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试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四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调查访问及问卷调查与野外实习同是调查方法,故选B。
2.【答案】B【解析】选择典型地段进行观察可以对该地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故选B。
3.【答案】B【解析】观察地貌,应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故选B。
4.【答案】D【解析】此次考察需要准备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世界地形图不合适;另外夏季的南方山地,600多米的山顶温度不会太低,不需要带羽绒服,除以上两项之外的其他装备都是需要的,②③④⑥正确,依据题意选D。
5.【答案】C【解析】一次考察活动在地点确定后,首先要查找相关资料,对该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规划考察线路,然后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再对考察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考察报告。
故考察步骤顺序是②③④①,依据题意选C。
6.【答案】B【解析】当地海拔较高,目力所及的山坡,说明与河谷距离较近,所以青稞和油菜的种植均位于河谷之中,是为了获得灌溉水源。
“寸草不生”也说明当地降水较少,故选B。
7.【答案】C【解析】当地海拔较高,目力所及的山坡,说明与河谷距离较近,所以青稞和油菜的种植均位于河谷之中,是为了获得灌溉水源。
“寸草不生”也说明当地降水较少。
由海拔和青稞等信息,可以判断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当地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故选C。
8.【答案】D【解析】图中区域整体海拔介于1000米和2000米之间。
应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排除AB。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地势最为平坦开阔的高原,而图中区域地势起伏较大,故为云贵高原。
9.【答案】C【解析】A项描述的是江南丘陵;B项描述的是泰山;D项描述的是内蒙古高原;C项表述的是山环水绕的喀斯特景观。
10.【答案】C【解析】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11.【答案】B【解析】在河道的不同位置,流水的冲刷或沉积作用不同。
图中砾石的体积和质量较大,不易被流水冲到河流入海口;河流的源头以下蚀作用为主,沉积物少;在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颗粒物易被流水冲刷带走,而在河流的凸岸,流水以沉积作用为主,导致砾石堆积。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试题及答案-(共23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试题及答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五章测试题(含答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五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形成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图5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图5,完成2~4题。
2.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3.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4.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黄河下游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5.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C.稳定性 D.脆弱性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6.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是:A. aB. bC. cD. d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7~8题。
7.20xx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 B.③ C.④ D.⑤8.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 ——①B.Ⅱ——③ C.Ⅲ——⑤ D.⑥——I“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C. 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10.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 流向 B. 含沙量 C. 汛期 D. 流量11.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A.地下水位下降 B.河水流速减慢C.淤积速度加快 D.出现侵蚀后退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试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人工修筑大型水库是一种地质作用B.由地壳运动惹起的岩石断裂变形叫断层C.油气一般储藏在向斜结构盆地中D.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读“海底地形散布表示图”,回答2~3题。
2.目前,人类开发的大海石油资源主要散布在()A.M 处B.N 处C.P 处D.Q 处3.依据板块结构学说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N 处是板块张裂形成的大陆坡B.Q 处是板块碰撞形成的海沟C. N 处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地带D. P 处邻近是火山、地震多发地带读某地域规划表示图,回答 4~6 题。
4.图中 d 处的地貌种类是()A.“ v”字形河谷B.洪积扇平原C.三角洲平原D.洪积—冲积平原5.对于修筑 a 村到 b 村公路的方案,表达较为合理的是()A.线路①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低B.线路①路程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C.线路②沿谷地修筑,难度小,成本较低D.线路②距离长,工程量大,成本高6.河流Ⅱ经过 b 村此后()A.溯源侵害增强 B .侧蚀作用减弱C.聚积作用明显 D .搬运能力增大目前,交通运输已成为限制山区经济发展的瓶颈要素,据此回答7~8 题。
7.山区建设交通线的劣势有()①成本高②技术难度大③相同两地间,山区交通线总长度一般比较大④地道多,工程量大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C.①③④ D .①②③8.在青藏铁路建设中,需战胜的最大技术阻碍是()A.高寒 B .缺氧C.冻土 D .生态柔弱读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聚积的地表形态。
回答9~ 10 题。
9.图示地域的流行风向是()A.东北 B .西北C.东南 D .西南10.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宽泛散布的地域是()A.东北地域 B .东南地域C.西北地域 D .西南地域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在长江两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逆水行船,船靠岸边走;顺流行船,船在中央行” 。
以下图为河流剖面等流速散布图,据此回答11~ 12 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试题(含答案)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如果在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处修建深水港口,比较合适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橘子洲位于湖南长沙市区湘江之中,绵延5千米,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
在橘子洲上,有一座巨大的人物雕像——32米高的青年毛泽东头像,其外表材料为材质坚硬的花岗岩。
形成橘子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风化作用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成因是A.地壳上升 B.地壳下沉 C.断裂作用 D.侵蚀作用下图为30°S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各题。
4.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平均流速最快的是A.④B.③C.②D.①5.下列四地中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的河岸是1 / 12A.M处的西岸B.N处的东岸C.N处的西岸D.M处的东岸6.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兰州是一个典型的河谷城市,其城区呈带状分布B.丽江古城夏无酷暑,主要是因为有玉龙雪山的玉河水流经C.塔里木盆地的聚落多分布在较为平坦的盆地中部D.半坡村落遗址说明当时的聚落根本就没有功能分区7.读下图,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下地幔的底部8.通常,水圈的范围为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生物圈的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读图“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A.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试题(含答案)9.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10.M处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是()A.B.C.D.11.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下列哪个板块(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12.下列不属于印度洋板块的地区是( )A.印度半岛B.澳大利亚C.阿拉伯半岛D.中南半岛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近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因形如双手合十的佛掌而得名。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根据材料,回答1~2题。
材料一2009年11月3日一组由各国地质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团,观察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多年之后,在出版的美国某月刊上发表报告,认为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阿法尔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
材料二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自2005年有两座火山喷发后,就形成了不到1千米的裂缝,但迄今裂缝全长已达60千米,最宽处8米。
1.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其和火山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 A.地幔B.地核C.地壳D.岩石圈2.裂缝从l千米延长到60千米,非洲大陆也将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A.岩石圈B.大气圈C.生物圈D.水圈解析: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材料中的“裂缝”直接改变的是岩石圈。
答案: 1.A 2.A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完成3~4题。
3.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3题,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经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因此地下波速发生变化的地方,其上下层物质的组成应该存在很大的差异。
第4题,石油为液体,当地震波传到石油层时,横波会消失;而纵波可以通过任何状态的物质。
答案: 3.D 4.A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5.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地壳。
6.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地面辐射。
根据文章,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而地面辐射是指太阳辐射到地面后,地面再反射、辐射出去的能量,是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之一。
A.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B.地球内部压力逐渐减小C.地球内部岩石变得更加脆弱易碎D.地球内部存在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解析:第12题,地球大气圈不仅由气体组成,还包括气溶胶、云、雾等。
地球大气圈中也有生物生存,如高空中的鸟类、昆虫等。
该圈层是连续的,但不规则。
物质密度自下向上递增。
第13题,随着深度的增加,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压力逐渐增大,岩石变得更加坚硬。
地球内部存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属矿、煤炭、石油等。
答案:12.C13.D2) 8.3级;B点;由A到B通过的地壳距离长,平均波速慢。
(3)见下图:image.png](/upload/image/2022.png)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4分)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它们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被称为内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被称为外行星。
内行星与外行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行星的大小、密度和质量都比外行星小。
2)内行星的轨道离太阳比较近,公转周期较短,而外行星的轨道离太阳比较远,公转周期较长。
3)内行星的表面温度较高,主要由太阳辐射加热,而外行星的表面温度较低,主要由行星自身的热量维持。
4)内行星的运动速度较快,而外行星的运动速度较慢。
5)内行星的表面主要由岩石和金属构成,而外行星的表面主要由气体和冰组成。
6)内行星的磁场比较强,而外行星的磁场比较弱。
问题:1)太阳系中有几颗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是什么?(4分)2)内行星与外行星的区别有哪些?(20分)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系行星的基本特征和区别。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

第四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发育有大量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等,该种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
2.【答案】A【解析】溶洞、地下河等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3.【答案】D【解析】考查内力和外力的作用顺序。
因为①和②处有缺口,所以该地貌的形成必先内力作用形成松软的岩石层,之后地表流水下渗侵蚀形成了上层洞穴,然后下渗的流水一边继续下蚀到下层洞穴,同时洞穴中开始形成石钟乳和石笋。
所以四者的顺序应该是④①②或者④①③。
故选D 项。
4.【答案】C【解析】考查喀斯特地貌的特征。
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广布,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多地下暗河,地表水贫乏。
故选C 项。
5.【答案】D【解祈】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
①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②冲积扇——流水堆积作用;③沙丘——风力堆积作用;④瀑布——流水侵蚀作用。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分布。
①和③地貌,都是风力作用形成的,多见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A 项错误。
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周边地区多大山,④地貌可见,但③地貌少见,B 项错误。
根据③中新月形沙丘可以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是迎风坡,C 项正确。
②为冲积扇,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②中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有规律性,D 项错误。
7.【答案】C【解析】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河床拣玉,新疆深居内陆,河水主要是高山的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河水流量大,不宜采玉;冬季气温低,易涨高,不利于采玉;春季高山部分积雪融化,河水增加,不利于采玉;秋季,高山冰雪融水减少,河床裸露,是采玉最佳季节。
8.【答案】B【解析】由于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河水较少时在河床上拣玉,玉石颗粒较大较重,N 河段处于河流出山口地段,流速变缓,有利于玉石沉积;H 和R 河段海拔高,落差大,水流急,多是大块石头,较少见玉;M 河段在河流下游,多是细小泥沙沉积。
9.【答案】A【解析】本题组考查影响聚落选址的因素,考查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形态。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第一篇: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
读图,完成1~2题。
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雅丹地貌沙丘地貌1.图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吐鲁番盆地、雅丹地貌 B.天山山脉、沙丘地貌 C.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D.雅丹地貌、沙丘地貌2.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A.流水侵蚀、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风力堆积D.风力侵蚀、风力堆积【解析】第1题,雅丹地貌为外力侵蚀作用形成,沙丘地貌为外力堆积形成,二者均为外力作用;天山山脉为板块挤压地壳上升而成,吐鲁番盆地为地壳下陷而成,所以C项符合。
第2题,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雅丹地貌为风力侵蚀形成,沙丘地貌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应选D项。
【答案】 1.C 2.D 3.“巨人之路”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大西洋海岸,由数万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被视为世界自然奇迹,形成这些玄武岩石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海浪侵蚀 C.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D.岩浆活动【解析】根据岩石的形成条件,玄武岩只能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其它地质作用不能形成岩浆岩。
【答案】D 江西三清山是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的一个天然博物馆,被中外专家一致称为是“西太平洋地区最美的花岗岩区”。
“东方女神”为世界“绝景”,读图完成4~5题。
“东方女神”景观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4.形成“东方女神”风景的岩石属于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的()A.AB.BC.CD.D 5.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B.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D.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景观岩石属于花岗岩。
读下图,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只能由岩浆侵入地壳中冷凝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工修建大型水库是一种地质作用
B.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变形叫断层
C.油气一般储存在向斜构造盆地中
D.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读“海底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2~3题。
2.目前,人类开发的海洋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A.M处 B.N处 C.P处 D.Q处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处是板块张裂形成的大陆坡 B.Q处是板块碰撞形成的海沟
C.N处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D.P处附近是火山、地震多发地带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4~6题。
4.图中d处的地貌类型是()
A.“v”字形河谷 B.洪积扇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洪积—冲积平原
5.关于修建a村到b村公路的方案,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A.线路①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低 B.线路①路途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
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线路②距离长,工程量大,成本高
6.河流Ⅱ经过b村以后()
A.溯源侵蚀加强 B.侧蚀作用减弱 C.堆积作用显
著 D.搬运能力增大
当前,交通运输已成为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据此回答7~8题。
7.山区建设交通线的劣势有()
①成本高②技术难度大③同样两地间,山区交通线总长度一般比较大
④隧道多,工程量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8.在青藏铁路建设中,需克服的最大技术障碍是()
A.高寒 B.缺氧 C.冻土 D.生态脆弱
读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回答9~10题。
9.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10.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
区 D.西南地区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在长江两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逆水行船,船靠岸边走;顺水行船,船在中央行”。
下图为河流剖面等流速分布图,据此回答11~12题。
M
N
①
②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河底和河岸附近的流速最大
B.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小,向着最大水深方向增加
C.流速从河底向水面减小
D.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大,向着最大水深方向递减
12.若该剖面图位于长江口附近,M为北岸,河口中一岛屿将长江口分①、②两河汊,则()
A.河口中的岛屿最终将与N岸相连
B.M沿岸筑港条件较好
C.N沿岸建设海滨游乐场的条件较好
D.①和②两河汊相比,②河汊的河水流量较大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3~14题。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13.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 ——重熔再生 B.② ——冷却凝固
C.③ ——变质作用 D.④ ——外力作用
14.主要由图中②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
A.长江三角洲 B.东非大裂谷
C.喜玛拉雅山 D.维苏威火山
15.下列有关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
B.在山地地区,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沿直线修建
D.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一般要小于平原地区
二、综合题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图中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 斜,B为__________ 斜。
(2)甲、乙两处山地的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①处还是②处?__________ 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③处还是④处?__________ 处。
(4)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其中A为 ______,B为 ________。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泥沙含量
__________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 __________ 等地质灾害。
(6)(多项选择)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主要原因是()
A.黄土土质疏松 B.植被破坏严重 C.地面起伏明
显 D.流水侵蚀严重
17.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其目的是为了避开 __________。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 __________ 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在山地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________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铁路穿过的谷地两侧按山地的形成类型属于_______,它是由 _______ 发育而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地质作用是来自自然界的力量;岩层断裂后发生错动才能够称为断层,油气田储存在背斜构造。
2.B
3.D
4.C
解析:河流入海口处形成的是三角洲。
5.C
解析:修路要沿地势平坦处,施工难度小,运行安全。
6.C
解析:河流在平原地区,以沉积为主。
7.A
解析:四项全是山区修建道路的劣势。
8.C
解析:冻土的季节性融冻引起的地面变化对修建道路影响大。
9.B
解析:流动沙丘的缓坡是迎风坡,结合指向标判定。
10.C
解析:我国流动沙丘主要在西北干旱地区。
11.B
解析:“逆水行船,船靠岸边走;顺水行船,船在中央行”说明水的流速是中间大,岸边小。
12.D
解析: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左岸堆积。
河流侵蚀岸流量较大,水较深,不易建海滨游乐场;而堆积岸因泥沙沉积,水较浅,也不易筑
港。
13.C
解析:各类岩石成为变质岩必须经过变质作用。
14.A
解析:②作用是外力作用。
15.B
解析:山区的道路要考虑施工和后期运行安全。
二、综合题
16.(1)褶皱 背 向
(2)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3)① ② ② ④
(4)储油构造 储水构造
(5)增大 滑坡和泥石流
(6)ABD
17.(1)呈“之”字形分布陡坡
(2)等高线坡度小,工程量小
(3)公路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4)断块山地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