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战洛克不同打法下的出装圣石推荐

自由之战洛克不同打法下的出装圣石推荐
自由之战洛克不同打法下的出装圣石推荐

自由之战洛克不同打法下的出装圣石推荐下面推荐[channel=1817]自由之战[/channel]洛克在不同打法下的出装圣石搭配,无论你是走AP还是纯肉都有一款适合你。

【出装推荐】

(AP打法)

前期:索瓦剑+远行军靴(在保证足够的DPS同时依靠靴子的速度来提升位移效果,跑得快的好处我就不赘述了。)

中期:死神镰刀+菱法披风+烈焰战甲+精灵战靴(洛克自身拥有很高的攻击伤害,在死神镰刀的辅助下可以打出很高的伤害,而烈焰战甲可以有效的帮助你在战斗中迅速的切换路线,完全可以转换到肉或者纯AP的路线上,同时铠甲带来的伤害也是不菲的伤害,精灵战靴是增加魔

抗的,对于没有魔抗的洛克来说也是一种好东西。)

后期:死神镰刀+烈焰战甲+正宗+精灵战靴+绯暮屠杀者(死神镰刀、绯暮屠杀者可以保证一定的攻击效果,烈焰战甲则是纯正的伤害性装备,后期非常实用,精灵战靴主提速度,增加机

动性,正宗则是点杀的作用。在致命冲撞和压力气场的作用下,正宗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加上自身的被动技能非常暴力。)

(纯肉打法)

前期:索瓦盾+索瓦剑(防守和进攻都有所兼顾,同时还能很好的收拾小兵,保证兵线。)中期:菱法披风+冰霜魔石+征章腰带+精灵战靴+切割斧(在团战的时候可以有效的依靠自身的技能,对敌人造成不同的控制,特别是在队友的配合之下,基本上都可以碾压过去。)后期:精灵咒铠+皇家守卫+魔龙之心+烈焰战甲+精灵战靴(这是很典型的肉装,装备出奇,可以让洛克的血量达到3K多,已经非常肉了。只要你不是猥琐的就行,基本配合洛克的被动技能,多个英雄围上来也不怕,走位风骚一点就行。)

【圣石推荐】

红色圣荣石:攻击力

蓝色圣银石:护甲

绿色圣茉石:魔法抗性

紫色圣耀石:攻击力/护甲

暴力型打法的可以选用下面这种圣石搭配:

红色圣荣石:攻击力

蓝色圣银石:攻击力

绿色圣茉石:暴击伤害

紫色圣耀石:攻击速度

卢梭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卢梭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与其的行为、性格, 尤其与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生性爱好自然,行为不拘,一生只受过2年正规教育。但他善于学习, 与一些社会名流交往, 深受影响, 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认为, 所有社会的压迫和腐败, 都是由于文明进化; 科学徒示人以技巧, 而艺术则只召人以浮华,剥夺人类心灵的自由和本性的发展,因此科学和艺术的进步不但不能给人类带来愉快, 却足以使道德堕落。他还认为,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实在于文明的进步。他指出, 在原始社会,人类不平等的程度极小,而在所谓文明发生之后,不平等的程度加深了,尤其在私有制产生之后, 为了保护私有制, 人们定出法律和道德规范, 名义上是人类行为的共同准则, 实际上则强者压服弱者的工具。因此, 要减轻人类的不平等,只有回归自然,服从自然的法则,脱离社会的约束。他教育遵循自然的著名思想, 就是其社会政治和哲学观点的具体体现。 卢梭主要政治著作是《民约论》,主要的教育思想著作是《爱弥尔》, 而《忏悔录》则是其自己的传记体小说。因此, 从《爱弥尔》中, 我们可以看到卢梭闪闪发光的教育思想。其中, 也蕴涵着他在学前教育课程方面的真知灼见。 1.教育思想 卢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 以儿童为本位。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地说, “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边坏了。”他认为,人性本善,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内在欲望而行动, 不必加以干涉。一旦受了社会认为的干涉,儿童极易产生不自由、不平等, 甚至产生罪恶。所以他极力主张, 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 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返自然, 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人类的影响。换言之, 教育要发展儿童天生的禀赋,应使儿童有自然的生活,

洛克生平及主要思想

洛克生平:洛克于1632年出生于英国,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清教徒的父亲在内战期间为议会军队而战。1646年洛克在威斯敏斯特学校接受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基础训练。1652年克伦威尔主政期间,洛克到牛津大学学习,并在那儿居住了15年。1656年洛克获得学士学位,1658年获硕士学位。后来他还担任过牛津大学的希腊语和哲学老师。在牛津期间洛克对当时盛行于校园内的经院哲学不感兴趣,反而比较喜欢笛卡尔的哲学以及自然科学。他在36岁时曾被入选英国皇家学会。也正是由于洛克的哲学观点不受欢迎,他最后决定从事医学研究。这一时期洛克还结识了著名的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 1666年洛克遇到了莎夫茨伯里伯爵,并成为伯爵的好友兼助手。在此期间洛克开始了其一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人类理解论》(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的创作。1675年洛克离开英国到法国住了三年,结识很多重要的思想家,后来又回到伯爵身边担任秘书。1682年莎夫茨伯里伯爵因卷入一次失败的叛乱而逃往荷兰,洛克也随行。伯爵在翌年去世,而洛克则在荷兰一直呆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荷兰期间洛克隐姓埋名,并且完成了包括《人类理解论》在内的多部重要著作。 1688年洛克返回伦敦,并在次年写了两篇十分重要的政治论文。他的《人类理解论》也在1690年发表。晚年的洛克大部分的精力都投注在《人类理解论》这部书上,不过此时也认识了包括艾萨克·牛顿在内的几位科学家。洛克终身未娶,在1704年溘然长逝。 哲学思想:洛克是不列颠经验主义的开创者,虽然他本人并没有完全贯彻这种哲学思想。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的观念和反省(reflection)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省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洛克还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简单观念,而我们自己从许多简单观念中能够形成一个复杂观念。 洛克还主张感官的性质可分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洛克相信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主性质包括了形状、运动或静止、数目等和物质不可分离的那些性质,而次性质则包括了颜色、声音、气味等其他各种性质。洛克认为主性质就在物体里,次性质只在知觉者中。在这问题上洛克是追随笛卡尔的二元论学说,同意有些性质是可以用人的理智来了解的。 政治思想: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他主张要捍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1689到1690年写成的两篇《政府论》是洛克最重要的政治论文。第一篇是对罗伯特·费尔默爵士的《先祖论即论国王之自然权》的反驳。洛克极力并有效地驳斥了费尔默的君权神授的主张。在第二篇中洛克主张统治者的权力应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当政府的所作所为与这一目的相违背的时候,人民就有权利采取行动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将权力收回。洛克也支持社会契约论。不过他也强调社会契约论是可以废除的。他也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一个人没有损害另一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其事。他也提倡个人财产的合理性,认为个人有权拥有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合法财产。洛克提出的人所拥有的“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s)就包括了生存的权利,享有自由的权利以及财产权。洛克还第一个倡导了权力的分配,他把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三种,认为立法权高于其它两权,但立法权仍要受到人民的制约,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另外,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对外权涉及到和平与战争、外交与结盟,也为国王行使。 这方面的理论由后来的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继续发展,并对美国的三权分立制政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洛克的政治思想对后来的政治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洛克的自由主义被美国奉为神圣,成为民族理想。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托马斯·杰弗逊等美国政治家,并且在美洲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洛克的影响在法国则更为激烈。伏尔泰是第一个将洛克等人的思想传到法国去的人,法国后来的启蒙运动乃至法国大革命都与洛克的思想不无关系。 洛克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天赋人权”学说来反对“君权神授”思想。他把在英国革命中提出的各种基本要求概括为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并把它们说成是天赋人。

第十五章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十五章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生平和教育实践 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是意大利著名的女教育家,医生。她的自由教育思想,与她1907年在意大利罗马圣罗伦佐贫民区创办的“儿童之家”及其所用教具和训练方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讨论。蒙台梭利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女医学博士、欧洲新教育运动声誉卓著的教育家。蒙台梭利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并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研究。她善于学习、总结和批判地汲取先辈及当代教育家的研究成果,勇于实践、创造和革新,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对幼儿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蒙台梭利于1870年8月31日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时值意大利结束了几个世纪的分裂和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统一的王国。蒙台梭利在安科纳度过了童年,12岁随父母迁居罗马受中等教育。她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意志和性格坚强,中学各门功课成绩优秀,对数学尤感兴趣。中学毕业后,她按照自己的志趣毅然选择进入技术专科学校。在技术专科学校的各门学科中,她除了对数学仍然保持浓厚的兴趣外,对生物学和人类学也产生特殊的爱好;她认为学医才是自己最理想的专业,于是决定放弃学工,积极准备报考大学医学院。但是,在当时意大利女青年进大学学医确实是史无前例的,蒙台梭利决心破除传统的陈规陋习,不顾社会舆论的非议和父亲的百

般阻拦,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斗争,终于考入罗马大学成为医学院的第一名女生。在医学院,她刻苦钻研,克服种种困难和压力,学业成绩优异。 1896年,蒙台梭利成为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不久,罗马大学医学院聘她为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生,担任身心缺陷和精神病患儿的治疗工作。她对这些不幸的儿童深表同情,从而激发了对儿童神经和心理疾病研究的特别兴趣。很多事例使她认识到塞贡等人训练白痴儿童的方法和教具的正确性,她又从对生理学、人类学的研究中发现身体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的关系和联系,从而为这种方法找到了生理心理学依据。她深信: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儿童,通过运动和感觉训练的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体动作协调,并促进其智力发展。 1898年,蒙台梭利在都灵召开的教育会议上的发言中提出:“儿童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她的发言在社会各界人士中,特别是在医学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同年,政府委任蒙台梭利在罗马建立一所国立特殊儿童学校,收容精神病院的白痴儿童和公立小学的弱智儿童共22名,由蒙台梭利主持教育训练和实验研究。蒙台梭利开始运用塞贡的方法与教具教育和训练这些儿童,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改进。经过反复修改和补充,她找到了一种更适于儿童实际需要,并且儿童乐于接受的有效方法和教具。在此期间,她把全部精力用于从事教学和实验研究工作,一面

学前教育思想史

南京师范大学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学前教育思想史》是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中的必修课、必考课,也是该专业自学考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是以历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为主线,研究古今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的学科。其特点是:具有教育学科和历史学科的双重性质,着重于理论视野的拓宽和学科历史感的养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外、古今学前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过程及一般规律,能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继承发扬本国与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精华,为深入学习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打好基础。 Ⅱ、课程内容(注)与考核目标 上编中国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贾谊、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掌握各自的主要教育主张。 [学习内容] 第一节贾谊的太子儿童教育思想 一、论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 二、论“早谕教” (一)胎教 (二)学前教育 三、论师保博 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 一、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 二、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三、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 (一)及早施教 (二)严慈结合 (三)均受勿偏 (四)熏渍陶染 四、《颜氏家训》述评 第三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论儿童教育的意义 二、论学“眼前事”与编著《小学》 三、首创《须知》、《学则》的教育形式,编著《童蒙须知》 第四节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 一、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和批判 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 三、顺应性情,激发兴趣 四、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 [考核知识点] (一)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 (二)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理论及《颜氏家训》 (三)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四)王守仁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和改革儿童教育的主张 [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贾谊、早喻教、选左右、师保傅。 2、颜之推、《颜氏家训》。 3、朱熹、《小学》、《童蒙须知》。 4、王守仁、顺应性情、量力施教。 (二)理解分析 1、贾谊论太子獐教育的目的和实施。 2、颜之推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内容、原则、方法。 3、朱熹论儿童教育的意义、学眼前事主张。 4、王守仁对封建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自然教育论的意义、内容和原则。 第二章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康有为、蔡元培、张宗麟的儿童教育思想,熟练掌握张雪门、陶行知、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 一、论儿童的“公养”、“公育” 二、论胎教 (一)胎教的意义 (二)胎教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三、论婴幼儿教育

洛克的思想

约翰·洛克(J ohn Locke,1632―1704)天资聪颖、兴趣广泛,青年时期就读于牛津大学,深入学习了哲学、自然科学、医学等课程。洛克34岁那年,为莎夫茨伯里伯爵(当时英国辉格党的著名领袖)医好了久治不愈的怪病,从而与伯爵结为好友,并以伯爵私人秘书的身份开始介入英国政坛的核心,亲历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风云变幻。 《政府论》汇集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不仅使洛克成为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对于后世的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府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针对英国当时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菲尔默所持“君权神授论”的论战,带有很强的针砭时弊之意味,可归之为“破”;洛克在下篇的重点是“立”,阐释了他主要的政治思想。历来人们在探讨洛克政治思想时,主要是针对《政府论》的下篇。 1689年,洛克开始撰写《政府论》,1690年出版,旨在为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正当性辩护。该书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轰动。围绕其主题,洛克在《政府论》下篇提出统治者的权力应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当政府的所作所为与这一目的相违背的时候,人民就有权利采取行动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将权力收回。 其实,和霍布斯一样,洛克在试图解决政治权力的产生以及来源这一问题的时候,也是从人的“自然状态”出发,围绕“自然法”、“自然权利”、“契约”等范畴展开论述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和霍布斯并无二致。然而,洛克在论证伊始,即在对于“自然状态”描述中,便和霍布斯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洛克所描述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在自然法的范围内,人人都可以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无需听命于任何其他人的意志。尽管这种状态并非美好的世外桃源,但相对于霍布斯所描述的“人对人就像是狼对狼一样”、“一切人对于一切人的战争”这一阴森恐怖的景象而言,却是“一个和平、善意、互助和保全的状态”。 我们不禁要问:既然自然状态已这般美好,人类又何必建立国家、成立权威机构呢?洛克对此解释说,在自然状态下,由于人人平等,每个人生来就享有与他人同等的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在内的一系列自然权利,这些权利乃是由自然法加以昭示并予以保护的,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权予以损害和剥夺。然而,当大多数人处于自然状态时,仍会有若干人是不依照自然法生活的,因此难免会对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构成威胁。由于自然状态中缺乏一个公共的权威机构,没人享有高于别人的地位或对于别人事务的管辖权,因此人人都是自己讼案中的法官,“人人享有惩罚罪犯和充当自然法的执行人的权利”。但是出于人类自私的本性,在进行裁决的时候难免会对自己以及亲朋好友有所偏袒,同时也会由于不够善良、听凭激情以及报复心理等原因导致过分地惩罚他人。而且“一个加害自己兄弟的不义之徒就不会有那样的正义感来宣告自己有罪”。基于上述分析,洛克指出,尽管自然状态是美好的,但却是一个“纯粹的无政府状态”,缺乏一个公共的权威来对人们在公共事务中的是非对错做出裁决和判断。洛克把它称作自然状态中的“不便”。 洛克认为,缺乏公共权威之“不便”,很容易导致某种程度的混乱,甚至有可能变美好为丑陋,最终走向战争状态。如果人们能协议联合组成一个共同体,愿意各自放弃他们此前单独行使的惩罚权力,交由他们中间被指定的人来专门加以行使,就可以弥补此种“不便”,以“谋求彼此间舒适、安全、平和的生活”。也就是说,在洛克看来人们选择进入社会状态、建立国家并非由于自然状态的不堪忍受而迫不得已,乃是针对自然状态的“不便”所采取的一种正当补救方法,因此,人们仍然保有生命、自由以及财产权等基本的自然权利,而只将一部分权利让渡给了统治者。 人们建立国家或者政府机构的初衷,即为了更加安稳地享有自由、财产等天赋权利,就决定了权威机构的主要职责乃是维护和促进公共福利。它们不能将其权力扩张到该项职能范围之外,更不能享有凌驾于一切法律之上的特权。从某种意义上说,洛克既接受了霍布斯的“巨大的利维坦”,同时又对它的权限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00398自考《学前教育原理》2014版--第一章考核点与要求

2014版《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考核点与要求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古代的学前教育 一、识记:1.教育起源的三大理论2.保傅制度3.《颜氏家训》4.性恶论5.预成论 二、领会: 1.教育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 2.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 3.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4.中世纪儿童观形成的社会原因 三、简单应用: 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2.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3.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4.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 四、综合运用:分析和评价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说 1.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洛和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是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 式提出的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 2.观点:看到了动物学习与人类教育的相似性,从人类本能的角度对教育做出了生物学 解释。 3.缺陷:该学说把动物的学习等同于教育,把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行为与动物的 本能行为混为一谈,把教育过程看作按照生物学规律完成的本能过程,否定了教育的 社会性,是不科学的观点。 (二)心理起源说 ◆美国教育史学家和心理学家孟禄(1860-1947)他提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一 种无意识的模仿。不管人们意识到与否,儿童总是要模仿成年人的行为,这种模仿 心理就是教育的基础。 (三)劳动起源说 ◆恩格斯(1820-1895)《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劳动创造人本身”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者/生产劳动/社会现象

◆教育起源于劳动,并随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马克思主义教 育的科学起源说,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是人类社会生存和 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特点:简答题 1.儿童教育采取了公养、公育方式,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利平等。 2.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入在一起 3.以生产劳动为主要的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原始简单但又多面。 4.教育手段和方法原始、简单。 5.老人和妇女是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着。 (二)奴隶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学校教育产生,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了区分。教育具有阶级差异及男女的差别, 学前教育也具有阶级性和男女的差别。奴隶主不仅垄断了子女受教育的权利,而且 来着有目的、有计划地学前教育。 ◆从学前教育的实施对象来看,奴隶社会不仅针对婴幼儿开展学前教育,而且有了胎 教实践。中国是最早实施胎教的国家。刘向《列女传·周室三母》太任/刘向(约 前77-前6) ◆从教育实施方式来看,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奴隶主贵族 亲自或聘请家庭教师对子女进行教育。古希腊宫廷学校、西周保傅制度 ◆从学前教育的内容来看,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主要包括身体保育、道德习俗教育、 宗教教育和初步的文化艺术教育等。古希腊/身体/ 古印度/宗教/ 西周/礼 (三)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选择题 ◆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仍是以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学前教育具有阶级的差异和男女 的差别。学前教育下移,成为普通封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封建学前教育的 内容主要包括身体保健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的教育等方 面。《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封建社会广为流行的三部识字教材。 ◆中国是最早实施胎教的国家(西周时期)。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进 行的,封建社会时期,学前教育仍以家庭教育存在。 ◆欧洲中世纪(公元5世纪—14世纪上半叶)的学前教育包括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和 世俗封建主的学前教育两种类型。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宗教意识基督徒?世俗封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介绍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介绍》 课程教学大纲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人文应用学部 学前教育专业 二○○八年十二月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介绍》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江湘 审核人:刘育红 编撰日期:2008年12月 一、课程概述(前言) 课程概述(前言):课程类型(A、B或C类),课程性质(必/选修),计划时数及学分,实践课时比例(%),是否专业核心课程,简要介绍本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要求),教学目标和对象等。 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A类课程,职业延展类选修课,计划时数36,学分2,实践课时比例0%。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及外国一些重要学前教育家的主要学前教育思想,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教育观,为学生正确认识现实学前教育问题提供宽厚的文化背景基础;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史观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与借鉴历史经验,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与其他相关课程共同协作,培养有开阔的教育眼界、丰富的理论素养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教学要求: (一)本课程教学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师生课堂讨论与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系,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等。 (二)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与幼儿园的教育实际情况紧密联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从事幼儿教育的能力。 (三)结合实际进行教学,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与其他相关课程共同协作、相互配合,及时反映职业岗位的现状。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及外国一些重要学前教育家的主要学前教育思想,从而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二)通过学习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史观科学的分析各个时期及其代表人物的学前教育思想,总结与借鉴历史经验,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学前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分析学前教育现象并指导学生的学前教育实践。 本课程教学大纲的适用对象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学生。 二、教学内容描述 教学重点(要点)及教学方法的提示、难点及处理的建议,作业的内容。说明本课程各部分在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的具体要求。 可分章节按下列要求撰写: ①教学目的和要求; ②每个课题的教学要点和所覆盖的全部知识点; ③各课题重要概念和原理的简要表述; ④重点和难点圈定与提示;

《浅谈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浅谈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孙成结<13>沈银花<08>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 【摘要】洛克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思想家。其“绅士”教育思想中提出的体育、德育、智育等观点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其“绅士”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有很多积极的成份完全值得我们去借鉴,对当今我国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洛克绅士教育启示 文献综述 一、绅士教育的起源 “绅士”在英国早就出现,但早期的“绅士”是与封建贵族相联系的。在15世纪绅士首先的和主要的含义是指国王、王后、公、侯、伯、子、男等五爵。1而绅士一词最早在教育领域是由法国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Montaigne)提出。据王晓华老师在(断裂中的传统》一书中介绍,蒙田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康、举止得当、具有纯洁情操、高尚道德和判断能力的善于处理实际事务的社会活动家,他将这类人称为“绅士”。2这一教育思想传入英国后得到极大发展。16世纪许多教育家都从事“绅士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并出版相关著作,如汉弗莱(Isurence Humphrey)的《论贵族》、克莱兰德(James Cleland)的《年轻贵族学校》和皮吉姆(Heny Peacham)的《完美绅士》等。3但是这一时期的绅士教育实际上是指封建贵族子弟的教育。 真正使具有近代意义的“绅士教育”理论系统化的是I7世纪的弥尔顿(JohnMilton)和洛克。弥尔顿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将资产阶级的“高贵和文雅的青年”培养成为绅士。他说“我认为完善的、高贵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在平时和战时能公正地、熟练地、高尚地履行其公私职责的那种教育”。4 洛克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因为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的人自然很快就能走上正轨了。”5他认为绅士应该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精神品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 尽管这一时期的绅士教育思想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深究其实质,它是中世纪贵族精神和资产阶级价值观相融合的产物,仍然是一种扩大了的贵族教育:在质的方面,它表现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精英化要求—注重内在德性的修为而忽略技能培训的精英分子;在量的方面,它将受教育对象严格局限在中上阶层。,而在17世纪的英国社会大变动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虽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巩固了自己的阵地,但与封建旧贵族在价值取向上的争夺却以失败告终。当贵族的“典雅”所具有的强烈吸引力,使绅士教育倡导下的绅士风度从上层逐渐渗透到中下层而成为英吉利民族文化传统和特有价值标准的外化形式时,洛克教育思想的激进性和现实性逐渐被淡化了。到了19世纪中期,其后继者的保守倾向更加明显,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神学家、教育家纽曼。 纵观英国“绅士教育”思想的演变,从洛克到纽曼,绅士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反传统到维护传统的转变,经历了激进的现实主义到保守的理想主义的转变。无论是这一教育思想体系 1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266 2王晓华.断裂中的传统一人文视歼下的大学理想[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65 3博伊德埃德蒙·金.任宝详等译西方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转引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大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182 5洛克.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及研究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及研究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哲学上,他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重要代表。在教育上,他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竭力主张培养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或贵族化的资产阶级。他撰写的《教育漫话》一书从理论上为英国的绅士教育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生平简介 1632年,洛克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幼时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1652年毕业于威斯敏斯特公学,随即入牛津大学研究哲学、物理、化学、医学,1658年获硕士学位。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在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立宪君主制度。洛克深受革命胜利的鼓舞,在几年里连续发表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哲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89)、《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为新政权提供理沦依据。1692年出版的《教育漫话》,系统表述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方面的要求,成为从西欧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发展到近代为现实生活服务的世俗教育的中间环节。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1690年)中阐述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是他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和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他继承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批判了天赋观念论,详细论证了基于感觉经验基础上的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儿童的心灵生来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任你在上面写上什么或把它塑造成什么。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就像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经验来源于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和对心理活动的“反省”。人的观念大部分来源于感官,同时人的认识应由特殊上升到一般。洛克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和重要性,但他把对心理活动的反省看成知识的一个独立源泉,反映出他的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洛克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绅士教育”论,就是要通过体育、德育和智育等世俗教育,把资产阶级子弟培养成为与世俗贵族没有多大区别的新贵族——绅士。他认为绅士既要有贵族气派,又要有资产阶级的创造精神和才干,还要有健壮的身体。他重视培养能力,注意训练的意义,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洛克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启示 姓名:白玉超 学号:2012211110

邢台学院教育科学教科部作业纸 班级:12级教育学姓名;白玉超学号:2012211110 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启示 摘要: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洛克。教育学集大成者,主张绅士教育,提出体育、智育、德育三体系的教育思想;反对天赋观念,提出白板说;创作了《教育漫话》,并且其中的教育思想适应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发展需求,促进当时英国教育的发展;同时其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意义深远,尤其是对我国的德育、智育、体育及其他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洛克,绅士教育,白板说,教育漫话,教育启示。 约翰·洛克(J·Locke,1632-1704)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政治家、教育家。其生活时代,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正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其政治上支持资产阶级、哲学思想上受到培根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影响,这两方面决定了其教育思想为英国资本主义现实服务,系统地提出了绅士教育,为资产阶级发展提供教育上的保障。 一、《教育漫话》 (一)教育的作用 “我敢说,平常的人之所以有好有坏,之所以或有用或没用,十有八九都是教育造成的。人与人之间所以千差万别,都是出去教育的不同。”洛克高度评价教育在人形成中的巨大作用,教育的社会意义在于可以促进国家的幸福和繁荣;个人作用体现于教育对每个人幸福、事业、前途的影响。 (二)教育的目的 主要体现为绅士教育的目的论:将贵族子弟培养成为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和才干的事业家。 (三)教育的途径 就英国当时的社会背景,洛克认为教育正面作用的发挥场所不在被恶习熏染的学校,主张绅士的培养决不能通过学校教育,而只能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来进行,倡导家长及优秀导师师对儿童进行适应其个性的指导,发展其个性,塑造人格,促进其以后的发展。“导师较之学校里的任何人必定更能使他的儿子举止优雅,思想刚毅,同时又能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合适的,而且学习也更容易,成熟也更迅速。”积极肯定家庭教育对绅士培养的重要作用。 (四)意义及影响 《教育漫话》一书,集中体现了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是洛克教育思想的最集中的表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表述的教育思想是在概括并总结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在英国业已形成的绅士教育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较之

【学前教育思想史复习讲义】(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思想史复习讲义 名词解释 1.博专统一:颜之推主张博专统一,所谓博闻即各行各业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博闻有助于开阔眼界,避免犯片面性错误。只有专心做一件事,才能把它做好,因此博专统一,就是要广纳知识,掌握其精要。 2.知耻改过:张履祥指出,人应当知耻,人不能没有耻辱观念,缺乏正确的羞耻观,才是真正的可耻。同时张履祥提出人不能无过,但期于改。孩子看不到自己身上的毛病,因此引导儿童逐步确立正确的羞耻观帮助孩子了解自身毛病所在,使其知过而后能改。 3.宽严相济:崔学古主张宽严相济,从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出发提出宽严相济的教育原则。他认为儿童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教师过于严厉只会束缚孩子们的灵性,因此蒙师对儿童的态度应当宽厚仁慈一些,表情要和蔼,语言温和,耐心细致,使儿童便会产生亲近之感,但在学习上对儿童要从严要求,丝毫放松不得,这样才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4.五指活动:陈鹤琴说五指活动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儿童活动生活,具体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5.恭俭勤谨:张履祥认为,儿童初学,恭敬节俭,勤奋谨慎。恭之实事,真正存有恭敬之心,一言一行均体现出恭敬之实。生活上不要有过高的要求,注意节约,不铺张浪费。勤谨,儿童学习要勤奋,做事要勤劳,不可懒惰,要有谨慎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不仅提高道德水平又有利于身体健康。 6.情绪教育:陈鹤琴重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注重创造温暖、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他认为父母应避免恐吓孩子,及时缓解和解除孩子痛苦和精神上的压抑,家庭中良好的情感氛围能给孩子以积极的情绪教育有利于儿童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7.《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年,教育部又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对招收十年动乱破坏的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把学前教育内容划分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几部分,并强调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上课、游戏、体育活动、观察、劳动、娱乐及日常生活与未完成的,学前教育教学继续采用分科教学的形成。 8.知行并重:朱熹指出,人的行为是受知识支配。要做某件事先明白如何去做,教育儿童要想让他们认识规矩,这就是知。然后要求他们按规矩去做,这就是行,只有知行结合,知行并重,才能养成良好习惯。 9.分层致功:唐彪指出,儿童学习要做到先易后难,就必须分层致功。如果不分层次,不偱次序,企图一步登天,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他认为儿童读书必读明代咸化、弘治、正德等文章六七十篇。二、“宜读近时平易之文百篇”三、“须读精细深厚之文六七十篇,由易到难地分层阅读,才能取得成效。(P50) 10.行为课程:张雪门说:“生活就是教育,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生活和实际行为是行为课程的两大要素。”(P91) 11.闻见结合:颜之推认为,闻见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又有眼见方能知其真伪,他提倡“眼学”,重视直接观察以获取知识。所谓“眼学”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听闻也可开阔眼界,但不能轻信,主张闻见结合,既要耳闻,更须目睹,只有这样,方能获得真正的学问。(P17) 12.儿童中心论: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缺点是对儿童施以强迫教育,忽视儿童内在的本能需要,使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主张把教育重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要重视儿童的本能活动。(P335)13.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对教学问题时,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来说明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他把教学作为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活动才能系统地进行;反过来说,凡是教学活动都是要发生教育作用的。(P315) 14.白板说:洛克在论述教育作用时提出了白板说,人的观念出现之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是没有任何特征的白纸,洛克认为全部的观念都依赖于后天的经验和教育。(P269) 15.贫儿之家:1774年,裴斯泰洛奇开办了一所孤儿院,称为贫儿之家,力图把它办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机构,培养儿童的能力和精神面貌的场所。(P295)

浅谈洛克的家庭教育思想

浅谈洛克的家庭教育思想 《教育漫话》是洛克关于教育问题的思想精髓,其中以漫谈的方式讲述了洛克关于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等等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尤其是家庭教育,更是从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独特思考。虽然是写在几个世纪之前,但对当今的家庭教育也具有很大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洛克《教育漫话》家庭教育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17 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1666 年到1675 年做了长达十余年的家庭教师。这些经历使洛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为他日后写作其教育著作《教育漫话》奠定了基础。洛克关于教育的专门著作是《教育漫话》,之所以称为“漫话”,是因为其全部内容是由写给爱德华?葛拉克先生的信件整理而来。全书没有章节,没有标题和目录。整本书源自洛克为他的绅士朋友提的一些关于教育的建议,即如何将儿子培养成为谦和明礼、举止优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劳,既热爱知识,又能随时握起枪杆为祖国而战的英国绅士。 (一)、教育作用和目的 洛克是十分重视教育的,同时他也认为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在《教育漫话》的序言中,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他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同时他还认为人之好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国家的幸福和繁荣也靠国家具有良好的教育。 (二)、绅士教育的途径——家庭教育 洛克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绅士,培养成谦和明礼、品行端正、举止优雅的绅士。把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当做绅士必不可少的四种品格。同时还认为进行绅士教育的最好的场所不是在学校里而是在家里。认为当时的学校是集合了形形色色被惯坏了的、满身毛病的一群学童的机关,而每个班级里都有很多孩子,老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只有在家里聘用良好的家庭教师才能使儿童避免沾染恶习,并能因材施教,使儿童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合适的教育。虽然他同时也赞成某些人

00398《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原理》 绪论 1.学前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能够影响和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与发展的活动都属于学前教育;狭义: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出生至6、7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学前教育是儿童(0~6,7岁)入学前的教育 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包括(婴儿0~3岁)和(幼儿3岁~6,7岁) 2.学前教育学的概念: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应用性质的学科,既要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研究学前教育规律,又要在研究中服务于学前教育实践。 3.学前教育原理与学前教育学的关系:学前教育理论是对学前教育学中一般、典型问题的研究。 4.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孕育(15世纪以前)、萌芽(16世纪-18世纪初)、初创(18世纪后期-20世纪前半期)、发展(20世纪中叶至今) 孕育:柏拉图(古希腊)《理想国》 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重视胎儿的保健,优生,优育 萌芽: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提出了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学说《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世界图解》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百科全书洛克(英国)《教育漫话》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 智育三部分,理论基础是“白板说” 卢梭(法国)《爱弥儿》提出应当遵循自然的去教育儿童,基于儿童自由,重视儿童生活的权利,培养真正的自然人被誉为“儿童的发现者” 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他的子女》《母 亲读物》提出应重视儿童本质发展,应依照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使儿童 获得适当的发展机会 初创:福禄贝尔(德国)世界上第一所(最早)幼儿园;恩物;“幼儿园之父” 1837,勃兰根堡,收托3-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 1840-“幼儿园” 《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推动学前教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蒙台梭利(意大利)《蒙台梭利教学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

洛克的教育思想

第2单元洛克的教育思想 (近代外国教育思想) 洛克(John Locke,1632 ~1704)是英国近代早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建立在“自然、权利基础上的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他的“白板说”,以及他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所阐述的绅士教育的主张都对西方近代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然,作为贵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洛克的思想又带有时代的局限性,恩格斯称他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妥协的产儿”。 一、洛克的生平和思想基础 洛克出生在一个律师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5岁时,洛克进入威斯敏斯特公学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1652年,他进入牛津大学,获得文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在大学期间,他还研究过哲学、物理学、化学和医学,并运用培根的感觉论思想和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反对牛津大学的经院主义和狭隘的神学。1666年,洛克结识了代表英国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辉格党领袖沙夫茨别利伯爵,并担任其家庭教师和医生,以后又任伯爵的秘书,这对洛克的政治观有很大影响。在跟随沙夫茨别利期间,洛克还负责教育伯爵15岁的儿子,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在以后教育伯爵的孙子时,洛克的教育思想得到了系统化。在伯爵的影响下,洛克开始从政,成为辉格党的重要的理论家。1682年,因政治斗争失败,洛克随伯爵逃往荷兰,1688年英国革命结束后回到英国。1689年,担任英国高等法院委员。1690年,发表了《政府论》和《人类理解论》。1693年,他又发表了从1683年以来陆续写作的《教育漫话》。1696年,洛克担任英国“贸易、殖民委员会’”的委员,在任期间,负责制订了“贫穷儿童劳动学校计划”,反映了他对英国劳动人民和贫穷儿童受教育的敌视态度。以后,洛克还写了“关于理解的指导”一文作为修订后的《人类理解论》的一章。1704年,洛克去世。 洛克的教育思想与他的政治观和哲学观是密切联系的。在政治观上,洛克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君权神授”论,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洛克认为人类天生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每个人都是“他自身和财产的绝对主人”,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是人的“不能变更”和“无从否认”的天赋权利。为了防止有人侵犯天赋权利,为了保障人的自由和安全,人们便通过协商,订立契约,建立政府,并转让出一部分权利给政府以保护人民的权利。如果政府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人民就应当收回权利。因此,应当监督和制约政府的权力。为此,洛克提出了“君主立宪”和“分权制约”的思想,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由不同部门掌握,议会对国王的权利实行制约,各部门之间也对权利实行制约。洛克的政治观对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哲学观上,洛克在反对“天赋观念”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白板”说。洛克认为,如果说人的观念、知识是天赋的话,那么人的观念、思想获取的途径只能是天赋,但事实是人们不必通过这一途径,而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如天然感官就可以得到确实可靠的知识。因此,“人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人心如同一块白板,理性和知识都是通过人的感官和经验获得的。在《人类理解论》中,洛克明确指出:“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面的,知识归根结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洛克“白板”说的提出,在人类的理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承认“白板”说,就是坚持任何观念都是可以无约束地怀疑和分析,如果观念是天生而不可怀疑的,那么就不可能为人类的理智所批判,人类的理智也不可能得到发展。但洛克的唯物主义并不彻底,他认为经验还有另一个来源,即人的反省。他把经验分为外部和内部经验两部分,外部经验是人通过感官获得的,内部经验是心灵对内心作用的反省而得到的关于知觉、思想、怀疑、信

洛克的早期教育思想及启示

洛克的早期教育思想及启示 摘要:唯物主义经验论是洛克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洛克反对天赋观念,在教育观上明确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绅士教育理论是从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出发,旨在培养资产阶级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资产阶级要求政治平等、教育民主提供了理论依据。洛克教育理论中所倡导的绅士教育目标,塑造了传统英国人的全部性格。用其思想来省视当今中国的教育,我们仍可以得到莫大的启示。 关键词: 洛克教育思想中国教育道德养成启示 一、洛克简介及教育思想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他所生活的年代,英国发生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正式在英国得到确立。洛克在政治上拥护由大资产阶级与贵族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政体,哲学观继承并发展了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教育思想受蒙田、弥尔顿等人的实利主义思想影响,要求教育为现实生活服务,系统地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洛克的教育思想正是其哲学和政治学思想的合理延伸。他反对天赋观念,在教育观上明确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他说,把儿童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和保险的办法”。在他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中,他把未成人的道德养成教育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提出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其他教育都是围绕着未成人道德养成教育这个核心并为之服务。 第一、道德养成教育要及早实施。洛克认为早期的道德养成教育对形成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对形成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对儿童

的道德养成教育宜早不宜迟,这对儿童积极性格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大有好处的。 第二、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洛克非常注重道德习惯的培养,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这一观点可以说是贯穿了《教育漫话》的通篇。不仅仅是指儿童的行为习惯,还包括他们的性格习惯、道德习惯及知识与技能习惯。洛克认为那种严厉的教训与惩罚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收效甚微,远不及习惯的力量,因此他说到“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这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作用了。”教育者只要按照儿童的天资与禀赋,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逐渐学会自律,那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也就容易得多,儿童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这对他们以后一生的发展都是极为有益的。 第三、充分利用榜样的教育力量。洛克认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从模仿得来的所以,榜样在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说:“榜样比任何事物都更能温和而深刻地渗入人们的内心。洛克特别强调师、长的榜样作用,要求父母和导师应该以身作则,加倍注惫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万万不可忽视自身的榜样作用。他提出:“导师的行动千万不可违犯自己的教训,除非是存心使儿童变坏。”儿童尚处于习得阶段,最容易受到周围人尤其是父母、教师的影响,这种影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但其效果却是惊人的。我们一定要注惫榜样的影响力,努力为儿童营造一种良好的道德环境氛围,以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第四、对儿童的道德养成教育应宽严适时、得当。洛克主张对儿童采取宽严相济、奖惩结合的教育方式,反对那种棍棒式的惩罚,当然也不主张过分的奖励甚至是溺爱。洛克认为,只是一味的棍棒惩罚,会使儿童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可能虽然表面上服从,但内心可能会留下阴影或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