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激情四射

合集下载

让你的数学课堂激情四射

让你的数学课堂激情四射
维普资讯
创 新 方 舟
让你 的数学课 堂 激情 四射
●何利 容
由于应试教育 的影 响,活生生的个体成了机械的 解题机器 ,失 去了活力和创造力 。近几年 ,根据有关 专家的调查 :你认 为最讨厌的科 目是什么?你认为最 难学的科 目是什么 ?对于这两个问题的 回答 ,大部分 学生都把数学首列其 中。由此让我们感觉到应试教育 中重 “知 ”轻 “情 ”的后果 。如果说数学教学是长身 体 (知识 )的骨骼和肌 肉,那么情感教育则是塑造一 个人的灵魂 ,没有强壮 的身体是可怜 的,但缺乏健康 的灵魂更 是可悲 的。那 么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在 新课标下应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
以爱感人 。营造和谐 课堂
积极健康 的情感核心是爱 ,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 求 。爱是营造轻松和谐 的课堂的基石 。每个学生都想 得到老师的爱 ,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老师的爱 ,老师 的爱是和风细雨 ,能滋润学生的心 田。老师的爱是催 化剂 ,能激发学生更加积极 的参与到学习活动 中。教 师爱学生 ,应该包括对学生 的关心 、爱护 、信任 、欣 赏 、赞美 、宽容 、尊重和严格要求等 。老师心 中装着 学生 ,才能建立民主 、平等 、合作的师生关系 ,才能 建立和谐 、畅所欲言的课堂氛 围。
实践证 明 ,和谐 的教学氛 围 ,能赋予学 生愉快 、 积极 向上的情绪 ,而愉快 的 、积极的情绪会促使大脑 皮层有效的进行工作 。在宽松和谐的课堂里 ,学生的 心理是 安全的 , 自由的 。他们愿 意发表 自己的见解 , 愿意 与同学合作 、交流 。老师是他们信赖的朋友 ,同

创 新 方 舟
价学生?教室里的 区别到底是什 么?
教 学理 论 是为 了指 导教 学 实
为 了避免使 教师焦虑 ,参 与观

打造激情四射的实效体育课堂

打造激情四射的实效体育课堂

2地 图式 — — 理 解 课 文 , 出 地 . 画
图 。例 如在 学 了牛津 小 学 英语 6 A
Unt A kn o r wa i 3 s ig y u y后 , 布 学行 为 , 大 限 最 度地 开发 学 生 潜 能 , 他 们 真 正 能 够 使
“ 为 心 声 ” 有 声 语 言 的 传 播 言 ,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主 要 形 式 , 语 言 也 而
是 最 利 于 表 达 情 感 的媒 介 。 一 些 体
育 课 缺 少 激 情 , 要 是 由 于 我 们 的 主
体 育 教 师 语 言 平 淡 。课 上 总 是 一 个 腔 调 , 种 语 速 , 有 节 奏 , 有 重 一 没 没
科 学 , 是永 远不 会 完美 的艺 术 。 也
把 握 ?这 就 要 求 引 导 者 应 该 懂 得 调
控 艺 术 , 到 收 放 自如 、 阖 有 度 , 做 开
用 英 语 交 际 。 在 老 师 有 计 划 地 组 织
和 耐 心 帮 助 、 确 引 导 下 , 学 生 的 正 在
个 任 务 , 以让 学 生 画 出 MrS i 可 mt h
到 达 博 物馆 和邮 局 的路 线 简 图 。
3写 作 式 — — 阅 读 后 , 学 生 写 . 让
交 流 的 。 而 参 与 、 作 、 流 的 过 程 合 交
燃 烧 ; 情 似 水 , 涌 澎 湃 ; 情 若 激 汹 激
风 , 劲浩荡 。激情进 入体育 课堂 , 道
体 育 教 学 将 更 加 活 力 充 盈 , 力 四 魅
射。
往 往 是 一 个 循 序 渐 进 、 浅 人 深 的 由
学习新理 念 、 变 旧观念 的同时 , 改 正 在 研 究 、 找 既 适 合 新 理 念 和 符 合 寻

让语文课充满激情

让语文课充满激情

让语文课充满激情在每堂语文课上,我们都要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学生们对语文充满兴趣和热爱。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方法,帮助实现这个目标。

首先,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课上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容易令学生产生厌倦感。

相比之下,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互动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学生演讲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和表达欲望。

其次,我们要让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课堂上的读书、写作活动,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个人经历、兴趣爱好相关的话题,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可以让学生们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童年回忆的文章,或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个故事。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课堂。

在语文课上,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们在观察、分析中感受到语文的美。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此外,我们也可以邀请一些作家、演讲家等来给学生做讲座。

这些嘉宾的亲临课堂将会为语文课增添一份特殊的激情,学生们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魅力。

在讲座中,作家可以与学生分享创作经验、作品背后的故事,鼓励学生们勇敢表达自己。

最后,我们也要鼓励学生们多读书。

我们可以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并提供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供他们选择。

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一些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们互相推荐和评论自己喜欢的书籍。

通过积极的读书氛围,学生们可以激发对语文的热爱和渴望。

在这样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们将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只有让他们真正地喜欢上语文,才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激情吧!在上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的激情和兴趣,为学生们创造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下面,我将继续分享一些方法和策略。

首先,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激情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激情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激情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同课异构”听课心得语文课堂中教师注重用激情点燃学生,这不仅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全面智力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师营造的“激情课堂”就是星星之火,能让学生这一片干枯的急需迸发求知热情的草原,呈现燎原之势。

我深深懂得,激情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因激情而魅力四射语文是一门陶冶人性情、提高人修养的学科,也是各学科中最具有情感性的学科。

这个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师更需要有激情。

有了激情,教师的语言、动作、体态就特别能表情达意,传情传神;有了激情,教师的思维将更敏捷,思路将更清晰,思想将更活跃,感情将更丰富;有了激情,新课程理念活了,钻研教材活了,运用教具活了,采用方法活了,课堂就充满了活力;有了激情,新课程理念活了,钻研教材活了,运用教具活了,采用方法活了,各个环节活了,课堂就充满了灵性;有了激情,听说读写的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组织,综合实践的安排,都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有了激情,就让教师有了魅力四射的形象、内蕴、人格、技巧等,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课堂就有了魔力。

《语文课程标准》上要求的“培养人文性”“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等等,就会自然而然地在热情洋溢的氛围中进行,学生定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感染、熏陶、内化、提高,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二、学生因激情而生机盎然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天真烂漫的性格,好奇易动的特征,鲜活灵动的个性,自然决定了他们涌动的激情。

而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一般都善于通过自己积极的情感去唤醒和激励学生,以自身丰富的情感,挥洒自如地创设一个又一个巧妙的情境,强烈地感染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火花。

学生的激情一旦被点燃,他们在课堂上精神会更振奋,情绪会更高涨,注意力会更集中,发言会更踊跃,思维会更活跃,观念会更异彩纷呈,作业会更一丝不苟,教学效果自然会更佳。

如何让语文课堂激情四射

如何让语文课堂激情四射

新 课 程 需 要 教 师做 什 么
自新课改开展 以来 ,各种名 目的课改活动此起 彼伏 , 稍加 留意你就会 发现 , 现在的语 文老 师越来越 怕“ 讲” 。能少讲就少讲 , 能不讲 的就尽量不讲 , 尽量 让学生去讲 ,让学生去演义 ,尽可能地让 学生 多活 动。 之所 以会出现这种状况 , 是因为许 多老师认为新 课程要求 我们要 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那教师就必 须要做到能少讲 的要少讲 , 最好不讲 。 于是课 堂上就 出现学生 自顾 自读 , 这被我们冠 以“ 自读 自悟 。 ” 无节 制地使用课件 , 被说成是学会利用多媒体等等 , 教师 想尽一切办法使课堂变得热闹 ,只注重形 式而忽略 了课 的教 学实 效 。 新课 程难道要求不让教师“ 讲” 了吗?其实不是 这样的 , 新课程并不排斥教师的讲 , 问题是 老师该如 何“ 讲” 。 我 国教育家叶圣陶曾说 : “ 讲是有必要 的, 问 题是你如何看待讲 和怎样讲 。” 教材无非就是例子 , 我们就是要靠这个 例子使学生学会举 一反 三 ,练成 阅读和熟练作 文的能力 。 因此我们要朝着学生能“ 反 三” 这 个 教 育 目标 进 行 “ 讲” , 启 发学生能动性 , 引导 他们 自己学会 探究 。 鉴于此 , 新课程并不反对教师的 讲, 而是主张精讲 , 要有利 于培养学生 的主动 性 、 创 造性 。 从传统到现代 ,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 向另一 个极端。 要 以教育 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 的规律 , 仔 细地研究“ 讲” 。 正确把握讲 的作 用。 学生精彩的见解 加上教师精到的点评 ,就可 以把学生 的思维引向深 入, 学 生的探究加上老师的启发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 以 , 我们不能当讲不讲 , 该 挖 掘 的不 去 挖 掘 ,如此 教 学 既 缺 乏 广 度 同 时 也 缺乏 深 度 , 同样 也 不 利 于学 生 的全 面 发 展 ,思 学 生 所 未 思, 想 学生所未想是老师授课必不可少的。

构建激情四射的高中数学课堂

构建激情四射的高中数学课堂

提 出充分体现了学 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学 生在 质疑中学习 , 在解决疑问的过程 中进步 , 教 师只起 到 引导的作用 , 一切要发挥 学生 的主体作用 , 让学 生学 会 自主探究 , 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 ,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 就能进一步地提高教学 的效率 。
4 . 注 重 知 识 的探 索 .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创 新课 堂

j 构建
激情的数学课 堂是高效 的课堂 , 是一门艺术。 何 为激情? 激情是一种高 昂的情绪 , 是 一种热忱 的教学 态度。 激情可 以体现 出教师 的魅力 , 激情可 以感染学 生。 充满激情 的课堂必定是高效的课堂。 当教学充满 激情 , 教学活动就有了活力 , 变得更生动形象 。学生 在欢快的环境中学习 , 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热情高涨 , 学 生的激 情由教师点燃 , 课堂的激 情由教师带 动。 由 此 可见 , 激 情 教 学 是 高 效 课 堂 的 重 要 因 素之 一 。
高中的数学课 堂教学是学 生获取知识 的过程 , 也是师生交流和相互沟通的过程。教师的表达方式 很重要 , 重要程度超 过了想要表达 的内容 。 一个教师 的幽默是智慧 的体现 ,这种 自信而又充满情趣的言 语表达方式 , 容易拉近与学生 间的距离 , 使学生产生 共 鸣。 幽默的言语还能打破课 堂教学平淡 的气氛 , 往 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幽默是课 堂激情的调味 料, 可 以适 时地缓解课堂压 力 , 赶走 学生 的疲惫 感 , 学生 的会心一笑 , 注意力立 马就被拉 回课堂 , 让 学生 在愉悦 的课堂环境 中开心地学习知识。特别对 于我
3 . 教 师 要 鼓 励 学 生质 疑 . 让 学 生 的 思 路 活 跃 起

让语文课堂激情四射

让语文课堂激情四射
■匪
让 语 文 课 堂 激 情 四 射
刘 侠
( 皇 岛 市Leabharlann 经 济 技 术开 发 区深 河 中学 , 北 秦 皇 岛 秦 河
摘 要: 实验 、 究 、 结 。 探 总 多种 方 式 并 用 , 能构 建 高 效 才 快 乐的 语 文课 堂 只 有 师 生 激 情参 与 的课 才 能 称得 上 一 节 好
06 1) 6 3 8
课 。 充 满 激 情 的语 文课 , 先 需 要 语 文 教 师 厚 积 薄 发 , 射 自 首 进
身激 情 。 就 要 求 语 文教 师 充分 备 课 , 求语 言丰 富 。 次 , 这 力 其 充 满 激 情 的 语 文课 . 该 突 出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 应 点燃 学 生激 情 。 关 键 词 : 言课 堂 教 师 激 情 教 学 智 慧 学生 主 体 语 《 国教 育 报 》 有 一 篇 文 章 , 课堂 教 学 分 为 三 个 境 界 : 中 上 将 是 “ 效 的课 堂 教 学 ” 这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底 线 , 为 “ 效 课 有 , 因 无 堂 ” 对 学 生 生 命 的一 种 浪 费 : 是 “ 效 的课 堂 教 学 ” 即 在 是 二 高 , 有 限 的单 位 时 间 内最 大 限 度 地 完 成 教 学 目标 ; 三是 “ 满 激 情 充 与 活力 的 课 堂 ” 师 生 在 课 堂 上 的兴 奋 度 都 达 到 最 高 , 生 能 , 学 够做到“ 激情 参 与 ” 。这 样 的课 , 可 以称 之 为 “ 节 好 课 ” 就 一 。那 么 . 么是 激 情 呢 ? 什 激情 是 强 烈 的 情 感 , 形 成 人 思 想 跳 跃 、 是 精 神愉悦 、 思绪 自由 的一 种 心 理 状 态 。 能 使 教 师 和 学生 都 处 于 它 种 幸 福 、 动 和兴 奋 的环 境 之 中 。 满 激 情 的课 堂能 激 起 学 激 充 生 渴 求 知 识 、 力 学 习 的热 情 , 动 学 生 探 究 问题 的主 动 性 和 努 调 积 极 性 , 身 心地 投 入 到学 习 活 动之 中 , 而 有 效 地 提 高 课 堂 全 从

“四个并重”让课堂活力四射

“四个并重”让课堂活力四射

【 中图分类号 】 G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 章编 号 】 0 4 5 0 — 9 8 8 9( 2 0 1 3 ) 0 1 A一
0 08 5- 01
建立 民主和谐 的师生关系 , 不经意间
的 点 石 成 睛 是 课 堂 充 满 活 力 的一 个 重 要
活 力 课 堂 是 全 方 位 激 发 师 生 生命 活
方法 :
同。这些智慧的细节成为课 堂上 的亮点 。
四、 注 重 分求效益的
课 堂 。 每 一 位 学 生 因 为 原 有 的 知 识 经 验
和认 知 水 平 不 同 , 因此 对 同一 个 知 识 点 的
例如 :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 认识钟表》
‘ ‘ 四个并重’ ’ 让课堂活力四射
口 江 苏省 海 门市 东洲 小 学 施 剑 动 ,他 们 内心 就 会 有 交 流 的冲 动 与 需 要 , 这 时 组 织交 流才 会 人 人 参 与 , 全班 汇报 时 才能精彩连连。 三、 民主 和 谐 与 智 慧 生 长 并 重
【 关键 词 】 ‘ ‘ 四个并重” 小组 合 作
时, 可 以设 计 这 样 的教 学 目标 : ( 1 ) 在 现 实 有趣 的情境 中 , 初步认识 钟面 , 让 学 生 知 道钟 面上长针是 分针 , 短针是时针 , 会 看 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 )在 观 察 、 操 作、 概括和交 流的过程 中 , 发 展 数 学 思 维 能力 , 有意识地 培养学生观 察 、 操 作 和 合 作能力 。 ( 3 ) 初 步 建立 时 间观 念 , 培 养 珍 惜
学 习价 值 才 会 更 大 , 活力 更 足 。
揭示 虽然都表示 四分之三 , 但 因为整体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堂激情四射
教育,这是一项古老而又永远新鲜的话题。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有教育。

最早的教育是教授一些生存技能,如打猎·种植·养殖...等等。

渐渐的,出现了人类的早期文明,出现了语言·文字·医学·科学知识等越来越多的知识,原始的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实际要求,于是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地方--学校,也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员--教师。

应该说,最早的教育目标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创新教育为辅的,“学有所成”是公认的学习目标,很少有人会特别注重对“创新型教育”的重视。

在这样的总体大原则下,“严师出高徒”成了永远不变的准则,因为教师不严·不凶就镇压不了学生,镇压不了学生就不能保证课堂纪律,也就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中国几千年来的科举考试的内容就是几本“圣贤书”,谁能更好地掌握“圣贤书”的内容,谁就能考得“状元”,谁就能“光宗耀祖,荫子荫孙”,这就是古代教育的终极目标,可自古以来有几百名“状元”,又有几位“状元”名垂千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呢?让我们来找几位历史上叱咤风云·对人类的历史进程影响深远的重大人物吧。

“朱元璋”,小时候就没了父母,全家上下只剩他一个,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当然也不可能得到亲人的关爱,当过放牛娃,当过乞丐,当过和尚,尝尽世间冷暖,后来从军,由于作战勇敢·有智有谋,屡建奇功,终于得到上级赏识,渐渐掌握军权,最终成为历史上仅有的从“乞丐”到“皇帝”的不可思议的转型。

如果说“朱元璋”是为“人才”,那这位人才是谁培养的·又是怎样培养的呢?朱元璋一生勤奋好学,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从没放弃学习,他的知识量就连宰相“胡惟庸”也未必赢他,他的计谋就连军师“刘伯温”也未必赢他多少。

看来,朱元璋应是一位典型的勤奋好学的自学成才者。

朱元璋绝对不仅是一位“知识型”人才,同时也是一位“创新型”人才,在朱元璋在世时,整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大·经济稳定发展,整个国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没有一定的创新型思维怎么能做到呢。

总结朱元璋的成功经验,“勤奋”与“思考”是他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只有学习而没有思考,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而没有知识储备的“思考”,效率必然低下,一生难成大器。

一个勤于学习·勇于思考·大胆实践·百折不挠的勇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才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毛泽东的文化水平是“师范”水平,然而,一生没有进过一天正规军校的毛泽东却能把蒋介石--这位权威的黄埔军校校长打得落花流水,凭什么,凭的也是“学习”和“思考”,“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创新”的过程。

毛泽东的一生,学习之勤奋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战争”期间还是建国后的几十年间,他都“手不释卷”,就连在他岁月的最终几天,他也在学习。

毛泽东的“创新”精神也是有目共睹的,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出了“毛泽东思想”,他把“先解放城市后解放农村”这一指导原则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正确指导思想,终于使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

毛泽东这样的人才又是谁培养的呢,我看其主要作用的还是毛泽东本人,正是他的“勤奋学习”和“勇于思考”使他不仅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同时又有许多常人难以企及的创新,在常人看来,创新总是成功的,其实,创新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建立的,成功的创新总给人以无穷的快乐,但创新的过程之艰辛往往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爱迪生一辈子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曾被老师认为弱智而退学,但他的母亲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教授给爱迪生今后从事发明创造所必需的许多基础知识,应该说正是爱迪生的母亲给全世界托举出一位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有二千多项发明,这个数字足以让全世界震惊,最多的时候平均三天就有一项发明。

爱迪生这样的人才无疑是令人羡慕的,我们的问题是“爱迪生是怎样做到的?”,答案也是一样的,那就是“勤奋的学习”和“大胆的思考”。

爱迪生被他的同事们公认为“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二个小时以上,常常工作到深夜,然后拿几本书当枕头就睡在办公室,被同事们戏称为“睡觉时也在吸取知识的人。

”当所有人都说他是天才时,他说出了一句至理名言“天才
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总结历史上所有对人类进步有巨大贡献的重要人物,他们都具备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学习·做事都特别勤奋,都是公认的“工作狂”,仿佛身上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另一个共同特点是都具有创新精神,为人处世都非常有主见,不被已有知识“束缚”,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为恰当的处事方法。

这两点其实就是所有“真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共性,也就是培养人才准则,教育人·培养人的目标正是这个,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是这样的人才,何尝担心社会不会发展·人类不会进步。

中国的教育方式与外国的教育方式相比较,我们的优点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比外国学生多很多的知识,这一点让外国的教育家们羡慕不已;我们的缺点是学生的创造力太差,我们的学生往往把已有知识当成“至高无上的权威”,思想上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的人才只能是“学习型”人才,只能跟在别人的背后跑,要知道“创新型”人才远比“学习型”人才来得重要。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被称为“灌输型”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优点不能丢,也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比较多·比较系统的知识这一点不能丢。

至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一点,完全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这只不过是教学理念的问题。

比如,以前有位小学老师问学生“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老师的答案只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像小船,除此之外的答案都被否定,比如“弯弯的月亮像破碗·弯弯的月亮像一片西瓜皮”这样的答案是绝对不行的。

上课过程要做到既讲清楚许多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又让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发挥独立思考的思想,勇于在课堂上同老师讨论·辩论·甚至是质问某些知识点,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可以做到的,这样的课堂效果才是比较理想的课堂效果。

要做到这样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要求是:(1)教师要有本专业的过硬的知识;(2)教师要有除本专业外的丰富的知识面;(3)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认为自己高学生一等,而应站在与学生站在同样的高度去理解知识·讨论知识·研究知识·创新知识;(4)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研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一起去研究和创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既学富五车又创新不断的下一代”;(5)对于课堂纪律,教师应能做到松紧有度,课堂气氛过于轻松不利于教师调控,对于严肃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培养;(6)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创新,才能成为一名永远符合时代要求的令人尊敬的老师。

在追求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的道路上是没有止境的,如果能从艺术的角度来考虑,让课堂在达到上述效果的基础上再加以艺术化,也许效果会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