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静定结构的概念和超静定结构次数的确定
超静定结构的计算

单元10 超静定结构的计算【学习目标】1、掌握力法、位移法的基本原理,能用这些方法计算常用的简单超静定结构的内力;2、熟练应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位移刚架;了解超静定结构的特征。
【知识点】1、超静定结构的概念、超静定次数及确定;力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典型方程;用力法计算简单的超静定梁和刚架;支座移动时单跨超静定梁的内力。
2、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转动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分配弯矩、传递弯矩;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工作任务】任务1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任务2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教学设计】通过对力法和力矩分配法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法在解决超静定结构各有何特点,通过例题的讲解能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两种方法在解超静定结构的特点。
10.1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10.1.1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我们知道,超静定结构由于有多余约束存在,约束反力未知量的数目多于平衡方程数目,仅靠平衡方程不能确定结构的支座反力。
从几何组成方面来说,结构的超静定次数就是多余约束的个数;从静力平衡看,超静定次数就是运用平衡方程分析计算结构未知力时所缺少的方程个数,即多余未知力的个数。
所以,要确定超静定次数,可以把原结构中的多余约束去掉,使之变成几何不变的静定结构,而去掉的约束个数就是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超静定结构去掉多余约束有以下几种方法:(1)去掉支座处的一根链杆或者切断一根链杆,相当于去掉一个约束。
图10-1(2)去掉一个铰支座或者去掉一个单铰,相当于去掉两个约束。
图10-2图10-1图10-2(3)去掉一个固定端支座或者切断一根梁式杆,相当于去掉三个约束。
图10-3(4)将一个固定端支座改为铰支座或者将一刚性连接改为单铰连接,相当于去掉一个约束。
图图10-4用去掉多余约束的方法可以确定任何超静定结构的次数,去掉多余约束后的静定结构,称为原超静定结构的基本结构。
对于同一个超静定结构来说,去掉多余约束可以有多种方法,所以基本结构也有多种形式。
超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及特性

超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及特性一、超静定结构的特征及超静定次数超静定结构的静力特征是仅由静力平衡条件不能唯一地确定全部未知反力和内力。
结构的多余约束数或用静力平衡条件计算全部未知反力和内力时所缺少的方程数称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通常采用去除多余约束的方法来确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即去除结构的全部多余约束,使之成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这时所去除的约束数就是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去除约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切断一根两端铰接的直杆(或支座链杆),相当于去除一个约束。
(二)切断一根两端刚接的杆件,相当于去除三个约束。
(三)切断——个单铰(或支座固定铰),相当于去除二个约束;切断一个复铰(连接n根杆件的铰),相当于去除2(n—1)个约束。
(四)将单刚结点改为单铰节点,相当于去除一个约束;将连接n个杆件的复刚节点改为复铰节点,相当于去除n—1个约束。
去除一个超静定结构多余约束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所得超静定次数一定相同。
去除图4—1a所示超静定结构的多余约束的方法之一如图4—1b所示,去除六个多余约束后,就成为静定结构,故为超静定六次。
再用其他去除多余约束的方案确定其超静定次数,结果是相同的。
二、力法的基本原理(一)力法基本结构和基本体系去除超静定结构的多余约束,代以相应的未知力Xi (i=1、2、…、n),Xi 称为多余未知力或基本未知力,其方向可以任意假定。
去除多余约束后的结构称为力法基本结构。
力法基本结构在各多余未知力、外荷载(有时还有温度变化、支座位移等)共同作用下的体系称为力法基本体系,它是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基础。
选取力法基本结构应注意下面两点:1.基本结构一般为静定结构,即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有时当简单超静定结构的解为已知时,也可以将它作为复杂超静定结构的基本结构,以简化计算。
2.选取的基本结构应使力法典型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的计算尽可能简便,并尽量使较多的副系数和自由项等于零。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将复铰结点A 拆开,在刚结点B 处插入一个单铰并切断 一个链杆,复铰A相当于两个单铰的作用,共去除六个约 束,即n = 6。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八章
力法
第11页
对于框架,可采用下式计算超静定次数
n= 3 c−h
式中 c 为框格数,h 为单铰数 先将结构中每个框格都看作是无铰的,每个单铰的存 在就减少1次超静定。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八章
力法
第1页
§8-1 超静定结构的概述和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一.超静定结构的一般概念
超静定结构的两个特征: 1. 几何特征: 超静定结构是具有多余约束 的几何不变体系。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八章
力法
第2页
P
必要约束: 多余约束:
X1
多余约束力
X1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八章
力法Biblioteka 第3页思考: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八章
力法
第12页
例1:
(a) (b)
框格数c = 2
单铰数h = 2
框格数c = 4 单铰数h = 6
n = 3×2-2 = 4
n = 3×4-6 = 6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八章
力法
第13页
例2:
n=2
X1 X2
X1 X2
X3
X4
n=4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八章
力法
第14页
n=3
X1 X3 X2
X1 X2
X3 X4
n = 4+6-2=8
结构力学电子教案
第八章
力法
第8页
(2)撤去两杆间的一个单铰或撤去一个铰支座,等于去 除两个约束。
《建筑力学》期末复习指导

11秋建筑施工与管理专科《建筑力学》期末复习指导一、课程说明《建筑力学》是广播电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的补修课。
本课程的教材:《建筑力学》,作者:吴国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考试说明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试题类型试题类型分为两类:第一类判断题与选择题,占30%;第二类计算题,占70%。
计算题共4题,主要类型有:求静定结构支座反力并画内力图,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图乘法求位移,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力矩分配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三、复习要点第一章静力学基本知识一、约束与约束反力1.柔索约束:由软绳构成的约束。
约束反力是拉力;2.光滑面约束:由两个物体光滑接触构成的约束。
约束反力是压力;3.滚动铰支座:将杆件用铰链约束连接在支座上,支座用滚轴支持在光滑面上,这样的支座称为滚动铰支座。
约束反力垂直光滑面;4.链杆约束:链杆是两端用光滑铰链与其它物体连接,不计自重且中间不受力作用的杆件。
约束反力作用线与两端铰链的连线重合。
5.固定铰支座:将铰链约束与地面相连接的支座。
约束反力是一对相互垂直的力6.固定端:使杆件既不能发生移动也不能发生转动的约束。
约束反力是一对相互垂直的力和一个力偶。
二、力矩与力偶1.力偶不等效一个力,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
2.力偶的转动效果由力偶矩确定,与矩心无关。
3.力对点之矩一般与矩心位置有关,对不同的矩心转动效果不同4.力偶与矩心位置无关,对不同点的转动效果相同。
三、主矢和主矩1.主矢与简化中心位置无关,主矩与简化中心位置有关。
2.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结果a)主矢不为零,主矩为零:一个合力;b)主矢不为零,主矩不为零:一个合力、一个合力偶;c)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一个合力偶;d)主矢为零,主矩为零——平衡力系。
四、平面力系1.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同时为零,即,是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
2.平面一般力系有三个独立方程可求解三个未知数,平面平行力系有二个独立方程可求解二个未知数。
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超静定结构是指在受力平衡条件下,由于约束条件数量大于自由度数量,使得结构不具有唯一的平衡位置。
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是指约束条件数量与自由度数量之差。
一、超静定结构的特点超静定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 约束条件数量大于自由度数量:超静定结构的约束条件数量大于自由度数量,使得结构不具有唯一的平衡位置。
这导致了结构的设计和分析变得更加困难。
2. 结构具有较高的刚度:由于超静定结构的约束条件数量较多,结构具有较高的刚度。
这使得超静定结构在承受荷载时能够更好地保持形状稳定性。
3. 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超静定结构由于具有较高的刚度,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这使得超静定结构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超静定结构的应用超静定结构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桥梁工程:超静定结构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桥梁需要承受大量的荷载,超静定结构能够提供更高的刚度和稳定性,保证桥梁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塌陷或变形。
2. 建筑结构:超静定结构在建筑结构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通常采用超静定结构设计,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3. 机械设备:超静定结构在机械设备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汽车的悬挂系统和起重机的支撑结构都是超静定结构,能够提供更高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三、超静定结构的分析方法超静定结构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定义自由度和约束条件:首先确定结构的自由度和约束条件。
自由度是指结构中可以独立变形的数量,约束条件是指结构中限制自由度的条件。
2. 建立平衡方程:根据结构的受力平衡条件,建立结构的平衡方程。
平衡方程是超静定结构分析的基础,通过平衡方程可以求解结构的受力状态。
3. 引入支座反力:由于超静定结构的约束条件数量大于自由度数量,结构中存在未知的支座反力。
通过引入支座反力,可以将超静定结构转化为静定结构进行分析。
4. 求解支座反力:利用平衡方程和约束条件,求解支座反力。
超静定结构及力学原理和方程重难点分析

超静定结构及力学原理和方程重难点分析一、超静定结构的概念:超静定结构:从几何组成分析来说具有几何不变性而又有多余约束的结构。
超静定结构与静定结构相比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点:1从几何组成看,超静定结构未没有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而超静定结构是具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2从静力特征看,静定结构仅凭静力平衡条件便可以完全确定它的反力和内力,而超静定结构仅凭静力平衡条件还不能确定全部反力和内力,必须建立附加方程式才能求解;3 当无外荷载作用时,超静定结构有产生内力的可能性超静定杆件结构的分类:超静定梁、刚架、桁架、拱以及组合结构。
二、超静定次数的确定1、超静定次数的概念超静定次数:结构中多余约束的数目2、方法去掉多余联系的常用方法如下:(1)去掉一根支杆或切断一根链杆,相当于去掉一个联系; (2)去掉一个单铰,相当于去掉二个约束;(3)切断一根弯杆或去掉一个固定支座,相当于去掉三个联系(4)将固定支座改成不动铰支座或将受弯杆切断改铰结,各相当去掉一个联系 3、举例例如图1所示的单跨静定梁,若去掉B 支座的支杆,代以多未知力B X ,则原梁变为静定的简支梁(即为基本结构),如图1(b )所示;若将固定端A 支座加一个单铰,代以多余未知力A X ,则原梁变为静定的简支梁(即为基本结构),如图1(c )所示,所有原结构一次超静定结构.同理,如图2所示的刚架,可将A 、B 两固定改成铰支座,代以多余力A X 、B X ,则得如图2(b )所示的静定三铰刚架;或者去掉铰C ,代以多余力1X 、2X ,则得如图2(c )所示的两各静定悬臂刚架;或者去掉铰C ,故原结构为二次超静定结构。
三、力法原理和力法方程1.力法的基本原理:将超静定结构转化为含多余力的静定结构 (一)一次超静定结构 (1)确定超静定次数:n=1次 (2)选基本结构⎩⎨⎧)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b a )((3)位移条件: 01=∆ (a) 根据叠加原理 :p1111∆+∆=∆ (b )11111x δ=∆ (c)(4)力法方程(一次):将(c )代入(b )式得:01111=∆+px δ…………(6-1)式中:--11δ系数(单位多余力1=X 作用时,B 点沿1x 方向的位移)--∆p1自由项(荷载单独作用时B 点沿1x 方向的位移)1x --基本未知量(多余未知力或多余力)系数(11δ) 和自由项(p1∆)都是基本结构(静定结构)在已知外力作用下的位移,可用上一章讲的单位荷载法或图乘法求得,代入(6-1)式后可求出多余未知力1x ,求得1x 之后其余的计算(支座反力和内力)同静定结构。
超静定结构的概述

(a)
(b)
图 11-3
除上述主要特征外,超静定结构还具有整体性强、变形小、受力较为 均匀等特点,因而这种结构在实际工程中被广泛采用。例如,图11-4a 所 示的两跨连续梁较图11-4b 所示的两跨简支梁,在力 F 作用点处的弯矩和 挠度均为小。
(a) 静定结构
(b) 超静定结构
(c) 静定结构受力图
算上来说,静定结构的静力特征是用静力平衡条件就能求得全 部反力和内力;而超静定结构的静力特征是仅用静力平衡条件不能求得 全部反力和内力。例如,对图11-1a 所示的静定梁,其受力图如图11-1c 所示,梁的反力(FAx、FAy、FB)和内力(FN、FQ、M)分别由三个静 力平衡方程求得。 而对图 11-lb 所示的连续梁,其受力图如图 11-ld 所示, 梁的反力共有四个(FAx、FAy、Fx1、FB),其中Fx1称为多余约束所对应 的多余未知力,用三个静力平衡方程不可能将此四个反力全部求得,只 要有一个反力尚未确定,梁的内力就不能确定。因此,还须补充其他条 件,才能求解。
【例11-3】确定图11-13a 所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解:图11-13a 所示刚架,具有一个多余约束。若将横梁某处改为铰接, 即相当于去掉一个约束,得到如图11-13b 所示的静定结构,故原结构 n = l。
若去掉支座 B 处的水平支杆,则得图11-13c 所示的静定结构。 但是,若去掉支座 B 或支座 A 的竖向支杆,即成可变体系如图11-13d 所 示,显然这是不允许的,所以此刚架支座处的竖向支杆不能作为多余约束。
图 11-6
② 去掉一个单铰,相当于去掉两个约束 。 如图11-7a 所示的结构,去掉一个单铰而变成静定结构,如图11-7b 所示。 因 n = 2,故该结构为两次超静定 。
超静定结构的概念及超静定次数的确定(PPT)

04 超静定结构的实际应用
桥梁工程
桥梁工程中,超静定结构的应用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桥梁的承 载能力。例如,连续梁桥采用超静定结构形式,可以减小梁体的振动和变形,提 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此外,超静定结构在桥梁工程中还可以用于抵抗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提 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和抗风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渐进法
总结词
通过逐步逼近的方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位移和内力的方法。
详细描述
渐进法是一种基于迭代思想的求解方法,通过逐步逼近的方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位移和内力。该方法首先假设一 组初始解,然后逐步修正解的近似值,直到满足精度要求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为止。渐进法可以处理复杂的超 静定结构问题,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精度。
建筑工程
在建筑工程中,超静定结构的应用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 刚度,增强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例如,高层建筑 采用超静定结构形式,可以减小风力、地震等外部荷载对建 筑物的影响,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超静定结构在建筑工程中还可以用于优化建筑物的空 间布局和结构形式,提高建筑物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超静定结构
在任何一组确定的平衡力系作用 下,需要用多余的约束条件才能 确定结构的平衡状态的体系。
超静定结构的特性
具有多余的约束
超静定结构有多余的约束,这些 多余的约束可以提供额外的稳定 性,使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具
有更好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存在内力
由于超静定结构的约束多余,当 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在结构内部 产生内力,这些内力有助于抵抗
判别准则二
如果一个结构的支座反力数目小于其约束数目, 则该结构为超静定结构。
判别准则三
如果一个结构的受力状态不能由静力平衡方程完 全确定,则该结构为超静定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座反力与内力仅由静力平衡条件无法全部唯一确定的、几何不变但有多余约束的体系,就就是超静定结构
多余约束
多余约束的选取方案并不一定就是唯一的,但就是总数目就是不变的。
多余未知力(多余力)
多余约束中产生的约束力就是多余力,多余力的大小不能由静力平衡条件确定。
2、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多余约束的数目就就是超静定次数
判断方法:去掉多余约束使原结构变成静定结构的方法。
● 去掉一根支座链杆或切断一根链杆:去掉一个约束。
● 去掉一个铰支座或联结两钢片的单铰:去掉两个约束。
如图2所示。
● 将固定端改成铰支座或将连续杆件上的刚
性联结改成单铰联结:去掉一个约束。
如
图3中的固定端改为图4中的铰支座;图5中
的刚性结点改为图6中的铰结点。
● 去掉一个固定端或将刚性联
结切断如图7所示:去掉三个
约束。
在确定超静定次数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不要把原结构拆成一个几何可
变体系。
所以要特别注意非多余约束不能去掉,比如 (a)中的水平链杆支座不能去掉。
(2) 要把所有多余约束全部去掉。
如 图8(a)所示结构,如果只去掉一根水平链杆支座得到如图8 (b)所示结构,则其中的闭合框仍具有三个多余约束,必须把闭合框再切开一个截面,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