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性评价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性评价概述

食品安全性评价概述

食品安全性评价概述食品安全性评价是一项关乎公众健康的重要工作。

它旨在对食品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提供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安全性评价涉及对食品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包括食品原材料的来源、生产过程、储存和运输条件、添加剂使用、食品接触材料等。

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目标是评估和预测食品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对人的健康造成的风险。

评价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评估食品源头的安全性。

这包括评估食品原材料的质量和来源,检查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

此外,评估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各种添加剂的安全性,确保其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其次,评估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

评估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制度,包括了卫生设施、卫生操作规范及相关培训等。

对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交叉污染、微生物污染等进行评估,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此外,还需要对食品储存和运输条件进行评估。

这包括评估食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等条件是否符合标准,以及是否存在可能导致食品变质和污染的因素。

最后,评估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

包括对与食品接触的包装材料、容器、器具等进行评估,确保其不会对食品的安全性造成潜在风险。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性评价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过程,涉及到食品的各个环节和因素。

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众在食用食品时能够避免食品相关的潜在风险,维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正确和有效地进行食品安全性评价,可以有效地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并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和企业制定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食品安全性评价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和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工作。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借助化学、生物学、毒理学、营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手段,对食品中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首先需要评估食品原材料的安全性。

食品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食品的安全性。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明确原材料的产地和来源,查看相关证明文件,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性评价

食品安全性评价
7天喂养试验旳观察指标为死亡率、体重增长、进食量、 肝体重量比与肾体重量比。必要时还可进行病了解剖和组 织学检验。
17
2、 试验成果鉴定
如LD50剂量或7天喂养试验后最小有作用剂量(mg/ kg·体重)不不小于人旳可能摄入量(mg/kg·体重)旳10 倍者,则放弃该受试物用于食品,不再继续其他毒性试 验。 如不小于10倍者,可进行下一阶段旳毒理学试验。 但凡LD50在10倍左右时,应进行反复试验,或用另 一种措施进行验证。
1
第八章 食品安全性评价
2
食品安全性评价:是利用毒理学动物试验成果, 并结合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来论述食品中某种 特定物质旳毒性及潜在危害,对人体健康旳影响 性质和强度,预测人类接触后旳安全程度。
食品安全性评价旳目旳
3
食品安全性评价主要是阐明某种 食品是否能够安全食用,食品中 有关危害成份或物质旳毒性极其 风险大小,利用足够旳毒理学资 料确认物质旳安全剂量,经过风 险评估进行风险控制。
24
K等于一次予以所需剂量旳LD50与分次予以所需总剂量旳
LD50(n)之比,即: K=LD50(n)/LD50(1)。
K值越大,表达蓄积性越弱;
K值越小,表达蓄积性越强。
➢ 0 <K <1 高度蓄积;
➢ 1≤K<3 明显蓄积;
➢ 3≤K<5 中档蓄积;
➢ K≥5
轻度蓄积。
25
② 20天试验法 对试验动物连续20天予以受试物进行旳试验。以成年
肿瘤作用旳慢性毒性试验措施。
36
2、 试验项目
原则上宜选用接近人体代谢特点旳试验动物,但因目 前已掌握大、小白鼠各品系旳特点及诱发肿瘤旳敏感 性,故可优先用于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用两种性别 旳大鼠和/或小鼠进行两年生命期慢性毒性试验和致 癌试验,并结合在一种动物试验中。

《食品安全性评价》课件

《食品安全性评价》课件

安全性评价目的
评估某地区蔬菜中农药残留是 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确
保消费者健康安全。
安全性评价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 ,对蔬菜样品进行抽样检测, 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安全性评价内容
对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种类、 残留时间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测 和评估。
安全性评价结论
经过严格检测和评估,某地区 蔬菜中农药残留符合国家食品 安全标准,消费者可放心食用
第三方机构应具备相应的检测和认证资质,确保检测和认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企业可寻求第三方机构的帮助,对产品进行检测和认证,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 度。
04 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发展趋 势
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 技术,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 节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提高食品安 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03 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实践应 用
食品生产企业的自检自评
食品生产企业在产品上市前应进 行自检自评,确保产品符合国家
食品安全标准和企业标准。
企业应建立自检自评制度,配备 相应的检测设备和人员,定期对 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成品进行检
测。
企业应关注食品安全风险点,对 高风险产品进行重点检测,及时
发现并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 应当遵守的规范和标准,以及违反法 律法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食品安全标准
01
食品安全标准是评价食品安全性 的重要依据,包括国家食品安全 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
02
这些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各种危害 物质的限量要求、食品添加剂的 使用规范、食品标签标识等内容 。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性评价》 ppt课件

食品安全性评价

食品安全性评价

4.保健品食品安全性评价
3)保健食品原料的外源性污染 部分野生灵芝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可导致人体器官衰竭。
谢谢观看!
食品安全性评价
复习

1.解释ADI和BMI 2.食品中的危害从来源上可分为 3.食品中的危害从性质上可分为 性和 性、 性? 性和 性?
一、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食品安全性评价: 是运用 毒理学动物实验 结果,并结合 人群流行病
学调查资料来阐明食品中某些特定物质的毒性及 其潜在危害,预测人体接触后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 影响的性质和强度,为制定预防措施特别是卫生标准
毒理学实 验使用的 动物至少 应该选择 清洁级动 物
二、食品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无菌动物 所谓无菌动物,就是指不能检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 虫的动物。
二、食品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实验动物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 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 检定及其科学实验的动物。
1)中草药本身的毒性 如人参中的人参萜、人参苷、人参皂苷元等,口服 3% 人 参酊100ml可减轻轻度不安和兴奋,如口服200ml以上的 人参酊或较大剂量人参粉,可致中毒。
4.保健品食品安全性评价
2)各种原料配伍作用 许多人为了求效果既吃保健品又大量服用各种西药。如 含甘草成分的保健食品与水杨酸盐合用可使消化道溃烂的 发生率增加。
二、食品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果蝇寿命较短,可用 于验证遗传研究领域 的一系列新理论。此 外,果蝇的基因组较 为简单,已经完成排 序,它们的染色体也 较短。在进行研究时, 科学家更容易提取一 个或多个特定基因。
二、食品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食品安全性评价

第七章食品安全性评价

第七章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性评价是指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以及其他食品添加剂等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以确定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性评价是现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国政府和食品企业需要重视和实施的一项工作。

一、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科学性食品安全性评价需要基于科学性,即依据科学方法进行评估。

科学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食品中潜在的风险因素,例如有害物质的含量、微生物的菌落数等。

此外,科学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估计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例如通过动物实验来评估其中一种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只有通过科学方法进行的食品安全性评价,才能获得客观、真实的结果,从而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二、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全面性食品安全性评价需要全面地考虑食品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

首先,食品安全性评价需要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评估。

这些有害物质可以是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塑化剂等。

其次,食品安全性评价还需要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评估。

这些微生物可以是细菌、病毒、霉菌等。

再次,食品安全性评价还需要对食品添加剂等进行评估。

这些食品添加剂可以是防腐剂、增味剂、色素等。

通过全面地考虑以上各种潜在风险因素,食品安全性评价才能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三、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可靠性食品安全性评价需要具有可靠性,即评价结果要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和程序,确保评价的客观性。

评价结果需要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或调查来验证,以提高评价的可靠性。

此外,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例如评价方法的精度和误差,以及数据的限制等。

通过确保评价的可靠性,食品安全性评价才能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四、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实施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实施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食品企业等多方的合作与共同努力。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安全性评价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安全性评价

2、暴露评估的方法
• 暴露评估的具体方法:①对食品直接或间接进行监测,② 对产地环境进行监测,③对人群个体与群体进行暴露生 物监测等。
• 急性和慢性的膳食暴露评估的一般表达式如下:
(1)总膳食研究
• 通过测定市场上采集经过烹调、加工的食物样品中化学 污染物含量,结合研究本身膳食调查得到的食物消费量 数据计算得到的。
Nothing is poisonous and everything is poisonous; the dose determines the poison
没有什么是有毒的,所有的 东西都是有毒的,剂量制造毒性
-Paracelsus, 1541 AD
Auroleus Phillipus Theostratus Bombastus von Hohenheim
项目五:食品安全 性评价
一、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一)食品的风险 1、食品的风险 (1)风险 • “风险”是一种不良健康效应的可能性及该效应严重程度的
函数,以概率及严重程度的可能性表示。 • 如:血燕和大米中农药残留 • 食品安全保障不能消除危害,只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
(2)可接受风险
• 从理论而言,几乎所有化学物质、大多数微生物等都是危 害物,但毒理学上讲“剂量决定毒性”,即只要接触剂量 低于某阈值,其风险就可忽略。
• 可接受风险是指公众和社会在精神、心理、经济及道德等 各方面均能承受的风险。
• 食品安全风险是指食品中或者食品食用过程中存在有不利 于健康的影响的可能性,以及影响的严重程度和食品危害 所引起的后果。食品安全危害是指食品中会对健康形成潜 在不利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或食品状态。
TOXICITY毒性:
②半数致死剂量(LD50):是一个用统计学方法表示的, 能预期引起一群机体中50%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第六章-食品安全性评价

第六章-食品安全性评价
➢ 质反应(quantal reponse) 没有强度的差别 效应的观察结果为计数资料,不能用具体的定量 数值表示 只能用“阴性或阳性”、“有或无”来表示,如 死亡或存活
18
剂量-反应曲线
剂量-反应关系可以用曲线表示,以剂量为横坐标,以表示 量反应强度的计量单位或表示质反应的百分比为纵坐标, 建立曲线
➢ 3项为阳性:可能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应放弃 ➢ 2项为阳性:且短期喂养试验有显著毒性作用, 应放弃;如短
期喂养试验有可疑毒性作用,则根据重要性和可能摄入量 权 衡利弊 ➢ 1项为阳性:从备选遗传毒性试验中选择2项试验 ❖ 所选2项均为阳性,应放弃 ❖ 1项为阳性, 短期喂养试验和传统致畸试验未见明显毒性和
结果判定: ➢ 当LD50<10倍人的可能摄入量时:应放弃 ➢ 当LD50>10倍人的可能摄入量时:进入下一阶段毒理学试验 ➢ 当LD50为人的可能摄入量10倍左右时:应进行重复试验,或
用另一方法验证
36
急性毒性:指人或动物一次或24 h之内多次接触 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 括致死效应
前3个阶段试验 决定
第4阶段试验
➢凡属我国仿制的化学物质,如多数国家已允许使用,并有 安全性证据,或WHO已订有ADI,同时又能证明我国产品 与国外产品一致,一般进行第1、2阶段后,即可进行评价, 并允许用于食品,制订使用卫生标准。
34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一、参照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 GB15193-2003
16
剂量-反应关系 毒理学的重要概念,如果要确定机体的某种损害作用 是由某种外源化学物所引起,除过敏反应外,一般应 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17
剂量-反应关系类型

食品安全性评价PPT课件

食品安全性评价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农药种类
检测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 留,如有机磷、有机氯、 拟除虫菊酯等。
检测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液相色 谱法、质谱法等手段对食 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
检测标准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 限量规定,确保食品的安 全性。
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
重金属种类
检测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如铅、 汞、镉等。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 技术和设备,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 差距。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 识和理解。
倡导健康饮食习惯
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选择健康、安全的食物,减 少不安全食品的摄入。
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方法
毒理学评价
毒理学评价是食品安全性评价的 重要方法,通过对食品中各种成 分或污染物进行动物实验和人体 试验,评估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是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基 础方法,通过对食品中各种成分 或污染物的含量进行检测和评估,
确定其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微生物学评价
微生物学评价是食品安全性评价 的重要方面,通过对食品中各种 微生物进行检测和评估,确定其
检测标准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中的添加剂进行 限量规定,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04 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案例分 析
案例一:某品牌婴幼儿奶粉的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目的
评估某品牌婴幼儿奶粉是否符 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确保产
品质量安全可靠。
安全性评价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性评价》课程论文重金属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学生姓名:梦梦学号:任课教师:包鸿慧所在学院:食品学院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2012年12月重金属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摘要: 随着我国各产业的快速发展,环境中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其中重金属污染以隐蔽的方式严重威胁到食品安全,从污染方面来看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人和动物体通过食物吸收和富集大量重金属,严重时可出现中毒症状,重金属沿食物链进入人体后,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本文综述了几种重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及其来源,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以便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维护人体健康。

关键词:重金属食品污染人体健康危害一、概述重金属是指密度在5×10-5kg/cm3以上的金属,如金(Au)、银(Ag)、汞(Hg )、铜(Cu)、铅(Pb)、镉(C d)、铬(Cr)等。

有些重金属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干扰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危害人体健康,被称为有毒重金属。

这类金属元素卞要有:汞、镉 ,铬(Cr)、铅、砷(As)、锌(Zn)、锡(Sn)等。

其中,砷木属于非金属元素,但根据其化学性质,又鉴于其毒性,一般将其列在有毒重金属元素中。

根据这此重金属元素对人类的危害不同,又将它们区分为中等毒性(Cu, Sn, Zn等)和强毒性元素((Hg, As,Cd, Pb, Cr等)。

食品中的有毒重金属元素,一部分来自于农作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另一部分则来自于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污染。

重金属元素可通过食物链经生物浓缩,浓度提高千万倍,最后进入人体造成危害。

进入人体的重金属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刁一显小出毒性,往往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性。

二、食品中重金属的来源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是汞、镉、铅、砷等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对食品造成污染的卞要渠道。

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能源、运输、冶金和建筑材料生产所产生的气体和粉尘。

除汞以外,重金属基本上是以气溶胶的形态进入大气,经过自然沉降和降水进人土壤。

农作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并富集重金属,也可通过叶片从大气中吸收气态或尘态铅和汞等重金属元素。

据研究,蔬菜中Pb含量过高与汽车尾气中 Pb污染有很大的关系。

作物中积累的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们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农业上施用的农药和化肥是造成食品污染的另一渠道。

磷肥含有镉,其施用广泛且量大,可造成土壤、作物和食品的严重污染。

长期使用含Pb, Cd, Cu, Zn的农药、化肥,如磷矿粉、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也将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

有机汞农药含苯基汞和烷氧基汞,在体内易分解成无机汞化合物。

目前我国已禁止生产、进口和使用有机汞农药,除拌种常用的醋酸苯汞、氯化乙基汞外,各国都已禁比使用有机汞农药。

但民间剩余的农药,仍有间断使用的,应引起重视。

贮藏食品的大多数金属容器含有重金属元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污染食品。

另外,重金属元素还会随部分食用药物进入人体,产生危害。

当前,国际上进口中药材和中成药国家对中药材和中成药中重金属的含量提出了严格要求。

食品中有毒重金属首先来自自然环境,由于自然环境中特定的区域动物和植物体内某些重金属含量超标,人们食用了这些食物,从而在体内蓄积;另外,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金属器械、管道、容器以及加工时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纯,含有某些金属元素及化合物,其有害重金属可溶出污染食品;在食品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工具被污染,从而又污染食品。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含各种金属毒物的工业废气、废渣、废水不合理排放,重金属农药和化肥的大而积的施用,受污染水体和上壤中有毒金属毒物含量较高,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而使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显著增高。

并使这些金属毒物转入食品。

三、食品中有毒重金属对人体的影响食品中有害金属对人体可产生多方而的危害,主要有强蓄积性,排出缓慢,生物半衰期多较长,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常以慢性中毒和远期效应为主。

人体摄入含有毒重金属污染的食品时,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而在生物体内及人体内达到很高的浓度,造成重金属中毒而损害人体健康,有毒重金属进入人体后排出缓慢,生物半衰期较长,能抑制人体内很多化学反应酶的活动,破坏神经组织,损害人体解毒功能的关键器官如肝、肾等组织强蓄积性;以慢性中毒和远期效应为主;对人体内酶的影响,通过抑制作用,琉基、汞、镉、砷等重金属作用于细胞,细胞膜引起膜通透性改变,蛋白质、VC的营养水平对金属毒物的吸收和毒性有较大影响。

1、汞中毒症状头痛、肝炎、肾炎、尿血、尿毒症、肌肉萎缩、肾衰竭、呕叶、腹痛等典型病:水误病2、镉中毒症状高血压、心脏血管疾病、出血性肠胃炎、肝、肾坏死、癌症等典型病:骨痛病3、铅中毒症状痛风、慢性肾衰竭、严重腹绞痛、急性肾衰竭、致癌等。

4、铬中毒症状肺癌、鼻中膈穿孔、过敏性皮肤炎、急性肾衰竭等。

5、砷中毒症状湿疹、贫血、中毒性肌肤炎、肝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皮肤癌。

四、有毒重金属对食品的污染1、汞对食品的污染汞( mercury, Hg)又称水银,广泛应用于制造工业用化学药物、电子或电器产品、农业杀菌剂、防腐剂、电池等领域。

污染主要来自氯碱、造纸、塑料、电子等工业以及大量使用含汞农药。

汞在农作物、动物及人体内富集,长期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慢性汞中毒的一系列不可逆的神经系统中毒病变,还产生致畸性。

有机汞对人体危害很大,易被植物吸收,有机汞特别是甲基汞(CH3-HgCl),比无机汞的毒性强得多,甲基汞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合成和分解的。

食品主要以是水产品为主,在鱼体中汞的浓度比周围水体的浓度高出好多倍,极易在鱼体内聚积。

在农业上使用的大量甲基汞化合物,会导致植物和动物可吸收此类化合物,结果使食品受到污染,被汞污染的食品虽经加工,也不能将汞除净。

日本发生“水俣病”就是由甲基汞引起。

微量汞在人体内不致引起危害,可经尿、粪和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如数量过多,即产生神经中毒症状,严重者精神紊乱,进而疯狂,痉挛致死。

根据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 2005)}4]规定,食品中汞的MLs、含量为:粮食(成品粮)≤0. 02 mg/ kg,肉、蛋(去壳) ≤0. 05 mg/ kg ,薯类、水果、蔬菜、鲜乳≤0. 01 mg/ kg,鱼及水产品(甲基汞) ≤0.5 mg/ kg 。

2、镉对食品的污染镉( Cadmium , Cd)应用于锌冶炼、矿山、电镀、油漆、颜料、陶瓷、原子、塑料和农药等工业领域,由于工业“三废”尤其是含镉废水的排放对环境和食品的污染较为严重,用此类水浇灌农田,可使大米中含镉镉量大大地超过卫生标准,有的污染地区居民每日摄入比非污染区高30多倍。

鱼类富集镉较多,许多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都含有含镉,镀层容器盛装食品,塑料管引入生活用水,长期摄入含镉镉较高的食品和水,会对人体的消化道、呼吸道、肾、肝损伤,严重的可导致全身性疼痛和骨质疏松的“骨痛病”,以及肾功能障碍和癌症的发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镉在人体内具有高强积累性,食品中镉的允许量较严格,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2762- 2005)规定,食品中镉的MLs 含量为:粮食(杂粮、而粉)、鱼、禽、畜肉类≤0. 1 mg/ kg,粮食(大米、大豆) ≤0. 2 mg/ kg,水果、鲜蛋≤0. 05 mg/ kg,禽畜肾≤l. 0 mg/ kg,禽畜肝≤0. 5 mg/ kg。

3、铅对食品的污染铅(Lead, Pb)的用途非常广泛,用于制成铅蓄电池、汽油、冶炼、电镀、颜料、油漆等领域。

污染的来源有含铅农药的使用、涂料、油漆、汽车尾气、蓄电池制造、废弃物污染、电子电器产品废弃物和铅冶炼厂、天然铅矿等所产生的“二废”,食品加工、贮藏、运输使用食品容器、用具都是食品铅的重要来源,植物吸收铅之后,主要累积在根系中,只有部分进入茎、叶和籽粒之中。

食入被铅污染的食品可引起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肾脏等明显的变化,铅化合物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神经系统、肾脏和血液系统,中毒后往往表现为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贫血等慢性中毒症状,尤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长期摄入会引起体内铅蓄积,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 2005)规定,食品中铅的MLs 含量为:谷、豆、禽畜、薯类、鲜蛋、果酒≤0. 2 mg/ kg,水果、蔬菜≤0. 1 mg/ kg,鱼≤0. 5 mg/ kg,茶叶≤5 mg/ kg 等。

4、食品中砷的污染砷(Arsenic, As)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用于印刷合金、黄铜(冷凝器用)、蓄电池栅板、耐磨合金、高强结构钢及耐蚀钢等领域。

环境及食品加工中使用不纯的酸、碱类和不纯的食品添加剂、含砷农药(包括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抑制剂等)以及含砷废水灌溉等都是食品中砷的污染源。

水生生物对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浓缩高达3300倍,长期饮用、食用被砷污染的水和食品,可在人体内有蓄积性,慢性中毒表现为疲劳、乏力,心悸、惊厥;急性中毒的症状是曰腔有金属味,曰、咽、食道有烧灼感,恶心、剧烈呕吐、腹泻,体温和血压下降,重症病人烦躁不安,四肢疼痛。

砷还能引起皮肤损伤,出现角质化、蜕皮、脱发、色素沉积等等。

砷的氧化物和盐类经人体吸收后可经肾或粪便排出,亦能从乳汁排出,但排泄极缓慢。

砷对人体的毒性很大,有机砷的毒性低,无机砷的毒性大,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 2005)规定,食品中砷的MLs含量为:粮食(而粉)、豆类、鱼、食用油脂≤0.1 mg/ kg,粮食(大米) ≤15 mg/ kg,粮食(杂粮) ≤ 2 mg/ kg,水果、禽畜肉类、蛋类、鲜乳≤0. 05 mg/ kg,藻类(干重计) ≤1. 5 mg/ kg5、食品中铬的污染铬(chromium, Cr)是银白色质地坚硬、耐腐蚀的重金属。

化工、金属加工、电镀、涂料,颜料工业,特别是制革业排放的废水及处理后的污泥是上壤铬污染的来源。

含铬废水灌溉农田、粮食和蔬菜时,铬的富集量增大几倍至十几倍,铬以小剂量广泛分布在食物中,膳食铬主要来源是谷类、肉类及鱼贝类。

植物从上壤中吸收的铬大部分积累在根中,其次是茎叶,籽粒中较少。

二价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摄入也会产生毒害。

六价铬的毒性比二价铬大100倍。

六价铬可能经曰、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引起支气管哮喘、皮肤腐蚀、溃疡和变态性皮炎、糖尿病、动脉硬化,长期接触还可导致呼吸系统癌症。

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2762 -2005)规定,食品中铬的MLs含量为:粮食、豆类、蛋类、肉类≤1. 0 mg/ kg,薯类、水果、蔬菜≤0. 5 mg/ kg ,鱼贝类、乳粉≤2. 0 mg/ kg,鲜乳≤03.mg/ 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