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漫谈(编辑)讲诉

合集下载

漫谈首级

漫谈首级

漫谈首级【翻译】漫谈首级长篇翻累了,搞个重口味的短文放松一下,,漫谈首级取下首级的意义为什么要取下首级与凯尔特人为了“防止敌人复活前来复仇”而砍下首级的理由相同,日本也应该有着切断头部的文化上的理由。

作为灵魂、人格依附之处,作为人物的标示,头部是非常重要的部位。

也可以说是象征着一个人的身体部位。

可想而知将其夺取的意义是多么大。

这可以从几个事例展开联想。

比如,担心首级会落入敌人手中的自尽的武士会将斩落的首级藏起来,保护被杀的主人的首级,为取回被夺走的首级而行动等等这样的行为。

而被斩下示众的也是首级。

最重要的是从纯军事的角度考虑,作为确实讨取了敌人的证据,作为是否讨取了敌人的确认,被斩断的头部是最有说服力的。

而且面对主君来说,这也是最为确实的军功之证。

这真正是所谓的“首级(しるし)”啊。

首级的价值对于讨取的首级的评价也有着不同。

并不是所有的首级都有价值。

首先就是所讨取的对象的高低贵贱之不同。

理所当然,越是身份高、重要的人物的首级,其价值就越高。

杂兵的首级被称为平首、数首,没有什么价值。

对于明确身份之人物的首级作评价很简单。

对于其他的首级则会有几种评价的重点。

例如:兜首,也就是戴着兜的首级。

戴着兜也就可以作为高身份者的标示,戴着兜的首级自然就是价值高的首级了。

割下的首级在绑着兜绳的情况下与兜一起被取回。

而旁边的其他首级,则适当地将兜戴上去伪装起来。

这种被伪装起来的首级被称为作首。

而且在当时,有身份的男子也会涂有铁浆(将牙齿涂黑),没有涂的人被视为低贱的杂兵。

在《青之物语》中有将讨取的杂兵的首级涂上铁浆进行伪装的记录。

如此推论,有身份的武士在对峙时互相报上名号,这在无论鹿死谁手后对于首级的处理都能更为方便。

也就是说对于取得了首级的一方来说,明确了对手的身份,了解了其首级的价值,便于上报。

反之对被取下首级的一方来说,自己的首级能够得到正确的评价,从而得到恰当的处理,运气好的话还能被送回到遗族之处也说不定。

英语翻译词类转换

英语翻译词类转换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
形合与意合主要指句与句之间起连接作用的 成分是否保留的问题. 成分是否保留的问题 If I had known it would come to this, I would have acted differently.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早知如此, 早知如此 何必当初?) It was quite late when we got back, nearly seven o’clock in the evening. (我们到家已经很晚 快晚上七点了 我们到家已经很晚,快晚上七点了 我们到家已经很晚 快晚上七点了.)
reference
1. 这么多非洲人在忍饥挨饿,而一些政客却陶醉 这么多非洲人在忍饥挨饿,
在世界表面上的富足之中。这真实荒唐。 在世界表面上的富足之中。这真实荒唐。
1. 雷德太太一家人从我第一次住在她们家里
开始,就一直对我很关切。我们既是邻居, 开始,就一直对我很关切。我们既是邻居, 又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来往始终未断。 又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来往始终未断。 2. 从山顶远眺 这儿风景绝佳 遐迩闻名 从山顶远眺,这儿风景绝佳 遐迩闻名. 这儿风景绝佳,遐迩闻名
三、英语静态,汉语动态 英语静态 汉语动态
The very sight of you makes me nervous. (一看见你就让我感觉不自在。) 一看见你就让我感觉不自在。 一看见你就让我感觉不自在 The quick arrival of the engineers sent by them and their careful examination of all facilities brought about the very speedy restoration of the factory’s production. (他们派来的工程师迅速到达,并检查了所 他们派来的工程师迅速到达, 他们派来的工程师迅速到达 有的设备, 有的设备,工厂很快恢复了生产 。 )

国内外翻译语料库漫谈

国内外翻译语料库漫谈

了一场革命 ” l 。l J 语料库 翻译研究兴起于 2 纪 9 代 。19 同语言单语种语料 文本组成的复合语料 库 。它完全是原 文文本, O世 o年 93 年 ,英 国学者 Mo a ae 发表 了 《 n kr B 语料 库语 言学 与翻译研 究 : 没有翻译文本。第三类是 可比语料库 ( mpr lc ru) c a be o s o a p 。它收集
启示 与应用》一文 ,她在文中提出:利用大型 的原文加译文的语 某种语 言如英语 的原文文本 ,同时也收集从其它语言翻译成英语 料库 ,加上语料库研 究方法的探讨,将使翻译研究者得 以揭示翻 的文本 。
译文本作 为沟通 媒介 的本质 。翻译语料库的诞生拓宽 了翻译研

研 究 目的
本研究选取中国知网 (n ) 的 《 cb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和 究 的新视野 ,现已成 为当今描述翻译研究领域 的一种新 的研究范 式 。随着研究范围的发展和扩大,国内外学者 已开发和建立起了 万方数据的 微 字化期刊全文后 作为调查范 围,对分散在各学 多种类型和用途的翻译语料库 ,并且许多已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的 术期刊论文中的国内外所建立 的各种翻译语料库进行梳理和详尽
21 0 2年 4月 第 2 8卷第 4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 u n l o h n c u d c t o I s i u e o r a fC a gh n E u a in n t t t
A .2 2 pr 01
V 1 2 N . o. 8 o4
国内外翻译语料库漫谈
熊 杰
摘 要 : 语 料 库 翻 译 研 究 兴起 于 2 0世 纪 9 0年 代 , 并在 随后 的 十年 迅 猛 发 展 。 经过 十几 年 的发 展 . 国 内外 学者 已开 发 和 建 立 起 了

漫谈英汉中的词义分析

漫谈英汉中的词义分析

漫谈英汉中的词义分析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现出来的活动。

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涉及到中国和西方的文化,这是不言而喻的,在将一种语言译令一种语言时,除了要注意所传递的内容之外,还必须力求符合两种文化在思维和表达方面的习惯。

在英译汉中,对英语词义的判断和对译词的推敲是一项自始至终,永无止境的艰苦的思维活动。

英语词义分析之所以艰难,原因在英汉词义之间有许多基本差异。

一般来说,英语词义比较灵活,词的含义范围比较宽,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较大,独立性较小。

而汉语词义比较严谨,词的含义范围比较窄,比较精确,固定,词义的伸缩性和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小,独立性比较大。

英语突出的表现为一词多义。

英语的词义在很大程度上视词的联立关系而定。

词的联立关系不同,词的涵义也就不同。

就整体而言,汉语同一个词的词义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的差别就比较小或并无差别,一词多义现象远不及英语,如英语“make”一词,汉语的词义是“制造”,“制造”在汉语中是个单义词,而英语的“make”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在前后词的不同搭配中,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词义,具有写作、制定、构成、使成为、使得、引起、产生,给…作,认为、估计、获得等等几十个意义,如果没弄清词义,那就谈不上准确地翻译句子的意思,所以在这里谈谈分析词义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从词形结构分析出词义从词的结构上分析词义主要依靠构词法,英语的构词法给我们提供了十分可靠的词义分析途径。

大量的英语单词都是以合成词法构成的,如“blackboard”黑板,“overwork”过度工作,根据这一词义构成模式,我们可以分析出很多合成词的词义,如“everyday”是由“every”和“day”构成,那么“everyone、everything、everyboday”等这些词都可以判断出来,英语中更有难以数计的词是以词缀法构成的,词缀法构成词义的模式是词缀与词根词义的递进顺加,即前缀和后缀,如同water一词。

漫谈翻译莫言[美]葛浩文

漫谈翻译莫言[美]葛浩文

156上世纪80年代初,为研究中国著名女作家萧红,我在东北度过了不少时光,不仅接触了一大批中国作家,还读了不少当代小说。

80年代是“文革”后的十年,出版的小说不如后来的多,好作品更是凤毛麟角。

后来读到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其颠覆性的语言、充满张力的叙述和幽暗的氛围,深深地打动了我。

回国后我又在杂志上读了他的《天堂蒜薹之歌》,小说是全文刊登的, 就像赫尔歇在《纽约客》上发表的《广岛》,是一次发出来的。

《天堂蒜薹之歌》与我读过的中国小说大不相同,那种写法我还从来没碰到过,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于是通过中国作协(当时莫言还是解放军的军官)给莫言写信,问他可不可以把小说翻成英文。

他回信说可以。

小说还没译完,又读到了《红高粱家族》。

读完后,我认为《红高粱》可能是将中国当代文学引进西方的第一部作品。

所以我暂时放下《天堂蒜薹之歌》,改译《红高粱》。

此后我开始翻译莫言的作品。

有趣的是,我最先读到的《红萝卜》,到目前为止却是最后翻译出版的。

翻译与变通相信大家都知道,有些中文用语或词句,是无法翻译或者译不好的。

究其原因,既有语言层面的也有文化层面的。

当然译者也可以变通,但效果并不完全理想。

译者可以选择略过不翻,也可以加脚注,但脚注多漫谈翻译莫言[美]葛浩文译者:史国强. All Rights Reserved.少要影响可读性,一般商业出版社是不同意的。

再就是在不妨碍叙述的前提下,添上解释性的文字。

偶尔也需要你创造性地翻译。

我翻译台湾的讽刺小说《玫瑰,玫瑰,我爱你》遇上一个双关语,要是翻成英语的话,双关的意思就没了。

我在英语里也找了个双关语加入译文,可谓天衣无缝,但译者并不总是这么幸运。

小说的语调、幽默、双关当然是不能逐字翻译的,但至少要能让读者感受到小说的风趣特色。

我读译成英文的外国小说,有时会遇上没翻译的文字,比如德文小说翻译成英文,有些德语用词直接引入英译,我不懂德语,但并不感到陌生或甚至反感,只要能通过上下文猜出来就没有问题。

翻译漫谈(六)信与达

翻译漫谈(六)信与达

翻译漫谈(六)信与达做事情都有个要求,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翻译也不例外。

那么什么样的译文算是好的译文呢?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标准作为努力的目标呢?1980年出版了张培基等四位学者编著的《汉英翻译教程》。

作者在“翻译的标准”一节中写道:“我们主张把翻译标准概括为‘忠实、通顺’四个字。

”“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

”“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

”“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

”1983年出版了吕瑞昌等五位学者编著的《汉英翻译教程》。

关于翻译标准的论述,与第一本书是一致的。

书中写道:“我们不妨用‘信、顺’两字来概括我们今天汉英翻译的标准。

所谓‘信’是指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包括思想、感情、风格等,即把原文完整而准确地表达于译文中,对原文内容尽可能不增不减。

所谓‘顺’,是指用词正确得体,行文流畅通顺,符合英语习惯;避免逐字死译、生搬硬套,使不懂汉语的英语读本也能看懂。

”这两本书是受教育部委托编写的高校通用教材,一本讲英译汉,一本讲汉译英,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我国高校广泛使用。

我基本上同意这两本书关于翻译标准的提法,但我不赞成把风格放在忠实里面来谈。

我们不必因为严复提出了“信、达、雅”,谈翻译标准就一定要谈风格。

因为风格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把原文的风格完全翻译过来,这恐怕是不大可能的,但也不是说风格就完全不能翻。

译者只能尽力而为。

译文的风格除了包含一部分与原文的风格,必然还包含其他因素。

而且翻译不同类型的作品,对风格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英译汉还比较好办,汉译英就更难把握了。

我在99年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编写了一套教材,题为《英汉翻译教程》。

关于翻译标准,我是这样写的:“对我们初学翻译的人来说,我想可以提出两条要求:(一)忠实;(二)通顺。

‘忠实’主要是指内容……要力求准确地表达原作者的意思。

‘通顺’指的是语言。

如果原文是通顺易懂的,那么译文也要尽量做到通顺、易懂。

”我认为,真正做到上述两条,也并不容易。

由《板桥杂记》译例漫谈古文英译

由《板桥杂记》译例漫谈古文英译

由《板桥杂记》译例漫谈古文英译以明清散文《板桥杂记》一书的英译为例,探讨古文英译中常用的翻译策略。

笔者在翻译此书的过程中,针对古文英译中遇到的难题,借鉴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采取了增删重组的翻译策略,力求译文流畅、易读。

标签:《板桥杂记》增译改译节译《板桥杂记》一书,为清代作家余怀所著,讲述了明末秦淮河两岸诸多青楼女子的故事,读来令人深感浮生若梦,对这些可怜又可爱的女子也更多了一分理解与爱怜。

此书属传记类,包含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对了解明代历史有很大帮助。

翻译《板桥杂记》能使国外读者了解这些真实的人和事,借此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翻译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相互交流的形式,实质上是两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两个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人能否相互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而且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

因此,翻译过程中要时刻将文化信息的传播谨记于心。

古文英译,不仅是介绍古典作品,更重要的是向读者传递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文学创作、政治历史演变以及中国历代社会生活习俗诸方面文化信息。

这种文化交流,往往要跨越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板桥杂记》文言色彩较重,在翻译的同时将其原有的文化内涵传达给读者是很重要的。

翻译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原文中大量引用的典故如何翻译等。

完全对等的两种语言是不存在的,原文语言和译入语之间存在语法习惯差异、文化差异等不同之处,完全逐字对应的翻译几乎是不可能的。

汉英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重形合(Hypotaxis),即通过连接词来体现分句之间的依附或从属关系的结构。

而汉语重意合(Parataxis),不是借助形式手段来体现词语之间或句子之间的意义或逻辑关系,而是根据主观感觉,从上下文中悟出逻辑关系来。

因此,汉译英时,常常要作一些调整,使译入语读者能尽可能完整地接收到原文所传递的信息。

调整并不是译者随心所欲的,就像奈达所说:“In point of fact,what he really does,or should do,is to select in each instanc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Nida,2004)即译者真正要做的是选择最自然的翻译。

论语》翻译漫谈

论语》翻译漫谈

孔子“学而不厌”,故能尽悉本末, 洞晓天下。学贵在力行致用,勤 于思考。诚如孔子所言:“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 乃孔子为学之精神,古今学人, 皆当效法,顺之则进,逆之则退, 学思并举,不可偏废。
学习在于志诚,所以孔子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毛泽东亦说:“学习上来 不得半点虚假。”他在致其师徐 特立的信中说:“有的人只有半 桶水,却篇要淌得很。”此亦圣 人警世之言,为学者不可不慎。
Confucius said, “Gentlemen unite instead of conspiring; petty men conspire instead of uniting.”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onfucius said, “You (given name of Zi Lu, a disciple of Confucius), shall I teach you knowledge is? When you know a thing, to recognize that you know it, and when you do not know a thing, to recognize that you do not know it. That is knowledge.”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Confucius said, “When one’s parents are alive, one should not go far away. If one has to, one should tell them where one is going.”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 喜,一则以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生豪:中国莎剧翻译第一人。1936-1944:31部半剧本 “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习全集至十余遍,于原作精神, 自觉颇有会心。”
“他以业余力量从事译莎是在一九 三五年春。……那些年月里,日本 帝国主义欺侮中国人民气焰很盛。 恰好讥笑中国文化落后到连莎氏全 集都没有译本的,又正是日本人。 因而,我认为他决定译莎,除了个 人兴趣等其它原因之外,在日本帝 国主义肆意欺凌中国的压力下,为 中华民族争一口气是重要的动力。”
翻译漫谈
外国语学院:李海军
1、翻译的定义
1、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 言表达出来。(《现代汉语词典》) 2、Translation is changing speech or writing into another language.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林纾:1897年与王寿昌合译法国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 事》。译作180 余种(美国、英国、法国、俄国、希腊、 德国、日本、比利时、瑞士、挪威、西班牙的作品)。 康有为:译才并世数严林、百部虞初救世心。
鲁迅:200多万字。《域外小说集》;硬译;宁信而不 顺
《域外小说集》为书,词致朴讷, 不足方近世名人译本。特收录至审 慎,迭译亦期弗失文情。异域文术 新宗,自此始入华土。使有士卓特, 不为常俗所囿,必将犁然有当于心, 按邦国时期,籀读其心声,以相度 神思之所在。则此虽大涛之微沤与, 而性解思维,实寓于此。中国译界, 亦由是无迟暮之感矣。”
严复:以翻译启蒙中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天 演论》、《 原富》、《群学肄言》、 《群己权界论》、 《穆勒名学》、《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 “信、达、雅”。
康有为:“精通西学第一人”。 梁启超:“于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 一流人物。”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 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 胡适:“严复是介绍近世思想的第 一人”。
《余光中论翻译》 The English Learner's Guide to Chinglish (《中式英语之鉴》)
6、译者的素质
1、精通双语。
2、宽广的知识面。 1, This book mainly deals with conductors and semiconductors such as silicon and germanium. 2, This book mainly deals with conductors and semiconductors such as copper and silicon. 【V1】 本书主要讨论导体以及硅和锗这样的半导体。 【V2】本书主要讨论铜和硅这样的导体和半导体。 3、掌握常见翻译技巧。 4、良好的翻译职业道德。

2、翻译的作用
1、跨语际交流的工具
2、传播文化
3、丰富语言表达
例:掉鳄鱼眼泪(to shed crocodile tears)、沙发(sofa)、咖啡(coffee) paper tiger(纸老虎), kungfu(工夫), taiji(太极),Fuwa(福娃)
3、翻译的标准
1、忠实
5、翻译腔
翻译腔指由于受源语影响而产生的不 地道的译文表达。 汉译英:中式英语 有房 Have Room(Room Available) 小心地滑 be careful of floor slipppery (Caution: Wet Floor)
贵阳 expensive sun 警风 police breeze
[原译]这是件我不能想出解释的事, 就是对乡村生 活具有的热情和对自然景色具有的爱心最强烈和最 普遍的正好是那些天气最坏和寻找风景如画的地方 最带有困难的欧洲国家。
[改译]欧洲有些国家,天气坏透,那里的人要辛苦 一番,才能寻找到风景如画的地方。奇怪,他们恰 恰最喜欢过乡村生活,也最爱欣赏天然风景,而且 这个情形也极普遍。这是实情,我怎么也提不出叫 人满意的解释来。
余光中:纯粹的中文。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傅雷: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译作约五百万言,译文以 传神为特色。“神似”
杨宪益和戴乃迭:译作百余种,译文千万字;“翻译了整 个中国”;《红楼梦》全译本。 24岁译《离骚》至今仍被欧洲学术界奉为经典。 John Minford:与钱锺书齐名,是中国最后一代的世界级 学术巨匠。
梁实秋:耗时38年,独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4、翻译的方法
1、直译
例:It is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译文] 这是一石二鸟。
2、意译
例:It is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译文]这是一箭双雕。 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就意译。 例1:Listening to classical music is my cup of tea. 例2:Waterloo Bridge/Ghost/Mission Impossible
例: I think he is pulling my leg. 【原译】我认为他在拖我的后腿。 【改译】我认为他在和我开玩笑
2、通顺
例:This book is the beginning of his fame. 【原译】这本书是他名声的开始。 【改译】这本书是他的成名之作。
“又是莎士比亚,我已与他绝交。” “不是天才,不是学者、活的长”
许渊冲: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译著120余部,包括 《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选》《西厢记》 《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等。2010年:“翻译文化终 身成就奖”;2014年:“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诗译英法唯一人” “不是院士胜院士”,
抛扔 to throw to throw
带好:take good
英译汉:西化汉语
例:“Don’t cough more than you can help.”
[原译]“不要咳得多于你能不咳的。” [改译]“能不咳就不不咳。”
It is a curious fact, of which I can think of no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that enthusiasm for country life and love of natural scenery are strongest and most widely diffused precisely in those European countries which have the worst climate and where the search for the picturesque landscape involves the greatest discomfort.
7、翻译危机
季羡林:“翻译危机”。 繁荣的翻译市场。
翻译危机的表现:
1、抄袭 2、抢译
3、劣译
8、中国历史一些著名翻译家
玄奘:创办译场。19年译经75部,1335卷。 唐太宗作《三藏圣教序》;皇太子李治作《述圣记》。
徐光启:“西学翻译之父”、“科学译祖”;和利玛窦 翻译《几何原本》(几何、点、线面,直角、钝角、三 角形),一次翻译即成定本,:“无一字之苟,一语之 疏”,梁启超:“字字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