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一位女士的画像》两个译本的评析

1701.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关联理论是1986年Dan Sperber 和Deirdre Wilson 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正式提出的理论。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期待产生一个最佳关联性,即听话者在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
在翻译中,译者既要在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建立默契,明确传达原文的意图,体现最佳关联;同时还要使目的语读者容易接受,从而实现最大关联。
2.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译本评析《一位女士的画像》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以细腻的心理刻画而著称。
本文是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对两个译本进行评析,译文一作者是项星耀,译文二作者是刘一南,通过对译文的评价使目的语读者对人物有更清晰的把握。
2.1 关于感情色彩译者准确地把握原作的感情色彩,才能明确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顺利地完成交际的目的。
原文:〝…but had had much of the inoffensiveness of failure.〞译文一:“他饱经沧桑,经历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
”译文二:“…而是伴随着很多次无碍大局的失败。
”评析:该句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的姨父,他是一个非常富有且精明能干的慈祥老人的形象。
译文一中的“经历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言外之意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并经历苦痛,而从原文角度看他并不属于那种经历悲惨遭遇的人,而只是想表达其阅历之深,可见译文一感情色彩表达有误。
而译文二中的“无碍大局”这个词弱化了老人的失败经历。
在此,笔者认为译文一与译文二都没能准确地把握感情色彩,如果译为“他饱经沧桑,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坎坷”较好。
首先“大大小小”在形式上与原文中的“had much of ”相呼应;而在意义上既能表现老人的阅历无数,经历的事很多,大大小小都有,更加符合“inoffensiveness ”本身的含义;“大大小小”是四字结构,符合汉语的思维习惯,更易被读者接受,同时也准确地传达了原作的意图,做到了最佳关联。
关联理论翻译观的发展、理论基础及原则-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关联理论翻译观的发展、理论基础及原则-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概述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际间的交流已经司空见惯,语言之间的翻译在所难免。
翻译过程中要想最大程度上理解源语言要表达的含义,实现语言之间的最佳转换,翻译时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可依,而关联理论就是知道使翻译达到效果的理论依据。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认知和交际取决于关联。
翻译是人们交际的一种形式,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
关联理论翻译观刷新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宏观的理论框架。
2 关联理论翻译观的发展关联理论翻译观是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
关联理论是于20 世纪80 年代兴起的认知语用学理论。
1986 年,关联理论是法国语言学家斯珀伯(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逊(W ilson)共同出版了他们的语用学着作《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书中提出了认知语用学的重要理论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出现之后, 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学生、德国学者Gutt于1991 年出版了他的专着《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最先把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当中。
Gut(t1991)指出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
关联理论最早是由沈家煊引入中国的,他于1988 年在讯递与认知的相关性中介绍了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的第一章交际和第三章关联性的内容。
这篇文章把关联理论带入我国语言学界。
我国的关联翻译理论研究始于1994 年林克难对于Gutt的《关联与翻译》做的书评。
1997 年何自然出版了《语用学与外语学习》,对关联和关联翻译理论都做了一些研究。
2005 年,赵彦春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关于关联理论的翻译理论着作《翻译学归结论》,这是我国关联翻译理论研究取得的进展。
国外内广大学者致力于用关联理论解释各个领域的翻译,但对于关联翻译理论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关联翻译理论简介

关联翻译理论简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介绍关联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关联翻译理论是一种新兴的翻译理论,它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关联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推理和语境解读。
本文将首先概述关联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翻译的本质、翻译过程的理解以及翻译标准的界定。
随后,本文将回顾关联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从其理论渊源到其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包括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质量的评估等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关联翻译理论介绍。
二、关联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关联翻译理论是一种基于认知语言学和关联理论的翻译理论,它强调翻译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和交际意图的传达。
关联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认知环境:认知环境是关联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个体在理解语言时所依赖的一系列假设、信念和记忆。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和读者的认知环境对翻译的理解和接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译者需要在自己的认知环境中寻找与原文最相关的解释,以便在译文中传达出原文的交际意图。
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是关联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原则,指的是在特定的认知环境中,以最少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寻找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以便在译文中以最合适的方式传达出原文的交际意图。
明示与推理:明示和推理是关联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明示指的是说话者通过语言符号向听话者传达自己的交际意图;推理则是听话者根据说话者提供的信息和自己的认知环境,推断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明示信息,并通过推理在自己的认知环境中找到与原文最相关的解释,以便在译文中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交际意图。
翻译的双重性: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双重性的认知活动。
一方面,译者需要在自己的认知环境中寻找与原文最相关的解释,理解原文的交际意图;另一方面,译者还需要在自己的认知环境中寻找与译文最相关的表达方式,以便在译文中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交际意图。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摘要: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
这种交际是一种包括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内的三元关系。
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原作者的意图能否被译文读者所认识。
因此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以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因此,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将对翻译学科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关联理论语境最佳关联翻译关联理论是近年极具广泛影响力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其影响力大大超出了语用学领域本身,已经渗透到翻译领域。
关联理论不仅可以解释翻译现象还可以为指导翻译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框架。
关联理论不是翻译理论,但可以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指导翻译活动。
一、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是认知自然语言的一种理论,自然语言的交际与认知是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形成基于如下的事实:A.听话人从每个话语的语言解码中获取信息时,可能会对话语作出多种理解;B.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能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C.听话人往往用一个单一的、十分笼统的标准去理解话语;D.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排除其它的理解,而只认定一种是唯一可行的理解。
这个用以排除其它理解的标准就是关联性。
关联性是“输入到认知过程的话语、思想、记忆、行为、声音、情景、气味等的一种特性。
当输入内容值得人们去进行加工处理时,它就具有关联性”(D.Wilson,2000)。
因此,关联理论认为,要准确理解自然语言,需要在接受自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语境寻找信息的关联,寻找关联,就要依靠推理。
所以此过程是一个认知与推理的过程。
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取得一定的语境效果,进而获得交际成功。
关联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语言交际是从认知到推理的互明过程。
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采用的是“明示——推理模式”,即从说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明示的过程。
“明示”是指说话人通过某种使听话人“显映的” 方式进行编码、明确地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
关联理论下的英汉双关语翻译

关联理论下的英汉双关语翻译仝海侠【摘要】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关联理论从交际与认知的角度,为英汉双关的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联性就是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
而最佳关联性的获得要求译者不仅要对原文的双关语进行识别、推理,而且在实施语码转移时要充分考虑交际语境,处理好双关语的语用意义。
%Tranlation is a communicative behavior, and the relevance theory provides an theory basis for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shuanggnan and English pu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Relevance is the basic principle to limit the translation, so the translator tries to fulfill the best relevance between the original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best relevance requires the translator identify and analyze the puns. Further more the translator are supposed to consider the communicative context and deal with the pragmatic meaning of puns when he transmits the language codes.【期刊名称】《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5)004【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关联理论;双关;翻译【作者】仝海侠【作者单位】宿迁学院五系,江苏宿迁223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一、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影响与回顾双关修辞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备受关注的修辞格,但二者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又受到不同语言特点的影响,在历史发展、定义、生成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表现形式上由于英汉双关铰链词存在数量差异,通常会造成双关翻译过程中音、义方面的对应缺失,偶合现象很少发生。
浅谈关联翻译理论及英汉关联翻译实践

浅谈关联翻译理论及英汉关联翻译实践翻译出现在两种及以上语言环境之间,其作用在于對两种不同语言进行有效的转化,以实现各类语言信息的相互传递,同时也是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
根据翻译,我们能够读到来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言论和观点,翻译将地理、文化、观念完全不同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种跨地域的关联,这也是翻译的一大魅力所在。
格莱斯的会话含意理论成为关联理论最初的雏形,关联理论也逐渐成为翻译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和依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或方法论。
本文重点探讨了关联理论及关联翻译理论的内涵,通过进一步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剖析关联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再对英汉翻译的实践进行简要的讨论。
标签:翻译理论;关联翻译;归化性;异化性;翻译实践一、引言翻译是一种介于两种及以上语言之间的重要交际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完成语际信息的相互交流和互换行为。
翻译研究则是对翻译者(以下简称“译者”)准确解读原文以及使用新语言构建译文的一种探索和场景再现,其重点研究对象主要为“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近年来,包括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模因论和言语行为理论等在内的诸多翻译学理论都先后被提出并已广泛应用于文学翻译研究之中。
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和探讨翻译学中的“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它对英汉翻译的指导实践。
根据格莱斯的语用学相关原则和斯珀伯等学者提出的关联理论,格特(Gutt)将翻译理论和关联理论充分地有机结合到一起,进而形成了一个和谐一致的翻译理论体系,这就是今天闻名遐迩的关联翻译理论学说。
作为一种被全世界都普遍认可的新兴理论,关联翻译理论在自身理论的发展以及它同翻译实践之间的完美结合,尤其在翻译实践的应用方面都尚有较大的探讨空间。
据此,本文拟对关联翻译理论的基本内涵,以及该理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和对翻译实践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重点探讨。
二、关联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关联翻译理论关联理论的基础是格莱斯的会话含意理论,该理论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西方语言学界、认知语言学界和哲学界的强烈反响,社会各界对该理论的研究和讨论又进一步促进了关联理论的深化,加快并拓宽了该理论的应用。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间的解释和应用。
根据最佳关联原则,译者正确理解源语言的基础上,对目标语受众的认知环境做出适当的判断和估计,并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使目标与读者能够理解原作者的意图。
关联理论对字幕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易于理解和遵循。
标签:关联理论;字幕翻译;最佳关联一、理论基础1.1 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1980年代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一种语言和交际的解释理论,其核心问题是交际和认知。
Sperber和Wilson认为“人类大脑相互交流机制的关键是推理能力”。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交流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条件。
首先是沟通者之间的相互理解。
第二个是认知模型的相关性。
交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流的相关性,包括说话者的表达方式和听者的推理方式。
演讲者通过明确的行动表达其意图,这为听众提供了必要的推理基础。
然后,听众根据讲话者的言行举止进行推理。
关联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关联原理。
人类的交流趋势是期望最大的关联性。
1.2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1991年,古特(Gutt)出版了《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书,在翻译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特率先将关联理论应用到翻译研究中,指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活动,是与大脑机制密切相关的推理过程。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翻译是一个从表意到推理的过程,译者在其中扮演着双重角色。
在阅读源文本时,译者应根据认知语境推断作者的明确交往行为,以找到相关性。
当译者以目标语言复制源文本时,他将成为交流者。
他需要根据目标读者的上下文来表达从源文本推断给目标读者的相关信息,以便读者能够以最少的推理工作获得最大的相关性。
这两个过程基于相关性原理,而译者是信息传递的转发器。
他应根据原作者的意图和目标读者的期望进行选择,以达到成功的交流效果。
二、关联理论对字幕翻译的影响字幕翻译是将字符的对话和必要的视觉信息翻译成目标语言在屏幕下方重叠的文本,同时保留原始声音。
字幕翻译一直被认为是复杂的翻译過程,因为许多人为的因素都会影响字幕翻译。
从关联理论看字幕翻译的策略——以电影《乱世佳人》为例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从关联理论看字幕翻译的策略——以电影《乱世佳人》为例导言:随着全球化的进步,各种文化间的沟通日益频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联理论与翻译2010-08-27关联理论与翻译1关联理论和翻译有很好的兼容性,前者能够从本体论意义上解释后者这一复杂的语码转换现象,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决定着译文信息和形式等相关因素的取舍.当资源条件许可时,译文应尽力向原文趋同.鉴于翻译行为动态的认知关联特征,关联理论对翻译现象有着迄今为止最强的解释力.作者:吕郑芳 L(U) Zheng-fang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刊名: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AOTO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xx 30(3)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关联理论翻译认知语境关联理论与翻译2摘要:关联理论使得广告在翻译时借助于不同文化的某种共性,迎合了不同受众人群的口味,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文章首先对关联理论和广告翻译分别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进而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广告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表现关联理论的实际表达效果。
关键词:关联理论;广告;翻译在广告传播借助的各种手段中,语言是最为主要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这使得广告这种交际行为变得更有认知性。
本文就针对如何借助关联理论进行广告翻译进行以下的论述。
一、关联理论这一理论最早是由Sperber在1986年提出的,是在Grice这一会话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包括以下两项规则:①在同等的条件下,获取语境效果越好,相应的关联性越大。
②在同等的条件下,处理话语付出努力越少,相应的关联性越大。
由此可见,通过最小努力付出而收获最大语境效果就可以说达到了最佳程度的关联。
二、广告翻译广告翻译事实上就是一种对广告自身功能进行再次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语言、消费观念、地域文化、审美价值等不同条件的影响,从而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仅仅通过对原有广告语的直接翻译和简单转码往往得不到很好的预期效果,有时起到的作用往往会和预想中的结果相反。
因此,要想通过广告翻译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一方面要做到为处于不同环境和认知中的观众提供简单的商品信息,另一方面还要能够在正确解读原广告词含义的基础上实现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有效关联。
三、关联理论和广告功能对于商业广告的受众对象来讲,主要是一些潜在的消费人群,商家推出广告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产品的销路,进而谋取可观的经济效益。
可以说,任何过程和手段都是围绕着这一目标来落实和进行的。
广告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既是广告自身功能的体现,同时也是广告获取成功的重要心理依据。
对于任何一则广告来讲,其服务目标都是相同的,也就是通过一切可能的形式来向任何一个潜在消费者进行诉求,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提升他们对于产品的兴趣,勾起他们的购买欲望,以便于最终能够付诸实践买下产品。
借助于关联理论来看待交际活动,这种活动应该属于认知活动中的一种,既包括语言的交际,也包括非语言的交际,其中前者是其主要的交际形式。
关联理论中提到,交际行为事实上就是一种由明示到推理的认知过程,广告借助于这一理论的具体表现就是:广告首先进行广告语的具体明示,广告公司希望潜在的消费人群能够通过广告的具体实际内容来推理出广告可能要表现的交际意图。
因此,广告公司在撰写广告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使他们对于产品能够提升兴趣,从而产生购买欲望并能够真正采取行动来购买宣传的产品。
以上提到的四个过程也就是一则成功广告所应当具备的主要因素和功能。
美国的相关著作将其将称为AIDA,它很好地总结了观众在接受一则广告时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
其中,最后一个A就是action,这是整个过程的重点,也就是商家和广告商希望能够达到的目的;第一个A是指attention,这是整个过程的起点,同时也是促使消费者形成固定心理过程的主要突破口,所以需要商家和广告上能够最先引起重视。
四、翻译策略借助于关联理论进行广告翻译应该具有很强的变通性和侧重性,本文以钻石牌手表的广告翻译为例:原文的广告词是:Buy a diamond brand watch,if every second counts for you.经过翻译后对应的汉语广告词就是:出手不凡钻石表。
对这一广告语进行分析,在欧美人的心目中,时间对于他们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地位不亚于金钱,也就是英国俗语中的时间就是金钱。
广告词的后半句本身就是英语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表达方式,这句话就强调了时间的重要价值,这和欧美人本身的价值观不谋而合,因此这条英文广告就是一条相当成功的例子。
而通过翻译后对比发现,单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两者之间除了广告的主体是钻石手表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关联。
但利用AIDA来判断广告的译文时,可以发现翻译后的广告词同样迎合了中国人的品味,符合中国人传统的观念。
其中,出手不凡起到一语双关的作用,一方面,表现出消费者出手阔绰,高贵而富有;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消费者的卓尔不凡。
由此可见,无论是英文广告还是中文广告都密切地联系了各自的文化,并且有效地吸引了消费群体的注意力,使他们有了购买的冲动。
结语:综上所述,结合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来实现有关联的广告翻译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不仅实现了翻译功能上的对等,同时对于激发翻译者本身的创造性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1]王雪莹.关联-顺应视角下的广告标语翻译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xx(05).[2]施多东.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广告语的翻译策略[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05).关联理论与翻译3关联理论下的日语翻译一、关联理论与翻译关联理论是1986年Sperber和dash;―白费蜡、大姑娘上轿――明里哭暗里笑等等。
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使语言生动活泼、富含韵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如《骆驼祥子》中的很多歇后语都起到了这种作用,在写虎妞到曹先生家去找祥子,见面第一句话就说:“你可倒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啊!”这句歇后语恰当地表达了虎妞对祥子不露脸的不满和怨恨,调侃的口吻使得语言幽默风趣,同时有助读者更为清晰地理解老舍笔下的那个社会,更为深刻地理解祥子的悲剧命运。
正是由于歇后语负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和色彩,包含着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很难被外国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在涉及具有文化特色的翻译中,有些文化需要译出,否则会导致目标语读者的理解障碍,而另外一些文化则无需翻译,目标语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逻辑推理充分理解译文所要传达的源语意图。
如何有效地处理含有文化因子的翻译,就要求译者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寻求最佳关联并恰当表现,以较好地达到翻译目的。
汉日两门语言虽其相似性较多,但词汇、语音和句法等语言特征的差异性也给歇后语的'日语翻译带来不小影响。
从关联理论角度来看,翻译就是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推理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需要以最佳关联为指导,对语境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灵活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力求找到最佳关联,创造出合适的语境效果,从而使目标语读者达到最大关联和最好的阅读效果。
三、实例分析歇后语翻译重在准确传达其作者的意图以实现其交际功能并恰当译出其风格,运用关联理论指导歇后语翻译能从根本上抓住其翻译的本质,本文拟运用关联理论,通过对立间祥介和中山高志的译著《骆驼祥子》中先后出现的几句歇后语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歇后语日译策略及其语用效果。
1.“你可倒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啊”她的嗓门很高,和平日在车厂与车夫们吵嘴时一样。
B:「いい�荬胜猡螭坤汀!�肉包子’(肉まん)を犬にぶっつけたように、まるで��ってこないじゃないかね」声の调子は非常に高く、日顷车场で车夫らとわめき合うときと�浃铯辘胜�ったが…(中山高志,P129)“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意为得到好处后有去无回,此处为虎妞责备祥子尝到甜头后就消失之意。
立间详介只翻译了后半部分的有去无回,目的语读者难以体会尝到甜头这层含义,而中山高志则采用了直译,将原文意思准确翻译出来,让目的语读者直接感知源语语言特色并完成从源语作者到目的语读者的跨文化交际目的,实现源语和目的语间的最佳关联。
2.有急等用钱的,有愿意借出去的,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A:急场の金に困っている人があればこそ、こちらも贷してやるのであって、周瑜が黄盖を打掷したようなもの(苦肉の策。
『三国志』の故事)、武士は相身互いじゃないか、と。
(立间祥介,P119)B:大急ぎに金がいる人があり、また贷してやろうという人があれば、周瑜が黄盖を打って大芝居をやったのと同じことで、渡りに船じゃないか。
(中山高志,P116)“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出自《三国演义》,没有阅读过《三国演义》的日本读者很难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也就无法真正理解此歇后语的真正含义。
立间详介和中山高志都将歇后语的前半部分直译了出来,而对歇后语的后半部分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式,立间详介意译为「武士は相身互い」,同时为了不造成文化丧失,又采用文内加注的方式进行了信息弥补,如此一来目的语读者通过阅读译文便可了解周瑜打黄盖这一典故的文化内涵;而中山高志则套用了日语固有惯用语「渡りに船」,用日本原有文化形象直接替代源语中难以理解的特有文化,目的语读者的潜在语境得到激发,把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也能得到与源语作者意图相等同的语境效果,但却容易造成信息缺失,如该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等等。
3.看祥子没动静,高妈真想俏皮他一顿,可是一想他的正直劲儿,又不大好意思了:“你真行。
‘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也好。
”A:祥子がなにも言わないので、高马は皮肉のひとつも言ってやろうかと思ったが、一途な彼の性格を思うと、それもかわいそうに思った。
「伟いよ、あんたは。
ばか正直にやるだけのことをやってみるのも、またいいだろうさ。
」(立间祥介,P124)B:祥子がてこでこも动かないのを见て、高马は本�荬扦沥绀盲趣�らかってみってやろうと思ったが、彼の真正直さを考えてこれもすまぬことだと思い直した。
「お前は本当にえらいよ。
石部金吉式も结构だ。
」(中山高志,P121)“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意指人的性格直率、没有城府。
立间祥介将“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翻译为「ばか正直にやるだけのことをやってみる」,采用意译方式,虽然能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却也丧失了原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语言风格。
中山高志将原文译为「石部金吉式」,石部金吉式是日本人所熟知的人物,性格直来直去、不会灵活变通。
这无论从涵义还是语言形式都与原文较为贴切,可视为实现了最佳关联。
4.“他必审问我,我给他个徐庶入曹营――一语不发’。
”A:そうすりゃ、相手はだれだってことになるけどあたしは知らぬ存ぜぬでおしとお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