 时
dǐng fèi
guàn hào
bēng
鼎 沸 横贯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zhèn
震动
shà
霎时

余波
理解词语
【水天相接】 【横贯】 【天下奇观】 【横卧】 【山崩地裂】
钱塘潮的形成: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
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 的地方。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
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 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 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 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 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 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 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 震得颤动起来。
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 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 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 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 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 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 有夸张的意味。
不一样。“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 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 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 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因此人们由衷地赞叹 其为天下奇观。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作者按 时间 顺序来写的:潮来前 、
潮来时 、 潮来后 。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 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 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朗读指导:在朗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潮水雄伟的气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 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两丈多高的水墙让我们相到了范淹的诗句: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教案
观 潮
你知道涨潮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见过钱塘江 涨潮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钱塘潮:
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 历8月18日在海宁市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 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涌 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平静”写出了潮来之前,钱塘江的风平浪静样子。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 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蒙 蒙的薄雾。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 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 望,等着,盼着。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
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钱塘 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让我们走进课 文去看一看!
一开头作者就把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 被称为天下奇观。
想一想:
“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 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 个江面。
理解词语
【浩浩荡荡】 【若隐若现】 【人声鼎沸】 【风号浪吼】
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 形容声势大,来势猛。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 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 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 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 “轰隆隆”这个响声, 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闷雷的响声是低沉的; “轰隆隆”这个响声, 作者用闷雷滚动来形容的。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顿时人 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 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 的惊喜之情,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