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总结寄存器的原理及操作.doc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通用寄存器单元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通用寄存器单元实验

西华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年级:2011级实验成绩:指导教师:祝昌宇姓名:蒋俊实验名称:通用寄存器单元实验学号:312011*********实验日期:2013-12-15一、目的1.了解通用寄存器的组成和硬件电路2. 利用通用寄存器实现数据的置数、左移、右移等功能二、实验原理(1)寄存器实验构成1、通用寄存器由2片GAL构成8位字长的寄存器单元。

8芯插座RA-IN作为数据输入端,可通过端8芯扁平电缆,把数据数据输入端连接到数据总线上。

2、数据输出由一片74LS244(输出缓冲器)来控制。

用8芯插座RA-OUT作为数据输出端,可通过端8芯扁平电缆,把数据数据输出端连接到数据总线上。

3、判零和进位电路由1片GAL、1片7474和一些常规芯片组成,用2个LED(ZD、CY)发光管分别显示其状态。

(2)通用寄存器单元的工作原理通用寄存器的核心部件为2片GAL,它具有锁存、左移、右移、保存等功能。

各个功能都由X1、X2信号和工作脉冲RACK来决定。

当置ERA=0、X0=1、X1=1,RACK有上升沿时,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入通用寄存器。

可通过设置X1、X0来指定通用寄存器工作方式,通用寄存器的输出端Q0~Q7接入判零电路。

LED(ZD)亮时,表示当前通用寄存器内数据为0。

输出缓冲器采用74LS244,当控制信号RA-O为低时,74LS244开通,把通用寄存器内容输出到总线;当控制信号RA-O为高时,74LS244的输出为高阻。

图1 通用寄存器原理图三、使用环境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四、实验步骤(一)数据输入通用寄存器1.把RA-IN(8芯的盒型插座)与CPT-B板上二进制开关单元中的J1插座相连(对应二进制开关H16~H23),把RA-OUT(8芯的盒型插座)与数据总线上的DJ6相连。

2.把RACK连到脉冲单元的PLS1,把ERA、X0、X1、RA-0、M接入二进制拨动开关。

请按下表接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寄存器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模型机中各种寄存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实验要求:利用CPTH 实验仪上的K16..K23 开关做为DBUS 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将数据写入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包括累加器A,工作寄存器W,数据寄存器组R0..R3,地址寄存器MAR,堆栈寄存器ST,输出寄存器OUT。

实验电路:寄存器的作用是用于保存数据的CPTH 用74HC574 来构成寄存器。

74HC574 的功能如下:- 1 -实验1:A,W 寄存器实验原理图寄存器A原理图寄存器W 原理图连接线表:- 2 -系统清零和手动状态设定:K23-K16开关置零,按[RST]钮,按[TV/ME]键三次,进入"Hand......"手动状态。

在后面实验中实验模式为手动的操作方法不再详述.将55H写入A寄存器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55H置控制信号为: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A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A寄存器。

放开STEP键,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55H被写入A寄存器。

将66H写入W寄存器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66H- 3 -置控制信号为: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W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W寄存器。

放开STEP 键,CK 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66H 被写入W 寄存器。

注意观察:1.数据是在放开STEP键后改变的,也就是CK的上升沿数据被打入。

2.WEN,AEN为高时,即使CK有上升沿,寄存器的数据也不会改变。

实验2:R0,R1,R2,R3 寄存器实验连接线表- 4 -将11H、22H、33H、44H写入R0、R1、R2、R3寄存器将二进制开关K23-K16,置数据分别为11H、22H、33H、44H置控制信号为:K11、K10为10,K1、k0分别为00、01、10、11并分别按住STEP 脉冲键,CK 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R0、R1\R2\R3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分别亮,放开STEP键,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被写入寄存器。

计算机寄存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寄存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寄存器的概念、作用和分类;2. 掌握寄存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基本操作;3. 熟悉寄存器的控制信号及其工作原理;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计算机、Proteus仿真软件;2. 实验软件:Proteus仿真软件、模型机仿真软件;3. 实验环境:实验室。

三、实验内容1. 寄存器基本概念及分类;2. 寄存器操作实验;3. 寄存器控制信号实验;4. 寄存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实验。

四、实验步骤1. 寄存器基本概念及分类实验(1)打开Proteus仿真软件,创建一个新的项目;(2)在项目中选择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中的寄存器模块;(3)观察寄存器的结构,了解寄存器的分类(如累加器、寄存器组、地址寄存器等);(4)总结寄存器的作用,如暂存数据、控制指令等。

2. 寄存器操作实验(1)在Proteus仿真软件中,搭建一个简单的寄存器操作电路;(2)设置输入数据,观察寄存器的输出;(3)通过改变输入数据,验证寄存器的存储功能;(4)总结寄存器操作的基本步骤。

3. 寄存器控制信号实验(1)在Proteus仿真软件中,搭建一个包含控制信号的寄存器电路;(2)观察控制信号对寄存器操作的影响;(3)通过改变控制信号,验证寄存器的读写功能;(4)总结寄存器控制信号的作用和意义。

4. 寄存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实验(1)在Proteus仿真软件中,搭建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电路;(2)观察寄存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操作过程;(3)分析寄存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如数据暂存、指令控制等;(4)总结寄存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掌握了寄存器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分类;2. 熟悉了寄存器的操作过程,包括输入、输出、读写等;3. 了解寄存器控制信号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寄存器操作的影响;4. 分析了寄存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如数据暂存、指令控制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232寄存器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232寄存器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232寄存器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寄存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和应用;2.掌握寄存器的基本操作和控制方法;3.学习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

实验仪器和材料:1.计算机模拟实验平台;2.VHDL语言编程软件;3.FPGA开发板。

实验原理:寄存器是一种用于存储数据的硬件设备,它通常用于暂时保存和传输计算机中的数据。

在计算机系统中,寄存器可用于存储指令、数据或者地址等信息,其快速的读写速度使得计算机能够高效地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算。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设计一个4位寄存器,并实现对该寄存器的读写操作。

该寄存器的位数为4位,即可以存储4位的二进制数据。

通过在FPGA开发板上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到计算机模拟实验平台,可以利用VHDL语言编程实现该寄存器的逻辑功能。

实验步骤:1. 使用VHDL编程软件,创建一个新的工程,并添加寄存器的顶层模块。

创建一个四位宽的输入端input_data,并添加一个时钟输入端clk。

2. 在顶层模块中,将input_data输入到四个触发器模块中。

每个触发器模块使用D触发器,其中D输入端连接到input_data,时钟输入端连接到clk。

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对应的输出端。

3. 添加一个使能端enable,并将其连接到所有的触发器的使能输入端。

设置enable为高电平时,寄存器工作;设置enable为低电平时,寄存器不工作。

4. 添加一个读写控制端rw,并将其连接到一个二选一的多路选择器模块。

该模块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到时钟输入端和输出端,而读写控制端rw作为多路选择器的控制输入端。

多路选择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所有的触发器的时钟输入端。

5. 添加一个四位宽的输出端output_data,并将其连接到四个触发器的输出端,作为寄存器的输出。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在计算机模拟实验平台上进行仿真与调试,我们得到了寄存器的实际控制和输出结果。

经过多组实验数据的观察与比较,可以发现寄存器能够实现数据的暂存和传输功能。

计算机组成原理堆栈寄存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堆栈寄存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三堆栈寄存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堆栈概念。

2、熟悉堆栈寄存器的组成和硬件电路。

二、实验要求:完成3个堆栈寄存器的数据写入与读出。

三、实验原理:实验中所用的堆栈寄存器数据通路由三片8位字长的LS374组成R0、R1、R2寄存器堆。

三个寄存器的输入/输出已连至BUS总线R0-B、R1-B、R2-B经CBA二进制控制开关译码产生数据输出选通信号(详见下表),LDR0、LDR1、LDR2为数据写入允许信号,由二进制控制开关来模拟,均为高电平有效;T4信号为寄存器数据写入脉冲,上升沿有效。

在手动实验状态(即“H”装态)每按动一次“单步”命令键,产生一个T4信号。

下表为寄存器单元选通真值表:四、实验连接:1.连接实验线路,把位于实验装置左上方的CTR-OUT UNIT (LDR0、LDR1、LDR2、/SW-B)与实验装置右中央的CTR-OUT unit (LDR0、LDR1、LDR2)及实验装置左下方INPUT-UNIT(/SW-B)中的控制信号作对应连接。

2.具体连接信号:/SW-B,/R0-B,/R1-B ,/R2-B ,LDR0,LDR1,LDR2五、实验仪器状态设定:在闪动的“P.”状态下按动“增址”命令键,使LED显示器自左向右第一位显示提示符“H”,表示本装置已进入手动单元实验状态。

五、实验项目:(一)堆栈寄存器的写入拨动二进制数据开关(INPUT-UNIT)向R0和R1寄存器置数(置数灯亮表示它所对应的数据位为“1”、反之为“0”)。

具体操作步骤图示如下:[CBA=001] [LDR0=1] [LDR=1][LDR1=0] [LDR1=1][LDR2=0] [LDR2=0][按“STEP”] [按“STEP”] (二)堆栈寄存器的读出关闭数据输入三态门(CBA=000),分别打开通用寄存器R0、R1、R2输出控制位,当CBA=100时,总线指示灯(BUS-DISP UNIT)显示R0中的数据01H;当CBA=101时,总线指示灯显示R1中的数据80H;当CBA=110时,总线指示灯显示R2中等的数据(随机),可以观察到,显示的随机数为11111111.(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的数据和理论分析进行比较、验证,我们熟悉了堆栈概念,熟悉了堆栈寄存器的组成和硬件电路等。

计组实验报告

计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寄存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D触发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掌握寄存器文件的逻辑组成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掌握Quartus II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数字电路的设计及仿真。

(2)验证Quartus II所提供D触发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3)设计具有1个读端口、1个写端口的寄存器文件,并进行存取操作仿真/验证。

三、实验原理及方案Quartus II提供了多种类型的触发器模块,如D触发器、T触发器等。

固定特性的触发器模块有不同的型号,参数化的触发器模块有lpm_ff、lpm_dff、lpm_tff等。

D触发器常来构建寄存器。

本次实验我们用Quartus II中提供的8为D触发器模块,实现了一个8×8bits 的寄存器组,因此,操作地址均为3位,数据均为8位。

由于要求读写端口分离,因此,读操作的相关引脚有地址raddr[2..0]、数据输出q[7..0],写操作的相关引脚有地址waddr[2..0]、数据输入data[7..0]、写使能wen。

其中,省略读使能信号可以简化控制,即数据输出不受限制。

寄存器文件通过写地址waddr[2..0]、写使能wen信号来实现触发器的写入控制,通过读地址raddr[2..0]信号来控制触发器的数据输出选择。

其连接电路原理如图所示。

寄存器文件的组成则由此,可在Quartus II中连接原理图:四、实验结果仿真波形如下:五、小结通过此次实验,我们学会了Quartus II的原理图的构造方法,以及仿真方法,并且使用lpm_dff作为三态门,控制数据的输入,并且在输出时,用lpm_mux选择每个寄存器的数据输出。

最后,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重新巩固了课堂学习的内容,也对寄存器加深了了解,相信我们会通过实验在计组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

实验二运算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加/减法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掌握算术逻辑部件(ALU)的功能及其逻辑组成。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寄存器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寄存器实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寄存器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寄存器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基本的寄存器,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寄存器的理解,并掌握寄存器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及软件1. 实验设备:计算机2. 实验软件:模拟器软件Mars3. 实验材料:电路图、线缆、元器件三、实验原理寄存器是计算机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

一个基本的寄存器通常由一组触发器组成,可以存储多个位的信息。

本实验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个16位的寄存器。

四、实验步骤1. 确定寄存器的结构和位数: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设计一个16位的寄存器。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触发器和其他元器件。

2. 组装寄存器电路:根据电路图,将选择好的元器件按照电路图连接起来。

3. 连接电路与计算机:使用线缆将寄存器电路连接到计算机的相应接口上。

4. 编写程序:打开Mars模拟器软件,编写程序来测试寄存器的功能。

可以编写一段简单的程序,将数据写入寄存器并读取出来,以验证寄存器的正确性。

5. 运行程序并测试:将编写好的程序加载到Mars模拟器中,并运行程序,观察寄存器的输出和模拟器的运行结果。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五、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设计和实现了一个16位的寄存器,并进行了相关测试。

经过多次测试,寄存器的功能和性能良好,能够准确地存储和读取数据。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寄存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寄存器作为计算机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存储和传输数据的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测试,我更加清楚了寄存器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电路连接不稳定、程序错误等,但通过仔细检查和调试,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这次实验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性,只有深入理解原理并通过实践运用,才能真正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学习也更加系统和完整。

寄存器实验实验报告

寄存器实验实验报告

寄存器实验实验报告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过程中,寄存器可是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它,咱进行了一场有趣的寄存器实验。

实验开始前,看着那一堆实验设备和线路,心里还真有点小紧张。

毕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不小心接错线,可能整个实验就泡汤了。

不过,咱还是鼓起勇气,准备大干一场!实验中用到的主要设备有数字逻辑实验箱、导线、示波器等等。

我们的任务是通过连接线路,实现对寄存器的读写操作,并观察数据的变化。

先来说说寄存器的基本原理吧。

寄存器就像是计算机里的一个个小抽屉,专门用来存放数据。

它具有快速存储和读取数据的能力,是计算机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始动手连接线路啦!这可真是个细致活儿。

我小心翼翼地拿着导线,眼睛紧紧盯着实验箱上的插孔,生怕插错了地方。

每插一根线,都感觉像是在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

好不容易把线路连接好了,接下来就是输入数据进行测试。

当我按下第一个数据输入按钮时,心里别提多期待了。

眼睛一直盯着示波器的屏幕,盼着能看到正确的数据显示。

哎呀!没想到第一次居然出错了。

数据显示得乱七八糟,完全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这可把我急坏了,赶紧检查线路,看是不是哪里接错了。

经过一番仔细的排查,终于发现原来是有一根导线接触不良。

重新接好后,再次输入数据,这次终于成功啦!看着示波器上显示出正确的数据,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连续输入多个数据时,寄存器会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存储,就像排队一样,整整齐齐。

而且读取数据的时候,也是按照存储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可听话了。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寄存器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以前在书本上看到的那些抽象的概念,现在都变得清晰起来。

我明白了寄存器的工作原理,知道了它是如何存储和读取数据的,也更加体会到了计算机内部运行的神奇之处。

回想起刚开始面对实验设备时的紧张和迷茫,再看看现在成功完成实验后的喜悦和满足,真的是感慨万千。

这次实验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项目:寄存器的原理及操作
姓名: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教学中心
20 16年6月20日
实验项目名称:寄存器的原理及操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模型机中 A, W 寄存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2.了解模型机中寄存器组 R0..R3 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3.了解模型机中地址寄存器 MAR,堆栈寄存器 ST,输出寄存器 OUT寄存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
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
1、A、W寄存器:利用 COP2000实验仪上的K16..K23 开关做为DBUS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
将数据写入寄存器A, W。

2、R0、R1、R2、R3 寄存器实验:利用COP2000实验仪上的K16..K23 开关做为DBUS的数据,其它开
关做为控制信号,对数据寄存器组R0..R3 进行读写。

3、MAR、ST、OUT寄存器:利用COP2000实验仪上的K16..K23 开关做为DBUS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
控制信号,将数据写入地址寄存器MAR,堆栈寄存器ST,输出寄存器OUT。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伟福 COP2000 系列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
四、实验原理及接线
实验 1:A,W 寄存器实验
实验 2 :R0,R1, R2,R3寄存器实验
MAR为存储器地址寄存器,其功能是存储操作数在内存中的地址,信号MAREN的功能是将数据总线DBUS上数据 MAR,信号 MAROE的功能是将MAR的值送到地址总线ABUS上
ST 堆栈寄存器的作用,是出现中断或子程序调用时,保存断点处PC 的值,以便中断或子程序结束时,
能继续执行原程序。

图中,信号STEN的作用是将数据总线DBUS上数据存入堆栈寄存器ST 中
五、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 1:A,W 寄存器实验
将 55H写入 A 寄存器
二进制开关 K23-K16 用于 DBUS[7:0] 的数据输入,置数据55H
按住 CLOCK脉冲键, CLO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 A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 A 寄存器。

放开 CLOCK键, CLO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55H被写入 A 寄存器。

将 66H写入 W寄存器
二进制开关 K23-K16 用于 DBUS[7:0] 的数据输入,置数据66H
按住CLOCK脉冲键,CLO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W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W 寄存器。

放开CLOCK 键,CLO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66H 被写入W 寄存器。

实验 2 :R0,R1, R2,R3寄存器实验
将11H写入 R0 寄存器
3
v1.0可编辑可修改置控制信号为:
按住 CLOCK脉冲键, CLO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R0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
择 R0 寄存器。

放开 CLOCK键, CLO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 11H被写入 R0 寄存器。

将22H写入 R1 寄存器
二进制开关 K23-K16 用于 DBUS[7:0] 的数据输入,置数据22H
置控制信号为:
按住 CLOCK脉冲键, CLO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R1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
择 R1 寄存器。

放开 CLOCK键, CLO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 22H被写入 R1 寄存器。

将33H写入 R2 寄存器
二进制开关 K23-K16 用于 DBUS[7:0] 的数据输入,置数据33H
置控制信号为:
按住 CLOCK脉冲键, CLO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R2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
择 R2 寄存器。

放开 CLOCK键, CLO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 33H被写入 R2 寄存器。

将44H写入 R3 寄存器
二进制开关 K23-K16 用于 DBUS[7:0] 的数据输入,置数据44H
置控制信号为:
按住 CLOCK脉冲键, CLO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R3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
择 R3 寄存器。

放开 CLOCK键, CLO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 44H被写入 R3 寄存器。

读R0 寄存器置
控制信号为:
这时寄存器 R0 的红色输出指示灯亮, R0 寄存器的数据送上数据总线。

此时液晶显示DBUS: 11 00010001.将K11(RRD)置为1,关闭R0寄存器输出.
读R1 寄存器置
控制信号为:
0 1 0 1
这时寄存器 R1 的红色输出指示灯亮, R1 寄存器的数据送上数据总线。

此时液晶显示DBUS: 22 00100010.将K11(RRD)置为1,关闭R1寄存器输出.
读 R2 寄存器
置控制信号为:
这时寄存器 R2 的红色输出指示灯亮, R2 寄存器的数据送上数据总线。

此时液晶显示DBUS: 33 00110011.将K11(RRD)置为1,关闭R2寄存器输出.
读R3 寄存器置
控制信号为:
这时寄存器 R3 的红色输出指示灯亮, R3 寄存器的数据送上数据总线。

此时液晶显
示 DBUS: 44 01000100.将K11(RRD)置为1,关闭R3寄存器输出.
实验 3 :MAR地址寄存器, ST 堆栈寄存器, OUT输出寄存器
将12H写入 MAR寄存器
二进制开关 K23-K16 用于 DBUS[7:0] 的数据输入,置数据12H
置控制信号为:
按住 CLOCK脉冲键, CLO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MAR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 MAR寄存器。

放开CLOCK键, CLO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12H 被写入MAR寄存器。

K14(MAROE)为 0, MAR 寄存器中的地址输出 . MAR 红色输出指示灯亮 .
将 K14(MAROE)置为 1.关闭MAR输出.
v1.0可编辑可修改将34H写入 ST 寄存器
二进制开关 K23-K16 用于 DBUS[7:0] 的数据输入,置数据34H
置控制信号为:
按住 CLOCK脉冲键, CLO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ST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
择ST 寄存器。

放开 CLOCK键, CLO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 34H 被写入 ST 寄存器。

将56H写入 OUT寄存器
二进制开关 K23-K16 用于 DBUS[7:0] 的数据输入,置数据56H
置控制信号为:
按住 CLOCK脉冲键, CLO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 OUT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 OUT 寄存器。

放开 CLOCK键,CLO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 56H 被写入 OUT 寄存器。

六、实验结果分析
寄存器的作用是用于保存数据的,因为我们的模型机是8 位的,因此在本模型机中大部寄存器是8 位的,标志位寄存器(Cy, Z)是二位的。

COP2000用 74HC574来构成寄存器。

74HC574的功能如下:
7
v1.0可编辑可修改
说明:
1. 在 CLK的上升沿将输入端的数据打入到8 个触发器中
2. 当 OC = 1 时触发器的输出被关闭,当OC=0时触发器的输出数据
将 55H 写入 A 寄存器
(1) 二进制开关K23-K16DBUS[7:0],用于数据输入
( 2)在AEN=0
CLK上升沿数据送送入A寄存器WEN=1
将11H 写入 R0 寄存器
(1) 二进制开关K23-K16DBUS[7:0],用于数据输入
(2) RRD=1
RWR=0 CLK上升沿
SB=0R0寄存器
SA=0
将22H 写入 R1 寄存器
(1) 二进制开关K23-K16DBUS[7:0],用于数据输入
(2) RRD=1
RWR=0 CLK上升沿
SB=1R0寄存器
SA=0
8
v1.0可编辑可修改将11H 用 R0 寄存器读出
RRD=0
RWR=1
SB=0数据送到数据总线(液晶显示)
SA=0
将55H 写入 MAR寄存器
(1) 二进制开关K23-K16DBUS[7:0],用于数据输入
(2)MAROE=0(K14)
MAREN=0(K15) CLK上升沿
STEN=1(K12)MAR寄存器
OUTEN=1(K13)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