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水患

合集下载

近代河南省淮河流域水灾的空间分布

近代河南省淮河流域水灾的空间分布

近代河南省淮河流域水灾的空间分布朱正业;杨立红【摘要】淮河流域是河南省范围最大的水系,受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近代河南省淮河流域致灾强度大,受灾范围广.从水灾的分布而言,有的是淮河干支流同时发生的水灾,有的年份受灾州县数量数十个;同一个受灾州县里,受灾面积、受灾程度也有很大差别.【期刊名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近代;淮河流域;水灾;空间分布【作者】朱正业;杨立红【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历史系,合肥230039;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合肥23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29.42淮河流域是河南省范围最大的水系,北部以黄河及废黄河为界,西以伏牛山、外方山与伊洛河为界,南及西南以大别山、桐柏山与长江流域分界。

在河南省内面积88310平方公里,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53%。

其中山区面积占省淮河流域面积的22%,丘陵区面积占16.5%,平原面积占61.5%。

“淮源附近,桐柏山顶高1127公尺,桐柏县附近地高乃仅160公尺,息县以东,更降至40公尺以下;淮水支流行于豫省中部者,均位于丘陵地带,地高介于一、二百公尺之间,豫省东境自商丘项城正阳以东,地高均在40公尺以下,自此东趋皖省,地形愈趋愈下。

”[1]淮河干流南侧各支流,多发源于豫南大别山区,源流较短促,河床比降大,水流湍急,洪水来势凶猛,洪量很大。

北侧诸支流大部分发源于豫西山地和黄河南堤平坡地,西部山区常有暴雨。

每当暴雨来临,流速大,冲刷力强,是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中对淮河易发生水灾的原因作了分析,他指出:“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北,有支流二十余处,长短容量各不相同,但都归入淮水。

自黄河夺取淮水故道,把浑浊的泥沙,带入淮河以后,历时既久,河沙沉积,河床便逐渐淤塞。

后来,黄河又改道,留给淮河的,就是那已被淤塞的旱路。

如遇大雨,河身就不免漫溢,而各支流又要灌入,因此,水灾的形成,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2022年高考地理河流专题—淮河流域含答案

2022年高考地理河流专题—淮河流域含答案

2022年高考地理专题训练—淮河流域【典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淮河是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发源于河南省,在江苏省北部注入洪泽湖,大部分经高邮湖流入长江,少部分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

淮河全长约1000km,流域面积为26.9km2.材料二淮河流域图。

(1)在图中补画淮河流域的北部界线。

(2)试从淮河流域的位置、水系特点、流域状况、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涝灾频发的原因。

(3)试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施。

【标准答题】(1)画图略。

(提示:沿北侧支流源头,紧靠黄河下游干流南侧画出界线)(2)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具有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和降水时间长、强度大的双重性;淮河流域支流众多,中游河道弯曲,且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流域内农业等活动对植被破坏,加之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

(3)修建水库;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分洪工程;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退耕还湖等。

【分析】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淮河流域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流域支流众多,中游河道弯曲,且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植被破坏,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水患频发,应对措施为建蓄洪、分洪工程;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退耕还湖。

【详解】(1)沿北侧支流源头,紧靠黄河下游干流南侧画出界线。

(2)在位置上,淮河流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在水系上,支流多,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且农业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及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

(3)治理措施一方面要建蓄洪、分洪工程;另一方面要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同时还要退耕还湖。

【同类专练】1.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灾有逐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

2014年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1亿亩,淮河干流断流长达120天。

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气象灾害

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气象灾害

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气象灾害【学习目标】1.了解气象灾害的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洪涝灾害、干旱、台风以及寒潮等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基础知识】一、洪涝灾害1.概念: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3.危害(1)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4.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二、干旱灾害1.概念(1)干旱旱灾: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分布: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3.危害: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也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此外,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三、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2.危害(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四、寒潮灾害1.概念: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淮河水患与新中国治淮方针及规划的制定

淮河水患与新中国治淮方针及规划的制定

淮河水患与新中国治淮方针及规划的制定
赵 筱 侠
( 浙 江海 洋学 院 人 文学 院 , 浙江 舟山 3 1 6 0 0 0 )
【 摘要1 黄河夺淮造成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频繁 。 1 9 5 0年前后 , 淮河流域再次发生特大洪水灾害 , 给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政 权带来 了严峻的考验 。 面对淮河洪泛 , 中共中央迅速将治淮工作提上议事 日程。 在短短 的 1 年多时间里 , 先后 召开 了 全 国性治淮工作专项会议 , 制定 了治淮 的方针与原则 , 成立 了治淮工作的领导机构 , 编制 了治淮规划 , 为新 中国治淮 事业 的开展做了充分 的准备 , 并推动 了治淮工程 的全面兴建。 【 关键词】 黄河夺淮 ; 淮河流域; 水灾 ; 治淮 [ 中图分类号】 T V 8 8 2 .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8 3 1 8 ( 2 0 1 3 ) 0 2 — 0 0 3 4 — 0 7
淤塞不通 ; 而且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不断淤积 , 壅高河床 , 使其蓄水能力亦大为减弱。这种情况下 , 淮河水系
既排 水 无 路 , 又蓄水有限 , 因此 出现 了 “ 大雨 大 灾 , 小雨 小 灾 , 无雨旱灾” [ 1 2的局 面 。据 统 计 , 从 1 4 0 0年至 1 9 0 0年 的 5 0 0年 中 , 全 流 域共 发生 较大 水灾 3 5 0次 , 旱灾 2 8 0多次 , 【 1 1 6 在 新 中 国成立前 的近半 个世 纪 中 , 淮 河流域 的灾情更 为频 繁和严 重 。 从 1 9 0 1 年到 1 9 4 8 年的4 8年 中 , 全 流域共 发生 水灾 4 2次 , 旱灾 2 3次 。 【 。 J 2 9 0
河 名 淮河 颍河 淠河 涡河 濉河 唐河 合 计

高考地理中国的水文灾害专项试卷(含解析)

高考地理中国的水文灾害专项试卷(含解析)

高考地理中国的水文灾害专项试卷(含解析)中国地大物博,因此自然灾难也是不可幸免的,以下是中国的水文灾难专项试题,请大伙儿认真做题。

1.关于洪涝灾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地区属季风气候,洪涝灾难较少B.我国的西北洪涝地区可不能有洪涝灾难发生C.锋面和气旋都会产生暴雨,形成洪灾D.洪水的形成只与降水的强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洪涝灾难频发。

西北洪涝地区降水较少,防洪工程较少,因此一旦气候专门,降水增加,也会显现洪涝灾难。

答案:C2.有关暴雨洪涝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B.南美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C.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要紧发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D.暴雨形成过程中伴有气流的强烈下沉运动解析: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在亚洲而非南美洲;我国的大暴雨要紧集中在东部季风区;气流下沉一样可不能形成降水。

答案:A3.常发生在黄河上游和下游的自然灾难是( )A.洪涝B.水土流失C.地上河决口D.凌汛答案:D4.下列不属于洪水形成缘故的是( )A.冰雪融解B.冰凌堵塞河道C.人为因素导致大坝决口D.臭氧空泛解析:洪水形成的缘故有专门多,如强降水、冰雪融解、冰凌堵塞河道、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大坝决口等。

臭氧空泛与洪水的形成没有联系。

答案:D5.有关流域汇水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率越高,汇水速度越快B.土壤含水率越低,汇水速度越快C.地面坡度越大,汇水速度越快D.人口密度越大,汇水速度越快解析:汇水速度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与土壤含水率正相关,与地面坡度正相关。

流域汇水速度与人口密度关系不大。

答案:C6.有关河道排水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谷越顺直、越通畅,排水速度越快B.纵向坡度越小,排水速度越快C.河流含沙量越大,排水速度越快D.河道中障碍物越多,排水速度越快答案:A7.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防备洪灾的是( )A.在河流上游滥伐森林B.大规模地围湖造田C.兴修水利工程D.在分洪区种植粮食答案:C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6-2017年黄河夺淮入海的原因及其危害(总结)

2016-2017年黄河夺淮入海的原因及其危害(总结)

黄河夺淮入海的原因及其危害一.黄河夺淮以前的淮河古代淮河水系,大体上是独流入海的淮河干流以及干流南北的许多支流。

淮北支流主要是洪汝河、颍河、涡河和汴泗河、沂沭河等。

其中支流水系变化最大的是泗水水系。

古泗水源出蒙山,经曲阜、兖州、沛县至徐州东北角会汴水;又在邳县的下邳会沂水、沭水,在宿迁以南会濉水。

至今淮阴与淮河会流。

古泗水的上游部分与现在的泗河相似,下游部分由于黄河夺淮,已被南四湖和中运河所代替。

古泗水流域面积比现今骆马湖以上沂沭泗水系面积要大,当时是淮河最大的支流。

淮河本来属于外流河,即淮河水最终将由陆地流入海洋,淮河原本也有自己的入海水道。

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

但由于淮河流域水系地貌的原因,历史上黄河中下游河道多次出现改道,特别是黄河的夺淮夺泗入海,淤塞了下游入海通道(即今废黄河),洪水排泄不畅,四处泛滥。

侵占了淮河的入海河道,使得原本成形的淮河水系出现紊乱,从而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或涝或旱。

1546年后,人为地把黄河引入泗水南流,和淮河一起入海。

由于黄强淮弱,淮河下游积沙渐高,形成地上河。

淮河不再成为一条畅通的水道,而在淮河较低地方,即在淮泗汇口以上的洪泽湖区,首先积水成一湖泊,把宋代以前各小湖连起来,成为洪泽湖。

黄河挟带一万多亿吨泥沙的黄水,使鲁南的沂、沐、泅河不能入淮;苏北淮阴以下入海河道被夷为平地,逼淮从洪泽湖南决入江;无数支流和湖泊被淤浅或被荒废,整个淮河水系遭到彻底破坏。

黄河使淮河环境的变迁,成了世界河道史上罕见的变化最激烈的河道之一。

根据史料记载,黄河曾有数次侵夺淮河流域,但为时较短,对淮河流域改变不大。

唯1194年第四次大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东、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地区成了黄河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

黄河长达661年的侵淮,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1194~1855年黄河夺淮的经过从1194~1855年,黄河长期夺淮达661年,这一时期,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

淮河为什么会成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治理的大河?

淮河为什么会成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治理的大河?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年第12期施工技术2.2.3.5混凝土材料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因意外情况而停止浇筑,如果停止时间没有超过混凝土材料初凝的时间,可以继续进行浇筑;如果停止时间超过混凝土材料初凝的时间,不能继续浇筑,直至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于1.50MPa时,才能继续进行浇筑。

2.2.3.6混凝土材料拆模与养护人工配合机械完成混凝土拆模,当墙身混凝土强度达到30%时拆模,先拆下根部固定木器与连接螺栓,然后再分块拆下定型大模板,吊模的过程中避免混凝土棱角被撞伤。

混凝土U形防渗渠与箱涵洒水养护,而墙身披挂湿水麻包袋养护,养护时间大于7d,在养护期内要时刻确认墙身混凝土材料处于湿润状态,其他部位使用混凝土养护剂养护。

3实验结果相同水力要素下,混凝土板梯形渠、浆砌石矩形渠与混凝土U形防渗渠的工程量、用工与占地面积等指标对比见表1。

根据表1可见,混凝土U形防渗渠的土方工程量比混凝土板梯形渠少了大约78%,比浆砌石矩形渠少了大约30.60%,而混凝土U形防渗渠的用工比混凝土板梯形渠少了大约78.20%,比浆砌石矩形渠少了大约33.10%。

混凝土U形防渗渠的占地面积比混凝土板梯形渠缩小了0.70m2,比浆砌石矩形渠缩小了0.60m2。

说明混凝土U形防渗渠的工程量小,用工少,占地面积较小。

混凝土U形防渗渠、混凝土板梯形渠、浆砌石矩形渠的每米造价分别为14.51元、64.79元、17.97元。

说明混凝土U形防渗渠的造价最低,为台山市农业综合开发大隆洞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节约成本。

台山市农业综合开发大隆洞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采用混凝土U形防渗渠后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见表2。

根据表2可见,由于混凝土U形防渗渠的防渗性较好,不仅降低渠道渗漏量,达到节约水资源的效果,还扩大了下游的灌溉面积,最终节水效益与扩灌收益高达28.06万元、45.12万元。

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后,最终获得增产效益196.67万元。

淮河流域中上游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综述

淮河流域中上游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综述

段。对此 , 各承编单位应结合工作阶段 篇》 编委会办公室 , 编办 同志要抓 紧进 环境 和条 件 ;条 目撰稿人要 树立大局
性 的特点 , 心组织 , 的放 矢 , 精 有 既要 行整理并 同步进行跨省 条 目的汇 总工 意识 和整体 意识 , 职尽责 、 尽 尽心竭力
统筹兼顾 , 注意整体 推进 , 又要突 出重 作 , 确保 审稿工作如期进行 。 但“ 加快 做好 自己承担的工作 。
和数据的准确性 、插 图的合理 性与必 会审批 。只有 1 年的时间 , 完成对稿 化技术指导 , 要 强化技术把关 , 为编纂工
要 性将 是这 一 阶段应 当把 握 的重 点 。 件 的汇总 、 审查 、 修改 、 补充 与完 善工 作提供强有力 的技术支撑 ;编委会办 但是因各承编单位工作进展 的差异 , 有 作 , 工作量十分繁重 。为此 ,中国河湖 公室要进一 步加 强沟通协 调和信息交 《
近年来 ,淮河流域 的水土 流失已 年 , 当时泄洪 流量 5 0 m3 . 0 0 / 后来 由于 沙坡 。 s 经给淮河 水患治理 和流域可持续 发展 水土流失导致泥沙 淤积 ,目前泄 洪流 造成 了越 来越严重 的危害 。从 各地 监 量 仅剩 不到 20 m/,泄洪 能力 减少 损 失具 有突发性 。2 0 00 3 s 0 2年 6月 2 1日
维普资讯



淮河 流域 【 上游水 土保持 发展 战略综述 l 】
张 畅
新 中国成 立 5 0多年来 , 和政 府 测资料分 析 ,每年全 流域上游 因泥沙 6 %以上 。 党 0 始终把淮河 治理放在全 国水利建设 的 淤积造 成 10 10口山塘报废 ,山区 0~ 5 重要位置 ,治淮工作取得 了巨大 的成 河道每年河床抬高 5 lc 近十年来 , - O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田 蓄洪峰的功能被削弱
【活动探究】治理淮河水患
2、下列措施中,哪些适合在淮河 流域治理中实施:
①开挖入长江水道 ②防止凌汛泛滥 ③上游植树造林 ④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
【活动探究】治理淮河水患
2、下列措施中,哪些适合在淮河 流域治理中实施:
①开挖入长江水道 ②防止凌汛泛滥 ③上游植树造林 ④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
问题一: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分析 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淮河 支流多,南北不对称分布。
淮河
北岸:支流多且长,流经黄淮海平原, 河床平浅,水流缓慢,流量较小;
淮河
南岸:支流少且短,流经大别山区和丘陵,径流 量丰富。
气候因素: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流域支流众多。上游落差大,中下游地势 平缓,河道狭窄弯道多,洪水下泄十分缓 慢.
因 能力

泄洪
能力
【探究】造成淮河洪水灾害的原因
因素
洪灾成因
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
洪水 布不均,夏季暴雨集中,洪水来量大,
来量 淮河支流多,呈扇形分布,一旦上游及
自 然 因
支流洪水汇集,极易在中下游造成洪灾
滞洪 能力
淮河中下游调洪、滞洪场所不足

泄洪
能力
【探究】造成淮河洪水灾害的原因
洪涝形成的原因。
因素
影响
流 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
域 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
自 状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高
汇水速度加快,有利
然 况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低
于洪水形成
原 水 支流多少 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
因 系 河道曲直
河道弯曲
排水速度减慢,
状 河谷坡度
纵向坡度小
容易形成洪水
【防治洪灾的措施】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防治洪灾的措施】
工程措施: 兴建水库,修筑堤坝,疏通 河道;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中游地区退耕还湖等
非工程措施: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严格 控制滥砍滥伐,提高森林 覆盖率;加强洪水的预报 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

破坏植被
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

剧洪水


围湖造田
使湖泊的洪水调节能力减弱
【活动探究】淮河2003年水患
(阅读)2003年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文字材 料,及图4-35 淮河流域图、图4-36 淮河洪水
(阅读)淮河流域水灾一般原因的文字材料
因素
洪灾成因
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
洪水 布不均,夏季暴雨集中,洪水来量大,
来量 淮河支流多,呈扇形分布,一旦上游及
自 然 因
支流洪水汇集,极易在中下游造成洪灾
滞洪 能力
淮河中下游调洪、滞洪场所不足

淮河干流河床纵向比降小,中游许多河
泄洪 段弯曲狭窄,泄水不畅;黄河夺淮入海,
能力 淤塞了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
口,加重了淮河水患
【探究】造成淮河洪水灾害的原因
因素
洪灾成因
滥伐 人 森林 为 因 素 围湖
造田
【探究】造成淮河洪水灾害的原因
因素
洪灾成因
滥伐 植被减少,削洪补枯作用减弱,泥沙淤 人 森林 积湖泊河床,加剧水患 为 因 素 围湖
造田
【探究】造成淮河洪水灾害的原因
因素
洪灾成因
滥伐 植被减少,削洪补枯作用减弱,泥沙淤 人 森林 积湖泊河床,加剧水患 为 因 素 围湖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
黄河夺淮:使淮河失去入海河道.
【探究】造成淮河洪水灾害的原因
因素
洪灾成因
洪水 来量
自 然
滞洪
因 能力

泄洪
能力
【探究】造成淮河洪水灾害的原因
因素
洪灾成因
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
洪水 布不均,夏季暴雨集中,洪水来量大,
来量 淮河支流多,呈扇形分布,一旦上游及
自 然
支流洪水汇集,极易在中下游造成洪灾 滞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