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美好的意外——积极关注,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美好的意外——积极关注,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摘要: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关注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
通过引导和帮助,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促进其成长和发展。
这种积极关注和引导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从错误中获得经验和教训,最终获得成功和成长。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错误和失误,为他们提供有益的引导和支持。
关键字:学生;错误;成长《论语》中曾讲:“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犯错是常事,为了他们做得更好,以前的我往往常常采取批评、立规则去纠正、去避免错误的发生。
但偶然一次学生的小意外,让我重新正视了错误,接纳犯错,并且看见了学生在错误中成长价值,从而滋养孩子们的心灵。
错误是学习的机会,我将每一次的错误、意外当做引导孩子成长的最好时刻,积极关注,让孩子的内心更具有正面的力量。
一、背景情况刚步入一年级的孩子们天性活动、性格开朗、内心单纯,正是适应小学生活的阶段。
他们要学习小学规则,听从老师的话语,遵守学校纪律。
近期发现内心渴望关注、注重建立美好形象的孩子们,面对犯错或失败,会产生愧疚失落的负面情绪;而班集体学生们面对他人的错误,会指责或抱怨,显得不是很团结。
那天中午,校园午餐时间。
正当我和孩子们一同在课室享受美好的“午餐时光”时,教室后面突然传来打翻饭盒的声响——“啪”!。
我循声望去,只见小荣捧着空空的饭盒呆呆地站在那里,饭菜洒了一地,原本洁净锃亮的地板马上变得惨不忍睹。
同学们哗然一片,都围了过去,议论着,指指点点。
小荣手足无措,一动不动,委屈的泪水滴答滴答地流了下来。
我见状也有点生气,准备责怪小荣的“不小心”,让他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错误。
当我走向小荣的时候,耳边传来了这些声音:“都怪他,不拿好饭盒!”“活该!”“惨咯,老师肯定要罚他了。
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论文

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爱迪生的母亲得了急性阑尾炎,医生说要马上动手术。
可是,当时的光线很暗,虽然点了蜡烛,可还是无法作手术。
于是,爱迪生想到了一个办法,把许多的蜡烛放在一面镜子前,利用镜子折射、反光的原理使得手术得以进行。
由于爱迪生的聪明机智,使他的母亲得就了。
这是二年级的一篇课文,大家也都知道。
也许就是因为这件事,给了爱迪生灵感,让他在不断的经受失败的打击后,仍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发明了电灯。
爱迪生的这个创新,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快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没有了创新,一个人将永远无法辉映其生命中最美丽的亮色。
然而现实是我们”害怕”创新,我们不能”创新”,因为我们害怕犯错!事实上,像爱迪生这样在失败教训后产生新创意的人还有很多,例如:哥伦布、爱因斯坦等等。
整个发明史就是一个利用错误假设和失败教训产生创新的历史。
尝试错误不仅可以使我们利用它来做垫脚石产生许多的新点子,它还可以做我们的风向标,随时提醒我们该向哪前行。
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也向我们例举了许多以试错来进行改变的事例。
如:我们的基因繁殖发生错误,就会产生遗传上的突变。
而世界上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生物,就是试错的结果。
我曾经读过一本杂志,上面记述着一位大学的老师做的一个实验: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问他的学生,这是什么?过了很久,才有一个学生小声的说:”那是一个零。
”其他的同学也没有别的答案,显然同意了他的说法。
而同样的实验在幼儿园做,却得到了许多不同的说法,如:像鸡蛋、像月亮、像乒乓球、像眼睛等。
这个实验不能不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一个警钟,大学生的知识比起幼儿园的孩子要多的多,而他们答案却少之又少,这然是不可思意的。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学会了寻找正确的答案,减少了犯错的几率,但与此同时,他们却失去了创新思维中最宝贵的想象力。
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成功教育”“创新教育”成为目前教育者口中的热门话题,但作为”成功教育”应有之内涵的试错教育却是一个被人们忽略了的话题,那就是:教育者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犯错误,去勇敢地尝试错误,品尝失败后的苦果,才能在无数次错误和失败中站立起来,获得成功的喜悦。
遇到护短家长该怎么办

遇到护短家长该怎么办
1、允许孩子犯错误:
不少的家长,对孩子看的太重,啥都想让孩子争第一,不想让孩子犯一点错误,只为了孩子顺利的成长,可是,不犯错误的成长是顺利的成长吗,不犯错误的成长怕就不能叫做成长,因为孩子永远没有教训和参考,这样对孩子来说可能只能叫做长大,充许孩子犯错误,错误对孩子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应该换一个思维,从孩子犯了错误,并能吸取经验的方向考虑下去,孩子犯错误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进步的一个必要。
2、家长以身作则:
只有自信的家长,才能教肓出自信的孩子,一个做什么事都不自信的家长,一定会影响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信,孩子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他需要家长做坚强的后盾,自信也是,不少事是来自家长的后盾才能保证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增强自信。
家长对前途失去兴趣的时候,可能孩子失去的是对所有事物的兴趣。
第 1 页共1 页。
孩子在不断犯错中成长

孩子在不断犯错中成长
孩子由于认知力气、思维进展、自我把握力气等比较差,因此犯一些小错误是难免的,也是情有可原的。
父母有时候不必过于认真,要求过于苛刻,不分状况地对全部错误或者闪失都横加指责和订正,这样有可能严峻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念,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更可怕的是,过多的指责会让孩子以为这只是父母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而失去教育效果。
孩子的错误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必需立刻订正的,如乱丢垃圾,不讲洁净,欺侮弱小,不敬重长辈等,一旦放任,以后难以整理。
对于这类错误父母要准时的订正。
二是孩子能够自行订正的,主要是如何适应生活的那一类,应当是允许其犯错误的。
这类错误完全可以不必“有错必究”,这样会堵塞孩子学习的途径。
可以说,孩子是在犯错误中学习和成长的。
假如父母对孩子有错必究,无疑堵塞了孩子学习的途径。
孩子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正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赐予这类机会,会使他们变得懒于动作、疏于尝试、习惯依靠。
- 1 -。
允许孩子犯错的教育理念

允许孩子犯错的教育理念允许孩子犯错的教育理念其实,孩子犯错,是最好的教育时机。
孩子出现错误其实是一种人性的自然释放,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犯错、失败的机会和空间,相信孩子的每一次尝试、每一种经历,都有其正面的意义,都是其成长的阶梯。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首先要了解问题而不是责备、吼骂。
很多时候父母在意的是结果本身,并没有寻求过程。
在孩子犯错时首先我们需要放低声调,耐心地去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了解他们对待这个事情的想法。
有时难免也会出现情绪难以自控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情况,过后一定要为自己的态度向孩子道歉,这有利于亲子关系。
其次是共情。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最重要的是耐心地去关注孩子的感受、倾听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
最后是正确引导孩子。
人生路程上的弯路常是必经之路,父母也需要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帮助孩子从犯错中汲取经验和营养,让错误发挥出教育意义。
不同的父母会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孩子的错误行为1、惩罚型的父母看到孩子犯错误,通常会说:“你做错了!你怎么又犯错误了?”这时候父母的内心会充满愤怒,敌意和挫败感。
2、管教型的父母看到孩子犯错误后。
不仅看到的是一个错误,同时还看到这是一个教导孩子的机会,父母的内心有爱和接纳。
因为管教型父母知道孩子的责任感是后天训练出来的,所以,每一次错误都是一个训练和矫正的机会。
不同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1、惩罚之后给孩子带来的是恐惧和罪疚感,孩子处于痛苦情绪当中的时间较长,即使是孩子平静下来后,父母能明显感到和孩子有了疏远感,孩子感受不到他们的温暖和支持。
在这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行为上的两面性,而且焦虑、退缩、不满、对人缺乏信任,同时也缺乏自信,心情不开朗,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和攻击行为。
2、管教之后的孩子往往能较快安静下来,和父母的亲密关系也没有改变,有的家长会因此和孩子的关系更加亲密。
由于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都很充分,孩子觉得父母值得信赖,对父母的教育持开放和接受的态度,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原谅小孩子犯错的语句

原谅小孩子犯错的语句原谅小孩子犯错的语句:1. 小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我们应该原谅他们犯错的行为。
2. 小孩子犯错是正常的成长过程,我们应该给他们机会改正错误。
3. 犯错是小孩子学习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耐心教导他们正确的道理。
4. 不要对小孩子的犯错过于苛责,他们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宽容。
5. 原谅小孩子的错误并不意味着纵容他们,我们应该引导他们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学会改正。
6. 不要因为小孩子的错误而对他们产生永远的怨恨,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7. 犯错是小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鼓励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8. 原谅小孩子的错误是培养他们自信心和责任感的重要步骤。
9. 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小孩子的错误,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
10. 原谅小孩子的错误是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学习能力的关键。
在教育和引导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原谅他们犯错是非常重要的。
小孩子天真无邪,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因此经常会犯一些错误。
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应该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们的错误,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小孩子犯错是正常的成长过程。
他们通过试错和犯错来学习和成长。
这是他们探索世界,发展自己能力和认知的重要方式。
我们不能对他们的错误过于苛责或责备,而是应该以耐心和爱心引导他们明白错误的原因和后果,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
原谅小孩子的错误并不意味着纵容他们或放任不管。
相反,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帮助他们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对他人和自己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改正错误的动力。
我们不能因为小孩子的错误而对他们产生永远的怨恨。
小孩子的大脑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在行为上可能会犯一些错误。
但我们应该相信他们是可以改过自新的,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只有通过原谅和理解,我们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犯错是小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鼓励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允许孩子犯错读后感

允许孩子犯错读后感看了关于“允许孩子犯错”的这个内容后,我真是思绪万千啊。
在我们的生活里,孩子犯错好像是个特别敏感的话题。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犯错,就立马紧张起来,就像拉紧的弓弦。
我就见过这样的家长,孩子不小心打碎个杯子,家长那脸啊,瞬间就拉得老长,然后就是一顿数落。
其实,孩子打碎杯子可能只是个意外,他自己可能都被吓了一跳呢。
“允许孩子犯错”这个理念,刚开始我觉得有点怪怪的。
犯错了还能被允许?这不是在惯孩子吗?可是啊,随着深入的了解,我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孩子就像一棵正在成长的小树苗,他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歪歪扭扭的时候。
犯错,其实就是他们探索世界、学习规则的一种方式。
比如说,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他肯定会摔倒很多次。
如果因为摔倒就不让他走了,那他啥时候才能学会走路呢?这就像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在学习上犯了错,就觉得他不行,就不让他继续尝试了。
我想到自己小时候,也犯过不少错。
有一次,我把家里的收音机拆了,想看看里面到底有啥。
结果呢,装不回去了。
当时我特别害怕,觉得自己肯定要挨揍了。
可是我爸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跟我一起研究怎么装回去。
虽然最后收音机还是有点小毛病,但从那以后,我对机械的东西就特别感兴趣,后来还自己做了一些小发明呢。
你看,如果当时爸妈不允许我犯这个错,直接骂我一顿,也许就没有后来的这些事了。
现在的社会啊,竞争压力很大,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步到位,做什么都完美无缺。
但是,这可能吗?孩子不是机器,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成长节奏。
我们得给孩子犯错的空间,让他们在错误中吸取教训,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
不过呢,允许孩子犯错也不是说就不管他们了。
我们得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学习。
这就像给小树苗扶正一样,在它长歪的时候,轻轻地把它弄正,而不是一棍子把它打断。
我真的觉得这个“允许孩子犯错”的理念特别好!你要是有孩子,或者你周围有孩子,你会怎么看待这个理念呢?是不是也和我之前一样,有一些误解呢?我想,要是大家都能接受这个理念,孩子们肯定会成长得更健康、更快乐!你说呢?。
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作者:井兰娟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年第10期“做最好的我”是我校的核心价值选择,每个人对于“做最好的我”都有自己的理解。
我认为,追求成功、追求卓越可以体现出“最好的我”,但是能够从失败中走出来,从错误中走向成功同样也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基于这一理解,我认为,课堂应该是一个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学生在失败、错误中也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那么,如何把“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这一理念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并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体现我校“做最好的我”的价值选择呢?这需要我们老师有一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心。
公开讨论错误,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如果我们是睿智的,就会把这些失败当作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来接受。
作为老师,我会通过语言或者行动向学生传达一种信息,失败和错误并不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情,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才能更好地改正错误。
发生在我和学生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引发了我的思考。
记得一次三年级数学计算课的练习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78+22×13。
在行间巡视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女生先计算78+22=100,然后再计算100×13=1300。
我就像发现了宝贝一样,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吗?就因为受强数据信息的干扰才造成计算出错,也正说明了计算顺序的重要性。
我第一反应就是展示她的错题,让学生在判断中辨别学习。
结果没想到,当我准备拿她的练习本放到投影上时,这个学生死死地按住练习本,朝我摇着头表示不愿意展示。
我有点下不来台,安慰她说:“没事,让大家看一看,好吗?”可是这个学生还是倔强地捂着本子不肯撒手:“我不愿意,我做错了!”当时我真想直接拿过来,可是又不想伤害这个孩子,更怕这样下去令我们都尴尬。
课下我找了这个学生,问她为什么不愿意把练习展示给大家看,她反问我:“老师,如果是您,您愿意让别人看见自己的错误吗?”这么一问倒把我问住了,是啊,要是我知道自己有错,我会不会乐意让别人分享我的错误呢?“你是不是怕别人知道你错了嘲笑你呢?”她说:“当然了,有的同学知道我错了一定会笑话我,太没面子了!”她还告诉我,每次上课老师问谁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很多同学都不愿意举手,就是因为承认有不明白的问题可能会让大家嘲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允许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案例一:我任七年级(三)班的思品及班主任老师时,开校不久,班上同学的钱物经常不在,搅得班上不得安宁。
我与同学用了很多办法,仍找不出是哪个同学干的,真让大家头痛。
这
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期末,班上半数以上同学的东西都会无缘无故不在。
直到第二学期开校不久,我班去搞野炊,班上的同学都高高兴兴、各忙各的事。
我感觉好像少了一个,往山坡上
一看,就看见我班一个叫大笨(化名)的同学偷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往山那边飞快地跑,马
上把他喊下来,一问:班上同学的钱物都是他拿的。
当时没在意,只是喊班上一个同学带信
明天把他家长请来,到下午野炊结束时,大笨与其他同学一样高高兴兴回家了。
没想到第二
天一到校,就发现他精神不正常,直到现在该男生仍是神经病。
令我终身内疚,让我长久深思。
案例二:一个长期违纪、打牌、抽烟、喝酒、打架、进网吧、小偷小摸的小六男生,学
校把他在外打工的家长请回来,在家长陪读期间,该生去偷了李老师一千八百元。
其父母狂怒,先是一顿暴打,然后将其捆起,往堰塘里扔,此刻该生理直气壮地大声吼:“我们思品课冯老师讲的允许孩子在错误中成长,还在班上说我有好多优点。
”这句话点醒了在绝望中和处于疯狂状态中的父母,终于冷静下来教育孩子。
后来其家长专门到校来讲了此事并非常感谢我。
现在该男生表现和学习处于班上中上水平。
案例三:台湾作家林请玄当年做记者时,曾经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
上千起,却是第一次被抓住。
他在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
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又是那么斯文有气质,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颇有成
就的呀。
没想到,他写下的这句话却影响了这个青年的一生。
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
几家有名羊肉店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
特稿,使我对生活有了重新认识,我想既然我有这么聪明,为什么除了做小偷就没有想过做
其他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读到这里,不知不觉又想到了:“允许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当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高峰期,家庭教育
非常薄弱,问题孩子越来越多。
提倡和运用这一教育教学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为此
笔者做了大量的尝试。
一、教育孩子要有明确的是非观
要教会孩子学会判断一件事是对的还是错的,明白对的事情才能做,错的事情不能做。
比如:针对《小学生守则》中“诚实勇敢,有错就改”召开一个主题辩论会:正方诚实勇敢,
有错就改;反方:诚实勇敢,有错不改。
经过两节课的唇枪舌战,班上几个调皮的学生声泪
俱下地讲出了他们所做的错事——说谎、抄作业、抽过烟、偷过、骗过父母的钱、私自去洗
冷水澡…并请老师和同学帮助他、监督他改正。
还要让孩子知道:做了错事不可怕,可怕的
是做了错事死不承认,那就大错而特错。
诚实勇敢,有错就改,改了就是好孩子。
二、鼓励孩子该犯时就犯错
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学生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连搞野炊和春游也不能去,在许多方面都束缚学生的手脚,让许多学生养成胆小怕事的性格。
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
该让孩子明白:婴幼儿学走路摔跟斗是正常的;学游泳呛水也是正常的;有些“错”是必须要
去犯的。
就更应该鼓励孩子敢想敢作敢为,不要怕犯错。
比如:在科学方面;在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方面;在科幻画方面;在学习新知识方面;在实验操作方面;在手工制作及动手实践
方面;在拆装电器及维修方面;等等都需要放手让孩子善发奇思,敢发奇想,大胆实践,边
实践边出错边改正,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三、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让孩子改错的氛围
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犯错要有正确的认识:有些错是必须要犯的,比如: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犯有些错是正常的,比如孩子偶尔打架骂人、说谎等等;有些错是不能犯的。
比如:生命安全。
现在由于班额过大,留守学生多,文明班评比要扣分等因素,导致有的孩子一犯错,教师和学生就认为洪水猛兽,除了惩罚还是惩罚。
这很不利于孩子改错,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师、家长、学生要有正确的心态:孩子犯错是正常的,应该用平常心对待,宽容大度,多些理解和帮助,形成允许错,允许该的良好氛围。
四、教师和家长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孩子纠错
在学习和生活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关键之处在于,为孩子的成长指明方向,鼓励孩子敢于和善于从错误中学习,获得经验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
这是一位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一次,他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谁知瓶子太滑,不小心掉在地上,牛奶全撒了。
妈妈来到了厨房,没有责备,没有教训,更没有惩罚。
于是,他拿来海绵,和妈妈一起收拾好地板上的牛奶。
干完以后,妈妈说:“今天我们做了一个失败的尝试,没有能让你的小手抓住这个大牛奶瓶子。
现在,我们到院子里去,给瓶子装满水,看看能不能发现怎么抓得住,掉不了!”在妈妈的带领下,他很快发现只要他两手握紧瓶嘴的那部分,瓶子就不会掉,这个小孩就是后来的著名科学家斯蒂文·格伦。
西方俗语:孩子犯错,上帝都要原谅。
让我们再一次大声疾呼:“允许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