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作物需肥特性

合集下载

作物需肥规律及施肥方法

作物需肥规律及施肥方法

玉米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一)生育与营养玉米生育可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

苗期,是扎根、长叶为主;穗期,从拔节至抽穗,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影响果穗大小;花粒期,从雄穗抽出、灌浆、蜡熟至成熟,是玉米生殖生长阶段。

研究表明,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NPK 吸收表现出苗期少,拔节期显著增加,孕穗到抽穗期达到最高峰。

春玉米在子粒形成阶段,氮素吸收最多,占总量的47%,其次是拔节孕穗期;夏玉米生育期短,吸收氮素的时间较早,拔节孕穗期占总量的76%。

玉米施肥应根据这一特点,在需肥高峰期前施用。

春玉米主产区在东北地区,多为一年一熟制种植,生长期120 天左右,大多亩产500—700公斤。

一般每生产100公斤玉米子粒,需吸收氮(N)3.0-4.0公斤、磷(P2O5)1.2—1.6公斤、钾(K2O)4.5—5.5 公斤,N : P2O5: K2O 平均为3.5 : 1.4:5.0,N : P2O5 : K2O 平均为1.8 : 1.1 : 2.1,即1 : 0.6:1.2。

如果亩产双季稻谷450公斤,需吸收N —P2O5-K2O平均为8—5—10 (公斤);亩产单季稻谷550公斤,需吸收10—6—12公斤。

(二)施肥用量我国北方地区大多缺磷,玉米亩施磷肥(P 2O5)4—8公斤效果显著。

虽然北方地区土壤钾素较丰富,但春玉米产量较高,对钾素较敏感,也需要增施钾肥。

在正常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合理施肥的养分比例: N:P2O5:K2O 为1:0.4—0.5:0.3—0.4,平均1:0.45:0.35。

如果春、夏玉米分别亩产600公斤和400公斤,亩需氮肥(N)20—26公斤和11—13公斤。

春玉米N—P2O5—K2O 的平均施肥量为23—10—8(公斤);夏玉米为12 —5—4 (公斤)。

春玉米的高产区以东北地区为主,土壤肥力较高,供肥能力强;夏玉米以华北地区为主,种植期间气温高,水分充足,有利于土壤磷素的释放。

小麦的需肥特性

小麦的需肥特性

小麦对磷肥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进行,因此土壤中的磷素含量和磷肥的施用方式对小麦的吸收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土壤中,磷素主要以有机态的形式存在。

有机态磷占总磷量的70%以上,但易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态磷而被小麦吸收。

无机态磷主要是指过磷酸钙等易溶性磷肥,占总磷量的30%左右。

无机态磷肥施入土壤后,能迅速被小麦吸收利用。

因此,为了小麦是需磷较多的作物,磷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在小麦苗期,磷素能促进根系发育和分蘖增加;在拔节至开花阶段,磷素能促进茎秆粗壮、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提高籽粒产量。

因此,合理施用磷肥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对磷肥的需求量因品种、生长环境、产量水平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籽粒,需要吸收1.0-1.5千克磷素。

在小麦苗期至拔节期,吸收的磷素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1/4,在拔节期至开花期,吸收的磷素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1/4,在开花期至成熟期,吸收的磷素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1/2。

因此,为了满足小麦不同生育期对磷肥的需求,需要合理钾肥需求小麦是需钾较多的作物,钾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在小麦苗期,钾素能促进根系发育和植株生长;在拔节至开花阶段,钾素能促进茎秆粗壮、增加籽粒淀粉含量和提高籽粒产量。

因此,合理施用钾肥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对钾肥的需求量因品种、生长环境、产量水平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籽粒,需要吸收2.0-2.5千克钾素。

在小麦苗期至拔节期,吸收的钾素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1/3,在拔节期至开花期,吸收的钾素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1/3氮肥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肥料之一。

小麦通过根部吸收氮肥中的氮素,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以及参与细胞代谢和能量生成等生命活动。

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氮肥的需求不同。

在播种期至分蘖期,小麦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小,但随着分蘖增加和茎叶生长,对氮肥的需求逐渐增大,特别是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对氮肥的需求达到高峰。

常见作物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常见作物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常见作物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一)大田作物1、小麦需肥规律: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 3.00kg,磷(P205)1.00-1.50kg,钾(K20)2.00-4.00kg,氮、磷、钾比例约为3:1:3。

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底肥,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施肥技术:1)底肥:小麦的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

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 的基础上,再施22-18-8或24-14-7的复混肥40-50kg2)追肥:对于底肥不足,播种比较晚分蘖少的三类麦田,要及早追肥,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肥,每亩追施28-6-6配方肥20-25kg;对于底肥施的比较足、分蘖多的一、二类麦田,要根据长势及群体情况可在小麦起身、拔节期酌情追肥。

每亩可用28-6-6的配方肥10-15kg,并配合浇水。

3)根外追肥:后期小麦仍需要一定的养分,这时小麦根系己老化,可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来给小麦补充养分。

对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每亩可以喷施1%的尿素液50升左右,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对于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防止干热风,增加粒重。

小麦施肥指标2、玉米需肥规律:每生产100kg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2.22-4.24kg氮,平均量为2.57kg;磷(P2O5)1-1.5kg;钾(K2O)1.52-4.00kg,平均量为2.14千克,产量愈高氮磷钾吸收就愈多。

玉米对氮肥很敏感,在配施农家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在每亩施3-10kg尿素的范围内,1kg尿素可增产6-11kg玉米籽粒。

玉米需磷较少,但不能缺,三叶期缺了磷,将导致以后的空秆秃顶。

玉米又是喜锌作物,施用锌肥,增产在15%左右。

施肥技术:玉米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基础,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

常见作物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要领

常见作物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要领

常见作物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要领作物的肥料需求是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养分供应,增加产量,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下面将介绍常见作物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要领。

一、水稻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肥力要求较高。

在施肥方面,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肥:水稻田的基肥要求主要是提供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

其中氮肥在苗期需求增加,在鞭枝壮大、返青进入分蘖期需求密度较大。

采用腐熟的有机肥或有机肥配合无机肥来进行。

追肥:追肥主要是中后期的补充肥料。

可以在水田下场进行氮肥追施,以满足水稻的养分需求。

磷肥和钾肥则可以在灌浆期集中追施。

二、玉米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需要高肥和高水,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

基肥:基肥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来定。

通常在耕种前施入有机肥,可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并改善土壤结构。

若土壤中磷元素缺乏,则可提前进行施磷肥。

追肥:追肥以磷酸二铵为主,适量追施尿素和钾肥。

尿素可在汕苗期追施,钾肥可以在幼苗期和中期追施。

三、小麦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对氮、磷、钾的需求相对较高。

基肥:在秋季播种小麦前进行基肥施肥,可以在播种前10-15天施入有机肥和磷肥,可以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和生物活性,增加麦苗的抗病能力。

追肥:追施肥料主要集中在冬季小麦灌浆期。

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追施磷肥和氮肥,第二次追施尿素和钾肥。

四、大豆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对磷、钾需求较高。

基肥:基肥主要是在播种前施入有机肥和磷酸二铵,以增加土壤肥力。

追肥:追肥主要以氮肥和钾肥为主,可以分为2-3次追施。

第一次追施可在开花期前后,第二次追施可在豆荚膨大期,第三次追施可在颗粒饱满期。

五、蔬菜蔬菜的施肥方式相对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期和需求来进行合理施肥。

基肥:在种植过程中,蔬菜的基肥一般是通过施入有机肥和基本肥料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追肥:追肥可以根据蔬菜的生长习性和养分需求进行。

十一种蔬菜作物需肥特点总结

十一种蔬菜作物需肥特点总结

十一种蔬菜作物需肥特性总结对秋葵、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甜瓜、菠菜、白菜、山药、芹菜、姜等十一种作物的种类特性、功效、需肥特性,施肥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做如下总结。

一、秋葵秋葵一般指咖啡黄葵亦称黄秋葵,是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茎圆柱形,疏生散刺。

叶掌状,裂片阔至狭,托叶线形,被疏硬毛。

花单生于叶腋间,花梗疏被糙硬毛,小苞片钟形;花萼钟形,密被星状短绒毛;花黄色,内面基部紫色,蒴果筒状尖塔形,种子球形,具毛脉纹。

花期5-9月。

咖啡黄葵性喜温暖,咖啡黄葵素有蔬菜王之称,有极高的经济用途和食用等价值。

秋葵喜温暖、怕霜冻,根系发达,入土深,宜选择耕作层深厚、土质肥沃、受光良好、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粘壤土整地,施肥原则以施足基肥,巧追肥为主。

基肥选择硫酸钾复合肥与有机肥搭配施用,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秋葵打下高、稳产基础。

一般施肥量为80~100斤,通过沟施或穴施,效果较佳。

追肥至少要追四次追肥,第一次是齐苗肥,在出苗后进行追肥,一般追施尿素即可,施肥量为亩施12~18千克。

第二次追肥时期在定苗或定植后开沟撒施,一般施用硫酸钾复合肥45%,亩施15千克~20千克,开花结果期再追一次有机肥,或者硫酸钾复合肥,施肥量在20~30千克。

生长后期,视秋葵长势,酌情追肥,为秋葵保花保果打下基础。

二、西红柿番茄,即西红柿,是管状花目、茄科、番茄属的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体高0.6~2米,全体生粘质腺毛,有强烈气味,茎易倒伏,叶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花序总梗长2~5厘米,常3~7朵花,花萼辐状,花冠辐状,浆果扁球状或近球状,肉质而多汁液,种子黄色,花果期夏秋季。

番茄的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

可以生食、煮食、加工番茄酱、汁或整果罐藏。

西红柿的生长期长,而且有边采收边结果的特点。

据测定,每生产1000千克番茄,需吸收氮2.2~3.5千克、磷0.5~0.9千克、钾4.2~4.8千克、钙1.6~2.1千克、镁0.3~0.6千克。

水稻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

水稻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

水稻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4年第7期由洪江水稻生育期中有两个需肥高峰:一是分蘖期,二是幼穗形成至孕穗期。

前期供肥不足,分蘖小,叶瘦小,叶色黄,有效分蘖少。

后期供肥不足,穗小籽少粒重低,影响产量。

一、水稻需肥特点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P2O5)0.8~1.2公斤、钾(K2O)2.1~3.0公斤,氮、磷、钾的需肥比例大约为2∶1∶3。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

施用氮肥能提高淀粉的产量,而淀粉的产量与水稻籽粒的大小、产量的高低、米质的优劣成正相关。

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就会造成籽粒营养减少,灌浆不足,降低稻米品质。

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大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

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增强分蘖,增加淀粉合成,促进籽粒充实。

水稻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

钾是淀粉、纤维素的合成和体内运输时必需的营养,能提高根的活力、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另外,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水稻茎叶中含有10%~20%的二氧化硅,施用硅肥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起到增产的作用,并能提高稻米品质;锌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降低空秕率,起到增产作用,在石灰性土壤上作用较明显。

硅、锌肥施用在新改水田、酸性土壤、以及冷浸田中作用更为明显。

二、水稻施肥技术1.秧田施肥:秧田基肥应重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肥料肥效长,养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一般每亩施用500~1000公斤,同时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磷酸二铵8~15公斤、氯化钾7~8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30公斤,以达到供肥均匀的目的,促使苗壮苗齐。

移栽前4~5天,每亩施用尿素6~7公斤或高氮复合肥8~10公斤作为送嫁肥,以利秧苗移栽后尽快返青,恢复生长。

蔬菜需肥特性与平衡施肥技术

蔬菜需肥特性与平衡施肥技术

四、蔬菜平衡施肥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蔬菜平衡施肥的原则 蔬菜平衡施肥要求我们知道土壤中缺少什么养分,然后根据不 同蔬菜品种需要进行配方施肥,使土壤缺失的养分得到及时获得 补充,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1)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确定应施的肥料 土壤是在一定气候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活“生物体”,作物生长 发育所需要的养分70%来自于土壤,不同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明显差 异,而且不同类型的土壤供肥保肥性差别很大。应施肥料的品种 搭配和数量要求不同,增产效果也不同。
有机肥料的施用可明显提高作物的抗性。
(2)注重底肥的施用
“三追不如一底”,合理施用底肥特别是有机肥的施用,不仅可 以满足作物生育期所需的大部分营养需求,而且可以减轻作业强度。
(3)注意复合肥或专用肥的施用
单一肥料或几种单一肥料的简单复配很难达到作物生长的需要, 而且容易对土壤造成破坏。复合肥或专用肥是同生育时期定量施肥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 果。
●提供的营养物质种类多 碳 、氮有机化合物类;纤维素类;维生素类;矿物质类;风味物质;
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保健作用大) ●必需的副食品
补充人体需要量小的必需成分方面功能独特 山东毒西瓜、海南毒豆角是农药残留所致,但蔬菜亚硝酸盐超标则是隐 形杀手。
3.蔬菜收获物种类多,目标品质特殊
●蔬菜产品可源自所有器官: 根、茎、叶、芽、花、果实等。
(3)钾:钾可加快含氮有机物的形成,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 转。施钾可延缓植株衰老,增强光合性能。钾可加速薯块内形成层活 动,有利于薯块的生长和膨大,甘薯淀粉和糖分含量增加,抗病力, 耐贮性增强。
二、施肥技术 1、基肥 甘薯根系发达,生长期长,需肥较多,应施用充足的基肥,尤其 是有机肥具有肥效稳、肥效长的特点,可促进甘薯群体早发快长,中 期不徒长,后期不早衰。有机肥应与化肥配合,一般肥力地块每667m2 施 有 机 肥 2 ~ 3m3 、 磷 肥 50 ~ 60kg 、 碳 酸 氢 铵 40 ~ 50kg ; 缺 钾 地 块 每 667m2施钾(硫酸钾)20~30kg。有机肥要做到充分腐熟,应与化肥融合, 集中施到根系分布层,以利于根系吸收。一般基肥总量应占总施肥量 的90%以上。

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施肥方案

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施肥方案

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施肥方案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作物种植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土壤进行测试和分析,根据土壤的性质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科学合理地制定施肥方案,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主要农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施肥方案。

1. 水稻:水稻对氮素需求较高,所以施肥方案可采用氮肥为主的配置。

推荐施肥方案为每亩施用化肥量为尿素25-30公斤,磷肥15-20公斤,钾肥10-15公斤。

在水稻生长初期,可以通过追施尿素来增加氮素的供应量,后期可适量追施饼肥或复合肥。

2. 小麦:小麦对氮磷钾需求较大,所以施肥方案可采用复合肥为主的配置。

推荐施肥方案为每亩施用化肥量为尿素20-25公斤,磷肥15-20公斤,钾肥10-15公斤。

在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可适量追施饼肥或复合肥。

3. 玉米:玉米对氮素和磷素需求较高,所以施肥方案可采用氮磷复合肥为主的配置。

推荐施肥方案为每亩施用化肥量为尿素25-30公斤,磷肥20-25公斤,钾肥15-20公斤。

在玉米生长初期,可以通过追施尿素来增加氮素的供应量,后期可适量追施饼肥或复合肥。

4. 大豆:大豆对磷素需求较大,所以施肥方案可采用磷肥为主的配置。

推荐施肥方案为每亩施用化肥量为磷肥30-35公斤,氮肥20-25公斤,钾肥15-20公斤。

在大豆生长初期,可以通过追施尿素来增加氮素的供应量,后期可适量追施饼肥或复合肥。

在制定施肥方案时,还需考虑土壤性质、肥料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作物的生长期等因素。

同时,每年施肥方案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因此,建议农民在实施施肥方案时,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继续完善施肥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土壤性质分析:根据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特性进行测试和分析。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养分的保持和释放能力不同,因此施肥方案应根据土壤性质的不同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作物需肥特性
每生产100kg棉花(皮)需氮(N)17.5kg、磷(P2O5)6.3kg、钾(K20)15.5kg。

每形成100kg薯块需吸收氮(N)0.3~0.4kg,磷(P2O5)0.1~0.2kg,钾(K2O)0.5~0.6kg。

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N)3Kg,五氧化二磷(P2O5)1.5kg,氧化钾(K2O)2~4kg。

N:P2O5:k2O为1:0.5:1。

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则需吸收N3.43公斤,P2O5l.23公斤,K2O3.26公斤;N、P、K的比例为3∶1∶2.8。

每生产l00kg花生荚果需要纯氮6.8kg.磷(P2O5)1.3kg,钾(K20)3.8kg。

需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

此外,花生还需要较多的钙。

每生产100kg大豆,需吸收氮(N) 7.2kg,磷(P205)1.8kg,钾(K20)4.0kg,与其他作物相比,大豆籽粒中氮、钾含量是小麦的两倍多,
每生产1000kg黄瓜约需吸收氮(N)4kg,磷(P2O5)3.5kg,钾(K20)5.5kg。

生产1000kg西瓜需吸收氮(N)2.52kg,磷(P2O5)0.8lkg,钾(K2O)2.86kg。

每生产1000kg大白菜需吸收氮(N)1.5~2.3ks,磷(P2 O5)0.7~0.9kg,钾(K20)2.0~3.72kg,吸收比例N:P2O5:K20约为2:l:3。

每生产1000kg番茄约需吸收氮(N)4.5kg,磷(P2O5)0.7kg,钾(K20)4.8kg。

还需要较多的钙和硼。

每生产1000kg茄子需吸收氮(N)2.62~3.3kg,磷(P2O5)0.63~1kg,钾(K20)3.1~5.1kg。

每生产1000kg芹菜需吸收氮(N)1.6~3.6kg,磷(P2O5)0.68~1.5kg,钾(K20)4~6kg,钙(CaO)1.5kg,镁(MgO)0.8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