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
乙肝母婴阻断

四、乙肝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性传播
母婴的传水平传播
母婴的传播途径
血源性:胎盘渗透 发生率妊娠头6个月内约为 5%,后3个月及近分娩时为25%~76%。 早期流产而保胎成功的HBsAg携带者母亲对 胎儿的感染高于无流产者。
细胞源性:胎盘感染---蜕膜细胞到绒毛毛细
血管内皮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感染 生殖细胞感染
卵泡和精细胞中可检出HBVDNA
影响母婴传播的主要因素
母亲HBV感染状态:高水平复制 地坛医院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组HBV DNA
为7.89±2.12 (log) ,显著高于阻断成功组
(6.14±3.42)(t=2.13,p=0.034)。
母亲HBVDNA>1000MEg时,有25%-40%的阻 断失败
全程免疫后,检测抗体 (抗-HBs)滴 度,如低应答或无应答,首先要考虑是 否HBsAg阳性。 HBsAg和抗-HBs均阴性,可以重新接 种一个(或两个)全程免疫,或用不同 种乙肝疫苗交替使用,如酵母疫苗不产 生抗体,换用CHO疫苗。 正确接种6针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HBs 者<5%
乙肝免疫球蛋白
五、HBV的母婴阻断
母婴阻断的重点时期:围生期是乙肝母 婴传播的主要时期 胎婴儿感染率在妊娠早、中期约为 5%,妊娠晚期及分娩时为25%~76%。
世界卫生组织
1991年提出全球儿童应接受乙肝疫苗注射。
1992年世界卫生大会提议1997年前各国把 乙肝疫苗纳入免疫扩大计划。
1999年全球有超过90个国家把乙肝疫苗纳 入本国的免疫计划。
乙肝母婴阻断策略

母乳喂养
(3)以治疗乙型肝炎为目的而服用抗病毒药 物的孕妇,分娩后继续用药,由于乳汁中 存在少量的抗病毒药物对婴儿的安全性尚 不清楚,目前不建议母乳喂养。但有研究 表明,TDF在乳汁中药物含量少、毒性有 限。
33
母亲产后随访
(1)产后继续服用抗病毒药物者,按慢性乙 型肝炎患者的随访方案进行随访,每3个月 复查肝功能、HBV DNA;每6个月复查乙 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上腹部超 声和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查;
29
(3)若婴儿第2针乙型肝炎疫苗延迟时间在3个 月以内,则尽快补打第2针,第3针仍在6月龄 时注射;若超过3个月,应尽快接种第2针疫 苗,至少间隔2个月后可接种第3针;
30
• (4)低体质量儿(<2000 g)或早产儿的免疫 接种:于出生12 h内接种HBIG 100 IU+乙肝疫苗 10 μg,并于1、2和7月龄各注射乙型肝炎疫苗10 μg;如母亲HBsAg不详,则按母亲HBsAg阳性 处理,即于出生12小时内接种HBIG 100 IU+乙肝 疫苗10 μg,同时尽快检测母亲HBsAg,如母亲 HBsAg阳性,婴儿于1、2和7月龄各注射乙型肝 炎疫苗10 μg;如母亲HBsAg阴性,出院时或1月 龄时接种乙肝疫苗10 μg,并在2和7月龄各注射 乙肝疫苗10 μg。
韩国荣等,慢性乙型肝炎育龄期妇女及孕妇的抗病毒治疗指征与时机,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年11月第23卷第11期,806-809
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患者:
• 应用干扰素治疗:建议终止妊娠; • 应用TDF、Ldt、LAM治疗:在充分沟通、权衡 利弊的情况,可继续治疗; • 应用ETV和ADV治疗:在充分沟通、权衡利弊的 情况下,换用TDF或Ldt治疗,可以继续妊娠。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评估指标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评估指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它们的母婴传播对婴儿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母婴传播,国际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一系列评估指标,用以衡量各地区和机构在防治母婴传播方面的工作成效。
这些评估指标不仅可以帮助政府和机构监测预防控制工作的进展情况,也可以指导它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防治效率。
本文将围绕着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评估指标展开探讨,旨在更好地理解这些指标的意义和用途,并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评估指标1.孕产妇艾滋病母婴传播筛查率:这一指标衡量了孕产妇接受艾滋病母婴传播筛查的比例,是评估各地区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工作的基础指标。
高筛查率可以有效发现感染孕产妇,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降低妊娠期间和分娩过程中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风险。
2.垂直传播率:垂直传播率指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其感染病毒的婴儿出生后能否感染的比率。
通过评估这一指标可以了解各地区在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工作中的成效,及时调整预防控制策略,降低垂直传播率。
3.母婴阻断率:母婴阻断率是指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婴儿在出生后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比例。
这一指标反映了各地区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方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覆盖范围,对于提高母婴阻断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消除梅毒母婴传播评估指标1.孕产妇梅毒感染率:这一指标是衡量孕产妇感染梅毒病原体的比例,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高感染率提示着梅毒母婴传播风险的增加,应当加强对感染孕产妇的筛查和治疗工作。
2.新生儿梅毒感染率:新生儿梅毒感染率是指梅毒感染孕产妇生下的婴儿在出生后能否感染的比率。
通过评估这一指标可以及时发现梅毒母婴传播的漏网之鱼,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梅毒在婴儿中的传播。
3.母婴梅毒阻断率:母婴梅毒阻断率是指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所生婴儿接受足量治疗后的治愈率。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及其婴幼儿随访管理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及其婴幼儿随访管理研究朱娅鸽;雷春梅;郭丹丹;陈天艳【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及其婴幼儿进行规范、科学、合理的随访管理模式.方法2012年9月~2017年9月我科门诊或住院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1103例及其婴幼儿456名,成立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随访管理专家团队,开设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指导专家门诊,通过发放自制的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认知调查表和健康知识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32.28%孕妇可以接受母乳喂养,44.33%孕妇认为可以考虑自然分娩,多数人认为采取刨宫产可以减少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41.89%孕妇认为孕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是安全的,但也有担心抗病毒药物会对婴儿远期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在1103例孕妇中,干预前对乙型肝炎知识和母婴传播阻断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9.11%和47.69%,依从性为77.61%,经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分别被提高到83.86%、79.69%和93.20%(P<0.05),满意度为89.66%;在456名全程参与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随访管理的婴幼儿中,2例(0.44%)婴儿在6月时血清HBsAg阳性,提示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为99.56%(454/456).结论建立规范、科学、合理、人文和全程全面的随访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以努力实现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零\"传播.【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9(022)001【总页数】4页(P45-48)【关键词】乙型肝炎;孕妇;母婴传播;随访管理【作者】朱娅鸽;雷春梅;郭丹丹;陈天艳【作者单位】710061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710061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710061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710061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正文语种】中文血清HBsAg阳性孕产妇将HBV传给子代,主要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传播和产后密切生活接触传播[1]。
2012年大理州住院分娩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与护理干预

大理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DAL I UNI VERS I T Y
第1 2 卷 第1 2 期
2 0 1 3 年1 2 月
V 0 1 . 1 2 No . 1 2 D e c . 2 01 3
[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3 4 5 . 2 0 1 3 . 1 2 . 0 2 0
g r a v i d a s o f Hb s Ag p o s i t i v e we r e p r o v i d e d, w h i c h c a n i mp r o v e t h e r a t e o f p r e v e n t i n g t h e ma t e na r l - i n f a n t t r a n s mi s s i o n .
( C e n t e r f o r D i s e a s e P r e v e n t i o n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C o n t r o l o f D a l i P r e f e c t u r e , D a l i , Y u n n a n 6 7 1 0 0 0 , C h i n a )
【 Ab s t r a c t j O b j e c t i v e :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k e y p o i n t o f n u r s i n g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i n b l o c k i n g t h e ma t e r n a l — i n f a n t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o f H B V a n d
乙肝母婴阻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V1

乙肝母婴阻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V1
正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乙肝母婴阻断工作逐渐得到重视。
然而,仍存
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一、宣传力度不够,知晓率偏低
目前,一些地区和人群对乙肝母婴阻断工作的重要性认知程度不够,
甚至存在误解,如“孕期感染乙肝毒菌是否可以治疗”等问题,致使
该群体缺乏及时阻断措施。
因此,需要广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
教育工作,提高知晓率,同时特别针对涉及误解的问题进行解答和了解,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防范意识。
二、孕期筛查效果不理想
早期乙肝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因此孕期筛查
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一些地方由于医疗技术水平不高、检
测方法陈旧等因素导致孕期筛查效果不理想,致使漏诊和误诊率上升。
建议政府和医疗机构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
检测设备,以提高孕期筛查的准确性。
三、阻断措施不充分,孕妇难以遵守
对于乙肝孕妇,目前的阻断措施包括HBIG免疫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
注射、乙肝疫苗接种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某些原因,这些
措施并未能得到充分的执行。
因此,应当针对不同的孕妇情况,制定
具体的阻断方案,确保措施得以充分贯彻,并对孕妇进行详细的讲解
和指导,提高她们的遵守度。
综上,当前乙肝母婴阻断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展,但仍存
在上述问题。
加强针对性、科学合理的阻断策略的制定及实施、提高筛查准确性、确保阻断措施的充分执行等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乙肝母婴阻断工作效果的关键。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方法与护理

2 . 1 . 3 胎盘 的处理
因为胎盘具有感染性 , 一律交医 院统 一
处理。产前告知 孕妇 及家 属 , 并 签知情 同意书 。分娩 后将 胎 盘放人 双层 黄色防渗漏 专用塑 料袋 内 , 加入 1 0 0 0 m g / L含 氯
性, 且其他 型肝 炎病 毒如 H A V, HC V, H D V, HE V均无异 常 的
害, 常引起凝 血机制障碍 , 产后 尽早使用 宫缩剂 , 静 脉滴 注止
血药物 , 并严 密观察 阴道 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变化 , 定时按压宫 底, 了解子宫收缩情况 , 预 防产后 出血 J 。
2 . 1 . 2 新生儿 的护理
清理新生儿 呼吸道 , 吸痰管选 择要大
小、 软硬适 度 , 以免损伤 新生儿 皮肤 和黏膜 , 及 时吸净新 生儿
鼻腔 中的分泌物 , 吸净 口中羊水 , 保 护好脐带断面不受血液 与 分 泌物 的污染 , 抽取脐血 送检 , 处理好 脐带后 , 新生儿立 即 沐
肝疫 苗前抽 取脐 带 血检 测 乙肝五 项及 H B V —D N A 。所 有 治
疗取 得孕妇 同意 , 并签订治疗知情 同意书 。 1 . 2 方法 对于 H B s A g阳性孕妇住 院分娩前 先抽 取静脉 血
浴, 以清除全身母血 、 羊水 , 特别 是头发 、 腋窝 、 腹 股沟 等皮肤 皱褶处 , 缩短各种传染源停 留在新生儿体表的时间 , 以减少 产 时传播 J , 减少 新生儿感染 HB V机会 。新生儿立 即肌内注射
HBV宫内感染母婴阻断的临床进展

B V治疗 ,但 其安全性受到 了国内学者 的质疑[ 1 。替 比 仍 高达4 3 . 0 %:若孕妇 HB V D N A< 6 l o g 。 拷贝, ml 时,H B V 抗H 母 婴传播的危 险将减 少3 0 . 0 %[ 6 】 。其机 制为高H B V D NA载量 夫定 ( t e l b i v u d i n e ,L d T)是一种新型 的B 左旋胸腺嘧啶类似 易导致 胎盘 发育 不 良,使胎 盘滋养 细胞 失去 了屏 障保护 作 物 ,于2 0 0 7 年4 月在我 国上市 ,通 过竞争D NA聚合酶的天然 用 ,出现 了HB V 经胎盘 的血源性和细胞源性 的宫 内感染f 4 ’ 。 底物 ,对HB V D NA的双链 复制 均具有强大 的抑制作用【 1 , 究显 示 ,Ld T 无遗 传毒 性 、致癌 性和 生殖毒 性 ,胎儿暴 露 于L d T中也是 安全 的[ 1 9 - 2 0 ] , 目前 已成为H B V母婴 阻断首选 的
HB V宫 内感 染的较适 宜方法 。其机 制是妊娠 2 0 周 胎盘滋养
HB V a c )可获得 良好 的免疫 阻断 。 】 ,而宫 内感染 目前 尚缺乏 细 胞 具 有 转 运 I g G的 能 力 , 同 时 早 期 应 用 H BI G, 除 直 接 中 确切的阻断措施 ,为我 国目前H B V感染母婴传播的最主要途 和 孕妇体 内的HB V颗 粒外 ,通过刺 激母体 的免疫 系统 ,提 径p ] 。研究显 示,H B V 经胎 盘宫 内感 染主要发生在 妊娠晚 高孕妇的细胞免疫功 能而 降低HB V DNA载量【 】 ,恢复胎盘 期 ,其 感染率与母亲血清 HB V D NA载量呈正相关 。资料显 屏 障 功 能 ,从 而 减 少 了HB V的 宫 内感 染 。 示 ,乙型肝炎病毒e 抗原 ( h e p a t i t i s B v i r u s e a n t i g e n ,H B e A 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
【导读】说起乙肝,很多人都有种文虎色变的感觉。
现在对于乙肝的治疗是没有好的方式,而且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现象,一旦出现就无法治愈,只能通过药物或者是日常的习惯注意。
关于乙肝母婴阻断还是有许多人关心的,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乙肝母婴阻断的成功率、乙肝母婴阻断前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关于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是非常多的妈妈们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关心到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会感染到这种疾病,那么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现在是多少?
目前,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成功率较高,平均约为95%,为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最重要的阶段是在产后期间,有效的措施是让新生儿接受免疫预防,阻止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具体方法是妊娠晚期,孕妇应每周注射一次乙型肝炎高影响力免疫球蛋白,直至分娩(共约3个月)。
婴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1个月内以及出生后6个月内接种乙肝疫苗。
此外,必须加入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以增强阻断效果。
乙肝母婴阻断前的传播途径
在乙肝母婴阻断之前,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要想降低降低婴儿的感染可能性就要阻断这种传播途径,那么乙肝母婴阻断前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宫内传播:婴儿在母体内通过血液循环而感染乙肝病毒,母婴失败的情况主要发生在这种情况下;
2、分娩时的传播:当分娩导致婴儿的皮肤,粘膜或胎盘剥离时,母亲血液中的病毒通过破裂的胎盘并进入脐带血。
因此感染进入新生儿身体的可能性最大。
在最常见的情况下,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也含有可传播的乙型肝炎病毒;
3、横向传播:母子亲密接触,母乳喂养等也可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
乙肝母婴阻断的目的
很多妈妈在怀孕之前自身患有乙肝,因此她们会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出生之后也会感染到这种疾病。
其实通过母婴阻断的形式是可以很好的控制疾病的传播,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乙肝母婴阻断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很容易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出生后出现乙型肝炎,所以阻断了母婴传播,可以避免从源头上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新生儿出生后,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相结合。
主动免疫意味着乙型肝炎疫苗应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1个月和6个月内给予。
接种疫苗的时间越早越好。
新生儿的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
接种,如果在出生后48小时内注射,4小时内注射最好,会降低免疫效果;被动免疫是指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乙肝母婴阻断过程的检查指标
在进行乙肝母婴阻断的过程,需要关注多种指标的。
这些指标决定母亲是不是可以将病毒传染到自己的孩子,那么,乙肝母婴阻断过程中的相关检查指标有哪些?
1、HBV-DNA(乙肝病毒DNA):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直接敏感指标。
如果HBV-DNA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具有活性且具有高度传染性,并且感染性与该值的大小成正比。
如果育龄妇女的病毒数量过高,应在妊娠前首先考虑抗病毒治疗。
孕妇乙型肝炎病毒含量与母婴传播风险呈正相关:高风险:HBV-DNA 10 6次方;低风险:HBV-DNA范围从10到3到10 6;非常低的风险:HBV-DNA 10立方。
2、乙型肝炎: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7月和12月进行检查。
如果表面抗原为阳性,则
加入HBV-DNA以确定母婴阻断是否成功。
如果两对半抗原呈阴性,并且如果HBV-DNA低于检测值,则可以确认阻断的成功;如果在7-12个月检查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的第一个(表面抗原)和/或第三个阳性(E抗原)仍留在血液中或检查血HBVDNA阳性,以基本确定母婴阻断失败。
乙肝母婴阻断需要注意什么
虽然进行乙肝母婴阻断可以有效的阻止疾病的传播,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大家也要关注疾病的一些事情,那么,做了乙肝母婴传播之后还要注意什么?
1、新生儿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作为外源抗体可以快速杀死乙型肝炎病毒,而乙型肝炎疫苗只能在半个月后才能生效。
因此,如果只注射乙肝疫苗,就不可能防止分娩过程中的感染
2、如果胎盘在怀孕期间受到炎症造成的损伤和损伤,胎儿破坏胎盘屏障的完整性,乙肝病毒可能直接侵入胎儿,因此母亲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腹部免受穿刺,碰撞,拥挤压力和休克,注意预防和治疗生殖道感染
3、孕妇不需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国家等,不建议注射。
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乙肝母婴阻断前的传播途径乙肝母婴阻断的目的乙肝母婴阻断过程的检查指标乙肝母婴阻断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