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宋美术特点
浅析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

浅析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而宋代美术作品也是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
宋代美术作品在继承唐代遗风的基础上,融合了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表现形式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对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儒雅含蓄的审美情趣宋代是一个以文人为主导的社会,文人儒雅的审美情趣在宋代美术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宋代绘画以文人画为主导,注重意境和意象的表现,强调画意和情趣的抒发,追求“以墨写意”的审美追求。
画家们通过寥寥几笔,通过山水、花鸟等元素的抽象表现,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新意境。
这种审美情趣体现了宋代社会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二、追求精神超脱和理想境界宋代美术作品体现了文人士大夫阶层对精神超脱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在画面表现上,常常通过山水、松石、竹影等元素的运用,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和理想境界。
宋代文人画家们通过描绘山水的邈远,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越,对理想世界的憧憬和追求。
三、崇尚自然、注重写实宋代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活的追求都得到了艺术的表现。
宋代绘画追求写实的表现方式,画家们在创作中注重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力求尽可能地还原客观现实。
宋代绘画以儿女情事、山水花鸟、饮食器物等为题材,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宋代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绘画和工艺品制作两个方面:一、绘画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文人画成为时代主流。
文人画强调个性表达,追求拟写神理,有泼墨、写意之风,每位文人画家所追求的不再是形式上的绘画技法,而是对禅宗、道教、儒学思想的领悟与表达。
代表人物有米芾、文同、范宽等。
二、工艺品制作宋代工艺品制作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代青瓷在釉里纹饰的精湛以及青白的色泽,全部表现出以文风为主导的情趣和审美追求。
宋代绘画的特点

宋代绘画的特点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独特而繁荣的时期,其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宋代绘画注重写实与表现。
宋代绘画家追求真实的描绘,力求把对象形象地再现在画作中。
他们在构图上讲究透视法和远近法,通过精确的线条和细腻的笔触,将静物、人物、风景等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著名的宋代绘画家李唐、细柳仙、马远等都以其精湛的写实技巧而闻名于世。
其次,宋代绘画追求典雅与纤细。
宋代绘画作品以清丽雅致、细腻温婉的风格为主。
绘画家注重表现事物的美感和品位,追求画面的和谐统一。
他们常以柔和的线条、细致的笔触描绘出婉约、秀丽的景象。
宋代绘画家米芾、李嵩等都是以其典雅纤细的风格而著称于世。
此外,宋代绘画注重意境与抒发情感。
宋代绘画家倡导以画写意,注重表现内心的情感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他们常以寥寥几笔勾勒出对象的特点,通过留白和淡化世俗的繁杂,营造出清新脱俗、静谧雅致的意境。
宋代绘画家董源、文同等都是以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的作品而受到推崇。
此外,宋代绘画也重视以物写人。
画家们以物象人,借用自然界的事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他们通过物的象征意义来传达主观情感,使作品更具深意和抒情性,增添了作品的情感共鸣。
宋代绘画家李公麟、李迪等都是善于以物写人,以物传情的代表人物。
总体而言,宋代绘画以写实、典雅、意境深远和以物写人为主要特点。
这些特点的凸显不仅展示了宋代绘画家的独特创造力和审美追求,也使宋代绘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这些特点的影响远不止于宋代,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世绘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宋文化时期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唐宋文化时期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唐宋时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文艺创作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唐宋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璀璨之光。
本文将从绘画、雕塑和建筑三方面探讨唐宋文化时期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一、绘画唐宋时期的绘画以“写意”为主要特点,即画家通过笔墨,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注重笔墨的神韵与笔法的意境,而非对客观事物的复制。
唐宋时期绘画与传统的装饰和宗教意义相比,更加注重艺术性和审美性。
唐宋时期画家的笔墨功夫更加突出,他们将各类笔墨用法融合,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唐代张旭、王羲之为代表的草书,表现出浓烈的个性和冲动,形成了独特的笔墨风格,被后人称为“怪草”。
而宋代早期的“文人画”则更加注重笔墨的灵动和神韵,创造出独特的“淡泊之境”,其中王维的山水画以表现墨色的情感和笔墨神韵著称。
到了宋代中晚期,以南宋的文同、范仲淹、米芾为代表的“工笔画”开始流行,这种画法模拟了现实的光影、形态和细节,更加注重写实性和细节描摹。
二、雕塑唐宋时期的雕塑艺术以“法相兼备”为主要特点,即注重形态的变化和神态的表达,同时保证了雕塑的解剖结构和比例关系。
这种艺术风格代表了中国雕塑艺术的高峰,成为后来雕塑艺术的重要基础。
唐代的造像更加注重套路化、浓重、强烈的象形单调而强烈的偏好。
到了五代以及北宋时期,雕塑彩色化和装饰化的趋势逐渐加强。
在南宋时期,雕塑艺术更加注重形态和神态的表达,比较重视细节的描摹,作品更加具有造型感和艺术感。
三、建筑唐宋时期的建筑艺术具有鲜明的道教色彩,突出了“山水之神”的意象,即将建筑融入自然山水之中。
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与先前的建筑不同,更具有优美、轻盈和灵性,呈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审美趣味。
唐代的建筑体系以宫殿和佛教寺庙建筑为主要形式,主要采用“黄、白、黑”三种色彩,注重平面布局和空间美学效果。
到了宋代,则更注重建筑的细节和装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唐宋时期的工艺特点

唐宋时期的工艺特点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工艺发展较为繁荣的时期,这段时期的工艺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唐宋时期的工艺表现出了高度的艺术性。
在这个时期,工艺品的制作更加注重形式的美感和装饰性的效果。
例如,陶瓷制品的器型更加精美,釉色更加丰富多样,纹饰更加精细。
青瓷作为唐朝的代表,采用了青釉的烧制工艺,能够呈现出淡雅的青色,成为世界著名的工艺品。
而南宋时期,官窑烧制的瓷器则以钧窑、汝窑等著名,釉色多样,纹饰精致,瓷器纤薄轻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其次,唐宋时期的工艺流派更加多样化。
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工艺流派或者作坊,例如唐朝的三彩烧制和汝州窑,宋朝的官窑和定窑等。
这些工艺流派或者作坊注重传承和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和技法。
例如,三彩烧制采用了施釉、绘彩、釉下留白的工艺,色彩鲜艳,造型瑰丽,成为唐朝民间喜爱的陶瓷制品。
而官窑则进行了钧窑、汝窑、官窑三种烧制工艺的整合,以及不同釉色和纹饰的创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官窑瓷器。
此外,唐宋时期的工艺也注重实用性。
尽管工艺品的形式美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突出的发展,但实用性依然是工艺品的重要特点之一。
唐宋时期的陶瓷制品,例如碗、盘、壶、罐等,不仅具有艺术性的装饰,还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的需要。
这些工艺品通过巧妙的形状设计和材料选择,使得使用者能够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最后,唐宋时期的工艺还表现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借鉴。
在这个时期,工匠们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创造出了多种工艺品。
例如,在景德镇的官窑瓷器中,常见有花鸟纹、植物纹、山水纹等,这些纹饰都是基于对自然景色的观察而来的。
同时,陶瓷制品的釉色也常常借鉴了自然界的颜色,例如五彩彩瓷的颜色就受到了植物花卉和鸟类等自然元素的启发。
综上所述,唐宋时期的工艺特点主要体现在高度的艺术性、多样化的流派、实用性以及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借鉴。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成就,也为后世的工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唐宋元明时期的美术和雕塑艺术

唐宋元明时期的美术和雕塑艺术唐宋元明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时期,也是中国美术和雕塑艺术史上的最重要的四个时期。
这四个时期产生了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唐宋元明时期的美术和雕塑艺术,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文化遗产。
一、唐朝艺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文化时期之一,也是美术和雕塑艺术繁荣发展的时期。
唐朝的壁画、瓷器、青铜器等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审美趣味和技艺水平的高超。
在唐朝宫廷艺术中,壁画是主要形式之一。
唐朝壁画细腻入微,色彩鲜艳亮丽,用色大胆而不失协调,对空间的表现力也很强。
同时,唐朝壁画的艺术风格多样,繁复多彩,不拘泥于传统,融合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元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壁画,唐朝的生活用品也非常有特色,如唐三彩和唐代广彩瓷器。
它们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多样,艺术性强,一些器物还赋予了象征意义。
二、宋朝艺术宋朝是中国的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同样也是美术和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宋朝的画家、诗人、书法家等文化人才辈出,代表了中国文化的高峰。
宋朝的绘画风格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其中,宣和画院所创制的“花鸟画”和“山水画”,至今仍被誉为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宋朝画工对色彩、形状、纹样等方面的处理都非常细致入微,技艺精湛,给人以视觉上的极大享受。
此外,宋代瓷器制作技艺的进步和发展,成为世界上瓷器制作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南宋的青瓷、钧窑和清明上河图瓷也都是代表作品之一。
这些瓷器不仅美观大方,还表现了宋代瓷器工艺的高超水平。
三、元朝艺术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但它仍然是中国美术和雕塑艺术的繁荣时期。
自元初以来,元代的艺术风格已经出现了许多特点,如审美新意、装饰效果和精美细腻,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混合。
元代的彩绘陶瓷制品也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艺术特征。
元代的一些主流彩陶瓷器物,如景德镇的“青花瓷”以及瑞兽等文征明蒙时期的瓷器,表现出了非常鲜明的元代特色。
在元代雕刻艺术方面,则出现了“玉雕武艺”的独特艺术形式,这种形式是将雕刻和武艺相结合,达到了高深的技艺水平。
唐宋时期的美术创作与艺术审美

唐宋时期的美术创作与艺术审美唐宋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期,以其独特的美术创作和卓越的艺术审美而闻名于世。
唐宋时期的美术创作不仅在题材与形式上丰富多样,而且在审美观念上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一、唐宋时期的美术题材与形式唐宋时期的美术创作涵盖了诗、书法、绘画、雕塑等多个领域,而这些创作的题材广泛而丰富。
在绘画领域,唐宋时期的美术创作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要题材。
山水画以表现自然山水景色为主,追求山水的神秘与壮美,常常运用寥廓深邃的笔法和色彩斑斓的表现手法。
花鸟画则追求生动活泼的形态与色彩,注重描绘花鸟的神态和栩栩如生的细节。
而人物画则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神态,追求形神具备的表现效果。
在雕塑领域,唐宋时期的美术创作以佛像和石窟为主。
佛像作为宗教信仰的象征,通过形象丰满、神态庄重和造型精细的表现,寄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与崇拜之情。
石窟则以其独特的雕刻风格和宏大的场面效果,展现了中国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唐宋时期的艺术审美唐宋时期的美术审美以“自然”和“造化”为核心观念,并体现在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中。
首先,唐宋时期的美术创作追求自然写实,注重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准确描绘。
艺术家通过观察自然,探讨自然与人的关系,从而推崇自然的美和自然之道。
在山水画中,艺术家通过变化的线条和色彩,展现出自然山水的神秘之美;在花鸟画中,艺术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彩,再现出花鸟的生动与真实;在人物画中,艺术家通过形态和神态的刻画,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的表情和心理。
其次,唐宋时期的美术创作追求变化和变幻。
艺术家通过勾画和丰富的色彩运用,给人一种融入自然世界的感觉。
这种变化和变幻的审美也体现在唐宋时期的绘画形式上,如变幻的笔墨技法、变化的构图和变幻的意象等,使作品充满了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最后,唐宋时期的美术创作追求“写意”和“意境”。
艺术家在创作中不拘泥于物象的形态,更加强调画家的感受和表达。
艺术家们追求形神兼备的表现效果,通过笔墨勾勒出自己的情感之美,使作品更具诗意和意境。
唐宋绘画中的山水与写意风格

唐宋绘画中的山水与写意风格概述唐宋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山水画和写意画风格逐渐形成并发展的阶段。
本文将探讨唐宋绘画中山水和写意风格的特点、流派以及对后世影响。
唐宋绘画的背景社会背景在唐朝,社会安定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这为绘画创作提供了宽松的氛围和优越条件。
而随着宋朝的兴起,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士人文化崇尚自然审美和心灵寄托,使得山水画和写意风格更加受到重视。
人文思潮在唐宋时期,儒、道、释三教相互交融,并与自然观念相结合。
这种思潮促进了山水画和写意风格的兴起,在艺术创作中强调精神境界与审美情趣。
山水画的特点自然观察唐宋山水画家注重自然观察和真实写生,以自然景物为基础进行创作。
他们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的变化和气象的表现,通过笔墨勾勒出山川河流的壮丽与壮观。
情感表达唐宋山水画在形式和技巧上都注重情感表达。
画家通过线条、墨色和构图等手法引发观者内心共鸣,传达他们对自然之美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体验。
写意风格的特点心灵寄托唐宋时期绘画追求真实写生的同时,也倡导自我情感表达与心灵寄托。
写意风格强调艺术家在创作中将自身情感融入作品,并能够通过形象化、符号化等手法抒发个人对物象、人事之情怀。
概括至境写意风格强调用简练且有力的笔墨勾勒事物外貌,精准地捕捉形象特质,并以最少而最具诗意的笔墨展示对象气质和精神内涵。
著名画家与流派唐代山水画家•张旭:善于利用浓墨重彩,擅长表现山水的奔放和豪迈。
•岳飞:以画笔创造出具有浑厚气韵的大漠风景。
•裴翻:精于描绘山川景色的变幻与气势。
宋代山水画家•李唐:强调精神寄托与文人意境,注重画面的意象性和抽象性。
•李成:追求写实与意象相结合,形成图像化的艺术风格。
•范宽:深受儒释道思想影响,作品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感。
对后世的影响唐宋绘画对后来的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水画和写意风格成为中国绘画传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并延续至今。
许多中国现代画家仍然借鉴唐宋时期绘画先贤们在审美观念、技法和创作方法方面所提供的启示,使其创作更加丰富多样。
宋代工艺美术与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有何不同

宋代工艺美术与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有何不同?
中国工艺美术在初唐和盛唐获得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
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和木工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
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使隋唐工艺美术表现出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意匠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出现在宋代,并集中地表现在陶瓷上。
发达的手工业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为保持造物与主体审美理想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代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
宋代工艺美术充分地物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它体现和揭示的创造原则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唐、宋、元的美术史
(李雪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03 2010441583)
【摘要】:唐、宋、元,在我国绘画发展史上,是一个兼收并蓄、灿烂求备的时代。
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历史流变已多有探讨,但将绘画发展纳入消费领域考察却鲜有人研究。
事实上,绘画消费既是整个美术活动的目的和终点,又是整个美术活动在观念和动机上的开端和起点。
忽视绘画消费对绘画创作、风格演变、理论发展的决定作用,我们就难以解释一个时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与变迁。
本文即通过对唐代绘画的特点和影响的分析,从另一层面探讨唐代绘画发展的内因,以期抛砖引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一封建社会的绘画有其发展的一般特点。
首先,绘画的消涨起伏与绘画艺术自身的发展程度密不可分,当绘画成熟至可传达人们的不同意思。
唐代始于吴道子,成于李思训、李昭道的“山水之变”,其本质是由山水精神的追求转向山水意境的表现。
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发挥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由精神而意境,不是垂直的历史线索的过渡,而是一个线索的分枝,是美学上的平行关系。
山水画中意境问题的提出,是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侧重点的转变,是在美学上的完善。
五代宋初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完善了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并把中国绘画中的山水画推向了一个历史的高峰。
山水画在这一时期成为时代的主流艺术。
被称为“百代标程”的五代宋初山水画,在表现领域中将山水的物理和技巧结合起来,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历史话题,传统山水画对精神和意境方面的关注经此而转向于技术层面——形式。
“元四家”不仅完善了山水画的水墨技法,而且因为时代的特点,为山水画在审美范畴内增添了“逸”的概念。
这种具有明显时代特点的审美时尚,虽然有审美之外的社会原因,但却因为这一契机在山水画意境的领域内创造了一个新的标准,后世则将此推为最高的准则。
尽管文人画鄙薄技艺,但文人画在山水领域所提出的依附于“笔墨”的审美准则,却不能脱离一定技术的规范。
绘画的形式与山水的程式,都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所以在南北分宗时,人们对它的划分与解释,也是以技术的标准来树立南宗的美学规范。
山水画发展过程中的南北分宗,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也是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以新的技术标准和美学规范来疏导发展过程中的无序状况,回归历史的传统,实际上已经表现了山水画的衰落。
董其昌对现世的感叹,说明了其中的许多道理。
明清两代在山水的精神和意境方面已无能为力,在宋元的峰巅面前人们只有景仰和赞叹。
为了挽回历史的颓势,董其昌打出了“复古”的旗帜。
在一个过于强调笔墨和程式的时尚中,画家们只有穷毕生的精力“血战宋元”,人们只有通过“临”、“仿”、“抚”、“摹”来标识自己的传统渊源,确立自己的艺术价值。
“四王”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为山水画创造的最后的辉煌,最终消失在晚清的暮色中。
20世纪的黎明,以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山水画也进入到现代文明之中。
在“反传统”的呼声中,阵营瓦解,代表新旧两种势力的各方人物纷纷登场,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论战。
当人们还没有来得及用自己的实践去塑造山水画现代风格的时候,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使画家对文化的关注转为对民族和自身生存的关注。
20世纪50年代,山水画面临新的时代,经受了生存的考验。
“新山水画”在改革旧文化的现实要求中脱颖而出,承担了史无前例的社会责任——表现新的生活,反映新的审美要求。
“新山水画”为传统山水画找到了生存的方式。
“时代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傅抱石继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之后,再次提出了笔墨与时代的关系。
进入本世纪的
后期,山水画在各种思潮中面临考验,所幸山水画并没有改为风景画以与世界接轨。
现代人认同了山水画,无疑这是确认了山水画的精神、意境和形式。
因此跨世纪的画家并没有放弃历史的责任,依然孜孜以求这具有悠久传统的艺术突破新的时空。
但传统山水画艺术精神中的完善与充实,艺术形式的全面与多样,已使新的创造成为历史的极限,所以现代画家更多的还是在技法层面上作发展的努力。
山水画的改观已是显而易见,山水画的变革更是历史的必然。
时代变了,山水画仍然不同于风景画。
唐代是人物画鼎盛的时期,人物的各种面型和表情的类型的创造,姿势动态表现更丰富自由。
发掘并开始表现了自然事物:山水和花鸟的美的特点。
唐以后的绘画善于选择生活中一部分富有诗意及戏剧性的场面,不是平板的描写生活。
在构图上,远近透视和比例大小的趋于正确,在表现一定的内容及思想方面也更有力,人物关系不复是平列或接近平列的形式,也不复是以大小来分别主次,而是处理得更自然真实而且富于艺术效果。
道具和环境在表达题材内容时也逐渐起了较大的作用。
艺术技巧在盛唐以后完全脱离了幼稚的状态。
唐代后期的绘画艺术为五代的绘画艺术开辟了道路/
宋代绘画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巨大价值在于丰富艺术表现的手法,运用提炼精粹而纯熟的描绘技术,直接并间接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在历史上宋代的绘画(和明清的版画)在内容的现实性表现的艺术性方面比较最接近人民群众的爱好与要求。
表现自然景物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宋代充分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有特别重要地位的体裁。
宋代绘画艺术技巧上有重要的创造,着重人物的精神状态及思想情绪的表现,着重山水花鸟的动人的美的意趣,围绕着阐明及突出主题的要求自由地而且灵活地组织画面,不受任何机械法则的支配,善于抓住对象外形特征进行提炼形象等等。
宋代绘画艺术技巧的创造使中国绘画的样式特点逐渐形成,并日益增强了其从思想上及情感上影响人的力量。
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诸因素的艺术效果被宋代和元代的画家们真正体会到了。
绘画艺术的魅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被强调起来,这是中国绘画艺术成熟的现象之一。
元代山水画继续发展,出现了赵孟媍,元四家等著名山水画家.他们的作品富有
艺术气息,讲究逸气,对明清以后的绘画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明清的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和水墨写意花鸟画,有很大发展。
揭示自然物象的美和通过山水花鸟画艺术以寄情寓性以及对笔墨的状物抒情的追求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绘画中的木版插图和木版年画相应也得到蓬勃发展。
明清时期的画家们部颇注意追求笔墨风格和画面的效果,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所创造。
而且在表现了一定风格的作品中,艺术风格也不全是健康的。
艺术风格是画家用绘画艺术形式概括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体现着与作者生活理想相联系的审美理想。
在明清绘画的诗意的想象和艺术风格中所体现的美的理想,有各种不同的类型。
如高雅、古拙、稚朴、天真、泼辣等审美情趣的追求。
明清画家运用笔墨的方法,包括皴擦点染用笔的快慢、轻重、正锋和侧锋,用墨的浓淡、干湿等,很多画家都有自己熟练的实践经验。
这些技法的传授和影响,促成了许多画派的形成。
这些熟练的技术对于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发挥表现手段的特长,从而对实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的目的是很有用的。
明清时期的绘画从理论到实践,是一宗巨大的艺术财富。
这一时期的文人画,也有着极其引人注意的地位。
除了消极的成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可以看出其中蕴藏着中国绘画艺术的丰富的经验和绘画艺术的美的法则。
参考文献:王启兴;唐代诗人和绘画——从一个侧面探讨唐代诗人的精神文化生活[A];唐代文学研究(第七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浅见洋二;;晚唐五代诗词中的风景与绘画[A];唐代文学研究(第三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 滕固《唐宋绘画史》
陈洛加主编《美术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张道一主编《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