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教学反思】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2)

【教学反思】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2)

【教学反思】高山流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的过程。

高山流水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改进五个方面对高山流水教学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1.1 确定教学目标在进行高山流水教学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1.2 个性化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教师可以设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1.3 反思目标达成情况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

二、教学内容2.1 确定教学内容在高山流水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和兴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多样化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加入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2.3 反思教学内容设置教师应该反思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3.1 启发式教学方法高山流水教学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

3.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3 反思教学方法效果教师应该反思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4.1 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在高山流水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评价、作业评价、实践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4.2 反思评价准则教师应该反思评价准则是否合理、公正,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及时调整和改进评价方式。

4.3 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

五、教学改进5.1 反思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高山流水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高山流水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实施高山流水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缺乏明确的目标设定在高山流水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够明确。

我应该明确指出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能力和知识,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1.2 目标与学生实际水平不匹配有时候,我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

这导致一些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1.3 缺乏评估和反馈机制在高山流水教学中,评估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评估和反馈机制,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从而无法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我应该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2.1 缺乏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在高山流水教学中,我过于依赖某一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这导致一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我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 缺乏启发式问题的设计在高山流水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在问题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

我应该设计一些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3 缺乏实践环节的安排高山流水教学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我在教学中没有合理安排实践环节。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我应该增加实践环节的安排,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参与度的提升3.1 缺乏鼓励和激励在高山流水教学中,我发现自己缺乏对学生的鼓励和激励。

这导致一些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我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学反思】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高山流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思量和总结的过程。

高山流水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思量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反思,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高山流水教学法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在进行高山流水教学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晰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干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1.2 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参预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1.3 定期检查和调整目标教师应该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2.1 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浮现错误或者遗漏的情况。

2.2 注重教学内容的灵便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3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3.1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高山流水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预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 注重互动和合作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3.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结合讲授、实践、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灵便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评价的方式4.1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考试、作业、讨论、实践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

4.2 及时反馈和指导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匡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4.3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幼儿识字高山流水教案及反思

幼儿识字高山流水教案及反思

幼儿识字高山流水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幼儿识字高山流水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帮助幼儿学会认读一些常见的汉字。

3. 提高幼儿的字形辨认和字音理解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

教学准备:1. 绘本或图片:包含一些常见的汉字,如“人、山、水、高、流”等。

2. 卡片或纸板:上面分别写上绘本或图片中的字,并准备相应数量的卡片。

3. 彩色笔、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展示绘本或图片,引起幼儿对其中的字的兴趣。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绘本或图片中的字,并引导幼儿说出字的名称。

主要活动:1. 教师将卡片上的字混合放在桌上,让幼儿观察并找出相应的字。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读出字的名称,并帮助幼儿理解字的意思。

3. 教师将卡片上的字随机排列,让幼儿根据字的发音顺序重新排列。

4. 教师与幼儿一起模仿字的形状,用彩色笔在纸上写出字,并让幼儿模仿跟写。

5. 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读绘本或图片中的字,并让幼儿指出字在句子中的位置。

结束活动: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所学的字,并进行简单的复习游戏。

2.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所学的字,并鼓励幼儿继续学习和探索汉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幼儿学会认读一些常见的汉字,并提高幼儿的字形辨认和字音理解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

通过观察绘本或图片中的字,并进行相关活动的训练,幼儿能够逐渐掌握一些常见字的发音和意思,并能够辨认和书写这些字。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观察、听说、读写等,以满足幼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同时,我也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和合作,通过与幼儿共同参与活动,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然而,我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幼儿对于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其次,教学过程中有些幼儿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我加强引导和激发兴趣。

《高山流水》教案

《高山流水》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山流水》教案学科领域:音乐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山流水》这首古琴曲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琴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高山流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高山流水》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难点:欣赏并分析《高山流水》的音乐风格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高山流水》古琴曲2. 教学图片:古琴图片、作者图片等3. 教学资料:关于《高山流水》的背景介绍、音乐分析等4. 乐器:古琴(或古筝)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 简介《高山流水》(10分钟)介绍《高山流水》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对乐曲产生兴趣。

3. 深入学习乐曲(15分钟)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让学生了解古琴音乐的魅力。

4.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乐曲进行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高山流水》的音乐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高山流水》的部分乐段,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欣赏乐曲(15分钟)分析乐曲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乐曲背后的故事。

3. 音乐欣赏活动(15分钟)观看关于《高山流水》的音乐表演视频,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乐曲。

4. 课堂拓展(10分钟)介绍其他古琴名曲,引导学生扩展音乐视野。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对《高山流水》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欣赏《高山流水》并了解其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展现出对古琴音乐的理解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通过拓展学习,能够认识更多古琴名曲,提高音乐素养。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大班游戏高山流水教案反思

大班游戏高山流水教案反思

大班游戏高山流水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大班游戏高山流水教案反思引言:本教案旨在为大班幼儿设计一堂有趣的游戏活动,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将能够感受到高山流水的美妙旋律,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高山流水的音乐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包括平衡、灵活性和手眼协调。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大班教室或室外空间。

3. 游戏道具:平衡木、塑料杯、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 向幼儿展示一些高山流水的图片,引发他们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游戏规则介绍(5分钟):- 解释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幼儿将分成两队,每队站在一端,手持一个塑料杯。

- 游戏中的目标是将杯中的水倒入对方队员手中,同时保持平衡不倒下。

3. 游戏实施(15分钟):- 将平衡木放在两队之间,要求幼儿依次跨过平衡木,同时保持手中的水不洒出。

- 鼓励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与队友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游戏总结(5分钟):- 让幼儿回顾游戏过程,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 引导幼儿思考游戏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案设计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高山流水的音乐和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和改进的空间:1. 游戏规则的清晰度:确保游戏规则的解释清晰明了,以便幼儿能够理解并正确执行。

2. 幼儿参与度的提高: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适当增加游戏的难度,以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和探索精神。

3. 团队合作的引导: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与队友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对教案的反思和改进,我们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学习机会。

【教学反思】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高山流水教学反思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们经常需要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高山流水教学法作为一种经典的教学方法,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高山流水教学法进行反思,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设定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高山流水教学法强调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师应该清晰地告诉学生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1.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山流水教学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2.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高山流水教学法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2 互动性教学高山流水教学法注重师生互动,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2.3 实践性教学高山流水教学法强调实践性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的管理3.1 课堂管理高山流水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条不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保持课堂秩序。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2 学生管理高山流水教学法强调学生管理,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高山流水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需要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对高山流水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1.1 高山流水教学的优点- 高山流水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通过模拟真实情境,高山流水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高山流水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2 高山流水教学的不足- 高山流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进度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 高山流水教学注重实践操作,但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可能不够充分。

- 高山流水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得不到充分的培养。

1.3 改进措施-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 教师在高山流水教学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

-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评估的重要性2.1 教学评估的优点- 教学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难,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 教学评估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 教学评估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2.2 教学评估的不足- 教学评估可能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需要教师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

- 教学评估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焦虑,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关怀。

- 教学评估结果的反馈可能不够及时和准确,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2.3 改进措施-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课堂观察、作业评价、小组讨论等,以获取全面的评估信息。

- 教师应注重评估结果的及时反馈,及时与学生分享评估结果,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评估过程,提供自己的反馈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妥倮小学崔尧金
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实际课堂教学,我进行以下思考:
一、预习作业的设计反思。

本节课我本来设计了针对教学目标的预习题,但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前并没有很好的落实。

课前预习其实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契机,教师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预习题目,其实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

有效的预习,对学生和老师都是大有益处。

平时我们也都曾布置过预习作业,只是那种预习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确实也无多大的帮助,无非就是读读课文,写写生字词。

我想在这里提出对预习的重视,也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理想的课程是美好的,但是我们总能去一步步尝试。

这节课我设置的预习作业如下:
1、自主学习生字词,正确认读并书写;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2、自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3、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试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4、联系上下文,尝试思考并解答以下问题:
(1)“高山流水”的意思是什么?“知音”又是什么意思?
(2)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3)俞伯牙为什么要碎琴?
5、根据注释,尝试读懂下面古文,并写一写
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伯牙善 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ƒ哉④,峨峨兮⑤若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⑦:“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⑧,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⑨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⑩鼓。

善:擅长。

‚鼓琴:弹琴。

ƒ善:妙,好。

④哉:语气助词,啊。

⑤兮:语气助词,啊。

⑥若:像。

⑦曰:说。

⑧所念:内心所想。

⑨谓:说。

⑩不复:不再。

如果学生真能学会自学,那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二、识字教学反思。

我将识字及朗读定为A类目标,因为正确认读并会写生字词,进而能够通顺流利地进行朗读,这是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朗读、理解体会才成为可能。

本节课我也有意将生字词的教学聚焦在音、形、意上。

认读上采取了开火车读、指名领读、带拼音领读,在字形上,我主要就是引导学生对汉字的结构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记忆;在字义上,我主要也是从字形、偏旁入手,让学生去联想词义,比如“焚”字,“两根木头下点上一把火,就要?”学生自然联想到“烧”,我想这样学生记忆更深刻吧。

中国的汉字确实是博大精深,每个字后面都隐藏着很大的学问,或许我的解释还是有点个人的主观化,但这种尝试我觉得是有必要的。

在字词教学上,准备还不够充分,还出现了一些知识上的错误,这是教学的大忌:
1、“礡”字的“横折”我写成了“横折钩”,最然后来我也进行了纠正,但对学生的影响还很大,以前听过一句话“一个学生最先接触到什么,那就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还有“咽”字,当课堂上出现有学生读错时,甚至都懵了,想不起这个多音字有三个音,如果我熟悉了,并及时将这三个音的不同意思,反馈给学生,也就不会出现在我反复正音之后,再次上课还有学生读错的情况了;
2、教学时,教学语言也不够简练,甚至重复啰嗦,这在第一节课的导入及每个环节的讲授中都有所体会,深思了一下原因,觉得自己(1)有时候,太随心所欲的发挥了,比如导入的时候,非得纠结于学生对“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的感受;(2)对自己所说内容唯恐学生不理解,进行不必要的重复,感觉自己还是将学生放得不够开。

若不是对这节课录像,像这些平时教学中出现的个人习惯性问题,怎会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呢?
三、阅读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人物感情)的处理,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思考、指导朗读,从而达到让学生深刻体会。

设置的问题主要有:1、伯牙琴艺高超,为何遗憾?2、伯牙创作“高山流水”的背景是什么?3、伯牙和子期怎样成为知音的?4、子期为何将坟墓修在江边?5、伯牙为何碎
琴绝弦?我试图通过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引导学生层层递进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环节看似紧凑,现在来看,似乎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取代了学生的质疑、剥夺了他们质疑的机会。

这样让学生步步紧跟自己的思路,难免有点太自我了,而学生未必就真的能跟上自己的步调。

而且我这样似乎是在进行逐段的分析,重点就不够突出了。

为何会如此呢?剖析自己内心,或许是1、总认为学生的思考力、学习能力不强,于是就讲得太细了;2、对于阅读教学,还是没有想到更加有效的方法。

或许应该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等方面多下些功夫吧。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也应该对文本的内容有个深刻的解读吧,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深刻的把握文本所表现得主旨或感情,进而更深刻的传达给学生。

我在备课的时候,处理“伯牙创作背景”时,我从伯牙当时“畅快”的心情就感受到了他内心的那种“孤独”和“遗憾”,或许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段的时候只是强调景的美、琴声的美。

但我觉得此时的伯牙内心其实并不真是如此,让学生跟着我走进伯牙的内心,对于理解此后两人一见如故也是有帮助的吧。

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解读,我在这里也是想呼吁老师们,对一篇课文进行深入的解读,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是很有必要的。

一个语文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也是他教学素养的一个部分。

想想我们的课堂,除了字词、除了所谓高调的主题中心思想之外,学生还能收获更多吗?我们呢?
关于朗读的指导,就这节课来说,若不走进人物的内心,那“啧啧赞叹”“意味深长”“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文字和话语,又如何让学生体会她们的感情?不走近内心,那所谓的“有感情”指导,也只是作秀罢了。

或许我们这些老师不具备多高的朗读水平和指导水平,但真情总能感染学生。

这节课,我就是想让学生深入感受人物的内心,并努力让自己去感染他们。

就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来说,自认为还是紧紧扣住了目标的,只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慢”似乎成了我的标签,(2个课时,3节课紧巴巴讲完,够汗颜的!)在反思自己不足的同时,我也在想自己到底有何特别之处,或许这“慢”也就是自己与众不同之处。

“慢”也有慢的好处吧,对于问题的回答,可以等待更多的学生,可以等待他们的勇气爆发;有时候也在想,课堂上如果也真过急促,可能效果也并不好。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想想自己的特别之处,课堂有自己的个性。

这节课我借助了课件,这在平时基本也是不用的。

从另一个层面,我这节课也有点作秀啦!不过,看来我还是秀出了自己的特点--慢。

我也是通过这节课能呈现出自己教学的一些想法。

愿各位老师不吝赐教,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