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册历史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高二下册历史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高二下册历史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下册历史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知识点一、庆历新政①、目的:摆脱危机,巩固统治。
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面
二、庆历新政(1043年,宋仁宗时期)
后先 核心 天天 1、严格 官吏升迁考核制度; 下 下 整顿吏治 2、限制 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荫做官; 3、加强 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 之之 4、裁并州县,减轻徭役; 5、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 乐忧 失败 而 而 触犯保守派官僚的利益 原因 乐忧
改革派代表:范仲淹 主要内容:
“王安石是中国 11世纪的改革家。” 进步意义:
变法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列 宁 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背景) 北宋中期内忧外患 ; (目的) 为挽救统治危机、巩固统治 ; (性质) 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 (结果) 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失败。
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 使变法顺利进行
变法成效
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农业得到发展,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在一定程度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面。
变法失败的原因
(1)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2)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3)保守派重新得势,废新法。
历史地位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 但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三、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熙宁年间)
主要内容 理财措施 人 祖
发展经济,增加国家收入, 实现富国愿望 ——解决“积贫”问 天 题 变 对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不 对外抵御辽、西夏的进攻; 节省军费开支,实现强兵愿望 — — 足 解决“积弱”问题
言 军事措施 不 足 教育措施 恤
宗 不 足 法 畏
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北宋中期改革背景
高二下册历史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知识点梳理

[键入文字]
高二下册历史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知识点梳理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以下是历史网为
大家整理的高二下册历史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
关问题,加油,历史网一直陪伴您。
王安石变法概述:
1、背景: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
2、性质:
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
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3、历史地位: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改革家。
但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
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注定改革必然失败。
4、积极作用:
(1)在经济方面,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在军队方面,节省了军费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效的解决了冗兵
1。
高二历史下册王安石变法知识点梳理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下册王安石变法知识点梳理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小编准备了高二历史下册王安石变法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背景
1.三冗两积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
2.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二、目的
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三、内容
(一)富国之法
1.青苗法
作用:限制了豪强之家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募役法
作用: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其它
理财新法还包括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二)强兵之法
1.内容
(1)实行省兵措施,精减军队,缩减编制。
(2)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1。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知识点总结王安石变法知识点总结:变法背景三大矛盾三冗危机两积问题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突出表现是土地兼并的剧烈发展。
民族对立严重:北宋与辽和西夏战争频繁。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二积:积贫、积弱。
王安石变法知识点总结:改革内容北宋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改革。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宋神宗即位,立志革新,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变法中,王安石建立了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条例司撤销后,由司农寺主持变法的大部分事务。
吕惠卿、曾布等人参与草拟新法。
新法内容如下:均输法熙宁二年七月,颁行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
由发运使掌握六路的财赋情况,斟酌每年应该上供和京城每年所需物资的情况,然后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从便变易蓄买”,贮存备用,借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
均输法夺取了富商大贾的部分利益,同时也稍稍减轻了纳税户的许多额外负担。
免行法熙宁六年七月,正式颁行免行法。
免行法规定,各行商铺依据赢利的多寡,每月向市易务交纳免行钱,不再轮流以实物或人力供应官府。
青苗法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
规定以各路常平。
?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
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
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2/10或3/10归还谷物或现钱。
青苗法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
方田均税法熙宁五年颁行。
方田均税法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
丈量后,到次年三月分发土地帐帖,作为“地符”。
分家析产、典卖割移,都以现在丈量的田亩为准,由官府登记,发给契书。
以限制官僚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和人口。
高三王安石变法知识点归纳

高三王安石变法知识点归纳高三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学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部分,其中包括王安石变法。
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以下是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
一、背景介绍1. 时间背景: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时期的11世纪。
2. 社会背景:北宋时期,国家面临日渐增加的财政困难以及农民生活的不稳定,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问题。
二、王安石的政治思想和目标1. 政治思想:王安石主张“革除旧党、新法治国”,追求国家治理的民生导向和科学管理。
2. 目标:通过改革措施来解决财政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国家实力和治理效能。
三、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1. 钱法改革:引进“包钱法”和“青苗法”,通过增加赋税和贷款等方式,解决财政困难。
2. 科举制度改革:推行“策问科举”,注重实际能力和应用知识,选拔更多的人才。
3. 农田水利改革:推行均田制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民生产力。
4. 改革军队编制:建立保甲制,从民间招募军人,提高防御能力。
5. 改革教育制度:修订教科书,推行新课纲,提高学生素质。
四、变法的影响与评价1. 社会影响:变法改革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引发了一系列反对声音和抵制行动。
2. 经济影响:改革一度有效地解决了财政问题,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但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3. 教育影响:通过改革教育制度,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际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 政治影响:变法的失败使得王安石失去了权力,旧党重新上台,但变法的一些制度改革仍然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进程。
总结: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其目标是改善财政状况、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及加强国家治理效能。
通过改革税制、科举制度、农田水利、军队编制和教育制度等多个方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
然而,变法改革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动荡和反对声音,最终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改革的一些制度仍然在后来的历史中有所体现。
高中历史 第四章《北宋王安石变法》章末复习总结课件 人民选修1

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 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 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 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 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82022/1/18
(2)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 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 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 分调整生产关系。
(3)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 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 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整合三
对改革的评价应坚持的原则 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1.坚持的原则 (1)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 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 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
•
2.从中得到的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 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知识点汇总(一)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知识点汇总(一)1、北宋的改革(1)庆历新政(1043年—1045年):宋仁宗在位时,大臣范仲淹曾发起一次以整顿官僚机构(整顿吏治)为宗旨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新政明显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宋仁宗动摇,很快归于失败。
(庆历新政,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宋神宗的时候又任命王安石变法)(2)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1069年—1085年)为摆脱积贫积弱和社会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宋神宗的时候又任命王安石变法。
●总体而言,王安石变法的影响,注意三点:①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③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引发党争,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北宋之后的南宋偏安江南)2、南宋的偏安:(1127年-1279年)(1)南宋的建立: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赵构即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2)南宋偏安的原因:外部:①金的崛起、励精图治、实力强大;②金灭辽及北宋(靖康之变)。
内部:①连年征战、岁币,造成内部空虚;②统治腐朽、无能,破坏军民抗金斗争;③长期重文轻武、守内虚外。
(3)岳飞抗金:南宋初年,金军大举南下,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收复大片失地,取得郾城大捷等重大战果。
宋高宗和权臣秦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
(秉承崇文抑武国策,视岳飞等拥有兵权的武将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岳飞死后,宋金议和:绍兴和议。
(4)宋金议和: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称为“岁贡”,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
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世为侄国”)。
(作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辽夏金元(916年-1368年)积极学习中原汉人的经济方式、制度与文化,分别在不同的时期建立本民族政权,长期与两宋形成对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册历史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一、庆历新政
①、目的:摆脱危机,巩固统治。
②、新政开始:1043年,宋仁宗,范仲淹;中心—整顿吏治。
③、新政内容:严格官吏升迁考核;限制官僚子弟亲友恩荫做官;增强各级官员保举、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
④、结果:新政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
范仲淹等改革派相继被排挤出朝廷,改革措施也被废止。
二、王安石变法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1、主要内容
理财措施——①、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以后偿还,加收20%的利息。
这样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②、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③、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④、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
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⑤、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
国家收人也有增加。
军事措施——①、保甲法。
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十家编为一保。
保丁在农闲时练兵,平时种田、维持社会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这既能够增强对人民的控制,又能够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
②、将兵法。
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由固定的将官加以训练。
这就增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教育措施:①、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
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②、整顿太学。
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
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受官,以资鼓励。
这就使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2.变法的成效:①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②各地兴修了很多
水利工程,很多荒地辟为良田,③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④在一定水准
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变法失败的原因:①新法在推行的过程中,因为用人不当,出
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②新法在一定水准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
的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③有些地方官拒绝执行新法。
④
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当政,新法被废除。
4.评价:①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
尖锐的情况下实行的改革运动。
②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改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