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拉拉手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拉拉手

幼儿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拉拉手

幼儿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拉拉手教案标题:幼儿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拉拉手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2. 通过音乐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交互动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资源:1. 音乐播放器。

2. 音乐曲目:选择欢快、节奏明快的儿童歌曲。

教学准备:1. 在教室内划定一个较大的圆圈,以便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移动。

2. 确保音乐播放器能够顺利播放音乐。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与幼儿一起坐在教室内的圆圈中,向他们解释今天的活动是关于音乐游戏的。

2. 引导幼儿回忆并讨论他们喜欢的音乐和歌曲。

活动一:拉拉手游戏1. 解释游戏规则:当音乐响起时,幼儿们需要找到一个伙伴,并拉住对方的手。

他们可以选择与任何一个人搭档,但每个人只能拉住一个人的手。

2. 开始播放音乐,让幼儿们开始游戏。

确保音乐的节奏明快,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3. 随着音乐的进行,逐渐停止音乐。

当音乐停止时,幼儿们需要迅速找到另一个伙伴的手,并与之拉住。

4. 继续播放音乐,重复上述步骤,让幼儿们能够与不同的伙伴进行互动。

5. 随着游戏的进行,可以增加一些变化,如要求幼儿们以特定的动作或姿势拉住对方的手。

活动二:音乐表达1. 停止音乐,让幼儿们坐下来。

2. 向幼儿们介绍一种音乐表达的方式,如舞蹈、手势或声音。

3. 播放音乐,鼓励幼儿们用他们选择的方式表达音乐的感受。

4. 逐个鼓励幼儿们展示自己的音乐表达,同时其他幼儿们也可以观察和欣赏。

5. 鼓励幼儿们互相分享对彼此音乐表达的观察和感受。

结束活动:1. 让幼儿们坐下来,回顾整个音乐游戏的过程。

2. 与幼儿们一起总结他们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以及如何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

3. 鼓励幼儿们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们在游戏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2. 观察幼儿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与幼儿们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游戏的喜好和收获。

教案扩展:1. 可以引入更多不同的音乐游戏,如音乐椅子游戏或音乐热土豆游戏,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社交能力。

小班艺术活动教案:(音乐)手拉手

小班艺术活动教案:(音乐)手拉手

小班艺术活动教案(音乐)手拉手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并体验手拉手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1.2 通过手拉手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3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1.4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室内布置:音乐玩具、手拉手玩具等。

2.2 教学材料:音乐CD、手拉手道具。

2.3 教学工具:音响设备、教学卡片。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引导幼儿进入活动状态。

3.2 手拉手游戏(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手拉手游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3.3 音乐活动(5分钟)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手拉手跳舞,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4 创意表达(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拉手的方式创造不同的动作,如模仿动物、植物等,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活动总结4.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过程,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

4.2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手拉手活动,培养幼儿在家庭中的合作意识。

5.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内设置手拉手主题区域,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由发挥,继续感受手拉手活动的乐趣。

5.3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第六章:活动目标6.1 加深幼儿对音乐手拉手活动的理解,提高合作意识。

6.2 通过音乐手拉手活动,锻炼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6.3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6.4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第七章:活动准备7.1 教室内布置:音乐玩具、手拉手玩具等。

7.2 教学材料:音乐CD、手拉手道具。

7.3 教学工具:音响设备、教学卡片。

7.4 视频资料:关于手拉手活动的音乐视频。

小班音乐拉拉手教案

小班音乐拉拉手教案

小班音乐拉拉手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小班音乐课的教学,主要内容是介绍和学习拉拉手这一音乐活动。

通过拉拉手的动作配合音乐,既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要点和方法,全面提升小班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学准备•音乐播放设备•绳子/布条等可作为拉拉手的材料•教室里有足够的空间供活动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向学生们解释拉拉手的定义和用途,强调其与音乐的关系。

–使用简单明快的音乐作为敲门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习拉拉手动作–老师向学生们示范基本的拉拉手动作,包括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方向的动作。

–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拉拉手动作练习,确保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3.音乐与拉拉手结合–老师播放一段简单的节奏感强烈的音乐,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相应的拉拉手动作。

–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动作组合和变化。

4.小组合作–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拉拉手表演。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拉拉手的变化和衔接的思路,引导学生们设计自己的表演内容。

5.表演展示–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拉拉手表演,其他组员可以用掌声和欢呼来鼓励表演者。

–老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团队合作。

教学要点•通过音乐激发学生对拉拉手的兴趣•确保学生掌握拉拉手的基本动作要领•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拉拉手动作的变化和组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注意事项•根据班级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课堂秩序和安全,避免学生发生意外伤害•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拉拉手活动中,包容差异,鼓励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以上是小班音乐拉拉手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教案《拉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拉拉手》含反思

小朋友园小班教案《拉拉手》含反思小班教案《拉拉手》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小朋友进展应变力量和合作力量,学习根据指令进行嬉戏,在手拉手的扩大、缩小,分散中让小朋友感受圆圈的变化,学念并理解儿歌《吹泡泡》,体验同伴一起嬉戏的欢乐,在嬉戏中留意自己和别人的平安,快来看看小朋友园小班《拉拉手》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学习根据指令进行嬉戏,在手拉手的扩大、缩小,分散中让小朋友感受圆圈的变化,学念并理解儿歌《吹泡泡》。

2.进展小朋友的应变力量和合作力量3.体验同伴一起嬉戏的欢乐,在嬉戏中留意自己和别人的平安。

4.鼓舞小朋友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分析儿歌,培育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根据指令进行嬉戏,在手拉手的扩大、缩小、分散中让小朋友感觉圆圈的变化。

2.难点:在手拉手的扩大、缩小、分散中让小朋友感觉圆圈的变化。

活动预备1.泡泡水一瓶2.小朋友已经进行过吹泡泡的活动。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热身运动:走圆圈⑴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活动场地的圆圈上小跑步,之后:①摇摇头;②扭扭腰;③伸伸臂;④踢踢腿。

师:今日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来玩嬉戏好吗?玩嬉戏前我们来活动一下我们的手脚,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做运动吧。

⑵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听口令,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圆圈的活动。

师:刚才小朋友都跟老师一起来做热身运动了,现在老师请你们一个跟着一个沿着这个圆圈的线走,看看谁最能干。

2.老师吹泡泡,激发小朋友的学习欲望师:小朋友都很能干,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沿着这个圆圈的线走。

现在请看老师在做什么呀?(吹泡泡)你们喜爱吹泡泡吗?今日我们来学一首《吹泡泡》的儿歌,好吗?二、活动指导1.学念儿歌《吹泡泡》。

⑴老师先念一遍儿歌,小朋友倾听。

师: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念一次儿歌,听听儿歌里说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⑵老师逐句教小朋友学念儿歌两次。

⑶师小结:小朋友都学会念儿歌《吹泡泡》,儿歌里的泡泡有大有小,泡泡会转起来、跳起来,到最终就爆了,可好玩了,我们来玩吹泡泡的嬉戏,好吗?过渡语:现在,我们来想一想怎么玩这个嬉戏吧。

拉拉手小班音乐教案

拉拉手小班音乐教案

拉拉手小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的•培养幼儿的音乐潜能,提高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喜爱程度。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音乐播放设备•音乐教具:小型乐器、音乐绘本等•教师备课资料三、教学步骤步骤一:音乐启蒙1.教师播放轻快、欢快的音乐。

2.引导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扭动,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步骤二: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柔和、抒情的音乐。

2.引导幼儿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

3.让幼儿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意境。

步骤三:乐器体验1.教师介绍不同的乐器,并给出简单的演奏示范。

2.让幼儿触摸和试玩乐器,感受乐器的声音和手感。

3.鼓励幼儿模仿教师的演奏动作,体验乐器演奏的乐趣。

步骤四:音乐游戏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例如模仿动物的叫声、跟随音乐做不同的动作等。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加强身体协调和音乐感知能力。

步骤五:音乐创作1.教师给出简单的音乐创作任务,例如编写简短的歌词、创作简单的旋律等。

2.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步骤六:音乐展示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型音乐展示活动。

2.让幼儿能够展示他们学到的音乐技能和成果。

3.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步骤七:音乐反思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当天的音乐活动,让幼儿表达对活动的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

2.鼓励幼儿提出对音乐活动的改进意见。

3.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促进幼儿对音乐教育的思考和理解。

四、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评估幼儿对乐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进展。

•记录幼儿在音乐创作和展示中展现出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以上是对拉拉手小班音乐教案的详细安排和要求,通过有序的步骤和活动设计,旨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适时进行调整和改进,让幼儿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获得全面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案《拉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拉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拉拉手》含反思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1.1 能够正确理解歌曲《拉拉手》的歌词,掌握歌曲的节奏和节奏感。

1.1.2 能够正确识别歌曲中出现的人物和物品,如“小兔子”、“小蜜蜂”、“大阳伞”等。

1.2 能力目标1.2.1 能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歌词,配合动作完成歌曲的表演。

1.2.2 能够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1.3 情感目标1.3.1 感受到班级的团结和互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1.3.2 通过歌曲和手拉手活动,培养儿童的友爱意识和情感交流能力。

2. 教学准备2.1 教具准备2.1.1 歌曲《拉拉手》的CD或音乐文件。

2.1.2 大阳伞、小兔子、小蜜蜂等角色道具。

2.1.3 显示器或投影仪,准备播放与歌曲相匹配的动画视频。

2.2 教师准备2.2.1 准备手拉手的练习方法,包括直线拉手、环形拉手等。

2.2.2 准备班级团结活动,如大合唱、小游戏等,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2.3 注重反思与改进,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教学过程3.1 活动引导与观察3.1.1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歌词和舞蹈动作,我们可以让孩子轮流带领唱歌和做动作,并鼓励孩子参与表演。

3.1.2 通过观察每个孩子的表演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2 练习手拉手3.2.1 在孩子们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和动作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练习手拉手。

3.2.2 首先要让孩子们明确拉手的方法并掌握正确的站立姿势,如直线拉手、环形拉手等。

3.2.3 在练习中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拉手活动的意义,如团结、友爱等,以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3.3 反思与改进3.3.1 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并结合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3.3.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个孩子的情况,掌握孩子的个性和特点,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

音乐《拉拉手》教案

音乐《拉拉手》教案

音乐《拉拉手》教案教案标题:音乐《拉拉手》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音乐《拉拉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3. 通过合作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音乐《拉拉手》的基本乐理知识。

2. 学习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3. 练习合作演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音乐《拉拉手》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3. 乐谱或简谱。

4.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音乐《拉拉手》的背景和作曲家。

2. 播放音乐《拉拉手》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探究:1. 分析乐曲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主题和发展部分。

2. 指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如强弱、高低音等。

3.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例如欢快、悲伤等。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合作演奏。

2. 分发乐谱或简谱给学生,指导他们学习演奏乐曲的基本技巧。

3. 指导学生进行合奏练习,注重团队合作和协调。

展示:1. 让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合奏表演,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演奏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3. 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演奏水平。

总结:1. 回顾学习的内容,强调乐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欣赏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能力。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组织音乐会或表演,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

2. 评价学生对乐曲节奏、旋律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3. 收集学生的演奏作品,评估他们的演奏水平。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尝试改编音乐《拉拉手》或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2.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方法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小班韵律 拉拉手

小班韵律 拉拉手

小班韵律——拉拉手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第一段的内容,学习边唱歌边做动作。

2、做点头动作时,注意与同伴眼神的交流;在与同伴做拉手游戏中,体验幼儿园共同生活的快乐
活动准备:歌曲《拉拉手》
活动过程:
一、激趣。

1、教师带领幼儿与旁边同伴手拉手,同时有节奏的说:拉拉手拉拉手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猜测,激发幼儿倾听歌曲的欲望。

教师:好朋友拉拉手要干什么呢?
二、欣赏歌曲
1、幼儿欣赏歌曲《拉拉手》,熟悉歌曲旋律。

教师提问,幼儿回忆歌曲内容,理解歌词内容,引导幼儿用歌词回答。

教师:好朋友拉拉手干什么呢?歌里是怎么唱的?
2、再次欣赏歌曲,教师边唱歌曲边指导幼儿坐在椅子上做动作。

三、学习表演第一段
1、教师指导幼儿坐在椅子上做动作,当换动作时,教师用语言提示,重点练习“放下小手点点头”的动作。

2、在教师带领下,幼儿围成圆,与同伴拉好手,原地边唱歌边
做动作、
3、教师引导幼儿“拉成圆圈慢慢走”时顺一个方向走;“仿效小手点点头”是停止行走,面向圈内,对着好朋友点点头。

四、边唱歌边表演
教师与幼儿共同随音乐边唱歌边表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音乐拉拉手教案【篇一:小班上学期音乐教学内容汇总】小班上学期音乐教学内容汇总1.音乐:爸爸妈妈去上班歌词: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早。

2.音乐:拍手点头歌词:拍拍小手点点头,拍拍小手点点头,拍拍小手点点头,拍拍小手点点头。

3.音乐:这是小兵歌词:这是小兵的喇叭,嗒嗒嗒嗒嘀;这是小兵的铜鼓,咚咚咚咚咚;这是小兵的手枪,啪啪啪啪啪;这是小兵的大炮,轰轰轰轰轰。

4.音乐:圆圈歌词:我画一个大圆圈呀,圆呀圆溜溜,圆呀圆溜溜,圆溜溜的大圆圈呀像个大皮球。

5.音乐:小手爬歌词: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小脚上。

6.音乐:拉拉手歌词:拉拉手,拉拉手!拉成圆圈慢慢走!慢慢走!慢慢走!放开小手点点头!7.音乐:苹果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

8.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歌词: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园里朋友多。

又唱歌来又跳舞,大家一起多快乐! 9.音乐:大西瓜歌词:一个西瓜圆又圆,一刀切成两大碗,你吃一大碗,我吃一大碗,留下空碗当小船。

10.音乐:秋叶秋天树叶转呀转呀转呀,秋天树叶转呀转下来。

秋天树叶落呀落呀落呀,秋天树叶落呀落下来。

11.音乐:大皮球歌词:大皮球,圆又圆,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轻,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我的皮球接住了。

12.两只小鸟歌词:两只小鸟坐在小树上,它叫丁丁,它叫东东,丁丁飞走了,东东飞走了,回来吧丁丁,回来吧东东。

13.音乐:网小鱼歌词:河里小鱼游游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好像快乐的小朋友。

14.音乐:小猪睡觉歌词:小猪吃得饱饱,闭着眼睛睡觉。

小耳朵在扇扇,小尾巴在摇摇。

咕噜咕噜噜,咕噜咕噜噜,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小尾巴在摇摇。

15.音乐:跳跳糖歌词:跳跳糖,跳跳糖,又香又甜又香又甜跳跳糖。

16.音乐:漱口歌歌词:手拿小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吐出水。

17.音乐:小老鼠上灯台歌词: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18.音乐:新年好歌词: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

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祝贺大家新年好。

歌词:大公鸡,穿花衣,花衣脏了自己洗,不用肥皂,不用水,扑棱,扑棱,用沙洗。

21.音乐:找朋友歌词: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再见!22.音乐:小青蛙打呼噜歌词:收起了小鼓,钻进了小屋,小青蛙在冬天闭上眼睛打呼噜,呼呼。

23.音乐:小花狗歌词:一只小花狗,蹲在大门口,两眼黑黝黝,想吃肉骨头。

汪汪24.音乐:小兔和狼歌词: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竖起耳朵仔细听,风儿呼呼吹,树叶沙沙响。

哎呀!狼来了。

【篇二:社会:拉拉手,好朋友】小班:拉拉手,好朋友(重点领域:社会)主备:缪晓燕执教:吴红星活动目标:1.学会用“请你和我一起玩”等礼貌用语,邀请同伴和自己一起活动、游戏。

2.感受同伴见亲密友好的关系,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已学会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或者准备相应的歌曲磁带。

教师将该歌曲编成两人一起跳的舞蹈,在音乐过门处交换朋友。

2.布置好班级的区角环境。

3.幼儿用书《拉拉手,好朋友》。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通过边唱边跳《我的朋友在哪里》,感受朋友在一起玩的快乐感觉。

(跳完后,请朋友找空坐下来)教师:和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开心吗?你还会与朋友一起做什么事。

2.幼儿自由讲述。

(二)邀请朋友游戏。

1.教师介绍班级区角游戏。

教师:我们玩游戏的时间到了!2.请2~3名幼儿邀请同伴,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分析谁有礼貌,一起学学他,并学说“请你和我一起玩”。

3.幼儿每人找到一个朋友,手牵手一起去一个区角活动。

教师注意引导争抢朋友或找不到朋友的幼儿。

(三)分享快乐。

1.分享游戏的快乐,进一步感受同伴间亲密友好的关系。

教师:刚才你们和朋友一起玩,开心吗?有什么话想对朋友说?活动延伸:家园共育:离园后或者休息日,家长们可以相互联系,给幼儿提供一起玩耍、游戏的机会,以增进幼儿之间的感情。

小班:拉拉手,好朋友(重点领域:社会)主备:缪晓燕执教:吴红星活动目标:1.学会用“请你和我一起玩”等礼貌用语,邀请同伴和自己一起活动、游戏。

2.感受同伴见亲密友好的关系,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已学会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或者准备相应的歌曲磁带。

教师将该歌曲编成两人一起跳的舞蹈,在音乐过门处交换朋友。

2.布置好班级的区角环境。

3.幼儿用书《拉拉手,好朋友》。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通过边唱边跳《我的朋友在哪里》,感受朋友在一起玩的快乐感觉。

(跳完后,请朋友找空坐下来)教师:和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开心吗?你还会与朋友一起做什么事。

2.幼儿自由讲述。

(二)邀请朋友游戏。

1.教师介绍班级区角游戏。

教师:我们玩游戏的时间到了!瞧,这里是娃娃家,这里是超市,这里是肯德基。

你会邀请朋友和你一起玩吗?教师:(小结)邀请时要由礼貌,手拉手一起玩。

2.请2-3名幼儿邀请同伴,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分析谁有礼貌,一起学学他,并学说“请你和我一起玩”。

教师:他们是怎么邀请的?3.幼儿每人找到一个朋友,手牵手一起去一个区角活动。

教师注意引导争抢朋友或找不到朋友的幼儿。

(三)分享快乐。

1.分享游戏的快乐,进一步感受同伴间亲密友好的关系。

教师:刚才你们和朋友一起玩,开心吗?有什么话想对朋友说?活动延伸:家园共育:离园后或者休息日,家长们可以相互联系,给幼儿提供一起玩耍、游戏的机会,以增进幼儿之间的感情。

【篇三:小班歌唱活动《数豆豆》教案】小班歌唱活动《数豆豆》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游戏玩法建议:1、游戏:“点豆豆”。

在初步熟悉歌曲内容之后,带幼儿完整跟唱歌曲时,教师可以和小朋友一起伸出食指,从第一个幼儿开始随着音乐节拍边唱歌边一个一个点小朋友,歌曲唱到最后一句,“装进我的小裤兜”,老师张开手臂“装”小朋友,大家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

再以此请个别小朋友“点豆豆”。

2、游戏:“豆豆钻兜兜”请两名配班教师手拉手搭成小桥的样子变一个“大兜兜”,老师也变成“豆豆”和所有‘‘小豆豆们”拉着衣服变成“一长串豆豆”,大家一起边唱歌边用小脚—下—下踏着节拍从“大兜兜”下面钻过,唱玩歌曲最后一句,两名配班老师放下手“装豆豆”,数数一共装了几个“豆豆”。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1--2小节,伸出右手食指,随音乐节奏做“数”的动作。

3-4小节,两手相对做“圆”的动作。

5-6小节,第五小节做“数”的动作,第六小节双手摊开。

7-8小节,两手随音乐节奏做“装进裤兜”的动作。

二、教学活动建议【活动目标】1、掌握乐曲节拍,能够边用手打节拍边学习演唱歌曲。

2、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变游戏边学唱和巩固歌曲,通过观察玩游戏的方法,分辨游戏所蕴含的规则。

3、在游戏过程中尝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合怍游戏,初步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数豆豆(l)教师出示一个浅浅的盘子,里面有若干颜色鲜亮,大小适中的豆豆,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些豆豆,描述豆豆的样子(教师可提示:“圆溜溜”的),教师事先告诉幼儿,这些豆豆是和小朋友玩游戏的,不是吃的,做完游戏了老师再给小朋友一些干净的豆豆吃。

(2)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和豆豆玩游戏的,教师伸出食指,—下—下“点豆豆”,同时完整地清唱歌曲一遍:“一、二、三、四,数豆豆,豆儿豆儿圆溜溜,五、六、七、八,哎呦呦,装进我的小裤兜。

”唱完歌曲,教师将几个豆豆放进裤兜,问小朋友:“豆豆装到哪里了??‘装了几个豆豆?”小朋友猜一猜。

教师从裤兜里拿出豆豆,放在透明袋子里,和小朋友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

2、学唱歌曲(1)教师提问:“老师刚才是怎么数豆豆的?”和幼儿一起回忆、熟悉歌词。

教师用动作带幼儿说一遍歌词,然后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边唱歌曲边“点豆豆”,“猜豆豆”(2)请个别小朋友到前面来“和豆豆玩游戏”,大家一起唱歌,唱完歌曲这名小朋友装几个豆豆放进自己的裤兜,其他小朋友猜一猜他装了几个豆豆。

再请他从裤兜里拿出豆豆放在透明袋子里,小朋友一起数数他装了几个豆豆。

3、跟钢琴伴奏唱歌、玩一占、豆豆”游戏(1)小朋友们变变变,变成各种各样的豆豆,做出不同的豆豆造型,说说自己是什么样的豆豆,老师变成一个大兜兜,大家来玩一个“点豆豆”的游戏。

教师走到幼儿面前,和小朋友一起伸出食指,从第一个幼儿开始随着音乐节拍边唱歌边一个一个点小朋友,歌曲唱到最后一句,“装进我的小裤兜”,老师张开手臂“装”小朋友,大家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

(2)接下来请一名幼儿在圈内一下一下“点豆豆”(点小朋友),“装豆豆”(双臂张开抱小朋友),“数豆豆”(数一数“装”了几个小朋友),接下来再由这名小朋友请下一个小朋友继续游戏,依次进行3-4名幼儿。

4、游戏:“豆豆钻兜兜”(1)请两名配班教师手拉手搭成小桥的样子变一个“大兜兜”,老师也变成“豆豆”和所有“小豆豆们”拉着衣服变成“一长串豆豆”,大家一起边唱歇边用小脚—下—下踏着节拍从“大兜兜”下面钻过,唱玩歌曲最后一句,两名配班老师放下手“装豆豆”,数数一共装了几个“豆豆”。

(2)请客人老师当“大兜兜”,所有小朋友和客人老师一起唱歌玩游戏5、结束活动:跳个“豆豆舞”播放歌曲音乐,客人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边唱歌边跳“豆豆舞”,结束活动。

播放歌曲原唱,小朋友在跟唱的同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加入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在间奏部份教师可通过“豆豆拉拉手”“豆豆转个圈”等提示,让幼儿互相配合拉拉手、转个圈等,最后一句可互相抱一抱,进一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表现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